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证券交易书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43:47

     经典证券交易书籍介绍
      幽灵给了我们一个“众所周知”的礼物

    有实战经历的交易者,特别是期货交易者的一个切身体验就是“执行”难!!这是一个困扰交易者的终极障碍,或许你已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走过了很长的路,如果你还活在市场里,还没有打算退出交易这条路,那你就无时无刻不面临“执行”这个最难逾越的障碍。有没有可能穿越这条路?幽灵给我们指了条道:“这是一条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但却是孤独的路。”

    读了不少关于交易方面的书,也看了不少国内论坛里大小“幽灵”们闪烁着智慧灵光的帖子,你会发现研究各种“交易系统”的不少,但这些系统多偏重分析或是预测(等着系统发出信号),更荒谬的还有希望做出一个“系统”把交易变成像按电钮一样的简单,这些“系统”恐怕是不可能把你引上成功交易之路的,因为,这些都没有最直接地反应交易的本质,同时还在试图回避交易主体的人性的障碍,并在发扬人性的另一个特点,即头脑习惯于把事物复杂化的这一特点上走的更远。他们过分依赖外在(电脑)发出的信号,而完全忽视交易者自身发出的内在信号。交易最终是要落实在有效的执行上,那么一个行之有效的、易于执行的“执行系统”在哪儿?
当我打开“幽灵的礼物”却发现的是两项交易者“众所周知”东西。一个是持有正确的仓位否则清仓,另一个是在正确的仓位上加码。这实在不是什么新鲜玩儿,但我相信幽灵这厮是个“真货”。原因很简单,他没有拿出包装的花里胡哨的理论,概念,模型来糊弄我这个大老粗。这些“革命先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两样东西难道不是什么“好玩艺儿”?想想大作手jesse Livermore 不就是这样干革命的吗,《直觉交易商》里介绍的成功交易者不就是这样做的吗,《华尔街点金人》里的很多人就是这样做的吗,《专业投机原理》的作者也是这样做的吗,《操作生涯不是梦》的作者本质上就是这样做的,《操盘建议》里的那些顶尖交易员也是这样做的,《混沌操作法》比尔说到的第四,第五节层的专家级交易者就是这样操作的,大名鼎鼎的索罗斯肯定也不会反对这样的操作。但是“幽灵”把这两项“众所周知”的东西提炼成了幽灵的两项规则,这是“幽灵”的贡献,甚至可以说这是给我们这些后来者的一个伟大的贡献。只有将那些最本质的东西,变为精炼的规则,才能被明确地无障碍地执行,才能进一步内化为习惯。我无法想象,当你带着一堆的概念,一堆的名词,一堆的理论,一堆的数据,如何去轻松地执行?值得庆幸的是我与“幽灵”产生了共鸣。与那些交易市场中的成功者,产生共鸣这正是希望之所在。那些“成功学”的鼓噪者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复制成功。当然交易决不可能简单地复制,但我们完全可以将成功者和失败者作为镜子,互相印证。
    幽灵规则一,是建立在“交易是失败者的游戏”以及“在被证明是正确的之前,假定是错误的”这个理念基础上的。(没准儿也受了索罗斯的影响)规则一强调的是:“你要使你的损失越小越好,割肉越快越好。这样做不会保证总是正确的,但可以保证你在这个游戏中生存。”“交易者通常不知道交易实际上是一个失败者的游戏,那些最善于输的人最终会赢。”(没准儿受了中国人的“善败者不亡”的影响)认识到这个高度才有可能无障碍地执行清仓。因为人有不服输的天性。人在直觉上的思考仅仅停留在对自己操作正确地期望值上,但市场行为往往是反直觉的,这就导致在“清仓”上总是非常被动。我注意到幽灵总是在用“清仓”而不是“止损”,这恐怕是有微妙的不同。“清仓”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止损”是被市场证明错误后的一种被动的出局。其中资金损失的差距恐怕会是几倍甚至几十倍。塔勒波在《成事在天》中说:“我从索罗斯那儿学到的就是,在我的交易公司每次开会之前向每个人说明,我们是一群什么也不知道的白痴,很容易犯错误,只是我们有幸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那么清仓出局要快到什么程度?幽灵说,不能让市场告诉你错了,而是你自己感觉不对劲了就要清仓,感觉不对劲,因人而异,有多种征兆,去看看“直觉交易商们”是怎么说的。索罗斯的不对劲儿,就是他会感到背疼。总之,要是让市场告诉你错了,你已经损失一大块了,对此我深有体会。

    成功交易的拼图 ――读《高胜算操盘》有感

    长阳经典证券书籍系列2006年出版计划中的重头戏--《高胜算操盘》终于在5.1出版了,初读高胜算,感觉挺平实的,慢慢的读下去,才发现该书属于“润物细无声”的典范,应该写的都写了,但又不觉得琐碎,一路读来只有一句话:感觉好极了。看了两遍后,感慨良多,本人不揣冒昧谈谈读后感想及所得,芹献于各位方家,望斧正。

    本书作者马赛尔.林克可归为技术派(基本面作为投资决策参考),主要涉及期货、股票等市场,部位持有时间一般为60-120分钟,属日内交易者,曾经从事过股票经纪人、期货交易所办事员、金融交易所交易者、交易经纪公司合伙人,现在除自营证券业务外,还开办了林克期货公司。最引人注目的是作者从1990年开始从事交易以来,连续7年都赔钱,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错误与多次破产,终于百炼成钢,跨入了成功交易者的行列,他对错误交易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可谓入木三分,对成功交易者特点的总结准确到位,更加可贵的是作者行文幽默,令人读来津津有味。另外简体版的翻译者那先生做到了翻译的信、达、雅,全书确实值得每一位交易者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努力实践。

    言归正传,世界上有没有所谓炒股零风险的发明专利或操作技巧?如果有的话我认为一定是:永远不要入市。就像赌钱永远不会输的绝招就是:永远不要赌钱。但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找到低风险、高胜算的操作方法。所谓高胜算操盘,实际就是指避免风险与报酬比率过高的不当交易,成为一名只接受那些风险偏低,绩效稳定的机会的交易者。作者特别指出:如果风险过高,无论最后结果是赚是赔,也不值得去冒险。全书共五篇(建立基础、运用消息面、技术分析、交易计划、自律)合计18章346页,其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是成功交易的一块块小拼图,只有通过读者自己的学习实践,切实领会其精髓才能在未来的交易中达致成功的境界。另外要注意作者的分析出发点虽然是针对商品交易者的,因为规则差异,可以T+0、没有涨跌停板等限制,侧重于短线交易,日内交易。但是其交易方法、操盘思路、风险管理、纪律要素同样值得广大的股票交易者来学习与效仿。本文因篇幅关系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就本人特别有感触的几点谈谈心得。

    拼图一、对新手的交易行为分析及忠告
    所有刚开始证券交易生涯的新人,都是抱着雄心万丈来准备赚大钱的,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最聪明,赚钱易如反掌,亏钱绝无可能。一开始手上就买了一大堆股票(不是听来的就是自己感觉好的),不满仓就感觉没有“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率。如果好运遇见大牛市,手上个股开始上涨就更是自认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但好运最终也会有尽头,牛市到顶或趋势反转时他们又往往受贪婪情绪所影响,不愿意止盈(期望上涨趋势永远没有尽头),不舍得止损(以为或盼望股价总会回头),接下来慢慢的由盈变平,再由平变亏。大部分不成熟的交易者套住了的第一选择是死抱不放,有些“聪明人”还不断向下摊平成本,结果往往死得很难看。另外一些勇敢者知道要割肉斩仓,但他们为了翻本经常不顾大市的趋势方向,听了旁人的耳语后重仓杀入消息股,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高位套牢,长时间翻不了身,只能够每天看着自己的股票下跌,资金曲线不断向下。新股民慢慢的熬成了老股民,于是恐惧隆重登场,明明是底部就是不敢买入,美其名曰:等待确认。等到了市场已经开始飙涨后才追高买入,接下来要么是赚了一点小利就跑掉,要么就开始了又一轮新的买入、套牢、割肉的循环。还有些交易者入市后往往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交易冲动,总是不断杀进杀出,稍有风吹草动就逃之夭夭,亏损不大但利润也很少,交易过度频繁的结果是年终结算往往是给证券公司和国家税收白打了工。没有计划、没有技术、没有纪律、没有经验的交易者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在股市赚钱真的很难,七亏二平一赚果然不是骗人。
    如何避免以上种种错误,书中的观点值得借鉴,首先要放低交易回报的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准备好交学费。同时控制好自己的交易频率与资金投入量,记住资金是最珍贵的。然后才是认真学习。

    拼图二、交易日志的重要性及要点
    如何学习交易?多读书是学习,但在实战中的学习更值得推荐。其中最基本的一点要求就是通过记录交易日志来追踪自己的整个交易过程。我个人认为交易日志应该包括交易计划、每日行动计划及总结三个部分。以下要点必须齐全:1、大市趋势方向。2、资金目前状况。3、图形分析确认持仓个股的目标位并确定其新止损位(只能正向移动!)。4、关注的个股目前所处位置及属性(业绩、周线、换手、板块)。5、考察计划买入个股的趋势线、支撑线、前期低点,确定其止损价格。6、计划买入个股前的确认(投入资金量、图形上突破还是回抽、风险、目标位、下单时间及价位)。7、大盘分析及总结,持仓个股当日总结,交易情况总结。
    尽管看上去有些繁琐,比较累人,但实际执行后在如下几个方面对我们有较大帮助:提高了操作的计划性、纪律性、目的性、准确性、可控性,避免了交易的盲目性、随意性、高风险。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想要赚钱就不要怕辛苦,怕辛苦就千万别炒股。”没有吃苦的准备除了不断的亏本送钱外没有第二种可能。

