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炎黄子孙应该使用黄帝纪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3:36:54

华夏炎黄子孙应该使用

黄帝纪年 

 黄帝纪年——帝纪年是根据黄帝历和天干地支以及帝王世系表推算的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即位以及创制历法的时间为华夏纪年元年的纪年方式。因为干支纪年据说是从黄帝开始的。传说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而公元前2697年刚好是干支纪年的开始——刚好是甲子年。华夏族是最早创制历法的三大民族之一。汉代史书《汉书•律历制上》就记载了先朝的古六历,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汉书•律历制上》“故自殷周,皆创业改制,咸正历纪,服色从之,顺其时气,以应天道。三代既没,五伯之末史官丧纪,畴人子弟分散,或在夷狄,故其所记,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传黄帝调律历,汉元年以来用之……案汉元年不用黄帝调历,寿王非汉历,逆天道,非所宜言,大不敬。”《后汉书•律历中》也有“逵论曰:“太初历冬至日在牵牛初者,牵牛中星也。古黄帝、夏、殷、周、鲁冬至日在建星,建星即今斗星也……案历法,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凡六家,各自有元。光、晃所据,则殷历元也。”以及《律历下》有“论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之分尚矣,乃有皇牺。皇牺之有天下也,未有书计。历载弥久,暨於黄帝,班示文章,重黎记注,象应著名,始终相验,准度追元,乃立历数。天难谌斯,是以五、三迄于来今,各有改作,不通用。故黄帝造历,元起辛卯,而颛顼用乙卯,虞用戊午,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鲁用庚子。”《尚书•周书》“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於天下,越王显。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文子•精诚》和《淮南子•览冥训》也有“老黄帝子曰:昔黄帝之治天下,理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明上下,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凶……故於此时,日月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丰昌,凤皇翔於庭,麒麟游於郊。”就连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三代世表》里也写到:“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并在《史记•历书》云:“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汉代《大戴礼记•五帝德》云:“黄帝黼黻衣,大带黼裳,乘龙扆云,以顺天地之纪,幽明之故,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故教化淳鸟兽昆虫,历离日月星辰。”古六历不仅在史书上有记载,考古文物也有证实。1972年山东省临沂市出土的银雀山汉简就详细记载了颛顼历。所以黄帝历是真实存在过的,也是汉字史书记载能够从未中断的原因。从古代起,每个朝代都要“立正朔”,夏朝时,以冬至月为正月,按干支记年法是第一个月,即“子”月;商朝改正朔,推后一月,周朝又改正朔,又推后一月,汉朝定立太初历,以后每朝虽然仍然立正朔,但民间不再改变,始终以正月为新年,但“子”月仍然维持在11月。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天干最晚在夏朝已经开始,明显的证据是夏朝后期有帝王叫做孔甲、胤甲。另外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天干地支60年循环与黄帝纪年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但是正式将这十个符号命名为天干应该与地支有关:干为主干,支为分支,两个相对的命名应当是一起出现的。华夏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法。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虽然后来中国帝王们使用的是在位年号纪年法,但天干地支纪年从来没有放弃使用,因此天干地支就可以为推算黄帝创制历法的时间提供参考。更重要的是,关于历法《周髀算经》里有:“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三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天以更元,作纪历。”黄帝纪年这个概念虽然一直没有提出,但实际上黄帝纪年已经存在了几千年。
[编辑本段]《帝王世纪》与黄帝纪年
  另外,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是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一部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内容多采自经传图纬及诸子杂书,载录了许多《史记》及两《汉书》阙而不备的史事,分星野,考都邑,叙垦田,计户口,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皇甫谧是西晋学者、医学家,博览儒家经典百家,人称“书淫”,著有《帝王世纪》、《玄晏春秋》、《年历》等。现存的《帝王世纪》计有十卷,其中第一卷记天地开辟至三皇;第二卷记五帝;第三卷记夏;第四卷记殷商;第五卷记周;第六卷记秦;第七卷记前汉;第八卷记后汉;第九卷记魏;第十卷记历代星野、垦田及户口。是继史马迁《史记》之后,第二个整理历代帝王世系的历史书典。
