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千古绝唱-邓丽君古词专辑《淡淡幽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8:4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古词专辑《淡淡幽情》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近二十五年,岁月的滚滚红尘未能遮掩她美丽的光华,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显出非凡的魅力。
《淡淡幽情》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与其它专辑不同,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张最具邓氏特色的专辑,充分彰显出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华,碟中的歌曲除了《但愿人长久》这首较为中性的歌有歌星能够翻唱外,迄今尚无人敢于尝试其它歌曲,因为任何翻唱都将会因为破坏了邓丽君最恰切的演绎和独具的天韵而变得俗不忍听。
多年来,这张唱片一直被发烧友们作为完美人声的试音碟。从音效上看,整张碟以人声为主,配乐的音量较低,乐队的位置也明显靠后,《独上西楼》出场时的的清唱如真似幻,具有极好的表现力和空间感,歌者的身高、姿势和口型仿佛历历在目;人声如水晶般纯净,音色如温暖清丽;配乐方面亦表现不俗,民乐和管弦伴奏音质平滑有光泽,那两段不疾不徐富有节奏的梆子声带有清亮的回音,使你几乎能“看”到周围空气的流动——即便是在普通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觉到,可见录音效果之好。尤其是当你想到这张唱片从作词到作曲、演唱,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凝聚着十几代文艺人杰的超卓才华时,会更加感到她的珍贵!
本文及下文本人于2000年前后曾发布于《永远的爱人——邓丽君》网站,该网站现已关闭。
[全屏欣赏]
',1)">
---------
词  曲:
---------
●独上西楼 (词牌:相见欢)
词 李 煜(南唐) 曲 刘家昌 编 东 尼
[全屏欣赏]
',2)">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今译]:
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天边残月如钩,寂寞的梧桐树啊~(是否和我一样的孤独?)(窗外)庭院深深,冷清的秋天也被锁在了里面。而那剪而不断,理之愈乱的却是我的离愁啊~仿佛是另一番滋味在我的心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背景]: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写的《乌夜啼》。一开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短短九个字就包孕了欲说还休、和无法与外人道的凄凉之情。它的妙处即在于人“无言”而景“有情”,全让意境本身来向读者说话。接着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又是笔力峭健之语。“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而指人也;“锁”者,也非锁住清秋,而指锁住人也。所以仅在外景上着一“寂寞”和“锁”字,词人本身家破国亡的心态和处境就昭然若揭了。而这“离愁”也并非平常的“离愁”可比矣的了。下片的用笔越臻巧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里首先呈现给人们的便是他内心的挣扎烦乱。这其实是一种“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办法,更是一般的离愁所无法比拟的别一种愁情!既写出了他亡国之后那种辛酸苦辣,百味从生的复杂感受,同时又写出了此种况味只有自己“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和“冬天饮凉水,点滴在心头”的深锐痛苦。
[结合]:
作为南唐最后的皇帝——李煜,从小就无心从政,只喜诗词歌赋,是一个很单纯的国君。但最终被敌国所抓获,终年关在一个冷清的院落里,也就是他词中所谓的“西楼”。然后在他生日的当天,被人在饭菜里下毒身亡,年仅42岁。他的词多半凄美哀怨,似有小儿女之态,被封为“花间派”词人。在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中,李煜的词占有三首,是花笔墨最多的一个。可见,邓丽君也非常喜欢李煜的词,难道是因为心境相同?邓丽君在出这盘专辑的时候,适逢她感情最失意的阶段,所以她所选的词大半是哀怨而又缠绵的,而这一切又以“离愁”为主线,可见她当时作为一个异乡浪子还是非常的渴望回归故里。但戏剧性的就是,她仙逝的年龄和李煜一样,都是42岁,这是巧合还是上天埋下的伏笔?便无从考据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但愿人长久(词牌:水调歌头)
词 苏 轼(宋) 曲 梁弘志 编 肖唯忱