    拼图三、对消息的处理策略
    依靠消息入市虽然并非错误,但大部分的交易者都喜欢凭空猜测消息公布后的方向,而且常常是与市场趋势反向操作。作为一名冷静的交易者对消息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预设自己的立场,作两手准备,等待市场反应已经尘埃落定后再决定自己的行动。在我的交易实践中就中过一次招,记得是九七年二月邓公逝世,消息公布后大盘先是下跌了9%,几乎全线跌停,我也在当天斩仓出逃,但三天后指数就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接下来连涨近三个月,涨幅高达80%。所以说听到消息后请不要如此激动,市场的实际走向才是值得关注和可信的。
    拼图四、技术分析的新发现与疑问
    过去我基本上只关注日线,但是看过《多空操作秘笈》后增加了周线、月线作为趋势判断的重要依据,看过《高胜算操盘》后我又增加了5分钟与60分钟线作为操盘时的入场依据。其中60分钟线主要是用来对未来2-5天的短期趋势进行判断,5分钟线主要是用来与震荡指标相结合以便确定入场的时机。
    “千万不要追价”,这可能是高胜算一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实际上我个人也认为该书的精髓也体现在这句话中。以前我喜欢做突破走势,总是在上涨中买入,加上滑移价差,成本普遍偏高,虽然有时也能够骑上大牛股,但常常是以止损告终,读了《高胜算操盘》才明白,股价一般在上升趋势中也会出现逆势的折返走势,高胜算的操盘应该是在股价回归并接近趋势线时进场,止损点设在趋势线的稍下方,这样就算趋势真的反转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如果股价真的一去不回头,那么最好的办法还是放弃这次机会吧。
    图形分析、指标使用方面,作者主要是依据趋势线、支撑、阻力位、ADX指标确认趋势强度、使用震荡指标来作入场提示、通过成交量来确认走势的有效性。其中请注意ADX指标就是一般软件中的DMI指标中的ADX线,为了直观方便在实际使用中我直接删除了DMI指标中除了ADX指标外的其他三个指标。书中所说的随机指标实际上就是一般软件中的KDJ指标,但请注意作者的超买超卖区域分别提高了5个点(分别是25、75),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书中指出应该使用震荡指标的通用默认参数,因为不可能有所谓的最佳参数来针对每个市场,震荡指标的重要是因为其观念重要,而不是因为某组参数特别好用。所以那些希望靠修改参数值来获得最佳交易的行为可以休矣。
    出场与止损方面,我还有两个疑问,第一个是要如何设定交易的目标,该目标位置的确定实在令人头疼,我曾经试过《亚当理论》中的映射等等方法最终都放弃了,目前只能采用跟随止损的方式来自然确定交易的出场位置。第二个是止损位触及后是否需要确认。现在的股价走势震荡剧烈,经常会出现大幅打压的情况,今年的四月初我就曾经出现过同一天有三支票同时触及止损位的情况,当时尽管按照操作纪律立即止损出场,但其中有二支票过了不到半个小时就翻身向上了,令人气愤。所以止损的执行是否需要时间来确认呢?这个时间又是多少?目前正在探索中,那一位有这方面心得的也请多多指教。

    拼图五、并不神秘的交易系统
    作者指出,认为交易系统必须运用电脑程序编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实际上交易系统并不一定要非常精密复杂,也没有必要非常明确,更不必是电脑化系统,它只是一套可供遵循的交易行为指南,一个空白信封的背面,就应该容得下所有的交易法则,这就是作者的结论。当然简单是一回事,如何适应个人的交易风格,如何严格遵守信号,如何进行完整的测试就非常复杂了,书中测试部分的曲线套入及最佳化程序部分(P247-P249)值得每个准备建立交易系统的人反复阅读,所以千万不要相信某些交易系统所标榜的过去百战百胜的历史记录,它们在未来可不一定有用,换了一个测试样本说不定结果也会惨不忍睹。

    拼图六、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一定的实践,阅读相关书籍,很多人都能够对走势、个股情况、进出场点说得头头是道,但真正的实战他们就是不赚钱,为什么?这是因为缺失了重要的资金管理拼图。如何衡量风险效益比?如何确定每一笔交易的最大损失?如何确定部位规模?如何认赔?如何加码?这些都是属于资金管理的范畴。在所有的坐庄计划书中,资金管理的好坏往往也是其坐庄成败的关键。首先要确定坐庄的投入资金总额,然后要对政策、大盘、目标个股的风险效益进行评价,底部吸筹阶段投入资金总额及持有部位规模,打压吸筹所需筹码规模及资金金额,拉升阶段的准备资金额度,出货方法及利润管理……每一步都同资金管理息息相关。但纵观多本证券书籍,资金管理基本上没有人提及,或者有也是轻轻一笔带过,所以我认为资金管理才是许多赢家真正市场制胜的关键。

    拼图七、不能自律是普通交易者的最大缺陷
    虽然大部分普通交易者入场的目的是赚钱,但在清醒的旁观者看来他们的行为似乎就是――瞎折腾。市场趋势明显向上却要抛出做空头,资金总额不多却要同时持有十几只股票,从不空仓否则心痒难耐,一日三变没有交易计划,孤注一掷不管市场好坏,拒绝认错最后失败收场。没有纪律约束的交易者相当于赤手空拳不带氧气瓶去爬珠穆朗玛峰,不是天赋异禀成功登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交易还能让人产生许许多多的负面情感,如恐惧、贪婪、幻想、失望……所以只有冷静自信的交易者通过百折不挠的考验才能跨入成功的殿堂。

    结语:
    在长阳论坛有网友说:“高胜算的作者原创的东西太少。”我认为,交易的原则是通用的,能够做到像作者那样进行系统的整合并身体力行已是令人敬佩,当然更关键的是如何在实践中有效的运用这些原则来提高我们的交易质量。一块块的交易拼图就是各种各样的理论,我们在书籍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去伪存真、优胜劣汰,再通过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交易风格,最后达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道,这个过程就是完成整个成功交易拼图之路啊。
     步步为营 走向赢家——《高胜算操盘》精读心得 

    在充满智慧和竞争的资本市场中生存下来已是不易,能做到脱颖而出成为赢家更是难得!那么,成为赢家的步骤和奥秘是什么?长阳策划的这本《高胜算操盘》给出了答案。
    《高胜算操盘》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培养成功交易者心灵构架的书。作者马赛尔•林克以细腻、负责的口吻,通过阐述自身的惨痛经历和其他交易员身上的真实案例,让我们判断和掌握交易生涯中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通过讨论成功交易者最重要的各种素质和相关问题,帮助我们掌握胜算,学习避免已知的缺失。不仅如此,在每章结尾处,作者又特别以总结摘要形式引导我们辨识与交易相关的长处和短处,以帮助我们早日踏上赢家道路,可见作者之用心良苦。

    众所周知,金融交易很简单,任何人只要有几千块钱,就可以开始。可是事实真相却是,在所有商品交易者或股票交易者中,大约有90%处于亏损状态。面对这个结果,太多的失败者和旁观者或者抱怨市场不公,或者认为从来就没有人能够在市场中稳定获利,却很少有人去反省和深思发生亏损的行为与原因。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恶劣的负面舆论严重打击我们信心的同时,更挡住了我们正确看待市场的视野。我当然也不例外一直处于半信半疑中。直至《高胜算操盘》的出现,我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书中全面、深刻、细致的分析几乎梳理了我整个头脑,我初次意识到自己原来竟有那么多有关交易的误区和盲点。然而这又何尝是我个人的误区和盲点,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这几乎是每个失败者和迷茫者的误区和盲点。例如,我们把交易看得过于简单;把自己能力估计过高;没能认识学习和交易的代价;不断重复相同的错误;缺乏长期抗战的信念;不懂得也不会制定交易计划;不了解交易工具原理;没有得心应手交易工具;不知如何正确判断高胜算和低胜算交易;轻视纪律规范的重要性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这些理念都来自于睿智先贤的漫长努力,作者于1990年开始从事交易以来,连续七年都赔钱,1998年之后才出现关键性的转变,这经验显然是万分珍贵。

    美国思想家乔治.克拉森曾说:没有思想的行动不是聪明的行动,没有理智的思想不是高明的思想。成功向来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高胜算操盘》无疑会帮助我们拥有一个理智的思想,助我们踏上赢家成功之路。因此我认为,这本《高胜算操盘》是必读之书,进阶好书。每位有志成为交易赢家的朋友都当学习之,悟之。

    当然,如作者所说,《高胜算操盘》一书很难拟定一张清单,列举交易成功的充分要素,金融交易也不是阅读一本《高胜算操盘》就能精通的玩意儿。但我十分认同作者的这个观点:如果了解如何掌握胜算,能够克服自己情绪干扰,拥有充分的决心与意志,而且愿意辛勤工作、不断练习,那么每个交易者都能够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成功门道,以至加入赢家行列。

    不过,作者所阐述的五个篇章并不是得到我同样的热爱,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第一篇、第四篇和第五篇,我感到这三个篇章比其他两篇给予了我更多的思想改观,一方面让我深切明白赢家之道在于清醒的头脑、周密的计划;在于及时的行动、合适的地点。一方面让我在今后的交易生涯中永远不会埋怨他人。一如作者所说:如果操作绩效不理想,那是你的责任,不是别人的错;如果价格撮合不佳或赔钱,那是你的错,不要怪别人;如果有人误导你,那是因为你相信他;如果自己表现欠佳,不要找籍口,不要推卸责任。否则,你就不会进步,因为你不认为自己有错,所以也不需要改正。如果你想成功,就承担起亏损的责任,不要怪罪市场或他人。

