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十周年特辑 献给伴随《哈利波特》成长的一代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0:52:23
十周年特辑 献给伴随《哈利波特》成长的一代人
                                                 

一起逆转时间,回到10年前

  序言:献给伴随《哈利-波特》成长的一代人

  同一个地方,同一群人,同一段故事,讲述了整整十年。哈利-波特的名字,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哈利-波特的故事,让一代人重拾想象。在这个战争、恐怖主义、金融危机充斥的世界里,在这些灾祸频生的日子里,那个美妙的魔法世界如同世外桃源,让我们忘却现实的纷扰,沉醉其中,一醉十年。这是最坏的年代,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哈利-波特》的年代。

  2010年11月19日,一个世界在等待。

  目录:

  一、《哈利-波特》十周年特辑-回顾与展望

  1.2010年:旅程终点前的期待-《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2.2001年:魔法旅程的开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3.2002年:黑暗势力首次现身-《哈利-波特与密室》

  4.2004年:成长的色彩-《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5.2005年:青春的华丽乐章 vs 黑魔王的重生-《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6.2007年:正义帮登场-《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7.2009年:彰显爱的力量-《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8.后记:走出片场的三人组

  9.花絮:盘点《哈利-波特》的10位重量级粉丝

  二、《哈利-波特》十周年特辑-霍格沃兹百科

  1.魔法物品篇

  2.魔法咒语篇

  3.人物篇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旅程终点前的期待-《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上映日期:2010.11.19(北美) 2010.11.19(中国)

  主演:丹尼尔-拉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鲁伯特-格林特,导演:大卫-耶茨,编剧:斯蒂芬-克劳夫斯,制片人:大卫-海曼,配乐:亚历山大-迪普拉特

  MPAA:PG-13级,片长:2小时30分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哈利失去了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一位保护者——邓布利多校长。而霍格沃茨,最后的堡垒、家一样的地方,不再安全。曾经的生活,如今看来太过遥远。失去了指引的哈利,摧毁魂器的重任该如何去面对?这一切将在影片中揭晓……

  影片十大看点:

  (提示:有大量剧透,请慎看)

  1、七个波特

  国外某杂志一次专访中透露,“七个波特”这场戏拍了95次才拍好。

  这场戏拍摄的十分复杂, 摄像机用特定的程序设定好,丹尼尔站在每个点进行表演,最后用电脑合成。片场的工作人员都在打赌拍摄次数,但是没有人能想到最后竟然用了95次才拍好!

  最具看点的是哈利的女装扮相,芙蓉的衣服他穿起来很合身。据丹尼尔透露,有人称他穿女装的样子最好看,丹尼尔对此“称赞”表示很无奈。

七个波特

  2、海德薇之死

  海德薇是哈利第一学年海格送给他的礼物,一直陪伴了哈利7个年头。“海德薇之死”是影片中很感人的一场戏,不过华纳对这一戏份做了一些改动:在七个波特陷入苦战时,海德薇飞回来救哈利,然后当它试图保护哈利时牺牲了。原著中“海德薇之死”的情节很突然,在电影中进行了改编,使之变得感人。

  3、食死徒追捕三人组

  原著中,三人组为了逃避食死徒的追击,逃到了森林中,不料依旧被食死徒抓到并对三人组进行折磨。这部分动作戏被曝十分血腥,而且影片正式上映时会有删减。影片中饰演食死徒的尼克-莫兰说:“我拍的那些场景实在是非常非常的黑暗。当我去看片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减掉了一些太过火的,我后来问起制片人大卫-海曼:‘哦不,为什么要删掉?’他回答说,那明显就像是在看《电锯惊魂》。”

  4、哈利、赫敏共舞

  这场戏是导演和编剧商量之后加入的原著中没有的一场戏:比尔和芙蓉的婚礼上两人的一段共舞。这一举动引起了哈迷们的巨大争议。导演的说法是这样能刺激罗恩,让其大发醋意,让影片更有看点。而哈迷们的意见是这样的改编不忠于原著,很容易产生误导作用。不过对于赞成哈赫派的影迷可是倒是一大惊喜。

  5、罗恩摧毁魂器

  作为哈利的第一密友,罗恩这7年来却是一直充当着“配角”,这一次哈利为了让罗恩尝一尝所谓当英雄的滋味,亲手把格兰芬多宝剑交给他,让他毁掉伏地魔的一个魂器。

  这是整个系列里罗恩这个人物最重要的戏份,是表现这个人物从男孩真正蜕变成男人的时刻。我们期待电影是如何表现的吧。

  6、多比之死

  这场戏是整个《哈利-波特》系列最能让人落泪的情节之一了。多比从第二部出现后就成为《哈利-波特》系列里面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这一次多比为了在马尔福庄园营救哈利而牺牲了自己,场面催人泪下。

