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极寒”之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6:30
转载
雪灾、2009年的欧洲严寒和中国西南干旱等等,都被科学家们归结为“拉尼娜”的“杰作”。看起来,“拉尼娜”像是要卷土重来。正是依据这个,有了“千年极寒”的说法。 “千年极寒”没有科学依据 在电影《后天》中,极端气候最终呈现出的状态是“极冷”而不是“极热”,今年入秋之后,全球各地的气温数据似乎在印证着《后天》里的想象。2009年初,英国就遭遇了31年来最冷的冬天;今年9月25日,苏格兰又测得了摄氏零下4.4度的低温;日本北海道10月26日即下了第一场雪,比2009年提前了6天。 针对目前的状况,尽管包括英国、俄罗斯、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预测,今年冬天将会异常的寒冷。但是,“千年极寒”的说法,还是遭到了科学界的一致否认。 在支持“千年极寒”的原始报道中,提出这个推论的主要依据是,在“拉尼娜”的影响下,过去两年里,负责向北大西洋输送热量的墨西哥湾流减弱到了原强度的一半,因此,濒临北大西洋的欧洲大陆获得的热量调节也将急剧减少,从而出现一个千年难遇的严寒天气。 这个消息没有被主流媒体所采用,但还是在公众当中引起了恐慌和猜测,因为近几个冬天的持续低温已经造成了“冻死”的情况发生。 “千年极寒”观点影响的扩大触发了主流科学界的澄清。反对者的最大质疑来自“墨西哥湾流减弱一半”的数据。几十年来观测的数据确实表明墨西哥湾流在减弱,但并没有达到一半的程度,而是以非常微弱的速度缓慢降低,有些观点甚至认为这仅仅只是误差导致的数据结果。而即使墨西哥湾流真的影响到了气候,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可以瞬间体现出来的。世界气象组织则直接表示,就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还没有“气候预测”的技术能力,最多只能进行中短期的“天气预报”,权威的气象机构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预测。对于“千年极寒”在时间上的确切程度,也有人质疑,人类记录气候变化的历史仅有150年,“千年极寒”的概念究竟意味着冷到什么程度,在时间上没有可比的参照物,其中明显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除了直接的反对声外,有些机构还给出了与“千年极寒”完全相反的结论。哥伦比亚大学IRI中心的季节气候预报结果显示,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包括欧洲及中国)今年冬季温度很有可能高于近年来的平均数值。 在历史上,最接近“千年极寒”说法的是发生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小冰期”,这个时期北半球的平均温度大概比20世纪低了一度左右。但是,“小冰期”仍然与“千年极寒”的论断有很大不同。16世纪到19世纪的那次所谓“千年极寒”持续了300年之久,是一个绝对的气候概念,并不是仅仅针对一个年份,它的成因也并非更多源于洋流的变化。 看来,“千年极寒”的推论确实是被 本刊记者 本刊记者李超 无论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人人都知道“厄尔尼诺”现象,人人都在等待一场“气温革命”。但是,这场“革命”的主角似乎不仅仅只有“厄尔尼诺”。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暴雪、2009年严寒肆虐欧洲,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低温纪录正在同时被刷新,与“厄尔尼诺”恰恰相反的是,大量直接经验告诉我们:地球好像在变冷。 就在最近,一家俄罗斯媒体引用了一位波兰科学家的推测: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亚欧大陆将会出现“千年极寒”的天气。尽管只是空穴来风,但民众已经行动了起来,在中国和俄罗斯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消息一出,有关煤炭、燃气、取暖的诸多股票价格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已经一路飙升。 气温变化的成因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关联性,真如这位波兰科学家所言,今年冬天将会出现一千年来最冷的严寒吗? 两个“圣婴”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南美的一些渔民早在19世纪初就首先觉察到了海水温度每3-7年间便会异常升高,这股周期性的暖流导致了喜冷鱼类大量死亡,当地渔民只好用“圣婴”来形容这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 全球气候变暖也一度被认定是不可阻挡的。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范围要远远大于人们以往的预期。实际上,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处在它的作用之下,异常的洋流运动使得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沿岸变成了暖水域。洋流可以起到调节陆地温度的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打破了这种平衡。从理论上来说,这意味着大陆气温将会不可避免地保持增高趋势。 不过,决定气温的因素极其复杂,“厄尔尼诺”作为一种单一的现象,已经越来越被证实不是改变温度的唯一主角。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孪生姐妹——拉尼娜。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也有“圣婴”之意,但它与之前的“圣婴”表现出了恰恰相反的个性。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温度将会异常变冷,大陆则会出现飓风、暴雨和严寒天气。巧合的是,它通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因此,“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原本科学家们认为,“拉尼娜”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因为自从1950年以来,“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要远高于“拉尼娜”,并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的强度也在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了3次“厄尔尼诺”现象,本该紧随其后的“拉尼娜”现象却一次也没有出现。 就在人们认为“拉尼娜”即将被“厄尔尼诺”完全取代时,许多反常的气候灾害却又频发起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8年中国南方  李超
人为夸大。但是,由于“拉尼娜”的活跃以及冷冬频现的事实,即使是反对者,也不敢否认今年冬天的气温将会比以往更低,只是没有达到“千年”和“极寒”的程度而已。 什么在改变气候 在这个问题面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决定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其复杂性,但它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指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大气、海洋、冰川和陆地。太阳辐射、地球轨道的变化、板块运动等都会使气候产生变化。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便曾经被归因为太阳辐射造成的结果,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最终来源,它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太阳黑子的爆发通常左右着太阳辐射的状况。 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为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列入到了影响气候的范畴,这其中还包括了特殊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影响大气吸收与传播太阳辐射的气溶胶。目前,主流科学家基本上都在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推断还没有证据可以100%确定,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这个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无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最终谁占据了上风,都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并不会意味着气候灾难的降临。而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无论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人人都知道“厄尔尼诺”现象,人人都在等待一场“气温革命”。但是,这场“革命”的主角似乎不仅仅只有“厄尔尼诺”。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暴雪、人为夸大。但是,由于“拉尼娜”的活跃以及冷冬频现的事实,即使是反对者,也不敢否认今年冬天的气温将会比以往更低,只是没有达到“千年”和“极寒”的程度而已。 什么在改变气候 在这个问题面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决定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其复杂性,但它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指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大气、海洋、冰川和陆地。太阳辐射、地球轨道的变化、板块运动等都会使气候产生变化。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便曾经被归因为太阳辐射造成的结果,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最终来源,它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太阳黑子的爆发通常左右着太阳辐射的状况。 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为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列入到了影响气候的范畴,这其中还包括了特殊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影响大气吸收与传播太阳辐射的气溶胶。目前,主流科学家基本上都在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推断还没有证据可以100%确定,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这个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无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最终谁占据了上风,都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并不会意味着气候灾难的降临。而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2009年严寒肆虐欧洲,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低温纪录正在同时被刷新,与“厄尔尼诺”恰恰相反的是,大量直接经验告诉我们:地球好像在变冷。