    记得著名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我想,《高胜算操盘》该归属于后者。
     长阳8月销售排行榜
    幽灵的礼物      阿瑟·L·辛普森    长阳会员  ¥28.00
    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范·K·撒普    机械工业出版社  ¥28.00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杰西·利沃莫尔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0
    短线狙击手      乔治·安杰尔    广东经济  ¥36.00
    股市奇才      杰克·施瓦格    海南    ¥28.00
    股票作手回忆录      爱德温·李费佛    海南    ¥19.80
    华尔街点金人(新金融怪杰)  杰克·施瓦格    西苑    ¥19.80
    高胜算操盘      马赛尔·林克    广东经济出版社  ¥48.00
    金融炼金术      乔治·索罗斯    海南    ¥24.80
    克罗谈投资策略      斯坦利·克罗    中国经济  ¥15.00
    炒股的智慧      陈江挺      经济科学  ¥22.00
    1000%的男人      菲阿里      中国三峡出版社  ¥38.00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杰克·施瓦格    地震出版社  ¥80.00
    弹无虚发交易方法    约翰·内托    地震出版社  ¥45.00
    日本蜡烛图技术      史蒂夫·尼森    地震出版社  ¥60.00
    专业投机原理      维克多·斯波朗迪  宇航出版社  ¥48.00    今日介绍《  日本蜡烛图技术  》 
    书名:日本蜡烛图技术   
    作者:(美)史蒂夫•尼森
    简介:前言
  有一种技术分析理论已经经受了数百年的洗礼,但是我们居然几乎一无所知;这种理论是一位多面手,能够与任何西方技术分析工具合而为一、相得益彰;这种理论应用起来既充满乐趣,又得心应手、十分得力。阁下有意学一学吗?如果您已经心动,那么妙得很,本书讲的就是这门技术分析理论,日本蜡烛图技术。无论您的技术分析修养深还是浅,您都会发现它是一个无价之宝。
  说起来,日本的蜡烛线图比西方的线图、点数图的辈分都老了许多。蜡烛图技术激动人心,蜡烛图技术充满力量,蜡烛图技术富有趣昧。使用蜡烛图,能够增进您的市场分析技能。在本书中,我列举的例子主要来自美国的市场但是,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技巧,对于任何市场基本上都是适用的。
  借助蜡烛图技术,我们既可以进行投机交易,也可以进行保值交易。蜡烛图技术既可以应用到期货市场,也可以应用到股票市场、期权市场,或者适用的其它任何领域。通过本书,您将发现蜡烛图技术为市场分析添上了新一个空间维度。
  如果您从来未曾见到过蜡烛图,也不必紧张。我在写作本书时,出发点就是假定您对这门技术还不了解。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美国和欧洲交易界和投资界的朋友来说,它确实是很新鲜的。
  如果您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技术分析老手,那么您将发现,一旦把日本蜡烛图技术与您的其它技术分析工具结合起来,就能造就一种强大的技术合成体。在本书中,关于将蜡烛图技术与西方技术分析工具融为一体的一章,可能激起您的强烈兴趣。
  如果您是一位业余的技术分析爱好者,那么您将发现,蜡烛图技术单独作为一门图表分析技巧,也是极其有效的。为了便于您的学习,我在书末附录了两份术语表,包括本书用到的全部西方技术分析术语和日本蜡烛图技术术语。
  日本的技术分析学问源远流长,经历了数百年的进化发展。然而,令人惊异的是,我们从不知道,日本人是如何用他们传统的技术分析工具——称做蜡烛图——来研究我们的市场的。面对这种现实,只要一想到他们在金融市场上厕身于最大型的交易对手的行列,那么您必然寤寐难安。日本人属于重量级的技术型交易商。如果您掌握了日本人使用蜡烛图技术分析我们的市场和他们的市场的诀窍,那么,无疑有助于揭开“日本人将做何动作?”的谜底。
  日本人采取西方技术与蜡烛图技术于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市场,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如法炮制呢?假如您不打算学习日本蜡烛图技术,那么,您的竞争对手一定会得手!要是您喜欢生动形象的技术术语,比如“上吊线”、“乌云盖顶”、“黄昏星”等,那么,这本书正是为您而作。目前,大多数资讯服务系统均提供蜡烛图资料,要是您已经订购了其中的一套,而且愿意学一学怎样使用这类图表,那么,这本书正是为您而作。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您将学会如何绘制蜡烛图,并掌握研读50种以上蜡烛线和蜡烛图形态的方法.这一部分将逐步地、明晰地为第二部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二部分,您将学习如何将蜡烛图技术与西方技术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书不可能使您对市场大彻大悟。然而,它将为市场研究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将擦亮您的双眼使您看到日本蜡烛图如何能够“照亮”您的交易前程。
  本书系美国技术分析家史蒂夫•尼森的技术分析名著,“japanese Candlestick Charting Techniqes”(纽约金融学院,1991年)的中文译本。本书对日本蜡烛线图分析技术进行了全面、实用的讲解。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语言平易,其图例典型、生动,覆盖了期货、债券、股票、外汇等各类市场,因此,既适合初入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新手,也对技术分析老手有很大稗益。 
    本书出版后,数年之间就已经厕身于市场技术分析的经典之列。这并不奇怪。作者本来在西方技术分析领域已经颇有造诣,后来对蜡烛图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多年来,他埋头探索,勤于向日本同行学习在实际市场操作中百折不挠地广泛实践,所以最终能够修成正果,在本书中将蜡烛图技术的真话娓娓道来。另一方面,由西方人来介绍东方的技术分析方法,而作者恰巧在西方技术分析和蜡烛线图技术上均有很高的修养,因此,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恰如其分地将东、西方技术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美国金融界名家对《日本蜡烛图技术》一书的评论 :
    本书是对技术分析书面资料的一项激动人心的、价值不菲的充实。它以详实、流畅、精辟易懂的语言,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这门古老的东方技巧介绍到美国交易者面前。“蜡烛图”相对于现有技术分析体系,不仅具有高度的‘增加价值’,而且引入了全新的视角……实质上,这就确保了蜡烛图技术必将受到广泛的、衷心的欢迎。
           -------------约翰•墨菲   
                      JJM技术分析顾问公司总裁
                      《期贷市场技术分析》作者
 
    本书是一项杰出的探索、研究、翻译成就……它不仅全面周详、内容丰富,而且文笔流畅、引入入胜。史蒂夫的工作干得实在漂亮,他将日本的蜡烛图技术与传统的西方技术工具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并且用大量的优秀图例把这个概念清晰地作了说明……我敢担保,这本书将成为有关内容标准教材。
       ------------------格里菲斯 卡培尔公司高级经理
                          英国技术分析师协会主席   
  对于严肃的证券或商品交易者来说,《日本蜡烛图技术》是一本必读书。本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以平易近人、直截了当的语言讲解了这门东方技术。本人已经从事市场技术分析15年,担任基金经理20多年了……现在,我已经从线图形式转向了蜡烛图形式。我相信,任何一位技术分析师只要读过本书,都会像我一样发生这种转变。
          ------------------- H.贝克
                             贝克公司总裁
 
    尼森的著作具有征服人心的质量,读完它,令我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显然,这是有数的最佳投资参考书之一……我们强烈地推荐这本书,毫无疑问,它将成为一册市场分析经典。
          ------------------- 巴勃考克
                         《商品交易消费者评述》主编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交代一些背景 
    我是如何学习蜡烛图技术的 
    为什么蜡烛图分析技术赢得了全世界范围内交易商和投资者的青睐?
    本书包括什么内容? 
    某些局限性 
    技术分析的重要性 
    第二章 历史背景 
    第三章 绘制蜡烛图的方法
    蜡烛图线的画法
    第四章 反转形态 
  锤子线和上吊线
  吞没形态(抱线形态)
  乌云盖顶形态(乌云线形态)
  刺透形态(斩回线形态) 
    第五章 星线 
  启明星形态
  黄昏星形态
  十字启明星形态和十字黄昏星形态
  流星形态与倒锤子形态
  倒锤子线
    第六章 其它反转形态
  孕线形态
  十字孕线形态
  平头顶部形态和平头底部形态
  捉腰带线
  向上跳空两只乌鸦
  三只乌鸦
  反击线形态(约会线形态)
  三山形态和三川形态
  数字3在蜡烛图技术中的重要性
  圆形顶部形态和平底锅底部形态(圆形底部形态)
  塔形顶部形态和塔形底部形态
    第七章 持续形态
  窗口
  向上跳空和向下跳空并列阴阳线形态
  高价位和低价位跳空突破形态
  跳空并列白色蜡烛线形态
  上升三法和下降三法形态
  前进白色三兵形态
  分手蜡烛线形态
    第八章 神奇的十字线
  十字线的重要性
  市场顶部的十字线
  出现在长长的白色蜡烛线之后的十字线
  长腿十字线和黄包车夫
  墓碑十字线
  构成支撑水平和阻挡水平的十字线
  三星形态
    第九章 蜡烛图技术汇总 
  多技术方法共同参照原则
    第十章 蜡烛图信号的汇聚
    第十一章 蜡烛图与趋势线
  蜡烛线图的支撑线和阻挡线
  破低反涨形态与破高反跌形态
  极性转换原则
    第十二章 蜡烛图与百分比回撤水平
    第十三章 蜡烛图与移动平均线
  简单移动平均线
  加权移动平均线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线与MACD摆动指数
  移动平均线的用法
  双移动平均线
    第十四章 蜡烛图与摆动指数
  摆动指数
  相对力度指数
  如何计算
  如何运用
  随机指数
  如何计算随机指数
  如何,应用随机指数
  动力指数
    第十五章 蜡烛图与交易量、持仓量
    交易量与蜡烛图
    权衡交易量(OBV)
    OBV与蜡烛固
    即时交易量(TM)
    即时交易量(TM)与蜡烛图
    持仓量
    持仓量与蜡烛图
    第十六章 蜡烛图与艾略特波浪理论
    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基本概念
    艾略特波浪理论与蜡烛图
    第十七章 蜡烛图与市场剖面图
  市场剖面图与蜡烛图
    第十八章 蜡烛图与期权交易
  期权的基础知识
  期权交易与蜡烛图
    第十九章 利用蜡烛图进行保值交易
    第二十章 我是如何应用蜡烛图的
    结语
    术语表A 蜡烛图技术术语及示意图小词典
    术语表B 美国技术分析术语人
    参考书目
    《日本蜡烛图技术》讨论(读书会专贴)    (来源于网络) 
    作为读书会的第一篇帖子,仅当抛砖引玉,希望朋友们能积极参加讨论。
    《日本蜡烛图技术》算得上是k线理论的总纲,理论价值和实战价值都非常高,所以值得认真学习。我仅对我个人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我个人认为值得注意的地方加以阐述,有不足,和有失偏颇的地方,希望朋友们给与补充和斧正,谢谢您。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在西方技术分析中,趋势是第一前提,在k线理论依然如此。举例说明,反转形态中的上吊线要求出现在明确的上升趋势后,哪怕是短期的也好。锥子线要求出现在明确的下降趋势后,哪怕是短期趋势也好。也就是说,反转形态,反转的是原有趋势,并且注意,反转不是全部意义,而是反转或者改变原有趋势。下降趋势后的一根锥子线的出现后,不一定会转为上升,也许是转为横盘。其次,各技术层面存在相互制约的情况。比如,明确的上升趋势后的一根上吊线,就单一层面而言,它是明确的上吊线,但是,有些情况下,这种形态就不足以说明它是上吊线。比如:前期下降趋势中有一明显的缺口(尤其是突破性缺口),股价见底回升,刚刚有效突破该缺口,这时候立刻出现一根“上吊线”,而该“上吊线”的下影线刚刚就在前缺口区域,这时候,我个人认为这就不能是一根明确的上吊线,因为我无以认定它是显示对缺口位置的试探(按照缺口理论,前期缺口背回补以后,往往形成一个明确的支撑和压力位,股价往往会对该位置进行试探),还是股价转为疲软。同时涉及到上吊线和锥子线的根本作用,上吊线表示的是,上升中多方遇空方打压,股价已经不够坚挺,有转为疲软的意义。而锥子线表示的是,对底部的试探,或者对一定支撑水平的试探。
    该书对具体形态的买卖点提出了明确的意见,但是很多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还要灵活的对待。比如上升三法。一根长阳后,连续三阴,包含于前一阳线,随后一根阳线吞没三阴并超过前阳线高点,创出新高。书中明确地提出,后一根阳线创新高是明确地介入点,但是实际运用中并非如此,在上升趋势中,缩量回调,三阴不吃一阳,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合理的介入点,尤其在强势市场的强势各股,而不必一定要等待再次的长阳新高。因为三阴不吃一样,尤其是明显的缩量阴线,表明空方明显的无力,而下跌仅仅是多方以退为进,蓄积力量的过程。
    书中明确提到了,蜡烛图和西方技术分析的联系和区别,但是,我个人认为更关键的问题是西方技术分析和蜡烛图的相互制约的,辩证的关系。还是举例说明:孕线形态,是反转形态,要求后一根蜡烛线的实体包含于前一根蜡烛线的实体之内,而不必在意影线,问题就在于影线里面。比如一个周线的孕线形态,而后一根蜡烛线有一定的上下影线,这就不一定是明确反转形态,为什么呢?我们把周线展开成日线,我们所看到可能恰恰是一个尖旗形,一个西方技术里面的标准中续形态(尖旗形是短期形态,三角形是中期形态),那么这个孕线到底是反转形态,还是中续形态呢?这要从我们对形态所阐述的内涵来看。就我个人认为孕线所表达的主要是,市场正在朝某个方向健康的运动,突然停滞不前,股价被收缩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表示原有趋势的推动力,突然减弱,消失。而尖旗形代表,多方上攻暂停,需要休息一下,而空方在这个位置更为无力,无法给于多方有力的打击,股价波动区间逐步缩小。那么我们如何判断这个孕线的性质呢?我想答案已经有了。
    不要轻易以为自己学会了蜡烛线,我们说个刺透形态,股价下跌之中,一根中阴以后,第二天股价低开收阳,收盘价刺入到前一根阴线实体的50%处。这个形态怎么说明呢?我们打个比方,一个人打出一拳,胳膊本来已经伸直了,但是他还想将拳头向前推进一点,他的办法就是翘起脚跟,身体前倾,而这个时候他将站立不稳,如果对方在这个时间反击,出拳的人将受到颠覆性的打击。中国武术的一种打击技巧,讲求的就是,在敌人旧力已衰,新力未起的时候打击敌人。而在蜡烛图而言,一方在对方比较衰弱的时候采取攻击,这是很明确的机会,但是打击是否能连续,有效,直至将对方击垮呢?这里面体现了对风险和机会的认识,以及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学习蜡烛图最终要上升到哲学角度,深刻理解了蜡烛图当中的哲学思想,才算真正的学会了蜡烛图技术。
    最后,我需要阐述一点,出入股市,初学蜡烛图的朋友,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蜡烛图的历史背景,他最初被运用在米市,也就是说,这个市场比较大,人为可操纵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蜡烛图所体现的是正常的,自然的态势。最初的蜡烛图技术的掌握者,即使可以操纵米市,也是应用了蜡烛图技术看出了市场处于某种自然状态下从而采取相应的操纵手段。所以在可操纵性更强的市场,蜡烛图的使用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所以初学者最好能结合一些专门介绍主力,庄家的书籍来配合蜡烛图技术的使用。
    暂且总这些,有不足的地方希望朋友们给与补充和指正,希望大家多多参加讨论,谢谢。
     打开专业投机之门
    ——我读《专业投机原理》

