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隐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2:40:08
[春不华秋不实鲁隐公之弑)要说鲁隐公这个人,不仅年长,还比较有才。注意我对他的评价,是有“才”,我可没说别的。在鲁隐公的治理下,春秋初年的鲁国,形式还是很不错的。这隐公还是有些外交头脑,即位当年的三月就和邻国邾国的国君仪父会盟。跟邻居搞好关系,总是有好处的嘛。这年的七月份,周平王派人太宰咺来鲁国送给惠公和仲子助丧用的车马等物品。您可要说了,这周天子还不错,诸侯死了还给送点儿东西,随随份子。随份子是挺好的,可是这时候惠公死了至少七个月了。按照当时的礼制,天子死了七个月下葬,天下的诸侯都要来会葬;诸侯死了五个月下葬,同盟的国家要来致哀;大夫死了三个月下葬,和自己官位相同的人要来追思;士死了,一个月下葬,亲亲们都要来见最后一面。其时,这个设计挺人性化的,既然要求不同的人来送葬,就得考虑距离问题,尤其是当时的交通状况,没飞机、没火车,都得靠马车,你要让诸侯都参加天子的葬礼,距离远的要来,您可不得给他们多点儿时间嘛。士呢?估计亲戚也就在附近,一个月就差不多了。知道了这规矩您明白了吧?原来这周天子派来的人没赶上人家丧事,晚了。这还不算,这个时候仲子还没死,周天子就把办丧事的东西给送来了,您看这是什么事儿。这春秋时期,周天子做的不合礼制的事儿也不止这一件,周天子不断的破坏维系自己权威的礼制,您说这东周王纲不振,最高统治者是不是也要负点儿责任?自己定的规矩自己先破坏了,还有谁会遵守这规矩呢?鲁隐公当了国君,可他知道,自己只是摄政,因此在很多场合上,他都不把自己放在国君的位子上。比如说,改葬惠公的时候他就不亲临,大臣死了按规定国君要去小敛,他也不去,因为他认为自己不是国君。就连自己的亲生母亲声子死了,也不按照国君正室夫人的礼节处理,也不称作“夫人”,这些做的还是比较有分寸的。隐公虽然有才,在摄政这件事儿上做的也比较有分寸,然而,其他方面就要商榷一下了。话怎么说呢?原来在隐公五年的春天,隐公想要去棠这个地方“观鱼”,也就是想要看渔人捕鱼。估计古代没有咱们现在这么现代的捕鱼工具,捕鱼是个技术活儿,国君也想欣赏一下。这件事儿搁在咱们现在也不算什么,毕竟人家鲁隐公也是关心渔业劳动,亲临劳动第一线视察一下,和广大人民群众亲近亲近,还能让人民群众感到他也有事儿干,不是天天的莺歌燕舞。可是,春秋这个时代不是现代,周代对国君的职责做了严格的规定。听说隐公要求“观鱼”,他的叔叔,也是大臣臧僖伯可不愿意了,苦口婆心的对隐公说到:“老臣我听说啊,凡是物品不能用在祭祀和战备上,它也不能用来制作礼器和兵器,国君就不理会它。国君是干什么的呢?您是要让老百姓都遵守礼制和法度的,不这样就是乱政。多次乱政,国家就要败亡。国君每年在农闲的时候去打打猎,也不是让您单纯放松一下的,这是用来练兵的。三年要举行全国性的阅兵、演习,还要向祖宗报告,也要宴请一下大臣,奖赏一下随从,顺便也算一下战利品。国君从事的这些活动,都要贵贱分明,等级不乱,这是为了您的威仪。不管什么动物,用不到祭祀和军事上,您也就别去射他们了。和礼仪、军事无关的事儿,您就交给有关官吏就好,也就不劳国君您操心了。”臧僖伯滔滔不绝的说了这么一番话,吐沫星子横飞,还有点老泪纵横,可这隐公也不知道听进去没,就淡淡的说了一句:“哦,我是要去边境上视察视察。”于是,隐公就带着一干人马来到了棠,让渔人出动捕鱼,他在一旁兴致勃勃的看,就如是这样视察了边境。就跟我们现在某些领导,到下面视察,自然也要视察一下餐饮业、娱乐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一样。臧僖伯自然没有跟着隐公一起去,而是推托生病留在了都城曲阜。我想,这回他不是推托有病而已,他是真的伤心了,他真真个个的见识到了礼坏乐崩,而自己又无能为力。这年的冬天,臧僖伯带着遗憾离开的人世。隐公也觉得对不起他老人家,觉得他就这样带着遗憾走了,于是就把他葬礼的等级提高了一等。当然,隐公也不总是这么任性,某些事儿上他还是很听大臣的意见的,比如说关于祭祀用什么样的舞蹈啊,怎么给大臣封族啊这一类事情。对待大臣上,隐公是相当厚道,而且有些厚道过头了。就在隐公的十一年,公子羽父请求隐公,说他可以替隐公杀了他弟弟桓公,这样隐公就不用摄政了,可以名正言顺的做国君,当然,他自己也想升升官,当个太宰之类的,也就是相当鲁国总理。隐公可不是这么想,他心里是很明白的,他对羽父说:“我弟弟是太小了,所以我才代替他摄政,等他大点儿,我就把君位还给他。我正在菟裘修建我的养老别墅,到时候我就退休想清福喽。”隐公说完也没多想,继续筹划着修建他的别墅,幻想着自己的退休生活,也没有想拿这位想要以杀他弟弟来邀宠的羽父怎么样,别说这次,就是前几次羽父不听他的命令,擅自出兵别国,隐公也没拿他怎么样。隐公这个人,实在是太厚道了。隐公不觉得怎么样,也没想拿羽父怎么样,可羽父却不这么认为,他害怕了,害怕隐公杀他,也怕这事儿让桓公知道。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跑到桓公那里告了隐公一状,说隐公想要杀掉桓公自己当国君,他信誓旦旦的对桓公说,他可以替桓公杀了隐公,保护桓公。他是如此的信誓旦旦,就像当初信誓旦旦的对隐公说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