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选股十招全部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16:06

序言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17:51 新浪读书

学习巴菲特,投资更成功,生活更快乐

一、为什么投资一定要学巴菲特

2005年6月到2007年年底这两年半的中国股市绝对是一个大牛市,股市最高上涨了6倍多,数以千万的新股民带着数万亿的资金蜂拥入市。

为了帮助业余投资者学习理性的价值投资理念,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证券时间》周末特别节目《理财教室》在2007年7月8日~2008年1月27日期间,特别推出10集《学习巴菲特》系列节目[央视网站()免费收看,在央视搜索网站()搜索视频“学习巴菲特”,即可收看全部10集内容]。这是央视首次专门讲述一位国际投资大师,1集半个小时,10集几乎相当于半部电视连续剧,占央视《理财教室》这个周播节目总播出时间的1/10,可见其对巴菲特这位世界上最著名投资大师之重视。

讲投资一定要讲巴菲特,学投资一定要学巴菲特,巴菲特是全球公认的最成功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在美国《财富》杂志1999年年底评出的“20世纪八大投资大师”中名列榜首,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投资者”,他创造了三个投资方面的世界之最:

一是收益率最高:从1965~2006年,他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投资收益率是3?611倍,是同期美国股市标准普尔指数涨幅的55倍以上。

二是赚钱最多:2006年巴菲特以519亿美元名列《福布斯》全球第二大富翁。

三是捐钱最多:2006年巴菲特把个人财富的85%捐给了慈善基金会。

谈投资不谈巴菲特,如同谈足球不谈贝利,谈篮球不谈乔丹;尤其是谈价值投资,巴菲特不能不谈,不能不多谈,不能不深谈。

《学习巴菲特》系列节目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巴菲特的投资成功之道,让更多的人学习巴菲特认为唯一能够真正长期战胜市场的价值投资方法,让更多的人向真正成功的投资大师学投资。

此前研究巴菲特8年,写过4本关于巴菲特投资策略的书,让我有幸站到了央视《理财教室》的讲台上,每周日23点10分,一期讲半个小时,给大家说说巴菲特。没想到,央视的传播影响力如此之大,有那么多的观众来信、来电。其中有支持鼓励,让我更用心、更努力、更好地讲述自己学习巴菲特的心得;也有批评指正,让我解读巴菲特时可以更准确、更生动。

正如央视编导所说:“电视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期节目只有半小时,说得再多,录得再多,也只能剪辑成半个小时。为了更好、更完整地解读巴菲特,录完节目,我把自己学习巴菲特的心得重新整理成了这本书,修正了在节目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增添了一些在节目中没有时间详述的内容。

这次修订版,一是结合中国股市变化和读者反馈修改完善了一些内容,二是结合2009年5月我随同央视经济半小时专访巴菲特的经过和感受增添了新的一章《拜访巴菲特》。2009年10月,央视经济频道改版为财经频道,《证券时间》改版为《交易时间》和《市场分析室》,在此祝改版后的央视财经频道及这两个新栏目办得更加成功。

二、小学毕业也能学巴菲特

那么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策略是不是很复杂呢?我们普通人能学会吗?

其实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策略一点也不复杂。越是真理越简单,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学习。

一不需要高智商。巴菲特说:“投资并非智力竞赛,智商高的人未必能击败智商低的人。”

二不需要高等数学。巴菲特说:“我从来没发现高等数学在投资中有什么作用,只要懂小学算术就足够了。”

三不需要高学历。巴菲特说:“要想成功地进行投资,你不需要懂得什么专业投资理论。事实上大家最好对这些东西一无所知。”巴菲特发现学校里讲的许多专业理论往往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错误的知识越多反而越有害。

一不需要高智商,二不需要高等数学,三不需要高学历,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小学毕业的普通投资者都能学习掌握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策略。

三、巴菲特股票投资10大秘诀

在这10集系列电视节目中,我把巴菲特的长期价值投资策略总结归纳为10个基本原则,这也是巴菲特股票投资的10大成功秘诀:

1. 心中无股:很多人是天天看股价,天天想股价,天天做差价,而我发现,巴菲特的做法则完全不同:不看股票看公司,不想价格想价值,不做投机做投资。与很多人眼里只有股价行情相比,巴菲特做的不是股票,而是像投资入股合伙做生意一样,是真正的投资:“你买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

2. 安全第一:很多人是要钱不要命,为了赚钱宁愿进行巨大投资,巴菲特却强调安全第一,赚钱第二,在赔钱可能很小、赢利可能性很大时才会出手。巴菲特说:“安全边际是投资成功的基石。”而安全边际往往出现在股市大跌、优秀的公司股价大跌之时。一般人喜欢追涨杀跌,巴菲特正好相反,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3. 选股如选妻:很多人选股十分轻率,频繁换股,巴菲特讽刺为股市“*”,他本人却是选股如选妻:“我们寻找投资对象的态度和寻找终身伴侣的态度完全相同。”我将其总结为三点:慎重的态度,严格的标准,极少的数量。

4. 知己知彼: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巴菲特投资选股极少亏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只选那些自己非常熟悉、非常了解、非常有把握的优秀公司股票。他一再强调投资的第一原则是能力圈原则:“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边界才是至关重要的。”我将其概括为三大选股戒律:不能不选,不熟不选,不懂不选。

5. 一流业务:巴菲特说:“我们坚持寻找一流业务的公司。”而普通投资者判断公司业务是否一流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抓住最核心的关键点:品牌。一流业务的核心体现是一流的品牌,而一流的品牌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名牌、老牌、大牌。

6. 一流管理:巴菲特寻找的公司不仅要有一流业务,还要有一流管理。他告诫我们:“在收购公司和买入股票时,我们想要购买的目标公司不仅要业务优秀,而且还要有非凡出众、聪明能干、受人敬爱的管理者。”巴菲特很多时候是喜欢那个公司的管理者才购买该公司的股票的。我将巴菲特对管理者的要求归纳为德才兼备,尤其是道德方面要求很高,要诚实、真诚、忠诚,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7. 一流业绩:巴菲特说:“我只喜欢那些事实证明具有持续赢利能力的企业。”推动股价长期持续上涨的,最终只有一种力量:赢利持续增长。我研究发现,业绩推动股价上涨的过程和运载火箭推动卫星上天的过程是非常相似的。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就像卫星,推动它的赢利就像运载火箭,而且也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是毛利,第二级是净利,第三级是未分配利润。巴菲特要求的一流业绩要符合三个标准:高毛利率、高净资产收益率,高未分配利润股价转化率。

8. 价值评估:巴菲特有句名言:“你付出的是价格,而你得到的是价值。”价值投资的关键就是你得到的价值是否远远大于你付出的价格。而价值投资最大的困难是,价格很清楚,但价值却很不清楚,只能自己进行大概的评估。主要的价值评估方法一般基于三个方面:资产价值、赢利能力、现金流量。巴菲特认为,根据自由现金流量进行价值评估才是最正确的方法。

9. 集中投资:非常流行的投资方法是分散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要买很多股票,每只股票都只买一点儿,这样看上去似乎更稳健,赚钱会更多。而巴菲特却反对分散投资,主张集中投资:“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投资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这个篮子。”“我们的投资仅集中在少数几家杰出的公司身上,我们是集中投资者。”我认为巴菲特的集中投资原则类似于集中兵力的军事原则,通俗地说就是大赌大赢,但这需要三个条件:大赢需要大智,大赌需要大勇,大成需要大忍。

10. 长期投资:巴菲特开玩笑说自己用屁股赚的钱比用脑袋赚的更多,其实就是因为他比别人都更能拿得住:“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长期持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总结巴菲特之所以能够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秘诀是三心:决心,死了都不卖;信心,不卖更赚钱;恒心,涨跌都不卖。但需要说明的是,巴菲特长期持有且一直不卖的只是极少数股票,很多股票巴菲特也会在持有几年后及时卖出。

以上巴菲特股票投资10大成功秘诀中,前4条,“心中无股”,“安全第一”,“选股如选妻”,“知己知彼”,属于心法;后6条,“一流业务”,“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价值评估”,“集中投资”,“长期投资”,属于做法,解释了巴菲特从选股到持股的整个操作流程。本书中,我用巴菲特本人的经典投资案例来解释,用中国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做解读,从心法到做法完整分析了巴菲特股票投资成功之道,我希望每个小学毕业的股票投资者都能听懂、看会、做成。

四、学习巴菲特,投资更成功,生活更快乐

在本书中,我在很多地方用中国文化来解释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学习古代圣贤的智慧,借鉴当代杰出人士的成功之道,也会给我们的投资选股很多启示。

我很喜欢荣毅仁先生的座右铭,就是他父亲荣德生先生所撰的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我想深思其上联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巴菲特的选股理念:巴菲特确定选股目标同样是“发上等愿”,只选择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最优秀上市公司股票;巴菲特并不奢望市场经常会有最好的投资机会,只求“结中等缘”,耐心等待市场普遍不看好这家公司股票而低估其股价时大量买入;巴菲特选股之认真慎重可谓”享下等福”,他认真分析公司多年经营历史,慎重预测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即使是最差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合理的赢利,而不是只想着获得暴利而过度冒险导致彻底失败。

我想深思其下联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巴菲特的选股操作:巴菲特选股时对赢利能力的要求是“择高处立”,赢利能力不高根本不选;巴菲特只选择那些业务过去具有长期持续稳定性的公司,只喜欢非常稳定不太容易发生变化的行业和公司,可谓是“就平处坐”;巴菲特喜欢那些未来具有长期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几乎可以确定未来肯定会发展得 更好,而且业务增长的空间很宽广,企业的销售收入和赢利水平将会持续“向宽处行”。

尤其是”享下等福”意味着不贪,这是投资人在选股时的第一大戒律,也是人生幸福的第一大戒律。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巴菲特选股时只是追求合理的报酬却并不奢望暴利。巴菲特一生投资追求的并非大富大贵而是他投资过程中用智慧证明自身价值的快乐,而这种工作态度却正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所在。事实上,古往今来所有成就杰出的人士,无一不是追求最大程度地把事情做到最好,而同时最大程度地远离贪婪和享受。越是不贪和无私却越是富贵逼人,越是贪婪和自私却越是越贪越穷。