    《专业投机原理》一书的作者,是在华尔街有“华尔街终结者”、“操盘手维克多”之称的维克多·斯波朗迪。维克多做过25年的基金管理人,他曾在1978年-1989年取得连续12年赢利(年均赢利70%),其间没有任何一年亏损的骄人战绩。
    首先需要解释的是书名中“投机”一词的含义,维克多所理解的“投机”的含义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投机”一词不同。维克多认为,任何市场中都存在三种价格的趋势:短期趋势、中期趋势和长期趋势;市场参与者存在三种基本类型:交易者、投机者和投资者。那些交易活动集中的短期趋势的市场参与者被维克多称之为“交易者”,“投资者”则是那些主要考虑长期趋势的人,而专注于中期趋势的参与者则称为“投机者”。维克多本人,就是专注于市场中期趋势的“投机者”。从维克多对投机者的界定不难看出,他所理解的“投机”就是参与市场中期趋势的交易活动。

任何一个取得巨大成功的市场人士,必然有其独特的市场哲学,维克多自然也不例外。维克多指出,“我的投机方法综合了各方面的知识,包括:胜算、市场与起交易工具、技术分析、统计概率、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心理学以及哲学”,这看起来是一套非常复杂和烦琐的方法。但维克多认为,将上述所有领域的相关知识浓缩为可以直接运用在市场中的原则,复杂的体系可以简化为相对单纯而易于处理的根本观念。《专业投机原理》完整地反映了维克多的投机哲学。《专业投机原理》原书为上、下上卷。上卷由两篇构成,第一篇为“建立基本的知识”;第二篇为“迈向成功的决心:情绪的纪律”。下卷由四篇构成,内容分别是:“基本分析”、“技术分析”、“选择权交易”和“交易者的心理构架”。从这些篇章来看,该书的确是一本大部头的综合教材,有志于成为职业投资人的朋友,一定要认真研读此书,相信此书将为很多朋友开启专业投机之门。下面我仅从两个方面谈读《专业投机原理》一书的一些感受。

    重新认识道氏理论
    在一些人的眼中,道氏理论是空洞的,不具有任何实战意义。而身为基金管理人的维克多却是道氏理论的追随者,对道氏理论专门做过深入的研究。维克多根据道氏理论关于“趋势”的原理,统计出美国股票市场历史上的短期、中期、长期趋势的幅度和时间,然后将之简化成交易格式,用来指导其投机活动。维克多有一种评估市场风险的方法,就是利用道氏理论,通过对市场历史数据的统计,总结出市场平均寿命的历史分布,并根据这种历史分布,对照现行市场的状况,评估出现行市场的风险-报酬比例。维克多指出,道氏理论是在混沌的市场中寻找秩序的简单、可行的方法。纵观《专业投机原理》一书,维克多所使用的技术分析工具(如1-2-3法则)都是非常简单、实用的,没有任何新奇和复杂的东西,而这些分析工具都完全是建立在道氏理论之上或从道氏理论演化而来的。维克多认为,一个人如果希望真正了解市场的行为,他需要拥有一套不可或缺的知识:道氏理论。也许正应了那句话,大道至简!对我们来说的确需要重新认识道氏理论。

    一致性经营的事业哲学
    作为投机者,维克多的目标是:在经济独立的情况下保有自由,经年累月地稳定赚钱。维克多把自己的交易生涯视为一种事业经营,发展出一套自己的事业哲学。维克多“一致性的事业哲学”基于三项原则,按重要性排列如下:保障资本、一致性的获利能力以及追求卓越的报酬。“保障资本”是其最核心的原则,正如许多专业投机者、投资人所认为的,在交易活动中,他们最先考虑的是市场的风险而不是主观期待的利润。在保障资本的前提下,维克多认为还必须培养“一致性的获利能力”,即在低风险的条件下持续获利的能力。在风险的评估上,维克多最多只接受1比3的风险报酬比率,只有在这样的风险报酬条件下,才可以长期维持一致性的获利能力。维克多指出,“追求卓越的报酬”原则是指在报酬和风险之间存在合理关系时,才会以更大的风险追求更高的资本报酬率,但这并不意味着维克多改变其风险报酬准备,而仅仅是增加头寸规模,维克多也称之为“积极地承担风险”。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获利的前提下,仍然占有胜算,从获利中投入更多的风险金,增加头寸规模,用先前的获利或小的亏损作为代价去追求更高的资本回报率。
    维克多的“一致性经营哲学”包含着关于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的原则,许许多多成功市场人士都有类似的市场生存原则。但正如维克多所说的,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它们将指导你从市场中获利。但是,要实际运用这些观念,你仍然需要更多的知识。当然,按维克多的想法,你完全可以在《专业投机原理》一书中找到这些知识。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的,《专业投机原理》一书系统地反映了维克多的投机哲学,除了通常的市场知识,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方面的知识,大大开阔了我们学习投机知识的视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维克多对经济学、经济循环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使他能够把握宏观经济脉络,从容地进行投机活动。维克多这种宏观的投机视角,无疑是值得那些有志于成为中国未来的基金管理人的朋友们去借鉴和学习的。
        《克罗谈投资策略》 书评

    “作为一名长期的华尔街交易商,我已被训练成这样:在我开始谈盈利之前,我认为先谈涉及的风险更合适”。克罗如是说。
    《克罗谈投资策略》一书给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墨菲法则”(Murphy’s Law)。“墨菲法则”是对事物发展趋势或倾向的一种判断方法,其内容可表述为:如果某件事有可能变坏的话,这种可能性就会成为现实。形象地说,假若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新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这种说法就是著名的“墨菲法则”换言之:你越害怕发生的事,就越有可能发生。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克罗谈投资策略》一书对“墨菲法则”作了具体生动的介绍。
    克罗先生1960年进入全球金融中心华尔街,30多年来一直从事期货、股票交易,成为纽约股票交易主要合伙人,拥有纽约股票交易所联席会员等多种“头衔”。从1993年起,他作为美国商品期货交易顾问移居香港,领导一家国际期货投资公司,在华尔街的33年的交易生涯中,他从华尔街的前辈们身上和自己的实践中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经验,又从中提炼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本书就是克罗先生的第6部投资专著。
《克罗谈投资》一书介绍了作者经常运用的各种投资策略是,其中风险控制策略,建立保护性的止损委托思想贯穿全书。作者曾对许多权威投资商的投资策略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很难在这些专家们的投资行为中发现共同之处。但有一个例外,这些权威人士均承认风险控制和约束是他们全部成功要素中两项最为重要的内容。这就是说在从事股票期货投资前,投资者应该首要想到的不是自己能赚多少而是自己能赔得起多少!这就提醒投资者要把风险这个魔鬼牢牢的封在瓶子里。
    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股票期货投资就是靠撞大运,而对专家的风险警告置若罔闻,《克罗谈投资》一书中的第十章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把损失放在心上利润就会照看好自己。”也就是说,风险是利润的影子,他们常常是相生相伴的,当你追逐利润时,抱住的很可能是风险,无论何时只要你一不小心忘记建立保护性止损委托,你就极有可能再次熟悉墨菲法则。墨菲法则是一种处理事物的方法。用作者的话来说,这些年之所以幸运地被华尔街归入“赢家圈子”:是因为他体会到墨菲法则的精髓。
    读完《克罗谈投资》一书后觉得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作者认为在华尔街他遵守的一个原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但是克罗先生却在书中大讲特讲他自己的纯熟的极为机密的投资策略,这不是很矛盾吗?对此这位美国人是这样解释的,由于30多年来华尔街一直待他不簿,觉得应该把自己多年来获益的法宝——投资策略与其他投资者分享,因此才有了这本书。
    克罗先生对中国的投资市场也颇有研究(本书最后一章就是写中国市场的)。中国国际期货经济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田源先生为本书作序并称本书作者是“期货市场上一位传奇式人物”,认为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投资工具。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战胜华尔街》
    勤奋的兔子——重读彼德·林奇

  阅读彼德·林奇还是十几年前的事,当时对这位美国富达公司麦哲伦基金的经理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强调日常生活经验有助于股票投资,比如,你可以通过对家门口百货店或餐饮店业务兴旺与否的观察,来选择这家公司的股票。对大多数无缘调研上市公司又重视基本面的投资者来说,这可是个福音。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又重读了几本林奇自己写的以及别人写他的书,发现有许多过去没有注意的地方。 

