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辉:地震发生那一刻的绝版照片(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58:47
赵亚辉:地震发生那一刻的绝版照片(图) (2008-07-07 12:10:33)
标签:赵亚辉 西北角 永远的汶川 成和平 照片 地震 文化
赵亚辉:地震发生那一刻的绝版照片(图)
最近更新(点击进入):
赵亚辉作客新浪谈《永远的汶川》
赵亚辉:震前震后北川城的对比(组图)
特别通报:朋友们,我已经重新返回新疆,继续重走西北角最后一段的采访,前一段在汶川采访之后,在北京赶写出版了新书《永远的汶川——大地震前后的珍贵记忆》,没有能及时更新博客,希望朋友们体谅。
这本书虽然十多天完成,但实际上凝聚了我一年的心血,算是我自己对灾区的一个礼物,也是我目击这次灾难的一个交待,更是对去年重走西北角到川西北的一次怀念。为了做成一个精品,做成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的东西,我和出版社的同志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这本书大约260页,为全铜版纸彩印,共260页,13万字,240多张照片,这本书的有限收益将捐助给北川中学“上学之路计划”。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此书。

卓越网订书页面(点击进入)
当当网订书页面(点击进入)
化学工业出版社网上书店(点击进入)
购书热线:010-64518888,购书传真:010-64519686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和图书大卖场均有销售!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震发生时,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响岩镇水泥厂冒起巨大粉尘。这张照片没能及时发表。我认为这张照片有很大的历史价值,经过和平同意,我把这张照片用在了我《永远的汶川》一书中,这也是书中极少的不是我拍摄的照片,感谢和平。
很少人知道,一位普通的绵阳日报记者,不仅在地震发生那一刻拍下了珍贵的绝版照片,而且第一时间亲身参与了抢救受伤的孩子,他的举动我非常尊敬。
他是绵阳日报记者成和平,后来我们相遇并且成为朋友。因为种种原因,这组照片没能及时发表出来。作为一名记者,和平的遗憾可想而知。
可以说,和平是国内外媒体第一个在第一时间,用相机拍摄下来的一线地震重灾区灾情发生现场画面的摄影记者。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平武县响岩镇拍摄果农疏果,陪同他采访的是市农业局下派到响岩镇清水村任村支书的廖爱红。
当时,地震发生时,成和平突然感到地动山摇,感脚下的地面剧烈地摇动,看到满山桃树哗哗都在摇晃,感到脚下剧烈摇晃,他把腿叉开,没有倒地。他一转身,听到山下涪江对面水泥厂响声很大,看到公路沿线浓烟滚滚。再往右边看,是一条河,河边公路上也腾起了巨大的烟尘,有二三十米高。
成和平快速举起相机,喀嚓按下快门。拍完后,一看时间,下午2时30分。成和平说,地震发生后,他们一直往山上走,当时他们在半山腰,这里有30多户人家,到处都是哭喊声。
余震发生时,清水村二社王社长家的厨房里的锅碗瓢盆被砸得稀烂,社长脸上是惊恐的样子,山上的农民发疯似地往山下跑。
成和平、廖支书和王社长用了20多分钟的时间走访了住在山上的30多户人家,令他们欣慰的是,这里没有看见一个受重伤的,只有一些人受了轻伤。因为山上有30多户人家,他们跑的满头大汗,成和平说他当时跑得脚都抽筋了。看到山上每间房子瓦都震掉一大半,木头、瓦掉了一院子。有一家把电视机从屋里抱到桃树下,所以这些,成和平都一一拍下。
由于响岩镇的灾情相对较轻,下山时,成和平听村民说,附近的平通镇中小学楼房被震垮了,还压了很多学生。他当时就向响岩镇党委书记孟松林提出去平通拍摄,并要求赶回绵阳发稿。孟书记当即吩咐廖支书找一辆摩托车陪同成和平一同赶往平通镇,并将照片送回绵阳发稿。到达平通镇,看到镇上中小学教学楼全部倒塌了,村民正在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学生。响岩镇支援平通镇的四台挖掘机也在坍塌现场进行施救。拍摄完这些照片,成和平首先想到的就是怎样把这些照片送回报社,把响岩镇的灾情发出去。
但是这时,平通镇通往绵阳的路已经被塌方的巨石和泥石流覆盖,摩托车无法通行。成和平和廖支书两人只能步行,甚至爬行……
成和平在路上碰到了一个从平通小学救出来的受伤小孩,他的亲属背他到村里面找医生。成和平就和廖支书一起每人轮流帮他们背一段。成和平累得满头大汗,衣服到处是小孩流淌的血……
在余震不断,公路沿途不时出现塌方的危险,成和平在前后经历了5次搭乘农民的摩托车,走了100多公里近5个小时后,于当晚9点赶回绵阳市城区,向社领导汇报了灾情,为救援部队开赴灾区一线救人,提供了重要信息。
在地震发生后,世界及全国各地记者纷纷赶到绵阳, 当时外界迫切想了解北川、平武重灾区的情况。但是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这组照片没能及时对外发稿。
但是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想说,和平,好样的!
以下照片由和平拍摄: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震发生时,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响岩镇涪江段冒起巨大粉尘。