不过,只会背诵巴菲特的选股格言是远远不够的。把巴菲特讲述的选股准则应用于自己的选股实践,才会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巴菲特的选股智慧。正如巴菲特所说:“你真的能向一条鱼解释在陆地上如何行走吗?对鱼来说,在陆地上走一天胜过听上几千年的空谈。同样,一天的商业实践也具有相同的价值。”

巴菲特学习格雷厄姆和费雪的价值投资思想,实践一生,成为全球投资收益率最高、赚钱最多、捐钱最多的投资人,被誉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投资人。

我们学习巴菲特,实践巴菲特,会如何呢?不求最富,只求更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检验,再实践,再检验,更好地投资。

赚钱只是过程,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学习巴菲特非常简单却非常有效的股票投资成功之道,会让我们投资更成功,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学而时习之,学之,习之,乐之。

学习巴菲特,投资更成功,生活更快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用这本书把我个人学习巴菲特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交流,欢迎各位来信交流和指正。

第一章 心中无股

在投资中,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公司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甚至也不是证券分析师……最终,我们投资者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公司的经济命运。

—巴菲特

今天我们来讲一位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

金庸在小说《鹿鼎记》中说,在江湖上,“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我在这里要说:在股市上,平生不识巴菲特,就称高手也枉然。即使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对巴菲特也非常敬佩。比尔·盖茨说:巴菲特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影响有多大呢?2006年比尔·盖茨被巴菲特吓得两腿发抖。我们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赚钱最多的投资人,他从100美元起家,通过投资赚到了500多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仅次于比尔·盖茨的世界第二大富翁。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盖茨出生于1955年,两人相差25岁,论年纪,盖茨应该叫巴菲特大叔,但这两个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却是私交非常好的朋友,两个人曾经在1995年一起带着家人坐火车同游中国。

我们都知道比尔·盖茨和妻子一起捐赠了290亿美元资金,创立了一个基金会,该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

2006年6月,巴菲特对比尔·盖茨说:“我给你的基金会捐赠一些资金吧。”

盖茨说:“那当然好了,你准备捐赠多少呢?”

巴菲特拿出一份捐赠协议,比尔·盖茨一看,吓得两腿发抖:“这是真的吗?”

巴菲特微微一笑,点点头:“真的。”

巴菲特拿出了自己85%的财富,金额高达380多亿美元,这是世界人类文明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捐赠,而且是世界第二大富翁向世界首富的基金会捐赠,难怪盖茨吓得两腿发抖。

盖茨知道,巴菲特非常能赚钱,却极少花钱,他住的依旧是50年前的一幢老房子,吃的还是汉堡,喝的还是可乐,他如此慷慨地捐出如此巨额的金钱,实在让人敬佩。

但是巴菲特对盖茨影响最大的地方,并非这笔捐赠,而是巴菲特的投资思想。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最会赚钱的投资人,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投资业绩。1964~2008年,这44年间巴菲特的投资业绩翻了3 623倍以上,是同期美国股市涨幅的85倍。假如你给巴菲特1万元,42年后巴菲特就会给你变成3 600多万元,他简直是拥有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

盖茨的基金会有几百亿美元资金,为了进行资产保值、增值,也进行股票投资,盖茨为此经常向巴菲特请教。

比尔·盖茨向巴菲特请教得越多,对巴菲特投资思想了解得越深,他内心越是震惊:原来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是如此简单,但却又如此有效,其中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投资智慧。在他真正了解了巴菲特的投资之道后,他才明白巴菲特之所以被称为股神,并不仅仅在于他的投资能积累起巨额财富,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投资思想。

2007年中国股市非常火,非常多的人冲进股市,每天新开户的股民有好几十万,目前中国股民开户总数已经超过1亿,但大多数股民都是新手,不太懂股票投资。那么就让我们和比尔·盖茨一样,来向巴菲特学习真正的投资成功之道吧。

巴菲特的投资业绩之所以能够如此卓然出众,一个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投资策略非常与众不同,我将其总结为三个不同:

第一,看的不同。

第二,想的不同。

第三,做的不同。

那么,巴菲特的所看、所想、所做,与我们普通投资者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1. 股神看的不同:不看股价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巴菲特的第一个与众不同:看的不同。

股民们每天看得最多的是什么呢?那还用问吗,当然是看股价行情了。这两年来股市很火,大家看行情都看到痴迷了,到了什么程度呢?有些人甚至痴迷到打架。我听一个证券营业部的经理说:有些股民为了抢一个电脑看行情,竟然打起架来。有很多人痴迷到染上股瘾。

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网瘾少年,他们一天到晚上网,打游戏,几天几夜不上学,也不回家。其实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现在中国很多股民已经染上了股瘾,他们一天到晚看行情,甚至每隔几分钟都要看一下,看不到就着急,股民的股瘾比网瘾少年的瘾还要大,因为他们担心看不到行情耽误挣钱啊。

有不少人股瘾大到严重影响工作。

我听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说:2007年大牛市时办公室是人人上班看行情、炒股票,办公室成了营业部,经理的大办公室那是大户室,一般职员的大厅那是散户间。大家下午3点收盘前不见客户,尽量不出差,以免看不到行情,做不成股票。

我们大部分散户,只不过管理着几万、几十万元的小资金,就这样天天痴迷于看行情。那么79岁的巴菲特管理着相当于几百亿、几千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他一天到晚是如何看股票行情的呢?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1989年,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是麦哲伦基金,其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专程去拜访巴菲特,想看看比他管理的资金规模更大、业绩更好的股神巴菲特是怎样做投资的。

彼得·林奇吃惊地发现,巴菲特的办公室不是在繁华的纽约华尔街,而是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小城市奥马哈,人口只有40万人,相当于我国中部一个小县城。

更让林奇想不到的是,巴菲特管理的资产规模比他大得多,但公司总部员工却少得多,只有11个员工。要知道,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上,巴菲特的公司规模比中国石化还要大。

彼得·林奇来到巴菲特的办公室,推门一看,房间不大,只有20多平方米,左边是一排书架,右边是几个文件柜,装满了上市公司年报等资料。

彼得·林奇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越看,越纳闷。“哎,巴菲特先生,你的办公室里怎么没有电脑,难道你不看行情吗?”

巴菲特一笑:“我从来不关心股价走势,没有必要关心,而且也许还会妨碍我做出正确的选择。”

林奇听了直摇头:“真没想到,你管理着上千亿美元资金,竟然根本不用电脑,根本不看行情。”

你肯定会问:那巴菲特要买卖股票时,他总得看股价吧?巴菲特当然看股价,只不过他只是每天看报纸时顺便看看收盘价而已。

但他从来不会天天盯着行情,他看准一只股票后,会打电话告诉证券公司经纪人在什么价位以下买入多少,直到买到他想要的目标数量为止。

为什么我们这些资金量很少的散户天天看股价,而79岁的巴菲特管理着相当于几千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却一天到晚不看股票行情呢?

其实,看得越紧,反而表明你越不放心,越没把握。

你的小孩子需要时时看着,肯定是你不放心,怕他贪玩不写作业。

你的爱人需要时时看着,肯定是你不放心,怕他(她)移情别恋。

你的股票需要时时看着,肯定是你不放心,怕股价突然大跌,你被深度套牢。

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够一天到晚都不看股价,原因在于他买的是让他非常放心的股票,放心到可以持有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好公司好股票,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可口可乐、世界上最大的剃须刀生产企业吉列公司、美国最有政治影响力的报业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GEICO公司。

你需要养一个让你放心的小孩,也需要找一个让你放心的爱人,同样也需要学习巴菲特,买一些让你放心的股票,根本不用天天看,不管涨跌,都吃得香,睡得着,因为你对公司充满信心,这样是不是比时时看行情轻松多了呢?

股民天天看股价,股神却根本不看股价,这正是股神巴菲特的第一个与众不同:看的不同。

2. 股神想的不同:不想股价

下面我们接着讲股神巴菲特的第二个与众不同:想的不同。

作为股民,平时你想得最多的是什么?那还用问:当然是想股价了,想得最多的,就是未来股价会涨还是会跌。

只要是买卖过股票的人都知道,买卖股票要赚钱,最关键的是要准确预测未来股价是涨是跌,预测对了就能赚钱,预测不准就会亏钱。

那么,怎么预测股价会涨还是会跌呢?

最常见的、最流行的方法是技术分析。什么是技术分析呢?有很多很多种技术分析方法,包括什么蜡烛图、K线图、波浪理论等等。但技术分析的本质是相同的,就是根据股价过去的走势,来预测未来的走势。技术分析专家坚信,根据历史能够预测未来。

大家经常看到电视上的这样一些股票节目,观众给专家打电话咨询,这些技术分析专家一听股票名称或代码,马上敲电脑,打开一只只股票的走势图,先是分析一通这只股票过去走势如何,现在走势如何,然后预测一通未来走势会如何如何,应该如何如何操作。有人称这种股评家为“看图说话”。

技术分析专家声称,只要知道过去的股价和成交量数字,就能预测未来股价走势。就像算命先生一样,只要知道你的生辰八字,就能预测你的未来命运,所以我总觉得,技术分析有些像看相算卦。有些投资人经常说:某某专家预测股票走势很灵的。我听着他们好像在说:某某某算命很灵的。

你相信算命先生吗?如果算命先生真的能够预测未来,他只要去买彩票就发大财了,何必到处摆摊挣钱呢?你能从你过去每年每月的工资收入数据,推算出未来的工资收入吗?推算是没有用的,关键还是要勤奋工作,提高能力,才能提高薪水。你能从孩子过去的考试成绩推算出未来的高考成绩吗?推算是没有用的,关键还是要他好好学习,才能提高成绩。

那么你相信股市预测专家和那些股票预测软件吗?

