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轮六方会谈首日花絮:记者大战 各亮绝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34:04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7 月26 日 | 文章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 第四轮六方会谈开锣首日,蓄势待发的媒体大战旋即打响。虽然本轮会谈仍然采用闭门会议的形式,众多中外记者仍然像以往一样,为挖掘新闻吃苦受累而乐此不疲。 众记者苦蒸“日光桑拿” 500多名中外记者中只有20名是幸运的:可以进入主会场芳菲苑。其余的只有遵循“老手”们的经验,在会场门口“蹲点”。一些刚刚来京工作或特意为此次会谈来华采访的记者尚未领教过北京的暑伏,非常羡慕那些全身短打扮的同行。 3名来自国外的记者早在前几轮六方会谈中体会过等待的滋味,这次专门带来了可折叠的躺椅,就在大家纷纷寻找阴凉的歇脚处时,他们已“洋洋自得”地仰躺在躺椅上面聊天喝水。旁边的同行看得眼红,笑称他们是“老油条”,自嘲自己是在蒸“日光桑拿”。 “浪费胶卷”是家常便饭 进入钓鱼台的道路在事先拉好的警戒线和两侧花坛之间形成了一条“羊肠小道”,再加上各国摄影记者装备的“长枪短炮”,要想在这条小道上移动,得格外小心。 两侧的记者隔路相望,早已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按下快门,在第一时间捕捉各方代表的风采。门口不时有使馆的车辆进入,记者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镜头跟着车辆一阵猛拍,耳畔只有快门清脆连贯的咔嚓声。很快就有眼明的记者嚷道:“不是不是,浪费感情!”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路透社一位摄影记者还不到会谈正式开幕,就已拍了近600张照片,据他介绍实际可用的仅有“6张。”100:1的比例令人惊叹,难怪摄影记者常说“浪费胶卷”是家常便饭。 “绿豆汤”走俏钓鱼台 上周还是连绵大雨的北京这几天又是连续高温。为了防止参加六方会谈的各国代表和记者上火,北京老百姓爱喝的绿豆汤头一次被写入钓鱼台国宾馆的菜单。钓鱼台大酒店总经理岳彦友向记者们推介说:可不要小看这一碗秘制的绿豆汤,它绝对可以起到防暑去火的作用。果然,一上午的功夫,绿豆汤走俏。 据介绍,从第二轮六方会谈开始,钓鱼台大酒店开设了新闻中心。从第三轮六方会谈开始,钓鱼台大酒店专门为记者开设了休息间。本轮会谈又为记者提供5折优惠的自助餐。很多细心的记者还发现:以往白纸黑字的公告栏全部换成了彩色打印纸。岳彦友说:“这些彩色打印纸都是前两天酒店刚刚购买的,希望能够以此舒缓一下记者们的紧张神经。” (吴晶程然贾钊) 第四轮六方会谈首日花絮(二) 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 媒体大战向来是六方会谈的重头戏。来自世界各国的媒体不仅争先在会谈开幕前爆出不少猛料,更在会谈现场“严密部署”,亮出不少“绝活”。 以“守”为攻 早上才过8点20分,新闻中心里已是记者云集:有的在等待会议正式开始,随时关注最新动态;有的已进入工作状态,忙着敲打键盘,发送传真。一名德国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说:为了报道本次六方会谈,电视台在北京的4名记者都来了,而且还暂停了其他采访活动。“简直就是倾巢出动。” 与此同时,从早上6点30分开始,就有记者等在钓鱼台国宾馆的门口。在宾馆大门入口处不足100米长的通道上,许多西方摄影记者手执“大炮筒”,每隔几米站立一个,期望从不同侧面抓到与会各方代表的特写。他们与笔直挺拔的中国卫兵相映成趣,引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一位中国记者感叹自己势单力薄,笑称外国记者是搞人海战术,以“守”为攻。 “扇形”编队 本次会谈核准向境外记者发放的记者证共200余个,分为橙红和深蓝两种。前者是普通境外记者证件,用于出入新闻中心;后者只有20个左右,证上印有一个“近”字,凭它可以自由出入会场,与各方代表“亲密接触”。 由于会谈采取闭门形式,只有少数获得蓝色记者证的记者能够入场近距离报道。其他记者只能在新闻中心跟踪电视直播,实时向各自的本部发回“一手”消息。电视屏幕上,各方代表团刚一走进芳菲苑,散坐在新闻中心各处的记者立刻聚集过来。众记者以52英寸的超大背投电视为中心,迅速形成“扇形”编队,乐坏了不少正愁“无米下炊”的摄影记者。 “走后门”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北京分社社长柯舍夫自称是“老北京”,参加过前面几轮的六方会谈报道。有“新手”向他请教报道窍门,他神秘地指指身边的外交部官员说,我是“走后门”来报道的。他是我老板,我们的签证都是他发的。”看着正为各国记者提出的采访要求忙碌不已的中国官员,在场外国记者都会心一笑。 会谈刚一开始,柯舍夫就快手如飞,开始写稿。“我已用国际长途发了三条报道了,这是第四条。还有两条要发,”他说。旁边一位外国记者看着俄罗斯同行如此神速,不由心下发慌,朝柯舍夫打趣道:给我也走走后门,提供点线索吧。(孙侠常璐魏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