本刊记者李超 无论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人人都知道“厄尔尼诺”现象,人人都在等待一场“气温革命”。但是,这场“革命”的主角似乎不仅仅只有“厄尔尼诺”。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暴雪、2009年严寒肆虐欧洲,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低温纪录正在同时被刷新,与“厄尔尼诺”恰恰相反的是,大量直接经验告诉我们:地球好像在变冷。 就在最近,一家俄罗斯媒体引用了一位波兰科学家的推测: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亚欧大陆将会出现“千年极寒”的天气。尽管只是空穴来风,但民众已经行动了起来,在中国和俄罗斯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消息一出,有关煤炭、燃气、取暖的诸多股票价格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已经一路飙升。 气温变化的成因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关联性,真如这位波兰科学家所言,今年冬天将会出现一千年来最冷的严寒吗? 两个“圣婴”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南美的一些渔民早在19世纪初就首先觉察到了海水温度每3-7年间便会异常升高,这股周期性的暖流导致了喜冷鱼类大量死亡,当地渔民只好用“圣婴”来形容这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 全球气候变暖也一度被认定是不可阻挡的。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范围要远远大于人们以往的预期。实际上,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处在它的作用之下,异常的洋流运动使得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沿岸变成了暖水域。洋流可以起到调节陆地温度的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打破了这种平衡。从理论上来说,这意味着大陆气温将会不可避免地保持增高趋势。 不过,决定气温的因素极其复杂,“厄尔尼诺”作为一种单一的现象,已经越来越被证实不是改变温度的唯一主角。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孪生姐妹——拉尼娜。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也有“圣婴”之意,但它与之前的“圣婴”表现出了恰恰相反的个性。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温度将会异常变冷,大陆则会出现飓风、暴雨和严寒天气。巧合的是,它通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因此,“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原本科学家们认为,“拉尼娜”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因为自从1950年以来,“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要远高于“拉尼娜”,并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的强度也在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了3次“厄尔尼诺”现象,本该紧随其后的“拉尼娜”现象却一次也没有出现。 就在人们认为“拉尼娜”即将被“厄尔尼诺”完全取代时,许多反常的气候灾害却又频发起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8年中国南方就在最近,一家俄罗斯媒体引用了一位波兰科学家的推测: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亚欧大陆将会出现“千年极寒”的天气。尽管只是空穴来风,但民众已经行动了起来,在中国和俄罗斯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消息一出,有关煤炭、燃气、取暖的诸多股票价格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已经一路飙升。
气温变化的成因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关联性,真如这位波兰科学家所言,今年冬天将会出现一千年来最冷的严寒吗?
两个“圣婴”
人为夸大。但是,由于“拉尼娜”的活跃以及冷冬频现的事实,即使是反对者,也不敢否认今年冬天的气温将会比以往更低,只是没有达到“千年”和“极寒”的程度而已。 什么在改变气候 在这个问题面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决定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其复杂性,但它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指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大气、海洋、冰川和陆地。太阳辐射、地球轨道的变化、板块运动等都会使气候产生变化。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便曾经被归因为太阳辐射造成的结果,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最终来源,它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太阳黑子的爆发通常左右着太阳辐射的状况。 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为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列入到了影响气候的范畴,这其中还包括了特殊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影响大气吸收与传播太阳辐射的气溶胶。目前,主流科学家基本上都在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推断还没有证据可以100%确定,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这个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无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最终谁占据了上风,都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并不会意味着气候灾难的降临。而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南美的一些渔民早在19人为夸大。但是,由于“拉尼娜”的活跃以及冷冬频现的事实,即使是反对者,也不敢否认今年冬天的气温将会比以往更低,只是没有达到“千年”和“极寒”的程度而已。 什么在改变气候 在这个问题面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决定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其复杂性,但它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指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大气、海洋、冰川和陆地。太阳辐射、地球轨道的变化、板块运动等都会使气候产生变化。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便曾经被归因为太阳辐射造成的结果,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最终来源,它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太阳黑子的爆发通常左右着太阳辐射的状况。 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为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列入到了影响气候的范畴,这其中还包括了特殊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影响大气吸收与传播太阳辐射的气溶胶。目前,主流科学家基本上都在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推断还没有证据可以100%确定,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这个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无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最终谁占据了上风,都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并不会意味着气候灾难的降临。而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世纪初就首先觉察到了海水温度每3-7年间便会异常升高,这股周期性的暖流导致了喜冷鱼类大量死亡,当地渔民只好用“圣婴”来形容这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
