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源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17:06
首 页 >>  名人动态 >> 名人大全 >> 政治名人 >> 新闻正文
1987年,在柳絮扬花的3月,笔者在京西宾馆民革中央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访问了已故曾任过北平市长何思源先生的女儿何鲁丽女士。她时任北京西城区副区长,分管文教卫生工作。在访问中,她满怀深情地向我忆述了有关她父亲的几件生平往事。绿林豪侠之乡一学子何思源先生生于1896年,山东菏泽人。其曾祖父何尔健在明万历年间任辽东监察御史,人称“铁面御史”;祖父何应端曾任工部尚书;到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靠行医度日。
菏泽县在历史上隶属曹州府,以出绿林豪侠而闻名,民情素称彪悍。曾斩杀过清廷猛将僧格林沁亲王的黑旗军首领宋景诗,也是曹州府人。少年时代的何思源,就是在这样富有抗暴传统的氛围中成长的,使他自幼感染一种仁侠之风。他为人刚直、勇敢、热情、豪迈,常以“曹州府人”而自豪!何思源先生从幼年时代就喜爱乡土文学,能把《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读得滚瓜烂熟。14岁考进同盟会员创办的一所小学,受到“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教育熏陶。191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预科,后转入哲学系,并担任学生班长。不主张共产也不主张复古
1917年1月,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自由思想,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因此,何思源既听过梁濑溟的《佛教哲学》,又听过李大钊的《唯物史观》;既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也熟悉杜威实用主义的信徒胡适之。但他既不主张共产,也不主张复古。他只是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出发,一心思考如何拯救和振兴中华。在“五四”运动中,他以一个激进派姿态的大学生参加了游行示威,冲砸过曹(汝霖)公馆;并在《新青年》和《新潮》杂志上发表文章,抨击旧思想、旧文化。宦海沉浮不改抗日初衷1919年冬,何思源以官费留学欧美,攻读政治经济学、哲学。1927年初回到广州,当过中山大学教授,参加过北伐,经历过“五·卅”惨案。1928年任山东省教育厅长,直到抗战爆发。何思源在省主席韩复榘不战而退、弃守山东的民族存亡关头,毅然投笔从戎,先后参加保卫济南和曹州的战斗。当山东全境陷落后,他北渡黄河,绕道河北到达鲁北惠民一带,出任鲁北游击队总括指挥,箝制了日寇在山东北部的部分兵力。一次日寇大扫荡,何思源率部刚好摆脱敌人追击,来到一个村庄,一询问地名,“沙河头”(谐音“杀何头”),不由得想起《三国演义》中的庞凤雏在“落凤坡”遇难的故事,心里一阵不快。后来再一打听,原来这村庄叫“南沙河头”(“难杀何头”的谐音),看来并非不吉利。当他给家中妻儿说到此故事,就张口哈哈大笑。1944年底,蒋介石任命何思源为山东省主席,可派来的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李延年,却是个有名的“大烟将军”,一到山东就勾结敌人,掩护汉奸,大发接收横财。何思源对此愤愤不平,打了几年游击,有违救国守土初衷,反为蒋家军官发国难财开厂路。1946年11月,何思源怀着良知不泯为国为民的精神,又就任了国民党北平最后一任市长。
