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导是永恒的法则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9:38:19

疏导是永恒的法则

2010-12-02 21:35:48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跟贴 23 条 手机看新闻

人群既要参与和分享,又要有序而流畅,并且管理成本不能太高,政府和社会都需要充足的消费以拉动经济,一切都在于科学的决策与疏导。

作者:王鹰

 

既要让群众尽可能多地参与,又要保证有效的秩序,策略要点在于人流的科学导控。

  柬埔寨踩踏事件是今年全球十多起严重踩踏事件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起,官方公布的原因是人流过大和桥梁晃动,现场有人惊呼桥要塌了从而引起恐慌。人在孤独的时候会产生恐慌,在人群拥挤的时候也会产生恐慌。孤独的个人会因为无助而恐慌,集群的人会因为失去自我而跟随恐慌。如果缺少秩序和有效的组织管理,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促成人群混乱。1883年5月30日美国纽约,无数人群争相参加当年被誉为划时代建筑工程奇迹的布鲁克林桥的落成典礼。人群中不知谁叫桥要塌了,恐慌立即出现,12人被活活踩死。今年德国鲁尔区杜伊斯堡市举行“爱的大游行”音乐狂欢节,人群踩踏造成18人死亡。过去、现在,穷国、富国,人群并没有区别,区别只在于管理的水平。

  管理的水平首先在于较为准确的预见性。大概的预见不难,准确的预见很难。广州亚运开始时候的地铁公交免费乘坐,热情突然释放,形成持续多日拥挤,虽然预见性不足,幸赖秩序得以维持且及时采取替代政策,到底也没有发生太大太乱的无序。精确的预测及其规划在现今真要做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已经定势于试点思维,什么都试行,有些政策一试就是十年八年。其实,如果做好准确预见和相应的设计,哪怕设计的时间长一点,投入多一点,步子慢一点,也就是说,基础工作扎实一点,实际效果一定比忽左忽右的急促调控好。

  自由与秩序历来充满矛盾。理想状态下,最多自由和最少管制的秩序就是最好的秩序。特定情况下为了安全大局,宁可少一些自由,也要有足够的秩序。正如亨廷顿所说,人类社会可以没有自由但不能没有秩序,当然这只能是特殊的历史阶段。2008年因为雪灾而形成了广州春运危机,每天超过十多万人聚集在狭小的火车站广场,天寒地冻,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群体骚乱、踩踏等情况。虽然这反映出我国在应急管理的预见性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在危机化解特别是超量人群管理方面表现出了高超的水平和能力。当时所创造的若干管理方法,虽然是临场发挥,却已经成为现在的有益经验甚至成功模式。所有的方法其核心在于秩序,而且这种秩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性化需要。

  秩序离不开管禁,然而并不是管禁越多越好。管禁太多就会提高管禁本身的成本,并且违背管禁和秩序本身的目的。如果柬埔寨不让更多的群众参与送水节,如果广州不让更多的群众分享亚运会的欢乐和热闹,那就失去了盛会的举办意义,也消解了它的经济价值。即使正当金融危机,巴西去年的狂欢节也创造了5亿美元的财政收入,挣钱的和花钱的皆大欢喜,这种增长点也许值得考察。既要让群众尽可能多地参与,又要保证有效的秩序,策略要点在于人流的科学导控,有组织的分散和间隔是比较好的办法。人群聚集点不要过分集中,通道也不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应该具有多个热点和多通道的聚散路径;人群的移动和聚集应该有空间的和物理的间隔,始终不会形成过分的超密集人群。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实施有组织策略,主办者和人群自身的组织功能都要充分发挥作用。

  产生茫然和恐慌常常是因为不明真相而随波逐流和狂乱奔突。主管当局和现场的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应该用比较准确的信息情报与人群沟通,用准确的信息发布来引导和控制人流。媒体在事前的信息发布需要全面,并且当局应该有预测性的消息发布。现场的媒体包括电子公告板、手机短信等应该有即时不断的信息通报。工作人员则是最好的沟通交流大使,困难、危急情况下,工作人员发挥着交流、引导、应急、抢险等多种功能作用。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能够成为秩序的把握者和人流的导师,相反则可能反而成为麻烦制造者,今年印度一个招募警察的现场就发生了踩踏伤亡事件。

  人群既要参与和分享,又要有序而流畅、舒畅,并且管理成本不能太高,政府和社会都需要充足的消费以拉动经济,一切都在于科学的决策与疏导。

  作者系广州大学教授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南方报网 http://www.nfdaily.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