  此外影片还加了一场原著没有的戏,算是给《火焰杯》没有出现多比弥补的遗憾吧。

  7、大蛇的袭击

  哈利三人组因需要一些线索来到了《魔法史》一书的作者巴希达家中,不巧的是巴希达已经死了,而哈利眼前的巴希达却是大蛇变化成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战在所难免,这一切都将在影片中呈现。

  8、食死徒劫持三人组

  哈利三人组来到谢诺菲留斯家里询问死亡圣器的线索,不料遭遇“出卖”,引来食死徒,导致三人组被抓。这场戏气氛紧张到窒息,看点十足。

  9、赫敏在马尔福庄园受尽贝拉折磨

  这里导演又加入了一场原著没有的戏份:贝拉用刀子在赫敏的胳膊上刻“泥巴种”的字样,场面极其残酷。不过艾玛在表演时显露出强大的气场,连在场的工作人员都为之一震。

赫敏的手上沾满鲜血

  10、强大的配角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配角强大也是其吸金能力的保障之一。这一部终结篇上部又加入了英国老戏骨比尔-奈伊(片中饰演新任魔法部部长),他曾荣获英国电影学院最佳男配角奖、英国电视学院最佳男主角奖。他最为英国以外观众熟悉的电影包括《真爱至上》、《加勒比海盗:黑珍珠的诅咒》和《僵尸肖恩》。还有英国著名影星瑞斯-伊凡斯(片中饰演卢娜的父亲),曾参演过《诺丁山》,同时即将在《蜘蛛侠4》中饰演一个角色。

  此外,《哈利-波特7》里面的配角演员还有拉尔夫-费因斯,海伦娜-邦汉-卡特,艾伦-里克曼,玛吉-史密斯,伊梅尔达-斯丹顿,布兰登-格里森等等大家熟知的演员。

  大结局将会以3D形式呈现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原本计划将上映3D版本,不过因后期专制时间有限不能高质量的呈现3D效果,华纳忍痛放弃。不过据华纳透露,影片很可能在明年暑期《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上映的时候,重映本片的3D版本,这这段时间里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对影片进行高质量的转制。另外,华纳也已决定把《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转制成3D版本通过蓝光DVD发行。
在大结局尚未到来之际,让我们从头开始,一起回忆那段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吧……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001年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上映日期:2001.11.16(北美) 2002.1.26(中国)

  主演:丹尼尔-拉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鲁伯特-格林特,导演:克里斯-哥伦布,编剧:斯蒂芬-克劳夫斯,制片人:大卫-海曼,配乐:约翰-威廉姆斯

  IMDB评分:7.2分,烂番茄新鲜度:78%

  魔法旅程的开始

  克里斯-哥伦布带我们第一次走进哈利-波特的世界,他的“魔法石”完美呈现了书迷心中那个奇妙绚烂的魔法世界,同时也让没有看过书的观众深深迷恋上琳琅满目的对角巷、宏伟壮观的霍格沃茨、惊心动魄的魁地奇球赛、神奇有趣的魔法课堂,还有那个带着圆眼镜、有着闪电伤疤的小巫师的勇敢坚强。

  忠实原著,完美呈现魔法世界

  哥伦布是执导《哈利-波特》的四位导演中最忠实原著的一位。除了成功还原书中的魔法世界,《魔法石》中还恰到好处的保留了原著的部分经典对白,给这部“童话电影”绘上了深刻而现实的精神寓意。当哈利凝视着厄里斯魔镜里出现的父母,那份不舍和依恋令人动容,但校长的一席话让我们和哈利一起醒悟:这面镜子无法带给我们知识和真实,人们在它面前虚度光阴,哈利,永远不要沉迷于幻想而忘记去生活(这里说忠实原著和感人瞬间)。

  影片结尾,一个重要的细节也没有被忘记——校长表彰了纳威“面对朋友依然坚持原则,挺身反抗”的勇气。这是罗琳留下的伏笔,看似笨拙的纳威有着埋藏在心底的勇敢,他真正有资格在霍格沃茨的最后一战中抽出格兰芬多之剑(这里将可能在《哈7》电影中呈现)。(这里说的是原著的经典话语用到了电影中)

  虽然有伏地魔的阴影,但《魔法石》还是为观众打造了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魔法伊甸园。

10年前的小鬼三人组

  电影与票房

  《魔法石》当年的公映轰动了整个好莱坞,影片在北美3672家影院上映,一举创造当时放映院数最高纪录,而单日、首周票房数字的出炉更是让业界震惊,不仅打破所有影片的纪录,也比华纳预计的数字还要高出几千万。最终影片在北美获得3.17亿票房、全球9.74亿票房,分别夺得北美年度票房第一和全球年度票房第一的宝座。

  幕后花絮精选

  《魔法石》上映期间,鲁伯特曾经乔装跟家人一起去影院看过一场《魔法石》,而且没有被人认出来,鲁伯特对此感到很满意;