    勤奋得令人惊讶
  首先是林奇非常勤奋。他走访公司,每月40到50家,一年五六百家,当然这是《新金融大亨》的作者约翰·雷恩的调查结果。而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林奇1982年在回答电视台主持人什么是他“成功的秘密”时说:“我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阅读700份年度报告”。不管怎样,数量够惊人的。林奇不仅调研美国的上市公司,而且还到海外去寻找好股票,他曾坦承,“除了约翰·坦普,我是第一个重仓持有国外股票的国内基金经理”。在1985年9月中旬的一次国际调研活动中,林奇花了3周时间调研了23家上市公司,收获颇大。他在瑞典去了该国最大的公司沃尔沃,而瑞典惟一的一个研究沃尔沃汽车的分析员竟然没有去过该公司。当时,沃尔沃的股价是4美元,而沃尔沃每股现金已高达4美元。林奇的妻子卡罗琳也到了欧洲,但他俩却不能同去威尼斯,因为那儿找不到一家值得拜访的上市公司。林奇的痴迷劲可想而知。

  结婚20年,林奇只度过两个专门假期,他曾对约翰·雷恩回忆是如何度假的:“我去日本,花了五天的时间考察公司,在香港见到卡罗琳,于是我们在中国逗留了大约两三天,然后我考察曼谷的公司,又在曼谷观光,接着我飞往英格兰,在那里考察了三四天的公司。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卡罗琳肯定不会认为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也许他们有契约吧,1990年年中,林奇告别了麦哲伦基金,解甲归田了。
  林奇在位期间的一些数据让人惊讶——
  他一年的行程10万英里,也就是一个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15他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谈。
  他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到几打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而且还好几次提示一点关键性的问题。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个公司检查一遍,假定每个电话5分钟,这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比较林奇,中国基金经理一定会汗颜。我敢肯定,中国目前最勤勉的基金经理的工作强度顶多是林奇的三分之一,而一般的经理也就是林奇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如果哪位中国基金经理认为我的估计错了,请和我联系,我一定公开认错)。

    匪夷所思的交易
  第二个让我惊讶的事情是林奇买卖股票奇多且奇快。林奇大约持有1400种证券,其中最大的100种代表着一半的总资产,最大的200家代表着三分之二的总资产。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中,他的交易大约是买进5000万美元,同时卖出5000万美元,也就是说,他每天卖出100种股票,也买进100种股票(由三位交易员负责),而且林奇的交易只有不到5%是大于1万股的:
  “在我所买的股票中,3个月中,我仅对其中不到四分之一的部分感到乐观。因此如果我碰到了10种股票,我会愉快地把10种都买进来,然后再进行调查研究。也许我会不喜欢其中的几种,但我会继续持有我喜欢的几种,增加它们的量”。林奇的投资组合永远都在变,许多证券仅保持一两个月,他觉得自己的工作越出色,周转率就越高。
  这又是个逆反投资的例子,许多专家都批判股市出现的高换手率是投机高涨的数量表征,许小年就曾通过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换手率的比较,指出前者严重投机。
  这也难免,一般的投资专家最多同时经营20—30种股票,林奇投资数千种股票,确实匪夷所思。
  也许有人说,是由于麦哲伦基金规模巨大,林奇才这么做。这有一定的道理。在1977年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的第一年时,1800万美元的盘子,组合包含了41种股票,但换手率是343%,而且其后三年的换手率都达到300%。林奇对此的解释是,麦哲伦对新客户封闭买进,却遭到大约三分之一的赎回,他为了换股不得不抛出老股票。
  1981年麦哲伦基金的规模是1亿美元。1982年林奇被称为“过去十年中最成功的共同基金经理”,他取得了 305%的收益率,麦哲伦成了一只4亿5千万美元的基金,在3个月内,他购买了166只股票。1983年中期,林奇的投资组合中有450只股票,而年底就达到了900只,资产升值至16亿美元。
  如此多的股票组合是否会成为一个指数基金,从而由“主动型基金”变成“被动式基金”而无法战胜主场?
  林奇认为绝不会如此。他举例道,在900只股票组合中,其中700只股票的资产总和还不到基金总资产的10%。
  那为什么要少量持有这点头寸呢?
  林奇的解释是:1)公司本身盘子非常少,即使他持有达到投资上限(总股份的10%),其总量也极少;或者2)他也不能确信这些公司是否真的值得投资。而买这点股票,只不过是为了解公司情况提供方便罢了。
  这是一种很新颖的思路:“投资之后再进行调整”。若调查后觉得好,就加码买进,不行就抛掉。一般来说,林奇“事后诸葛亮”的概率是10%,也就是他考虑十家公司后,会对一家公司真正感兴趣。

    放手一搏的过人胆量
  第三个让我惊讶之处是林奇如何选择重仓股。林奇是基金经理,当然要组合投资,可他更看重重仓股对基金的贡献。他说:“如果你有五种股票,三种下跌75%,一种上涨了10倍,一种上涨了29%,那么这五种股票仍然会令你干得很出色……因为这么去做,你在上涨10倍的这种股票上赚足了钱,远远抵销了你那些下跌50%、75%甚至90%的股票所带来的损失”。在选股方面,林奇和巴菲特一样,讲究常识,对高科技股一般不碰,碰了也不那么成功。不过,在选择时机上,他并不“常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汽车工业不景气,股市对此反映恶劣,尤其是美国的第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被预期破产,股价只卖2美元,林奇却开始看好汽车业,他先调研了福特公司,但发现克莱斯勒更好,单单是公司有超过10亿美元现金这件事,就至少使它两年内不会破产。于是,1982年春夏之交,他大量吃进克莱斯勒股票(整个麦哲伦基金5%的资产)这是所允许的最大持股比例,按林奇的说法,如果法规允许的话,他会把基金资产的10%—20%都投在该公司上。
  克莱斯勒后来快速上涨,林奇又在福特和沃尔沃上建仓,一直到这3只股票价值占麦哲伦总资产的8%,加上绅宝和丰田,汽车股作为一个板块,占到基金总资产的10.3%。在整个 1984年,林奇一改从前频繁交易的做法,坚持买入——持有战略,基金的前10位股票的数量一直没有多少变化,其中就包括上述5只汽车股。
  最终,林奇从福特和克莱斯勒两只股票上分别赚了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加上从沃尔沃赚的7900万美元,造就了麦哲伦基金出众的业绩。
  重仓股容易出现流动性问题,尤其是小盘股,林奇可不这么看,要找能成长三倍乃至十倍的股票,道·琼斯指数股比一般小公司难多了。小盘股确实“交易清淡”,不一定能在5天内买入或卖出,可是林奇认为,做股票就等于找对象,易于离婚不是好理由。“如果你一开始就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就不要想着放弃。而如果不是这样,无论如何你都会一团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流动性都不会将你从痛苦和磨难中拯救出来,并且很可能因此而失去一大笔钱。”
  林奇以七十年代初的大热门股宝丽来(相机)为例,它在1973年一年内就损失了90%的市值。宝丽来是家大公司,流动性很好,谁都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出售大量股票,而且它下跌了3年,任何人都有机会离场,但为什么最后还是有几个专业投资人士没有离场呢?
  到了80年代末,汽车股露出败象,1987年,林奇减少了汽车股的仓位,到了1991年,汽车股票从它们前期高点下落50%之多。由于中国汽车股在2003年和2004年经历了大喜大悲的日子,林奇的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
  看好中国汽车股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它也会重复中国彩电在90年代中期的故事,产品持续产畅两旺,在中国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如果我们仔细捉摸林奇下面的一番话,可能犯的错误会小些:
  “经常被误认为是蓝筹股的汽车类上市公司是典型的周期性股票。买入一家汽车类股票并把它捂在手里25年,就像是飞跃阿尔卑斯山一样,你可能会从中获得收益,但无法像登山者那样享受到全部上上下下的乐趣”。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汽车股不是消费类股票,不是家电股,它是典型的周期性股票。
  由于2003年和2004年也是中国周期性股票大行其道、又因宏观调控而分崩离析的阶段,所以,我们对刚远去的经历并不陌生。又由于中国主流投资界“国际化估值”理论,对于市盈率异常重视,觉得低于市盈率的周期性股票很安全。事实上,周期性股票的市盈率并非越低越好。林奇对此深有体会:“当一家周期性公司的市盈率很低时,那常常是一个繁荣期到头的信号。迟钝的投资者仍然抱着他们的周期性股票,以为行业依然景气,公司仍然保持高收益,但这一切转瞬即变。精明的投资者已经抛售这些股票,以避免大祸。”、“当一大群人开始抛售某只股票时,价格只可能往一个方向走。股价一下降,市盈率也随之下降,使这些周期性股票看起来比以前更有吸引力,但这只是一种将让你付出昂贵代价的错觉。不久,经济就会陷入停滞,周期性公司的收益会出现惊人的下降。在更多的投资者急于脱手股票时,股价将急落直下。在市盈率很低的时候买入收益已经增长了好几年的周期性股票,是短期内减少你一半资产的有效办法。

  林奇的最后一句话道出了许多投资周期性股票的中国人近一年来的处境。
  相反,高市盈率对周期性股票未必是坏消息,通常这意味着企业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不久其经营情况就会改善,收益会超过分析人员的预期,基金经理将急切地开始买入这只股票。这样,股价就会上升。
  由于周期性股票一旦启动便会涨个不停,所以大家都跃跃欲试。可是根据林奇的经验,也因为周期性股票的实质是预期游戏,使得要从它们身上赚钱倍加困难,“最大的危险就在于买得太早,等不及上涨又去抛掉。”林奇认为自己投资周期性股票的成绩是中等偏上。
  在这点上,投资周期性股票类似“赌”大势反转,寻找大底同样充满着艰难和挑战。不过,区别在于,如果你是铜、铝、钢铁、汽车或造纸之类周期性行业中的“内部人”,那么是可以一试这类股票的,而能找到大底并行动的人则是凤毛麟角。

