赵连军:有感于“争议书记”仇和再获调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5 16:43:34

赵连军:有感于“争议书记”仇和再获调任

2007年12月26日10:38  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一个因改革而出名的市委书记。

  一个因富有争议而出名的市委书记。

  《人民网》今天报道,江苏省副省长仇和调任昆明市委书记:“12月24日,新民网从有关部门获悉,中共中央日前决定,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仇和调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24日17时,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向新民网证实了该消息。曾有媒体报道,仇和在担任宿迁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以‘个性化’施政方式努力创新与尝试,以‘铁腕’风格推进当地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大胆挑战某些体制局限,一度引发争议。仇和,1957年1月出生,汉族,江苏滨海人,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助理研究员,197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参加工作。1978年2月入南京农学院植保系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任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科研人员、院团委书记、党办副主任、院办副主任;1988年5月任丰县科技副县长,1990年8月任省科委计划处和农村科技处副处长,1992年12月任省科委农村科技处处长、省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办公室主任、省星火计划办公室主任;1995年4月中旬至12月底参加省首期高级管理人才经济研究班赴美国培训;1996年7月起任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2000年12月任宿迁市委副书记、副市长;2001年2月任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2001年8月任宿迁市委书记。在2006年1月20日闭幕的江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仇和当选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洋)”

  从仇和同志的经历不难看出,他1996年7月赴新建地级市宿迁任职,2006年1月当选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人生中宝贵的十年时间在宿迁度过。作为同期的过来人,我是一名小足,但亲历了宿迁十年经历,宿迁十年发展,目睹宿迁第一任市委书记徐守盛升任甘肃省省长,第二任书记仇和升任江苏省副省长,现在调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特别是仇和同志的调任,使我们更加相信改革开放, 相信党的干部任用政策,相信党的十七大所说的“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

  宿迁是江苏省欠发达地区,两任市委书记均得到升迁。宿迁在全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建市时无论是国民经济总值还是财政收入在全省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没有宿迁小康就没有全省小康,要“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这一点在仇和同志任职时已经接近于“突破”。从在沭阳主政开始,仇和面对各方面压力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无论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是社会事业的改革,都开创了先例,走前人所未走之路,达前人所未达之效,实现了沭阳和宿迁的大跨度发展。现在,只要是到过宿迁的人都会感叹宿迁发展,都会把握到“生态宿迁、和谐宿迁”的脉博。像仇和同志这样长期在宿迁努力工作,也就是“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特别是在宿迁的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付出了更大的脑力和精力,得到了党中央的关注和重视,得到了提拔任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干部任用导向。

  富有争议的市委书记得到了提拔任用。从“百度搜索”可以看到有关仇和的新闻高达146000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南方都市报》这样评价仇和:“两种极端评价集于此人一身:有人说他是酷吏,有人认他如青天,有人说他大搞政绩工程,有人认为他颠覆了传统经济发展的思路。接着有媒体评说他是‘缺点明显的英雄’,也有媒体说他是‘令评论者左右为难的人物’,一时间,仇和成了新闻界和学术界关注中国转型时期改革方向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与一般‘个性’官员不同,2006年1月,仇和出人意料地当选江苏省副省长。他的升迁同样引起了媒体的强烈关注。而仅仅过了一年,仇和再获升迁。”正是这样的“个性”书记再一次得到了新的任用,不能不说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干部任用体制改革的又一个信号,说明了即使有争议有不同看法,但只要是真心为发展为百姓,得到老百姓的拥挤,就可以提拔任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方针。

  宿迁,是江苏省经济最落后的地方,但正是这个地方的两任市委书记都得到了提拔任用,特别是仇和书记得到提拔任用,给了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一个启示:以人为本,真抓实干,又好又快,敢为人先,大有作为。盼望“仇和式”的领导干部越来越多!(赵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