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馆藏 竹木牙角匏器雕刻赏析(象牙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12:52

北京故宫馆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赏析(象牙三)

牙雕黑漆地描花笔筒,清中期,高13.7cm,最大径11.5cm。清宫旧藏
筒身6瓣花式,每一面均微凹入,通体曲线优美。底部6顶角设6矮足。口、足边沿饰变体夔纹,筒身主体纹样则为开光内饰各式折枝花卉,如牡丹、玉兰、菊花、梅花等,图案黑地白章,效果鲜明强烈。
  此种工艺制作方法需首先于象牙表面去地浅浮雕纹饰,然后在空地上反复髹黑漆,直到漆面与纹饰高度平齐再加以打磨修整,并在局部如花蕊、叶脉等处配合阴刻填漆技法,才能达到最理想的装饰效果。其整体观感已经突破象牙雕刻在色彩上的某些局限,这种工艺是清中期宫廷牙雕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之一。

[ 本帖最后由 dongzh 于 2009-2-2 16:38 编辑 ]

附件

牙雕黑漆地描花笔筒.jpg (32.77 KB)

2009-2-2 13:25

牙雕黑漆地描花笔筒,清中期,高13.7cm,最大径11.5cm。清宫旧藏

 

牙雕开光进宝图转芯式笔筒,清中期,高12.7cm,筒径8.5cm。清宫旧藏

笔筒圆体,象牙雕,口唇过渡柔和,口沿阴刻回纹带,器表高浮雕山水人物。人物几达数十,分成多组错落置于山水间,有推车者,有托盘者,有抱瓶者,有驱象者,大都兴高采烈,所盛装的皆为珊瑚、宝石、灵芝等殊方异宝。底为后配,底中央突出一圆形台,与筒身以螺口相连。外层又镂雕一字纹地方形开光圆筒,套于口沿与足沿之间,可以旋转,转到不同角度,开光内显现的纹饰亦不同,给静态装饰带来了丰富的变化,是此笔筒最为精彩的一笔。
  笔筒壁上之图景实际即清代常见的番人进宝图之变体,其人物均着西洋服饰,表现出当时中西交流的频繁以及清代统治者所秉持的天朝上国的倨傲心态,颇堪玩味

附件

牙雕开光进宝图转芯式笔筒.jpg (30.51 KB)

2009-2-2 13:25

牙雕开光进宝图转芯式笔筒,清中期,高12.7cm,筒径8.5cm。清宫旧藏

 

象牙雕竹节式臂搁,清晚期,长24.5cm,宽6cm

臂搁雕作纵剖竹节式,符合臂搁覆瓦式形制的要求,较厚重,下部稍宽,上部略窄,有自然弯曲的轮廓线。雕刻以浮雕及镂雕为主,于写实中见剪裁功夫,将竹节、竹鞭等刻画得惟妙惟肖。较长的根须集中于一侧,相互叠压,很有节奏感。一枝小竹蜿蜒依附于竹节上,其叶片的伸展、转侧及虫蚀痕迹都为器表增添了几许生趣。背面雕出分节横膈,并在凹陷空间内高浮雕蜻蜓、甲虫、蝴蝶。显然,其观赏意义已远远超过实用价值,属晚清同类工艺制品中的佼佼者。

附件

象牙雕竹节式臂搁.jpg (14.05 KB)

2009-2-2 13:26

象牙雕竹节式臂搁,清晚期,长24.5cm,宽6cm

 

象牙镂雕群仙祝寿图龙船,高58cm,长91.5cm,宽23.5cm

船龙舟形,昂首翘尾。舟内设3层楼阁,上层置龙凤旗和盖伞,中层有宽阔的平台,下层为船舱。每层均雕梁画栋,玲珑剔透,纤巧精丽。舟中王母、众天女、八仙、福禄寿三星以及船夫、乐手等共42人。
  此祝寿龙舟是清宫内务府大臣在慈禧太后六旬生日时进献的贡品,为广州象牙作坊中的牙匠按如意馆绘制的图稿奉命雕制的。作者采用镂刻、浮雕、圆雕、拼镶、染色等多种技法,舟身鳞片密结,楼阁灵秀华丽,勾莲、宝相、瓜果等花纹虬结连绵,多彩多姿。龙舟整体雍容富丽,寓祝寿之意。此类作品属于只求效果而不惜工本的佳构,作为一件大型的陈设器,在晚清时期的牙雕工艺品中首屈一指。

