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较量——记朝鲜战争中的砥平里战役[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1:01:36
我对李奇微这个人既痛恨又敬畏,痛恨的是如果非他来接替因车祸亡命的沃克,朝鲜战争的结局可能重写,而志愿军的伤亡不会如此之大。几十万优秀、纯朴、勇敢、年轻的华夏儿女不会牺牲在朝鲜;敬畏的是这个人仅仅在前线微弱的瓦斯灯下阅读了第一和第二次战役的记录,竟然揭示了志愿军的攻势是“礼拜攻势”和“月亮攻势”的实质,然后制定了“磁性战术”并运用这个战术一直把志愿军打回三八线。并使志愿军无法再发动大的战役攻势。并不得不使用实际上只能防守的“坑道战”。一直到签停战协议。
尤其是他看到志愿军已经铁桶般包围了砥平里,下令联合国军坚守砥平里,成了熟悉朝鲜战史人们心中一块无法抹去的伤痛。那一战,在那么短的时间,在那么狭小的空间,竟然牺牲了那么多采用人海战术冲锋的志愿军战士。不能不看出铁血较量的差距与后果。
砥平里是一个盆地,在这里防守的是一个美军的弗里曼团外加一个法国营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总兵力约六千人。防守面积仅直径1。5千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里路。
而我们的攻击力量是多少呢?是来自三个军的八个团。这三个军是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军。都是能打的主力军。看起来,像是一只熊遇上了一群猛虎。
战斗是在1951年的2月13日晚上打响的,主攻的是四十军119师的357和359两个团。指挥员是119师徐国夫师长。(后来知道当晚参加攻击的还有其它几支部队,只是通讯手段落后没有联系上)。
战斗一开始,我们的战士就以人海战术向敌人炽烈的火力扑上去。不惧死亡地顽强突击,无畏的献身精神在砥平里被炮火映红的夜空里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令人叹息的人海战术)但从黑夜打到天亮。没有占领一块敌人的主阵地,部队伤亡比预想的要大得多。
14日敌军的飞机铺天盖地而来,志愿军入朝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么多这么密集的飞机。敌机在环形防御阵地周围整整轰炸了一个上午,下午砥平里的美军又兵分5路在坦克的掩护下出来反冲击。志愿军的伤亡巨大。
14日晚上,真正的决战开始了。所有的志愿军攻击部队都已到齐,他们从四面八方向这个直径仅1.5千米的环形阵地发起了前赴后继的攻击。
这是一场美国人的钢铁和中国人的血肉的较量。
请允许我摘录一本中国作者出版的书中的描写片断:
“在炮弹和手榴弹连续不断爆炸的闪光中,美23团各营的前沿阵地同时出现了激战状态。中国士兵冒着美军布置下的一层又一层的拦截火力毫无畏惧的冲锋,前面的士兵倒下,后面的士兵踏着尸体前进。环形阵地内到处是跃动的中国士兵的影子,这些身影因为棉衣的缘故。看上去十分臃肿,但他们滚动前进时瞬间即逝。美军所有的坦克和火炮用最密集的发射速度向四周喷出火焰,在中国士兵冲击而来的每一条路上形成一面面弹雨之墙。接近午夜时候,激战到达最**,与地面上流淌的鲜血相呼应的,是战场上空大约每过五分钟就升起的一群密集的照明弹,而由几十条曳光弹组成的光带,接连不断地平行或者交叉地穿过照明弹的白光之下。美军支援而来的夜航飞机投下了由降落伞悬挂着的更为刺眼的照明弹,长时间的如巨大灯笼一般在砥平里双方士兵的头顶摇荡……”
当然志愿军的落后的人海战术并非完全没有效果。弗里曼团的G连的阵地失守,环形阵地出现了一个较大的缺口。变成了一个凹形阵地。遗憾的是,天又一次亮了。铺天盖地的飞机又笼罩在志愿军的头顶。成吨的钢铁又朝着华夏战士的血肉之躯投下……
15日志愿军的进攻势头顿萎。下午,停止了对砥平里的进攻。
停止对砥平里的攻击是在志愿军基层军官的坚决要求下决定的。
在解放军的战史中,下级指挥员在战斗中向上级指挥员提出“不打”的要求。十分罕见,这是为什么呢?伤亡实在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参加攻击的八个团伤亡5000余人。仅40军参加攻击的三个团就伤亡1830人,359团3营的官兵几乎全部阵亡。营长牛振厚在撤退时怎么也不肯离开遍布他的士兵尸体的阵地,最后硬被拖下来。357团团长孟灼华在向上级汇报士兵伤亡时,因痛苦万分而泣不成声。相对而言,美军的伤亡小得多,阵亡仅数百人。这就是人海战术对火海战术的差距。