  影片中三人组第一次在霍格沃茨特快上相遇的片段里,哈利买得满桌零食都是真的,于是三位小演员很开心的用了一天才拍完这场戏;

  影片中在詹姆的魁地奇奖章和旁边汤姆里德尔的奖杯上R.J.H. King的提词,这是当时的美术监制导演John King;

  影片中古灵阁的内景拍摄是借用了澳大利亚驻伦敦大使馆;

  为了在英国顺利拍摄《魔法石》,当地政府专门修改了《童工法》,让小演员们有充足的时间拍戏。
 

《哈利-波特与密室》

  2002年 《哈利-波特与密室》

  上映日期:2002.11.12(北美) 2003.1.24(中国)

  主演:丹尼尔-拉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鲁伯特-格林特,导演:克里斯-哥伦布,编剧:斯蒂芬-克劳夫斯,制片人:大卫-海曼,配乐:约翰-威廉姆斯

  IMDB评分:7.2分,烂番茄新鲜度:82%

  电影回顾

  黑暗势力首次侵袭魔法世界

  与《魔法石》的明亮色彩和欢快节奏相比,《密室》的情节更加紧张和富有神秘感。家养小精灵的警告、飞车之旅的惊险,使哈利在霍格沃茨的第二年开始的并不顺利。不过,在密室再度开启的传说和不断有人被石化的危险中,依然穿插着精彩的魁地奇和“最迷人微笑”奖得主洛哈特的搞笑黑防课与决斗俱乐部。剧情安排的张弛有度,紧致而不跳跃,随着斯莱特林继承人威胁的步步逼近,气氛逐渐凝重,直到打开密室面对伏地魔回忆(当然现在我们知道那是个魂器)与蛇怪较量,影片达到了最高潮。

  风格延续,忠实原著

  《密室》中,哥伦布延续着忠实原著的特点。书中那些的词句依然让我们久久沉思“害怕提到名字只会加深对事物本身的恐惧”“用来表现真正自我的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哈利-波特》系列彻底摆脱了通俗的魔法题材或者童话那种刻意的教育意义,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同年轻人和所有观众一起体味人生的真谛。

  即使有密室之谜的压抑感,依靠哥伦布对家庭片的把握,这一部依然充满童话色彩。克里斯-哥伦布的《哈利-波特》到此结束,而哈利的冒险之旅才刚刚开始。

已经稍微褪去稚嫩的三人组

  电影与票房

  《密室》以超越《魔法石》的规模,在3682家影院上映,尽管首映票房和总票房不及《魔法石》,不过影片依然在北美取得了2.62亿、全球8.78亿的票房佳绩,而全球票房成绩也是当年的第二,仅次于《指环王2》。

  值得一提的是,华纳的《密室》宣传之旅这次也来到了中国,丹尼尔亲自来华,在上海和北京两地进行影片的宣传。丹尼尔在北京特意游览了长城、参观了故宫,有趣的是丹尼尔回忆爬长城当天天气特别冷,他的记忆中只有哆嗦了。影片在中国取得了5200万票房,是当年的内地进口片票房冠军。

  幕后花絮精选

  罗恩在电影中吐的鼻涕虫道具,是用可以吃的材料制成,据扮演者鲁伯特说,味道不错。但这个场景让挪威的一家影院经理抱怨不已,因为有很多小影迷吃了爆米花,看到这里也跟着一起吐了;

  影片中当海格把哈利从翻倒巷拉走时,背景的商店橱窗里摆着一整套《哈利-波特》,而与哈利擦肩而过的女巫就是罗琳本人客串的;

  华纳最初选择饰演“万人迷”洛哈特的是休-格兰特,但他最终因为档期冲突放弃了这个角色;

  影片中的福特车目前被放在华纳的哈利-波特博物馆里收藏。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2004年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上映日期:2004.6.4(北美) 2004.9.10(中国)

  主演:丹尼尔-拉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鲁伯特-格林特,导演:阿方索-卡隆,编剧:斯蒂芬-克劳夫斯,制片人:大卫-海曼,配乐:约翰-威廉姆斯

  IMDB评分:7.7分,烂番茄新鲜度:90%

  电影回顾

  成长的色彩,诗意的流畅

  这是《哈利-波特》电影风格的一次巨大转变。不同于擅长家庭影片的哥伦布,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更善于把握青春期少年焦躁迷茫的内心,于是最受争议的《哈利-波特》电影诞生了。和前两部奇妙温暖的童话色彩相比,《囚徒》则更显奇异诡秘。摆脱了童话的课题,《囚徒》紧凑到让人屏住呼吸的节奏和诡异忧郁的旋律更像是一部剧情片了。大厅里的猫头鹰讲坛,教室里的椎骨蜡烛,城墙上的滴水怪兽,阴郁的打人柳……于是,有人说这是最奇异巫魅的《哈利-波特》。

