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哭笑不得 美日笑在心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07:20

 

北京哭笑不得 美日笑在心里

 

(台湾)   (2010-11-28)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明报刊载安裕周记:西方史学界对六十年前那场打足三年的韩战一直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和越战相比,韩战是乏人问津的研究课题,相对于此,西方对六十年代爆发的越战则投以极大关注。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华裔建筑师林璎设计的越战纪念碑成了一面哭墙,每天到来悼念的不知凡几;距离这面刻上五万八千阵亡美军名字黑色大理石不远处是几个神情疲惫不堪的陆战队铜雕,这是在美国可以找到的少数纪念韩战的地方。这恰如其分地突显了美国社会对韩战的形容——The Forgotten War。

 

  这个星期最大的国际新闻毫无疑问是南北韩炮战,二百多发炮弹唤起人们对这片美军死亡三万六千、中共志愿军死亡五十万战争的回忆。这场战争在美国和中共的历史里位置尴尬——这固然不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也不是一场善恶之战,这场战争根本而言是两个大国被一个充满野心的小国挟持打的糊涂仗。然而令人在抚今追昔下哭笑不得的是,这段历史竟然在一甲子后准备再次重演,大国云乎,原来俱是皮相之谈。

 

  韩战难以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研究成果的另一原因是史料难求,客观上和这场战争六十年来仍处于技术上的暂时停火有关,当然这和中美两大幕前玩家刻意隐瞒也有极大关系。西方史学界对韩战的研究,严格来说是只有一份具参考价值的文章,一九六○年,美国亚里桑那大学教授惠廷(Allen Whiting)写过一部当时来说相当出众的专着China Crosses the Yalu: The Decision to Enter the Korean War(跨过鸭绿江,中国参加韩战的决定)。这书付梓以来一直引起争议,甚至在成书五十年后的今天,因惠廷指出中共由始至终不情不愿打韩战,令学界对它仍然争论不少。在充满尔虞我诈的冷战年代,惠廷这一说法被批评者指为吃了中共茶礼,因为在六十年代的氛围,中共是意识型态框架里好战的一方,哪可能是被动参战,但惠廷就是根据中共宣传资料的有限篇幅,推论出当时被评为是替人说好话的学术结果。

 

  历史是要求极其严格的一门学问,必须经过大量细致的比对研究,才能重塑部分真像。我不敢在这里用“真相”一词的原因,是因为故人已去,何以对质,且这其中还有为逝者讳的一些因素。职是之故,惠廷这部书面世后不获好评,然而此书却又是少数能够通过严格审稿制度出版的学术书刊,要了解东北亚地缘政治,暗红色封面的China Crosses the Yalu: The Decision to Enter the Korean几乎等于圣经。直到一九九四年,中国旅美学者陈健写了China's Road to the Korean War,一先一后,相距三十四年。

 

  惠廷认为,中共不情愿参战,是当时刚建政一年,百废待兴,几百万野战军追南逐北打了四年内战要休养生息,且美国军力正盛,中共当时连像样的空军也没有,参战只有死路一条。这一说法,到近十年中共陆续公开的史料中得到证实:金日成挥军直扑韩国,一举把李承晚政权赶到海边;美军参战登陆仁川,把朝鲜军队割成两半,司令麦克阿瑟杀得性起,北上直逼鸭绿江,准备打去中国大陆顺道消灭这个初生共产政权,更恫言为达目的会使用核武。金日成向中共求助,毛泽东感到,若被美国控制朝鲜半岛,等于门外有虎,终生难以安枕,于是才有参战一幕。

 

  史料显示,中共高层对参战分成两派,战神林彪认为解放军只擅运动战不谙阵地战,头顶无空军,出兵等于送死。事实上,当时中共已有打算,准备在东北让战败的金日成设立流亡政府,以待从头再起;可是麦克阿瑟把中共逼进死角,老毛迫得开门迎战。讵料林彪称病,毛找来彭德怀挂帅,又要求苏联出动空军,史太林怕得罪美国,但想从朝鲜半岛占一点便宜,于是答应提供当时第一线的喷射战机米格十五,一面训练中共空军,一面派出穿上朝鲜军服的苏联空军迎战。

 

  这些都是历史。温故知新是因为金日成那次把中美苏都扯进他的建国大业,三强尽管当时各有想法,中共只有陆军,苏联想冷手执个热煎堆,美国则是将士解甲归田心生厌战,可是冷战阴影使得三国无法抽身。这一打,打出了影响深远的格局,本来可能关系好转的中共和美国,一场韩战各走东西,美国认定中共野心勃勃,遂即扶植日本右翼政权,把初生的社会党和日共打翻在地。日本原是战败国,某种程度是亡国奴,韩战爆发后,摇身一变成为前线的后方,本来垂死的经济因而复苏,日本史家称这场由韩战带动的经济好景为“特需景气”,国内政治由多方参与变成坚定的反共堡垒,自民党成为美国推心置腹盟友,切合了一九四六年邱吉尔所言的冷战(cold war),东西方集团到此于焉成形。

 

  游移中苏美 无往不利

 

