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半的“失控姐”蹿红网络,是谁之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22:21
四岁半的“失控姐”蹿红网络,是谁之痛?2010.11.27  《凤凰论坛》            最近一个时期网络红人层出不穷,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小月月、虐兔女……你方唱罢我登场,唯恐冷落观众眼球。而失控姐更是以前所未有的点击率名列榜首,一个年仅四岁半的莎莎何以走红?真的给人带来开心快乐?  笑过之后有良知的人感到的是痛心,是对制造媒体轰动效应者的鄙视。
  作为大人,我们应该欣赏孩子的童真、童趣、童心。他们与小动物亲密无间的友爱,与同伴两小无猜的真情,与老人毫无做作之感的信任和依赖……都是成年人演戏也演不出来真实情景剧。这些要靠我们的媒体、我们的网民去观察、去发现,而不是人为的制造喜剧效果、轰动效应来博取人们的眼球。看看四岁半的小莎莎如何走红网络吧。
  四位节目组成员轮流扮演蒙面歹徒、吵架夫妇、和灰太狼,让尚无自主意识的四岁多女孩扮演民警,来面对、来处理如此场景。我不知道编导脑子是否进水,四岁小孩如何面对?她能应付得了? 除了屡屡吓得失控,大声哭喊:“你别杀我啊!” “你好好说话” “我不跟你走,你没个人样!……”还能怎样?
  我要问:电视台这个节目的主题用意是什么?仅仅是为了博得观众一笑?为了提高所谓收视率?在四岁半的小莎莎惊恐、失控大哭的无数场景中,伴随着的是大人歇斯底里的狂笑,导演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失控姐”走红了,不仅国内媒体争相报道,港澳台、国外媒体也相继推出,这叫啥事?孩子惊恐、大哭、失控真的让我们开心吗?——笑过之后是心疼。
  你是拿一个女童来取乐,假若四岁半的莎莎是你的娇娇女,你忍心让她遭受恐吓、恐惧、无助、无奈?我们这些以文化人自翔的编导们你的爱心哪里去了?拿孩子的缺陷作为笑料、拿孩子的恐惧来娱乐是对幼儿的伤害,对幼儿的不尊重!
  梦想靠炒作一夜走红的哥们、姐们你们的良知哪里去了?一味追求收视率,只考虑博取眼球的综艺节目媒体人,你们的职业道德在哪里?是否已经丧失了娱乐的底线?网络围观的“看客们”你们推波助澜帮助了谁?又伤害了谁?
  我们不能不感叹三俗文化的泛滥与异化,这种娱乐是愚乐!   相关帖子阅读:
“失控姐”走红,娱乐时代莫把孩子当工具

        南京4岁半女孩莎莎,因一段在电视节目中失控大哭的视频蹿红网络,被称为“失控姐”。视频不但红遍内地,港台地区甚至北美媒体也进行了报道。此后,莎莎又录制了两档综艺节目,情绪失控的视频再次走红。但后两次表演却招来质疑。莎莎的外婆也透露,在录节目时,莎莎受到惊吓。

  没有想到电视节目给人带来的欢娱,就是把四岁的小孩子精心设计下吓哭,孩子的情绪失控表现给观众带来欢乐,拿孩子的恐惧当娱乐噱头,拿孩子的缺陷和失控当笑料,把观众的欢乐建立在孩子的恐惧哭声中,不知道这是娱乐节目的进步,还是娱乐节目丧失了娱乐底线,电视节目如此的娱乐,不知道是带来的欢乐多,还是悲哀多。

  娱乐至死的时代,带给观众的笑声,似乎一直建立在暴露他人生理缺陷,看节目中人丑陋滑稽,以及拿孩子童真无邪口无遮拦之上,极不光彩的带有目的性,产生娱乐喜剧化。纵观现在的娱乐节目,发现娱乐节目所推崇的,就是取笑他人生理缺陷,满嘴粗口,黄段子逗乐,颠覆人性,低俗媚俗哗众取宠,利用孩子的天真无邪,这些几乎成了娱乐的主流。娱乐节目的这种变态喜剧效果,带来笑声一片的同时,总是让人心里感到不是滋味,难道我们的娱乐,就是变态下取笑他人,来满足心理上的恶趣。

  似乎真的是审美疲劳的时代,娱乐化下人们对美享受好像有些厌倦,也打不起精神,欣赏越来越趋向与低俗、恶俗、颠覆、丑陋搞怪,言行举止越是不可思议没品位,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越是不符合常理,极其自恋,甚至猥琐、侮辱、缺失道德,越变态越妖魔化,反倒是受到娱乐的追捧。当娱乐反低俗,没有搞头的时候,娱乐将视觉投向了天真无邪的孩子,利用孩子的童真,打造笑料制造噱头,创造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利益,当孩子失控博得观众一笑的时候,却发现娱乐实在是有些卑鄙有些变态,极不光彩目的性下,失控的不是孩子,是电视娱乐节目。