  《帝王世纪》对历代帝王世系也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其序列是:
  太昊(伏羲):
  女娲:……
  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黄帝:……
  少昊:……
  颛顼:……
  帝喾:……
  帝挚:帝挚之母位于帝喾四妻最末,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 帝挚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
  尧帝:……
  舜帝:……
  夏:“自禹至桀,并数有穷,凡十九王,含四百三十二年。禹一、启二、太康三、仲康四、相五、羿六、寒浞七、少康八、杼九、槐十、芒十一、泄十二、降十三、扃十四、厪十五、孔甲十六、皋十七、发十八、桀十九。”
  商:“商之飨田也,三十一王。是见居位者实三十王,而言三十一王者,兼数太子丁也。自汤传位至纣,凡六百二十九年”,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大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纣。
  周:“自克殷至秦灭周之岁,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世系王号是: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幽王、平王、桓王、庄王、釐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敬王、贞定王、元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元安王、夷烈王、显圣王、慎靓王、赧王。
  秦:“自昭襄王灭周至子婴,凡四王二帝,合四十九年。昭襄王一,孝文王二,庄襄王三,始皇帝四,胡 亥五,子婴六。”
  前汉:“按前汉十二帝”,高祖、惠帝、高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自高祖元年至更始二年,凡得二百三十年”。
  后汉:“按后汉十二帝:光武一、明帝二、章帝三、和帝四、殇帝五、安帝六、顺帝七、冲帝八、质帝九、桓帝十、灵帝十一、献帝十二”。“自汉元至更始二年,凡二百一十二年。自居摄元年至更始二年,凡十八年。自建武元年至延康元年,凡一百九十五年。汉前后诸废帝及王莽合三十一帝,四百二十六年。”
  魏:“自皇初元年至禅晋之岁,凡五帝,四十五年。文帝一、明帝二、废帝齐王三、废帝高贵乡公四,元 帝五。”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西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即皇甫谧逝世的前一年,在汲郡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的《竹书纪年》,是魏国史官记录撰写的编年史,其中有不少史实的记载与《帝王世纪》中的记载相吻合,证明《帝王世纪》的史学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除《帝王世纪》外,皇甫谧还有诸多历史著作。主要有:《年历》六卷,是为配合《帝王世纪》而编纂的一本历法书,宋代曾将两书合编为一书。根据皇甫谧《帝王世纪》载黄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颛顼78年、帝喾高辛氏70年、帝挚9年推算黄帝元年为前2698年。
[编辑本段]《皇极经世》与黄帝纪年
  邵雍,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对易经极有研究,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北宋的易学家邵雍与司马光是好朋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起东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年959年),凡1362年。邵雍则著《皇极经世》,帝王纪年起唐尧元年(公元前2357年)至后周显德六年,邵雍在《皇极经世书》称尧元年为甲辰年,使现代人能推定这一年为公元前2357年。2000年11月 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多年辛勤工作的成果,在断代研究工作中,参考了大量甲骨文的记载,并利用C14等高科技手段对出土文物进行了年代鉴定,应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该《夏商周年表》夏年表列禹至癸17王(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无每王在位始终年代),商前期年表列汤至盘庚迁殷前21帝(公元前1600-公元前1300,无每帝在位始终年代),商后期年表列盘庚迁殷后至帝辛12帝(公元前1300-公元前1046,其中分别有武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在位始终年代),西周年表列武王至幽王12王、1共和(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各列每王在位始终年代)。邵雍“以运经世”尧甲辰元年为公元前2357年,尧在位72年、舜在位61年,则禹即位于公元前2224年。
  我们把《皇极经世》“以运经世”中的有关内容分别整理成为夏、商、周三张历史年表,并与目前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进行对照。于是就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早在九百多年前邵雍能搞出比今日《夏商周年表》更为详尽的历代纪年表?这使我们联想到:当时邵雍所进行的断代研究,必定有相当的文献依据,而且可能是今日见不到的文献依据。因此,阐明邵雍的“夏商周年表”的来源,对今后进一步完善《夏商周年表》,或许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编辑本段]黄帝纪年概念提出的背景