  朝鲜虽然统一大计幻灭,但却找到绝处逢生之路,仗战略位置险要,游移中苏美之间,无往不利。由于北京和莫斯科奥援,朝鲜六十年代生活水平比韩国还要高,然而金日成厉害之处,在于拿了你的有形物资却不要你的无形影响,韩战之后几十年,中共提到朝鲜,必是说“鲜血浇成的友谊”,毫无疑问,建政初期的中共确有幼稚的国际主义思想,付出精锐战将五十万人命,拖慢国民经济发展,甚至与日韩美印泰马台对抗在所不惜,换来是金日成把劳动党亲中共元老全面清洗。中共出兵与保护东北的重工业区有关系,但说到底都死了半百万,可是朝鲜就是要铲去中共的影响,韩战在朝鲜变成人民军抗击美帝的丰功伟业,殊不知毛泽东连儿子毛岸英都战死沙场。所以,去年温家宝访朝鲜时为阵亡志愿军扫墓,还特地去看望毛岸英墓,中共用这种方法提醒朝鲜:贵国的大业是中国人鲜血换来的。

 

  朝鲜对中共不领情

 

  朝鲜对中共不领情,近年大陆传出各种说法可供佐证,比如说,金日成传子金正日,中共派李鹏游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搞这些”,又有说钱其琛访平壤见金正日时有人“扔文件”。这些都是传闻,不能尽信,然而朝鲜发展核武,几次核试地点,直线距离最近的国家不是韩国不是俄罗斯更不是日本,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做法可以有两种解释——挨近中共,是因为可以得到保护,另一解释是截然而反的有的放矢了。西方国家传出中共和朝鲜关系出现裂痕,即源于此。中共为何忍气吞声,一般的说法是朝鲜位置重要,少了这块缓冲地带,只要中美关系转坏,鸭绿江对面的不是人民军而是美国兵。地缘政治之下,今天高唱大国崛起的中共只得贴贴服服跟朝鲜转。

 

  正是长贫难顾,教人捉鱼胜于天天送鱼,中共曾经努力介绍特区经验,去过深圳参观的朝鲜高官不少,但回去后声寂人静,平壤依然共产主义。二○○四年六方会谈,朝鲜入局,与中韩俄美日五国同食饭,这里头中共出力不少。北京当然了解平壤只想和美国单对单谈,从江泽民到胡锦涛都有推动这一会面,只是美国身边有日韩两兄弟,一旦独自上路,很难向俩人交代。但中共依然没有放弃,敦促美国采取主动角色,北京为了朝鲜这盟友可说是仁至义尽。

 

  不过,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中共的想法和朝鲜的有所不同,平壤追求的所谓独立自主有其一套想法,却要中共付出巨大成本。或曰,国际政治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可是中共和朝鲜的关系远超于此,但得回的是往往让北京无话可说。这次南北韩炮战,背景是美韩军演,朝鲜感到受挑战,百多发炮弹就打过去延坪岛。类似的放炮打枪韩战后常有,然而选择在这一时间开炮,对中共是烫手山芋,前不久金正日传子金正恩,中共派出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到平壤,这是国际大事,说明中共和朝鲜关系非比寻常,亦有托孤之意。就在周永康回到北京不久,朝鲜就向韩国开火,客观上把中共放在一个难以解释的位置:周永康去朝鲜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中共和朝鲜新领导层是不是有某种默契?中共纵然此刻国库满满金牛充楝,也无法解去这颗黄连的苦涩。

 

  这还未了,本来中共准备从钓鱼台事件解套,胡锦涛在G20峰会“愉快接受奥巴马总统邀请访美”,中日美这段三角关系走向缓和,观乎北京宣传机器的口风,钓鱼台虽仍是中日关系的结,但看来北京和东京都有意愿把大结变成小结,进而搁置争议大事化小。但是朝鲜炮弹却把大局搞乱,美国马上派航空母舰“乔治华盛顿”号入黄海,中共早前为了不让美舰进黄海,五度由外交部发话表示反对,美国最终一步不进。然而上周二炮战后翌日,驻在日本佐世保的“乔治华盛顿”号开出母港,朝黄海扬长而去。中共能做些什么,事实是美国盟友韩国遇袭,美方根据美韩军事同盟派舰入炮战地点周边的黄海水域,中共再放话反对,就会造成支持朝鲜开炮的客观质疑,水洗难清。美国难缠之处是母舰出港前,奥巴马评论开炮事件时说美国不准备以军事力量解决冲突,说了这话,中共更不能反对母舰出动。

 

  呈现中共外交乱局

 

  朝鲜开炮把中共外交方针的乱局一一呈现,外长杨洁篪突然取消访韩国,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因开炮事件要在与杨在电话倾谈,杨竟然拒接听。这种作法,若周恩来仍在世,肯定吃不了兜走,南北韩和中共都有外交关系,两韩互轰,外交上与中共何干?拒听前原诚司电话更是匪夷所思,前原此举又不是要与北京谈钓鱼台主权,然而在取消访韩和拒听电话之间,今天的一个所谓大国方寸尽失,间接令自己陷入站在朝鲜一方支持开炮的猜想之中。这一场比并下来,哭的应该是死了军人平民血债待偿的韩国,笑在心里是从此走向另一次“特需”的美国日本,哭笑不得是证明惠廷的论证延续至今的中共;至于朝鲜,兴许还继续埋首于千秋万世的金氏王朝。

 

  (文/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