反正,巴菲特根本不相信,他曾说:“投资者期望那些技术分析预测专家会告诉自己在未来几个月内如何炒股票、赚大钱,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如果真能够赚大钱的话,他们才不会告诉投资者,他们自己早就赚发了。”

巴菲特从10岁到20岁,研究了10年技术分析,天天画图表,天天算指标,投资却并不怎么赚钱。

在巴菲特的最新传记《滚雪球》中,巴菲特回忆了他年轻时沉迷于技术分析的事情①。

多年以来,年轻的巴菲特经常会去市中心的图书馆,阅读每一本和股票投资相关的书籍。这些书大部分根据数学模型和走势图形模式总结出一套选股的系统方法。巴菲特一直想找到一种运用起来稳妥可靠的选股系统方法。他过去一直非常着迷于技术分析。“我把所有这些书籍读了一遍又一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加菲尔德·德鲁(Garfield Drew)写的那本关于零股交易的经典著作。我整整读了三遍。我也读了爱德华(Edwards)和迈吉(McGee)写的那本技术分析圣经《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我会跑到图书馆,把这些书一口气读完。”

格雷厄姆告诉巴菲特说:“技术分析有多么流行,就有多么错误。”后来巴菲特再也不相信技术分析,也根本不做技术分析。

他现在已经快80岁了,做了一辈子投资,他根本不相信任何人能够预测股市,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

巴菲特不相信任何股市预测专家,也不相信任何炒股软件,因为60多年的投资经验告诉他,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出股价涨跌。

既然预测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不预测。巴菲特在1988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说:“对于未来一年后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我们不做任何预测。我们过去不会预测,现在不会预测,未来也不会预测……我对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一无所长,我对未来六个月、未来一年或未来两年内的股票市场的走势一无所知。”

股神巴菲特根本不预测股价走势,他的投资简单又省力,却成为世界富豪。很多股民天天预测股价走势,又复杂,又费心费力,结果不但不赚钱,反倒亏得一塌糊涂。原因很简单:做根本无法成功的事,最终只有死路一条。

3. 股神做的不同:不做差价

许多股民朋友会纳闷,巴菲特不看股价,不想股价,那他怎么做股票赚钱呢?这正是我们要讲的巴菲特的第三个与众不同:做的不同。

我们大部分股民是如何做股票赚钱的呢?做差价。也就是做短线,短期内频繁买进卖出,低买高卖。

一看这个股票涨得不错,又比较热门,马上就买一点,等到又涨了赶紧抛出去,频繁买进卖出。这就像过去的“倒爷”一样,倒来倒去做差价,所以我把这种人叫做“股市倒爷”。

你问一下这些人,买股票的理由是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只股票会涨。你怎么判断会涨呢?答曰:我预测会涨。

这些人根本不管什么公司基本面,而是把股票当彩票,把股市当赌场,赌的是股价短期内会涨还是会跌。

这些人买卖股票的一个特点是:追涨杀跌。简单解释就是:越涨越买,越跌越卖。为什么明知东西价格太高了还要买呢?因为他们预测股价以后还会涨,就能以更高的价格转手卖出,赚上一笔差价。

有人形象地称这种短线投机方式是博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博的是会有更傻的傻瓜出现,以更高的价格把自己的股票买走。

但是,如果后面的人并不傻,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只股票股价远远高于价值,那么你就成了以最高价最后一个接手这只股票的人,你就荣幸地成了全世界最傻的大傻瓜。

谁比谁傻呢?你自己都不愿意当高位接盘的大傻瓜,凭什么幻想别人愿意呢?所以巴菲特说,博傻其实就是犯傻,“仅仅因为一只股票股价上涨,就追涨买入,是最傻的行为”。“这种短线做差价的行为根本称不上投资,而是投机,长期而言根本不可能发财致富。”①

因为频繁买进卖出做差价,就跟赌博一样,久赌必输,往往是你赚了几次之后,又赔了几次,结果不但把原来赚的又赔进去了,很可能还把老本也赔光了。

因此巴菲特根本不短线投机做差价:“我从未期望通过股市赚钱。我们买入股票时会假设股市第二天会关闭,甚至在5年内股市不会重新开盘。”②

巴菲特做长期投资,到2006年,他持有可口可乐的股票17年,赚了7倍以上,他持有华盛顿邮报的股票33年,赚了128倍。他的大部分股票,都是买入之后就长期持有,他从来不做差价。

为什么呢?因为巴菲特已经意识到,越做差价,业绩越差,要想战胜市场,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短线投机做差价,而要进行长期投资。

以上我们讲的巴菲特投资之道,可以概括为“三不”原则:

不看股价,不想股价,不做差价。

大家都知道,武功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巴菲特也到达了投资的最高境界:

不看股价,眼中无股。

不想股价,心中无股。

不做差价,手中捂股。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与我们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我们天天看着盯着股价变化,而巴菲特根本不关心股价是涨是跌;

我们天天想尽办法预测股价,而巴菲特根本不去想股价会涨会跌;

我们天天忙来忙去做差价,而巴菲特根本不做差价而是长期持有。

这正好与我们大多数普通股民看的、想的、做的完全相反。

也许大家会问:我们这些普通小股民,能学习股神这种与众不同的投资方法吗?不要担心。其实巴菲特本来也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时时看股价、夜夜想股价、天天做差价的小股民。

巴菲特遇到了一位大师,在他的指导下,努力学习和实践,才变成了一个根本不看股价、不想股价、不做差价的股神。

这位大师是谁呢?他是怎么找到这位大师的呢?这位大师教给了他什么投资秘诀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4. 从股民到股神,谁在教导巴菲特

1930年,巴菲特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小时候他的学习成绩也普普通通,上的大学也很普通。巴菲特从10岁开始买股票,方法和大部分股民一样,也是进行技术分析,看图表,算指标,打听小道消息,追涨杀跌做短线,频繁买卖做差价。但是业绩如何呢?巴菲特到20岁大学毕业时,已经做了10年股票,但业绩平平,没有赚到多少钱。

大学毕业后,巴菲特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了一年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了,巴菲特这时从股票上并没有挣到多少钱,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那怎么办呢?他就干脆回老家奥马哈了,回家后做股票经纪人,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证券公司营业部的一个普通员工而已。

工作不久,巴菲特遇见了一个叫苏珊的姑娘,一见钟情。巴菲特猛追不放,经过一番波折,终于追到了心上人。两人开始商量结婚的事。苏珊说:你得给我买一套房子,要不我把孩子生在哪儿啊?

巴菲特说:我刚工作一年,没攒多少钱。做了这么多年股票,也没赚多少。我现在一共只有一万多美元。要不这样,我们暂时不买房子,我用这一万多美元,继续投资股票,等我过几年赚了大钱,我再给你买套很好的房子。你要相信跟着我绝对没错,我今后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让你跟着我享福。

苏珊说:好,我相信你。

1952年,巴菲特结婚了,两人租了一套非常便宜的二室一厅,又破又旧,晚上都能听见老鼠在窗户上跑。巴菲特把大部分钱都用来投资股票了,平时花钱抠得很紧。

不久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儿。巴菲特舍不得花钱,就用一个梳妆台的抽屉,铺上小垫子,做婴儿的小床。

可见,巴菲特原来也是和我们普通投资人一样,一开始的投资业绩相当差,赚的钱也相当少,为什么后来投资业绩大幅度提高,进而成为亿万富翁了呢?

大学快毕业时,巴菲特读到了一本书《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他才猛然发现:原来正确的投资理念应该是这样的。

这本书是格雷厄姆写的。格雷厄姆是谁呢?他是当时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大师,是证券分析行业的创始人,被称为证券分析之父。他有两本名著《证券分析》与《聪明的投资者》,被称为“投资圣经”。他在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和心理学界的弗洛伊德。

大学毕业后,巴菲特就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主要目的是为了听格雷厄姆教的投资课程,亲身聆听大师的教诲。

研究生毕业后,巴菲特回老家做股票经纪人。工作3年后,巴菲特又得到机会到格雷厄姆创办的投资公司工作了两年,学到了很多实际操作经验。

后来格雷厄姆年纪大了,1956年时决定退出股市。

这时巴菲特只有26岁,他决定回老家独自创业。他从亲戚朋友那里凑了十万多美元,创办了一家投资合伙公司。

运用格雷厄姆传授的价值投资策略,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做得非常成功,远远超越大盘。1958年,巴菲特的第三个小孩就要出生了,家里原来租的房子太拥挤了,于是巴菲特就给妻子买了一套当地很好的房子,兑现了几年前结婚时对妻子的承诺。

巴菲特的投资业绩越来越好,管理的资金也越来越多,30多岁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百万富翁,后来又成了世界排名第二的亿万富翁,让妻子也过上了最幸福的生活。

巴菲特也在反思:为什么自己的投资业绩会有如此巨大的提高呢?巴菲特最终想明白了:他的投资成就,是格雷厄姆智慧之树所结出的果实。巴菲特感叹:“在大师门下学习几个小时,远远胜过自己苦苦摸索10年。”①

那么格雷厄姆教给了巴菲特什么投资秘诀呢?价值投资。

看过金庸先生小说《鹿鼎记》的都知道,韦小宝一生所学的武功,最重要的是洪教主传给他的“美人三招”。巴菲特说:格雷厄姆传给他的价值投资策略,可以概括为“投资三招”。

5. 股神三大绝招之一:不看股票看公司

格雷厄姆教导巴菲特的第一个投资秘诀是:不看股票看公司。

格雷厄姆的一句名言是:用公司经营的态度来投资股票是最明智的。

大家想一下,股票到底是什么呢?股票是你持有这家公司的股权证明。我们买套房子,就会拿到一个房产证,房产证就是我们拥有这套房子的产权证明。

我们对这家公司投资的时候,就会拿到一个出资的股权证明,这就是股票。你购买房子的时候,其实你购买的不是房产证,你真正想要的是房产证代表的那套房子。

当你投资股票时,你真正购买的不仅仅是一张股票,你真正想得到的是股票代表的那个公司。正如巴菲特所说:“你购买的是公司,而不仅仅是公司的股票。”先有房子,后有房产证,因此我们买房子时,先看房子,后看房产证。

先有公司,后有股票,所以我们到股市买股票时,也应该先看公司,后看股票,因为其实我们是在通过股票投资公司。

公司价值多少钱,决定了股票值多少钱。

买股票,其实就是你拿出一笔钱,与其他股东一起来投资入股这家公司。就像你和家里人一起凑钱买房子一样。

因此巴菲特强调投资过程中应该分析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在投资中,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公司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甚至也不是证券分析师。……最终,我们投资者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公司的经济命运。”①

我们不应该费尽心机去分析股价走势,而应该下工夫分析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正如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教导他的那样,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分析股票、投资股票是最为明智的。这正是为什么巴菲特平时很少看股票行情,却把绝大部分精力用来分析公司基本面。

有人问:“巴菲特先生,你每天大部分时间干什么?”