附件

象牙镂雕群仙祝寿图龙船.jpg (24.67 KB)

2009-2-2 13:27

象牙镂雕群仙祝寿图龙船,高58cm,长91.5cm,宽23.5cm

牙雕海市蜃楼景屏,通高32cm,座长21cm,宽10.8cm,景屏径14.8cm,厚4cm

景屏分座、托、屏三部分。座长方形,束腰,四足间花牙为镂空缠枝莲纹。座上设染牙栏杆,栏杆内湖石叠立,松、竹、梅、灵芝、仙草遍植其间,染以不同色彩,两只鹌鹑立于石上,相对而望。正中浮起朵云,似一缕烟柱腾起,朵云上托如意形小屏。小屏边框饰钉纹,内边镂雕卷草纹一周,屏景采用微雕技法,刻“海市蜃楼”仙境,以山峦为背景,山前三座楼阁,曲栏回旋,福、禄、寿三星分立三面,曲栏下海水澎湃,水中荡一仙舟,舟中小童撑篙,老者盘膝而坐,手持佛尘指点停泊处,岸上有两个捧琴、持蝠的小童迎候。屏两侧壁各2开光,开光为如意纹框,框内分别对称浮雕流云二蝠和流云三蝠纹。屏后壁浮雕卷草纹一周,中央浮雕硕果累累的桃枝与灵芝,两边各1只飞蝠。
  此件作品以镂空、浮雕、拨镂、拼镶等技巧把景物刻画得玲珑剔透,景致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在4cm厚的象牙上所刻层次达15层之多,楼阁曲栏雕得细如发丝,人物神态逼真如生,其工艺精妙无比,巧夺天工。屏与座之纹饰表达了“芝仙祝寿”、“长寿平安”、“福寿万年”等吉祥寓意。
  这件景屏为孤品,在清宫中备受历代皇帝青睐,从乾隆时期直到清代末期,一直得到妥善的保护,至今牙质仍洁白细腻,花枝景物完整如初,实为宫廷陈设品中的杰作

附件

牙雕海市蜃楼景屏.jpg (25.89 KB)

2009-2-2 13:28

牙雕海市蜃楼景屏,通高32cm,座长21cm,宽10.8cm,景屏径14.8cm,厚4cm

牙雕鹌鹑盒,高5.6cm,长12cm,宽4.5cm

盒圆雕成鹌鹑形,通体披羽。羽毛雕刻极富层次感,由头部的鳞片状至身后渐变成叶片状。双尾下垂,盒底雕刻脚爪,如匍匐状。盒口沿隐于胸腹羽毛间,毫无突兀之感,颇见巧思。头微偏侧,二目炯炯有神。颊部雕染绒毛,极为逼真。喙部刻划亦生动有力。通体染色,色彩写实,沉着多变,尤其羽干处的留白,一丝不苟。
  此盒将鹌鹑浑圆的体态略作夸张,既保证了盒的实用性,又不损其造型的真切感,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技巧,也代表了雍正、乾隆时期牙雕中的一种写实风格。

附件

牙雕鹌鹑盒.jpg (27.41 KB)

2009-2-2 13:28

牙雕鹌鹑盒,高5.6cm,长12cm,宽4.5cm

象牙雕群仙祝寿塔,高102cm,长98cm,宽54cm

象牙塔为前牌坊、金水桥和后楼阁、宝塔两部分衔接而成。牌坊雕龙立柱,楼台殿阁与曲池拱桥玲珑剔透,树木花草镶珠嵌宝,穿插掩映,阁后正中13层六方形宝塔一座,,塔冠饰蜜蜡葫芦式宝顶,每层檐脊下坠风铃,镂花围栏,每层花纹各异,以龙凤、福寿、宝相花等纹饰交替应用,美奂美伦,别具匠心。金水桥前后,楼阁与宝塔内外,群仙各持法器或行或立,鹤、鹿等祥兽间杂其间。塔后浮雕组合拼镶衔接成仙山一座,环楼阁、宝塔半周,山间阶梯蜿蜒曲折,直通山顶,又有亭榭点缀,奇石错落,松柏苍秀,藤萝虬结,翠竹、芭蕉、灵芝丛生。
  此象牙塔综合了镂刻、圆雕、拼镶、染色等多种工艺技法。楼阁、宝塔雕梁画栋,穷极工巧,窗棱及花纹细如篦丝,风铃微如粟粒,玲珑剔透。圆雕的人物姿态万千,神情各异,宛然如生。此象牙雕塔是由广东象牙作坊雕制,分片包装,运往宫廷造办处后再行衔接。这类作品皆为奉旨监造,并指定在帝、后寿辰之日呈献,宫禁之外难以得见。