  娱乐节目拿孩子的缺陷作为笑料,拿孩子的恐惧当做娱乐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这样投身到娱乐,在他们内心世界里不知道怎样去认知这个世界,疯狂娱乐涉及到孩子的时候,更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商业化的娱乐运作开发到孩子,让孩子一夜成名,只能让孩子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变得价值观、人生观扭曲,心理生理上不健康成长,把孩子当娱乐的工具,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幸,也是娱乐丧失了底线,是娱乐的失控,更是娱乐的变态。

  当孩子成了娱乐搞笑的工具,用孩子的童真无邪情绪失控来表演,当我们这些看客看了轻松一笑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娱乐原来是那么的可悲,原来我们也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用恶趣迎合着娱乐。娱乐节目请放过孩子,别让孩子当道具,尊重孩子,娱乐至死只能让孩子不幸,更剥离了大众的娱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下,让娱乐节目更加变态、迷失。    

“失控姐”又曝红 “犀利哥”今安在?
  一位4岁半的南京小姑娘莎莎最近成为网络红人,她因在节目中扮演搞笑小民警,频频“失控”大哭而火爆网络,被称为“失控姐”。近日,她又在地方卫视一档娱乐节目中变身空姐,应对三个态度恶劣的乘客,其“这个飞机太穷了”等雷语以及频频失声痛哭的表情,令人捧腹连连。据媒体称,这段视频已经被点击播放了25万次。

4岁半的女孩本该稚气未脱,说些幼稚可乐的话并伴以情绪失控的表情,本不足厚非。但是如此频繁地参加出演,迅速爆红并被冠以“失控姐”的标签,甚至有了专门的经纪人,有旁人代为打理的微博,不能不说这里面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极力推动,多少都存有近年来司空见惯的“网络红人”炒作的痕迹。而这种炒作加在如此低龄的幼儿身上,则未必是件好事。
鲁迅先生很早说过,中国人爱凑热闹,或许是这样的民族特性,推动着我们追捧新奇事物。但是这种猎奇心态,其实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存在。尤其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各种“门”不经意疯狂上演,一些人和事或主动或极不情愿地被推广放大,其中既有利益悠关的企图,又有浮噪的跟风与喧泄,甚至以其生猛、搞怪、恶俗而不断撞击人们心理承受与社会公德的底线。至于身处其中的当事者,则更是“几人欢喜几人愁”。
曾经遭遇艳照暗算的兽兽红了,“自信人生三百年”的凤姐红了,就连正宗街头流浪汉的“犀利哥”也曾红得一塌糊涂。尤其后者,一度被网友力捧为“极品乞丐”、“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乞丐王子”等。“犀利哥”在上半年红透网络,同时被纸媒、电视、网络等媒体大肆报道。其后还引起了当地政府层的关注,开展一场救助行动。“犀利哥”事件亦席卷台湾、日本、新加坡。《犀利哥之歌》有好几首,后来还有消息称某大鳄投入巨资的电影《犀利哥传奇》已经拟定开拍。
但是,“神勇”如犀利哥,也逃不脱被全民娱乐消费之后“盛极而衰”的命运。虽然犀利哥出名以后,每天都有大量的电话邀约,这些电话有工厂企业、文化传播公司、演艺公司,也有热心的网友与策划人。其中深圳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找到犀利哥,未经同意就私自拍了犀利哥与他家人很多录像传到网上,并在网上发布很多不实消息,让犀利哥与其家人受到了很大伤害。而犀利哥最终从网络消失,是被传担任广东顺德农庄时装表演部经理,后又现身北京偿试“配送”工作,但都不了了之没有下文。惟一给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属很少开口的犀利哥那句“我害怕”,及其家人看到网上相关照片时“很痛心”的感叹。
虽然网络能够炒红很多人,但决非每个被炒者都能从中获得想要的东西。而网络事件的制造者以及大量的围观者们,却永远立于“不败”,尽可陶醉浸淫其间而不必承担任何的后果。有心理专家说,“犀利哥”出名,很大一部分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人们真正关注犀利哥的原因其实只是出于对乞丐身份的刻板印象和他本人潮流造型之间的巨大反差,道理很简单,如果他不是乞丐,没有人会这么关注。而此次“失控姐”的一夜爆红,无疑是“犀利哥类型”的再次翻版——如果她不是个孩子,谁又会这么样去关注呢?
兽兽、风姐们凭借网络炒作仍然在走红,这与她们的主观执着有关,当属特例,须另当别论。而对于无勇无谋的“犀利哥”、任人摆布的“失控姐”而言,无端被卷入这场魔兽般的网络游戏,带给他们的最终或许只是一片寂然与失落。犀利哥今不在,失控姐又能走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