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牌学校,校长应具备哪些素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49:20
首 页 |加入收藏
',1)">
关于中心
·中心简介 ·服务体系 ·企业文化 ·联系方式

打造一流校长培训品牌项目提升未来教育精英能力素质
打造一流校长培训品牌项目提升未来教育精英能力素质
清华校长职业化研修总策划人王继华教授访谈录
原作者:闫东 吴志勇   来源:《继续教育》
[编者按]编者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建设一支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高素质校长队伍是当务之急,因为校长群体的竞争力决定了教育竞争力。怎样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校长群体?怀着对这个问题的深度关注,记者采访了首次向世人推出“职业化校长”理念,创建“3A能力”职业校长培训模式的信息整合专家、清华校长职业化研修中心总策划及执行主任王继华教授。在采访中,记者深深为王继华教授那蕴藏着睿智哲思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一系列新概念所鼓舞、所激动:“用现代教育经营观改造传统教育管理观,用开放研修模式取代封闭培训模式,用产业理论更替事业理论”,“跳出教育看教育,在教育管理中融入经济理念”,“在国内外剧烈的教育变革的环境中,校长亟须获得‘前瞻趋势,驾驭潮流,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职业能力”,“教育也要讲品牌运作”,“学校应品牌化经营”,“用3A理论来武装一人,振兴一校”,“当校长的观念与文化力同社会发展产生了和谐的共振,中国教育生产力就可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全新的视野、全新的体系和培训模式、前卫的校长培训理念令记者耳目一新,感受到其中蕴藏的巨大的理性力量。为使广大读者较深地理解王继华教授的校长培训理念和培训模式,记者把采访记录整理出来,与读者共享。
记者:清华校长职业化研修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我国教育观念的革命注入了新的内涵,具有应对世界挑战的战略意义。作为该项目的总策划人,请您谈谈清华校长职业化研修中心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作为一名职业校长,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
王继华教授:校长职业化的提出,决非空穴来风。知识经济时代,淡化学历,强化职后培训,办学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从封闭走向开放,已是世界性的趋势。对校长的任用也将从内部的职务任命走向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校长职业化已成大势所趋。根据国务院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第31条关于在中小学推行校长聘任制、任期制和职级制的决定,对校长的任职资格和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发展第三产业,明确把教育列为第三产业,并认为是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这也是我们的工作依据。
作为职业校长的培训基地,旨在增强校长的职业意识,打造校长的“3A”能力,即“战略思考与规划能力、资源整合与运作能力、动态管理与组织能力”,培养具有市场穿透力的未来教育精英。“3A”能力是职业校长必备的三种顶级能力。它要求校长必须以前瞻性的视野,把握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战略的眼光设计学校的共同愿景,以经济的视角运筹教育资源,以市场机制管理学校,致力于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力求在教育实践上不断创新和超越。
同时,作为职业校长,还要具备基本的行为准则,即敬业的职业品格、协作的职业血型、规范的职业内功、创新的职业灵魂。
记者:职业校长培训的主要理念、内涵、课程、模式是什么?
王继华教授:校长职业化研修突破了常规培训的束缚,跳出教育看教育,以在教育管理中融入经济理念为出发点,探索出新的办学思路和培训模式。
在研修内涵上,强调“武装一人,振兴一校”和“校本战略规划设计”。研修赋予校长全新的教育理念、前沿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校长应职业化;教育是产业就应计算投入产出,不能光等、靠、要;校长不仅要有产业运作思想,还要有适应主流社会的文化育人取向;教育也要讲品牌运作,要用文化育人而不是知识育人;校长文化是教育灵魂,学校文化讲育人取向和传承;教育应打破垄断开展自由办学竞争;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学生是教育消费者;学校应品牌化经营;优质教育资源应流动式管理等。通过“武装”重塑校长形象,使其产生质的变化,即由行政型向产业型、由职务型向职业型、由权力本位型向能力本位型的转型。“校本战略规划设计”是在学员第一学段学习结束后,通过对“3A”课程的理解和吸收,通过新观念的传导和思维方式的改变,重新对学校的发展战略做出整体的思考,形成系统完整的文字资料,第二学段交由导师进行点评和修改,最终成为指导学校发展的根据和参考。通过“校本战略规划”的设计,提升校长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研修学员的创新思维品质与外界环境碰撞交融,实现观念变革、能力重塑与岗位实践的对接。