巴菲特说:“我的工作是阅读,阅读很多关于上市公司的资料,尤其这家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巴菲特的办公室没有别的东西,最多的就是上市公司的年报,巴菲特保存了美国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的年报。

有个记者问巴菲特:“我应该怎么学习股票投资呢?”巴菲特说:“看上市公司的年报。”

这个记者说:“美国有好几千家上市公司,又过了这么多年,上市公司的年报太多太多了。”巴菲特就告诉他:“很简单,按照字母顺序,从第一家公司的年报开始看起。”

巴菲特几乎每天都把他大部分时间用来阅读上市公司年报的行业资料上。巴菲特阅读了大量资料,打了很多电话,主要是为了弄清这家公司的业务和财务等基本面情况。这正是导师格雷厄姆传授给巴菲特的第一个投资秘诀—不看股票,看公司。

6. 股神三大绝招之二:不想价格想价值

巴菲特如此用功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估计出公司的内在价值。

为了专心研究公司,巴菲特没有把办公室放在最接近市场前沿的华尔街,而是隐居在偏僻的中部小城市。

为了专门研究公司,巴菲特故意把自己与整个股市隔绝开来。他根本不看股价,甚至想方设法让自己看不到股价,也不想股价,这样能够让自己避开市场的喧闹,安安静静地来分析公司的基本面。

巴菲特告诉我们,把自己与“市”隔绝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投资者,你要想尽方法,把自己与市场的喧嚣隔绝开来,这样你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冷静地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做木工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从早到晚,院子里锯子声和锤子声响成一片,地上堆满了刨花和锯末。一天晚上,这个木匠站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和徒弟两个人拉大锯,锯一棵大树。拉来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手表,啪的一下,表带甩断了,手表就掉入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当时手表可是贵重物品。这个木匠赶紧下来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当时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过来打着灯笼帮他一块儿找,大家一块儿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块表。

木匠一看,也没办法,只能等第二天天亮了再找了。这个木匠就收拾东西准备睡觉了。过了一会儿,他的小儿子跑了过来:“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

木匠很奇怪:“我们这么多大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你是怎么找到的呢?”

小孩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在院子玩。没人干活了,这院子里静下来了。我忽然听到嘀嗒、嘀嗒、嘀嗒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找过去,一下子就找到手表了。”

在非常喧闹的环境下,我们无法听到手表指针走动的声音。平时的股市也非常喧闹,小道消息满天飞,什么股票要涨了,什么股票要跌了,让人时而兴奋时而叹气,很难集中注意力。

巴菲特牢记老师的教诲,想尽方法,把自己与“市”隔绝开来,根本不看股价行情,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公司的声音,而不是市场的声音,倾听价值的声音,而不是价格的声音,因为他知道最终决定股价的不是过去的历史走势,而是这个公司的内在价值,价值才是价格的最终决定者。

大部分股民天天看股票走势,只是想预测未来股价会是什么走势。而巴菲特天天研究公司的业务、管理、财务等基本面情况,他只想弄清楚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这正是导师格雷厄姆传授给巴菲特的第二个投资秘诀,不想价格想价值。为什么不想价格呢?原因很简单:股价是根本无法预测的。

格雷厄姆给巴菲特讲了一个市场先生的故事,让原来执迷于技术分析,妄想预测股价走势的巴菲特大彻大悟。

在股票市场上,你知道你的交易对手是谁吗?谁都不知道。

其实,你的交易对手是其他成千上万个投资者。通过交易所,把无数彼此根本不知道对方是谁的交易双方进行买卖撮合从而交易股票。

尽管你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你可以想象,除你之外的所有交易者,集合在一起,成为单独的一个人,这就是你买卖股票的唯一交易对手。

这样市场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你,另一个人,格雷厄姆称其为“市场先生”。

你可以这样想象,在你电话委托的另一头,在你电脑交易的另一端,和你做交易的都是同一个对手,他看不见,摸不着,却不断报出买入卖出价格,随时准备和你做交易,这个人就是市场先生。

对于任何一只股票,你都可以这样认为,这一家公司,有两个股东,一个是你,一个是市场先生。

和市场先生相比你只是一个小小股东,小得无所谓,大部分股票都在市场先生手里,市场先生是唯一的主力,是唯一的庄家,市场先生完全决定着股价。

市场先生有个优点:任何时候,只要你想买卖股票,他都会和你做买卖。他每天都会报出买价和卖价,但是否交易、何时交易完全都由你说了算。不管你理不理他,他从不介意。今天你不想交易,没关系,第二天市场先生还会准时上班,继续报出买价与卖价,随时准备跟你进行交易,但是市场先生这个家伙有个永远改不掉的缺点,那就是情绪非常敏感多变,比女人还要善变。

尽管你们两个一起持股的这家上市公司非常稳定,但市场先生的股票买卖报价却是非常不稳定的。

有些时候,他心情愉快,只看得见利好因素,他会觉得公司未来前途一片光明灿烂,他很想买走你手里的股票,不断提高买入价格:“快卖给我吧,上涨5%,卖不卖?涨停板,10%,卖不卖?”

在另一些时候,他心情悲观,而且只看得见利空因素,他会觉得公司和整个世界前途一片渺茫,他想赶紧把自己手里的股票抛掉,不断降低卖出价格:“快来买呀,跌价5%,买不买?跌停板,10%,买不买?”

可见,市场先生情绪非常不稳定,他报出的股票价格在短期内也非常不稳定。那么长期而言,股价是不是也这样非常不稳定呢?

格雷厄姆说:“市场短期来看是一台投票机,但市场长期来看是一台称重机。”①

股市短期来看也是一台投票机,只不过投的票不是选票,而是钞票。

当市场先生把他的票都投给一家上市公司时,就代表着很多资金都在追逐这只股票,它的股价就会上涨。当市场先生不投票给一家公司的时候,就意味着资金要从这家公司撤离了,这家公司的股价就会下跌。市场先生会把票投给哪些公司呢?这完全取决于他的情绪。因此,由于市场先生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所以说股价短期的波动也相当大。

但是股市长期来看是一台称重机。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市场各方就会逐步认识股票的真正价值,使股价最终回归于价值。长期而言,公司的价值下跌得有多重,股票的价格下跌得就有多重。公司的价值上涨得有多高,最终股票的价格上涨就会有多高。

也许有些投资者会问:你凭什么相信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价格最终会回归于价值呢?

在美国国会一次听证会上,国会议员问格雷厄姆:“是什么力量使价格最终回归于价值呢?”

格雷厄姆回答道:“这正是我们行业的一个神秘之处。对我和对其他任何人而言,也一样神奇。但我们从经验上知道,最终市场会使股价回归于价值。”②

格雷厄姆对股市波动的看法可以概括为,股市短期内是一台投票机,但是长期内是一台称重机。可见,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一样,同样遵循价值规律,股价短期波动很剧烈,股价经常偏离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是长期内股价最终会回归于价值。

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前面讲过,巴菲特说,股价波动是根本无法预测的。其实是他说的是短期波动,而长期波动是完全可以预测的,那就是最终会回归于价值。

7. 股神三大绝招之三:不做投机做投资

弄清楚了市场波动的规律,我们就知道如何利用这个规律来打败市场先生了。

就像我们在赌场上一样,你的对手也就是庄家越愚蠢,你赚钱的可能性就越大,要在股市上赚钱,唯一的方法就是利用市场先生的愚蠢。当市场先生过于高估一只股票的时候,你可以把你手里的股票高价卖给市场先生。当市场先生过于低估一只股票的时候,你可以从市场先生的手里低价买入,然后等待价格向价值回归,获得不错的赢利。正如巴菲特所说:“关键是利用市场,而不是被市场利用。”

战胜市场的前提是,你比市场先生更了解一家公司,能够比市场先生更加准确地评估出公司的真正价值。否则的话,你就不要和市场先生玩股票投资游戏了。就像在玩牌一样:如果你玩了30分钟后还不知道谁是笨蛋,那么你就是那个笨蛋。

请你记住巴菲特的名言:市场先生是你的仆人,而不是你的向导。

跟着市场走,预测股价走势,来来回回做差价,期望在低位买入,在高位卖出,追寻的是买价与卖价之间的差价,这种根据价格涨跌判断是否进行股票买卖的行为根本不是投资,而是投机。格雷厄姆告诉巴菲特,既然根本无法预测股价的短期波动,那么做差价的投机行为是根本不可能长期赚钱的。

格雷厄姆首次统一和明确了“投资”的定义,区分了投资与投机:“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指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其实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价值投资的根本定义。

格雷厄姆教导巴菲特,不要关心股价涨跌的差价,而要专注于评估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寻找那些价值明显低于价格的股票,低价买入,长期持有,直到价格回归于价值,这种根据价值进行决策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投资,这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投资。

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巴菲特的第三个投资秘诀:不做投机,做投资。

巴菲特如此总结归纳价值投资的本质:寻找股票价格与公司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当市场先生过于低估一只股票的价值时,就给了价值投资者低价买入的机会。

但是我们知道,股价波动性非常大,股价偏离价值的程度和偏离的时间都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估计,那么我们进行价值投资到底应该在股价低于价值什么程度的时候买入,才能保证我们的投资不会发生亏损并有相当赢利呢?这正是价值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二章 安全第一

安全边际是投资成功的基石。

—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股票有三个与众不同:不看股价,不猜股价,不做差价。

巴菲特本来是与大众相同的小股民,是他的导师格雷厄姆教给了他三个投资秘诀,才让他的投资策略与众不同,投资业绩也与众不同。第一个秘诀是“不看股票,看公司”,第二个秘诀是“不看价格,看价值”,第三个秘诀是“不做投机,做投资”。那么第三个秘诀的关键是什么呢?