雪灾、2009年的欧洲严寒和中国西南干旱等等,都被科学家们归结为“拉尼娜”的“杰作”。看起来,“拉尼娜”像是要卷土重来。正是依据这个,有了“千年极寒”的说法。 “千年极寒”没有科学依据 在电影《后天》中,极端气候最终呈现出的状态是“极冷”而不是“极热”,今年入秋之后,全球各地的气温数据似乎在印证着《后天》里的想象。2009年初,英国就遭遇了31年来最冷的冬天;今年9月25日,苏格兰又测得了摄氏零下4.4度的低温;日本北海道10月26日即下了第一场雪,比2009年提前了6天。 针对目前的状况,尽管包括英国、俄罗斯、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预测,今年冬天将会异常的寒冷。但是,“千年极寒”的说法,还是遭到了科学界的一致否认。 在支持“千年极寒”的原始报道中,提出这个推论的主要依据是,在“拉尼娜”的影响下,过去两年里,负责向北大西洋输送热量的墨西哥湾流减弱到了原强度的一半,因此,濒临北大西洋的欧洲大陆获得的热量调节也将急剧减少,从而出现一个千年难遇的严寒天气。 这个消息没有被主流媒体所采用,但还是在公众当中引起了恐慌和猜测,因为近几个冬天的持续低温已经造成了“冻死”的情况发生。 “千年极寒”观点影响的扩大触发了主流科学界的澄清。反对者的最大质疑来自“墨西哥湾流减弱一半”的数据。几十年来观测的数据确实表明墨西哥湾流在减弱,但并没有达到一半的程度,而是以非常微弱的速度缓慢降低,有些观点甚至认为这仅仅只是误差导致的数据结果。而即使墨西哥湾流真的影响到了气候,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可以瞬间体现出来的。世界气象组织则直接表示,就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还没有“气候预测”的技术能力,最多只能进行中短期的“天气预报”,权威的气象机构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预测。对于“千年极寒”在时间上的确切程度,也有人质疑,人类记录气候变化的历史仅有150年,“千年极寒”的概念究竟意味着冷到什么程度,在时间上没有可比的参照物,其中明显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除了直接的反对声外,有些机构还给出了与“千年极寒”完全相反的结论。哥伦比亚大学IRI中心的季节气候预报结果显示,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包括欧洲及中国)今年冬季温度很有可能高于近年来的平均数值。 在历史上,最接近“千年极寒”说法的是发生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小冰期”,这个时期北半球的平均温度大概比20世纪低了一度左右。但是,“小冰期”仍然与“千年极寒”的论断有很大不同。16世纪到19世纪的那次所谓“千年极寒”持续了300年之久,是一个绝对的气候概念,并不是仅仅针对一个年份,它的成因也并非更多源于洋流的变化。 看来,“千年极寒”的推论确实是被 全球气候变暖也一度被认定是不可阻挡的。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范围要远远大于人们以往的预期。实际上,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处在它的作用之下,异常的洋流运动使得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沿岸变成了暖水域。洋流可以起到调节陆地温度的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打破了这种平衡。从理论上来说,这意味着大陆气温将会不可避免地保持增高趋势。
雪灾、2009年的欧洲严寒和中国西南干旱等等,都被科学家们归结为“拉尼娜”的“杰作”。看起来,“拉尼娜”像是要卷土重来。正是依据这个,有了“千年极寒”的说法。 “千年极寒”没有科学依据 在电影《后天》中,极端气候最终呈现出的状态是“极冷”而不是“极热”,今年入秋之后,全球各地的气温数据似乎在印证着《后天》里的想象。2009年初,英国就遭遇了31年来最冷的冬天;今年9月25日,苏格兰又测得了摄氏零下4.4度的低温;日本北海道10月26日即下了第一场雪,比2009年提前了6天。 针对目前的状况,尽管包括英国、俄罗斯、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预测,今年冬天将会异常的寒冷。但是,“千年极寒”的说法,还是遭到了科学界的一致否认。 在支持“千年极寒”的原始报道中,提出这个推论的主要依据是,在“拉尼娜”的影响下,过去两年里,负责向北大西洋输送热量的墨西哥湾流减弱到了原强度的一半,因此,濒临北大西洋的欧洲大陆获得的热量调节也将急剧减少,从而出现一个千年难遇的严寒天气。 这个消息没有被主流媒体所采用,但还是在公众当中引起了恐慌和猜测,因为近几个冬天的持续低温已经造成了“冻死”的情况发生。 “千年极寒”观点影响的扩大触发了主流科学界的澄清。反对者的最大质疑来自“墨西哥湾流减弱一半”的数据。几十年来观测的数据确实表明墨西哥湾流在减弱,但并没有达到一半的程度,而是以非常微弱的速度缓慢降低,有些观点甚至认为这仅仅只是误差导致的数据结果。而即使墨西哥湾流真的影响到了气候,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可以瞬间体现出来的。世界气象组织则直接表示,就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还没有“气候预测”的技术能力,最多只能进行中短期的“天气预报”,权威的气象机构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预测。对于“千年极寒”在时间上的确切程度,也有人质疑,人类记录气候变化的历史仅有150年,“千年极寒”的概念究竟意味着冷到什么程度,在时间上没有可比的参照物,其中明显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除了直接的反对声外,有些机构还给出了与“千年极寒”完全相反的结论。哥伦比亚大学IRI中心的季节气候预报结果显示,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包括欧洲及中国)今年冬季温度很有可能高于近年来的平均数值。 在历史上,最接近“千年极寒”说法的是发生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小冰期”,这个时期北半球的平均温度大概比20世纪低了一度左右。但是,“小冰期”仍然与“千年极寒”的论断有很大不同。16世纪到19世纪的那次所谓“千年极寒”持续了300年之久,是一个绝对的气候概念,并不是仅仅针对一个年份,它的成因也并非更多源于洋流的变化。 看来,“千年极寒”的推论确实是被不过,决定气温的因素极其复杂,“厄尔尼诺”作为一种单一的现象,已经越来越被证实不是改变温度的唯一主角。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孪生姐妹——拉尼娜。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也有“圣婴”之意,但它与之前的“圣婴”表现出了恰恰相反的个性。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温度将会异常变冷,大陆则会出现飓风、暴雨和严寒天气。巧合的是,它通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因此,“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原本科学家们认为,“拉尼娜”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因为自从1950年以来,“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要远高于“拉尼娜”,并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的强度也在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1991年到1995 本刊记者李超 无论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人人都知道“厄尔尼诺”现象,人人都在等待一场“气温革命”。但是,这场“革命”的主角似乎不仅仅只有“厄尔尼诺”。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暴雪、2009年严寒肆虐欧洲,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低温纪录正在同时被刷新,与“厄尔尼诺”恰恰相反的是,大量直接经验告诉我们:地球好像在变冷。 就在最近,一家俄罗斯媒体引用了一位波兰科学家的推测: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亚欧大陆将会出现“千年极寒”的天气。尽管只是空穴来风,但民众已经行动了起来,在中国和俄罗斯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消息一出,有关煤炭、燃气、取暖的诸多股票价格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已经一路飙升。 气温变化的成因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关联性,真如这位波兰科学家所言,今年冬天将会出现一千年来最冷的严寒吗? 两个“圣婴”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南美的一些渔民早在19世纪初就首先觉察到了海水温度每3-7年间便会异常升高,这股周期性的暖流导致了喜冷鱼类大量死亡,当地渔民只好用“圣婴”来形容这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 全球气候变暖也一度被认定是不可阻挡的。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范围要远远大于人们以往的预期。实际上,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处在它的作用之下,异常的洋流运动使得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沿岸变成了暖水域。洋流可以起到调节陆地温度的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打破了这种平衡。从理论上来说,这意味着大陆气温将会不可避免地保持增高趋势。 不过,决定气温的因素极其复杂,“厄尔尼诺”作为一种单一的现象,已经越来越被证实不是改变温度的唯一主角。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孪生姐妹——拉尼娜。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也有“圣婴”之意,但它与之前的“圣婴”表现出了恰恰相反的个性。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温度将会异常变冷,大陆则会出现飓风、暴雨和严寒天气。巧合的是,它通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因此,“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原本科学家们认为,“拉尼娜”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因为自从1950年以来,“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要远高于“拉尼娜”,并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的强度也在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了3次“厄尔尼诺”现象,本该紧随其后的“拉尼娜”现象却一次也没有出现。 就在人们认为“拉尼娜”即将被“厄尔尼诺”完全取代时,许多反常的气候灾害却又频发起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8年中国南方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了3次“厄尔尼诺”现象,本该紧随其后的“拉尼娜”现象却一次也没有出现。