  不过,连城堡外久久盘旋的摄魂怪也不能吞噬霍格沃茨所有的梦幻色彩。随着强劲密集的鼓点,哈利骑着巴克比克冲出禁林,在被阳光镀金的湖面自由滑翔,这一刻,所有烦闷纠结一扫而空,释放的快感在银幕上下漫延。在黑暗的时刻,我们也能找到光明和欢乐,只要记得点亮那盏灯——邓布利多的一席话道出影片真正的寓意。

  最符合罗琳口味的改编

  情节上,卡隆做了几处绝妙的改造。片中出现的钟楼,沉重的钟摆发出闷响和齿轮的运转,暗示了最终解救小天狼星的线索——时间。摄魂怪可以冻结一切,却无法吸走爱的力量。当卢平站在桥上回忆哈利的父母,当刚和教子相认的小天狼星不得不继续逃亡,“爱我们的人其实从未离开,你总能在你的心里找到他们”,突然明了,卡隆其实在用一种更深沉直接的方式诉说着哈利-波特的主题。最后禁林中巴克比克赶走狼人的情节更是意外地达到了罗琳想要的效果(《混血王子》小说中就有巴克比克赶走斯内普的一幕)(这里说电影和原著的对比、改编)

  阿方索-卡隆的《囚徒》是青春的阴郁无常,也许不再天真可爱,但我们的英雄正在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三位主演的外貌还是影片的风格都在慢慢发生变化

  电影与票房

  《囚徒》在北美3855家影院大规模上映,首日票房3827万,首周票房9369万,分别创造当时6月档的最高票房纪录。不过影片的总票房却是系列里面的最低,北美2.49亿,全球7.95亿。尽管如此,也不影响影片成为当年的全球票房亚军。

  花絮精选

  在拍摄片场,鲁伯特和汤姆为一个苹果打赌,结果汤姆赢了,于是就有了保护神奇生物课上马尔福啃苹果的镜头(这个是进入拍摄现场参观的哈迷说的);

  导演阿方索-卡隆曾让三人组写对自己角色的理解,结果跟赫敏一样勤奋的艾玛交了一篇16页的文章,丹尼尔纠结了很久才交了一页纸,而鲁伯特根本没交,典型的罗恩;

  片场里不管有谁过生日,阿方索都会号召所有的人唱生日快乐歌,然后他会和墨西哥同事再用西班牙语唱一遍。哪怕有人不想让大家知道他的生日,也会被揪出来,享受全套的生日待遇;

  影片中蜂蜜公爵的拍摄,大家被告知“那些糖上面有清漆”,其实并没有,这么说的目的只是怕拍摄时糖果不断失踪;

  阿方索自己其实也多次出现在电影里,当哈利在走廊查看彼得的去向的时候,画像中指责魔杖灯太亮的就是导演本人。此外他还出现在了三把扫帚的片段里;

  影片中钟楼前面场院里的喷泉上有几个鹰吃蛇的雕塑,这正是导演阿方索的祖国——墨西哥国旗上的图案,此外阿方索在影片中借用了墨西哥的音乐和道具。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2005年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上映日期:2005.11.18(北美) 2005.11.18(中国)

  主演:丹尼尔-拉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鲁伯特-格林特,导演:迈克-纽威尔,编剧:斯蒂芬-克劳夫斯,制片人:大卫-海曼,配乐:帕特里克-多伊尔。

  IMDB评分:7.6分,烂番茄新鲜度:88%

  电影回顾

  青春的华丽乐章 vs 黑魔王的重生

  执导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英国人迈克-纽威尔为《哈利-波特》带来了英式的诙谐和浪漫。《火焰杯》的精彩让很多书迷大呼过瘾,自然对电影有了更多的期待。而片中恢宏的魁地奇世界杯体育场、惊险刺激的三强争霸赛、堂皇华丽的圣诞舞会、还有哈利在伏地魔复活后的魔杖对接,再加上帕特里克-多伊尔昂扬大气的配乐,让观众们感受到无比的视听震撼。至此,《火焰杯》也被普遍认为是《哈利-波特》系列里面最精彩的一部。

  《火焰杯》是《哈利-波特》故事转折的时刻,在魔法界表面的辉煌盛世下,黑暗势力开始卷土重来。电影中魁地奇世界杯决赛的浮光掠影尚未消逝,营地的一把大火就使恐惧袭来;当人群为拿着三强杯归来的哈利欢呼雀跃,躺在哈利身旁的塞德里克空洞的眼神告诉我们这场“胜利”有多残酷。这些跌宕起伏,透着强烈的现实感。