    慧眼识股的高手
  林奇时代的麦哲伦基金的另一只重仓股房利美也值得一述。
  不同股票有不同的买法。有些股票是因为“没什么其他股票好买了,买点这个”;有些是“可能这股票有潜力”,也买了;还有些股票是“现在买入过两天抛出”;有些股票是“替丈母娘买点”的,还有人“替丈母娘,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们买的”,有的是“卖了房子买进股票”,甚至“把房子游艇全卖了,就是要买这只股”;最厉害的是“房子游艇全卖了还不算,要叫丈母娘,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们也跟着卖,然后拿了钱去买这只股票。”
  林奇认为,房利美正是最后的这类股票。
  留意美国经济的人,应该知道房利美这家住房抵押货款公司,在1938年由美国国会创建并获得政府信用支持,后来在60年代初实现私有化。其主要职能是购买抵押贷款资产,然后将基金打包成债券出售给投资者。2004年,房利美爆发会计财务丑闻,2005年4月初,老谋深算的格林斯潘一改过去模棱两可的态度,坚决要求限制房利美和另一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的规模,因为两家公司的规模已接近全国住房贷款的四分之一,它们却在利率和提前偿付方面存在重大风险。
  这已不是房利美第一次面临危机了。70年代,房利美的经营模式是“短借长贷”,以较低的利率借入资金,用这些钱买入高利贷的长期按揭贷款,赚取利差受益。到了80年代初,短期利率跃升到18%—20%,但公司在70年代购买的长期借款利率为8%—10%,利差收益反而为负值,于是股价从1974年的9美元跌到1981年的2美元,并传言即将破产。也就在这时,房利美结束了“短借长贷”的行为,采用了包装抵押贷款,创造了一种“按揭支持证券”然后卖掉的盈利模式。
  这样,当时的房利美从中获得了很高的佣金收入,并把利率风险转给了新的买主。
  林奇投资房利美的过程十分曲折。他在1997年在5美元建立了头笔仓位,但很快就抛掉它,只赚了一点钱。1981年房利美的股价跌到了2美元,1982年投资市场因公司领导人和经营模式的变革,股价从2美元反弹到9美元,这是典型的周期性股票走势。1983年,房利美真正开始盈利,股价却如一潭死水。1984年底,房利美占麦哲伦基金总资产的0.37%,而股价却跌了一半,从9美元跌至4美元。1985年,林奇觉得房利美的历史负担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增仓至2%,房利美成为进入麦哲伦基金持仓前十位的股票,而房利美的股价从4美元已反弹到9美元。1986年,林奇将房利美持仓量收缩到1.8%,而房利美股价从8美元涨至12美元,公司盈利也从去年的每股0.52美元提升至1.44美元。
  1987年,房利美股价震动颇大,这也和当年的股灾有关,股价从12美元升到16美元,后又跌到12美元,再回到16美元,最后在10月份的大暴跌中跌至8美元。这时麦哲伦基金持有2%—2.3%的仓位。
  1988年,林奇将房利美增加到基金总资产的3%,而公司每股盈利已达2.14美元
  1989年,林奇发现巴菲特也持有220万股房利美股票,便在年底加仓房利美至基金资产的5%,这又是重仓股的最高限额。这年,公司股价终于从16美元涨到42美元。1990年,房利美因海湾战争从42美元跌至24美元,后又涨到38美元。1991年,林奇离开麦哲伦之后,后任经理萧规曹随,仍保持该股票的头号持有仓位,股价则从38美元涨到了60美元。
  由于富达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也同样重仓持有房利美股票,结果在整个80年代,它们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利润。在当时,这在金融史上是破纪录的事。
  面对今天凄风苦雨中的房利美,林奇会再度出手吗?我们不清楚,可是,从当年林奇的投资房利美的经历来看,他能获得这样的成功是绝非偶然的。

  因为这时,林奇从一只活跃的兔子变成了耐心的乌龟。
  确实,林奇对投资房利美的描述让人想起了另一位著名的基金经理和价值投资大师约翰·奈夫的经典故事。从资历来看,约翰·奈夫是林奇的前辈,他在1964年便执掌威灵顿公司旗下的温莎基金,一直到1995年退休,而一直到1983年,林奇的目标便是赶超全美第一的温莎基金。奈夫比林奇做基金经理早了13年,却晚离开4年,在30余年的投资生涯中,其投资业绩的每年平均值超过市场报酬率3%以上。从复制效果看,每年3%,只要24年,原本的投资便会倍增。如果投资人在1964年投资1美元,到奈夫退休时已是55.46美元。
  奈夫曾津津乐道一个投资故事是有关花旗银行的。1987年,由于JP摩根的股价大涨,让只有7到8倍市盈率的花旗银行显得很有吸引力,于是温莎基金便大举买进,但低市盈率反映了投资人忧虑花旗对拉丁美洲国家的放款可能会恶化的担心,而公司的亏损也创了纪录。到了1990年年初,温莎基金买了更多的花旗股票,仍与市场舆论逆向操作,那一年,花旗的股价是14美元,温莎基金的平均持股成本是33美元,而且在所有温莎基金投资的股票中,只有花旗的盈利不如预期,奈夫反而在这时加仓,这是需要勇气的。
  1991年,花旗已使市场绝望,人们开始破口大骂。《商业周刊》把花旗形容为“噩梦”,《机构投资人》在报道花旗的文章中插有全页死鱼的照片,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暗示花旗可能技术性破产,到1991年底,花旗股价只有8美元。

  温莎基金此时持有2300万股花旗,有5亿美元资产被套,但奈夫自称“压根儿没想到在报酬率令人满意之前卖出持股”,相信花旗盈利很快将上涨回升,枯木逢春。1992年初,花旗盈利和股价果然明显回升,到年底,温莎基金竟反败为胜,在花旗股票上有了利润。
  奈夫和林奇回忆起来如此细微乃至有点沾沾自喜,是因为反向投资或逆势操作有极大的风险,并需承受沉重的压力。更何况执著和固执在绝大多数时候难于区分,甚至它们是一种现象的两种描述而已。所以,在事后我们得记住这只勤奋的而且幸运的兔子的一番忠告:
  “流行的说法是‘利空买入,利好卖出’,这话可能会产生误导。出利空消息时买入股票可能会造成惨重损失,因为坏消息通常会变得越来越多。有多少人在听到英格兰银行的利空消息之后买入,而眼睁睁地看着股价从40美元跌到20美元,又从20美元跌到10美元,再从10美元跌到5美元,从5美元跌到1美元,最后跌到0,吞掉了他们100%的投资呢。”
     华尔街40年前大蜕变———读《沸腾的岁月》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06年10月25日
  □金学伟

  眼前这本《沸腾的岁月》不符合人们阅读华尔街经典的一般期待———或通过对历史的条分缕析,总结与归纳出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让人能快速地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学到关于趋势判断、个股抉择、潮流演变、市场规律等方面技巧、方法、理念;或通过某一重大事件的全方位及全程描述,让人更详尽地了解华尔街背后的阴谋与智慧、正义与丑恶,获得巨大的阅读享受。你无法在这本书里找到当前在过去的影子;也无法找到引人入胜的内幕故事。全书像是对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回放,一个个元素、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新闻事件乃至市场全貌纵横交错,以近乎平铺直叙的方式展开。一如《纽约时报》评论:乘坐波音747在20世纪60年代的华尔街森林上空飞过。

   以这样的手法写华尔街并把它奉献给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的金融投资界,是要有一点自信的。这种自信来自作者所描述的年代。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20世纪60年代都是华尔街发生重大变革的年代。它给后市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以为远超过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

  这是投资理念与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10年。在此之前的股市可称为“股利时代”,人们投资股票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股利,股市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固定收益市场的一个替代品或附属品。除了1925年-1929年这样的疯狂年代,其余年份凡市场平均股利率超出长期国债利率1至2个百分点时就是一个重要头部。50年代末,美国股市又一次达到这样的历史高位。但这一次,股市只是凄惶了几个月就重新迈开牛步,走进了60年代。

  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直到几年后人们才明白:金本位制的瓦解、凯恩斯主义的流行早已改变了世界。与货币匮乏相适应的低股价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这一变化终结了格兰厄姆时代。这位价值投资大师及价值理论的开创者,“买进任何超过16倍市盈率的股票都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的告诫,曾是经历过30年代大萧条的投资者心中的圭皋。但在沸腾的60年代,价格低廉的格兰厄姆式股票渐渐地难以寻觅,成长型投资成为新的潮流,人们投资股票的目的不再是领取股利,而是获得公司的未来价值。巴菲特就是在那时从格兰厄姆的信徒转向“未来价值”型投资的。他甚至不无揶揄地把他最尊敬的老师格兰厄姆式的股票称为“香烟屁股”。

  时至今日,已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成长型而单纯地依靠价值投资获得成功。但成长型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股市的稳固基础,使60年代的华尔街变得格外动荡不安。这种躁动最直接、最宏观的结果,就是使美国股市以1969年为线,分成了阴阳两界。从1932年大崩盘后的最低点开始,道·琼斯指数沿着一条月平均上升0.68%、年率8.5%的速率线攀升,这一速率成为美国股市的阴阳分界线。而1969年底,经过躁动的10年后,道指轰然倒下。这一倒塌不仅开启了长达10多年的低点徘徊,也使道指从此进入低于8.5%的阴界。即使是20世纪90年代这样的大牛市中,其最高点也不过刚刚触及年均8.5%的速率线。因此,即便是从走势角度看,60年代也是美股历史上最重要的10年。

  20年代的大投机与30年代的大崩盘使华尔街声名狼藉,在很长的时间里,不仅老一代的“正派人”将之视作畏途与丑陋之地,连年轻一代都对它不屑于顾。而保守的、故步自封的华尔街统治者们则一如既往地把华尔街视为少数富人的高级俱乐部。他们统治华尔街,操纵那里的一切,享受种种特权。作为最高监管机构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则从罗斯福之后就一直沉睡。

  这一切都在60年代被改变。年轻的民主党领袖肯尼迪当选总统给华尔街带来了短暂欣喜,因为美国历史上的2次大崩盘都出现在共和党的当政期(无独有偶,2001年的崩盘又是在共和党时期)。但这种欣喜很快消失,人们发现,肯尼迪似乎比罗斯福更厌恶华尔街。人们甚至相信他曾在私下说过“所有的商人都是杂种”。肯尼迪下决心复活证交委,并争取到了国会的支持。1961年,曾担任过助理检察官、战时战略情报局驻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间谍、哥伦比亚大学法律教授的W·L·卡里被任命为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这位铁腕绅士一上任就让华尔街看到了他的勇气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新魄力。

  卡里以绅士的铁腕重整华尔街,并争取国会通过了《1964年法案修正案》,把交易委员会的监管权限扩大到了所有上市股份,并赋予政府制定证券公司与员工入市标准与资格的权力。这项法律已被历史证明是美国乃至世界股市的一部里程碑式的法律。

  重整华尔街的进程并不一帆风顺。在取缔场内交易,减少少数人所拥有的交易优先权时,卡里没有得到国会支持,但这位铁腕绅士却奇技旁逸,把所有的场内交易员都赶去考试,并规定所有的场内交易员都要在当天交易结束后提交每笔交易明细表。经过这样的管理手段,华尔街的场内经纪商数量迅速地从300降至30。在事件全貌的铺叙中加入白描式的细节,为这本书增加了一些色彩。

  伴随着年轻人的涌入和积极投资之风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也成为美国基金业突飞猛进的10年。在过去,基金一直被美国人视同信托,人们对基金经理的标准不是看他如何投机,而是看他如何永久地保住资金,寻找收入的可能来源,以及投资资本的安全。1952年,后来名声大噪的富达基金(当时规模只有300万美元)聘用了一位美籍华人杰里·蔡做初级股票分析师。这位来自上海的移民买卖股票的速度极快,很快就出了名。1957年,他说动富达老板约翰逊二世同意他开设自己的增长基金———富达资本基金。这个基金初期并无特别出色的业绩,还在1962年5月的调整中遭到重大打击。但蔡紧紧抓住了当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突然发“飙”,使其资产价值在短短3个月里劲升了68%!后来在富达基金中又诞生了一位前无古人,至今仍无来者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