人为夸大。但是,由于“拉尼娜”的活跃以及冷冬频现的事实,即使是反对者,也不敢否认今年冬天的气温将会比以往更低,只是没有达到“千年”和“极寒”的程度而已。 什么在改变气候 在这个问题面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决定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其复杂性,但它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指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大气、海洋、冰川和陆地。太阳辐射、地球轨道的变化、板块运动等都会使气候产生变化。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便曾经被归因为太阳辐射造成的结果,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最终来源,它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太阳黑子的爆发通常左右着太阳辐射的状况。 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为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列入到了影响气候的范畴,这其中还包括了特殊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影响大气吸收与传播太阳辐射的气溶胶。目前,主流科学家基本上都在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推断还没有证据可以100%确定,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这个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无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最终谁占据了上风,都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并不会意味着气候灾难的降临。而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就在人们认为“拉尼娜”即将被“厄尔尼诺”完全取代时,许多反常的气候灾害却又频发起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人为夸大。但是,由于“拉尼娜”的活跃以及冷冬频现的事实,即使是反对者,也不敢否认今年冬天的气温将会比以往更低,只是没有达到“千年”和“极寒”的程度而已。 什么在改变气候 在这个问题面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决定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其复杂性,但它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指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大气、海洋、冰川和陆地。太阳辐射、地球轨道的变化、板块运动等都会使气候产生变化。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便曾经被归因为太阳辐射造成的结果,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最终来源,它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太阳黑子的爆发通常左右着太阳辐射的状况。 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为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列入到了影响气候的范畴,这其中还包括了特殊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影响大气吸收与传播太阳辐射的气溶胶。目前,主流科学家基本上都在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推断还没有证据可以100%确定,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这个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无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最终谁占据了上风,都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并不会意味着气候灾难的降临。而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2009年的欧洲严寒和中国西南干旱等等,都被科学家们归结为“拉尼娜”的“杰作”。看起来,“拉尼娜”像是要卷土重来。正是依据这个,有了“千年极寒”的说法。
“千年极寒”没有科学依据
在电影《后天》中,极端气候最终呈现出的状态是“极冷”而不是“极热”,今年入秋之后,全球各地的气温数据似乎在印证着《后天》里的想象。2009年初,英国就遭遇了31人为夸大。但是,由于“拉尼娜”的活跃以及冷冬频现的事实,即使是反对者,也不敢否认今年冬天的气温将会比以往更低,只是没有达到“千年”和“极寒”的程度而已。 什么在改变气候 在这个问题面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决定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其复杂性,但它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指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大气、海洋、冰川和陆地。太阳辐射、地球轨道的变化、板块运动等都会使气候产生变化。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便曾经被归因为太阳辐射造成的结果,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最终来源,它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太阳黑子的爆发通常左右着太阳辐射的状况。 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为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列入到了影响气候的范畴,这其中还包括了特殊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影响大气吸收与传播太阳辐射的气溶胶。目前,主流科学家基本上都在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推断还没有证据可以100%确定,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这个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无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最终谁占据了上风,都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并不会意味着气候灾难的降临。而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年来最冷的冬天;今年9月 本刊记者李超 无论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人人都知道“厄尔尼诺”现象,人人都在等待一场“气温革命”。但是,这场“革命”的主角似乎不仅仅只有“厄尔尼诺”。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暴雪、2009年严寒肆虐欧洲,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低温纪录正在同时被刷新,与“厄尔尼诺”恰恰相反的是,大量直接经验告诉我们:地球好像在变冷。 就在最近,一家俄罗斯媒体引用了一位波兰科学家的推测: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亚欧大陆将会出现“千年极寒”的天气。尽管只是空穴来风,但民众已经行动了起来,在中国和俄罗斯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消息一出,有关煤炭、燃气、取暖的诸多股票价格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已经一路飙升。 气温变化的成因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关联性,真如这位波兰科学家所言,今年冬天将会出现一千年来最冷的严寒吗? 两个“圣婴”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南美的一些渔民早在19世纪初就首先觉察到了海水温度每3-7年间便会异常升高,这股周期性的暖流导致了喜冷鱼类大量死亡,当地渔民只好用“圣婴”来形容这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 全球气候变暖也一度被认定是不可阻挡的。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范围要远远大于人们以往的预期。实际上,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处在它的作用之下,异常的洋流运动使得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沿岸变成了暖水域。洋流可以起到调节陆地温度的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打破了这种平衡。从理论上来说,这意味着大陆气温将会不可避免地保持增高趋势。 不过,决定气温的因素极其复杂,“厄尔尼诺”作为一种单一的现象,已经越来越被证实不是改变温度的唯一主角。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孪生姐妹——拉尼娜。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也有“圣婴”之意,但它与之前的“圣婴”表现出了恰恰相反的个性。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温度将会异常变冷,大陆则会出现飓风、暴雨和严寒天气。巧合的是,它通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因此,“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原本科学家们认为,“拉尼娜”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因为自从1950年以来,“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要远高于“拉尼娜”,并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的强度也在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了3次“厄尔尼诺”现象,本该紧随其后的“拉尼娜”现象却一次也没有出现。 就在人们认为“拉尼娜”即将被“厄尔尼诺”完全取代时,许多反常的气候灾害却又频发起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8年中国南方25日,苏格兰又测得了摄氏零下4.4 本刊记者李超 无论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人人都知道“厄尔尼诺”现象,人人都在等待一场“气温革命”。但是,这场“革命”的主角似乎不仅仅只有“厄尔尼诺”。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暴雪、2009年严寒肆虐欧洲,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低温纪录正在同时被刷新,与“厄尔尼诺”恰恰相反的是,大量直接经验告诉我们:地球好像在变冷。 就在最近,一家俄罗斯媒体引用了一位波兰科学家的推测: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亚欧大陆将会出现“千年极寒”的天气。尽管只是空穴来风,但民众已经行动了起来,在中国和俄罗斯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消息一出,有关煤炭、燃气、取暖的诸多股票价格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已经一路飙升。 气温变化的成因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关联性,真如这位波兰科学家所言,今年冬天将会出现一千年来最冷的严寒吗? 