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感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34:19

作者按:

    本文系投资家1973原创,转贴者敬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欢迎您积极反馈读后信息,包括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原文在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dlz1973,欢迎各界朋友光临指教。

 

前言:

 

    “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系列发表之后,反响巨大;后因精力消耗较大和股市行情发展日趋激烈的缘故暂停。期间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希望我把这本书写完。考虑到原有的思路没有将极端行情(疯牛或疯熊走势)纳入进去,这次重开笔端顺便将已经写就的作一修订以飨读者。修订后的版本和以前的主要不同是用笔者独创的跟随理论取代传统的技术分析。传统技术分析的缺陷是过于强调大概率事件,对于小概率事件(极端行情)采用止损来弥补,这会导致投资者在极端行情中容易遭受重创!而跟随理论的特点是既适合常规行情,也适合极端行情,它的厉害之处是通吃所有趋势,无论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我将在后面的文字中详细介绍这个理论。

    研究股市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的一是从价格变动的“原因”出发的基本分析派,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金融政策分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与管理文化分析等,这一派别最终将不可避免的纳入“价值投资”的旗下;二是从价格变动的“现象”入手的技术分析派,内容包括K线分析、均线分析、成交量分析,注重研判趋势方向和盘面多空力量强弱的对比,这一派别最终将不可避免的走向“专业投机”的道路。“价值投资者”和“专业投机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前者主张抱紧个股,丝毫不理会大盘走势;并且对于后者来说重于生命的“时机”二字并不十分重视,这是后者根本没办法接受的。在后者看来,前者就像是某种宗教的原教旨主义信徒一样古板,但是他深知无法说服或改变他们哪怕一分一毫。值得说明的是两者的差异很少是由于后天思索的结果,基本上是生来注定的。价值投资的祖师爷宣称:一个人如果不能在五分钟之内接受价值投资的理念,那么他终生都不会接受!他说得很对,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专业投机者”,我连一分钟都不曾信仰过“价值投资理论”。尽管我重视他们发掘的个股,和他们一样热衷于寻找“快速增长股”,但我几乎每天都会看看大盘走势图,追求在个股的买入退出时机上的精确把握更是几乎构成了我投资/投机生涯中的全部。我也可以最多一周不看盘,但是要像“价值投资者”所主张的那样数月乃至数年不看盘,我不知道我在这行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同样的“价值投资者”也不能理解“专业投机者”。他们认为后者的行为不可理喻,甚至在道德上是邪恶的。但后者却很容易理解前者,他们对前者的研究成果在经过充分检视后往往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本书除了讨论这两种投资道路,其它的如漫步随机、混沌理论、阴阳八卦、四度空间都不在讨论之列。本书的架构是以本人独创的“跟随理论”、“超跌理论”和“共振理论”为主体,加之成交量技术和“K线与均线的形态与位置关系”两大技术,附之以实战案例,系统阐述笔者的投资/投机理念与方法,作为广大新股民深入研习的参考资料。徘徊在投资/投机大门外数年不见提高、始终无法取得突破的老股民也可拿来作为敲门砖。2005年~2007年的大牛市将股市的规模扩大到空前的水平,同时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新股民,俗话说股市博弈的结局无外乎“七赔二平一赚”,因此本书是写给那些有志于成为“专业投机者”的极少数人看的。

    鉴于已经发表的章节大都是长篇大论,每章分2~3节,这样写作起来很累,更新很慢,这次修订重新划分章节,每章就是以前的一节,篇幅短小精悍,这样方便写作和更新,让我不至于有劳累或畏难情绪。好处是随时随地可写,迅速写成,迅速发表,有助于本书早日完成。希望朋友们踊跃参与讨论,多反馈宝贵意见,让我们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1、缘起

 

    我大约于1997年3月份入市,迄今做股票第11年了,而且还会做下去。中间因为要用钱买房的缘故,停顿过一段时间,但是看盘、复盘、分析研究是11年来从没有间断过的。也曾看了大量股票方面的书籍,做了几百万字的笔记,感觉自己所下的功夫,即便不是最大的,也应该是万里挑一、常人所不能企及的。支撑我学习做股之道如此长久的动力何在?答案就是一个:“兴趣所在”加“生活所迫”。如果不是出身贫困而又有远大理想,亟需改变现状,最终达到财务自由境界,金融投机不会吸引我的目光,我也许会成为一个艺术家、作家之类的人物。但之所以坚持这么久还孜孜不倦地研习,甚至在业绩不怎么好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则只能归结为兴趣了。我做事喜欢善始善终,做就要做到最好,而且喜欢探索事物的内部规律。股市为我提供了这么一个舞台。我得感谢上帝,这可真是这个世界上我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

    说股票投资这行好,那是真的好。不需要处理冗杂的事务,不需要开发市场或讨好客户,不需要管理雇员,甚至不需要营业场所——网上交易已经可以让象我这样的专业人士能在家中完成所有操作——甚至连扣税都是电脑自动完成的。没有比这行更省事、更省心的。而且股市不乏波动性。有波动就有赢利的机会,甚至是赢大利的机会。在我眼里,这个省事省心又能赚钱的行业真的很对我的胃口,我不妨认为这是上帝专门为我量身定做的职业。我多次说过,如果有前世,那我大概也就是个股票经纪人或职业投资家什么的。我的精神导师,成功学的鼻祖拿破仑·希尔说过,人们达成一个目标的愿望如果想要实现,那它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愿望”是不够的,而必须是一种“炽热的欲望”方可;非如此不足以低档上百次的失败,别人的嘲讽,朋友的不理解乃至家人的反对。正因为我对股市投资赚钱充满了“炽热的欲望”,所以才能够屡败屡战,顽强奋斗到今天。    但我想说的是仅仅有“炽热的欲望”和由此带来的不竭兴趣是不够的,你还得深入学习钻研,找到正确的途径。凡事皆有自己的内部规律,符合规律则兴,不合则亡。在我看来,股市就是股市,它不比科学、艺术更复杂,也不比科学或艺术简单。你掌握了股市的规律就能成功,就像你在科学、艺术领域足够专业同样能够成名成家一样。这就牵涉到成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真正的兴趣”或“炽热的欲望”,第二个就是你要成为这行的专家,对自己所干的事有充分的、超出常人的了解。就如巴菲特所言: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当今世界,股市已是如此普及,只要是不太落后的国家,几乎每个城镇家庭皆有参与,形形色色的投资大众遍布世界各地。美国的华尔街股市,迄今已经有200年左右的历史。如果追溯投机的历史,那么有一句俗话,叫做“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可以说,有人类的地方就有投机,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社会投机活动就开始了。说到这里就又回到了股市活动究竟是投资还是投机之辩,就像做股票究竟是基本分析重要还是技术分析重要一样,这些争论分成正反两大派别,口角激烈,结论至今不明。但是作为一个股市实战者,你必须对这些有自己的看法。至于是何种看法反倒不重要。我作为专业投机者的身份已经在前言里亮明观点,下面还会详细叙述。

2、我是罪恶的赌徒吗?

 

    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选择做股票的朋友,必须从思想上解决职业正当性的困惑。我以前经常在股票论坛发现有佛教徒在传教,他们中的有些人声称炒股是罪恶的,因为你赚的就是别人亏的钱;或这一行业至少是不道德、不体面的,因为与赌博无异。是啊,外行的人的确很难说清楚一个执着的股市投机客和一个赌徒之间究竟有什么分别。

    2001年~2005年熊市的时候,大家都赔得服服帖帖,平时对人讲自己是炒股的都嫌丢人,如果是相亲的时候这么说那婚事肯定要泡汤了——股民身份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还要承担诸如“赌博”或“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心理压力。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讲,我不认为在股市赚钱是犯罪,也谈不上不劳而获。谁都知道炒股也是很辛苦的工作,尤其长期看是这样。虽然最终有人赚有人赔,但是这是竞争的结果,如果炒股赚钱也算罪恶的话,那么人类一切竞争的领域都充满了罪恶了。而竞争恰恰是人类的天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做股和赌博真正根本性的不同之处在于:赌博赢的不确定性要远远大于股票,赌博出千的概率更高,也更容易;而股票,如果你对它足够熟悉的话,它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要远大于赌博。举例来说,在赌博中你拿到什么牌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中(作弊除外),赌局的结果一取决于牌质,二取决于牌技,二者同等重要。但在股票这行,差牌(劣质股)你却可以避而远之。时机方面,一旦上了赌桌你将身不由己,赌局未结束之前不大可能因为你一个人停下来,你也不太可能总是以上厕所为名离开得太频太久,除非你真的不想玩儿。但是股票,何时进场、何时出场完全自己说了算。偶尔也会遇到一些公司出千的情况,但是不要紧,从此远离它就是了。在中国炒股最大的庄家是ZF,ZF也会出千,例如熊市中的“利好”,从来都是为机构拉高减仓用的。不要紧,等你有了足够的经验,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做。

    即便是赌博,也是有高手低手之分的。高手和低手的牌技天差地别,即便拿的是同样的牌,二者的处理方式和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高手能把一手坏牌打赢,低手却能把一手好牌打输!高手的牌龄固然不能太短,但是也可以不是最长的;能否成为高手,勤奋和天分同等重要,这一点和做股票是一样的。《专业投机原理》的作者,有“华尔街终结者”之称的维克多·斯波朗迪,就是职业赌客和扑克专家出身,他在书中也提到了自己从玩扑克当中受到的启发。他认为,赌博和做股票(也许还包括其它的竞争性领域)要想成为赢家在原理上存在共通之处,比如追求大概率事件、持续掌握优势等等。无论赌博或做股票,成为赢家的唯一途径就是知识和良好的训练,舍此之外别无它途。当然您知道,我并不是在这里提倡赌博。

    我经常在股票论坛上看到有些不学无术、不思进取又不知天高地厚的愤青公开发贴否认股票高手的存在,还有许多人甚至以辱骂有思想、有水平的高手为乐为荣。这一现象也存在于生活的其它领域,即水平低的人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和态度,倾向于通过攻击水平高于自己的人获得平衡和快感。姑且不论被他们攻击的人是不是真正的高手,起码这么做闭塞了自己的视听、阻断了自己成功的道路是一定的。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个出口成脏、动辄狗急跳墙的人取得过令人尊敬的成就。在现代社会,良好的教养即便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之一。谁能够想象,象巴菲特、比尔·盖茨、李嘉诚这些人的内在如果是些鼠目寸光、心胸狭隘的小人,他们还能取得目前的成就?外在成就的伟大必定源于内在心灵的伟大,无论在何种行业,想取得非凡成就,你的内心必须在追求理想与道德自律方面与众不同。

    想获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常识很简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者更简单,和麻将专家、扑克专家赌上几局,看结果如何,就知道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无“高手”两个字存在。赌博尚且如此,何况是更复杂、更专业的股票投资/投机事业?有人否定高手的存在是因为他面对市场对人性的挑战屡战屡败,于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别人也不能够做到战胜自我。如你所知,这又是另一种闭塞和谵妄。

    总之要想成为股票赢家必须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如果有条件,尽可能的与赢家为伍。对成就大于你或水平高于你的人报以适当的尊敬,是一个初学者应有的态度。  

3、我能以此为生吗?

 

    股民的身份形形色色,家庭出身、受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即使表面上看他们选择了股票这样同一个行业,但事实上他们来的目的和原因不尽相同。我很抱歉地认为,只有出身极为贫困,受到命运反复严格的敲打和锤炼,多次被金钱逼到墙角的人,或许有一些从股票市场赢钱的希望。你出身条件越是优越,越是不缺钱花,越不可能在股票市场取得成功。生活优裕的人如果足够明智和谨慎,在股市上只能取得小的成功,而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就。有些家底殷实的人士虽然后来也在股市站住了脚跟,但这归功于他们顽强的意志和从失败中不断学习的精神,从而抵抗住了惨败或破产的打击。

    从历史的经验看我们没有怎么见到龙生龙、凤生凤的顺利传承,相反英雄人物的后代不可避免的一再出现侏儒化和脆弱化的现象,所谓“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不赞成生活优裕的人趟股票这趟浑水,因为出于娱乐目的的非专业化会导致必然的失败。少时生活优裕的人普遍缺乏创富的动力,这是历史规律;而竞争力严重弱化的有钱人的后代因为无知卷入投机和冒险,其下场之惨烈更是不难想见。相对而言股票市场还是比较温和的,风险更大的期货和期权市场更是专门为“有钱人”准备的吞噬他们财产的怪兽。

    如果在股市上赢钱对你来说仅仅意味着一场兴奋和喜悦,就像儿童意外获得了一袋糖果,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价值或更深的意义,你也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金钱它有灵性,它只肯聚集在珍惜它和懂得它的价值的人手里。而在其它人手里,它就会慢慢散失。如前所述,你必须具备在股市上成功的“炽热的欲望”才行,这欲望来自更高的追求和更大规模的善行。它必须足够强大才能够持久,才能够不被战败。如果你并不真的需要在股市上成功,而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判断正确或有多么聪明,更有甚者仅仅是为了贪玩才来到这个市场,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家。因为股市不喜欢对“聪明人”说赞美的话,它只喜欢肯静下心来倾听它的呼吸、感受它的脉搏与心跳的人。只有适应它,了解它,才能与这时而柔顺、时而狂暴的巨人为伍。