[全屏欣赏]
',3)">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今译]:
明亮的月儿啊~你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夜空的?我手持美酒,向青天发问:不知你天上的宫殿,今晚已是哪一年了?我真想乘着风儿回到月宫,但又怕在这玉石砌成的楼宇和白玉雕成的楼阁高处,禁受不住那袭人的寒气。反不如翩翩起舞,玩赏自己在清光下的身影,(更何况)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呢?月光在华美的楼阁上悄悄移动,斜射进刻有美丽雕饰的门窗,照在失眠人的身上,惹起他无尽的愁思~!月儿啊~你不应该也有什么遗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刻变圆呢?不过,人的一生充满了悲还离合,就像月儿阴晴圆缺不断变化一样。这类事从古以来就是难得两全的。我只希望彼此健康长寿,纵然相隔千里,也能共对一轮明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背景]:
这首词是出自苏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是一首咏中秋的词。当时苏轼在密州,而其弟苏辙正在济州,双方已七年没见面,词人思亲怀弟之情便油然而生。在写作技巧上,它和屈原的《天问》一脉相传,但又继承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李白的《把酒问月》。张若虚和李百的诗多为写实,苏轼则多了一些飘逸灵秀之气。此首长调,集中体现了苏轼苦于仕途进退而思绪纷扰,内心矛盾交织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词人那独特的豪迈性格和昂扬意气。它以问答的方式,自说自回,词人的艺术灵感在问答中自然逬发涌现,并在一问一答中把情绪艺术地推向了高潮,从而引发了千古的感情共鸣,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因而成为千古绝唱!
[结合]:
苏轼自古以来就被公认为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这可以从他的《江城子》(叹亡妻之诗)中看出。这首《水调歌头》也是以离愁为主线,但却和李煜的风格截然不同,一洗儿女之态。整首词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虽然体现了无限的离愁,但却哀而不伤,还时时透露出旷达而不颓唐的顽强信念。邓丽君在演唱这首歌时,也是细腻婉转,并无透露出丝毫的悲凉之情。可见,她对整首词的意境还是分析的较为透彻的。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在唱“低绮户”的时候,把“绮”(音“奇”)字唱成了“衣”字,略微有些遗憾~但还无伤大雅。记得她在这首MTV中,穿的是件纷色的裙子(古装),而场景布置的像个月宫,给人的整体感觉就像是“常娥奔月”,如今回想起来,唱这首歌确实有些不祥之兆,不知她现在是否独自一人在冷清清的月宫,低声吟唱这首《但愿人长久》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几多愁(词牌:虞美人)
词 李 煜(南唐) 曲 谭健常 编 陈 扬
[全屏欣赏]
',4)">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一壶冰》等)
[今译]:
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明月,什么时候才会竭尽?过去的事情你又能记得多少?昨晚,小楼又春风拂栏,但故国家园却不堪回忆,淡淡的笼罩在月明之中。雕花的栏杆,白玉石砌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如今人事已变,宫女们的娇颜也渐憔悴。请问您的忧愁能有多少啊?就像是一江春水默默的向东流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背景]:
这首词也是出于南唐后主李煜之笔,牌名为《虞美人》。此词既有对故国往事的深沉缅怀,又有对亡国破家的深恸巨悲;既有个人厌世绝望的情绪,又有对于历朝的兴衰寸亡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某种责疑。词初,辟空而来的就是一句奇语:“春花秋月何时了?”。“了”者,了结之意也。春花秋月,本是一年中最美的景物,却被词人语含厌烦地询问何时了结,充分体现了他的厌世之情。下句“往事知多少?”又体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情怀念以及自己思想上的迷惘痛苦。而这无穷的伤逝之情却只有“知多少”三字进行总摄,真可谓笔力千钧和虚处传神。底下四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都使用了一吞一吐的语势,诉说了他对南唐的怀念和对失国为俘的悲痛。念此,其心中的怨愤就如春江潮涌那样郁勃而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愁情之深远,其怨情之高涨,就凭借着这一千古名喻升腾到了极点。以至于我们今天读它,犹觉气势飞动,唏嘘感人!