两个“圣婴”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南美的一些渔民早在19世纪初就首先觉察到了海水温度每3-7年间便会异常升高,这股周期性的暖流导致了喜冷鱼类大量死亡,当地渔民只好用“圣婴”来形容这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 全球气候变暖也一度被认定是不可阻挡的。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范围要远远大于人们以往的预期。实际上,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处在它的作用之下,异常的洋流运动使得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沿岸变成了暖水域。洋流可以起到调节陆地温度的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打破了这种平衡。从理论上来说,这意味着大陆气温将会不可避免地保持增高趋势。 不过,决定气温的因素极其复杂,“厄尔尼诺”作为一种单一的现象,已经越来越被证实不是改变温度的唯一主角。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孪生姐妹——拉尼娜。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也有“圣婴”之意,但它与之前的“圣婴”表现出了恰恰相反的个性。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温度将会异常变冷,大陆则会出现飓风、暴雨和严寒天气。巧合的是,它通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因此,“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原本科学家们认为,“拉尼娜”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因为自从1950年以来,“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要远高于“拉尼娜”,并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的强度也在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了3次“厄尔尼诺”现象,本该紧随其后的“拉尼娜”现象却一次也没有出现。 就在人们认为“拉尼娜”即将被“厄尔尼诺”完全取代时,许多反常的气候灾害却又频发起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8年中国南方度的低温;日本北海道10月26日即下了第一场雪,比2009 本刊记者李超 无论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人人都知道“厄尔尼诺”现象,人人都在等待一场“气温革命”。但是,这场“革命”的主角似乎不仅仅只有“厄尔尼诺”。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暴雪、2009年严寒肆虐欧洲,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低温纪录正在同时被刷新,与“厄尔尼诺”恰恰相反的是,大量直接经验告诉我们:地球好像在变冷。 就在最近,一家俄罗斯媒体引用了一位波兰科学家的推测: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亚欧大陆将会出现“千年极寒”的天气。尽管只是空穴来风,但民众已经行动了起来,在中国和俄罗斯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消息一出,有关煤炭、燃气、取暖的诸多股票价格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已经一路飙升。 气温变化的成因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关联性,真如这位波兰科学家所言,今年冬天将会出现一千年来最冷的严寒吗? 两个“圣婴”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南美的一些渔民早在19世纪初就首先觉察到了海水温度每3-7年间便会异常升高,这股周期性的暖流导致了喜冷鱼类大量死亡,当地渔民只好用“圣婴”来形容这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 全球气候变暖也一度被认定是不可阻挡的。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范围要远远大于人们以往的预期。实际上,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处在它的作用之下,异常的洋流运动使得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沿岸变成了暖水域。洋流可以起到调节陆地温度的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打破了这种平衡。从理论上来说,这意味着大陆气温将会不可避免地保持增高趋势。 不过,决定气温的因素极其复杂,“厄尔尼诺”作为一种单一的现象,已经越来越被证实不是改变温度的唯一主角。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孪生姐妹——拉尼娜。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也有“圣婴”之意,但它与之前的“圣婴”表现出了恰恰相反的个性。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温度将会异常变冷,大陆则会出现飓风、暴雨和严寒天气。巧合的是,它通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因此,“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原本科学家们认为,“拉尼娜”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因为自从1950年以来,“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要远高于“拉尼娜”,并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的强度也在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了3次“厄尔尼诺”现象,本该紧随其后的“拉尼娜”现象却一次也没有出现。 就在人们认为“拉尼娜”即将被“厄尔尼诺”完全取代时,许多反常的气候灾害却又频发起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8年中国南方年提前了6天。
雪灾、2009年的欧洲严寒和中国西南干旱等等,都被科学家们归结为“拉尼娜”的“杰作”。看起来,“拉尼娜”像是要卷土重来。正是依据这个,有了“千年极寒”的说法。 “千年极寒”没有科学依据 在电影《后天》中,极端气候最终呈现出的状态是“极冷”而不是“极热”,今年入秋之后,全球各地的气温数据似乎在印证着《后天》里的想象。2009年初,英国就遭遇了31年来最冷的冬天;今年9月25日,苏格兰又测得了摄氏零下4.4度的低温;日本北海道10月26日即下了第一场雪,比2009年提前了6天。 针对目前的状况,尽管包括英国、俄罗斯、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预测,今年冬天将会异常的寒冷。但是,“千年极寒”的说法,还是遭到了科学界的一致否认。 在支持“千年极寒”的原始报道中,提出这个推论的主要依据是,在“拉尼娜”的影响下,过去两年里,负责向北大西洋输送热量的墨西哥湾流减弱到了原强度的一半,因此,濒临北大西洋的欧洲大陆获得的热量调节也将急剧减少,从而出现一个千年难遇的严寒天气。 这个消息没有被主流媒体所采用,但还是在公众当中引起了恐慌和猜测,因为近几个冬天的持续低温已经造成了“冻死”的情况发生。 “千年极寒”观点影响的扩大触发了主流科学界的澄清。反对者的最大质疑来自“墨西哥湾流减弱一半”的数据。几十年来观测的数据确实表明墨西哥湾流在减弱,但并没有达到一半的程度,而是以非常微弱的速度缓慢降低,有些观点甚至认为这仅仅只是误差导致的数据结果。而即使墨西哥湾流真的影响到了气候,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可以瞬间体现出来的。世界气象组织则直接表示,就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还没有“气候预测”的技术能力,最多只能进行中短期的“天气预报”,权威的气象机构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预测。对于“千年极寒”在时间上的确切程度,也有人质疑,人类记录气候变化的历史仅有150年,“千年极寒”的概念究竟意味着冷到什么程度,在时间上没有可比的参照物,其中明显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除了直接的反对声外,有些机构还给出了与“千年极寒”完全相反的结论。哥伦比亚大学IRI中心的季节气候预报结果显示,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包括欧洲及中国)今年冬季温度很有可能高于近年来的平均数值。 在历史上,最接近“千年极寒”说法的是发生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小冰期”,这个时期北半球的平均温度大概比20世纪低了一度左右。但是,“小冰期”仍然与“千年极寒”的论断有很大不同。16世纪到19世纪的那次所谓“千年极寒”持续了300年之久,是一个绝对的气候概念,并不是仅仅针对一个年份,它的成因也并非更多源于洋流的变化。 看来,“千年极寒”的推论确实是被 针对目前的状况,尽管包括英国、俄罗斯、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预测,今年冬天将会异常的寒冷。但是,“千年极寒”的说法,还是遭到了科学界的一致否认。
在支持“千年极寒”的原始报道中,提出这个推论的主要依据是,在“拉尼娜”的影响下,过去两年里,负责向北大西洋输送热量的墨西哥湾流减弱到了原强度的一半,因此,濒临北大西洋的欧洲大陆获得的热量调节也将急剧减少,从而出现一个千年难遇的严寒天气。
这个消息没有被主流媒体所采用,但还是在公众当中引起了恐慌和猜测,因为近几个冬天的持续低温已经造成了“冻死”的情况发生。