在课程设置上,为保证研修赋予校长“前瞻趋势,驾驭潮流,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我们对美国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MBA模式、加拿大以能力强化为指向的CBE模式,日本以个性化为特色的菜单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经典整合,设计了动态、开放的专题式模块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具体能力指向的《3A教程纲要》,并随时吸纳最新教育成果、教育思想。《3A教程纲要》分设三个能力模块,即教育经营、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本着“用现代教育经营观改造传统教育管理观,用开放研修模式取代封闭培训模式,用产业理念更替事业理念”的价值取向,每个模块下设的系列专项研修课题都重点注入市场经济的内涵,使教育经营、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提升为增值性经营、动态性管理、效益型科研,直接指向校长面向教育市场的资源整合与运作能力、面向现代教育的动态管理与组织构建能力,面向知识经济的战略思考与规划创新能力,使校长成为与教育市场对接、与教育国际化对接的面向未来的新型校长。
在研修模式上,经过充分的课题调研,借鉴国外相关的培训经验,独创了与众不同的“实境模拟案例教学”与“体验点评”的研修模式,为创新校长培训模式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实境模拟案例教学”即在教育实践中选取相关的经典案例,通过文本和音像等手段再现真实的教育实境,供学员学习借鉴,并作为学员回校模拟操作参照系,在实践中予以丰富和完善。解决了长期困扰校长培训理论脱离实际的难题,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体现人与环境互动,激发了学员学习的内动力。
“体验点评”就是将诸多导师各有建树的前沿理论,授课结束后,主持人用“校长职业化”这条主线串联起来,意在准确把握主讲者的内涵,使分散的课程和点评浑然一体,形成知识的合力。在感悟真实的语境中,把握主讲者的思维流程,整合创新知识点,自然融入个人体验,并在现场即时明示讲座的价值真谛。点评不仅是每一个课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且具画龙点睛的昭示意义。
记者:清华校长职业化研修与我国传统的校长(骨干教师)培训有什么不同?
王继华教授:恐怕用我们研修学员的话来回答这一问题更为合适。在我们前两期的研修过程中,有很多学员说:“以往的校长培训我们参加的也不少,虽在理论方面有些收获,但总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不是多少学费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我们时间上赔不起,我们更迫切需要的是强化实际能力、能解决教改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培训。”究其原因,从两种培训的对比不难得知。
其一,传统校长培训是在计划经济框架内的培训,虽然强调规范,但缺少面向市场经济的超前意识。校长职业化研修则突破这种局限,从社会需要出发,用前沿教育理论武装校长的头脑,力求解决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新问题,更能动态反映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客观变化。
其二,传统校长培训是囿于既定课程的知识性培训,无推进教育改革的特别思考,更没有教育融入经济的深层理念。在国内外如此剧烈的教育变革的环境中,校长需要的决不再仅仅是学几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就能应答的,而是亟须获得“前瞻趋势,驾驭潮流,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职业能力。这种能力应是面对多元文化挑战的能力,打造学校品牌的能力,创造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盘活有形、无形资产的能力,培养的学生以市场为取向的能力,让教育跟随趋势的能力。若没有放眼全球的国际视野,继续周而复始地僵化运作,必然落伍于时代。
其三,传统的校长培训缺乏对校长主体意识的激发,按计划推进,校长是被动的参与者。由于内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脱离了工作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困惑无法得到解决。校长职业化研修意在变静态培训为动态研修,注入反映时代变革的动态培训内容,重在把握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经济与教育的互动;采用对话的方式开展案例式个性创新研讨,激发主体参与意识;不是将校长置于讲什么听什么的地位,而是校长缺什么补什么!
记者:从前两期培训对象上看,有不少学员来自私立学校,您认为私立学校校长与公立学校校长在理念上和素质、能力上有什么异同?他们应分别重点强化哪些素质、能力和技能?