志愿军对砥平里的攻击是失败的。
战后,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为此做了专门的检讨。此战役对志愿军的战略战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双方军队指战员的心理和士气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是研究和描写朝鲜战争不可回避的一场战役。让我惊讶不已的是,有个叫解力夫的作者写了本《朝鲜战争实录》的书,把这场战役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让人根本无法看到这场战役。我至今也不理解作者为什么会这样。
另外在2月14日当天,攻击砥平里东南约35公里原州的第三十九、四十军部队,有一纵队白天行军在开阔地被美军空中观测机发现,美军第二师以原州附近炮兵火力集中轰击这个纵队达四小时之久。这支纵队据美方估计约一万多人,造成伤亡估计数字不一,从3,500人到7,000人都有。
不过这里说14日联军飞机铺天盖地轰炸稍有出入。美方资料称砥平里附近当天气候状况不佳,全天大部分时间都无法用飞机运补或提供轰炸支援,直到下午第23团才得到三次轰炸支援(个人估计一次约四至八架飞机),另有24架C-119来空投补给品。
15日白天砥平里得到空援优先权,前后有131架次,但不是空中力量决定当天结果。
主要事件发生在下午约四时三十分,美国老兵回忆,当时第一骑兵师第五团前来解围,把约250名志愿军士兵逼入第23团的火力网,大部消灭,然后突然之间,志愿军部队开始溃退,美第23团第2营营长詹姆斯.爱德华中校称:“这让整个中国部队开始惊慌失措,他们从散兵坑爬起来逃散。我从来没有看过,也从来没有预期会看到这种景象。防御阵线周遭的山丘上都是逃跑的中国士兵!空军猛炸、炮兵猛轰、防空机炮怒吼、所有的迫炮、无后座力炮、以及步兵都在开火射击!目标数量远超过我们武器的数量。真是难以相信的一天!就这么解围了。”(Coleman J. D., Wonju: The Gettynburg of the Korean War, Brassey, Inc: Dulles, Virginia, 2000, page 222.)
叶雨蒙《汉江血》提到39军“116师负责打骊州、原州向砥平里增援之敌,却在运动中与美二师在注岩里遭遇受阻”。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啊。但就是这平淡无奇寥寥数语的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惨状!今天Light兄披露的珍贵资料告诉了我们。这支部队“在开阔地被美军空中观测机发现,美军第二师以原州附近炮兵火力集中轰击这个纵队达四小时之久。这支纵队据美方估计约一万多人,造成伤亡估计数字不一,从3,500人到7,000人都有”。
还谈什么阻击呢,整个一被屠杀。志愿军部队类似这样的惨景有许许多多,只要留心阅读,在很多书籍里都有记述,被动挨打,伤亡极重。
那是2纵5师啊!一等一的虎师!遭受这样的打击(特别是只挨打无法还手),不仅是对他们自身是重创,对其他部队精神上的打击也极为沉重。
40军就是原韩先楚的三纵,号称“旋风部队”,昔日在国内战场是所向披靡,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如今在砥平里也一样的被屠杀。为什么会这样?环境与国内战争相比不同了,对手也不同了。朝鲜半岛的拉锯战,基本是在无人区进行的,完全是纯粹的部队拼部队,双方部队质的差别就出来了。勇敢不怕死不能左右战争;而且遭受这样沉重的打击,部队士气打击也是很大的。特别是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部队普遍认为再打下去也无法取胜。
自1951年1月25日李奇微发动“屠夫行动”以后,直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联合国军无论在战略战术上都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