  60年代是美国反对越战以及民主浪潮风起云涌的年代。那时的许多知识分子几乎都是不可救药的民主主义者和激进主义者。在肯尼迪遇刺后,卡里因过度监管受到国会以及继任总统约翰逊的压力而辞职。但他的继任者却是一位更爱向华尔街吹毛求疵的家伙,在他的压迫下,华尔街精英俱乐部一些有违公平交易的特权被一步步压缩,基金的费用标准大幅降低。一夜之间,人民资本主义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梦想。股票投资从一个需要复杂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行当变成了只要看看股价、查查每股收益、算一下市盈率就能轻松做到的事。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想做,那就更简单,加入基金,然后喝喝咖啡,等待收入从天上掉下来。华尔街由此进入一个随心所欲、丰富热烈的年代,而这正是“go-go”(沸腾)的原义。

  读这本书,我们很难得出究竟是时势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时势;很难说这个伟大的年代是由哪个因素、哪个事件促成的;甚至无法找到一条清晰的主线来证明这沸腾的、重大变革的10年的形成。也许像哲人说的:人民创造了历史;无数的偶然促成了必然。从这个角度说,《沸腾的年代》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翻阅,都可以从作者所描述的这个年代里获得不同的感悟和收益。 

    少意味着多 ———读菲利普·A·费舍《怎样选择成长股》
    陈  理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一正一反,珠联璧合,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

  几千年后的1958年,美国投资大师、成长学派的鼻祖菲利普·A·费舍在其代表作《怎样选择成长股》里,富有说服力地展示了“少意味着多”的辩证思想。

   简单实用的投资指南

  本书所记,绝大部分都是费舍的原创思想、经验之谈,他把想讲的事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怎样选择成长股”,包括调查上市公司的“闲聊法”、寻找优良普通股的“15要点”、何时买进卖出、投资人“五不”原则和投资人“另五不”原则等内容。第二部分是“保守型投资人夜夜安枕”,具体分析保守型投资的四个要素,告诉新、老投资者如何长期抱牢成长股而不必冒太大的风险。第三部分是“发展投资哲学”,详述了作者如何从半个世纪的商业经验中发展出自己独特投资哲学的过程。

  费舍是关注增长的先驱,他以增长为导向的投资方法,是价值投资的一个变种和分支,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依然是投资界的主流投资模式之一,足见其旺盛的生命力。而这一旺盛的生命力,正来源于一个极富远见的思想———少意味着多。虽然费舍在书中并未如此明确表述,却在字里行间泄露了“天机”。

  对巴菲特的影响

  费舍的思想影响了全世界几代的投资者,其中包括巴菲特。巴菲特后来说:“我有15%像费舍,85%像格雷厄姆”,“尽管格雷厄姆和费舍的投资方法不同,但是他们在投资界是缺一不可的。”

  巴菲特投资哲学的成形,得益于费舍思想的滋养,并在查理·芒格的帮助下,逐步完成了“升华”。以笔者愚见,费舍“少意味着多”的思想内涵以及对巴菲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平凡企业的敌人;只购买少数几家非常了解的杰出公司股票,否则宁愿不买。
  2、不要过度强调分散投资,要集中投资;投资者的风险在于,熟悉的公司投资得太少,而陌生的公司又投资得太多;杰出公司的股票相当稀少,低廉价格买到的机会更少,因此平时绝不轻举妄动,一旦遇到极好的机会就该大举投资。
  3、企业的类型和特质对投资很重要,经营管理阶层的优劣能影响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和质化分析也是投资研究的重要课题。
  4、真正杰出的公司股票要长期抱牢,不能轻易放手,忽略短期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并没有全盘接受费舍的思想。例如,费舍偏好科技型、研发领先的成长公司,巴菲特却远离高科技企业和过分依赖于研究的企业。虽然巴菲特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格雷厄姆对研发型企业反感的理由已经不复存在,但因为巴菲特从未能理解那些高科技企业,而且一点都不喜欢,所以一直远离它们。

  大师的金玉良言
  前一阵子,我国一位学者呼吁,要让儿童从三岁开始背诵《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传统经典,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和道德底蕴。对此,我赞成有加。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我自己也有一个体验,熟读投资大师的经验之谈,在遇到困惑和内心犹豫时,大师的告诫常常会从脑海里跳出来,使我如释重负。
  希望费舍的谆谆告诫也能使你茅塞顿开:
  1、投资想赚大钱,必须有耐心。换句话说,预测股价会达到什么水准,往往比预测多久才会到达那种水准容易。
  2、股票市场本质上具有欺骗投资人的特性。跟随他人当时在做的事去做,或者依据自己内心不可抗拒的呐喊去做,事后往往证明是错的。
  3、不要过度强调分散投资……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时,如果对那家公司没有充分的了解,可能比分散投资做得不够充分还危险。
  4、在股票市场,强健的神经系统比聪明的头脑还重要。沙士比亚可能无意间总结了普通股投资成功的历程:“凡人经历狂风巨浪才有财富。”
  5、我一直相信,愚者和智者的主要差别在于,智者能从错误中学习,而愚者则不会。
  6、短期的价格波动本质上难以捉摸,不易预测,因此玩抢进杀出的游戏,不可能像长期抱牢正确的股票那样,一而再,再而三,获得庞大的利润。
  7、集中全力购买那些失宠的公司。
  8、抱牢股票直到:(a)公司的性质从根本发生改变,或者(b)公司成长到某个地步后,成长率不再能够高于整体经济。除非有非常例外的情形,否则不因经济或股市走向的预测而卖出持股,因为这方面的变动太难预测。绝对不要因为短期原因,就卖出最具魅力的持股。
  9、真正出色的公司,数量相当少。那样的股票往往无法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因此,当遇到有利的价格出现时,应充分掌握时机和情势。资金应该集中在最有利的机会上。
  10、卓越的普通股管理,一个基本要素是不盲从当时的金融圈主流意见,也不应只为了反其道而行便排斥当时盛行的看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管股市风向永远变幻不定、“桥下河水翻滚不已”,指数投资、技术投资、组合投资等投资流派各领风骚一时,但在《怎样选择成长股》出版40年后, 91岁高龄的费舍却依然初衷不改:“最优秀的股票是极为难寻的,如果容易,那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们了。我知道我想购买最好的股票,不然我宁愿不买。”难怪乎,席慕容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作题为《成吉思汗与世界》的演讲结尾时总结道:世界上所有的伟人,并不在乎人们说什么,只在乎自己心中的信仰……

    上海财大出版社最新十本书简介(华安基金译丛)


    《股票作手回忆录 》--华安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作者 埃德文·拉斐尔(Edwin Lefevre)    
    定价 42 元
    内容简介:
    本书完整版真实地复原了80多年前,在美国《星期六晚邮报》上进行系列连载时的原貌。
    杰克.施瓦格的评价:“在对当代最杰出的30位证券交易员的采访中,我向他们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哪本书对其最有启发?迄今为止,独占这一榜单首位的,仍然是70多年前出版的伟大著作--《股票作手回忆录》!”
    ISBN书号 7-81098-508-6/F.460  字数 33 万字 
    出版日期 2006-10  页次 307  
    责任编辑 姜勇  
    本书已到书店

    《1929年大崩盘 》--华安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作者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    
    定价 25 元
    内容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撰著的这本书,自其1954年初版以来,在1955、1961、1972、1979、1988、1997年不断再版,是学术界和证券界经常大量引用的典范性著作。
    引发美国股市大崩盘的1929年10月份,被后来者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并且“把未来都吃掉了”。在危机发生后的4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0%,投资减少了80%,1500万人失业......
    ISBN书号 7-81098-648-1/F.595  字数 15.5 万字 
    出版日期 2006-10  页次 136  
    责任编辑 吴晓群    
    本书已到书店

    《解读华尔街》--华安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作者:美  Jeffrey B.little     Lucien Rhodes 
    定价:40元
    《解读华尔街》在美发行量达百万册,本书介绍了华尔街运作的全过程。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这本书帮助各个层次的投资者确切地理解证券市场如何运作,以及在限制风险下,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投资组合

    《赢家--华尔街顶级基金经理人》--华安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作者:美 R.J.shook
    定价:31元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华尔街最优秀的共同基金经理人的人物传记。作者通过多年的访谈,记录下14位行业顶尖杰出人物的从业历程、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市场、群氓和暴乱--对群体狂热的现代观点》--华安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作者:美 Robert Menschel
    定价:32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人类近代史上若干次“群众运动”导致的疯狂与灾难性后果,以及金融市场泡沫的破灭等现象入手,生动分析和描述了人性中的盲目的一面,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投资者心理学及其如何对市场产生影响。

    《兀鹫投资者》--华安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作者:美 Hilary Rosenberg
    定价:40元
    内容简介:
    读来就象是一本悬疑小说,它生动地叙述了一群寻找并获得资本金矿的投资者的故事。所谓的“兀鹫投资者”,简言之,就是那些买进陷入财务困难或经营有待改善的的债务,通过直接或间接对公司施加影响,在改善公司的质量后卖出,从中猎取高额回报的投资者。

    《贪婪的智慧》--华安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作者:Charles R.Geisst
    定价:38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生动记录了美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包括在19世纪,那些商人们是如何为了垄断黄金、白银和粮食市场,而创立现代标准期货合约的;期货市场又是如何在人们的谩骂声中,艰难起步的;而到了20世纪,为何会有大量的个人,甚至外国政府迅速进入这一领域。本书在展示期货市场100多年来风雨历程的同时,还在人性层面对作了精彩解读。

    《绝境与生机――市场动荡、风险和机遇》――华安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作者:美 Stephen Vines
    定价:31元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如何在弱市中赚钱,如何面对市场恐慌――因此,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本书作者对投资者的一些觉问题提供不同导演的答复,并指出为什么恐慌会带来独特的机会,并提出了新的理解市场恐慌周期的方法。此外,要书对一些直接介入处理主要股票危机的市场专家的采访和内幕报道,则在最大程度上展示了恐慌发生时的现场真实情况。

    《迷失的华尔街》――华安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作者:Erik Banks
    定价:42元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华尔街在筹资、提供公司和个人理财、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失败现象,并提出了避免失败的对策。特点在于,内容来自华尔街真实案例,及其深入浅出的叙述风格

    《至高无尚――来自最伟大股票交易员的经验》――华安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作者:美 Jhon Boik
    定价:24元
    内容简介:本书记述了历史上5位著名证券交易者的成长历程,这些在20世纪跨上巅峰的投资者,以其卓越的表现,向读者展示了那些历久弥新的、永恒的投资策略。