为实现北平和平解放挨炸弹何思源先生是北平任期最短的一位市长,只干了18个月就被国民党罢了官。他上任后,同情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学生运动,并曾帮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李宗仁就任代总统时,他在中南海举行酒会,鸣放鞭炮祝贺,从而触怒了蒋介石,1948年 6月23日被撤销了北平市长之职。但不久,北平市参议会推举他为“北平荣誉市民”。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他为和平解放北平而奔走呼号,并向傅作义将军进言,劝他对蒋介石丢弃幻想,与共产党和谈。1948年4月,华北七省市议会推他为和平谈判首席代表。国民党特务为了破坏和谈,给他写恐吓信说:“和平就是投降,就是背叛党国,要断然处之……”很多朋友为他安全担心,可他毫不畏惧,毅然说:“既然为北平人民请命,就不怕死。当年日本鬼子捕了我妻儿五口作人质,我都没屈服苟安,难道为民请命,为这座八百年古城免于战火毁灭有罪吗?”正当他准备出城和解放军代表谈判时,1949年1月18日凌晨,特务对他下了毒手。他们事先安装在锡拉胡同何公馆屋顶的两枚定时炸弹爆炸了。何思源一家六口,一死五伤。死难者是这位和平使者的幼女何鲁美,一位正在中学读书的天真少女。伤势最严重的是他的法籍妻子何文宜女士。何思源头部和手臂缠着绷带,忍着伤病,毅然走向人民解放军四十一军前沿阵地,为北平历史性的和中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两袖清风破“四旧”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凡在国民党时期工作过的小上层官员中,不刮地皮、不贪污受贿者可谓凤毛减角,但何思源却是一位难得的清官。他在山东任职年达18年之久,只要他稍动脑筋,暗中示意,不仅可以在国内拥有大量钱财。房屋,也可在国外银行存有可观巨款。但在1966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一群“红卫兵”到何宅破“四旧’时,竟然发现他一无银行存款,二无古董字画,三无珠宝玉翠,连使用的家具也大都是称不上豪华讲究的旧式木制家具。他平日衣着朴素,饮食简单,除喝茶和咖啡外,烟酒不沾嘴。一个’j他相依为命的法国大人,也早已被她的丈夫“同化”了,嫁到中国半个多世纪,极少同欧美亲人通过信。因此当蒋家王钥崩瓦解之际,大批官员纷纷送子女出国留洋,转移财产,而何思源一家六口,既无国外存款,亦无显赫亲友故旧可依,他们都决心在祖国大陆安居下来。何思源这位“怪人”何以如此刻苦、自奉薄廉呢?了解他的人说,这和中国多数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洁癖”有关。他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严格,一贯鼓励子女要走自力更生之路。在他撰写的回忆录中说:“我在银行无存款,在国外无亲友,看来很穷,但我以我家可能为国家储存一点人才‘能源’而自豪。”此话确实不错,他的四个子女都是学有专长的对国家建设有用之才。他的长子何芳华是一位出色的国画家,目前在重庆美术学院任教;次子何理路精通四国外语,在机械部担任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研究工作;小儿子何宜理和儿媳朱有华都是从事重型电机制造的,目前正从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工作;她的爱女何鲁丽和女婿荣国华都是医生,女儿时任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在他的孙子和外孙中,已有6人相继大学毕业,这确是一批可喜的人才“能源”。
美好的晚晴新中国建立后,何思源一直从事自己所喜爱的编译工工。他除精通英、法、德文外,还自学了俄文。截至60年代初,他一共译出了16本书。其中有《哥白尼与太阳中心宇宙系统》、《凯绥.克勒惠支》、《卡尔.马克思》、《西藏纪行》等。后来,他患高血压、心脏病,又一度中风,还带病撰写文史资料8万多字,并于《法华字典》、《德文文法》的编纂工作。1978年,他的法籍夫人病逝。1982年4月,何思源老先生也因病仙逝。他在离开人世时,仪态安详,同为他盼到了国泰民安、子女均已成才之日。在何老健在的日子里,曾和友人谈起往事中的“失荆州”、“走麦城”,以及他33年前以惊人问胆识,冒着炸弹和无声手枪的威胁走向人民,促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使命的实现,而迎来了自己生命史上美好的“晚晴”。他的一生宛如一阕酣畅跌宕、起伏曲折的交响史诗,也反映出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华族民主革命浩瀚史篇中的一个侧面和缩影。
编辑:[]
打 印
相关新闻
·吴佩孚
·张敬焘
·许世友
·祁天民
·陈锐霆
·曾山
·宋美龄
·邓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