  黑魔王的重生,代表黑暗势力的正式崛起,恐惧的气息即将蔓延整个魔法世界。

因为《暮光》的崛起,《火焰杯》的这次相遇在现在看来多了一丝味道

  略显遗憾的剧情

  略显遗憾的是,原著中浓墨重彩刻画了复杂深刻的人物关系和暗潮汹涌的人性在影片中变得有些简单仓促。克劳奇父子间的纠葛被一笔带过,性格各异立场不同的国外学生变成了苍白的观光过客,小天狼星对哈利的担心成了炭火中几句急促的警告,迷宫中袭击塞德里克的克鲁姆(其实是被施了夺魂咒,眼神能看出来)和吐舌头的假穆迪让我们有些茫然。(电影与原著)

  尽管如此,纽威尔还是为我们呈现了华丽炫目、气势磅礴的《火焰杯》。随着拉尔夫o费因斯饰演的入木三分的伏地魔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魔法世界的剧变逐步展开。

  电影与票房

  2005年的好莱坞是票房惨淡的一年,《火焰杯》上映之前,只有一部暑期档的《星球大战前传3》票房抢眼,等到《火焰杯》的上映无疑给了好莱坞一针强心剂,影片连续3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单日票房4012万,首周票房1.02亿,继续刷新着系列票房纪录和11月档票房纪录,最终影片在北美取得2.9亿、全球8.95亿的票房佳绩,再现了《魔法石》当年的辉煌,成了年度全球票房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火焰杯》的上海首映式,由著名影星施瓦辛格主持。次周剧中秋-张的饰演者梁凯蒂也来到了北京为影片宣传。最终《火焰杯》在中国取得了9490万票房,是当年的进口片票房冠军。

  幕后花絮精选

  由于原著内容过多,纽威尔原本准备分成上下两部上映,但在《囚徒》导演阿方索的劝说下纽威尔决定将《火焰杯》剪成一部上映;

  影片开头,镜头扫过里德尔家的墓地,周围的墓碑上刻上了很多剧组主创人员的名字。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2007年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上映日期:2007.7.11(北美) 2007.8.11(中国)

  主演:丹尼尔-拉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鲁伯特-格林特,导演:大卫-耶茨,编剧:迈克尔-戈登堡,制片人:大卫-海曼,配乐:尼古拉斯-霍珀

  IMDB评分:7.4分,烂番茄新鲜度:78%

  电影回顾

  魔法世界的正义帮登场

  伏地魔的重生,让魔法世界的正义之师——凤凰社正式登场。温和冷静的大卫-耶茨,塑造了最愤怒冲动的哈利。在被所有人误解,被信任的人封锁消息,被魔法部的压迫时候,满腔热血的哈利理所当然变得焦躁易怒,所以他会在格里莫广场冲着罗赫大吼,会被伏地魔制造的假象蒙蔽。

  细节制胜

  《凤凰社》的亮点,不是哈利的银幕初吻,不是双胞胎伴着韦斯莱焰火飞向自由的华丽爆响,不是神秘事务司的魔杖大战,也不是伏地魔邓布利多的惊天对决,而是耶茨在细节上做出大胆却暗合原著精神的创造。虽然与黑魔法势力的斗争已经开始,但《凤凰社》的主线还是与魔法部的抗争,这体现了哈利-波特最现实的隐喻:以福吉和乌姆里奇为首的魔法部被权利蒙蔽,企图强行控制霍格沃茨,掩盖伏地魔重生的事实。耶茨在魔法部大厅里摆上巨幅的福吉照片,暗示了他对权力和名誉的迷恋。魔法部大战中,伏地魔的猛攻让画像变成了碎布,昭示着福吉谎言和专制的破灭。乌姆里奇的量身高的软尺,不仅制造了笑料,更露骨的展示她对非纯血统巫师的歧视和权力帮凶的形象,也给《死亡圣器》里她加入黑势力统治的魔法部也埋下了伏笔(这一部分将在《哈7》电影中体现)。

  演技出彩的配角们

  电影中增添了一幕麦格教授与乌姆里奇的争锋相对的场景,两位演技派的对话火花四溅的同时,更清楚的表达出来自魔法部的威胁。在乌姆里奇的控制下,霍格沃茨的荣耀和传统正被侵蚀,此时 D-A军应运而生。赫敏的一句“霍格沃茨也想让我们反击”,让霍格沃茨的学生与学校融为一体,而哈利的领导才能也开始显现。此外,耶茨还增加了新角色——卢娜。卢娜的感性与直觉使她对哈利产生了共鸣,所以我们看到电影中的卢娜对哈利说“不要封闭自己,伏地魔就希望看到你孤立无援”,听到小天狼星死后她对哈利的安慰“我们失去的东西最终都会被找回,就算不是我们期待的那种方式”不论是迷离的眼神,轻盈梦幻的嗓音还是举手投足间的淡然超脱,饰演卢娜的伊凡娜-林奇都给了我们十足的惊喜。《凤凰社》对原著改造的最大争议,在于耶茨淡化了原著中亲世代的故事和小天狼星的双向镜这两个终结篇的主要线索,相信他会在《死亡圣器》中有所交代。