在这一章里,我们探讨的主题是,在买入股票时巴菲特如何首先确保投资本金的安全。

在中国这个波动很频繁很剧烈的股市中,讨论安全这个话题,很有现实意义。2006年,股市上涨了一倍多,很多人赚了大钱,于是2007年新年过了不久,有很多新股民纷纷冲进股市,想趁这个大牛市大赚一把。没想到2007年2月27日,中国股市一个最黑的黑色星期二,沪深300指数下跌,接近跌停,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创下近1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一天市值损失超过1万亿元,真是一次股市大地震。5月29日,国家宣布上调印花税后,股市连续大跌4天,最大跌幅超过20%,市值损失超过3万亿元,相当于我国居民存款损失了20%。2007年10月16日中国股市创下历史新高6 124点后连续下跌,11月28日最低跌到4 778点,一个半月跌幅再次超过20%。2008年10月28日最低跌到1 664点,一年暴跌73%;一些前期涨得很快、涨得很高的股票,这次也跌得很快、跌得很猛,许多人不但把原来赚的全部吐回去了,有些人甚至还赔了大钱。

我去过日本,它是一个地震非常频繁的国家。日本建筑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发生地震时建筑安全吗?安全系数有多高?我想,股市也是一个“地震”非常频繁的地方,甚至可以说,股市震荡的幅度更大,震荡的次数更多,因此股票投资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股市发生大震荡时你的股票安全吗?安全系数有多高?

股神巴菲特经历了无数次大跌的股市大地震,却总是能够保持不亏,关键在于他有一个永不亏损的投资秘诀,他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投资秘诀。他是如何得到这个永不亏损的投资秘诀的呢?这个永不亏损的投资秘诀是什么呢?

1. 永不亏损的投资秘诀

1894年5月9日,本杰明·格雷厄姆出生于伦敦,一年后随父母移居纽约。父亲曾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数学教授,到美国后改行当了一名机械师和民用工程师。1903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一个寡母三个孤儿。当时格雷厄姆只有9岁。幸好有妈妈的亲戚接济资助,格雷厄姆才得以继续上学。他聪明好学,刻苦勤奋,以优异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914年,20岁的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

1914年夏天,在卡贝尔校长的力荐下,格雷厄姆来到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员。信息员,其实是一个跑腿的差事,负责传递各种证券和支票,但是他很快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不只这些。第二个月,他被提升到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债券部当助手。他开始潜心研究债券,写了关于密苏里太平洋铁路公司债券的研究报告,结果大受客户和老板赏识。不久,格雷厄姆就又被提升为证券分析师。升任证券分析师是格雷厄姆一生事业的真正开始。

当时,人们主要关注债券,很少关注股票,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尚停留在十分原始、粗糙的阶段。格雷厄姆通过对那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研究,发掘到一些具有巨额隐蔽资产的公司,使他所在的投资公司大赚。1920年,格雷厄姆又荣升为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的合伙人。

格雷厄姆从一个童年丧父的不幸小孩,到26岁年纪轻轻时就成长为一家证券经纪公司的合伙人,可以说是一位少年得志的天才。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离开了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决定自立门户。他成立了格雷厄姆投资公司,资金规模为50万美元。旗下的格兰赫基金运作一年半,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00%以上,远高于同期平均股价79%的上涨幅度,但由于股东与格雷厄姆在分红方案上的意见分歧,1925年格兰赫基金最终不得不以解散而告终。

1926年1月1日,32岁的格雷厄姆成立了一个新的小投资公司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Joint Account)继续进行投资管理。1926~1928年间,格雷厄姆管理资金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远远高于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的上涨速度。

由于格雷厄姆的业绩非常好,他的公司的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3年以后,到了1929年年初,公司资金规模已从最初的40万美元上升到250万美元,上涨了6倍多,大部分资金规模增长都是投资收益,而不是客户额外投入的资金。这时格雷厄姆才35岁,他已然成了百万富翁。当时的美元可比现在值钱得多,那时的百万富翁相当于现在的半个亿万富翁。格雷厄姆踌躇满志,准备把公司做得更大,赚更多的钱。

令他没想到的是,1929年9月起股市持续大跌,10月29日,星期二,道琼斯指数单日跌幅达。这是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是历史上第一个“黑色星期二”,华尔街股市彻底崩溃。道琼斯指数于1921年从75点开始上升,1929年达到牛市最高峰381点,随后在“黑色星期二”之后的几周之内就跌到了200点以下,并于1932年达到了最低点—41点。在大跌之前,只想赚更多钱的格雷厄姆,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但没有及时撤离,反而逆市操作,结果越陷越深,最终濒临破产。在1929年1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自豪地拥有250万美元的资金规模,但在1929~1932年间(经济复苏之前),公司损失了70%。到了1932年年末只剩55万美元了。

许多客户开始全部或部分地抽回了本金。鲍勃·马罗尼就是其中之一,他要用这笔资金偿还其他债务。当鲍勃发现自己百万美元以上的投资几乎全部亏损时,这位意志坚强的爱尔兰人也不禁泪流满面。客户们基本上把钱都撤光了,格雷厄姆没钱可管,公司濒临破产,看来只能关门了。这个时候,多亏了格雷厄姆的合伙人纽曼的老岳父艾理斯·雷斯,他看到这两个年轻人打拼得不容易,于是决定支援他们,他拿出5万美元,给这两个年轻人来管理,这才使公司免于破产。

在1929年股市崩盘之后,很多股灾之前自以为很富有的人,突然发现自己快破产了,一个又一个投机失败者从证券公司的窗口跳楼自杀。股灾之前,格雷厄姆是百万富翁。股灾之后,格雷厄姆成了穷光蛋。1928年的大牛市,格雷厄姆税前收入超过60万美元,绝对是一个百万富翁。格雷厄姆过着有钱人的奢华生活,开着豪华的汽车,住着豪华的洋房。

1929年年初的大牛市顶峰,格雷厄姆在81街和中央公园西边一幢金碧辉煌的30层公寓大厦里,租了18层和19层两层复式的公寓套房,外加阳台。这两套房子共有10个房间,他自己都弄不清到底有几个浴室,靠近顶层的地方还有几个女仆的房间。房租每年高达万美元,租期长达10年。开始,他雇了好几个佣人,其中一个是男管家,兼做他的个人男仆。男仆的职责之一是每天给他按摩一次。但股灾之后,几乎破产的格雷厄姆只好削减庞大的家庭开支,退掉了豪华公寓,辞退了所有的仆人。他自己也变得特别抠门。原来他开着豪华汽车上班,股灾后他只坐公交车,有时甚至为了省几个小钱,宁愿多走两站路。在大牛市他大赚、大富大贵时,格雷厄姆还给母亲买了辆豪华汽车,专门雇了一名司机来开车。股灾大亏之后,格雷厄姆不得不卖掉了给母亲买的汽车,辞退了给母亲雇的司机。他告诉母亲:没有汽车和司机,也能活下去。

但是格雷厄姆自己却差一点活不下去了。富人和穷人是个相对的概念—纽约的穷光蛋可能是非洲的富翁。而且对几乎所有人而言,当他失去4/5的财富后,不管他还剩下多少钱,他都会认为这是一场灾难。格雷厄姆说:这么多的亲戚好友把他们的财富托付给我,现在他们都和我一样痛苦不堪。你们可以理解我当时那种沮丧和近乎绝望的感觉,这种感觉差点让我走上了绝路。在1932年寒冷的初冬,格雷厄姆写了一首小诗表达了他当时绝望得想要自杀的心情:

静静的,软软的,一如轻丝般的飞雪;

死神亲吻着孤独的人心;

它的触摸冷如冰霜,但总比无尽的忧伤好;

它的长夜一片漆黑,但总比不绝的悲痛强;

那灵魂不得安宁的人啊,何处才是你安息之地;

那可怜的雄鹿啊,你又怎能逃避丛林中的追捕;

烦恼缠绕着它的大脑,大地是它安息的枕头;

绝望笼罩着它的心情,泥土是它解脱的良药。

但格雷厄姆最终挺了过来,在大跌、大悲、大悔中开始深刻反思:财富的损失对我来说还不算什么,最让我感到痛苦的是,在大危机出现后我不断地自责,不断地问这是为什么,对大危机能否过去忧心忡忡。格雷厄姆凭着莫大的勇气,汲取了教训,改变了投资策略,苦熬了5年,才把亏损弥补回来。后来又做了几年,重新成为百万富翁。就在这次股市崩盘几乎让他倾家荡产的教训中,格雷厄姆总结出了一个永不亏损的投资秘诀,正是这个秘诀,保证了他以后投资再也没有亏损过,保证了他能够迅速赚回原来亏损的钱,东山再起。

那么这个投资秘诀是什么呢?

第一条:永远不要亏损。

第二条: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这两个投资秘诀你会觉得很熟悉,很像很多老婆给老公制定的家庭纪律:

第一条:永远要听老婆的话。

第二条: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我想,所有结婚多年的先生们都明白,牢记这两条家庭铁律能够保证夫妻关系永远和睦。

所有投资多年的人也都明白,牢记格雷厄姆这两条投资铁律能够保证你的投资永不亏损。

2. 安全第一,赚钱第二

第一条:永远不要亏损。

第二条: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千万不要低估格雷厄姆这两条投资铁律的重要意义,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智慧。看似普通的两句话到底蕴涵着什么样的投资智慧,我们又该如何解读格雷厄姆教给巴菲特的这条最重要的投资秘诀呢?

孙子兵法有言:“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战争中,应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投资中,同样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投资并非赚钱第一,而是安全第一。

安全第一,与其说是一种原则,不如说是一种态度。态度不同,决定了你的思考不同;思考不同,决定了你的行为不同;行为不同,决定了你的结果不同。格雷厄姆提出的安全第一原则,其意义在于要以一种非常慎重的态度来进行投资。在投资之前,首先考虑的不是能不能赚钱,而是会不会亏损。

你投资一只股票的前提是,你以什么样的价格买入这只股票才能确保永远不会发生亏损。如果你购买一只股票,只是想着今天买了,明天有机会赚些钱就卖了,做个差价,你这时候的态度慎重吗?相反,如果你购买了一只股票,打算持有10年,你这时候会是什么态度?做短线与做长线的态度完全不同。打个比方,你认识了一个女孩子,女孩子人不错,你今天约她出去吃饭,但你只想和她聊聊天而已,你的态度就非常随便。假如这个女孩子很好,你准备娶她当老婆,一辈子跟她在一起,这个时候你跟她约会的态度会一样吗?