王继华教授:从前两期培训来看,有1/3来自私立学校的“掌门人,应该说这部分人比较理性,1.26万元的学费对他们来说不算少,但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在讲,这种跳出教育看教育,在教育管理中融入经济理念的思路,尤其是围绕经营、动态管理、学校文化所组织的课题既适用又超前,很值。更多的来自公立学校的校长皆受到深深的震撼,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增强品牌意识,要举着旗子而不是拿着鞭子的管理,用文化育人而不是知识育人等观念深深扎根于众多校长心中,校长要用规范的、适应主流社会的思想和能力治校的观念深入人心,公立和私立学校所共同追求的职务校长(公立)观念变革和职业校长(私立)能力重塑愿望得以实现。
记者:目前中国的校长们大多是政府(部门)任命制,您认为中国校长走向职业化还有多少路要走?为此国家有哪些政策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王继华教授:教育改革能否深化,能否实现质的飞跃,关键在于推进观念更新,而校长观念更是举足轻重,可以说,“校长职业化”触及的正是这根最敏感的神经。
中国的经济体制已基本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教育要不要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是用不着讨论的问题。教育属性的定位已经从事业转为产业,公办学校的转制改革也已逐步推开,社会力量办学的市场化运作也已形成不小的冲击波,教育市场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还在产生影响,但它最终将就范于市场经济的现实。许多人怕谈市场经济、怕谈教育产业,更不敢谈市场化。其实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也可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教育产业、市场化更不是洪水猛兽,用不着谈“化”色变。有人说,现在还“缺乏职业校长生长的土壤”。其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提供了这样的沃土,只是有待我们去开发耕耘。只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思索教育的发展,就不难理解“职业校长”内涵的深义。如果说,中国由计划经济转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性的选择,那么“职业校长”观念的提出则源于同一理性。
但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校长是由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按权限逐级任命的,校长获得的是职务级别和权力。可以断言,至今人们头脑中认为校长是一种社会职业的观念还很淡漠。校长由谁任命是“职业校长”向计划经济的校长任用制提出的尖锐挑战。
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靠国家拨款生存,不需要经营,也没有破产的风险。只要服务长官意志,没有能力也可以凭关系当校长、凭人情当校长,甚至可以花钱买校长。一纸例行公事的总结便可交差,一份名不副实的经验便可取得荣誉。当然不能否定广大校长的自主贡献,但计划经济凭行政权力任用校长的弊端,由此可见一斑。
“职业校长”强调校长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淡化职务意识和权力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市场认可的绩效,校长必然被淘汰。市场竞争机制只看重校长的职业能力,而不保校长的铁饭碗。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创造职业生涯的辉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校长自主释放潜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国家已经在中小学校长中逐步实行公开招聘的制度,并积极推行职级制。这是教育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走的一步。刘光锡同志早在2001年11月7日央视“东方之子”栏目中提出,入关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观念的变革,二是各行各业都要职业化。所谓职业化,就是一种符合世界发展取向的能力规范和标准。“化”不仅是个时间概念,更是一种批判的武器,化”是要化掉不符合发展的旧形态、旧规则。“校长职业化培训”不过是一种应对新挑战适度超前的战略举措而已。聘任制本身就是以能力为基准,职级制又对职业能力作了更细的区分。这些配套制度无疑是优秀校长脱颖而出的福音,而混迹其间的滥竽充数者将被淘汰出局。江西燕子窝村公办被民办挤垮的例子就是一个明证。提倡校长职业化,便是提升校长职业价值的助推器,虽然目前竞聘的市场空间不够大,但前瞻趋势,一切有冲击市场能力的校长都有足够的机会。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人才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地位不断攀升,校长的劳动价值也受到全社会的空前关注。中国是教育大国,处于校长阶层的人士,总量不可谓不多,在人力资本前提下,校长们不可能不提出自身增值问题,尤其是在职业型校长凸现于当今教育界,以年薪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而身价倍增的时候,校长们跃跃欲试,急欲跟进的心情可想而知。校长中的佼佼者完全有理由在劳动价值上与影星、歌星、体育明星并驾齐驱。“职业校长”的提出就是要否定计划经济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而要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去寻求价值公平。校长职业化研修不仅仅是为国家和社会输出高级教育管理人才,更带有促使校长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深层动机,这无疑是对传统校长培训的超越。
应该说,“职业校长”的产生,昭示着用人机制的变革,昭示着学校职能的演变,昭示着校长职责的演变,昭示着校长自身价值的增值,昭示着校长职级制与聘任制的实施有可循依据,昭示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思想体系的诞生,昭示着人才成长的方向。在职业化的研修中,我们不仅注重观念更新与职业能力强化,更注重强调职业校长的职业准则,更注重校长文化体系的构建。当校长的观念与文化力同社会发展产生了和谐的共振,中国教育生产力就可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改革与创新,教育责无旁贷。“校长职业化”任重而道远。
记者:前两期职业校长研修效果如何?您认为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今后有什么打算?