告别了少年时期的哈利-波特

  梦想到现实的残酷蜕变

  《凤凰社》的残酷,远远不止是魔法部的压迫。神秘事务司里小天狼星缓缓倒向帷幔的那一刻,一切声音都消失了,寂静,无边的寂静,几秒钟的镜头,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无言的痛苦潮水般袭来,我们在这一刻的寂静中读懂了卢平的面无表情,听到了哈利声嘶力竭的呼喊。此时无声,更胜有声。当伏地魔附在哈利体内,镜头随着哈利的回忆展开一个个曾经熟悉的画面:初识魔法世界的喜悦,和罗赫在一起的时光,教父的拥抱……哈利用心中的温暖击溃了伏地魔,当梦醒的时候,眼前却只有一片狼藉的魔法部大厅。

  精彩的巫师对决

  这是《哈利-波特》影片中首次出现巫师大战的戏,耶茨用很新颖的手法将巫师之间的战争表现的精彩纷呈,食死徒化作的滚滚黑烟在空中飞舞、魔杖对决时的火花炫目激烈,虽没有刀光剑影的血腥,却有无形的震撼快感,这是很多书迷在读原著时无法感受到的。

  《凤凰社》,是哈利-波特的成人礼。

  电影与票房

  《凤凰社》在北美4285家影院大规模公映,首日4423万票房一举成为当时周三单日票房冠军,最终影片在北美取得2.92亿、全球9.38亿的票房佳绩,是当年的全球票房亚军。

  幕后花絮精选

  影片中本来罗恩有一句挺身而出维护哈利的台词,可鲁伯特每次拍这段都会笑场,而且会引发集体笑场,所以最终这段没有出现在影片里;

  剧中需要出现布莱克族谱,但原著中并没有详细说明,于是剧组向罗琳求助,谁知15分钟之后,罗琳就给他们发了一份包含5代布莱克家族成员名单的传真;

  服装部门一开始请了许多知名珠宝设计师,为卢娜设计胡萝卜耳坠,但最终采用的是演员伊凡娜自己做的版本;

  影片中魔法部大厅的设计参照了伦敦地铁站;

  拍摄伦敦地铁戏时,当地政府特意下令关闭地铁站一天,让影片更顺利地拍摄。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2009年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上映日期:2009.7.15(北美) 2009.7.15(中国)

  主演:丹尼尔-拉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鲁伯特-格林特,导演:大卫-耶茨,编剧:斯蒂芬-克劳夫斯,制片人:大卫-海曼,配乐:尼古拉斯-霍珀。

  IMDB评分:7.3分,烂番茄新鲜度:83%

  电影回顾

  把握精髓,彰显爱的力量

  《凤凰社》之后,伏地魔的势力真正从地下转入公开的入侵,魔法界反抗黑魔头的战争也由此正式展开。《混血王子》里耶茨情节的添加改动虽然意外,但出色的把握了原著的精髓。电影淡化了对魂器的寻找,但依然把伏地魔过去和魂器的秘密的揭开作为主线。这里导演设置了陋居被食死徒袭击的场景,虽然原著中没有,但是很好的说明凤凰社在此时的劣势地位。曾经温暖的家成了火海,残酷而绝望。毁灭与死亡的威胁,让哈利他们更明白要为什么而战,坚定了直面伏地魔的决心——这是个比掌握魂器秘密更强大的武器。此外导演加重了感情戏,将其作为主要情节外的重要支线,不仅为影片增添了轻松浪漫的气息,也印证着邓布利多一直相信的:在最黑暗无助的时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爱和信任。

  另一个神来之笔是耶茨没有完全按照原著拍摄葬礼之后,哈利得到真正回忆的情节。而在其中添加了斯拉格霍恩对莉莉的动情回忆,美丽而哀伤,让我们很难不被感动。同时,耶茨也没有花过多的段落讲三人组对混血王子真实身份的猜测,而是更加重视表达那本高级魔要制作对哈利的影响。看似喧宾夺主,实则从侧面加强了这个主题:对斯内普的怀疑与信任,给《死亡圣器》埋下了伏笔。

  百密一疏的细节

  遗憾的是电影对《混血王子》原著的线索情节也有忽略,比如小天狼星遗嘱:哈利继承了格里莫广场12号和克利切,这个线索在《死亡圣器》的故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导演也舍去了哈利发现斯内普当年偷听预言导致哈利父母被杀的情节,正是这件事的发生让斯内普决心向伏地魔复仇,脱离食死徒从而转投凤凰社的。没有这段故事,将会冲淡斯内普的角色。也许这些都会放在以后的电影里交代。