[结合]:
李煜的艺术功底是相当雄厚的,他的整首词都未使用任何典故,所选择的词汇和意象也平凡之极,但他却像赤手空拳去活捕龙蛇那样,一下子就擒住了主题,并把这难以言说的“愤世”之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绝非一般的词人所能望其项背的,难怪会被誉为“白描圣手”了。邓丽君之所以会选这首词来唱,我想和她当时多多少少的厌世之情脱不了关系。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她,终免不了曲终人散后的寂寞。而此时的她,又无人能诉苦,只能默默的埋藏于心底。歌迷们的希望和公司的声誉使她没有私人的空间,台湾政府的百般刁难更使她起了逆反心理,说出了“我讨厌台湾”这句令另人为之震惊的话(参考《美丽与孤独》一书),因此,也可以说她是假李煜的这首词,来斜喻对当时生活的无奈和对世事的厌烦。“问君能有几多愁?”邓丽君,你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愁绪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芳草无情(词牌:苏幕遮)
词 范仲淹(宋) 曲 钟肇峰 编 钟肇峰
[全屏欣赏]
',5)">
[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
[今译]:
晴空飘着白云,黄叶无风自落,水边一片秋天的景色。那波上弥漫着秋天绿幽幽的雾气,而落日的余辉则照着远处的山脉,与天和水混为一然。芳草的无情,又何况是在夕阳之外?思乡的灵魂黯然失色,羁旅的愁思缠绕不休。除非每个夜晚都有美梦使你入睡,否则,千万不要在月明灯尽之时,独自一人踏上高楼,(欣赏这凄凉的美景)以免酒入愁肠,换化成点点相思之泪。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背景]:
这首《苏幕遮》是出自宋朝一代名臣范仲淹之手。开首四句不过借秋色苍茫来隐抒其忧国之意;“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三句,隐隐见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为得意之象;第二阙因心之忧愁,不自聊赖,始动其乡魂旅思,而梦不安枕,酒皆代泪。他的忧愁实可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
[结合]: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氏。所以他写的诗词多为风月之谈。他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岳阳楼记》,但他的词并不多,今存者仅六首,而六首之中又以这首《苏幕遮》为代表,描写了塞下秋色的苍茫和壮志未酬的感慨,是前人所未有的,力属上上之作!邓丽君真是有眼光啊~哈哈!还是有点诗词功底的嘛!这首词虽以忧国为主线,但却也映射出了强烈的思乡之情。邓丽君在演唱时,略带一些哀怨之声,可见她也是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了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清夜悠悠(词牌:桃园忆故人)
词 秦少游(宋) 曲 古 月 编 东 尼
[全屏欣赏]
',6)">
[原文]
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花霜重,听徹梅花弄。
——《桃源忆故人》
[今译]:
玉楼上住着一位多情的少女,是谁共她渡过这悠长而又寂寞的夜晚?但见枕头和被褥上绣着的鸳鸯和凤凰都成双成对,不免有些害羞。沉闷的心情使她穿着衣服便昏昏入睡。突然间,无端端的,军营里的号角声响徹了长空,惊破了她的新梦。眺望窗外,但见明亮的月光和带露的花朵,屋顶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晚霜。此情此景,无可奈何,唯有弹一曲《梅花弄》给以示慰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背景]:
(引邓丽君原话):秦少游是宋朝的扬州人(补充一点:秦少游即为秦观,宋朝有名的词人,后与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结为夫妻),自小豪爽慷慨,爱好词章,但是他的考运与官运却不太佳。因为没有考中进士,所以就熟读兵书来自我勉励。作者曾经是苏东坡的学生,但是他的词却与他的老师的不太相同。这首词是描写多情少女的相思情怀,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我们轻轻的唱这首歌,就好像乘着音符的翅膀,飞越千载岁月,万重绵山,缓缓的进入了这位宋朝才子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