雪灾、2009年的欧洲严寒和中国西南干旱等等,都被科学家们归结为“拉尼娜”的“杰作”。看起来,“拉尼娜”像是要卷土重来。正是依据这个,有了“千年极寒”的说法。 “千年极寒”没有科学依据 在电影《后天》中,极端气候最终呈现出的状态是“极冷”而不是“极热”,今年入秋之后,全球各地的气温数据似乎在印证着《后天》里的想象。2009年初,英国就遭遇了31年来最冷的冬天;今年9月25日,苏格兰又测得了摄氏零下4.4度的低温;日本北海道10月26日即下了第一场雪,比2009年提前了6天。 针对目前的状况,尽管包括英国、俄罗斯、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预测,今年冬天将会异常的寒冷。但是,“千年极寒”的说法,还是遭到了科学界的一致否认。 在支持“千年极寒”的原始报道中,提出这个推论的主要依据是,在“拉尼娜”的影响下,过去两年里,负责向北大西洋输送热量的墨西哥湾流减弱到了原强度的一半,因此,濒临北大西洋的欧洲大陆获得的热量调节也将急剧减少,从而出现一个千年难遇的严寒天气。 这个消息没有被主流媒体所采用,但还是在公众当中引起了恐慌和猜测,因为近几个冬天的持续低温已经造成了“冻死”的情况发生。 “千年极寒”观点影响的扩大触发了主流科学界的澄清。反对者的最大质疑来自“墨西哥湾流减弱一半”的数据。几十年来观测的数据确实表明墨西哥湾流在减弱,但并没有达到一半的程度,而是以非常微弱的速度缓慢降低,有些观点甚至认为这仅仅只是误差导致的数据结果。而即使墨西哥湾流真的影响到了气候,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可以瞬间体现出来的。世界气象组织则直接表示,就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还没有“气候预测”的技术能力,最多只能进行中短期的“天气预报”,权威的气象机构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预测。对于“千年极寒”在时间上的确切程度,也有人质疑,人类记录气候变化的历史仅有150年,“千年极寒”的概念究竟意味着冷到什么程度,在时间上没有可比的参照物,其中明显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除了直接的反对声外,有些机构还给出了与“千年极寒”完全相反的结论。哥伦比亚大学IRI中心的季节气候预报结果显示,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包括欧洲及中国)今年冬季温度很有可能高于近年来的平均数值。 在历史上,最接近“千年极寒”说法的是发生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小冰期”,这个时期北半球的平均温度大概比20世纪低了一度左右。但是,“小冰期”仍然与“千年极寒”的论断有很大不同。16世纪到19世纪的那次所谓“千年极寒”持续了300年之久,是一个绝对的气候概念,并不是仅仅针对一个年份,它的成因也并非更多源于洋流的变化。 看来,“千年极寒”的推论确实是被 “千年极寒”观点影响的扩大触发了主流科学界的澄清。反对者的最大质疑来自“墨西哥湾流减弱一半”的数据。几十年来观测的数据确实表明墨西哥湾流在减弱,但并没有达到一半的程度,而是以非常微弱的速度缓慢降低,有些观点甚至认为这仅仅只是误差导致的数据结果。而即使墨西哥湾流真的影响到了气候,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可以瞬间体现出来的。世界气象组织则直接表示,就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还没有“气候预测”的技术能力,最多只能进行中短期的“天气预报”,权威的气象机构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预测。对于“千年极寒”在时间上的确切程度,也有人质疑,人类记录气候变化的历史仅有150人为夸大。但是,由于“拉尼娜”的活跃以及冷冬频现的事实,即使是反对者,也不敢否认今年冬天的气温将会比以往更低,只是没有达到“千年”和“极寒”的程度而已。 什么在改变气候 在这个问题面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决定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其复杂性,但它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指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大气、海洋、冰川和陆地。太阳辐射、地球轨道的变化、板块运动等都会使气候产生变化。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便曾经被归因为太阳辐射造成的结果,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最终来源,它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太阳黑子的爆发通常左右着太阳辐射的状况。 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为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列入到了影响气候的范畴,这其中还包括了特殊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影响大气吸收与传播太阳辐射的气溶胶。目前,主流科学家基本上都在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推断还没有证据可以100%确定,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这个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无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最终谁占据了上风,都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并不会意味着气候灾难的降临。而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年,“千年极寒”的概念究竟意味着冷到什么程度,在时间上没有可比的参照物,其中明显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除了直接的反对声外,有些机构还给出了与“千年极寒”完全相反的结论。哥伦比亚大学 本刊记者李超 无论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人人都知道“厄尔尼诺”现象,人人都在等待一场“气温革命”。但是,这场“革命”的主角似乎不仅仅只有“厄尔尼诺”。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暴雪、2009年严寒肆虐欧洲,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低温纪录正在同时被刷新,与“厄尔尼诺”恰恰相反的是,大量直接经验告诉我们:地球好像在变冷。 就在最近,一家俄罗斯媒体引用了一位波兰科学家的推测: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亚欧大陆将会出现“千年极寒”的天气。尽管只是空穴来风,但民众已经行动了起来,在中国和俄罗斯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消息一出,有关煤炭、燃气、取暖的诸多股票价格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已经一路飙升。 气温变化的成因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关联性,真如这位波兰科学家所言,今年冬天将会出现一千年来最冷的严寒吗? 两个“圣婴”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南美的一些渔民早在19世纪初就首先觉察到了海水温度每3-7年间便会异常升高,这股周期性的暖流导致了喜冷鱼类大量死亡,当地渔民只好用“圣婴”来形容这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 全球气候变暖也一度被认定是不可阻挡的。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范围要远远大于人们以往的预期。实际上,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处在它的作用之下,异常的洋流运动使得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沿岸变成了暖水域。洋流可以起到调节陆地温度的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打破了这种平衡。从理论上来说,这意味着大陆气温将会不可避免地保持增高趋势。 不过,决定气温的因素极其复杂,“厄尔尼诺”作为一种单一的现象,已经越来越被证实不是改变温度的唯一主角。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孪生姐妹——拉尼娜。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也有“圣婴”之意,但它与之前的“圣婴”表现出了恰恰相反的个性。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温度将会异常变冷,大陆则会出现飓风、暴雨和严寒天气。巧合的是,它通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因此,“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原本科学家们认为,“拉尼娜”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因为自从1950年以来,“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要远高于“拉尼娜”,并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的强度也在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了3次“厄尔尼诺”现象,本该紧随其后的“拉尼娜”现象却一次也没有出现。 就在人们认为“拉尼娜”即将被“厄尔尼诺”完全取代时,许多反常的气候灾害却又频发起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8年中国南方IRI中心的季节气候预报结果显示,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包括欧洲及中国)人为夸大。但是,由于“拉尼娜”的活跃以及冷冬频现的事实,即使是反对者,也不敢否认今年冬天的气温将会比以往更低,只是没有达到“千年”和“极寒”的程度而已。 什么在改变气候 在这个问题面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决定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其复杂性,但它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指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大气、海洋、冰川和陆地。太阳辐射、地球轨道的变化、板块运动等都会使气候产生变化。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便曾经被归因为太阳辐射造成的结果,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最终来源,它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太阳黑子的爆发通常左右着太阳辐射的状况。 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为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列入到了影响气候的范畴,这其中还包括了特殊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影响大气吸收与传播太阳辐射的气溶胶。目前,主流科学家基本上都在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推断还没有证据可以100%确定,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这个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无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最终谁占据了上风,都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并不会意味着气候灾难的降临。而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今年冬季温度很有可能高于近年来的平均数值。