    人们常说炒股的盈亏比例是“7亏2平1赚”,这个说法是不确切的。事实上一个一贫如洗的年轻人从股市崛起的概率比这个低得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也并不比他从事别的行业成功的概率更低——就看他想取得多大的成就了。何以言此?比如搞科学或艺术的,如果想成名成家,成功率恐怕也不会超过万分之一吧?比如同样搞科学研究,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是凤毛麟角而已。但是科学和艺术有一点与股票不同,那就是前者你虽然不能成为大师,但可以学到个二流境界,混碗饭吃没什么问题的;做股票就不一样,你要么非常成功,非常富有,要么非常失败。如果你最迟15年之内不能做到源源不断的赚钱,即便你不会因为透支融资而身败名裂,股市把你变成一事无成、既老且穷的孔乙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有鉴于此,我很少见到有哪个明白人——尤其是缺乏社会保障的中国人——会真的只干股票这一行。我之所以自称是专业投资者,是因为我做股票的时间足够长、知识足够多、经验足够丰富;而且我从事的实业工作和交易时间是完全错开的,也就是说,我有条件全天候看盘——这就是“职业投资者”或“专业投资者”的真正涵义。如果没有实业做支撑,一笔交易需要止损数千上万元,你哪里来的底气?更要命的是,人们常常把股市资金和自己的生活费混为一体,希望股市为自己需要的某件商品甚至一日三餐买单。还有人不断把节衣缩食的养命钱投入股票账户。对于前者我想说的是财不如急门,欲速则不达。你愈是期望从股市赚到一辆汽车、半个房子或一件高档时装,就越可能赔进去这个数目的钱甚至更多。对于后者不断往账户追加资金的行为,我认为资金账户一经建立,哪怕只有一万元启动资金,就应该封闭这个账户。其它所有的赢利和增值都应该来自股市,而不应该再追加哪怕一分钱。如果大家仔细思索我的话,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掌握了股市奥秘的同仁我想此时一定在被同一个问题所困扰:是否将自己所掌握的做股技巧传授给后代?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因为到了此时我们完全明白手里的这把剑是把双刃剑!对我来讲,我从来不指望后代会取得超越自己的成就。也许,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已经是我的最大祈求。他不一定非得做股票或非得不做股票。在走上这条道路之前,他必须经历一定的挫折,懂得生活的艰辛和金钱的宝贵,懂得按法则出牌和永远不能孤注一掷的道理。一个一心想获得财富的人,他一定会获得财富,而不论以哪种方式——只要这种方式符合道德良知或上帝的律法。  

4、股票的本质是什么?

 

    在接下来的文字里,我会提出一些看起来与众不同,甚至在正统的“投资者”看来有些离经叛道、听起来惊世骇俗的观点。我希望认同我的朋友继续读下去,不认同我的朋友一笑置之,不要较真,也不要企图通过辩论来改变我的看法,更不要愤怒地谩骂。对我的观点抱一丝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将是我非常乐意见到的。因为我这些言论是深思熟虑的。我说的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说出了我所知道的全部,但我保证我说的全是实话。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你有十年以上的股票理论和实战功底,我这些文字对你来说也许更容易理解;如果你是初学者,虽然过一段时间再来读这些文字更为合适,但是现在不妨先跟随我的思路读下去。为了化繁为简,有些地方我将不得不采取直接给出结论的做法。因为做股有许多流派,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会有“专业人士”站出来“批评指正”,很抱歉那样的探讨恐怕会使这本书偏离主题而在枝节问题上走得过远。大家记住这里说的都是我个人的看法和认知,有些地方乃至整体上不符合你的思想观念那是再正常不过的。

    我们不得不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入手:什么是股票?股票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看起来是那样简单、基础,但是两百年来却是愈辩愈模糊。在投机客看来,管它什么股票、商品期货、石油、美元乃至股指期货,统统给它们取了个统一的名字,叫做“筹码”。“筹码”者,金钱魔术师之道具也!在电子交易的时代,你叫它们电子符号、游戏砝码也行。同样是这些电子符号,在“价值投资者”眼里,它们却具备了贵族的血统:他们的“一股”代表一个企业,代表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和行业地位、代表该企业董事长的个人魅力、代表该企业的投资价值和发展前景、代表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总之它被赋予了太多的神圣意义。在无神论统治下的国度,“价值投资者”对他们购买的那“一股”所抱持的感情和期待与神的子民对神的崇拜有相似之处。

    众所周知,美国当代股神沃伦.巴菲特是“价值投资派”的集大成者。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菲利普·费雪则是价值投资派的开山鼻祖。人们都知道巴菲特和他的两位老师并不完全相同,两位老师之间也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巴菲特、格雷厄姆和费雪这三个人对价值投资理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从而走出了一条和以“道氏理论”为指引的技术分析路线完全不同的侧重个股研究的新道路。他们的理念和方法深深的影响了后来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顶尖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和彼得·林奇等人。然而不幸的是,美国的投资环境是独一无二的,就象巴菲特本人是独一无二的一样。是美国造就了巴菲特,是在美国的经济土壤上诞生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就象香港造就了李嘉诚、台湾造就了王永庆一样。这些人在中青年时期只要换个位置、挪挪窝,就会象盐碱地里种植的庄稼一样无声无息地死掉。个人认为,在美国之外的其它各国照搬价值投资理论,下场正是如此。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象美国那样充满勃勃生机和几乎无穷无尽的创新力,以及在创新力基础上维持如此之久的经济繁荣。看看那些执世界各行业牛耳的伟大企业,那些曾经高速成长的“百倍股”、“千倍股”,成批成批地诞生在美国:微软、英特尔、思科、通用电气、沃尔玛……不胜枚举;除此之外还有成百上千以“十倍股”面目出现的中小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这样的人物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尽管格雷厄姆将他一生的经验和理论都无私地写在《证券分析》、《财务报表解读》和《聪明的投资者》三本书中,但是后人能象它的作者一样掌握这些弹性很大的理论吗?巴菲特则是迄今为止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年长的企业家、金融家和投资家,他一生的经验,又有什么办法可以传授给后人呢?这些人500年未必能够出现一个,他们是不可复制的!“价值投资派”的信徒们有集体沦为“伪价值投资者”的危险。

    好在世界上业绩突出的顶尖交易员没有几个是价值投资者,他们多数属于本书将要重点讨论的另一类人——以维克多.斯波朗迪为代表的“专业投机者”。迄今为止,他们的队伍之庞大、业绩之出众,普通的“价值投资者”难以望其项背。尤其重要的是,以维克多.斯波朗迪为代表的“专业投机者”所取得的成就是可以复制的,他们的分析方法也是能够通过培训来传授的(指初级的、基本的内容,高级的技术和经验还是得靠自己领悟)!因此这时常争吵、争抢“正统”的两派哪个更适合中国投资者已经不言自明:在中国,专业投机,才是踏浪股海的王道!

    综上所述,得出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国内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们可能是一些连做股票的门都没进入的一些人。他们中的部分人虽然赚到了钱甚至是大钱,但是他对自己所赚的钱很不自信,因为他不知道能否在下一次交易中复制自己的成功!所谓的长期持股的信心也经常因为盲目和缺乏方向感而倍受考验和煎熬,在做假成风的中国股市这种矛盾错乱的心情更为突出。他们是盲目的,更是懒惰的。因为对真正的投机艺术缺乏研究,他们会在接下来的熊市当中赔光自己在牛市中所取得的收益!   

5、投资还是投机?

 

    何为投资?何为投机?在《证券分析》一书中,有“华尔街教父”之誉的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1976】给出了投资/投机的定义:“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指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 格雷厄姆特别指出,所谓“满意”是一个主观性的词,只要投资者做得明智,并在投资定义的界限内,投资报酬可以是任何数量,即使很低,也可称为是“满意的”。判断一个人是投资者还是投机者,关键在于他的动机。一些人认为购买安全性较高的债券是投资,而格雷厄姆认为,动机比外在表现更能确定购买证券是投资还是投机。借款去买证券并希望在短期内获利的决策不管它买的是债券还是股票都是投机。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再一次指出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投资是建立在敏锐与数量分析的基础上,而投机则是建立在突发的念头或是臆测之上。

    在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出版之前,道氏理论是股市中最早提出的技术分析理论。道氏理论主要是一种把握股市整体运动趋势的理论,其伟大的历史地位迄今无人能够撼动。当时,人们习惯以道氏理论和道·琼斯指数来分析股市行情,而对单一股票的分析研究尚停留在较为原始、粗糙的阶段。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与道氏理论的着眼点截然不同,他所涉及的是一个到他为止尚无人涉足的领域。人们这样评价他的开创性研究:格雷厄姆远远不只是巴菲特的导师,他给这座令人惊叹而为之却步的城市——股票市场绘制了第一张可信的地图,他为择股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而在此之前,它与赌博这门伪科学毫无差别。投资业没有格雷厄姆就如同共产主义没有了马克思——原则性将不复存在。

    不可否认,“价值投资者”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是正如它的创始人格雷厄姆在他的书中一再强调的那样,价值投资仅仅是在资本市场获利的方法之一。本书第四章已经提及,这种方法依赖大师们本人的专业素养,在可传授性、可学习性方面远远不及“专业投机者”的技术分析理论。从投资绩效上讲,后者取得的成就较前者毫不逊色。可以这样讲,只要将传统的以“道氏理论”为根本的技术分析体系略加细化和修订,即可以将“价值投资者”发掘的所有大牛股一网打尽,还可以捕捉到前者遗漏掉的全部牛股。对于同一只标的品种,后者的买进价位通常比前者高,但是卖出价位同样比前者高,有时候还可以高出很多。在买卖时机的把握上,前者永远不是后者的对手,相应的在资金利用效率上也低于后者。

    “价值投资者”在实战中不敌“专业投机者”还体现在:后者在大跌市道中可以通过做空交易获取暴利,但前者如果这样做就缺乏理论依据,甚至因此不再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后果就象背叛了某种宗教一样。而且前者因为不重视大盘走势,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损失30%~50%的资金或者利润,对此他们只能以忍耐来弥补;但是后者如果训练有素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一点。更为严重的是在极端行情中,前者中对市场本质缺乏深刻认知的人受到的伤害之大足以使他们破产或接近破产。拿格雷厄姆来说,美国股市1929年的大崩盘使得他掌管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资产由此前的250万美元下降到55万美元,损失78%。关键时刻,合伙人纽曼的岳父雷斯向公司注资7.5万美元,才使格雷厄姆避免了破产的命运。此前格雷厄姆是百万富翁,一直过着奢华的生活;股灾大亏之后,他甚至不得不卖掉了给母亲买的汽车,辞退了给母亲雇的司机。他告诉母亲:没有汽车和司机,也能活下去。之后苦熬了5年,才把亏损弥补回来。后来又做了几年,才重新成为百万富翁。

    事后格雷厄姆回忆说:“这么多的亲戚好友把他们的财富托付给我,现在他们都和我一样痛苦不堪。你们可以理解我当时那种沮丧和近乎绝望的感觉,这种感觉差点让我走上了绝路。”在1932年寒冷的冬天,已经38岁的格雷厄姆写了一首小诗表达了他当时绝望得想要自杀的心情:“静静的,软软的,一如轻丝般的飞雪/死神亲吻着孤独的人心/它的触摸冷如冰霜,但总比无尽的忧伤好/它的长夜一片漆黑,但总比不绝的悲痛强/那灵魂不得安宁的人啊,何处才是你安息之地/那可怜的雄鹿啊,你又怎能逃避丛林中的追捕/烦恼缠绕着它的大脑,大地是它安息的枕头/绝望笼罩着它的心情,泥土是它解脱的良药。”

    尽管我个人对格雷厄姆、费雪和巴菲特充满了崇敬之情,上面引用格雷厄姆暂时受挫的事例也绝无讥讽或幸灾乐祸之意——即便我有此意,亦丝毫动摇不了他的伟大成就与历史地位——我还是要在这里坚定地指出: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战斗,“价值投资”此路不通!因为姑且不论国内上市公司业绩不稳,今年暴赚、明年巨亏是家常便饭;也不论大多数公司从来不现金分红或红利微薄得像是在打发乞丐;即便你真的具备了阅读财务报表的能力,即便你所阅读的财务报表不是假的,即便你没有忽略报表内外那些至关重要的细节性因素——一句话,即便你真的能够精确地判定一家企业的价值和成长性,可是你知道“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吗?马克思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事实的确如此;但是这是一句代价高昂的废话。因为波动的范围和弹性是如此之大,足以使你的个人财富在天堂和地狱之间震荡!著名的“遛狗理论”是对这一现象最为形象的说明:

    公司股价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其“内在价值”(假如它存在的话),这就像宠物狗(代表价格)总是追随于主人(代表“价值”)左右,忽而超前忽而落后,但一般不会离主人过远(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当两方超过一定距离时,必定有一方将会缩短这个距离,不是狗找到主人,就是主人找到狗。假设狗和主人的距离通常保持在200米以内,狗主人对这一现象会慢慢“习惯”(好比股价在某个箱体内运动,投资人开始“高抛低吸”)。可是有一天,狗忽然因为不甚清楚的原因(也许它玩性大发吧),突然超前或落后主人2公里开外(这并不罕见),而且迟迟没有回到主人身边(就此走失也完全可能),试问狗主人对它还有控制力吗?那些在这条狗身上押宝的“价值投资者”们又会是怎样的下场呢?  