[结合]:
无话可说了,唯一感动的就是,这首词邓丽君的解释总算是少了一点了,否则快把我给抄死了!呵呵~~开玩笑,别介意啊!主要说的就是,这个MTV的造型好像是个丫环的造型,大家应该看到过一个镜头的,至于是哪里看到的我忘了~就是穿着蓝色的衣服和裤子,(当然是古装!)戴着一个红色的肚兜,有这个印象吗?发型么,是梳着一根长辫子,放在胸口,有点小家碧玉的模样!大家别和《思君》的MTV搞起来啊,《思君》里面邓丽君虽然也穿了件红色的肚兜,可那里面她的衣服和裙子都是红色的,头发也是披着的,不是扎起来的!啊,就是在一艘小木船上的,她坐着欣赏水景的,好像《星愿》的这个MTV一开始的样子,记得了吗?这个才是《思君》的MTV!咦?我现在好像要说的不是《思君》喔,自己都搞糊涂了~《清夜悠悠》的造型就是有点像……啊呀,我也说不清,反正也是站在庭院里拍摄的!很漂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有谁知我此时情(词牌:鹧鸪天)(寄李之问)
词 聂胜瓊(宋) 曲 黄 沾 编 顾嘉辉
[全屏欣赏]
',7)">
[原文]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鹧鸪天》(寄李之问)
[今译]:
你离开凤城的时候,玉楼是变得那样的惨白,花朵也开得如此悲愁。就连为你饯行的莲花楼下,那柳树也显得青青悠悠。我举起酒杯唱一首《阳关曲》为你送别,伴你过了一程又一程,却终需分离!真希望能和你在梦中相会,但是好梦又难寻成。有谁知道我此时的情怀?我只有在枕上默默流泪,而天也在阶前暗暗飘雨,隔着窗儿,里外一起滴到天明!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背景]:
(引邓丽君原话):这首《鹧鸪天》的作者是聂胜琼。她是宋朝时代一位风花名妓,(什么叫风花名妓?我不懂,呵呵~~)才貌出众,与当时在朝庭的一位大员李之问相知相恋。这首词是作者在送别了李之问之后,难耐相思之苦,借着词意倾诉离别的凄楚与自己的一片痴心。写好了就请人专程送交给李之问,结果事机不密,被李太太逮了个正着。(邓丽君很可爱,如果照着当时的意境来讲,应该称李之问的妻子为“李夫人”,她却叫她“李太太”,很赶潮流啊~)东窗事发,不但没有打破醋坛子,做河东狮吼(她也知道“河东狮吼”的典故? )。李太太竟然也被词中的真情所感动,立刻命令李之问准备嫁妆敲敲打打,正正式式的迎取聂胜琼回家,传为千古的文坛佳话。我有时想,聂小姐并不寂寞,无论天涯海角,在数不清的难眠雨夜里(邓丽君这句话说的很有水平啊~),只要有中国文字的地方,就有成串滚烫的泪珠。(似乎接不上前面说的话嘛!)在作者热情的诗句里,得到安慰,含着微笑在梦中与离人重逢,语语切切,低低绵绵,诉说着比雨夜还要绵长的离情与别叙。(总算回到正题上来了)
[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很意外的能够看到台视的《淡淡幽情特辑》,里面邓丽君在每唱一首歌前都有对这首词的介绍,上面的话除了扩号里的之外,全部都是引用于邓丽君的原话,说得相当的好,即便是别人为她写好的,她能背得这样流利也不容易!至于扩号里的完全就是我自己的看法,不许骂我!呵呵~~喔,还有一点要提一下,她这个MTV其实就是大陆看到的《欲说还休》时的穿着,一袭白衣,头发是披着的,坐在梳妆台前照镜子,还记得吗?当然这里面不止这一个镜头,好像大部分都是在床上拍完的,不是!我的意思是坐在床上拍完的,大家千万别误会了,呵呵~~邓丽君很漂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胭脂泪(词牌:乌夜啼)
词 李 煜(南唐) 曲 刘家昌 编 奥金宝
[全屏欣赏]
',8)">
[原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又名:《相见欢》)
[今译]:
春花如林,转眼间,就被匆匆几场风雨所催折。无奈啊~那清晨寒冷的冰雨和午夜凄凉的晚风是如此的无情!而那落花却偏又多情,宛如泪流粉面的佳人还在那儿殷勤地留客饮酒,殊不知它自己要再重开更待何时?唉,人生将长久与恨为伴,就像那河水常向东流一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背景]:
这首词又是出自于李煜之笔,牌名为《乌夜啼》。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词与前面的一首《独上西楼》的格律一样,所以词牌名也为《乌夜啼》。此词一反普通伤春词的哀婉风格,而以极富气势的语句(所以我用了三个惊叹号和一个问号来标点其主要的句子)来表达他郁积于胸的悲恸。它不仅对作者的人生经验做了沉痛的反思,而且还对全部人类历史进行了“一网打尽”式的概括和总结,其结论是: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大悲剧。虽然这种看法未免悲观了些,但其忧患情绪之深浓却足以令人惊叹。