  精心安排的伏笔

  《混血王子》中牵涉很多线索,包括本身故事发展的需要,以及对最后一部的伏笔。于是擅长刻画细节的耶茨再次大展身手。德拉科进入学校时随身带着父亲的手杖,强调了父亲入狱,家人生命受到黑魔头威胁的背景和德拉科对家人的重视。他也因此被迫想尽办法完成伏地魔的任务。即使他根本不想伤害校长,不愿伤害霍格沃茨。校长开学讲话后的特写,让我们察觉了此时德拉科的内心波动,再加上跟食死徒离开时对霍格沃茨不舍的一瞥,这些细节,让德拉科-马尔福的形象血肉丰满。此外在韦斯莱先生的麻瓜藏品库里,我们看到了海格的旧摩托,亦为《死亡圣器》开头的追逐战埋下伏笔(这一部分将在《哈7》电影中精彩呈现)。

邓布利多之死和少年版伏地魔的故事使《混血王子》显得无比阴暗和沉重

  在阴霾笼罩的结尾,当霍格沃茨的师生一起举起魔杖,聚集起光芒驱散了塔楼上空的黑魔标记,我们看到了重返光明的希望。《混血王子》标志着魔法世界又一次战争的开始,正义阵营在不断的遭受打击,但与此同时也在艰难的寻找反败为胜的武器。

  电影与票房

  《混血王子》被华纳重砸2.5亿美金拍摄,特效完美,几乎不留痕迹。影片在当时的上映规模也创了华纳之最,首周在4325家影院上映,次周扩映后,院数达到4455家创当时上映院数最多纪录。同时《混血王子》先是以午夜场2200万的票房刷新纪录,随后首日全球票房的数字出炉后,继续一路破纪录,1.04亿的首日全球票房打破所有影片的纪录。首周海外票房2.36亿,首周全球票房3.94亿,分别再拿下两项影史票房纪录。最终影片在北美取得3.02亿、全球9.34亿的票房佳绩,是华纳当年出品影片的票房冠军。华纳也借助《混血王子》的发力,使公司年收入突破了20亿美元,成为好莱坞历史上第一个年收入突破20亿美元的电影公司。

  至此6部《哈利-波特》电影,每一部的全球票房成绩都是当年的前两名,这6部电影的票房总和达到了54亿,是目前影史系列电影票房的最高。

  花絮精选

  影片中汤姆-里德尔所在的孤儿院据悉是参照了利物浦码头的设计;

  演员杰米-鲍尔本来是为青年里德尔试镜的,但他最终得到的是哈7中少年格林沃德的角色;

  在韦斯莱先生的麻瓜藏品库里,有两台雷明顿无声便携式打字机和一台惠普激光打印机。


后记:走出《哈利-波特》片场的三人组:

  随着电影拍摄的结束,当年剧组的小演员们也从霍格沃茨毕业,告别了朋友和熟识的片场,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展开各自的人生。

  以下是主演们已完成的、进行中的、即将要拍的影视作品或其他商业活动: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丹尼尔-拉德克利夫

  丹尼尔参演的电影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巴拿马裁缝》,《十二月男孩》,《我的儿子杰克》,《恋马狂》(舞台剧),为《辛普森》动画片配音,《黑衣女人》(明年上映),《如何成功》(舞台剧,明年上演)

鲁伯特-格林特

  鲁伯特参演的电影作品:《神屁太空人》,《驾驶课》,《狂野标靶》,《樱桃炸弹》,《雄鹰爱迪》(预计明年上映)

艾玛-沃特森

  艾玛参演的电影作品:《芭蕾舞鞋》,为《浪漫鼠佩德罗》配音,《与梦露的一周》(拍摄中)。代言:巴宝莉时装,People Tree,艾玛还自己设计了衣服。

  以上是我们对这10年来魔法旅程的简短回忆。如果不是电影,哈利的世界只能永远存在于我们的梦中。《混血王子》的最后,三人久久凝视着霍格沃茨。六年的历程之后,当初对城堡的惊叹已经变成了习惯,当镜头慢慢转向那些再熟悉不过的场地和塔楼,我们也恍然:从没发现霍格沃茨如此壮美,如此宏伟,离开时竟然这样的不舍、这般的依恋。

  哈利-波特相伴的10年,生命中整整多出了一个世界。当魔法的旅途走向终点,十年来经历的这些等待,这些感动,这些精彩的日子在脑海中愈发清晰。电影总有曲终人散的一刻,人们对哈利波特的热情也会慢慢消褪,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仍然会坐在床头,向自己的孩子们诉说一个故事,一个额头上有着闪电伤疤的男孩如何依靠勇气和爱成为救世主的故事。因为,这个瑰丽的梦会超越一切,在我们心里永远延续。
 

《哈利-波特》让罗琳迅速成为世界级名人

  最后奉上:10年里喜欢《哈利-波特》的10大名人

  喜欢《哈利-波特》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很多成年人都很向往那份童真,甚至是一些名人们亦是如此。在《哈利-波特》矗立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你知道有哪些喜欢《哈利o波特》的名人在我们身边吗?

