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遐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20:05

    月儿,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来迟,轻洒而下的月光依旧普照着大地。静谧的夜带着神秘的色彩,窗外的大树在风中摇曳,柔柔的月光透过繁密的枝叶,洒下星星点点的斑点。

  

 传说月亮中住着一位嫦娥仙子,而广赛宫外还有一棵桂花树。李商隐曾写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问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也许是因为如此,八月十五的月亮才会如此饱满,月光才会如此皎洁。我想,应该是嫦娥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为了不再有人重蹈她的覆辙,而想在这中秋团圆之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寻些正在旅途中赶路的人们照亮回家的路,让他们得与家人重逢吧

    如果说月亮是一位矜持清高的少女,那月光就一定是女子身上乳白色的轻纱。广寒宫里寂静清冷,嫦娥只有与同等寂寞的月光为伴。月光应是伤感的象征吧,否则,怎么会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哀思,怎么会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凄凉,怎么会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苦闷呢?月光定是女子的标志吧,否则,它怎会在迷失的夜里,如一泓清泉,洒下清冽的光辉,给找不到归路的人们一个向导呢?

    

     的确,自古以来,花前月下吟月者甚多: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道出了对手足亲情的挚爱;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抒发了游子对回乡的渴望;朱淑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则寄托了对天下眷侣的深情祝福……

   孤寂时有“举杯邀明月”,忧郁时有“举臂呼明月”,思念时有“举头望明月”。不知不觉中,月盛载了太多的盛誉,含蓄,柔美,飘洒自如。李白呼月作“白玉盘”,苏轼比月为“婵娟”,月光似乎凝滞了人们心中所有的情丝。

 

    是啊,多少背井离乡的诗人,多少出外求学的游子,多少镇守边疆的士兵,曾多少次望见月亮而引心头万端的情绪,曾多少次瞧见月光而引眼角凄凉的泪水,曾多少次抬头抒情而引伟大豪迈的壮志?我们头上共顶的那一轮月亮,从古至今替多少捎去了对家人、朋友的思念,做了多少诗人笔下的抒情物,成了多少次身处异乡的游客的精神寄托!

 

  唉,月光如水,月光如画,月光如诗,月光如歌。我爱月光如水般的晶莹,我爱月光如画般的美丽,我更爱月光如诗如歌般的隽永,让我沉醉在那幽美的月光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