6、投机——伟大的艺术

 

    在本书的“前言”中我已经声明自己是专业投机者,在本书第四章我又鲜明地指出了“在中国,专业投机,才是踏浪股海的王道”。有读者好奇地问,既然如此,作者何不改名为“投机家”,或者模仿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干脆取名为“大投机家”呢?呵呵,我若如此,则本书的读者可能会减少九成。结果就象一个大厨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却无人品尝,一个妈妈生了个漂亮的宝宝却因为取名为“魔鬼”而无人喜爱一样。原因是大家对“投机”和“投机者”两个词还存在成见或者说误解。

    广义上讲,任何以低买高卖为手段,以获取差价为目的的行为,都是投机。投资仅是投机的一种,字面上通常指代那些风险较低、确定性高但同时收益也较低的投机行为。比如购买国债算得上是一种普通意义上的“投资”,但那种收益率在专业投机者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价值投资者”可能会宣称他们投资企业的目的是获取分红,丝毫不关心股价的起起落落。这是不确实的。因为既然是一项投资行为,哪怕是以获取分红为目的,也必然会关心自己所得到的“红利率”,如果股价在某个时期迅速高企,而企业的利润和分红却相对稳定,那么“红利率”势必急速下降,甚至低于一年期银行利息,此时继续持有股票就是不智之举,理应卖出。

    巴菲特于2007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初,将手中持有的23.30404亿股(原为23.47761亿股,正式披露前已经减持1735万股)中石油悉数抛空,上述原因是可能的理由之一(按中石油每年派现0.3元左右,以巴老最低抛售价11.26元计,对应的最高红利率仅为2.7%,远低于银行利息)。在这项投资案例中,巴老于2000年以低于1.2元的成本购入11.09169亿股,于2003年4月以低于1.67元的成本增仓12.38592亿股,总投入34亿元,平均持仓成本1.45元/股,累计套现超过300亿元,获利超过260亿元,持股七年获利率超过800%。应该说这是一笔极为成功的操作,有些人认为巴老“卖早了”(中石油最高见20.25港元),“少赚近百亿”的说法是不了解超大资金运作与中小资金运作的差别。

    以上是超大资金成功“投机”的经典之作(说它是投机是因为它仍然不能脱离低买高卖获取差价这一模式,巴菲特持股中石油的这些年当中也收到了一些红利,但这些红利和通过差价赚取的利润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巴老的卖点也是很好的,当然他懂不懂技术分析我们不知道。也许只有巴菲特的精湛功力和深邃眼光能够穿透历史的迷雾,从而捕捉到如此重大的获利机会。尽管中石油的走势仍然不能摆脱技术分析的框架,但伟人超凡的眼光和惊人的耐力不是凡夫俗子可以随便学到的。

    但这不是我等妄自菲薄的理由。相反,不客气的讲,对中小资金而言,持股7年获利800%仅仅相当于每年翻番,连续三~四年的战绩而已!这样的成绩,想必许多人都可以做到,当然人家不说,你这辈子也甭想结识这样的人而已。令人称奇的是,股神增仓中石油的时机(2003年4月)恰逢香港市场见历史大底(恒生指数最低见8331点),许多蓝筹股都是这个时候见底,只是中石油的涨幅更大,表现更优异,也更适合容纳超大资金而已。问题是,股神是如何知道香港市场见底的?他的判断何以会与技术分析给出的结果一致甚至略有提前?这是一个谜!当然,真理只有一个,殊途同归也许是再自然不过的。

    不知从几时起,关于“价值投资”出现了许多谣言或者说错误的认知,而这些错误认知是和巴菲特的言论密切相关的。比如他说,为了躲避喧嚣的市场,他选择住在奥马哈小城,远离纽约,远离华尔街。他还说,他持有一只股票数年数十年不动(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而丝毫不关心股价的波动。“价值投资派”的徒子徒孙们仔细研究这些言论,于是乎就得出了“买卖时机不重要,大盘走势不重要,抱死自己的‘爱股’不动摇最重要”这样危险万分的结论!当然巴菲特不可能说谎,根据我的理解,象巴菲特这种个性特质的人,总是忠实于自己,你想让他说不是发自内心的话,还不如杀了他。大师讲话是有其具体条件的,不能绝对孤立地理解,热爱学习的投资人最好动动自己的脑子。看看巴老做的大量的套利交易,谁说他不懂技术?不重视买卖时机?

    综上所述,“投机”本是一个中性名词,无所谓褒贬。换言之,“价值投资者”干的并不是比“投机客”更高尚的事,前者与后者相比不具备任何道德优势。关于投资和投机,英国有位成功的炒家是这么说的: “我年轻时人们称我是投机客,赚了钱后人们称我是投资家,再后敬我是银行家,今天我被称为慈善家。但这几十年来,我从头到尾做的是同样的事……”时至今日,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好地解释“投资”与“投机”的语句了。  

7、股市可以被认知和把握吗?

 

    如果股市毫无规律可言,不能被认知和把握,那么这场游戏将没有一个人参与,大家早已做鸟兽散,我也就不会在这里写这本书了。无数的华尔街大师都在他们的书中说,股市是不可预测的,要敬畏市场。当然,这要看你预测到何种程度。精确到某一日或某个点位的预测当然不可能。受限于物质肉身的局限性,人无论寿命还是精力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象电脑那样进行大量的、不知疲倦的运算,也不可能象电脑那样长时间地连续工作。何况股市不仅受国内的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势的影响,更受不可捉摸的人类心理力量的影响,即便是超级计算机,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地模拟如此复杂的作用机制。一台电脑的寿命只有几年,人的寿命只有几十年,而股票市场的历史已经长达几百年。所以精确预测股市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俗话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你只要掌握了大致准确的预测技术,特别是一路跟随趋势而不是将预测变为螳臂挡车式的逆势操作,就足以赚个盆满钵满,在有生之年做个饱死鬼。

    来到股市混的没有一个傻子,尤其是那些老手。所谓无利不起早,没有一个人是来白干的。人们每天早九晚三地到股市“上班”,勤勤恳恳地看盘复盘研究分析,吸引他们的除了兴趣当然还有利益。并非每一个投资者都是被市场紧紧抓住无法摆脱的失去理智的赌徒,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家庭中还是好的配偶、父母或子女。他们怎么可能会选择和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作战呢?他们在股市中浸淫多年当然都是有心得的,其中有不少人利用自己的心得和知识显然都还曾赚到过钱;也就是说,他们都能够“有限地”预测市场,尽管每个人能做到的程度不同。他们如果宣称股市是漫步随机的,那么就可以肯定他们说的不是实话 ——因为自私,他们不肯和别人分享自己有限的心得和经验!总之股民们都或多或少地把握了一些分析或预测股市的技术,但都如瞎子摸象,一叶障目而不见森林。他们的见解是片面的残缺的,大部分仅仅停留在经验或下意识层面,无法系统化也无法理论化,更不可能做到长期稳定盈利。

    无数的前辈为了掌握股市的运行规律进行了不懈地研究,发明了种种分析技术,诞生了许多种理论,有基本分析法,有技术分析法,也有随机漫步和混沌理论。如果投资人象某些外行所说的那样等顶部和底部完全清晰时再来行动,恐怕早已深套或踏空20%~50%的幅度。那些说顶底是走出来之后才能看出的说法要么是真的不知,要么是故意误导。事实上我们总有办法在顶部和底部将成未成之际提早把它研判出来用以指导操作。如你所知,这个世界上肯费心费力把事情搞明白想透彻的勤奋之人有心之士实在是太少太少。大多数人还是固守已知的一点点知识经验反复去用,尽管有时灵验有时不灵,操作绩效也是时赚时赔,但他们就是满足现状而不愿进一步深究,宁肯终生过着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的日子。所以你根本不必担心你不能够在这行出人头地、脱颖而出!

    众所周知天气变化是最复杂的,但是人类利用巨型计算机,已经能够把天气变化预报个八九不离十。前文说过股市并不比科学或艺术简单或复杂,同样的它也并不比天气变化更复杂。它就仅仅是一个行业而已。只要你研究得足够深入,经验足够丰富——总之,掌握了它的内部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办事,你就一定能够成功!华尔街的格言:“如果你能在股市里活上10年,你应该能不断地赚到钱;如果你能在股市里活上20年,你的经验将极有借鉴意义;如果你能在股市里活上30年,你一定是一个极其富有的人”不是没有道理的。拿国际象棋来说,其变化不也是几十上百亿种?但是将历年来顶尖棋手的对局输入电脑,让电脑在瞬间做出几亿数十亿次运算,做出最优选择,最终还不是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

    总而言之, 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揭开股市的神秘面纱打下了坚实基础,而计算机的应用大大简化了人们认识和把握股市的工作量。事实上股市的运作模式并不复杂,变化也非常有限,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温斯顿·丘吉尔也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新闻,只有你不知道的历史。只要足够勤奋、足够用心,股市的规律性一定能被发现并被掌握,这句话也适用于任何行业。股市,它早已在高手的严密监控之下而很少出现意外;即使出现意外,只要即时修正,配合以良好的资金管理方法和风险控制制度,既无大碍,也不会影响赢利的结果。那些认为股市缺乏清晰的规律性,不能被认知和把握的读者看后可能会感觉心里不舒服或受到冲击,在这里我借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名言争取他们对我多一分宽容,他是这样说的:“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8、理论与道路

 

    无论是传统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还是新潮的随机漫步理论和混沌理论,如果不在这里专门介绍似乎就对不住大家的求知欲。先说基本分析,已经从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延伸到企业管理能力、成长性、垄断能力分析,再扩展到行业分析和宏观经济形势(如利率、CPI)与政策分析,需要分析的政策因素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它是价值投资者的利器。价值投资的四项要点:1、绩优(最好有稳定发放的红利);2、高成长性;3、安全边际;4、长期持有,无不依赖基本分析给出的结果。对商品期货而言,基本分析法主要是从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对价格的影响角度来分析价格走势。从实践来看,基本分析法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因为投资者不可能掌握所有基本面信息,包括内幕消息(难以获得),投资者面对公开信息的心理变化乃至他们的错觉难以量化,我们甚至不能忽略任何不起眼的“细节”……总之工作量之巨分析结果弹性之大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技术分析,是专业投机者必须掌握的内容。在我看来,它的核心内容必须而且只能是K线组合分析、均线形态分析、成交量分析以及K线与均线的位置关系分析,其它如技术指标、时间之窗……都是多余。分析的目的是研判出多空力量强弱的对比,进而研判出趋势的方向(或无趋势的结果)指导交易。它有三个基本假设或前提条件:第一,盘面反映一切信息(或图表包含一切、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第二,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第三,历史会重演。关于第一条,20世纪美国伟大的股票做手杰西·利物莫说:“大众应该始终记住股票交易的要素。一只股票上涨时,不需要花精神去解释它为什么会上涨。”这句话可以推而广之:无论大盘指数还是个股,也无论上涨还是下跌,永远不必问为什么就可以从中获利。有志于成为专业投机者的读者请务必将我改编的这句话牢记在心!