在历史上,最接近“千年极寒”说法的是发生在 本刊记者李超 无论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人人都知道“厄尔尼诺”现象,人人都在等待一场“气温革命”。但是,这场“革命”的主角似乎不仅仅只有“厄尔尼诺”。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暴雪、2009年严寒肆虐欧洲,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低温纪录正在同时被刷新,与“厄尔尼诺”恰恰相反的是,大量直接经验告诉我们:地球好像在变冷。 就在最近,一家俄罗斯媒体引用了一位波兰科学家的推测: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亚欧大陆将会出现“千年极寒”的天气。尽管只是空穴来风,但民众已经行动了起来,在中国和俄罗斯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消息一出,有关煤炭、燃气、取暖的诸多股票价格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已经一路飙升。 气温变化的成因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关联性,真如这位波兰科学家所言,今年冬天将会出现一千年来最冷的严寒吗? 两个“圣婴”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南美的一些渔民早在19世纪初就首先觉察到了海水温度每3-7年间便会异常升高,这股周期性的暖流导致了喜冷鱼类大量死亡,当地渔民只好用“圣婴”来形容这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 全球气候变暖也一度被认定是不可阻挡的。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范围要远远大于人们以往的预期。实际上,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处在它的作用之下,异常的洋流运动使得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沿岸变成了暖水域。洋流可以起到调节陆地温度的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打破了这种平衡。从理论上来说,这意味着大陆气温将会不可避免地保持增高趋势。 不过,决定气温的因素极其复杂,“厄尔尼诺”作为一种单一的现象,已经越来越被证实不是改变温度的唯一主角。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孪生姐妹——拉尼娜。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也有“圣婴”之意,但它与之前的“圣婴”表现出了恰恰相反的个性。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温度将会异常变冷,大陆则会出现飓风、暴雨和严寒天气。巧合的是,它通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因此,“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原本科学家们认为,“拉尼娜”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因为自从1950年以来,“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要远高于“拉尼娜”,并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的强度也在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了3次“厄尔尼诺”现象,本该紧随其后的“拉尼娜”现象却一次也没有出现。 就在人们认为“拉尼娜”即将被“厄尔尼诺”完全取代时,许多反常的气候灾害却又频发起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8年中国南方16世纪到19雪灾、2009年的欧洲严寒和中国西南干旱等等,都被科学家们归结为“拉尼娜”的“杰作”。看起来,“拉尼娜”像是要卷土重来。正是依据这个,有了“千年极寒”的说法。 “千年极寒”没有科学依据 在电影《后天》中,极端气候最终呈现出的状态是“极冷”而不是“极热”,今年入秋之后,全球各地的气温数据似乎在印证着《后天》里的想象。2009年初,英国就遭遇了31年来最冷的冬天;今年9月25日,苏格兰又测得了摄氏零下4.4度的低温;日本北海道10月26日即下了第一场雪,比2009年提前了6天。 针对目前的状况,尽管包括英国、俄罗斯、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预测,今年冬天将会异常的寒冷。但是,“千年极寒”的说法,还是遭到了科学界的一致否认。 在支持“千年极寒”的原始报道中,提出这个推论的主要依据是,在“拉尼娜”的影响下,过去两年里,负责向北大西洋输送热量的墨西哥湾流减弱到了原强度的一半,因此,濒临北大西洋的欧洲大陆获得的热量调节也将急剧减少,从而出现一个千年难遇的严寒天气。 这个消息没有被主流媒体所采用,但还是在公众当中引起了恐慌和猜测,因为近几个冬天的持续低温已经造成了“冻死”的情况发生。 “千年极寒”观点影响的扩大触发了主流科学界的澄清。反对者的最大质疑来自“墨西哥湾流减弱一半”的数据。几十年来观测的数据确实表明墨西哥湾流在减弱,但并没有达到一半的程度,而是以非常微弱的速度缓慢降低,有些观点甚至认为这仅仅只是误差导致的数据结果。而即使墨西哥湾流真的影响到了气候,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可以瞬间体现出来的。世界气象组织则直接表示,就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还没有“气候预测”的技术能力,最多只能进行中短期的“天气预报”,权威的气象机构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预测。对于“千年极寒”在时间上的确切程度,也有人质疑,人类记录气候变化的历史仅有150年,“千年极寒”的概念究竟意味着冷到什么程度,在时间上没有可比的参照物,其中明显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除了直接的反对声外,有些机构还给出了与“千年极寒”完全相反的结论。哥伦比亚大学IRI中心的季节气候预报结果显示,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包括欧洲及中国)今年冬季温度很有可能高于近年来的平均数值。 在历史上,最接近“千年极寒”说法的是发生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小冰期”,这个时期北半球的平均温度大概比20世纪低了一度左右。但是,“小冰期”仍然与“千年极寒”的论断有很大不同。16世纪到19世纪的那次所谓“千年极寒”持续了300年之久,是一个绝对的气候概念,并不是仅仅针对一个年份,它的成因也并非更多源于洋流的变化。 看来,“千年极寒”的推论确实是被世纪的“小冰期”,这个时期北半球的平均温度大概比20世纪低了一度左右。但是,“小冰期”仍然与“千年极寒”的论断有很大不同。16世纪到19世纪的那次所谓“千年极寒”持续了300年之久,是一个绝对的气候概念,并不是仅仅针对一个年份,它的成因也并非更多源于洋流的变化。
本刊记者李超 无论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人人都知道“厄尔尼诺”现象,人人都在等待一场“气温革命”。但是,这场“革命”的主角似乎不仅仅只有“厄尔尼诺”。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暴雪、2009年严寒肆虐欧洲,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低温纪录正在同时被刷新,与“厄尔尼诺”恰恰相反的是,大量直接经验告诉我们:地球好像在变冷。 就在最近,一家俄罗斯媒体引用了一位波兰科学家的推测: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亚欧大陆将会出现“千年极寒”的天气。尽管只是空穴来风,但民众已经行动了起来,在中国和俄罗斯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消息一出,有关煤炭、燃气、取暖的诸多股票价格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已经一路飙升。 气温变化的成因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关联性,真如这位波兰科学家所言,今年冬天将会出现一千年来最冷的严寒吗? 两个“圣婴”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婴”,南美的一些渔民早在19世纪初就首先觉察到了海水温度每3-7年间便会异常升高,这股周期性的暖流导致了喜冷鱼类大量死亡,当地渔民只好用“圣婴”来形容这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 全球气候变暖也一度被认定是不可阻挡的。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范围要远远大于人们以往的预期。实际上,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处在它的作用之下,异常的洋流运动使得原本属于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沿岸变成了暖水域。洋流可以起到调节陆地温度的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打破了这种平衡。从理论上来说,这意味着大陆气温将会不可避免地保持增高趋势。 不过,决定气温的因素极其复杂,“厄尔尼诺”作为一种单一的现象,已经越来越被证实不是改变温度的唯一主角。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孪生姐妹——拉尼娜。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也有“圣婴”之意,但它与之前的“圣婴”表现出了恰恰相反的个性。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温度将会异常变冷,大陆则会出现飓风、暴雨和严寒天气。巧合的是,它通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因此,“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原本科学家们认为,“拉尼娜”现象正在逐渐消失。因为自从1950年以来,“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要远高于“拉尼娜”,并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的强度也在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间曾经连续发生了3次“厄尔尼诺”现象,本该紧随其后的“拉尼娜”现象却一次也没有出现。 就在人们认为“拉尼娜”即将被“厄尔尼诺”完全取代时,许多反常的气候灾害却又频发起来,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8年中国南方 看来,“千年极寒”的推论确实是被人为夸大。但是,由于“拉尼娜”的活跃以及冷冬频现的事实,即使是反对者,也不敢否认今年冬天的气温将会比以往更低,只是没有达到“千年”和“极寒”的程度而已。