5月12日下午,平武县平通镇牛飞村五年级小学生杨豪被救出后,亲属背着他到3公里外
的村里找医生救治。

5月12日下午,绵阳日报摄影记者成和平和受伤小学生杨豪的亲属轮流背着他到3公里外
的村里找医生救治。 背人者为成和平

5月12日下午,在地震发生时,响岩镇清水村村民惊恐地奔跑。

5月12日下午,平通镇场镇90%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

5月12日下午,在平通镇中学从地震倒塌的教学楼废墟中被当地群众救出的中学生。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通往外界的交通、通讯、电力、网络中断。在平通镇小学,被当地群众从地震倒塌的教学楼自救抬出的遇难小学生。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通往外界的交通、通讯、电力、网络中断。在平通镇小学,被当地群众从地震倒塌的教学楼自救抬出的遇难小学生。
《永远的汶川——大地震前后的珍贵记忆》一书部分书摘:

《永远的汶川:大地震前后的珍贵记忆》新书封面(展开)





《永远的汶川》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用镜头和文字独到地展现出大地震前川西北的美丽风貌。这是一本需要用心感悟的书,真实地书写出大地震中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2007年6月,赵亚辉等组成科考队,沿着70多年前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西北部采访时所走过的道路,重走中国西北角。历时超过一年,到达中国西北部7个省区超过120个县。其中,在2007年8月,作者曾在汶川、北川、江油、绵阳等地进行长时间的细致走访,深入了解川西北羌族聚居区的风土人情、羌族文化、秀美山川。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者第一时间赶赴震区,先后在绵竹、汶川、北川、都江堰、绵阳等地进行采访报道,有较大影响。
本书作为《重走中国西北角》的特别专辑,通过有价值的第一手的文字、照片对比震前、震后汶川、北川等川西北地区状况,为读者还原汶川、北川等地的历史真实,展示羌族文化的人文荟萃。本书图文并茂,有大量原创的冲击力极强的震前、震后的对比照片,可以从中回忆川西北的风物人情。
地震前后的强烈对比,震区人民的坚强意志,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让我们对这片不曾关注的土地有了特别的记忆和情怀。正因为如此,我们将本书有限的收益捐助给北川中学“上学之路计划”,以表达我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联合推荐:
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书,是对受灾严重的川西北最好的纪念。
——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宋明
作为救援队的“编外队员”,亚辉在火线中记录下鲜为人知的内幕和故事。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总指挥赵和平
多年后,这本书的价值将会尽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姚檀栋
亚辉用文字和镜头,独到地展现出大地震中最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这也恰好解释了他的抗灾博客为何能脱颖而出,十多天访问量就突破千万。
——新浪网总编辑陈彤
跟随赵亚辉,重走中国西北角,发现偏僻角落的精彩,追寻未曾在意的感动,经历灾难现场的悲壮,感悟历史瞬间的永恒。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晓军
震后,完全现场的目击,读来动人心魄。
震前,人文地理的大餐,读来甘之如饴。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单之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