    关于第二条,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这指出了我们从股市盈利的关键所在。股市有且只有两种运行方式:趋势(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和横向盘整(即“无趋势”)。因为股票价格波动取决于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这种力量对比此涨彼消、循环反复;只要市场存在,就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完全消灭另一方;当一方占优的时候就会走出趋势行情,即多方占优走上升趋势,空方占优走下降趋势;当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就会呈现横盘震荡整理的形态。但是这种多空平衡状态无论时间长短都将会被最终打破,市场将重新走出趋势行情,趋势行情结束之后又重回无趋势行情,市场永远在这两种状态之间转换。如果无趋势行情结束之后展开的趋势行情延续原来的方向,则被称之为“整理形态”或“中继形态”;如果趋势方向逆转,则被称之为“反转形态”,相应的区域被称之为“顶部区域”或“底部区域”。

    关于第三条,历史会重演,混沌理论【Chaos theory】已经将之修订为“自我相似性”,即市场所有的“顶”和“底”都类似,好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是所有的树叶看起来都差不多。又好比你见到一个十年没有见面的朋友,你可以认识他,但他肯定和十年前有所不同,不论身材还是相貌。这样一改精确是更精确了,但不如前者简洁。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历史无数次重演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利润,但只要一次改变就会造成损失。特别是在极端行情里,面对“意外”或“小概率错误”仅仅用止损来弥补是不够的,因为短时间内造成的损失很可能是致命的!所以,当我们再次面对“历史”时,为避免因为机械使用技术分析给我们带来重大损失,必须使用本书后面将要介绍的“跟随理论”来弥补传统技术分析的不足。
    正由于以上所述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局限性,从而导致人们对市场是否真有内在规律的怀疑。1965年,萨缪尔森得出“在股市上赚钱和在赌场上赢钱的难度相等”的结论,认同随机漫步理论。随机漫步理论【Random  Walk】认为,证券价格的波动是随机的,象一个在广场上行走的人一样,价格的下一步走向是没有规律的。证券市场中,价格走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随机漫步理论无疑是对图表派的挑战,如果该理论成立,所有股票专家都无立足之地。比它更复杂的混沌理论,被认为是和量子物理、相对论齐名的二十世纪的三项重要科学发现之一。混沌是一种表观上混乱无序、而实际上具有深层次规律性的特殊运动形态;或者说,事物的发展在貌似随机的背后隐含着一种非线性因果的“高级秩序”,即原因的细微差别,可能导致结果的重大差异。大家耳熟能详的“事物(股票价格)永远沿阻力最小的途径运动”就是混沌理论的三大原则之一。

    但是,相信我,你不需要成为混沌理论的专家就能从股市获利。我个人认为,混沌理论固然是一门伟大的学问,用它来研究自然万象和宇宙奥秘当不为过;但对于股市,根本不需要如此复杂的理论。因为该理论的复杂性甚至超过了股市本身!如果一个工具比被它研究的对象还复杂,我们何不直奔主题呢?对股市来说,传统的技术分析理论和本书将要介绍的理论和技术就足够了。

 

9、三种人,三种投机

 

    我们已经知道,股票这行,包括任何行业,永远都是老手赚新手的钱,内行赚外行的钱,专家赚大众的钱。当然成为专家仅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成功的充分条件是:1,找到正确的道路;2,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足够久的时间。做到这两点需要三项能力:归纳总结证券市场内在规律的能力(或曰化繁为简不为行情假象所迷惑的能力)、建立并执行自己的系统和哲学不为表面上漂亮但实际上有害无益的理论所误导的能力、不断从正确和错误中学习,调整策略向市场的本来面目贴近的能力;三项素质:即一个人做事的专注度、持久度和灵活度;以及一个特质:对证券交易无止境的热爱。参与这个市场当中的人,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搏傻者”、“专业投机者”和“价值投资者”,严格地讲只有这三种人,没有第四种。如果说有,那也只是其中两类人的交叉而已。

    所谓“搏傻者”,有人说就是承担过量风险去追逐有限利润的人,这种说法太狭窄。大体上说,“搏傻者”就是拿自己的无知和市场搏斗的人,不管他这种行为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从效果上来说都是一样的。所有的新手都可以被归类为“搏傻者”。当然,“搏傻期”过后会开始分化,少部分人转化为专业投机者,少部分人转化为“价值投资者”,但很不幸的,多数人会终生停留在搏傻阶段,直到被“洗白”退出市场为止。能否转化成功只有一个判断的标准:能否独立地、持续不断地稳定获利。这个过程一般来讲,资质最佳的人,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资质中等的人,大约需要10~15年的时间;资质最次的,有可能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还仅是就勤奋钻研市场规律的参与者而言的,大多数投资者,由于要么缺乏追求,要么不够勤奋,要么不愿自律,而终生徘徊在市场的大门之外。

    没有会做长线的“搏傻者”,因为耐心特别稀少的缘故,“搏傻者”永远只做短线和超短线。做波段更不可能,如果要做,一定是把顶底做反。下面我以直接给出结果的方式对余下两类游戏参与者进行轮廓性描述:所谓“专业投机者”,就是那些一心探索市场规律,然后企图按规律办事的实事求是的交易参与者。这类人善于提炼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看问题直奔核心,不容易被行情假象或虚假无用的漂亮理论所蒙蔽。他们以市场本身为研究对象,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不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不听信任何所谓的内幕消息。这类人通常操作中小资金,也可以操作超大资金,他们的获利能力在三类投资者中是最强的。他们主要使用技术分析工具,同时善于利用“价值投资者”的研究成果,寻找最佳的时机出击。这类人以波段操作为主,兼顾短线和长线。

    所谓“价值投资者”,就是一群巴菲特的模仿者和崇拜者。前面说过,由于对投机市场缺乏真正的了解,他们通过类似宗教信仰般的虔诚来弥补自信心的不足,同时对锁定的标的股倾注了太多情感,赋予其太多的神圣色彩。这类人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企业而不是市场本身,以“基本分析”为工具,“大势”和“时机”观念淡漠,以喜欢长线持股著称。事实上“价值投资者”队伍里隐藏了一大批不肯正视市场、不肯研究市场自身规律的懒人,如果他们不肯做一点点扎实的功课,只是口头上宣称自己信奉“价值投资”,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恰恰就是前面讨论过的“搏傻者”,感觉是不是有些讽刺?因此你不能根据一个人宣称他是哪一类投资者就直接相信了他。你要看他具体是如何做的,特别是在参与了这个市场10年以后,那么基本上尘埃落定,是哪一类就是哪一类,没有含糊的余地。读者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描述给自己归类。下面的讨论都是就参与这个市场10年以上基本定型的投资者而言的。

    前面说过,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之间存在交叉。例如,“搏傻者”和“专业投机者”之间会有交叉,“专业投机者”和“价值投资者”之间也会有交叉,但一个严肃的“价值投资者”和“搏傻者”之间绝少有交叉。“搏傻者”有三种类型:1、走错门的“搏傻者”。这类人在社会的其他部门或领域会取得相当好的成就,他们只是出于某种原因误入股市而已!不要紧,如果果断的走出去,仍能在其它领域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如果长时间混迹股市把其它都荒废了,一生很可惜的。2、真正的庸者。我们说任何人做任何事时间久了都会出成绩,唯独这类人是个例外。因为这类人有个致命的毛病,那就是做事不能专注、不肯深入,不愿持久,拒绝自律,没有学习兴趣,缺乏研究动力——总之一句话,不愿意动脑筋,也不愿意吃苦。这类人是真正的懒人,手脚懒不懒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脑筋懒,这一生基本就废了。观察这类人的一生,很容易会发现他们的一生都是在“尝试”——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尝试”——和不停地“改行”中度过的。他们试验了一行一业,因为准备不足或不能坚持,失败了,然后换另一个行业。当然,股市也是要试试的……他们终生都是在一连串的失败中度过,从来没有专心做过一件事,也没坚持过任何一件事。他们做任何事都不是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而是敷衍了事,应付差事,直到短促的生命勒令他们停止“试验”为止。最可悲的是,直到临死,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类人征战股海的唯一“利器”就是想象力和对自己“难以置信的好运”的期待!如果他还自负的认为自己具备“超绝的智慧”可以脱离于交易法则之外(当然他是不会费心去研究什么是交易法则的),再自信心爆棚或者赌念大发来点透支融资杠杆效应什么的,其死况之惨烈死相之难看就甭提了。3、客串的专业投机者。因为所谓的“艺高人胆大”,专业投机者偶尔也会仅仅凭借对多空力道强弱的判断及其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分析,在毫无内在价值的投机品种上搏傻一番,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综上所述,已经定型的“搏傻者”属于“浪漫主义者”,他们在骨子里不愿意付出,而将所有的成功期待建立在“出奇的好运”、“上天的垂青”和“超绝的智慧”基础上。他们不愿意正视现实,生活在想象之中,梦想注定无法实现。他们讨厌看别人的脸色过活但终生都不得不看别人的脸色过活。如果他们在现实中缺少一个领导那就必须接受配偶的领导。他们是投资领域乃至所有生活领域中真正的弱者和失败者。“风”或“火”可以作为这类人的象征。这类人代表投资者中的“左派”。

    已经定型的“专业投机者”属于“理想主义者”,他们喜欢自由——人身自由和财务自由,喜欢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和完全没有羁绊地发挥创造力。他们不愿意看别人的脸色过活。他们是独行侠,不愿意领导别人,也拒绝接受领导。他们是“现实的浪漫主义者”或“浪漫的现实主义者”。他们不象真正的“浪漫主义者”那样脱离实际,但又不失理想。他们极不欣赏“现实主义者”们谨慎小心、局促狭隘的生活。在他们看来,“现实主义者”们无论是他们本身还是他们的生活,甚至他们的投资理念——所谓的“价值投资”——都太乏味了!“水”可以作为这类人的象征。这类人代表投资者队伍中的中庸之道,他们通常既不偏左,也不偏右。当然,有时既能偏向左,也能偏向右。他们是最灵活的一群人。

    已经定型的“价值投资者”属于“现实主义者”。顽固,坚守,执着是他们的特色。他们无疑是脚踏实地、令人钦佩的,一如耕耘的老牛。他们无疑是好父亲、好丈夫、好兄长,但不太可能成为好的情人。他们是有责任感的人,也是可以依靠的人。他们在生活中有良好的声誉,作息有规律,总是一步步坚实地迈向成功的目标。他们或许并不聪明,他们信仰的“价值投资”是否真的可行也非常可疑,但他们的精神力量感动了上帝,于是他们的盈利也就在情理之中!“土”可以作为这类人的象征。这类人代表投资者队伍中的右派。在这类人看来,“中间派”专业投机者的灵活如果还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话,那么热衷于搏傻的“左派”不仅是弱智的,在道德上也是可耻的;无论如何,胸怀博大的他无法同情或原谅“左派”。  

10、纪念杰西·利物莫(Jesse  Livermore)

 

    1877年7月26日,利物莫出生于美国麻州一个贫困之家。少年时代因参与对赌行(空中号子)的交易连连得手,赢得少年天才的美誉;之后转战华尔街,多次赢得巨量金钱和崇高声誉,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在华尔街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他一生数度破产又再三崛起,1940年11月28日因操作失利和深陷抑郁症举枪自尽,为世人留下无尽遗憾。辞世前出版的著作《股票大做手操盘术》(How to Trade in Stocks)因出版时机欠佳而鲜为人知(主要是因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挥之不去,人们对股市大崩溃的恐惧犹存)。传记记者艾德温.拉斐尔(Edwin  Lefevre)根据对他的采访稿撰写的《股票做手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于1923年出版,该书系统阐述了利物莫一生的主要经历和操作理念,由于书中许多观点是开创性的,而且字字珠玑,文采斐然,至今已经成为投机领域的传世经典和专业人士的必读教科书。

    利物莫虽然成名以后过着奢华的生活,但他总体上是洁身自好、诚实守信、律己甚严的,在个人生活上不失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每次东山再起,他都会连本带利向债权人清偿那些法律早已豁免的债务。他一生专注于探索投机市场的规律,拿自己的钱身体力行,对投机市场做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总结出许多重要的市场规律和交易法则。也正因为如此,《股票做手回忆录》才会被后人视若瑰宝,主人公在辞世近七十年后其名号依然如雷贯耳。但因为他生前多次通过做空赚取暴利,不明白投资常识的人误以为他是造成市场崩溃和经济萧条的罪魁祸首,因此当时忌恨他的人也很多。我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在1946年被发明的,此时已是杰西辞世6年之后的事,因此他没有机会享受我们今天利用计算机分析图表的便利。当年杰西操盘的时候,交易者能够拥有一个打出报价带的报价机就已经是非常专业的了,大多数人都是盯着黑板上用粉笔写出的报价进行交易。杰西就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记录行情,靠着对数字惊人的记忆与敏感发展出一整套系统的操作方法。

    在杰西征战股市的年代,价值投资的王者沃伦·巴菲特还没有出生,一直到他去世,巴菲特才只是一个只有十岁的孩子。他的前辈大炒家们如杰伊·古尔德(Jay Gould)、丹尼尔·德鲁(Danidl Drew)、康门多尔·范德比尔特(Commodore Vanderbilt),没有留下任何成型的理论或片言只语的著作,“波浪理论”还没诞生,“道氏理论”的集中介绍首次出现在1922年出版的《股市晴雨表》一书,而《股票做手回忆录》1923年就出版了,此时杰西早已功成名就,也同样不可能从中受益半分。杰西是技巧高明的行情数字阅读人,他没有图形可看,只看行情数字和价格动向,就知道交投热络的股票何时或者正在刷新高价纪录。阅读行情数字是很难精通的一门艺术,难就难在必须时时盯着它们不放,而且可能让人情绪翻腾不已。做这件事需要非凡的定力和强大的守则,以免“套牢”在行情数字里——就象今人可以轻而易举的迷失在电脑图表里一样。
    今天对于投机市场操作具有重大指导作用的理念、策略、技巧和一系列交易法则,几乎全部都是利物莫在实战中发现的,因此他的历史地位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大局观方面如只有大波动才能赚大钱、大波段抱股不动、时机选择不能过早或过晚……具体技巧方面如摒弃内幕消息、判断大盘动向、分析板块效应,抓领导股,观察成交量变化,创新高追击……资金管理方面如试探性建仓,顺势加码,迅速止损……等等,对人性的高度认知和对交易心理的反思更是精彩绝伦,前无古人。看看他这些如珠妙语吧,有多少你已经耳熟能详:华尔街没有新事物,华尔街不可能有新事物,因为投机就象山岳那样古老。股市今天发生的事以前发生过,以后还会再度发生/我从来不会生市场的气,从来不跟大盘理论,生市场的气对你没有半点好处/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亏光一切更能教会你不该做什么。等你知道不该做什么才能不亏钱,你开始学习该做什么才能赢钱/一个人可能看得清楚而明确,却在市场从容不迫,准备照他认为一定会走的方向走时,他变得不耐烦或怀疑起来。华尔街有这么多根本不属于傻瓜的人,却都会赔钱,道理就在这里。市场并没有打败他们,他们打败了自己,因为他们虽然有头脑,却无法坚持不动/考虑大盘,而不是个股/大盘并非总是立刻就讲真话的/股价永远不会太高,高到让你不能开始买进,也永远不会太低,低到不能开始卖出,除非第一笔出现利润,否则别做第二笔/在多头市场看多,在空头市场看空/总有一个错误在你前边/关心把事情做得正确,而不是关心赚钱/股市不会为你的皮大衣付钱/身为投机客,我的事业是始终支持自己的判断/投机客的勇气就是有信心根据自己的决定行动/股票投机成功的基础,是假定大家未来会继续犯以前所犯的错误/不要指望把利润救回来,在还能出脱而且能够廉价出脱时,赶快脱身/学到自己可能没有任何理由就做出愚蠢的操作,对我是个宝贵的教训。我花费了几百万美元,学到交易者另一个危险的敌人是:可能被心思敏捷、魅力十足、能言善道的人打动。利物莫还说:“赌博和投机的区别在于前者对市场的波动压注,后者等待市场不可避免的升和跌。在股市赌博是不会成功的。”

