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杰:网格计算死亡与智慧地球诞生的缘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10:40

张良杰:网格计算死亡与智慧地球诞生的缘由

2010年01月07日11:10科学时报计红梅我要评论(0) 字号:T|T

张良杰博士,IBM华生研究中心(IBM研究总部) 服务计算方向资深研究员,商业应用架构及实现的重大专项总监,IBM SOA解决方案参考架构发明人与领导者,现代服务业中奠基学科——服务计算的创始人与领导者。

□本报记者 计红梅

上世纪90年代,“网格计算”诞生于欧美,风靡一时,一度成为中国科技界热炒的话题;2006年,“云计算”由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首次提出,从此开始取代网格计算成为“明星”;2008年11月,IBM公司对外公布了“智慧地球”战略,引起全球性的关注……

从网格计算、云计算到智慧地球,这些不同的名词之间究竟有没有内在的关联,概念变迁的轨迹又折射着怎样的发展方向?近日,就上述中国科技界关心的话题,“服务计算”的创始人、IBM华生研究中心服务计算方向资深研究员张良杰博士向《科学时报》记者作了解读。

网格计算“死”于不商业

“网格”的名称来源于电力网。当上世纪90年代“网格”一词刚刚诞生时,它承载了人们很多的梦想。有“网格之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伊安·福斯特1998年在题为《网格:21世纪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蓝图》一书中,对网格作了这样的描述:

“网格是构筑在因特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因特网主要为人们提供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通信功能,而网格功能更多更强,能让人们透明地使用计算、存储等其他资源。”

通过网格计算,人们希望能像用电一样方便地获得和使用计算和信息资源。网格也因为被认为是继因特网、万维网之后,信息技术的下一个趋势。2001年9月,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科技版发表了一组文章,预言网格计算将引领信息技术的下一波大浪潮,并预测到2020年,它将带动信息产业产生20万亿美元的产值。

在网格计算发展的高潮期,英国的e-Science计划在2001年到2006年6年间累计投入2.5亿英镑,研究开发科学网格平台和应用软件。日本在2003年启动了一个为期5年的“国家研究网格计划”,由政府投入1亿美元,重点研究网格软件。如果从1997年我国“863”计划306主题开始关注“网格”研究算起,网格在中国也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然而,时至今日,张良杰认为“网格计算已经基本死亡了”,而死亡的原因是“不够商业化”。

据张良杰透露,他们曾经想帮助全球网格论坛(GGF)将网格计算资源向商业应用和业务流程迁移,但被拒绝了。这导致网格计算实际应用有限,只在科技计算领域多些,而商业应用却很少。

“云计算发展起来后,整合了基础设施、应用和业务流程这三层次的计算资源。在这一情况下,网格就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的机会了。”张良杰说。

“智慧地球”来自实践

对于“智慧地球”这一概念的由来,业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而在张良杰看来,智慧地球是IBM对自己近年来实践精华的总结。

“在IBM公司的研究项目中,有10%会产生比较大的经济价值,而其余的90%则是为今后的产品和服务做技术储备的。”张良杰表示,他们在对近年来IBM的所有研究项目进行评估时,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人类与科技全面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以一种更加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例如,在美国,每年消耗在道路交通拥堵上的时间和燃油折合后大约是780亿美元。车辆在洛杉矶一个小型商业区每年寻找停车位所累积的里程可以环绕世界38圈,还要燃烧4.7万加仑汽油,产生730吨二氧化碳。与此相反,斯德哥尔摩则通过新建的智能计费系统减少了22%的车流量,降低了12%~40%的废气排放,并日均增加了4万人使用公共交通系统。

IBM公司还曾在欧洲为一家保险公司做过一个经典的解决方案。他们为每一辆投保的汽车都安装了传感器,以记录车辆的使用时间,从而按照车辆的利用率来计算保险费用。这样一种全新的计费方式为这家保险公司赢得了很多客户。

张良杰表示,IBM之所以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就是想把这些成功的经验推广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与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制订发展方向有很大的不同。

“现在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技术和社会方面,地球人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这种单纯的联系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在运作系统中注入大量的智能因素。”张良杰说,“世界已经变得很小,它还需要变得更加智慧。”

张良杰告诉记者:“现在低成本的技术已经随处可见,随时可用。因此,这个有关智能化的清单可以无限制地罗列下去。”如智能机场、智能银行、智能道路、智能城市等等。

价值驱动的服务转型

从云计算到智慧地球,这一发展路径并非是偶然形成的。据张良杰透露,在IBM作研究完全是靠价值驱动的。近年来IBM在公司内部遴选了三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也就是未来三到五年成长最快的研究领域,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Cell芯片和云计算。其中SOA和云计算的核心都是服务。

张良杰表示,从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来看,服务行业主导了美国和欧美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产业。在中国,北京市的服务产业也已达到整个经济总体的70%以上。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IT公司正致力于从硬件产品为核心向计算机软件与服务为中心的业务模式转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当今服务产业或打造全新的现代服务产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然而,与此同时,虽然软件的架构、发布与使用方式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但软件与服务相关技术的相互融合与复杂的应用环境却导致创新进程发展缓慢。因此,IBM近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利用计算技术使服务产业现代化,并由此催生出服务计算这一学科。该学科是IBM近五到十年来所创建的唯一一个学科。

据张良杰介绍,他所领导的团队在IBM的研究部门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主要负责建设IBM的SOA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平台。所有IBM研究部门、软件部门和服务部门都用这个平台做SOA解决方案的设计工作。同时,这个部门也负责IBM全球商业咨询部门云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如何用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对SOA或云计算进行创新性研究,同时也将这一方法放在服务计算这一学科的框架下面。”张良杰说。

在张良杰看来,服务计算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是因为它建立在一些成功的标准之上,如Web Service标准、SOA标准等等。因为只有工业界的标准才能帮助推动学科的发展。如果没有企业界认可的话,学科是不可能存在的。借助这些标准,再以IBM的技术为基石,从科技的角度探讨服务创新流程中有哪些创新点,这就是服务计算所探讨的核心领域。

“现在,服务创新的领域正在发生变化,包括服务的设计、交付和应用等等。”张良杰表示,“云计算只是服务交付过程中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扩展性很强的交付平台。而智慧地球则是我们的愿景,现在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朝这个愿景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