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相逢情更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51:10
王晓君《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12月02日   第 07 版)
日前,我赴苏州拜访了“中国金鱼王”凌虚。92岁高龄的凌老十分健谈,谈生活,谈艺术,谈养生之道。他在“九十回顾”中说,他有大喜也有大悲。提到自己能自创其艺,盛名于世是大喜;然也因自己孤傲耿直而多坎坷。
凌虚在上世纪40年代便名扬天下,一幅抗日爱国画《卖油炸者》深得前辈郑午昌、邓散木、白蕉、唐云等书画名家肯定并轰动社会。郑午昌在《凌虚画集第一辑》中,撰文赞其“山水、花鸟、人物、鱼虫得古贤笔墨,焕时代精神”。也正因为他笔墨功底深厚,所以上门求教的弟子很多,后来成为台湾文化集团董事长、台湾著名小说家琼瑶丈夫的平鑫涛便是其中一个。凌老回忆说:“1947年,在上海大同大学求学的平鑫涛来我处学习,那时他20岁,人很文静,彬彬有礼。每次登门见我老母亲总要说一声:‘谢谢太师母。’特别讨人喜欢。当时我给他取了个号,叫镜波。”在凌虚的指导下,平鑫涛画技大进。一次,平鑫涛带了一幅四尺中堂的《白鹰图》来请老师补景,凌虚见此鹰大加赞赏:“此白鹰特工,有宋人法。”鹰作俯视状,眼大有神,目光锐利;翼羽宽大有槽,羽翎层次分明。凌虚当即为之补添了翠柏高枝,珠联璧合,白鹰更显神采飞动,气雄万丈。凌虚又提笔在画的左面题曰:“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绘事何独不然。故由工整着手,自可循序渐进,不致误入魔道。镜波弟写此白鹰虽未臻尽善,但已解个中三味,如能锲而不舍,前途未可限量,喜为补成并题。己丑春,凌虚于海上之茫万顷斋。”1949年,平鑫涛去了台湾,师生这一别竟是40年。直到琼瑶小说热在大陆掀起,凌虚才得知平鑫涛的近况。
1988年,凌虚给平鑫涛去信阐明欲去台湾办画展及探母之愿望。平鑫涛接师函,激动万分,当即回信曰:“暌违四十年,人事已不知几度迁变,如今再获您的音讯,真有恍如隔世之感。仿佛记得昨日犹如在您谆谆教示下学画的光景。瞬目之间,学画的少年,如今也垂垂老矣。人事辗转变化,真教人喟叹。当年来到台湾,无凭无依,只靠一双赤手空拳,兢兢业业地立业、成家,如今在出版事业上虽挣得立足之地,但对于绘事的兴趣和热爱,却不得不因而暂搁一旁,这未始不是我的遗憾,也辱承你当年的期许与教诲……吾师来台后,当竭尽弟子之礼,并畅叙别后种种。”
2001年,83岁的凌虚如愿以偿地在台北市“皇冠画廊”举办个人画展;与平鑫涛相叙,感慨万千。74岁的平鑫涛在台北热情周到地尽了弟子、地主之谊。在平鑫涛的安排下,凌虚在台湾小住了51天,游览了台北、台中、台南诸多名胜古迹,那烟雨迷蒙、湖山隐约、环境幽谧、风光旖旎的日月潭;那青山翠谷,遍植樱、杜鹃、桃、杏等树木花草的阳明山无不吸引着凌虚。在台北的七天中,凌虚还参观了台北故宫珍藏及张大千故居。他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林柏亭、书画处处长王耀庭、老画家楚戈相叙,纵谈祖国文物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文化史。平鑫涛还邀请了台湾文化大学教授欧豪年、许坤成及台北故宫书画处原处长吴平相叙,一番充满诗情画意的雅聚令凌虚终身难忘。
此行师生畅叙极欢,平鑫涛说:“得知先生在艺坛上卓然有成,令人敬重,这也是学生的荣幸。先生为我补景的《白鹰图》一直珍藏在我身边,它抒我凌云壮志,它激我展翅搏击,我终生难忘。”凌虚也为自己的学生在事业上的成功而自豪,他说:“鑫涛弟为人为业循规蹈矩,一步一印,成大业势在必然,可惜怠慢了书画。”他们十分珍惜半个世纪前合作的《白鹰图》,惜别之前,两位白发老人在师生合璧的《白鹰图》下合影,留下永远的纪念,也为美好的生活平添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