    利物莫晚年失利的原因可能如下:一是和当时的市场规模过小有关。那个年代的美国股市规模太小了,还很不成熟,流动性很差,而他当时的影响力大到竟然可以影响市场的地步,这样当市场转势的时候,哪怕他看出来了自己的糟糕处境,在市场规模狭小,尚未实现电子交易的情况下,他又如何能及时处理自己的头寸,迅速从不利的情势中摆脱出来呢?——一句话,当他的头寸大到“我即市场”的时候,恐怕也只有眼睁睁的看着被困其中吧,任何人都无法赢得和自己的赛跑。二是缘于青泽先生所说的“人的本质性的非理性”因素。由于生命的短暂,精力的有限,人不可能完胜市场,而不能完胜市场的原因是不能完胜自己,这是由肉身的物质属性决定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处于健康、清醒、理智的状态,即便身体条件没什么毛病,一个人的精神意志也不可能一直处于“理性”的管辖之下。就象潜意识的力量远大于意识的力量一样,非理性的力量也远大于理性的力量。不管交易守则被多么严格的执行,也不论执行的时间有多久,总有被违背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只要有一次——如重仓逆势,如没有及时摆脱亏损头寸……等等,哪怕只有一条,就足以致命。古语所说的:“威震四海、勇冠三军,只没本事,降伏自心”,就是这个道理。三是可怕的抑郁症,会导致厌世情结,而这种厌世情结又会导致当事人倾向于自毁。不仅仅毁灭自己的肉体,还会在潜意识的支配下先亲手毁灭自己的事业。也就是说,利物莫有可能是在病态心理(如多次大起大落之后产生的一种虚无或荒谬感)的驱使下“故意”陷入了麻烦交易的泥潭。这个原因才是最关键的。这个伟大而又可怜的人在临终前写给妻子的信最能说明问题。他这封信上说:“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写完这封信后,利物莫就在曼哈顿一家饭店的衣帽间里,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说他的自杀是源于对人生和投机事业的内在绝望,我想没这么复杂。自杀就是对生命的一种主动放弃。生命都可以放弃了,投机事业自然也可以。有人说这个伟大人物的晚年失败,一定是他在工作中放弃了自己多年坚持的原则,或碰了自己多年警戒不去碰的东西——一句话,他违背了自己的交易守则,所以他失败了。就如他自己经常说的,只要他坚守自己的交易守则,他总能盈利;而只要他违背自己的交易守则,总会赔钱。但这只是结果,不是原因。总之利物莫的兵败身死有其具体条件,如果是在今天,他的日子会好过多了。在华尔街的众多大师中,他的结局是一个令人惋惜的例外,因为从《股票做手回忆录》这部书的价值来看,他无论是操作理念还是技巧,都达到了堪称大师的境界,至今仍然无人能出其右。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人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不是淡漠了,而是越来越深切。尽管他破产自杀了,可是没有人能否定他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地位。  

11、扯淡理论

 

    资本市场是一个最不缺少理论的地方。有些理论有上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时间的检验;有些则是近些年出现的“新成果”,虽然足够高深新潮,但缺乏时间的检验;有些是国外舶来的,有些则是中国特产的。这些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理论,除了如道氏理论等极少数已经站住脚的理论外,仿佛千百条歧路在时刻等待着初学者误入歧途,准备一有机会就耗尽他们毕生的精力,剥夺他们全部的金钱,除此以外什么成果也不会诞生。

    尽管每个人最终形成的交易系统和作战思想都不尽相同,但是成功的交易者都是相似的,而失败的交易者则各有各的不幸。所谓真传三句话,假传万卷书。笔者在这个市场搏杀了十二年,饱读百家经典,自以为有资格在这里帮助初学者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当然,如果你来到这个市场不是为了尽快找到赚钱的道路,而是为了“试验”各种理论,将交易异化为“科研”,也是你的自由。不过我想说明的是,如果不具备前文所述的“看问题直奔核心,不轻易为漂亮虚假的理论所迷惑”的能力,那么将现有的理论全部“精研”一遍,十倍子的精力都未必够用。

    我对那些耗费投资者大量精力,除了带来亏损并不能产生任何效益的理论是深恶痛绝的。我统一管它们叫做“扯淡理论”——就是只能拿来扯淡用。一个资本市场的老手看这些理论,就像是一个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听一个饱读兵书但从来没有真正打过哪怕一场战争的书生在侃侃而谈,或看一个曾经是战场上的逃兵现在却在大街上靠玩杂耍、卖膏药为生的江湖郎中在表演。我在这里恳请大家记住一句话,就是选择交易理论必须选择那些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已经为时间所检验、产生过辉煌战绩的的理论;或者是由具备二十年以上成功交易历史绩效的伟大交易家提出的理论,而不是由学院派教授们在象牙塔里研究出来的理论,哪怕这种理论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不行!

    我列出“扯淡理论”的几大特点在这里,供初学者参考:

    1、这种理论没有经历过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检验,没有辉煌的交易绩效支持。

    按照这个标准,只有格雷厄姆创立的基本分析理论,和以道氏理论为代表的正宗的技术分析理论,符合这个要求。

    2、这种理论不是由具备二十年以上成功交易历史绩效的伟大交易家提出的理论,而是由学院派教授们在象牙塔里研究出来的理论。

    按照这个标准,否定了包括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内的所有“现代理论”,那些理论自有其科研上的价值,但是就是不能用来指导交易。而由迪克森·瓦茨和杰西·利物莫等人开创、为比尔·顿、约翰·W·亨利、艾德·斯科塔等伟大交易家所奉行的趋势跟踪理论符合这一要求。

    3、那些认为资本市场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理论

    例如漫步随机理论,同时否定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等于否定了古往今来上百位伟大交易家和投资家的存在,这显然是扯淡透顶的。这个理论最后提倡购买指数基金,既和它的立论相矛盾,绩效也非常可疑。首先,如果市场无任何规律可循,那么购买指数基金也无法获利;其次,你如果在1989年底日经指数近4万点时投资指数基金,那么到17年后的今天,你资金的帐面损失超过了一半。仅举这一个例子就足够了。

    4、那些假定价格是正态分布的、人类是理性的、市场是有效的理论

    正态分布是漫步随机理论、资本资产定价、风险价值和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模型的理论基础。他们认为价格变动的分布由标准的钟形曲线描述。金融数据符合这样的假设吗?当然,它们绝不!斯科尔斯的论文指导老师——尤金·法玛(Eugene Fama,他于1970年提出“有效市场假说”的概念:“假说的前提是股票价格总是正确的,因此,市场走势是‘随机’的,没有人能预测市场未来的方向;价格正确的前提是,制定价格的人,一定是理性的,并且掌握充分的信息”),对他学生的期权价格模型一直持保守态度:“如果价格变化是非正态,一般说来,平均而言,每个股票出现距离均值超过5个标准差的价格,每7000年才会出现一次。事实上,这样的情形似乎每过三四年就会发生一次”。

    菲利普·安德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一席话,说明了来自常态分布思维的危险性:“在现实世界中,‘尾部’极值事件发生的概率其实跟中间值和平均数是一样的,总有许多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我们需要突破用平均数思考的方式。”如果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于1998年破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发明人、著名数学金融学家迈伦·斯科尔斯和罗伯特·默顿曾任职其中)记得爱因斯坦的名言——“高雅只适用于裁缝”就好了,完美的公式套用在现实世界可能面临某些问题。LTCM有漂亮的公式,但是不适用于现实世界。

    关于人是理性的,这违反常识,不值一驳。事实上缺乏理性的投资大众是成功交易者能够确立优势的原因,如果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就不会有优势,成功交易者也就不存在了。关于信息能被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充分掌握,不必说信息本来就是不对称的,就像人生而不平等一样是个客观事实;即便每一个人都同时收到同样的信息,每个人对该信息的判断仍然是完全不同的。关于市场是“有效”的,我们说成功交易者正是在利用市场的失误获利。在资本市场追求“大同”是没有意义的,有志于成功的交易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市场“是怎样的”,而不是市场“应该是怎样的”。

    5、过分复杂化或间接化,甚至复杂程度超过股市本身的理论

    那些研究时间之窗、神奇数字、周易八卦之类理论的人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一个工具比研究对象本身还要复杂,那么为什么不直奔主题、直接研究股市本身呢?K线难道不是资金的脚印吗?均线难道不是一连串规则的脚印所构成的美丽图案吗?K线和均线的位置关系难道不是蕴含了股市运行的全部奥秘吗?为什么不直接研究这些东西而非要舍近而求远呢?所谓大道至简,你必须在五分钟之内说清楚你的理论,否则你就是在扯淡。

    6、除非是创立者本人,谁也不了解计算方法的神秘理论

    不敢公开核心技术的理论一定是扯淡理论。毛泽东告诉蒋委员长,我战胜你的军队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十六字诀:“敌近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蒋委员长知道这十六字诀吧?肯定知道,说不定还会背呢,可是他能避免吃败仗吗?不能!孙子曰:“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意思是:“人人都知道我克敌制胜的办法,却无从知道我是怎样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运用的。每次成功交易的手段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根据不同的市况变化无穷。”  

12、我的归宿——趋势跟踪

 

    2008年4月份我发现了“跟随理论”后不久,转眼到了“5.1”劳动节假期。我到了洛阳去看那里的牡丹花,期间住在一个朋友家。第二天晚上男女主人都入睡之后,我还在他们书房里上网、逛论坛、看帖子;因为我一向都是休息得比较晚的,这天因为是假期也不例外;加之假期休市,心中惦记着开盘后的走势,所以象往常那样打开闽发论坛,看看网友们的帖子,以及有无值得注意的信息。由于多年的看贴经验,我只需要将首版的帖子花数秒钟扫视一遍,基本上就能挑出具有可读性的帖子来。这时,一个叫陶博士的网友于2008年4月14日发表的一个标题叫做“《趋势跟踪》的读书体会”的帖子不知被谁顶起,自自然然地落入我的眼帘(也许无人顶贴,不过闽发论坛有个怪现象,就是每逢大礼拜和节假日,有些颇具分量的陈年老贴就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在首版,这次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帖子发表的时间并不长)。我本能地点开,迅速看完全文,然后紧盯着“趋势跟踪”几个字陷入沉思:趋势跟踪,难道它和我的跟随理论是一回事?因为跟随理论就是跟随趋势啊,莫非老祖先早已发现了我刚刚发现的绝技?何况它们的名字又是如此的相似!