[结合]:
南唐后主李煜正是由于他的单纯和善良,才会落入敌国之手,终日郁郁寡欢,苦不堪言。邓丽君在演唱这首歌时把“相留醉”改成了“留人醉”,还是有其一定的意义的。从男女对事的角度来看,“相留醉”是出于男子的立场,可以引深为,在女子的劝酒下,再喝了一杯,便醉了。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嘛!而在乎美色也~呵呵~~但“留人醉”可解释为因心虚烦乱,而借酒销愁,无奈“举杯消愁愁更愁”,便一醉不起了,这也就无所谓是男是女了,所以在此处略做修改,反而相得益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万叶千声(词牌:玉楼春)
词 欧阳修(宋) 曲 刘家昌 编 东 尼
[全屏欣赏]
',9)">
[原文]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尽。
——《玉楼春》
[今译]:
自从你别离之后,就不知你飘泊在何方?眼前所见到的,皆是一片凄凉的景色,和多少愁闷~你渐行渐远,渐渐的便没有了书信寄来,像鱼沉大海般,到何处去查问你的行踪?深夜听见风吹竹叶,仿佛响起了秋天的声音。而那千万片叶子,千万种声音,全都是离恨的呻吟。故意斜倚着孤枕,指望在梦中能找到你。可却不想,彻夜难眠,灯尽而又梦不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背景]:
(引邓丽君原话):词本来就是为歌唱所作的,自五代草创以来(天啊,她居然知道“五代草创”,太难得了! ),到了宋朝就格外的发扬光大。而欧阳修有宋代文学之父的美誉,他是宋朝的江西人,号醉翁。自小家境贫穷,以芦苇画地来学习写字。二十四岁时中了进士,做过机密副使(调查的很清楚嘛~),但是因为性格耿直独立,所以在官场不太得意。他的词雅丽温敛,文章名冠天下。后人称他为欧阳文宗公,写活了天下为情所苦者的心情,(是不是也包括她自己呢?)为千古传颂。而最后“梦又不成灯又尽”一句又道尽了相思与苦恋的哀痛。“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两句是出于元好问的《摸鱼儿》,用在此处很恰当,但原句应该是‘问世间情为何物’,她要说‘是’也无大碍),也许有情尚还有心的人,可以从这首冷冷的《万叶千声》中找到一个答案吧?(大家找到了吗?呵呵~~)
[结合]:
想必大家看了邓丽君说的话,也没多大的兴趣听我说了吧?呵呵~那就说一下她的这个MTV好了。在这个MTV中,她穿的是一件金色的祺袍,很有性格吧?但不是很亮的那种金色,是那种暗金色!暗金色懂吗?想必你们也不懂,因为我自己也不懂,突然想到的!呵呵~~而梳的发型呢,也是配合祺袍的年代,把头发盘起来的那种。就是民国时期年轻的富家太太的发型,知道?不知道的话,可以去看看琼瑶拍的民国时期的电视剧,那种头发盘起来,插朵小花的!咦?琼瑶怎么不请邓丽君拍电视剧啊?邓丽君这种造型很漂亮呢!喔,扯远了~不好意思!言归正传,拍摄的环境是在一个小庭院里,其实在《独上西楼》的MTV里能看到这个庭院的。而她就是站在这个庭院的中央演唱。四周烟雾迷离,如梦如幻,好像“月朦胧,鸟朦胧”一般,浪漫极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人约黄昏后(词牌:生查子)
词 欧阳修(宋) 曲 翁清溪 编 东 尼
',10)">
[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生查子》
[全屏欣赏]
',11)">
[今译]:
去年元宵节的夜晚,灯会上的花灯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月儿挂在柳树的树梢,我和情人约定在黄昏以后相会。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和花灯一如往昔的景象,但去年相约的人儿啊~已不见踪影,我暗自哭泣,眼泪沾湿了春节新衫的衣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背景]:
这首欧阳修的《生查子》,(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慥《乐府雅词》指为欧阳修作),语言通俗,情意显豁,无需读者去挖掘什么微言大意,但却有一种动人的力量,足以让人感慨良久。首先是这首词巧妙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上阙写了去年元宵佳节两情相依,浪漫温馨的氛围。字里行间透露出了浓浓的柔情蜜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因而这两句成为抒写爱情的名句,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如果说上阙是对爱情的温馨的回忆,那么下阙则是对爱情失落的感伤,上下阙之间对比明鲜,形成了强烈的感情落差,读来不甚今昔之慨,从而突出了物事人非的主题。