格雷厄姆教给巴菲特的投资秘诀看起来很简单,甚至很可笑,但其实很不简单,而且很有深意。我们不要只从字面上理解,要从买卖股票的态度上进行理解,它启示我们在投资时要采用一种非常慎重的态度,只有在确保自己永远不会亏损的前提下,我们才决定买入这只股票。我们很多人投资亏损,原因在于他自己没有用心去分析,没有慎重去决策,非常轻率地选股。

格雷厄姆在经历了从大牛市的百万富翁到大熊市的穷光蛋这样的股市大地震后,才总结出这样的投资铁律,他绝不是开玩笑,也绝不是随便说说,其中包含着他一生的投资经验和教训,我们一定要深思之,细察之,慎行之。

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了我们的投资命运。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亿万富翁,要高薪招聘私人司机。消息一出,应聘者人山人海。经过一轮又一轮严格筛选,最终只剩下三位候选人,他们在技术、个人素质等各方面都不相上下。因为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亿万富翁亲自担任最后一轮的主考官。

最后,亿万富翁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我现在就坐在你开的车里,前面是一道悬崖,你能够开到离悬崖边多近才停下?”

第一个人说:“我能够开到离悬崖边只有10厘米的地方才停下来,并保证你安全。”第二个人一听不服气,说:“我能够开到离悬崖边只有1厘米的地方才停下来,而且还保证你安全。”

轮到第三个人回答了,这是一个老司机,他说:“老板,我确实不知道我能把车开到离悬崖边有多近才停下来,但是我知道,悬崖边很危险,离悬崖边越远越好,我会离悬崖边很远就停下来。”那么最后谁被高薪录用了呢?第三个离悬崖很远就停下的老司机。

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告诉我们,投资跟开车一样,也是安全第一。你可以这样想象,你就是那位司机,股票就是你开的车,车上装的就是你的钱,那么你开着车,带着你的钱,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这辆车离悬崖边有多远呢?那么,股市上的悬崖在哪里呢?我们知道,股价短期会偏离价值,但是长期会回归于价值,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因此,价值就是股价的悬崖边缘。

有人会提出疑问:股价上涨超过价值,可能还会进一步上涨,怎么能说价值这条线就是股价悬崖的边缘呢?

就像你开着车快冲过悬崖的时候,尽管车已经悬在空中,由于惯性,车还会往前跑,甚至还会往上蹿,但是最终这个车还是会掉下来,因为有地心引力。当股价高于价值的时候,可能这只股票的价格还会上涨一段时间,但是最终它会跌落下来,价值就是支撑股价的地面,价值线就是那个悬崖的边缘,只要是股价被高估了,早晚都会跌下来。

很多人投资股票时,态度是赚钱第一,只想着赚钱,总是想赚得最多,却没想到自己投资风险有多大,安全程度有多大。老司机开车的态度是安全第一,离悬崖越远,安全系数越大,掉下悬崖的危险越小。格雷厄姆的态度也是安全第一,尽可能远离股价大跌的悬崖,确保投资安全。

那么,投资者如何才能远离股价大跌的悬崖,立于永不亏损的不败之地呢?

3. 安全边际是投资成功的基石

格雷厄姆教给巴菲特的保障投资永不亏损、绝对安全的秘诀,就是尽量购买那些价格远远低于价值的股票,离股价大跌的悬崖也就是价值线越远越好。格雷厄姆把股价低于价值的程度称为安全边际,它相当于你的股票这辆车距离价值这个悬崖边缘有多远。格雷厄姆说:“我把投资成功、永不亏损的秘密精练成四个字的座右铭—安全边际。”①

巴菲特在19岁时就从格雷厄姆的书中读到了安全边际原则,现在他已经快80岁了,做了一辈子投资,他感叹:“安全边际原则仍然非常正确,非常有效,永远是投资成功的基石。”

怎么理解安全边际这个概念呢?

安全边际这个概念听起来很高深,其实很简单,就是寻找价格大大低于价值的质优价廉的便宜货。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在使用这个方法。女孩子去摊位上买衣服时,为什么会大幅砍价呢?人们去市场买菜时,为什么会还价呢?当然我们想买得便宜一些,省点钱。同时呢,谁都知道,买的没有卖的精,万一估不准值多少钱,多还点价,一般不会怎么吃亏。

像我这种一般不知道什么东西值多少钱的人,也会用这个方法购物。

十一长假,我到超市去买东北大米。平常都是两元钱一斤,过节搞促销,一元钱一斤,便宜了一半,过完“十一”就恢复原价。我赶紧买了两袋。买好大米以后,陪太太逛商场,看到一件名牌西服,平常很少打折,现在过节促销,打4折,只限这7天长假,太太赶紧给我买了一套,大叫“太便宜了”。

为什么我们会买打了5折的大米?为什么会买4折的西服?便宜。

其实股市也是一个大商场,只不过里面的商品都是股票而已。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在股市买股票,就像我们到市场买东西一样,运用的是同样的原则。

所谓安全边际原则,其含义就是像购买价廉物美的商品一样,用相对于实际价值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入好股票。基于安全边际进行价值投资,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用4毛钱的价格去购买价值1元钱的股票。其实就是用相当于实际价值4折的价格买入股票,和我买一件打了4折的商品类似。商品的标价并非其实际价值,我们要自己大概估计一下。股票过去的价格也并非其实际价值,我们也要自己大概估计一下。估计股票价值,首先要估计这家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巴菲特会大概估计出一个公司的价值,除以总股本,折算出一股股票的价值,然后和市场价格进行比较,股价明显低于价值就买入,否则就寻找其他股票的投资机会。

遗憾的是,我们在日常购物时运用的基本原则,却偏偏不在股市里运用。在超市里非常精明的购物者,在股市里却变成了非常愚蠢的投资者。人们在超市里看见商品价格下跌会大喜,商品价格上涨会大悲;但在股市里却是看见股价上涨反而大喜,股价大跌反而会大悲。

在超市里,你肯定是商品价格越涨越不买,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但在股市里为什么股票越涨越买,股价越跌越卖?为什么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喜欢做这样的比喻:买股票不是到百货公司买香水。你买奢侈品,往往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因为你的目的是让别人说你有钱,买得起贵的。买股票应当像买日用品。我们平时到超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你买的目的是为了用,只要能用、好用,越便宜越好。

巴菲特有句名言:“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其实,价值投资者寻找的就是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异,这正是投资赢利的来源。

1984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纪念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出版50周年*的演讲中说,在美国投资界绝大多数持续战胜市场的投资大赢家,运用的都是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原则:寻找并利用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异。

我们经常说,“富贵险中求”,其实这句话是错的,富贵应该稳中求。在投资中,足够的安全边际才能保证你的富贵稳中求。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做事要留有余地。买入股票时在价格上同样要留有余地。因为你对股票价值的估计只能是大概准确,不可能是绝对准确,因此必须在买入价格上留有很大余地,这样万一错误地高估了,也能保证你的买入价格相对于价值而言还是相当便宜的,仍有可能取得不错的回报。

我们做事时,要留有余地,而且要尽量留有充分的余地。在买入股票时同样应该如此,不但要求有安全边际,而且还强调安全边际要足够大,以保证绝对安全。如果巴菲特计算出一只股票的价值仅仅略高于市场价格,那么巴菲特就不会买入。巴菲特喜欢用大桥来作比喻。建设一座大桥,假设建造时设计桥可承受的最大载重量为30吨,但是实际使用时只准许载重10吨以下的卡车通过。大桥通行坚持安全边际原则,才能保证绝对安全。股票投资坚持安全边际原则,才能保证绝不亏损。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授,选择了10个人进行心理测试。教授说:“我带你们去穿过一间黑屋子,大家要跟着我走,后面的人搭着前面人的肩膀一起走。”

大家都走过去了,觉得很平坦,没什么。教授走到另一端,开了一盏灯。大家一看,吓了一跳。原来他们刚刚走过的是一座独木桥,独木桥下是一个很大的鳄鱼池,十几只鳄鱼大张着嘴游来游去。教授说:“刚才什么都看不见,你们都勇敢地跟我走过来了。现在有了灯,你们再勇敢地跟我走回去。”大家都吓得站不起来了,谁也不敢走了。教授连哄带骂,最终才有3个人抱着桥板,哆哆嗦嗦地爬回去了,其他人说什么也不走。这时候,教授又开了一盏灯,大家这才看清,在独木桥和鳄鱼之间,原来还有一层浅颜色的安全防护网。教授说,看见安全防护网了,现在你们可以走回去了吧。有5个人站起来小心翼翼走过去了。但是,最后还有两个人,说什么也不走。他俩不停地问:“教授,这个安全防护网结不结实啊?”教授抱起一个大石头,往下一扔,安全防护网一点没事,很结实。这两个人才放心,小心翼翼地走了回去。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呢?故事中的四类人,代表了股市中四类风险意识不同的投资者:

第一类在黑暗中走过独木桥的人,根本没有风险意识,是无知者无畏。他不知道下面有鳄鱼,所以他也不害怕,就冲过去了。我们很多投资者根本不懂股票投资,别人一说买哪只股票好,他就冲进股市了,正好赶上这两年大牛市,还赚了很多。但是同样是这些无知无畏的投资者,在几年之前的大牛市顶点,也是听别人一说,就冲进去了,结果后来股市持续大跌,他们被套得很深,亏得很惨。无知偶尔也有可能交好运,幸运地赶上大牛市,或者正好抱上一只大牛股,发了大财。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无知者尽管无畏,但是一般无利,因为股市大涨的时间总是少数,大牛股总是少数,赚大钱的人也是少数。早晚有一天,那些无知无畏者糊里糊涂赚的钱也会糊里糊涂赔个精光。

第二类人明知下面有群鳄鱼还敢走过去,明知有很大的风险却甘愿冒险,是胆大无畏。这些人在股票投资中明知一只股票被过于高估了,但想着自己高价买入,后面还可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他其实是在博傻,博的是后面会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继续买入这只股票,这种叫做胆大无畏,说得再明白一点,这些人其实不是在投资,而是在赌博,拿自己本金的安全来赌博,就像明知道下面有鳄鱼还要爬过去的人一样,拿自己的生命来赌博。可能会有一两次,给他赌中了,正好赌了一只牛股,这只股票会持续上涨一段时间,让他赚些钱。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上涨的时间不会很长,没等他抛出的时候,股价就大幅下跌,反而把他套牢了。

久赌必输,在赌场上如此,在股票市场上同样如此。

第三类人,看到下面有安全防护网,才敢走过去,他们是十分谨慎的投资者,在投资中,看到这只股票的股价低于价值,自己的投资本金有相当安全保障的时候,才会买入。这类人在投资中,一般情况下,会取得相当不错的赢利,但是一旦股市发生巨大的震荡,这些人也不一定能够保证自己的投资本金安全。

那么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属于哪类人呢?