附件

象牙雕群仙祝寿塔.jpg (15.48 KB)

2009-2-2 13:29

象牙雕群仙祝寿塔,高102cm,长98cm,宽54cm

象牙雕古木寒雀图臂搁,清,长28.5cm,宽6.4cm,厚2.7cm。清宫旧藏

臂搁长条形,覆瓦式,四矮足,较厚重。器下部较宽,足稍高,而上部较窄,足略低,器形虽简,却极为讲究。正面以浅浮雕法、背面以高浮雕及镂雕法刻画纹饰。纹饰均集中于下部,与臂搁形制相符合。正面纹饰表现块石枯树之隙,右上一猎隼敛翼盘旋,正欲扑击,左下二小雀仓皇闪躲,匿身树丛,画面截取生死瞬间之意境,引人入胜。雕琢运刀转折凌厉,线条刚直,于起伏毫末间突显萧瑟肃杀的气氛。纹饰之外大片留白,展现牙质自身的美感。画面之下浮雕“S”形竹节纹一道,丰富了器表的装饰变化,与背面的下边框遥相呼应。臂搁背面以“之”字形构图组织纹饰,高浮雕、镂雕、浅浮雕多达数重,近景一渔舟于丛树崖岸间将出未出,渔家老翁携童子嬉戏舟头。岸边猿猴三两,纵跃林梢。远处层峦飞瀑,庙宇轩敞,二老者立于山巅,似正陶醉于天高云淡、疏钟猿鸣的幽杳意境。

附件

象牙雕古木寒雀图臂搁.jpg (12.54 KB)

2009-2-2 13:30

象牙雕古木寒雀图臂搁,清,长28.5cm,宽6.4cm,厚2.7cm。清宫旧藏

象牙刻字墨床,清,高2.7cm,长8.5cm,宽3.1cm。清宫旧藏

墨床呈条案式,束腰,牙边曲线玲珑,膨腿外翻马蹄足,连枨只余一条。器虽小却极为工整规矩。床面阴刻“宝其万年”填蓝色大篆四字,线条断续,刻意模仿金石器历经岁月磨蚀之韵味,又阴刻填红“古鼎铭四字”,并有填绿色“师古”小印。此器设计巧妙,工艺到位,是象牙雕文玩器具中引人注目之佳作。

附件

象牙刻字墨床.jpg (18.55 KB)

2009-2-2 13:31

象牙刻字墨床,清,高2.7cm,长8.5cm,宽3.1cm。清宫旧藏

 

玳瑁嵌牙黄杨屉四合如意盒,清,高2.3cm,盒总体长13.2cm,宽10.8cm。清宫旧藏

盒以玳瑁雕作扁体四如意云头相联状。顶板与底板之间一周用黄杨木雕成4个随形小屉,可储小饰件,每屉侧面设插榫,使屉盒可自由推出推入。顶面及底面除施以阳文装饰外,又以象牙镶嵌“太极阴阳鱼”图案,寓意深厚。此器以多种材质组合而成,造型奇巧,制作精致,是非常稀见的文玩制品。

附件

玳瑁嵌牙黄杨屉四合如意盒.jpg (20.41 KB)

2009-2-2 13:31

玳瑁嵌牙黄杨屉四合如意盒,清,高2.3cm,盒总体长13.2cm,宽10.8cm。清宫旧藏

染牙刻山水人物图小盒,清,通高2.9cm,直径6.1cm。清宫旧藏

盒扁体,圆形,盖身子母口相合,凸唇。通体经染色,色泽微黄,部分施以阴刻,为使纹饰醒目,在局部剔去表层,露出象牙本色为地,装饰效果极佳。立墙题材为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案,盖面则饰山水人物,表现楼阁之上二仕女凭窗目送征人驰马远去,情态婉约,景物旖旎。其整体意匠颇类竹刻中的留青工艺,这是此器最具特色之处。

附件

染牙刻山水人物图小盒.jpg (25.34 KB)

2009-2-2 13:32

染牙刻山水人物图小盒,清,通高2.9cm,直径6.1cm。清宫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