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毛泽东又一次引蛇出洞的牺牲品 - 大山无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57:09
有话要说 邓拓——毛泽东又一次引蛇出洞的牺牲品  [原创 2009-05-09 10:21:37]    字号:大 中 小

 

1966年5月17日,中共发出“五一六通知”的第二天,邓拓就自杀了。

邓拓为什么自杀?是以死向党表忠心,以死向邪恶抗争,还是没有心理准备,精神压力太大?

文革初始,姚文元、戚本禹等笔杆子们奉旨一拥而上,重点批判的人里一是彭徳怀,第二个就是邓拓。

改革开放后,人们对邓拓的一些杂文给予高度评价。“邓拓是和北京市委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官员的领袖。……他以他对大跃进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结合着对五四时期西方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以及儒家传统准则(尤其是关怀农民处境的重申),为这批人树立了知识分子的榜样。”

“他们把官僚主义的领导人大概私下说过的话寓言似地但却是生动地在公开场合说了出来,……尤其是邓拓,他利用古代人物和历史事件转弯抹角地批评当代的人和事。他的杂文表面上似乎是温和的社会和历史评论,但实际上却是对毛的领导和政策的毁灭性的(虽然是含蓄的)批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

邓拓杂文里的一些批评的确很尖锐,如:“得了这种病的人……常常表现出自食其言和言而无信……其结果不但是健忘,而且慢慢变成喜怒无常……容易发火,最后就发展为疯狂。”

“健忘症”的人“必须赶紧完全休息……勉强说话和做事,就会出大乱子。”(《专治“健忘症”》)

应该说,这些话毛泽东看了,不会无动于衷。这就是为什么,文革一开始,便在全国掀起大批“三家村”,便封邓拓为“村长”的原因。

关于邓拓,王彬彬在《往事何堪哀》里作了分析,邓拓究竟是个什么人?认为:邓拓的文章歌颂也好,批评也好,都是跟着形势走。没有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以及刘少奇、周恩来、陈毅、彭真等人的一些讲话,是不会有邓拓的一系列杂文的。

邓拓是在跟形势走,尽管王彬彬在《往事何堪哀》里,提供了邓拓在三年大饥饿中怎样粉饰太平,但邓拓毕竟当形势出现了“转折”,还多少亮出那么一点知识分子官员的良知。这说明,他对毛泽东的一系列作法还是有意见的。于是,七千人大会上毛一检讨,以及刘少奇、周恩来、陈毅、彭真等人一有讲话,他就跟着说话了,说了不少《燕山夜话》。

然而,不仅邓拓,包括刘少奇、周恩来、陈毅、彭真等人,都忘了1957,忘了当年右派们是怎么跳出来的,忘了毛泽东是怎么收拾各民主党派的。

也许, 这些人在想:毕竟是几十年的战友了,又没右派似的提出“轮流坐庄”,毛泽东总不能让人一句话不说吧?但老战友们还忘了一个人——1959年的彭德怀,彭德怀不也是老战友吗?

应该说,这些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们,文革前仍然天真地认为:毛毕竟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怎么说也和秦始皇有区别吧,不然,毛再怎么检讨他们也不敢出声。这点上,林彪、康生就比他们聪明。

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一边检讨,一边暗下决心拿掉刘、邓等人。而这时,邓拓等小吏们的《燕山夜话》,无疑在自掘坟墓了。

于是文革一来,邓拓死了。邓拓自己不死后来也得让红卫兵打死。

但邓拓之死,是以死向党表忠心,以死向邪恶抗争,还是没有心理准备,精神压力太大?应该是第三个原因。他虽然写了一系列文章,但决不是林昭、冯元春、王申酉、李九莲、张志新这些清醒的反抗者,他只不过是体制內的又一个彭德怀。彭的资历敢上万言书,邓的资历不过敢写《燕山夜话》。

因此,才有彭最后还说他不反毛主席,邓最后也喊:“……我的这一颗心,永远是向着敬爱的党,向着敬爱的毛主席。

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让我们再一次高呼: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伟大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在全世界胜利万岁!”(王彬彬 《往事何堪哀》)

彭德怀不反毛主席,邓拓也不反毛主席,他们只是试着批评了毛主席,但毛主席一不让批评,他们立即就跪下了。某种意义上讲,彭德怀、邓拓都是毛泽东自1957后,一次又一次“引蛇出洞”的党內牺牲品,他们的历史价值是:让后人认清了毛泽东的帝王意识和个人专制的本质。同时也再次提醒人们:“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的古训依然有现实意义。1959年庐山会议前, 毛泽东开始是不断引诱周恩来学海瑞, 周为什么不学?

                                20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