    带着这种疑问,假期结束后,我自洛阳返回,步入办公室不久就开始在当当网上搜到这本书,连同其它几本我需要的书,一起下了订单。几天后货到了,才发现这本书早在2006年12月份就出版了。如果不是我嗅觉敏锐和网络的便利,不知道猴年马月我才能和这部书结缘。珍宝在手我停止一切活动,全神贯注地花了三四天的功夫迅速看完,一边看一边嘴里不断发出“啊,啊”的赞叹声。我怀疑的没错,跟随理论就是趋势跟踪,趋势跟踪就是跟随理论,它们是一回事;而且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样一本完全符合我的胃口、就像是专门为我撰写的书,因此心中的感激之情简直无以言表。长期以来,我一直凭直觉对“价值投资”理论和他们的“买入—持有”策略抱有深深的怀疑,可惜我没有能力从理论上否定它——如你所知,我不会仅仅因为巴菲特宣布它正确就轻易地相信它。现在,终于有数十位伟大的交易家,他们用远超巴菲特的交易绩效,站在我身后发出同样的声音。他们告诉我,我走上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作者迈克尔·卡沃尔(Michael Covel)用大量的图表证实了以比尔·顿、约翰·W·亨利、艾德·斯科塔等人为代表的伟大交易家的杰出历史绩效:每年平均获利50%以上!(我忽然间想起,按照书中的描述,维克多·斯波朗迪——《专业投机原理》的作者——不也是一位趋势跟踪交易者吗?他的年度复合收益率远超50%,因此被称之为“华尔街终结者”)声名如雷贯耳的巴菲特和索罗斯跟他们相比究竟算老几?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市场大赢家,只是因为他们刻意地保持低调而鲜为人知。作者甚至证明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主角——那些遭受巨额损失因而倒闭的机构,他们的对家恰恰就是趋势跟踪交易者;就是说,那些“损失”掉的巨额金钱全部落入趋势跟踪交易者的口袋里。例如,作者证明,1995年尼克·里森因为做多日经指数而导致了巴林银行破产;但与此同时,以约翰·W·亨利为代表的趋势跟踪交易者却正在做空日经指数。再如,1998年爆发的LTCM崩溃案中,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损失了20亿美元,而与此同时,比尔·顿、约翰·W·亨利等人却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利润!谁输谁赢,一目了然。

    提到趋势跟踪理论就不能不提到杰西·利物莫。即便是在写前面那节纪念他的文字的时候,我依然没有意识到他究竟有多么伟大。根据我的研究我只是得出了他对于股票和期货市场实战交易“做出了大量开创性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以至于后人从他的结论中永远受益”;看了这部书,我才知道他原来就是趋势跟踪理论的创始人。书中评价他说:“早在趋势跟踪这个词出现之前,他就已经是一名趋势跟踪交易者。”现在让我们重温利物莫的一句名言吧,作为对这位伟人最后的纪念:“一般人不希望别人告诉他现在是多头还是空头市场。他要别人明确地告诉他应该买进、卖出特定的个股。他想不劳而获,他甚至希望不必思考,就算让他从地上捡钱他都嫌太麻烦。”利物莫曾经受到迪克森·瓦茨的影响。瓦茨于1878年和1880年期间,担任纽约棉花交易所总裁,而他所说的话在今天仍然适用:

    “投机是什么?所有的交易或多或少都是投机。然而,投机这个词经常被限制于不确定性高的交易上。不了解的人认为投机是靠运气,不受任何规范的限制,那就大错特错了。投机者必备的素质是:1、自信,能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信念(利物莫说:投机客的勇气就是有信心根据自己的决定行动);2、良好的判断力;3、执行决策的勇气;4、审慎评估风险的能力,特定的警戒和警觉都很重要,在审慎和勇气间保持平衡;5、弹性,能够改变、修正自己的看法。这些都是投机者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但是,各个特质间要保持平衡。若有某个特质突出或缺乏,可能会影响整体的有效性。当然,很少有人能拥有这几项特质。投机如同人生,大部分人都不尽如人意,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最后,如果你想知道趋势跟踪理论为什么会有效,利物莫的话再次回答了这个问题:“华尔街没有新事物。人们的钱袋改变了,被欺骗的人改变了,股票改变了,但是华尔街从不改变,因为人性从不改变。”

    书中说:“你认为自己是投资者还是交易者?大多数人把自己看作是投资者。可是,假如你知道市场里的大赢家们都把自己叫做交易者的时候,你不想问问为什么吗?”道理很简单,他们不投资,也不赌博,他们只是做交易。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别。趋势跟踪交易者否定基本分析,否定出于预测目的的技术分析,他们说他们只是趋势跟踪交易者,而不是趋势预测者。他们还否定感性交易,推崇电脑程序化机械交易。他们认为机械式交易系统去除了交易决策中的情绪干扰,并且强迫你坚持规则,强化了纪律。这样的交易固然缺乏乐趣,但是趋势跟踪跟乐趣无关,只跟赚钱有关。为了做到这一点,作者甚至建议拥有成熟交易思想的读者去学习C++程序语言,编制自己的交易系统,我承认做到这一点很难。除此之外,趋势跟踪交易者还强调“绝对不在亏损头寸上加仓、以止损应对亏损”,“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这些古老的格言,以及追求“本垒打”的棒球思维。   

13、认识趋势

 

    一位精明的趋势跟踪交易者曾经说过他和一个想要学习“秘诀”的新手在百慕大群岛的故事。“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教我”,新手说。富有经验的交易者把这个新手带到海边。他们站在那里,看着海浪冲击海岸线。新手问:“带我来这里做什么?”老交易者说:“到海浪冲击海岸线的地方去,当海浪后退时,你就跟着往前跑,当海浪冲过来时,你就跑回来。你跟着海浪进退,你仅仅是为了踏准海浪的节奏。”

    人们说:投资是需要信心的。如果连年度报告的数字都不能相信,我还能相信什么?这种说法错过了重点,财务报表中所有的数字都可以被修改,而市场价格却是固定的,是唯一可以相信的数字。可是,这个简单的事实却被很多人忽略。是啊,仔细想一想,大豆、小麦、棉花、原油、指数、美元、思科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甲骨文公司……全部有一个共同之处——价格!趋势跟踪,就是跟踪价格的趋势。彼得·波利什说:“是价格创造新闻,而不是新闻创造价格。市场会去它要去的地方。”曾几何时,成交量分析曾经在国内被吹捧到了比价格分析更加重要的地位,说什么“量在价先”,可是我可以在这里明确地告诉你,成交量分析永远只能作为价格分析的补充,它永远都不会比价格分析本身更重要。而价格分析的重点是什么?我可以一千次一万次不厌其烦地回答说:是K线、移动平均线,以及K线和均线的形态与位置关系!

    市场永远有且只有两种运行状态:趋势或无趋势。对于前者,无论级别大小,方向向上的被称之为上升趋势或多头趋势,方向向下的被称之为下降趋势或空头趋势;对于后者,又被称之为“盘整”、“整理”或“形态”。如果说奔腾的江河是趋势的话,那么水流遇到阻碍产生的巨大漩涡就是形态。“无趋势”共有四种类型:“盘整”结束后,继续上升趋势的,称之为“上升中继形态”;继续下降趋势的,称之为“下降中继形态”;由上升趋势扭转为下降趋势的,称之为“顶部(反转)形态”;由下降趋势扭转为上升趋势的,称之为“底部(反转)形态”。迄今为止,我发现在资本市场总共存在五种获利方式,严格讲只有五种,因为我还没有发现第六种。这五种方式是:1、运用共振理论与跟随理论,顺应多头趋势做多;2、运用反振理论与跟随理论,顺应空头趋势做空;3、运用指数超跌理论,在任意趋势中做多;4、运用指数超涨理论,在任意趋势中做空;5、运用板块龙头理论,在无趋势行情中做多。这五种获利方式,无一不依赖于对价格趋势(或无趋势)状态的判定;而判定趋势,就是判定市场运行的大方向——趋,以及主导这种大方向的力度——势。一般而言,价格趋势是我们的朋友,除非它的方向开始改变。市场保持无趋势状态运行的时间越长,意味着未来越有可能出现壮观的趋势。

    道氏理论将市场的运动趋势划分为三个级别(以下内容摘自道氏理论之“定理一”):一是主要趋势(Primary trend),俗称多头市场(牛市)或空头市场(熊市),它是一种市场整体向上或向下的走势,时间可能长达数年,没有任何已知的方法可以预测主要趋势的持续期限;二是次级折返走势(Secondary reaction),它是牛市中重要的下跌(调整)或熊市中重要的上涨(反弹),持续时间由数周至数月不等,折返幅度一般可达前一轮趋势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因此经常被误以为是主要趋势已经发生改变。相对于主要趋势而言,次级折返走势有暴涨暴跌的倾向;三是日间杂波,就是市场每天的波动走势。道氏理论认为日间杂波是最无意义的价格波动,具有随意性、不确定性和可人为操纵性,是市场诱惑投资者不断参与的诱饵。我注意到道氏理论对趋势级别的划分和波浪理论对浪型的划分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例如首个主要趋势如果被看成是一轮独立的牛市,那么次级折返走势就被看成是一轮独立的熊市,然后又来一波被看成是独立牛市的主要趋势,这三个趋势就合并成一个更大规模的超级牛市;这和波浪理论所说的一浪上升二浪回调三浪上升,然后这三浪被一个更大级别浪型的第一大浪所包容完全是一回事。相反,如果首个主要趋势被看成是一轮独立的熊市,那么次级折返走势就被看成是一轮独立的牛市,然后又来一波被看成是独立熊市的主要趋势,这三个趋势就合并成一个更大规模的超级熊市;这和波浪理论所说的A浪回调B浪回升C浪回调,然后这三浪被一个更大级别浪型的A浪所包容也完全是一回事。

    也许不同的理论对市场运动的描述殊途同归再正常不过,这些具体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对市场运动的理解,但是切不可据此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或刻板固化的思维,在实战中生搬硬套道氏理论特别是波浪理论是极其有害的。后世的交易家已经意识到“一个大趋势被一个更大规模的超级趋势所包容”或“一个大波浪被一个更大级别的超级波浪所包容”这样的思想对于后人可能是有害无益的。因为这种思想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固然宏伟独特,但对于指导实战来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一个大趋势既然是“趋势+形态”一段一段地来完成的,趋势跟踪就完全可以每次只锁定其中的“一段”(即后面将要提到的“中期趋势”或“中级趋势”)。有鉴于此,道氏理论“定理一”被后人修订如下:“股票指数和任何市场都有三种趋势:短期趋势,持续数天至数周;中期趋势,持续数周至数月;长期趋势,持续数月至数年。任何市场中,三种趋势必然同时存在,彼此方向可能相反。”对长期趋势的把握能够使投资人获取战略性利润,对应的操作策略是“波段操作”策略;中期趋势和长期趋势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对应的操作策略是“波段内同向建仓持有不动”策略;短期趋势则包含“日间杂波”以及中级/次中级行情以下的全部市场波动,对应的操作策略是“做短线”。

   

14、K线与均线

 

    本节阐明几个基本概念:

    1、K线。

    又称蜡烛图,最早由日本人本间宗久运用于日本稻米市场,用于记录稻米的价格变动,之后被推广应用到全球证券期货市场。它由四个要素构成: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通常以开盘价和收盘价为上下边沿画长条框,两个价位哪个高哪个就在上方。如果收盘价低于开盘价,就将长条框涂黑,谓之阴线;如果收盘价高于开盘价,就将长条框涂红,谓之阳线。收盘价和开盘价之间的长条框部分,谓之“实体”。最高价与“实体”上边沿之连线,谓之“上影线”;最低价与“实体”下边沿之连线,谓之“下影线”。如果K线之四个要素分别指一个交易日之内的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则谓之“日K线”;若指一周或一个月之内的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则分别谓之“周K线”或“月K线”,相应的还有5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K线或季K线、年K线等。我们现在看到的K线图都是电脑软件自动生成的,因此不再需要手工绘制。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价格为纵坐标,以多根“月K线”为基础绘制的价格走势图称之为“月线图”,以多根“周K线”为基础绘制的价格走势图称之为“周线图”,以多根“日K线”为基础绘制的价格走势图称之为“日线图”。每一种大盘指数、单只个股或商品期货或股指期货,任何一个交易品种都可以由相应的看盘软件生成自己的月线图、周线图和日线图。趋势跟踪,就是分别在月线图、周线图、日线图三个时间级别上跟踪标的品种的价格趋势。就是说,月线图是时间周期最长的需要跟踪研究的图形,日线图是时间周期最短的需要跟踪研究的图形,周线图的时间周期则介于二者之间。我认为这三张图就已足够,其它如5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K线图或季线图、年线图,统统都是不必要的。因为趋势跟踪交易者恪守利物莫的名言:“ 不理会大波动,设法抢进抢出,对我来说是致命大患。没有一个人能够抓住所有的起伏。在多头市场里,你的做法就是买进和紧抱,一直到你相信多头市场即将结束时为止……大波动才能替你赚大钱。” 

     有一种“单日平仓”型的“日内交易”,简单说就是“仓位不过夜”,就是以5分钟、15分钟K线图为依据的“抢进抢出”的超短线操作。老实说我无法理解这种做法,因为似乎在这一类交易者看来“趋势”这个词根本就不是一种客观存在。我目前处于“趋势跟踪”这种范式,这是通过我十几年的研究和实战得出的最适合我的范式,因此我无法理解这种与我的范式绝然对立的范式。还有一类交易者,津津乐道于讲述他们以季线图、年线图为依据进行操作的故事,并借机炫耀他们那不可多得的“宏伟的眼光”与“惊人的耐心”。在我看来,尽管我在这里并列了日线图、周线图和月线图这三种图表,但在我的心目中,日线图才是最为重要、也是最值得关注的核心目标,周线图和月线图只是对日线图的研究起辅助作用而已,具体的理由后面如有机会我再作进一步解释。因为的图表的时间周期越长,也就越迟钝。月线图已经足够描述最为宏观的趋势,所以就象我无法理解“日内交易”的必要性一样,我也完全无法理解分析季线图或年线图究竟意义何在。