雪灾、2009年的欧洲严寒和中国西南干旱等等,都被科学家们归结为“拉尼娜”的“杰作”。看起来,“拉尼娜”像是要卷土重来。正是依据这个,有了“千年极寒”的说法。 “千年极寒”没有科学依据 在电影《后天》中,极端气候最终呈现出的状态是“极冷”而不是“极热”,今年入秋之后,全球各地的气温数据似乎在印证着《后天》里的想象。2009年初,英国就遭遇了31年来最冷的冬天;今年9月25日,苏格兰又测得了摄氏零下4.4度的低温;日本北海道10月26日即下了第一场雪,比2009年提前了6天。 针对目前的状况,尽管包括英国、俄罗斯、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预测,今年冬天将会异常的寒冷。但是,“千年极寒”的说法,还是遭到了科学界的一致否认。 在支持“千年极寒”的原始报道中,提出这个推论的主要依据是,在“拉尼娜”的影响下,过去两年里,负责向北大西洋输送热量的墨西哥湾流减弱到了原强度的一半,因此,濒临北大西洋的欧洲大陆获得的热量调节也将急剧减少,从而出现一个千年难遇的严寒天气。 这个消息没有被主流媒体所采用,但还是在公众当中引起了恐慌和猜测,因为近几个冬天的持续低温已经造成了“冻死”的情况发生。 “千年极寒”观点影响的扩大触发了主流科学界的澄清。反对者的最大质疑来自“墨西哥湾流减弱一半”的数据。几十年来观测的数据确实表明墨西哥湾流在减弱,但并没有达到一半的程度,而是以非常微弱的速度缓慢降低,有些观点甚至认为这仅仅只是误差导致的数据结果。而即使墨西哥湾流真的影响到了气候,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可以瞬间体现出来的。世界气象组织则直接表示,就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还没有“气候预测”的技术能力,最多只能进行中短期的“天气预报”,权威的气象机构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预测。对于“千年极寒”在时间上的确切程度,也有人质疑,人类记录气候变化的历史仅有150年,“千年极寒”的概念究竟意味着冷到什么程度,在时间上没有可比的参照物,其中明显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除了直接的反对声外,有些机构还给出了与“千年极寒”完全相反的结论。哥伦比亚大学IRI中心的季节气候预报结果显示,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包括欧洲及中国)今年冬季温度很有可能高于近年来的平均数值。 在历史上,最接近“千年极寒”说法的是发生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小冰期”,这个时期北半球的平均温度大概比20世纪低了一度左右。但是,“小冰期”仍然与“千年极寒”的论断有很大不同。16世纪到19世纪的那次所谓“千年极寒”持续了300年之久,是一个绝对的气候概念,并不是仅仅针对一个年份,它的成因也并非更多源于洋流的变化。 看来,“千年极寒”的推论确实是被 什么在改变气候
在这个问题面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决定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其复杂性,但它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指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人为夸大。但是,由于“拉尼娜”的活跃以及冷冬频现的事实,即使是反对者,也不敢否认今年冬天的气温将会比以往更低,只是没有达到“千年”和“极寒”的程度而已。 什么在改变气候 在这个问题面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决定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其复杂性,但它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指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大气、海洋、冰川和陆地。太阳辐射、地球轨道的变化、板块运动等都会使气候产生变化。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便曾经被归因为太阳辐射造成的结果,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最终来源,它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太阳黑子的爆发通常左右着太阳辐射的状况。 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为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列入到了影响气候的范畴,这其中还包括了特殊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影响大气吸收与传播太阳辐射的气溶胶。目前,主流科学家基本上都在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推断还没有证据可以100%确定,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这个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无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最终谁占据了上风,都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并不会意味着气候灾难的降临。而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大气、海洋、冰川和陆地。太阳辐射、地球轨道的变化、板块运动等都会使气候产生变化。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便曾经被归因为太阳辐射造成的结果,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最终来源,它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太阳黑子的爆发通常左右着太阳辐射的状况。
人为夸大。但是,由于“拉尼娜”的活跃以及冷冬频现的事实,即使是反对者,也不敢否认今年冬天的气温将会比以往更低,只是没有达到“千年”和“极寒”的程度而已。 什么在改变气候 在这个问题面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决定天气的因素有很多,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虽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其复杂性,但它是一个周期较长的指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影响气候系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大气、海洋、冰川和陆地。太阳辐射、地球轨道的变化、板块运动等都会使气候产生变化。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便曾经被归因为太阳辐射造成的结果,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最终来源,它的变化将会直接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而太阳黑子的爆发通常左右着太阳辐射的状况。 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为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列入到了影响气候的范畴,这其中还包括了特殊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影响大气吸收与传播太阳辐射的气溶胶。目前,主流科学家基本上都在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推断还没有证据可以100%确定,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这个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无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最终谁占据了上风,都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并不会意味着气候灾难的降临。而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为因素被越来越多地列入到了影响气候的范畴,这其中还包括了特殊气体排放所造成的“臭氧层空洞”和影响大气吸收与传播太阳辐射的气溶胶。目前,主流科学家基本上都在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联的推断还没有证据可以100%确定,但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这个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了雪灾、2009年的欧洲严寒和中国西南干旱等等,都被科学家们归结为“拉尼娜”的“杰作”。看起来,“拉尼娜”像是要卷土重来。正是依据这个,有了“千年极寒”的说法。 “千年极寒”没有科学依据 在电影《后天》中,极端气候最终呈现出的状态是“极冷”而不是“极热”,今年入秋之后,全球各地的气温数据似乎在印证着《后天》里的想象。2009年初,英国就遭遇了31年来最冷的冬天;今年9月25日,苏格兰又测得了摄氏零下4.4度的低温;日本北海道10月26日即下了第一场雪,比2009年提前了6天。 针对目前的状况,尽管包括英国、俄罗斯、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预测,今年冬天将会异常的寒冷。但是,“千年极寒”的说法,还是遭到了科学界的一致否认。 在支持“千年极寒”的原始报道中,提出这个推论的主要依据是,在“拉尼娜”的影响下,过去两年里,负责向北大西洋输送热量的墨西哥湾流减弱到了原强度的一半,因此,濒临北大西洋的欧洲大陆获得的热量调节也将急剧减少,从而出现一个千年难遇的严寒天气。 这个消息没有被主流媒体所采用,但还是在公众当中引起了恐慌和猜测,因为近几个冬天的持续低温已经造成了“冻死”的情况发生。 “千年极寒”观点影响的扩大触发了主流科学界的澄清。反对者的最大质疑来自“墨西哥湾流减弱一半”的数据。几十年来观测的数据确实表明墨西哥湾流在减弱,但并没有达到一半的程度,而是以非常微弱的速度缓慢降低,有些观点甚至认为这仅仅只是误差导致的数据结果。而即使墨西哥湾流真的影响到了气候,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可以瞬间体现出来的。世界气象组织则直接表示,就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还没有“气候预测”的技术能力,最多只能进行中短期的“天气预报”,权威的气象机构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预测。对于“千年极寒”在时间上的确切程度,也有人质疑,人类记录气候变化的历史仅有150年,“千年极寒”的概念究竟意味着冷到什么程度,在时间上没有可比的参照物,其中明显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除了直接的反对声外,有些机构还给出了与“千年极寒”完全相反的结论。哥伦比亚大学IRI中心的季节气候预报结果显示,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包括欧洲及中国)今年冬季温度很有可能高于近年来的平均数值。 在历史上,最接近“千年极寒”说法的是发生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小冰期”,这个时期北半球的平均温度大概比20世纪低了一度左右。但是,“小冰期”仍然与“千年极寒”的论断有很大不同。16世纪到19世纪的那次所谓“千年极寒”持续了300年之久,是一个绝对的气候概念,并不是仅仅针对一个年份,它的成因也并非更多源于洋流的变化。 看来,“千年极寒”的推论确实是被90%以上。
无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最终谁占据了上风,都属于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并不会意味着气候灾难的降临。而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都不能改变人类干预气候变化的事实和控制自身活动的迫切。

云中公子欢迎您

',1)">
您已欣赏本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