  NO.1 美国总统奥巴马: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他去年1月20日的就职典礼上邀请了特殊嘉宾JK罗琳,因为自从帮他两个女儿念完7本《哈利-波特》之后,也喜欢上了罗琳。

  去年二十国集团峰会召开前,英国首相布朗夫妇在唐宁街10号举行了欢迎晚宴,为前来伦敦参加峰会的世界各国领导人及其配偶接风洗尘。罗琳当天受到莎拉-布朗的邀请,出席了“第一配偶晚宴”, 当罗琳出现在宴会上时,奥巴马难掩激动之情,径直向罗琳奔去。奥巴马向罗琳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 这是罗琳女士第二次因为《哈利-波特》得到一国总统的赞扬。此前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夫妇不仅表示他们读了《哈利-波特》全套著作,更是向罗琳索要亲笔签名。

  同在去年,奥巴马的夫人带着女儿参观了哈7的利文斯顿片场,丹尼尔和鲁伯特为当天生日的小女儿萨沙送上了蛋糕。

  NO.2 科比-布莱恩特

  著名NBA球星科比称自己也是超级哈迷。科比在一次采访中说:“开始是迷电影,我老婆看了书,毕竟书比电影早发行,所以她就想扼杀我对电影的期待。她一直试图提前把剧情告诉我。我很不爽,我们俩就一直为了这个事在斗争,我一直捂着耳朵不听她说。不过我真的是个超级哈利-波特迷。”

  科比在去年还是千年的一次NBA总决赛的采访中说,他用哈利-波特的精神鼓励自己,哈利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依然战胜了伏地魔,他也能带领湖人再夺总冠军。

  NO.3 麦当娜

  几年前一直传流行天后麦当娜女儿要参演《哈利-波特6》里面的一个角色,而麦当娜不想让女儿过早就如娱乐圈而引发母女大战。不过麦当娜本人非常支持《哈利-波特》,她曾参加过《哈利-波特》电影的首映礼。

  NO.4 斯蒂芬-金

  斯蒂芬-金,现代恐怖小说大师,也很喜欢《哈利-波特》,屡屡提及《哈利-波特》(同时扁了《暮光之城》),而且与JK罗琳一起参加过几次节目。

  斯蒂芬。金曾在他的小说《卡拉之狼》中借用了魁地奇里“飞贼”这个词,而作为回报,罗琳也在《混血王子》里用了“冈特老宅”。Leland Gaunt是斯蒂芬。金小说Needful Things中的反派。

  NO.5 杰克-吉伦哈尔

  曾凭借《断背山》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的杰克-吉伦哈尔屡次在采访中提到自己是个超级哈迷,而且曾打扮成电影中哈利的样子参加派对。

  NO.6 波尔

  曾在2003年1月登上男子乒乓球选手世界排名第一宝座的德国著名运动员波尔,在某次采访中透露也是铁杆哈迷。

  波尔在德国书店门口排队买《哈3》小说时被球迷发现了。

  NO.7 金庸

  金庸--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其实也是铁杆哈迷,他曾在书迷见面会上谈起过《哈利-波特》,并笑称:“他(哈利-波特)是个很可爱的小孩,但现在他要拍拖了,我就不高兴了。”另外,金庸先生还不赞成港版《哈5》小说翻译成《凤凰会的密令》,他觉得“的密令”3个字很多余。

  NO.8 鲁尼

  一次采访中著名球星鲁尼透露他看完了全套《哈利-波特》,并且一个章节都没有落下。去年鲁尼还支持一项旨在号召孩子们进行文学阅读的英超联盟阅读之星工程。在鲁尼亲自向小球迷推荐的书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被红魔前锋认为是最好的。

  鲁尼说:“《哈利-波特》丛书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最爱,同样大受成年人欢迎。我鼓励孩子们去读一读《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它们真的能够激发你的想象力。”

  NO.9 本-阿弗莱克

  曾获《人物》杂志“世界最英俊的面孔”的好莱坞著名影星本-阿弗莱克,被拍到跟珍妮弗度假时在看《哈利-波特7》,看来也是哈痴呀。

  NO.10 易中天

  从CCTV《百家讲坛》走出的“学术超男”易中天,在某次专访时透露也很喜欢读《哈利-波特》,他说:“我很喜欢读侦探小说,也喜欢看好玩的小说,比如《哈利-波特》,我已经通读了7本《哈利-波特》,没想到吧”。

  当然喜欢《哈利-波特》的名人远不止这10位,据我们所知还有英国首相布朗、著名运动员小威、演员姚晨、主持人何炅、歌手仓木麻衣等等我们无法统计的诸多名人。(哈迷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