    Trend Following
    How Great Traders Make Millions in Up or Down Markets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1 趋势跟踪
    认清何为市场
    独立面对盈亏
    你是投资者还是交易者?
    你的类型:基本分析?技术分析?
    你的决策:感性交易?机械交易?
    趋势跟踪:永恒的投资策略
    趋势跟踪无效了吗?
    趋势跟踪操作法则:追随价格
    趋势跟踪策略: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以止损应对亏损
    结语:趋势跟踪是一种思维方式

    2 伟大的趋势跟踪交易者
    比尔•顿
    约翰 W•亨利
    艾德•斯科塔
    基斯•坎贝尔
    杰里•帕克
    沙勒姆•亚伯拉罕:德克萨斯先锋
    理查德•丹尼斯
    理查德•邓齐恩
    杰西•利弗莫尔和迪克森•瓦茨

    第二部分
    3 趋势跟踪的绩效数据
    不与指数比较,追求绝对收益,
    高波动性带来高收益
    浮亏无所畏惧
    相似的趋势跟踪绩效
    交易是零和博弈

    4 趋势跟踪大事件
    事件1:泡沫股市
    事件2: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崩溃
    事件3:亚洲危机蔓延和维克多•尼德霍夫
    事件4:里森与巴林银行倒闭
    事件5:德国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大事件的思考
    5 趋势跟踪的棒球思维
    本垒打——追求致命一击
    比利•比尼的数字决策胜术
    约翰•W•亨利的棒球世界
    忽略数据与佩德罗的失败

    第三部分
    6 趋势跟踪关注焦点:行为金融
    抑制自己的行为失控
    情商:交易成功的核心特质
    神经语言学:获取交易心理优势
    艾德•斯科塔的交易部落
    保持好奇心与热情
    把追逐成功立为座右铭

    7 趋势追踪的决策过程
    寻求简单:奥姆剃刀原理
    依据单一信息快速决策
    不需要掌握所有事实
    注重过程胜于结果

    8 趋势跟踪者:视交易为科学
    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接受非线性世界的现实
    复利是投资的魔术

    9 别再寻找交易圣杯
    买入持有的幻梦
    沃伦•巴菲特:买入持有之王的战略
    摊平亏损——走向深渊
    崩溃和恐慌: 退休计划
    陷入财务分析误区的华尔街

    第四部分

    10 趋势跟踪交易系统
    风险、报酬和不确定性
    趋势跟踪交易系统五个核心问题
    设计你的交易系统

    11 我们的结语
    趋势跟踪会失灵吗?
    亏损者才应该受到责备
    让客户了解游戏规则
    高风险、高收益才是致富之路
    趋势跟踪:勇敢者的游戏

    附录
    A:成功交易者的个性
    B:趋势跟踪模型
    C:操盘秘诀交易系统的例子
    D: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和期货管理
    E:交易系统决定性的问题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把注意力集中在单一目标上的训练,持续五年、十年或二十年,放弃其他每件事情去完成它,但这是成为一个奥运会冠军、一个世界级的外科医生或一个基洛夫芭蕾舞演员所必须的要求。当然,这也可能是白费工夫。你所犯的一个错误,可能会让你前功尽弃。古语是千真万确的:有志者事竟成?你想做什么都能做得到,但不可能做到所
有的事。培根说有妻小难成大事’。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人,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长跑选手,甚至不可能跑出3.5英里。赚你的第一个1000万美元,写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或骑摩托车环游全世界,这样的目标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吉姆·罗杰斯

  了解趋势跟踪的最好方法,不只是解读组成策略的公式,还要接触使用它的人。今天的一些投资者不愿承认,如果能向一些良师学习如何理财,他们可能做得更好。他们会报名参加烹饪课程,却不会利用他们前辈的或他们同行的关于赚钱的智慧优势。在前辈们已被证明是优秀的之后,也不愿意模仿他们的行为。我们认为,角色模仿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本章将讲述优秀的趋势跟踪交易者。
  根据我们对趋势跟踪的观察,如果你重视趋势跟踪策略过去和现在的绩效,你一定要做出选择。你可以接受这些数据,客观地对你自己的投资方式进行评估,并且承认变化。或者。你可以假装绩效数据不存在。如果你选择后者,那你要再考虑一下,趋势跟踪是否适合你。
  运用趋势跟踪策略的交易者是通晓数门知识的人。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位著名的作家汤姆·弗里德曼解释说:“过去伟大的战略家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通晓数门知识,而且从一种生态学的角度观察世界。他们认为,世界是一张网,每件事情的内部都是紧密联系的。今天,在哪里可以找到一个通晓数门知识的人7各大院校与智囊机构都强调学术专业化,认为专攻单一领域比学习跨领域的知识来得重要。而且,如果缺乏对整体的认识,不知道某些方法是如何整合的、如何协助你达成目标,或是如何对你构成阻碍,便无法提出策略。如果没有策略,就只有随波逐流。”
  我们介绍的趋势跟踪者看见了整体,看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了解他们自己,以及如何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投资决策。我们喜欢的书之一——《华尔街操盘高手》中,查尔斯·弗克纳给我们解释了为何了解自己是如此重要:“应用交易系统进行交易,避免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意味着把你自己和你的交易分开。这可以从你用的词语开始。说自己‘做交易’和‘担任交易的职务’,意思与‘我是交易员’和‘我拥有一些股票和债券,就很不一样,我见过的市场奇才,如同威廉,布莱克所说的,‘我一定要有自己的系统方法,不然就会受制于人’,不管是在交易上、表达方式还是生活上,他们都有一套办法,不受人左右。有人会认为他们太鲁莽,难以相处,不循规蹈矩,或者太自我。但他们知道更伟大的事实——他们就是他们自己,他们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工作。”
  比尔·顿
  比尔·顿是一个趋势跟踪交易者。他已经很富有。坦率地说,他不在乎你是否知道他是谁。在多数的投资者损失巨大的2002年,他获得了50%的利润率。一旦有机会,他毫不犹豫地打出本垒打。对于比尔·顿来说,他的投资不是大赚就是大赔。他已经连续28年获得平均报酬率24%的利润。因为他的绩效数据对趋势跟踪来说是清楚一致的,是趋势跟踪的典型范例,所以我们从描述比尔·顿开始。
  比尔·顿是顿资本管理公司的主席和创始人,在2003年春天,超过10亿美元资金投入到他管理的项目中,这是因为在一段特别不景气的市况下,顿的综合指数在过去12个月中,上升了大约50%。因为他完全遵循交易系统,所以比尔,顿是有史以来最纯粹的趋势跟踪交易者之一。顿资本管理公司没有为它的客户设定每一年的收益“目标”。在顿资本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中,除了为客户赚钱,什么也没有,它预先排除了每年100%的收益。没有这样的规定。如果在年中的时候。顿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达到50%,也不会就此罢手。他们不会在下半年的时间里因此而停止交易。每隔3年或4年,看到顿的资本下跌20%左右,是不会令人惊讶的。不管波动性的级别如何。这个独立律己的长期趋势跟踪交易者从不脱离他的核心策略。丹尼尔·顿(比尔,顿的儿子,顿资本管理公司的行政副总裁)表示:“我们的风险预算方案,在1974年时是最先进的,我们认为时至今日,它仍然跟得上时代。”
  如果你已经读了吉姆·科林斯最近写的《通向伟大之路》一书,那就更能了解,比尔·顿为何坚持他在25年以前设定的原则:“实质上,从现在起10年、20年、30年或50年以后,无论你发现什么,都和现在一样真实。就像现在和50年前一样。只要抓住这些不变的事实就对了。”
  比尔·顿就是抓住了这些事实。他总是相信,为了赚钱,你一定要承担一定的波动性。在顿资本管理公司投资的客户,都被要求做出严肃的财务承诺,而且必须对公司绝对信任。顿不愿花时间为投资过程中必然的亏损辩解,他的方法也不适合没有勇气的投资者。他的“完全的遵循”方式已经证明自己达30年之久,让顿自己和顿资本管理公司的客户变得富有。
  比尔·顿的“风险预算方案”或资金管理,是以客观的决策为基础。“提心吊胆的代价太高”是他的座右铭。在特定的点他进入市场,如果市场价格下跌,在一个特定的点他就离场。对于比尔·顿来说,一个没有预先定义离场策略的交易,是要命的处方。
  顿的风险管理系统能让他平衡投资组合的波动性,这一点是普通投资者,甚至专业的投资者都时常忽视的。市场中的波动性越大,他的交易量就越少。波动性越小,他的交易量越多。对于顿资本管理公司来说,如果承担风险是获得利润所必需的,那么,头寸大小应该总是被滴定式测量法(titrated)维持在标准的风险限制之内,所以,应该被设定为投资者可以接受的级别。顿资本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保证了当交易违背他们的策略时,他们退出市场。
  丹尼尔-顿表示:“在预算风险的程序中,我们的专长领域之一是,怎么分配日元的交易风险,怎么分配标准普尔的交易风险,什么是完整的22个市场投资组合的最佳的平衡。风险参数都是由买入和卖出信号决定。因此,如果市场不利于我们,那么在那笔交易中,将承受多少损失,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最多只会损失一定的百分比。”P29-32

    书评
    “迈克尔·卡沃尔的《趋势跟踪》——精华之作。”
    ——艾德·斯科塔,已进行35年趋势跟踪交易,
    被列入《华尔街操盘高手》一书的名家
    迈克尔·卡沃尔的《趋势跟踪》,是捕捉到市场波动真正本质的突破之作。以其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视野, 《趋势跟踪》将在新一代的交易者心目中,取代《华尔街操盘高手》作为必读的“圣经”。
    ——乔纳森·霍尼格,capitaIistpig投资组合管理人,对冲基金LLC/福克斯新闻投稿人
    “迈克尔·卡沃尔写出了关于趋势跟踪的非常精准的著作。通过细致的研究和清晰的洞察,他捕捉到了所有最成功。的交易策略的本质·迈克尔有自己的主观见解,他用激情、信心、热情写这本书。这本让人感觉非常享受的出色著作,必定会成为经典之作。”
    ——查尔斯·勒比,系统交易者。《期货市场计算机分析及技术交易者入门》作者
    “传统的观点是:低价买入,然后高价卖出,但是现在,在你喜欢的市场中,例如股票、债券、商品,这些市场会持续走高或走低吗?你会怎么做?以不同的视角对真正赚钱的人进行深入分析,迈克尔·卡沃尔写出了一本关于趋势跟踪的及时有趣的书。趋势跟踪是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做到的,有谁能做到。” 
    ——查尔斯·弗克纳,神经语言学的代表和交易顾问。 被列入《华尔街点金人》等著作的交易专家


最近新书



如何利用图表在股市中获利



挚爱成就梦想



股票投资的24堂必修课



一号法则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说谎者的扑克牌



随机致富的傻瓜



长牛市,改变炒法



华尔街的恶魔天才——杰伊·古尔德传



江恩华尔街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