  黄帝纪元是中国清朝末期革命派使用的纪元。黄帝纪元基于史书中的黄帝,他被认为是中国人的祖先。
  从文化与精神层面上看,一个国家走上现代化的历程,必须打点它的精神行装,这种“精神”也必须是“民族”的。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将无法走好现代化的道路。没有“没有传统的现代化”,假定所有的精神全然是外国的,将因失去民族的自尊自信,被排斥于世界之林。章太炎在20世纪初就意识到“全盘欧化”的危害,就责成中国人认识建立民族文化的重要,并作了许多切实的努力,所以我们说他对中国文化建设有很大的贡献。章太炎将国粹作联系思考,认为阐发国粹,弘扬国光,要作的最大的工作是重视中国的历史。他对经学延续与发展没有说太多的话,恰将最大的希望寄托于史学的进步,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了国粹史学。应该说2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的最初形成与章太炎发端的国粹史学关系密切。日后中国民族史学逐成壮阔之势,国粹史学恰为其源头之水。
  在章太炎对中国文化作正面肯定的同时,刘师培也对传统表示温存,通过实证史学的实践,成为著名的国粹史家,他明确将史学作为鼓动民族革命的号角干戈。刘早年是一个激烈的反满革命派,与章太炎交往,且与孙中山有密切关系,参加过蔡元培的军国民会、暗杀团。清光绪29年(1903年),,革命党人刘师培为了表示与清廷势不两立,在《国民日日报》发表”黄帝纪年论”,反对年号制,同时也反对康有为等变法派主张的孔子纪年。他写过《黄帝纪年论》、《攘书》、《论激烈的好处》等论文,宣传“排满革命”的民族文化思想。这时他手中的精神“武器”,是传统的“攘夷”思想。《攘书》(1903年)开首便说,“攘,《说文》云,推也”,“吾谓攘字从襄得声,辟土怀远为襄。故攘字即为攘夷之攘。今攘书之义取此。” 他又说,“豕韦之系世秉麟经,我生不辰,建虏横行,鉴于前言,扶植人极,炎黄有灵,实凭实式。黄帝降生四千六百十四年十二月,刘光汉识。”刘师培主张把黄帝诞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元元年,光绪29年岁次癸卯是黄帝纪元4614年。刘坚持黄帝纪年:凡是一个民族必须追溯其起源。中华民族之祖是黄帝,应以黄帝纪年。刘的思想存着一份爱国热忱,故对未来之中国抱着殷切的希望。他说:“吾远测中国之前途,逆料中国民族之未来,吾惟有乐观”,“则中国之在二十世纪必醒,醒必霸天下”他还说:“中国其既醒乎,则必尽复侵地,北尽西伯利亚,南尽于海。建强大之海军,以复南洋群岛中国固有之殖民地。迁都于陕西,以陆军略欧罗巴,而澳美最后亡。”“既醒之后,百艺俱兴,科学极盛,发明日富,今世界极盛之英德美不足与比也。”
  黄帝纪年是以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但黄帝是哪一年降生的,在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这是当时同盟会创办的《民报》采用的黄帝纪年则是根据宋人邵雍和晋人皇甫谧之说推断出来的。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为首革命派的杂志采用了黄帝纪元。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元,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不过,在建立共和政府的讨论中,黄帝纪元被认为是基于帝王的纪年法,这与民主共和的精神不相称。
  孙文(即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发布《改历改元通电》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于是宣布将黄帝纪元4608年辛亥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但与黄帝纪年同用。因为辛亥年是干支的第48位,根据历史记载往上面数76次干支,就得到干支纪年的元年,也就是黄帝创制干支纪年之时,即黄帝历创于公元前2697年。这个算法也是与史书得出的结果一致。后人用2697或4608推算黄帝历。4608减去2697,即公元1911年。西元2009年是黄帝纪元4706年已丑年。
[编辑本段]计算黄帝纪年的干支
  由于夏历与格里高利历的日数差,黄帝纪元1年夏历甲子11月13日,对应的西元前2697年1月1日。所以黄帝元年要先做是看做是公元前2697年,用来计算西元纪元元旦时对应的黄帝纪年干支,然后在后推到2698年之后的干支。因为计算西元纪年元旦的天干地支的时候,用公元前2697年为黄帝元年纪元对应的是前一年的干支。算出来的黄帝纪年的末尾数字是几,就是天干的第几位。黄帝纪年除以12,余数是几,就是地支的第几位。
  例如,公元2000年,是黄帝纪元的4697年,把黄帝元年看做2697年,末尾数字是7,对应天干第七位“庚”;4697除以12余数是5,对应地支第五位“辰”,可知公元2000年是“庚辰年”。
  若想反推算历史上“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稍稍麻烦些,也方便。“甲”对应天干第一位,所以这一年的黄帝纪年的末尾数字必定是“1”;“午”是地支的第七位,那么这一年除以12,余数应当是“7”。某数字末尾只有是“4”加上“7”才能末尾是“1”。和12相乘的那个数,只有末尾是“2”或者“7”相乘后,末尾才是“4”,因此可能的是387×12或者382×12。
  387×12+7=4644+7=4651年,4651-2697=1954。
  382×12+7=4584+7=4591年,4591-2697=1894。
  因此,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所以计算夏历天干地支的时候,应该先在公元纪年上加2697年,而只计算黄帝纪年的时候只需在公元纪年上加2697年。因此,农历的西元1912年应为黄帝纪年壬子4609年。
  所以,有以下两个等式,分别用于求西元前和西元对应的黄帝纪年:
