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拍士”海外夺宝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22:44:54

“第一拍士”海外夺宝记

2010-03-22 04:10:00 来源: 大洋网(广州) 

《谁在拍卖中国》吴树新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作者以圆明园文物拍卖事件和中国文物走私现象为切入口,对国内文物“三盗”、古董走私、官员收藏、拍卖黑幕等做了更加深入的明察暗访。受访对象涉及大量国内外拍行的高层人士、国际文物走私大佬、国内富豪收藏家、官员收藏者和新兴高学历盗墓者等。真人实事,骇人听闻。

1 无论到哪个国家谈生意,他都会参观当地博物馆

2000年夏,英国伦敦。

一个年约四十多岁的中国男子在一位年轻翻译的陪同下乘车来到大罗素广场,徒步走向大英博物馆。

“不错,真气派!往后我如果要建博物馆,就照这样子盖!”中年男子操着浓重的中国南方口音对翻译说,然后让翻译领着他直奔向中国展厅。

他叫路金龙(化名),来自中国浙江,身份是浙江晶宁集团(化名)董事长。看着他西装革履地站在饮誉全球的大英博物馆门前照相,你可别以为他是什么学富五车的东方文化使者,他的履历表上明白无误地填写着:原有学历,高小,拿现在的标准,差不多就是“半文盲”。路董事长有一个老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谈生意,都会利用星期天或休息日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当然,去博物馆这些地方参观,路金龙是有目标的,那就是观看陈放在那些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按照中国人的流行说法,路金龙自少就是一名古董收藏爱好者。他的老家浙江慈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越窑瓷器重要产地之一,合着有缘,他从小就对父母亲在开荒挖地时偶然带回家的一些破碗破罐情有独钟。十几岁高小毕业后,贫困的父母再也没有能力供路金龙继续求学,便凑钱给他买了一台爆米机,让他以卖爆米花谋生。路金龙利用走街串巷的机会,经常用爆米花向乡亲们换回一些破破烂烂的古代瓷器,晚上一个人躲在房里摆摆弄弄,爱不释手。后来,这位卖爆米花的少年用挣到的2500元钱成立了一家塑料厂,依靠非凡的吃苦精神和过人的商智,让自己的小工厂一跃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塑料厂。

如今,身价数十亿的路董事长早已扔下了当年走街串巷扛在肩膀上的爆米机,脱下了脏兮兮的棉手套,但是有一样爱好却没能丢掉——那就是对中国古瓷器的贪恋。

2 “我家的东西,凭什么让你拿来显摆?”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展厅很大,一进主厅的大门,就能远远看到对面墙壁上的敦煌壁画,走近细看,壁画上还残留着当年那些所谓的“西方探险家”盗割壁画时留下的痕迹。

这一回,对于文物爱好者路金龙来说,算是大开了眼界。这里聚集了2万余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分布在几个面积颇大的展厅里。这些展品大部分都是路金龙在国内博物馆无缘一见的文物瑰宝——从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玉器、彩陶,到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战国和汉代的漆器、北朝造像、唐宋元明清的名瓷,还有晋代以来的名士字画、珍贵的敦煌经卷……

每每在国外看到这些精妙绝伦的尤物,他心里总有一股难以理清的愤懑。那种愤懑既不是政治家挂在嘴上的民族情结,也不是一些自由派文化人念叨的国民意识,那只是一种简单的农民式的愤怒,用路金龙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我家的东西,凭什么让你拿来显摆?”

路金龙继续在中国厅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他最熟悉的古代越窑瓷器。但是很遗憾,没找着。翻译告诉他,越窑瓷器在欧美国家没什么影响,他们更偏重收藏中国夏商周朝的青铜器、战国到汉代的玉器、南北朝时期的石雕,以及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器、历代宫廷收藏的字画和瓷器。路金龙听了翻译的介绍,似乎有些失落,因为他自幼摸着越窑的瓷器长大,他的收藏品主要也是当地出土的一些古代民用古瓷,对于其它门类的文物他一窍不通。

从大英博物馆出来后,路金龙和翻译随意走到不远处的牛津街,后来又不经意路过两处虽前生与他无缘,可今世却从此要与他纠葛缠绵的地方。用中国话来说,那是两家单位,门前张贴着宣传画,宣传画上标榜着两件中国古代青铜器和一件青花瓷器。

路金龙跨上台阶,想进里面看看,一个门卫粗鲁地挡住了他。“不就是古董商店吗?我要进去买东西!”路金龙发火了。翻译告诉他,这是一家叫佳士得的英国拍卖公司,刚才走过了的地方叫苏富比,这两家都是全世界最大的拍卖行,今天是星期天,人家不上班!“那就改日再来,我还就不相信进不了这个门!”路金龙一面下台阶,一面回头看着英国保卫愤愤地说。

数月后路金龙果真杀回伦敦,成为冲上西方拍卖帝国战车上的中国第一“拍手”,更为离奇的是,此人两年后竟还成为苏富比、佳士得两家拍卖行的座上宾。

3 出师不利,兵败伦敦

2000年秋,浙江晶宁集团总部。上午,晶宁集团艺术部顾问小刘急匆匆来到老板办公室:“路总,您喊我?”“对,你明天去一趟伦敦佳士得,给我把那只元青花玉壶春买回来!”