    关于K线理论,自有专著介绍;由于本书不是基础读物,故不在这里详细叙述。这里推荐李明、李梦龙所著的K线理论专著——《庄家操作定式解密》一书供读者参考。初学者至少要看三种以上的K线理论专著,才有可能看懂K线图。我必须强调的是,读懂K线组合的核心任务是发现多空力量强弱之对比,进而佐证趋势。即使是同样的K线组合,它们出现在均线的不同位置其含义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总之一句话,尽管所有的K线理论都不得不从“形”入手,研判K线组合最重要的依然是读懂它的“神”而不是“形”。读者宜先分别学会K线理论和均线理论,然后再来研究它们的形态与位置关系。该技术是证券技术分析理论中最有实战价值同时也是最难掌握的部分,交易者为了彻底掌握它至少需要付出10年以上的努力,一边看书一边还要和电脑图形对照,因为书上的黑白插图和电脑软件上的红绿图表对人眼、人脑的刺激和因之造成的记忆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你必须把书上的插图在电脑上调出细细研读,完全模拟当时的走势。基本上,掌握这项技术还是适用那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没有师傅,你就得完全依靠勤奋刻苦的自学。没有毅力和研究精神,就永远也不可能掌握这门技术,即使再高明的老师也无能为力。

    2、均线(全称“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MA【Movement Average】指的是最近N天某标的个股收盘价(或指数收盘点位)的算术平均值。计算方法是:始终采用最近N天的收盘价格之和除以N,作为当天的数据;第一个初始数据算出后逐日向前推移,每把新的收盘价加入被平均的数组,就把从后向前倒数第n+1个收盘价剔除(为便于理解,我姑且称之为“纳新吐故”);然后再把新的总和除以N,这样就得到了新的一天的数据,如此类推。计算公式为:MA=(C1+C2+C3+…+Cn)/N ,C为某日收盘价,N为移动平均周期或叫参数。如果将移动平均线参数分别设为5/10/20/60/120/240,就分别得到5、10、20、60、120、240日均线,体现在日线图上,就是6条日均线,统称为“日均线族”;如果用周K线取代日K线,用周收盘价取代日收盘价,再将移动平均线参数分别设为4/8/12/24/48,就分别得到4、8、12、24、48周均线,体现在周线图上,就是5条周均线,统称为“周均线族”;如果用月K线取代日K线,用月收盘价取代日收盘价,再将移动平均线参数分别设为4/6/12/,就分别得到4、6、12月均线,体现月线图上,就是3条月均线,统称为“月均线族”。

    和K线图一样,我们今天在电脑上看到的无论月、周、日均线族都是电脑自动生成的,不再需要手工计算并绘制,与前人相比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移动平均线是前人的一项伟大发明,为观察价格趋势提供了捷径。对那些无法掌握K线理论的交易者来说,选取一两条简单的均线,配合以坚定的纪律,照样能够从这个市场上源源不断地盈利。所谓趋势跟踪,本质上就是跟踪均线族的运动。我几乎从不绘制趋势线,我就是直接用均线替代趋势线的。因为本书不是基础读物,因此不具体介绍均线技术,初学者必须寻找相应的专著来研究。在这里推荐台湾张龄松先生所著的《股票操作学》一书,其中对于移动平均线有较为系统的介绍,可供初学者参考。   

    3、K线和均线的形态与位置关系。

    关于这方面的参考书,国际上我没有发现;倒是国内唐能通的《短线是银》系列,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许多名人一样,唐不乏崇拜者,但也有不少人骂他,说他是骗子、黑嘴等等。我并非唐的弟子,但容许我公允地说一句,唐在国内技术分析领域是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他发明的许多通俗形象的说法,例如“出水芙蓉”、“断头铡刀”、“冷暖空气带”等技术形态,无论你是否喜欢,因为易懂难忘,已经成为经典。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善于包装和推销自己的强人,在他的书中存在大量广告,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他的书你只要买了第一本,后面就会一口气把他的《短线是银》系列一至八册全部买完,他写多少本你就会买多少本,这就是个人魅力。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唐的理论有多么高深,最多两本书就足以表达清楚了,可是他却一口气写了八本,因此说,他的著作,至少75%的内容是糟粕。尽管瑕不掩瑜,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从他的书中分辨清楚哪些东西是有益的,哪些东西是无用甚至可能是有害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15、趋势与均线

 

    如前所述,我们已经知道,价格运动有且只有两种模式——趋势和无趋势(或曰“形态”),市场永远在这两种运行模式里来回切换。所谓形态,包含四种,分别是上升中继形态、下降中继形态、底部反转形态、顶部反转形态。后面我们还将了解到,上升中继形态是由于热点板块的切换造成的,即各板块轮番释放做多动能;下降中继形态是由于领跌板块的切换造成的,即各板块轮番释放做空动能;底部反转形态是由于所有的板块都具备了做多动能形成的;顶部反转形态是由于所有的板块都具备了做空动能形成的。四种形态不论外观如何,就是说不论它们是矩形、三角形、楔形、旗形、菱形、喇叭形……它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换手!个股的形态与大盘指数类似,但是因为不涉及板块效应,所以换手的目的更为单纯。

    对个股来讲,底部反转形态其实就是筹码由失去信心的散户手中向庄家手中转移的过程(有人说现在形势变了,“庄股时代”结束了,讲这个话的人对人性和资本市场根本缺乏本质性的认识。这个观点留待以后有机会再详细批驳,现在先把我的结论告诉大家:我认为只要资本市场存在一天,“庄股时代”就永远也不会结束。结束的是某些庄家,但是另一批庄家改头换面、粉墨登场了。套用利物莫的话说就是:庄家变了,坐庄的方法变了,但是“庄股时代”永远也不会变——基金哄抬股价只是联合坐庄的一种形式,游资靠高换手哄抬题材股只是资金实力欠佳、但善于借题发挥的证明,在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将义不容辞地扮演起庄家或庄家之一的角色)。反之,顶部反转形态就是筹码由庄家手中向信心百倍、想象力已经被充分激发出来的散户手中转移的过程。上升中继,是为了抬高除庄家以外的散户持股成本。下降中继,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分摊亏损。有人将这四种形态解释为“用时间换空间”——当然可能是向上的空间也可能是向下的空间。无论怎样解释,它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方式都只有一个词——换手!

    所谓趋势,无论哪种时间级别的趋势,就是说无论是长期趋势、中期趋势还是短期趋势,都可以分为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上升趋势是由高点与低点都不断垫高的一系列价格走势所构成,下降趋势则是由低点与高点都不断下滑的一系列价格走势所构成。由于本书非基础读物,想详细了解趋势及趋势线画法的初学者,可以参考维克多·斯波朗迪所著之《专业投机原理》,该书对此有系统介绍。读者由前文利物莫的教诲已经了解到,只有大波动才能赚大钱,因此必须关心和研判大趋势的方向和起止时间。但是由于具体的盈亏最终必须落实到中期趋势和短期趋势上,所以关心和研判中短期趋势的方向和起止时间不仅是有益的,更是必须的。读者也已经了解到,在月线图上就足以观察最为宏观的趋势,在日线图上就足以观察足够微观的趋势,因此我们通常用月线图观察长期趋势,用周线图观察中期趋势,用日线图观察短期趋势。事实上用日线图也能观察中长期趋势,只不过因为周线图和月线图的K线更少,用它们观察中长期趋势显得更为清晰。因为中长期趋势可以划分为“一段一段”的短期趋势,所以趋势跟踪的买卖点最终还是应该落实到日线图的时间级别上,这就是为什么日线图比周线图和月线图重要的原因。

    读者还了解到,我从来不画趋势线,我用均线来代替趋势线,用跟踪均线的方式来跟踪趋势。从前文介绍的均线计算方法来看,不难理解均线其实就是一种平均成交价格。比如说,日线图上设置的“日均线族”5/10/20/60/120/240日均线,就分别代表5/10/20/60/120/240日以来的平均价格;周线图上设置的“周均线族”4/8/12/24/48周均线,就分别代表4/8/12/24/48周以来的平均价格;月线图上设置的“月均线族”4/6/12月均线,就分别代表4/6/12月以来的平均价格。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均线本质上就是“市场平均持股成本”,这个说法虽然易懂难忘,但不太准确。对个股来说,严格地讲,它代表“除庄家以外的其它持股者的平均持股成本”,因为庄家的成本只有庄家知道,两种成本的差额就是庄家的账面利润。如果不细加区分的话,我们在图形上看到的均线系统可以被笼统地认为是“市场平均持股成本”。正因为如此,均线系统对价格具有强大的压制和支撑作用,因而具备不容忽视的实战价值。可以这样讲,仅仅只是掌握了均线的奥秘,配合以严格的进出纪律,就足以做一个持续稳定盈利的交易者。

    “聪明人”已经发现,均线参数有无穷多种设置方法。但是这种无穷选择性在方便了软件使用者的同时,也可能反过来害了他们。原因很简单,当人们有无穷多种选择的时候,他会选择什么?回答是什么也不会选择!如果你想避免在均线的参数设置方面反复摇摆不定,并且愿意接受我的理论,那么就请接受我的均线设置方式并且不再改变:先说日线图,5日均线代表“周线”(即该品种一周以来的平均价格或平均成本,后面以此类推),10日均线代表“双周线”,20日均线代表“月线”,60日均线代表“季线”,120日均线代表“半年线”,240日均线代表“年线”(因为每年实际上大约有250个交易日,所以国内多采用250日均线代表“年线”)。再看周线图,因为每5个交易日为一周,所以将日均线族的参数除以5就可以得到周均线族的参数为:4/8/12/24/48(8是为了观察的便利性增补的一个参数),分别代表“月线”、“双月线”、“季线”、“半年线”、“年线”。最后看月线图,因为平均每4周为一个月(剔除礼拜天和节假日),因此将周均线族的参数除以4就可以得到月均线族的参数为:3/6/12,分别代表“季线”、“双季线”、“年线”。因为3月均线形似折线而不够平滑,所以我们在月线图上用“4”这个参数取代“3”。

    必须强调的是,日均线族观察6条均线,其中前三条是重点(用于跟踪短期趋势),参数记忆口诀是“周、双周、月”;周均线族观察5条均线,重点也是前三条(用于跟踪中期趋势),参数记忆口诀是“月、双月、季”;月均线族观察3条均线,重点是前2条(用于跟踪长期趋势),参数记忆口诀是“季、双季、年”。大家切记不要设置过多均线,会影响观察;其次,切忌不可设置“长期均线”(例如周线图上的90周、120周均线,月线图上的60月均线即5年线等等),“长期均线”会因为“支撑错觉”造成很多危害,以后有机会再详述。另外大家还要牢记,趋势跟踪只能是针对趋势行情,在无趋势行情里面会左右挨耳光。解决的办法就是尽快识别出“无趋势”行情的性质,然后启用“依据板块龙头理论,在无趋势行情里做多”的策略,这需要交易者发挥必要的主观能动性。  

16、一览众山小——月线图趋势跟踪

 

    “看大势,赚大钱”,“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前人古语对于多数人来说已是耳熟能详。既然我们已经了解到只有大趋势才能赚大钱,且月线图上足以反映最为宏观的趋势,那么用月线图观察并跟踪长期趋势似乎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情。就象一位网友所说:“客观地说,能选好股票,并选找到合适的价位买进并持有,把一段月线趋势做满者,是不可能很多的。而我的理念正是做完整月线级别的上升趋势,从而拥抱趋势,拥抱财富。我一直以来不把盈利寄托在日暴利和周暴利上,但我可以做到连续几个月的稳定增长,不经意中,2个月下来,或者3-4个月下来,总资产增值了100%或者300%,这就是财富,利润的最大化。如果在牛市行情背景下,你依然游离于日线乃至周线级别上的小波动,立志做所谓的短线高手,那么,也就注定了你只能与心胸狭隘的小人为伍;也许偶尔的暴利可以吸引俗人的眼球,但从长远来看,依然很有可能会沦落为乞丐。”

    而伟大的股票做手杰西·利物莫说过如下名言,可以佐证上面的看法:“在华尔街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在赚了几百万美元,又亏了几百万美元之后,我想告诉你这一点:我的想法从来都没有替我赚过大钱,总是我坚持不动替我赚大钱,懂了吗?是我坚持不动!对市场判断正确丝毫不足为奇。你在多头市场里总是会找到很多一开始就做多的人,在空头市场里也会找到很多一开始就做空的人。我认识很多在适当时间里判断正确的人,他们开始买进和卖出时,价格正是在应出现最大利润的价位上。他们的经验全部跟我的一样--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从中赚到真正的钱。能够同时判断正确又坚持不动的人很罕见,我发现这是最难学习的一件事。但是股票作手只有切实了解这一点后,他才能够赚大钱。”

    如图16-1(所有图片请到本人博客看原版,各网站因发贴困难只发表文字部分,图片部分恕不发表)所示,从20060125月(注意这里用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代表该月份,下同)开始,到20071031月结束,经历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大牛市(图16-2所示的1996年512点—1997年1510点的牛市与之类似)。用4月均线和6月均线的金叉(4月均线从下方上穿6月均线,下同)和死叉(4月均线从上方下穿6月均线,下同),就足以在上证指数图上捕捉到这轮牛市。以4/6月均线的金叉死叉作为跟踪月线图趋势的起止点虽然直观,但弊病是信号过于滞后。这一点在16-3中表现得至为明显。图16-3显示共有两段月线级别的趋势,前段从20031128月之1307点上涨至20040430月之1783点;后段则从20040430月之1783点下跌到20050630月之998点。前段行情上涨476点或36%,幅度不可谓不可观,但4/6月均线之金叉点为20040130月之1590点,死叉点则为20040630月之1399点,如果生硬死板地据此信号进出,不但不能盈利,反而倒亏190点!