王继华教授:实践证明,校长职业化研修从培训导师,培训内容和形式以及服务上都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认可,前两届研修学员完成课程后,带着跳出教育看教育,教育智慧与经济思维互动的理念回到岗位实践,产生了诸多的感悟:
上海和河南的两位学员回去后把校名改了,改校名是什么?是改一种生存的定位,是面对新环境的一种全新的思考;北京一位学员来信说:原想参加研修班是一次“充电”的好机会,但十几天的课程下来,给我的感受已不能再用充电来表述了,简直是一种洗礼,全新的视野、前卫的理念、实用的理论、鲜活的案例、互动式的教学和开拓未来的激情,把我提升到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把我带入了一个崭新境界,我感到指导工作有思路,解决困难有办法,学校发展有方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前途充满了希望;湖北十堰一位学员来信说:经过培训,有如“久旱逢甘露”,豁然开朗;黑龙江一位学员说:职业化研修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资源整合,原来是等靠,现在知道了主动出击,积极运作,在15天内运作了150万资金,我懂得了经营理念,转变了思维方式,真正把职业校长的理念贯穿在改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上,收到了实效;河南商丘工业学校以3A”为指向,首先确立了与北京科技学院联合办学的思路,尔后实行中专、大专、本科分段培养,又以公办民助形式引资办商丘十九中学,盘活了学校有形和无形资产,在河南开辟了一条办学新路,受到了领导首肯;山东淄博一位学员自费来学习,认为学有所值,感受最深的是研修中首倡的校长文化,这是一“种无形对有形的渗透,校长文化提升了校长品位,公立学校应当坐不住了,研修的层次高,点评是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太精彩了;湖南常德一位学员说:“我校校长参加第一届研修后,回去当即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为保证持续地学习,我来参加第二届研修班以后还要安排校领导都来参加职业化研修……”。
同时,国内教育界和新闻媒体,对校长职业化研修,对打破常规的培训模式也十分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几十家新闻单位派记者采访。《中国教育报》还刊发了整版报道,认为入世后,经济体制的转轨必然引发教育体制的变革,校长的职能也将随之变化,校长也要职业化。《现代教育报》整版推出了北京大兴区六位校长参加职业化研修后的体会文章,大兴教委主任还做了肯定性的表态:当今校长理应多一点危机、紧迫感,早做准备,超前武装。”并对“3A”理念进行了具体的解读,认为校长职业化的理念“绝对是一个崭新的教育理念”。
校长职业化研修成为教育界、新闻舆论界的热门话题,一些教育专家相约对话,更有一些大的教育集团前来洽谈合作。表明了业内同仁和社会人士对校长职业化的关心与认可。
我们开展的校长职业化培训,还得到了国内经济理论界、教育理论界一些高知名度学者的支持与帮助。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著名国情研究专家、国情研究所所长胡鞍钢教授,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研究员,北师大著名教授陈孝彬等一批名家,以及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柳州市教委主任罗红、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康宁等教育行政官员,都于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校长们讲学,籍以表达了支持我们职业化研修的态度。而来自基层的全国著名中学校长冯恩洪、李金初等二十几位校长的案例教学,以亲身经历的办学实践给学员以昭示,更体现了我们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打造”的培训指导思想。
在前几期的培训中,我相继提出和实施了包括“3A”模块与校本战略规划的创设、实境模拟案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理论升华、体验点评的创新尝试、《研修简报》的引领与智慧思维、文化的导入与新概念的提出等几方面的内容,并且得到学员的高度认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团中央委托开展的首届全国辅导员职业化高级研修班,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与此同时,我们又在沉淀新的思考,不断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在把握整体培训格局中,拟开发首席教师的培训模式和体系,为创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教育思想体系而努力。
有人说,教育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在特殊的环境下,领先一步受羡慕,领先两步遭非议。校长职业化的提出,是应答WTO挑战的积极尝试,但对这个问题却有争议,这实质是文化观念的交锋,为此,我们不得不付出时间和智慧,从源头上寻找原因,来说明校长文化、教师文化、辅导员文化与教育及主流社会的相生互动这类少有人问津的冷课题。目前,虽不能说有所突破,却也有了发展教育生产力必须为校长注入文化力的新思考,因此,下次结业班上我要讲《职业校长文化底蕴的理性释放》,即教育生产力、教育经营力、学校核心竞争力与校长文化力。我的文化育人观恐怕还会有争议,可有什么办法呢?改革和创新实践的学术攀登,争议是不可避免的。背后可能随时会扬来沙尘暴,但为了一种使命和责任,为了前方那片无垠的绿洲,我必须执着前行!我也坚信,在拓荒的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与我同行!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星空之恋好易通
中心信箱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网络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