[结合]:
这首词是一首以“爱情”为主线的情词。就我个人觉得,让邓丽君来演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可能是她自己深有感触,也经过不少的感情挫折,因此演唱起来充满韵味,经久不衰。让人听后犹感余音绕梁,或许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不管开心也好,痛苦也好,我都是用我的歌声表达出来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完全相同的原始文件,比较下来,这“酷狗”的音效差了不是一点点了,无奈中~~~)
●相看泪眼(词牌:雨霖铃)
词 柳 永(宋) 曲 古 月 编 陈 扬
[全屏欣赏]
',12)">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又名:《寒蝉凄切》)
[今译]:
寒风中的蝉声凄凄厉厉,笼罩长亭的暮色啊,越发浓郁。暴风雨掠过,刚刚收拾住雨滴。京城外,帐幕里纵有送别的酒宴, 却哪里还有往日的幽情逸绪?! 正在这依依难舍的时刻,船家却催促说,就要扬帆远去。 彼此紧抓着双手,泪水模糊的了视线,留恋地相互凝视。 喉咙哽噎了,默默无言,相对饮泣。 想到这一别,便是千山万水, 烟波浩淼,要相隔千万里远,而能看到的却是沉重的暮霭布满了南方的天空,无边无际。 自古以来, 有情人谁不痛伤别离? 更叫人难以忍受的是—— 这次分手偏偏在凄清寥落的秋季! 今夜酒醒之后你要去哪里? 是在杨柳凋零的岸边停揖, 还是披着拂晓的微风, 面对一弯残月在把旧情回忆? 这一去啊,一年紧接着一年, 即便是良辰美景,对我还有什么意义! 唉,纵然在我内心深处,涌起千般心事,万种柔情,又能向谁去倾诉我痴心的话语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背景]:
本篇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雨霖铃》。词人在倾吐难以割舍的恋情与离愁别恨之时,也抒发了自己终身失意的感慨。作者早年曾游学京都,长期出入歌楼舞榭。由于他精通音律,教坊乐工每有新的曲谱,便请他填词。他的词也深受广大下层市民的欢迎。因为他的生活行迹,颇为士大夫,乃至最高统治所不齿,柳永的一生,在仕途上坎坷失意,后改名为永,辗转到晚年才得中进士。所以,不难看出,这首词渗透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反映了他不得不离开京师而远走他乡时那种抑郁的心情以及心灵上失去慰藉时的痛苦。词中流露出的那种低沉与感伤情调,也都与此密切相关。
[结合]:
柳永为人放荡不羇,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羇旅行役之情,也精通于音律。《雨霖铃》这个词牌名原是唐玄宗在栈道中悼念杨贵妃的曲调,后来就广泛的被用做有情人分别时的叹调。尽管有人说这首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但是这其中的哽咽凄断之声是这等年龄的女孩所唱不出的,而邓丽君在演唱时,哀怨凄美,把与心上人分别时的那份苦楚诠释的淋漓尽致,充分反应出她的歌唱水准,难道是因为触景生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欲说还休(词牌:丑奴儿)
词 辛弃疾(宋) 曲 钟肇峰 编 肖唯忱
[全屏欣赏]
',13)">
[原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今译]:
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总爱登上高楼。登上高楼,为写新词硬说自己满怀愁绪。如今尝尽人生的愁苦滋味,可是却欲言又止。欲言又止,也只能淡淡的叹一声:“好一个凉快的秋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罢官居信洲带湖时的作品。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位爱国词人,此词围绕一“愁”字展开,主要倾诉的是满腔忧国忧民之愁,却偏从“不识愁”的少年时代说起。上片以少年时不谙世故,未尝人世艰辛,却效仿古人附庸风雅,登楼抒怀,“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主线。生动刻画了少年人的单纯、幼稚和可爱。当然,这“愁”只能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之闲愁,并非是后文所抒的真愁。这是作者故意造成的一种强烈反差,以起到反衬的作用。下片首句一“尽”字,将人到中年饱经沧桑,尝遍艰辛的情怀倾诉得十分酣畅。词尾说“天凉好个秋”,字面似乎抛开了“愁”字,另换话题,给人以“顾左右而言他”的印象,但实际上作者绝无享受“秋高气爽”的闲情逸致,而是饱含着无限的苦涩和凄楚,来表达回天无力的无奈心情。