  黄帝纪年=2698-公元前纪年
  黄帝纪年=公元纪年+2697
[编辑本段]黄帝纪年年代对照
  辛亥革命时期年代对照表
  高启宏整理
  公元纪年 黄帝纪年 民国纪年 清朝纪年 干支 大事
  1905年 4603年 民前七年 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 同盟会成立
  “民报”创刊
  1906年 4604年 民前六年 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
  1907年 4605年 民前五年 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
  1908年 4606年 民前四年 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
  1909年 4607年 民前三年 宣统元年 己酉
  1910年 4608年 民前二年 宣统二年 庚戌
  1911年 4609年 民前一年 宣统三年 辛亥 武昌起义、西安反正
  1912年 4610年 民国元年 壬子 中华民国成立
  1913年 4611年 民国二年 壬丑
  1949年 4647年 民国三十八年 己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换算公式:
  黄帝纪元的换算:
  由公元纪元换算黄帝纪元 黄帝纪元=公元纪元+2698
  由黄帝纪元换算公元纪元 公元纪元=黄帝纪元-2698
  民国纪元的换算:
  由公元纪元换算民国纪元 民国纪元=公元纪元-1911
  (亦可用:民国纪元=公元纪元-1912+1)
  由民国纪元换算公元纪元 公元纪元=民国纪元+1911
  (亦可用:公元纪元=民国纪元+1912-1)
[编辑本段]恢复黄帝纪年的倡议
  2007年春节前后,清华大学特聘教授许文胜、华声在线总编辑荣松和孙虹钢等网上倡议:中华纪年应恢复“黄帝纪年”,并征集支持者的签名。他们认为:
  “公元2007年,是源于基督教的纪年方式,对于信仰这个宗教的国家完全适合,但是对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无神论国家,使用此纪年方式就有欠妥当了。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台湾省对此的称呼更为确切,即“西元”……国家的统一,首先是文化的统一,其本质是让所有人对本国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而纪年的认同则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每个人都拥有本民族的血脉,每个人的出生时间都应该跟本民族的始祖相比较,而每个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朝代事件也应该有本民族的时刻记录,这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个人都应该遵从的基本规则,但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却将这些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具有重大意义的时间记录跟耶稣扯上关系。凭什么具有八千年文明的中国,还要采用具有西方殖民色彩的基督教纪年作为我们民族的公用纪年?凭什么拥有优秀智慧思维的中国,还要用别人的宗教历法来计算着我们自己历史的时间和未来?中华民族自身纪年的传承与弘扬,可以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可以全面凝聚全球华人的民族共鸣精神,使得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都联系在统一的民族情结之上,有利于团结全球华人的凝聚力、向心力与亲和力,从而形成全世界龙的传人都对中国大家庭的灿烂文化产生共同认知和诚挚景仰,更会对祖国两岸的统一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黄帝纪年作为中华自身纪年的传承与弘扬,及至民族文化的宣扬与推广,一定会逐步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熟悉和认知,这必将带给中国文化、政治、经济以及世界影响力等方面的显著增强。对此,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责无旁贷。”倡议者给出了黄帝纪元的公式,即:黄帝纪年=西元纪年+2698年。2007年2月1日下午,新民网分别联系了该活动的三位发起人。第一发起人许文胜向新民网表示,要通过该倡议“唤醒国人、恢复和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但不抵制外来文化”。他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很好,是第一个开始纪年的,中国人可以用自己的纪年”。荣松和孙虹钢也向新民网表示,支持许文胜1月30日发起的《中华纪年应恢复“黄帝纪年”》倡议。倡议书中提出,每个国家或者民族的自有“历法”,是这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明是否久远的判断标准之一,而“纪年”则是“历法”构成的基本基石。荣松向新民网介绍,所谓公元并不是真正的“公元”,而是基督教纪元,公元前的英文是Before Christ(基督出生之前),公元后Anno Domini 是拉丁文,意为“基督出生之后”。中国称之为“公元”,其实不确,西方国家明确称之为基督教纪元,而伊斯兰国家多用“伊斯兰纪元”,不少国家使用自己的纪元,只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用基督教纪元。中国农历虽然年份与公元一样,但实际上历法完全不同。许文胜认为,“公元”应指所有中国人秉承的纪年法,作为世纪的开始以此为核准;而“西元”是指中国人不承认这个纪年法,只承认这是西方的纪年法。(资料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