原来,上次从伦敦回来后,路金龙一直对在佳士得公司门前吃了闭门羹耿耿于怀,他回国不久后,打听到佳士得拍卖前在香港举行3天预展,他便请了一位国内有名的陶瓷专家一起专程去了趟香港,对佳士得拍卖宣传画上的那只青花瓶子进行了实物鉴定。专家说那是元代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玉壶春瓶,同类产品包括其它器型在内,目前全世界遗存极少,总共只有300件,很有收藏价值……

5天后,小刘出现在伦敦佳士得秋季拍卖现场,目标当然是那只元青花玉壶春瓶。初上拍场的小刘显得有些惴惴不安:“老板,开始了……20万英镑!”“跟!”电话里传来老板明确的指示。拍卖开始后,路金龙和他的专家顾问团就一直守在慈溪总部,用越洋电话遥控现场,指挥委托人参与竞价。

40万英镑……60万英镑……随着现场一轮轮举牌,那只元青花玉壶春瓶的价格一路飙升到接近100万英镑。这时候,场上与小刘抗衡的只剩下一个香港人。很快,价格高出100万,小刘有些胆怯了,因为已经比老板事先拟定的目标价位高出近一倍。

浙江晶宁集团总部,路金龙接到报告后,通知小刘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那只让他受过委屈的元青花瓶子买到手。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电话线路出问题了,越洋电话中断。路金龙急得满头冒汗,手下人也手忙脚乱地用各种方法重新连线,可是,等到线路重新接通的时候,在伦敦拍卖现场的小刘由于没能及时得到老板的指示而停止了叫价,拍卖师已经一锤定音。短短几秒钟时间的电讯中断,使得路金龙第一次进军国际拍场出师不利、兵败伦敦。

“当时说不出有多恼火,快到手的宝贝被别人抢去了!后来,我听说那只瓶子的买主是香港人,就找到香港去跟他商量转让,人家不肯!”事后,路金龙这样告诉记者。

4“我就是愿意花大钱买回祖宗的遗产”

几个月后,他亲自带着翻译和艺术顾问重回伦敦拍场,打了一场挽回面子的漂亮仗。

那是路金龙第一次亲临国外拍卖现场,而且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在欧洲绅士们面前亮相。当时,好事的英国媒体纷纷对那场拍卖会作出绘声绘色的报道,有一家伦敦当地的报纸这样写道:“……在2001年伦敦苏富比中国工艺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富豪出手阔绰、令人惊讶!他戴着一只硕大的玉指环和一只镶满了钻石的手镯,就像一个走进现代卖场上的阿里巴巴。他显然不懂英语,在竞买一件以80万英镑起拍的中国古代官窑瓷器时,由于随从无法保持同步语译,他不停地上下挥舞着手里的号牌,一直举到对手们全部傻眼。当拍卖师宣布以他160万英镑的最后报价成交时,他还没意识到这场‘战事’已经结束,再一次举起手里的号牌,引起哄堂大笑。直到翻译告诉他,‘我们胜利了!’他才满面红光地站起来,高举起双臂向全场人致意,那神情一定与古代战场上打了胜仗的中国将军毫无二致……看起来,中国的暴发户的确有钱了,他们不加掩饰地在世人面前显摆自己的财富……”

面对国外媒体的歧视性报道,这位浙江老板付之一笑。他心里有数:别看那些老外装得人模狗样,华丽的西装领带底下,一样窝藏着强烈的嫉妒心!一样有着仇富的花花肠子!老子就是“暴发户”,就是愿意花大钱买回祖宗的遗产,你们能怎么着啊?干瞪眼!

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路金龙自此“一拍”而不可收——2001年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60万元港币购得明代永乐年缠枝纹青花梅瓶、70万购得明代成化年“高士下棋”纹青花罐、70万购得明代宣德年莲子碗;2001年10月香港佳士得中国艺术品拍卖会,购得元青花鱼藻纹罐;2003年10月香港索斯比中国艺术品拍卖会,购得明嘉靖鱼藻纹罐;2004年在香港佳士得以300多万元港币拍得清代乾隆官窑粉彩九桃云蝠暗八仙花口盆;2005年在香港以400万元港币购得元代“锦香亭”纹青花大罐……

 

路金龙,这个身价近百亿的浙江富豪的确“玩”上瘾了。他每年都带着他的采购团队,携资数千万,来往穿梭于全世界各大拍卖行之间,竞购他所喜欢的中国文物。在记者采访他时,他经常不无自得地说:“我是第一个操着宁波腔到国外竞买国宝的人!”

下回:《山西富豪的深藏不露》

自打本世纪初开始,由资金雄厚的煤老板组成的山西藏宝军团异军突起,悄无声息地活跃于国内外拍场,秘而不宣地将一批批国宝文玩收入囊中,引发种种社会传闻,成为国内外媒体竞相追逐的新闻热点……

作者:2010-03-22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