[结合]:
这首词作为年青一代来看,是绝对看不到它实质性的东西的,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他写的是“愁”,也可以觉得说我理解他的“愁”。但是这个“愁”却只是春花秋月之“愁”,而绝非真愁。只有当你历尽人间的沧桑,才有资格说,“嗯……我知道‘愁’的滋味了。”所以作为我——一个高三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解释这首词的内涵略似有些不妥和不当之处,还望见谅。但已届中年或已有一定社会阅历的朋友一定能很深刻的体会其含义。正如邓丽君!她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说是已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而并非刚出道时一个对任何事都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了。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时,她绝对是深有体会的,因此才会演唱的如此富有感情,想必她已觉察到“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的意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思君(词牌:卜算子)
词 李之仪(宋) 曲 陈 扬 编 陈 扬
[全屏欣赏]
',14)">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
[今译]:
我住在长江的上游,你住在长江的下游。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却共饮着同一条江河的河水。这江水啊~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这段离愁别恨又要拖到何年何月才会结束?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背景]:
这首词出自于李之仪的《卜算子》,借水寄情,将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描写的淋漓尽致。“我住长江头”二句便揭示她们之间的地理距离,言外颇有憾恨之意。接着,“日日思君不见君”句则将这种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想象女主人公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的怨望情态。“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解: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既然同饮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跌宕之间,深情毕见。“此水几时休”二句仍旧寄情江水,却又推进一层,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只愿君心似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期望——期望他象自已一样心无旁属,守情不移。“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但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虽然全词言简意明,但实为上上佳作!
[结合]:
这首词是模仿民歌所作的。作者以一位痴情女子的口吻,表现她对爱情的忠贞。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邓丽君演唱这首词,是最合适不过了。就我个人认为这是她选的十二首词中最能代表她自己的一首,也是最适合她唱的一首。众所周知,邓丽君的感情生活可以说是坎坷艰辛的,她是一位很痴情,也很专情的女子,偏偏上苍故意捉弄,让她无法有一段美满的姻缘。也只能感叹世事难预料,又或许有得必有失,理应如此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说明:
以上插图取自《淡淡幽情》LP附赠精美说明书,由fashaoinfo网友扫描、上传于163《绝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