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为何搅动感动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54:45
水军为何搅动感动中国

2010-12-11 09:21:10

浏览 5307 次 | 评论 10 条

12月10日《山东商报》报道,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启动后,有网友爆料称江西籍的三位“感动中国”候选人疑似被“刷票”,证据是江西宜春某高校官网上,一个根据宜春有关部门要求下发的刷票通知。感动中国评选曾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它使我们看到那些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精神维度。但带有行政干预的刷票行动,正在让这份“感动”变质。

  我们知道“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重视网络民意,以真实的人物事迹和人物精神为内涵,得票多少直接影响着年度人物是否当选。一旦有行政组织的“水军”搅局,结果不是令人感动,而是适得其反。

  宜春有关部门为什么会发文要求相关单位与大学里的学子们投票?这后面是地方政府的形象政绩在作怪:一旦当地先进人物当选,有关部门就可以大张旗鼓地向上级政府写资料,让先进人物做报告,甚至编成剧本,拍成电视电影,上级部门也会下拨相关的宣传经费。总之,感动中国人物不仅在电视上荣光,更会荣归故里,使得地方政府有机会分享荣誉盛宴。

  所以,地方大力组织,将下属学校学子们发动成“水军”,完全是出于地方利益,并不是着意于公平公正地获得荣誉。此次“投票门”事件一曝光,结果是事与愿违,不仅地方形象一落千丈,还直接影响候选人的公众形象,对当地的学子们,心理上也投上了阴影。

  在微博上,我们看到许多人基于各种理由,向网友推荐候选人,并号召大家为其投票,不少人深受感召,为相关候选人投了票。这完全是个人行为,而号召者也是出于公义之心,并不含有个人目的,也就是,他推荐的人获奖,并不能给他带来利益。江西宜春有关部门则不同,是利益相关方,动用公权力来影响投票,这种行为是失当的。我们希望相关方面站出来,向公众道歉,并查出幕后黑手,彻底揭露真相。

  并且,面对现在出现的情况,“感动中国”评审委员会如何应对后续的问题,公众将会持续关注。“感动中国”相关规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行政部门组织投票,或是通过“水军”灌水式投票,相关候选人资格无效。在央视网站上,与投票结果相关的说明只有一条:“组委会将根据推委会的推选情况,再经公众投票和最终评议,确定十大人物。”地方政府发文介入投票,如果取消相关候选人,显然对候选人不公,只能取消灌水的票数。相信无论通过技术手段还是评委终审,会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结果。

  通过网络投票的“票决民意”看似公平合理,也会出现漏洞。我们看到只要它遭遇幕后操作,就会产生异化畸变,所以前置规则与社会道德底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每一个参与水军投票的学子们来说,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面对一些违反社会道德公义的行为,无论它是以什么名义,都应该拒绝,应通过网络,把不义行为公之于天下。

 

12上一篇 << 二战最伟大的胜利成果是什么?     “感动中国”刷票是权力在“叫春”

2010-12-11 08:23:56

归档在 时评 | 浏览 90427 次 | 评论 129 条

“感动中国”刷票是权力在“叫春”

乔志峰

江西宜春市宜春学院发布通知称市委宣传部要求师生员工为“感动中国”候选人刷票,要求“每张票不得超过10位候选人,其中必须包括王茂华、谭良才和曾凯”。宜春学院拒绝采访,当地政府暂未回应。(12月10日《山东商报》)

对于宜春市三位入选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得票被操纵的怀疑,发酵已久。宜春学院官方网站上的这则通知,成为宜春市动用行政权力,操纵“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候选人评选”网上投票的证据。宜春这座“叫春的城市”,由此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评选中刷票,是对公平和规则的公然践踏。但近年来,明目张胆的刷票行为却在各种评选中屡见不鲜。深圳市开展“警队里的五朵金花”评选活动,部分民警竟然开警车上街收购报纸;山东临沂某学校为了在所谓的“双十佳”评选活动中胜出,竟然要求每位学生上学都要带一份刊登选票的报纸,否则不准入校;浙江一所小学选大队委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网上投票,竞选者为了拉票绞尽脑汁、花样百出,有的甚至动用了海外关系。结果当选者独揽7万多票,而这个学校总共才有1100多名学生……在弄虚作假歪风的不断侵蚀之下,“诚信”日益成了稀缺资源,许多看似“严肃认真”的评选活动最终却沦为笑谈。

与以往众多“刷票”事件有所不同,宜春这回直接动用了行政权力。换言之,宜春“刷票”是权力在“叫春”。很显然,“感动中国”在一些官员眼里成了“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包括弄虚作假。官员们为搞定一个小小的评选尚且公然滥用职权,其背后折射出的畸形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发人深省。另外,自从2002年央视首次启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以来,几乎每次结果一出来就会招致一些质疑和非议,而宜春此次出现的“刷票”更是为其公信力蒙上了一层阴影。类似的“评选”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0/1210/04/6NH01RHA00011229.html

 

 

31上一篇 << 撞死5人的“谷撞撞”原来又是个…      下一篇 >> 告诉你为啥“公务员压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