他们属于第四类人,不但要看有没有安全防护网,还要确认这个安全防护网足够结实才会走过去。他们看到一只股票的股价低于价值,有一定的安全边际,但他们并不一定会买。他们一定要确认这只股票的内在价值远远高于股价,安全边际足够大,即使股市发生大的震荡,自己的投资也会绝对安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买入这只股票。

巴菲特投资不但要求安全,而且要求绝对安全,因此他买入的前提不是有安全边际就行,而是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投资就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巴菲特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坚持集中大规模投资一只股票的前提是寻找到了这只股票赢利的确定性,而赢利的确定性来自于充分的安全边际:

“我把确定性看得非常重……只要能够找到确定性,那些关于风险因素的所有考虑对我就无所谓了。承受重大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你事先没有考虑好确定性。但是以仅相当于证券内在价值的一部分的价格来买入证券并不是冒风险。”①

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宁愿不投资,即使错过了赚钱的机会也丝毫不后悔。

能够赚到股价上涨的最高点,就像能把车开到冲出悬崖在空中飞翔一样,的确很刺激,但这其实是冒着巨大风险去赌一把,赌赢了不过赚一笔小钱,但一旦赌输了可能老本就没了,再也没有机会投资了。

人生,只要活下去,就有希望;投资,只要不亏损,就有希望。

原则不动摇,你的心才会不动摇,你的手才会不动摇。投资人只有始终坚持安全边际原则,毫不动摇,才能确保自己永不亏损;如果投资人不能坚持安全边际原则,经常动摇,一旦股市大震荡,就会遭受重大损失。股海风云变幻,万一突然大跌,只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才能保护你的投资安然无恙。投资没有安全边际,如同暴雨中没有一把保护伞,高速公路上开汽车没有安全带,狂风恶浪中的轮船没有救生圈,万一遇到风险,怎能保证安全?

在投资中,我们很多投资人总是期望有高人来指点自己躲过大跌,却没有想到,正如国际歌中所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我们只能自己靠自己。

4. 越跌越安全,越涨越危险

格雷厄姆传授给巴菲特的永不亏损的投资秘诀可以浓缩为一句话:安全第一,赚钱第二。前面我从三个角度来解析了这个秘诀的内涵:一是在投资态度上,要时刻保持谨慎,做到永远不会亏损;二是在选股原则上,要股价明显低于价值的时候投资才能远离股价大跌的悬崖;三是在安全程度上,安全边际一定要足够大,才能够保证绝对安全。

那么在什么时候我们才有机会找到相对于价值而言,股价被严重打压而又具有足够安全边际的便宜股票呢?

平常生活中,我们在商场里经常碰到有很多商品打折,而且有时打折打得很厉害,但在股市里会有股票打折而且折扣很大的情况吗?有。那就是在市场犯下愚蠢错误的时候。打球要想战胜对手,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你正常发挥不犯错误;二是对手犯下愚蠢错误,使你有机会得分。投资要想战胜市场,同样如此,一是我们自己尽量避免犯错误,二是等待我们的对手市场先生犯下严重错误,以被严重低估的价格卖出股票。正如巴菲特所说:“你一生能够取得多大的投资业绩,一是取决于你倾注在投资中的努力与聪明才智,二是取决于股票市场所表现出的愚蠢程度。市场表现越愚蠢,善于捕捉机会的投资者赢利概率就越大。”拳击比赛中,两个对手大部分时间是在试探,是在躲闪,都在等待对方出现大的漏洞,然后一击制胜。巴菲特就像一只雄狮,远远看着野牛群,静静卧着,看看有没有一头野牛犯下愚蠢的重大错误,离开牛群。巴菲特等待的机会就是有人犯下大错,“股市在那儿,仅仅是作为观察是否有人出价去做某件蠢事的一个参考而已。”① 一旦发现市场出现错误,巴菲特就会像守候野牛多时的雄狮一样,一下子扑过去,捕获一个大猎物。

巴菲特根据人性发现,市场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过于恐惧,一种是过于贪婪。“在投资世界,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流行病,会一次又一次突然爆发,这种现象永远存在。”①

可以确定的是,恐惧和贪婪肯定会一再发生,肯定会引起股票市场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偏离。但无法确定的是何时会发生,以及发生时后果有多严重。巴菲特告诉我们,利用市场波动赚钱的方法却始终如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②

当别人过于贪婪时,市场会明显被高估,这个时候你要怀有一颗恐惧之心,不要轻易买入;当市场过于恐惧而且过度打压股价时,会导致很多股票股价被严重低估,别人都恐惧得不敢买入,这时你反而要大胆贪婪,逢低买入。我们很多人喜欢股市大涨,巴菲特却喜欢股市大跌,“股市大跌反而是重大利好消息”。股市大跌时,投资者由于恐惧而纷纷低价抛售,会形成更大的安全边际,巴菲特可以趁机贪婪地大量买入质优价廉的便宜货,当然高兴得很了。巴菲特喜欢大跌,因为大跌才有机会大量低价买入好股票,才有可能以后赚大钱。“只有资本市场极度低迷,整个企业界普遍感到悲观之时,获取非常丰厚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现。”③ 相反,在股市大涨时,投资者因为贪婪而高价追涨买入,股价大涨使安全边际减少甚至消失,巴菲特想买股票却找不到价廉物美的好股票,当然不高兴了。和大多数人相反,越热门的股票,巴菲特越不感兴趣。“大部分人都是对大家都感兴趣的股票有兴趣。其实,无人对股票感兴趣之日,才是你应对股票感兴趣之时。热门股票反而很难赚到钱。”④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巴菲特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1972年,美国股市是一个大牛市,股价大幅上涨。50只著名成长股的平均市盈率上涨了80倍,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由于股价太高,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无法买到股价合理的股票,他为此非常苦恼。“我觉得我就像一个过度好色、喜欢嫖妓的小伙子,来到了一个荒无一人的小岛上,我想买却什么也买不到。”⑤ 1972年时,巴菲特的股票仓位不足16%,84%的资金都投资于债券。1973年,股市持续下跌。到了1974年10月初,道琼斯指数从1 000点狂跌到580点,下跌近一半,每个人都恐惧得不停抛出股票。在大牛市时,巴菲特的投资欲望近乎枯竭。但在熊市里,他的投资欲望却大大膨胀。在熊市的一片悲观氛围中,巴菲特高声欢呼:“买股票的好时候到了。”① 巴菲特在1973~1974年美国股市大萧条时期疯狂地买入股票,活蹦乱跳得像一匹小马驹,等到后来股市大幅反弹时,大赚了一笔。

巴菲特这种投资策略在美国股市灵验,在中国股市同样有效。

想一想,2001年6月,上证指数涨到2 200多点时,几乎所有股票的股价都过高,但几乎所有人都在疯狂买入股票,却没想到后来的5年上证指数持续下跌,跌幅超过一半。当时,如果你在别人贪婪时恐惧,你就会避免巨大的亏损。

想一想,2005年6月,上证指数跌破1 000点时,当时便宜的股票遍地都是,却几乎没有人愿意买股票。如果你当时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已经超过6 000多点,短短两年半你就能赚到6倍以上的惊人回报。

如果你想在股市中赚钱,一定要牢记巴菲特的格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其实中国古人早就总结出了这一原则: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别人争相抛弃时,我反而收取;别人争相收取时,我反而给予。

为什么?正如古代著名大商人陶朱公的老师计然所说:“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当人人争抢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上涨到贵得离谱时,股价往往被过于高估,反而必将下跌,转贵为贱。此时,我们应该把尽管价格很贵但被过于高估的股票看得像粪土一样,毫不留情地卖出。当人人争抛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下跌到贱得离谱时,往往股价被过于低估,反而必将上涨,转贱为贵。此时,我们应该把尽管价格很低但被过于低估的股票看得像珠宝一样,毫无恐惧地买入。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越旱越要买船,因为大旱后会有大水;越涝越要买车,因为大水之后往往会有大旱。大涨如大水,大跌如大旱。大涨大卖,大跌大买。越是大涨越要抛,因为大涨之后必有大跌;越是大跌越要买,因为大跌之后必有大涨。

看来巴菲特投资的智慧和我们古人经商的智慧是相同的,寻找与众不同的方向,才有可能赚大钱。

需要说明的是,买卖决策的依据不是涨跌的幅度大小,而是相对于价值而言价格是太贵还是太贱。

也许你会问,我要寻找安全边际大的股票,也不能光等着股市暴跌。在股市没有大跌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安全边际很大的个股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演说家在一个公众场合演讲,他拿起了100元,高高举过头顶。“看,这是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有谁想要?”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说:“我要,我要,我要……”演说家却把这张纸币在手里揉来揉去,最后变成皱巴巴的一个小团儿,然后他又问观众:“现在还有人想要这皱巴巴的百元大钞吗?”所有的人又都举起了手,说:“我要,我要,我要……”演说家把钞票放在泥地里,用脚踩呀踩呀,踩了好多下,然后从地上捡起这个揉皱了又踩脏了的百元大钞,然后再问大家:“谁还愿意要这个又脏、又臭、又烂、又皱的百元大钞吗?”所有的人又都举起了手。

为什么呢?即使钞票揉皱了又被踩脏踩烂,大家仍然会抢着要,因为大家知道它照样能花。

钞票如此,股票呢?

