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 集众的梦幻 非我性 象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43:55
◎林沛理香港文化评论家
 
好莱坞是全球商业电影的圣城麦加,无数来自世界各地幕前幕后的电影人在这里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名与利。然而观乎成龙、周润发和李连杰在美国影坛的发展,华人演员进军好莱坞之路,较之中国进军奥林匹克之路,也许更漫长更举步维艰。原因大概是:运动场是一个讲求公平竞争的场所,运动场上的优胜劣败毫不含糊、绝少争论的余地。故此,即使是最不露痕迹的种族歧视,一经揭发就会被千夫所指。所以姚明凭着他在休斯敦火箭队的出色表现,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级运动员。
 
反观戏院,却是一个让我们睁开眼睛做梦的地方。电影作为集众的梦幻(collectivefantasy)必定反映社会的价值和偏见,因而包含高度的排他性和歧视性。好莱坞有一套健全的吸纳外国人才制度,以激活本土制作及照顾海外市场的口味。这个吸纳人才的过程也是一个将人才收编挪用的过程。华裔演员要在骨子里仍旧排华恐华的好莱坞扬名立万,不能单靠灵活身手、精湛演技和明星魅力,还要在角色的扮演上迎合美国人的种族成见,并奉承他们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的文化优越感。
 
以成龙为例,他初到好莱坞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做嘉宾,就被人以身高开玩笑,奠定了他日后扮演角色的基调。他的《尖峰时刻》系列全球卖座,但在这三套电影里面,他不过是黑人谐星克里斯塔克那个负责提供动作奇观的“中国人搭档”而已。在这个系列里面,英语代表文明和机智,中国功夫象征化外之民的原始力量。克里斯塔克没给身手不凡的成龙比下去,全靠他连珠炮发式的俏皮话和一口道地的美式英语。美国人说英语是艺术和文化,中国人打功夫不过是杂耍和杂技,这是成龙在好莱坞拍的《尖峰时刻》和《赎金之王》系列的真正“潜文本”。
 
周润发作为悲剧英雄最动人的特质———一种悲剧性的华丽和辉煌,在他演出的好莱坞电影中几乎无迹可寻。好莱坞的编导彷佛下了决心,不让周润发的角色沾上任何悲剧英雄的尊严和人性:《替身杀手》如是,《防弹僧侣》如是,在他参演的最大制作《加勒比海盗之世界尽头》里面,他更加将自己化身为一个辱华符号,以现代方式演绎傅满州这个被妖魔化的中国人形象。
 
李连杰的好莱坞之旅比起成龙和周润发更酸楚动人,也更意味深长,不仅因为他的形象带有挑衅意味(他饰演的黄飞鸿是孔武有力的民族英雄),更由于他比成、周二人多了一份自觉、民族自尊和使命感。
 
李连杰在西方影坛挣扎多年,累积了可观的财富。但演的角色,不是身手不凡、万夫莫敌的超人英雄(《猛龙特警》、《致命英雄》),就是孔武有力、杀人如麻的冷血屠夫(《轰天炮4》),又或者是两者的混合体(《最后一强》)。到2005年的《不死狗》,终于可以演一个让他发挥演技的角色,却竟然要戴着狗圈来演。不为超人,便为禽兽,而总是与常态、人性无缘,这正是投身国际影坛的李连杰的悲哀和困境。
 
一年之后的《霍元甲》,是李连杰对好莱坞的反驳和抗辩。如果《霍元甲》是李连杰最重要的电影,那是因为电影触到李连杰内心深处的强烈搏动。影片虽然保留了霍元甲故事的梗概,也有霍元甲与西洋大力士、英国拳王、西班牙剑客、普鲁士长矛及日本高手的连场大战,但它的动作不是为了显示中国人在擂台上战无不胜的威风,而是要弘扬中国武德、宣扬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霍元甲》作为一套外国电影公司投资的制作,要向西方观众传递的最重要信息,也是影片的英文名“fearless”(无惧)的真正含义。在这个意义上,《霍元甲》是对美国新保守派提出的中国威胁论的一个有趣响应。
 
另一方面,《霍元甲》给予中国观众一种道德上远胜西方人的优越感。《精武门》的李小龙以超人的体能和功夫抗拒外侮,但以暴易暴注定要以悲剧收场。《霍元甲》的李连杰却一派民族进化之后的道貌岸然,以能够用道德权威来战胜西方的技术能力为荣。《霍元甲》不仅是李连杰对李小龙式武夫的浮躁傲慢、好勇斗狠的批判,也包含了他对中国的强国想象。说它是李连杰最重要的电影,并不为过。
 
不过,对好莱坞的制作人和选角指导来说,李连杰能够吸引观众入场的是他作为一个他者的“非我性”(otherness),而不是他对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于是,在他最新的好莱坞大片《盗墓迷城3》中,李连杰再次穿上古装,扮演以暴君秦始皇为蓝本的龙帝。故事讲述凶残的龙帝身怀长生不死的特异功能,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复活,变成一个双眼发光、喷火杀人的活兵马俑;其后更变身成为三头龙,控制复活的兵马俑大军与班顿费沙饰演的考古学家等一班正义之士作战。
 
这套电影贩卖的当然是由计算机特技建构而成的视觉奇观,但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隐喻———沉睡千年之后复活作恶的兵马俑大军就是积弱百年之后终于崛起、扰乱世界秩序和权力均衡的中国。李连杰对此想必心有戚戚焉,他尝言好莱坞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个让他取得名利去实践理想的地方而已。将手段与目的,工作与使命截然划分是现代人维持心理健康的常用策略,但就李连杰的情况而言,这也确保了他作为一个演员没有可能在好莱坞得到充分的自我完成。这不仅是李连杰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好莱坞作为文化大熔炉在创造力、包容性和多元性各方面的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