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太尔:见证中国重汽命运的重卡 中国汽车咨询中心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42:01



  这是一款见证了中国重汽跌宕起伏命运的重卡,也是一款影响了中国重型商用车领域达20年之久的车型,在中国重型汽车发展史上,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举足轻重。


斯太尔王载货车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内载重8吨以上的重型车只有济汽的黄河、陕汽的延安和川汽的红岩。其中,黄河是模仿斯柯达的,另外两个是军车。它们的产量都很少,而且性能低,遇到重大工程和军用的重卡,还需从国外进口。

  为发展中国重型汽车工业,引进重卡技术被国家列入了“六五”计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组织了考察团,对国外重卡企业全面考察,引进技术。

  最后,考察团选定了奥地利的斯太尔。虽然斯太尔在国外几家重卡企业中不是规模最大的,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但是斯太尔车型对中国路况、国情比较适合,并且也符合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的机械制造水平。

  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也顺利成为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国家“八五”重点项目。1983年,重汽集团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全套引进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总投资11.58亿元。斯太尔项目不仅引进整车技术,还包括关键总成技术。中国重卡领域的历史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1985年,第一辆斯太尔重卡下线。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在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其间,中国生产的载重15吨以上的卡车中每10辆中就有8辆采用了斯太尔卡车技术,现在约有20万辆斯太尔卡车在中国的物流系统和重点工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斯太尔卡车在中国甚至成了重型卡车的代名词。在中国,斯太尔市场远远超过了它的故乡奥地利,并形成了重型卡车自主研发能力。

  斯太尔系重卡的辉煌其实是从2000年前后开始的,这一年也正好是原重汽集团一分为三的时候。2000年,在朱镕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第74次办公会议上正式批准重汽集团重组方案。由此,中国重汽、陕汽、红岩分立,各自有了更加明晰的组织管理构架,开始独自发展。清晰的结构,让各个企业都开始就斯太尔车型进行大力的创新,众多新车型纷纷面市。

  从2004年开始至今的治超治限推动了重卡市场朝着更大吨位、更大功率方向提速,以重型牵引车为标志的15吨级真正重卡产品受到了用户越来越多的青睐,斯太尔车型进入了黄金时期。

  如今已经和曼合作的中国重汽,开始淡化斯太尔的影响。通过和曼进行资本合作,重汽和这位世界重卡领域的强者有了紧密的联合。曼的新技术将会支撑重汽的技术发展。

  也许,重卡领域也开始了合资的时代,以此作为提高自身水平的方式。和轿车领域的合资不同的是,现在的重卡企业更加主动,而且合资模式更加灵活。从重汽转让“25%的股份加1股”予曼的模式,就可以看出来。

  斯太尔的时代,或许真的即将结束了。中国重卡市场已经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在这些企业的新车型上,斯太尔的技术已经越来越少,但斯太尔平台技术已经成为中国重卡理解新技术的底蕴,深深嵌入了中国重卡业的体内。斯太尔的影响或许还将以它自己的形式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