当一家优秀的公司暂时出现问题时,市场担心这家公司解决不了问题,赢利能力会一落千丈,于是人们纷纷抛售股票,使股价大跌。股市上经常会有些基础非常好的公司,由于临时遇见了比较大的困难,或者比较大的问题,导致这只股票被市场抛弃。其实这个公司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短期性的问题,然后重新恢复原来的竞争能力。它会继续顺利长期经营下去。其实此时这只被市场抛弃的股票,就像一张被揉皱了、踩烂了、弄脏了的百元大钞,它还是具有与原来一样的长期价值。

有句歌词是“阳光总在风雨后”。而巴菲特则发现:机会总在危险后。正如巴菲特说:“优秀的公司暂时遇到困难,会导致这些公司的股票被错误地低估,这反而是巨大的投资机遇。”① 股价大跌会形成巨大的安全边际,是低价买入的良机,随着企业解决问题后恢复正常经营,市场重新认识到其长期赢利能力丝毫无损,股价将会大幅回升,让投资者大赚一笔。

巴菲特深刻领悟了危机的真正含义:危机就是“危”和“机”,危险和机会往往并存。有勇气又有智慧的人,才能从危险中看到机会,抓住机会。巴菲特几乎所有的重仓股都是在某个公司遇到重大危机的情况下趁机低价买入的。在GEICO公司面临破产时,巴菲特低价买入,20年间赢利50倍。其中一个著名投资案例是美国运通银行。

美国运通是全球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大的银行之一。1891年它第一个推出了旅行支票,使人们不带一分钱现金就可以周游全世界。1958年它又第一个推出了信用卡,引导了一场信用卡取代现金的革命。到了1963年,美国运通卡已经发行1 000多万张,运通的旅行支票也在全世界流通,就像货币一样通行无阻。当时这家银行在美国的地位有些像现在中国工商银行在中国的地位。但是美国运通后来遇到了大麻烦。一家规模很大的企业叫联合公司,用一批据称是色拉油的货物仓库存单作为抵押,从美国运通进行贷款。后来联合公司宣布破产,清算时债权人想从美国运通收回这笔抵押的货物资产。1963年11月,美国运通调查发现,这批油罐中只有少部分装的是色拉油,大部分是海水。美国运通遭受了重大诈骗,损失估计达亿美元。如果债权人索赔的话,可能会导致美国运通资不抵债。这个消息吓得华尔街一窝蜂地疯狂抛售美国运通的股票。1964年年初,短短一个多月,美国运通的股票股价就从60美元大跌到35美元,跌幅高达40%。巴菲特专门走访了他的家乡奥马哈的餐馆、银行、旅行社、超级市场和药店,发现人们仍旧用美国运通的旅行支票和信用卡来结账。他根据调查得出的结论与当时华尔街的普遍观点大相径庭:这场丑闻并没有打垮美国运通,美国运通的旅行支票和信用卡仍然通行全世界。在全国范围内,它拥有旅行支票市场80%的份额,还在付费信用卡上占据主导性的市场份额。巴菲特认为,它这次遭遇巨额诈骗,只是一次暂时性损失而已,长期而言,没有任何因素能够动摇美国运通的市场优势地位。于是,巴菲特决定大笔买入。1964年他将自己管理的40%的资金用来买入美国运通公司的股票。后来诈骗犯被抓住并被起诉,美国运通也与联合公司债权人达成和解,继续正常经营。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运通的股价上涨了3倍,在5年的时间内股价上涨了5倍。①

5. 不做盲目跟随市场的“牺牲品”

巴菲特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我们大部分人则相反:在别人恐惧时更恐惧,在别人贪婪时更贪婪。要找到股价被严重低估、有足够安全边际的股票,只有清醒的头脑是不行的,还得有巨大的勇气,敢于与众不同,众人皆醉我独醒。因为,人本身是群居性动物,在生活和工作上总是喜欢和群体保持一致,老人总是这样教育年轻人:站在大多数人的一边,一般是不会错的。但在投资中,站在大多数人一边,并不一定是对的,有时是完全错误的。

巴菲特非常喜欢他的老师格雷厄姆讲的一个石油勘探者上天堂的故事,我略作改编,变成股票投机版:

当一位喜欢投机股票的炒股高手准备进入天堂的时候,上帝拦住了他,并告诉了他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你虽然的确有资格进入天堂,但是股票投机者来得太多了,已经把所有房间都占满了,我没有地方安排你了。”这位炒股高手一听,想了一会儿后,就对上帝提出一个请求:“我能否进去跟那些住在天堂里的同行们讲一句话?”上帝觉得没什么,就同意了。于是,这位炒股高手就把手罩在嘴边大声喊道:“地狱里发现大牛股了!”话音刚落,大门洞开,天堂里住的所有股票投机者都蜂拥冲向地狱。上帝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于是请他进入天堂。但这位炒股高手迟疑了一会儿说:“不,我想我还是跟那些人一起到地狱中去吧,传言说不定是真的呢。”

故事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是在股市上这种跟着市场走的现象却很普遍。跟着市场走,说得好听点叫从众,说得难听一点叫盲从。我们大家都知道,羊群里的大多数羊总是连方向也不看,就跟着前面的羊走。前面的羊呢,跟着再前面的羊走,最后整个羊群都跟着头羊走。在证券市场上,散户跟着小机构走,小机构跟着大机构走,大家基本上是看相同的报道,听相同的指标,整个市场就成了一个大羊群。那么在这个股市羊群之中呢,大家都是在想,反正我跟着大家走,肯定没错。结果大家往往都错了。

蚂蚁群就是一个从众的范例。有时一小群工蚁会和蚁群走散。但是由于工蚁基本上没有视力,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因此,任何一只蚂蚁都不知道该怎样找到蚁群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蚂蚁就只能采取唯一一个可行的办法:跟着前面的蚂蚁走。如果很多蚂蚁都是这样跟着前面的走,数量越来越多,最后这些就会形成一个圆圈,头尾相连。圆圈形成后,这些蚂蚁相互跟随,一圈一圈地不停爬下去,直至累死。研究人员曾经发现,一群蚂蚁竟然形成了一个周长366米的大圆圈,爬完一圈需要两个半小时,然后一圈一圈爬了整整两天两夜。

盲目跟着市场走,很难赚大钱,却很容易亏大钱。巴菲特认为盲目从众就像成群结队集体自杀的旅鼠一样愚蠢。旅鼠是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一种鼠类动物,长得和一般田鼠差不多,尾略短,毛呈黑褐色,有白斑,大的一般也只有成年人手掌那么长。为什么叫旅鼠呢?因为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地旅行。为什么旅鼠要成群结队地旅行呢?旅鼠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繁殖能力强得惊人。旅鼠出生1个月左右就能繁殖,一只雌鼠每5周就可繁殖一窝,一窝能生七八只小旅鼠。如果环境条件合适,一个旅鼠种群1年之内数量就能增长10倍。但每隔4年,鼠群的数量就达到了顶峰,再也无法增长了。

因为在北欧寒冷地区本来食物就非常缺乏,当旅鼠繁殖过多的时候,这个地区的食物就被它们吃光了。没吃的,它们只能向外迁徙,开始成群结队地旅行了,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后面的旅鼠跟着前面的跑,一群一群聚合在一起,越聚越多,越跑越远。最后当它们来到了悬崖边上的时候,前面的旅鼠收不住脚跳了下去,后面的旅鼠反正就闭着眼睛跟着前面的在跑,也都跳到大海里面去了。差不多每隔三四年,北欧旅鼠就会成群结队地冲下山来,飞快地冲下来,海岸公路、河流和田野阻挡不住它们,老鹰、狐狸和狼狗的袭击也阻挡不住它们,一到海岸边它们就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海中。到了海里,拼命地游泳,拼命地挣扎,最后精疲力竭,整批整批地淹死,结果成千上万的旅鼠尸体漂浮在蓝蓝的大海上。

巴菲特警告:在股市上,如果投资者以旅鼠般的热情跟着市场走,他们最终也会有旅鼠一般的悲惨命运。

当你想要保证你的投资绝对安全的时候,请你一定要牢记巴菲特所说的旅鼠的故事,想一下,你是不是在盲从于市场,你是不是买入了一只股价过高的股票,而这只股票的股价根本不具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追逐这样的热门股会不会让你像旅鼠一样,面临一个悲惨的命运。要避免这种悲惨的命运,唯一的方法就是严格遵循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告诉我们的安全边际原则,在什么时候都要坚持安全第一,在买入股票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股价上有充分的安全边际,这样你才能保证自己的投资绝对安全。

思路决定出路。行为不盲目从众,首先要思想不盲目从众。要想避免旅鼠这种由于随大流而同归于尽的悲惨结局,你就不能盲从于大众,而必须独立思考。格雷厄姆告诉巴菲特,要想在华尔街上投资成功,第一要正确思考,第二要独立思考。巴菲特的合作伙伴芒格告诉我们:“投资中真正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参考。”① 遗憾的是,很多人只想参考大多数人的意见盲目投资,而不想自己独立思考正确投资。股票市场的情形与著名哲学家罗素在日常生活观察到的现象出奇地相似:“大部分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许多人的确如此。”思考的对错不在于你是否与多数人意见一致,而在于你的分析推理是否正确。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说:“如果你已经根据有力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并且你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就根据自己的判断行动吧,不要管别人是否怀疑或同不同意你的判断。公众与你的意见不同,并不能表明你的判断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做到与众不同地独立思考确实不易,但是必须如此。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发现市场的错误,避免盲从于市场的错误,进而利用市场的错误,在市场恐慌性抛售时,发现巨大的安全边际,从而既能保证安全,又有机会大赚一笔。正如巴菲特说:“关键在于利用市场,而不是被市场利用。”

而被市场利用,往往是由于参考市场,盲从市场,结果成为市场崩溃的陪葬品。利用市场的前提是,你能够独立思考,发现市场的愚蠢错误。格雷厄姆教给巴菲特最重要的投资秘诀就是安全边际原则,利用市场先生的愚蠢来投资安全边际足够大的股票,这样才有可能做到永远不会亏损。

但只有安全是不够的,我们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