    其次,从图16-4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沪市成立17年来在月线图上值得跟踪的行情只有本文列出的三段行情,分别对应于图16—1、图16-2和图16-3。其它行情无论熊市牛市都无法通过跟踪月均线的方式跟踪趋势。最明显的如19921130月、19940831月、19950531月、19990531月等月份的突然性暴涨,让月均线族来不及反映,使通过跟踪月均线来达到跟踪趋势的目的失败。这说明,月线级别的趋势跟踪宏伟则宏伟矣,实则过于粗线条,在规模不是特别大、月均线走势不是特别流畅的行情里,无论牛市熊市,不仅得不到趋势跟踪的利益,反而有可能造成严重亏损(如果根据月线图买卖股指期货的话)。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寻找和跟踪更小级别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在大盘指数运行图上研判趋势有如下目的:1、如果上升趋势明显,则谋求在指数或个股上做多;2、如果下降趋势明显,则谋求在指数或个股上做空,或空仓等待;3、如果判断为无趋势市,则谋求在强势个股上做多。所有这些操作策略,无不依赖于趋势研判给出的结果。而长期趋势、中期趋势、短期趋势是同时进行的,三者可能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交易者在制定出长线、中线或短线持有的策略之前,就必须明确该笔交易长线、中线或短线的性质。一般情况下,长线交易顺应长期趋势,中线交易顺应中期趋势,短线交易顺应短期趋势。 

 

 

   图16-1

 

图16-2

 

 图16-3

 

 

 图16-4  

17、浅草没马蹄——周线图趋势跟踪

 

    语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思是说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马儿在浅草地上轻快地走着,马蹄在草丛里若隐若现。我之所以引用这句诗是因为我看周线图的时候经常想起它。是啊,那红红绿绿的K线均线多象那欲迷人眼之“乱花”,而周均线族所指明的趋势就象那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若隐若现于K线之间。月线图趋势跟踪存在哪些问题?除了前文所述的弊病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大规模的次级折返反应迟钝而无法规避。因为这些较大幅度的回撤行情虽然给趋势跟踪交易者以巨大杀伤力,但在月线图上仅仅只是一两根不起眼的月K线而已!

    鉴于月线图适合跟踪长期趋势,但对于大幅度次级折返不够敏感,因此有必要通过观察周线图所显示的中期趋势予以弥补。对此维克多·斯波朗迪有如下说法:“我认为长期投资的‘买进——持有’策略可能有必要调整。对我来说,在修正走势中持有多头头寸(或在大级别反弹走势中持有空头头寸——笔者注),并看着多年来的获利逐渐消失,似乎是一种无谓的浪费与折磨。当然,大多数的情况下,经过数个月或数年以后,这些获利还是会再度出现。然而,如果你专注于中期趋势,这些损失大体上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我认为,对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而言,以中期趋势作为准则应该是较明智的选择。然而,如果希望精确掌握中期趋势,你必须了解它与长期趋势之间的关系。”

    周线图上的趋势显然比月线图上的趋势来得清晰。拿“形态”来说,对比图16-1和图17-1可以发现,前者几乎没有“形态”可言,而后者将发端于20060106周的大牛市清晰地划分为一个底部(20050610周~20060106周)、四段主升浪、三个形态和一个头部。在牛市进行期间,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周均线族的多头排列(即周K线在4周均线之上,4周均线在8周均线之上,8周均线在12周均线之上……依此类推,即越短期的均线越是位于上方,越长期的均线越是位于下方;反之谓之“空头排列”)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以周均线族的前三条即4/8/12周均线作为观察重点,可以发现这三条均线的多头排列总是对应于一段主升浪。在“形态”所在的位置,三条均线会趋向收敛;如果长期趋势是向上的,那么当它们再度向上发散时意味着新一轮中级上升行情展开。

    周线级别的趋势跟踪除了观察4/8/12周均线的多头排列或空头排列,还可以用4/8周均线的金叉和死叉作为中期趋势的起止点。在长期趋势向上挺升的大背景下,如果4/8周均线金叉后形成向上发散状态(唐能通式语言:4/8周均线之间“输油管”或“通气管”畅通,下同),经过14周左右的运行(记住中国股市的一个中级主升波段或中级主跌波段通常延续14周左右,即对应14根左右的周K线,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只是指出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我说过我不研究时间周期理论,不研究的理由是弹性太大,比如这里的“14周左右”可以左到10周、右到20周,所以研究时间周期理论在我看来属于无意义的行为),然后转为收敛或死叉((唐式语言:4/8周均线之间“通气管”封闭或接近封闭,此时成交量会有所萎缩,整个“形态”构筑期间调整的幅度越深量能萎缩就会越严重);此时只要长期大趋势继续保持向上,那么4/8周均线下一步将倾向于重新向上发散或金叉后向上发散。如前所述,这意味着新一轮中级上升行情展开。

    在长期趋势向下的大背景下,周均线族的运动规律刚好相反:周均线族的空头排列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4/8/12周均线的空头排列总是对应于一段主跌浪。在“形态”所在的位置,三条均线会趋向收敛,如果长期趋势是向下的,那么当它们再度向下发散时意味着新一轮跌势展开。此外同样可以用4/8周均线的死叉和金叉作为中期趋势的起止点。在长期趋势向下延伸的大背景下,如果4/8周均线死叉后形成向下发散状态(唐式语言:4/8周均线之间“通气管”畅通),经过14周左右的运行,然后转为收敛或金叉(唐式语言:4/8周均线之间“通气管”封闭或接近封闭);此时只要长期大趋势继续保持向下,那么4/8周均线下一步将倾向于重新向下发散或死叉后向下发散。如你所知,这意味着新一轮中级下跌行情展开。

    4/8/12周均线本质上就是月线、双月线、季线,实际上分别对应于日线图上的20/40/60日均线。 4/8/12周均线的运动规律,实际上就是日线图上20/40/60日均线的运动规律。12周均线或60日均线(也叫季线)强大的支撑和压制作用在周线图和日线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在多头趋势中,如果多方实力稍弱,12周均线或60日均线可以被跌破,那么24周均线或120日均线(即半年线)将承担起支撑重任。24周均线或120日均线被我视之为多头最后的屏障,一般不允许以周收盘的形式跌破。一旦跌破,将被视为长期多头趋势可能结束(需要配合其它技术予以确认,跌破48周线或240日线是最后的确认,但作为确认点通常已经太迟)。甚而,如果价格在周线图上构筑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顶部反转形态,周均线族由多头排列被扭转为空头排列,那就意味着可以在这个品种上做空。一旦周均线族空头排列,无论跌势延续时间有多久幅度有多深,在它被扭转为多头排列之前,除非符合超跌理论,否决绝对禁止在该品种上做多。

    在空头趋势中,12周均线或60日均线会对价格表现出强大的压制作用。如果空方实力稍弱,12周均线或60日均线可以被突破,那么24周均线或120日均线(即半年线)将承担起压制重任。24周均线或120日均线被我视之为空头最后的屏障,一般不允许以周收盘的形式突破。一旦突破,意味着长期空头趋势可能结束(需要配合其它技术予以确认,突破48周线或240日线是最后的确认)。甚而,如果价格在周线图上构筑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底部反转形态(参见图17-2),周均线族由空头排列被扭转为多头排列,那就意味着可以在这个品种上做多。一旦周均线族多头排列,无论跌势延续时间有多久幅度有多大,在它被扭转为空头排列之前,除非符合超涨理论,否决绝对禁止在该品种上做空。

 

图17-1

 

图17-2    

18、灵蛇出洞——日线图趋势跟踪

 

    之所以将日线图比喻为“灵蛇出洞”,是因为它对于趋势的变化最为敏感、利用日线图跟踪趋势最为灵活便利。也正因为如此,日线图是我们进行趋势跟踪的核心图表,分析周线图和月线图只是对分析日线图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前文提到维克多·斯波朗迪曾经说过:“如果希望精确掌握中期趋势,你必须了解它与长期趋势之间的关系。”同理,如果希望精确掌握短期趋势,你必须了解它与中期趋势之间的关系。长期趋势、中期趋势、短期趋势三者同时运行,彼此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它们之间的关系原则是:短期趋势服从中期趋势,中期趋势服从长期趋势。或者反过来说就是:长期趋势决定中期趋势,中期趋势决定短期趋势。中期调整为什么结束?因为长期趋势继续向上;中期反弹为什么失败?因为长期趋势继续向下。短期调整为什么结束?因为中期趋势继续向上;短期反弹为什么失败?因为中期趋势继续向下。日线图上的趋势跟踪,就是跟踪日均线族的排列组合情况和在各种不同市况下的运行规律。

    一轮真正的大牛市,日线图、周线图和月线图上都一定会出现“均线族完全多头排列”的现象,即所有的均线全部参与严格工整的多头排列:日线图上会出现5/10/20/60/120/240日均线的“完全多头排列”,周线图上会出现4/8/12/24/48周均线的“完全多头排列”,月线图上会出现4/6/12月均线的“完全多头排列”。反之,一轮真正的大熊市,日线图、周线图和月线图上都一定会出现“均线族完全空头排列”的现象。月均线族一旦多头或空头排列,轻易不会改变。4/6/12月均线族的完全多排意味着完全的牛市,完全空排则意味着完全的熊市。为了灵敏度的需要,我们通常只考察前两根均线,即在4/6月均线多排时做多、空排时做空。周线图上,因为观察周期缩小的缘故,就会有“形态”出现。当然月线图上也会出现“形态”,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微观趋势来进行替代性研究。

    在长期趋势向上的大背景下,周线图上趋势和形态的交替会体现为4/8/12周均线“多排发散——收敛——多排发散——收敛——再多排发散”的规律性运动。一般来讲,12/24/48周均线(或60/120/240日均线)是多头的三道屏障。前文已述,如果24周均线被打穿,通常就意味着多方处境不妙,必须先了结多头头寸。此时一般会出现4/8/12周均线由多排被扭转为空排,如果到后来24周均线也在被打穿后由走平转为向下盖头参与空排,毫无疑问地昭示牛市结束、熊市开始(参见图17-1)。最后,会出现48周均线被打穿后由走平转为向下盖头参与空排的“完全空头排列”,但此时多头早已损失巨大,离场已为时太晚(注意此时市场往往已经阶段性下跌到位,反而存在大幅反弹的可能,时间在24/48周均线或120/240日均线死叉点出现后不久)。相反,在长期趋势向下的大背景下,周线图上趋势和形态的交替会体现为4/8/12周均线“空排发散——收敛——空排发散——收敛——再空排发散”的规律性运动。市场由熊转牛通常需要经过一个周线级别的底部反转形态(参见图17-2)。

    这个底部反转形态在周线图和日线图上都可以观察到,我将它命名为“三次冲击均线族构筑底部”。价格冲击均线族的目的是为了将均线族由空排扭转为多排。相反如果是构筑头部,也会相应地走出““三次冲击均线族构筑头部”,目的是为了将均线族由多排扭转为空排。如图18-1所示,20050606日上证指数最低见998点之后,先是向60日均线(在图17-2中对应12周均线)发起了一轮冲击最高见1146点,结果失败,回探至1004点;然后多头又组织了一次针对240日均线(在图17-2中对应48周均线)的更大规模的冲击,最高见1223点后仍然失败,回探至1067点;第三次冲击才告成功,于20051229日一举突破全部日均线系统,于20060118日创下1234点的新高,从而展开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大牛市。注意前后三个低点998点-1004点-1067点和三个高点1146点—1223点-1234点,都呈现依次抬高的特征,这为通过画趋势线界定底部提供了依据。价格在底部三次冲击均线族的市场含义是:市场主力群体针对整个市场上的目标股群,展开“建仓——打压洗盘——更大规模的建仓——更大规模的打压洗盘——正式拉升”这样一系列的动作。相应的成交额呈现出“放量——萎缩——更大规模地放量——萎缩——再放大”的规律性变化。

    再如图18-2所示,上证指数于20010614日见顶2245点之后,空方第一次向60日均线发起冲击,在60日均线所在的2157点获得支撑展开反弹,最高见2237点;然后空方又组织了第二轮冲锋,一举杀破60日均线,在120日均线上方的2121点获得支撑,再度反弹;但是这轮短暂的反弹由于受20/60日均线及其死叉点的压制最高到达2185点后失败,然后第三次向下冲击,终于于20010726日正式跌破120日均线(当天收盘2094点),然后一口气跌到1514点才停下来喘息。注意前后三个高点2245点-2237点-2185点和三个低点2157点-2121点-2094点,都呈现依次降低的特征,这为通过画趋势线界定头部提供了依据。价格在头部三次冲击均线族的市场含义是:“出货——拉起——更大规模的出货——再度拉起——不顾一切地出货”这样一系列的动作。图18-3所示的是20071016日沪市见顶6124点之后的顶部形成过程,请读者自行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了解长期趋势对中短期趋势的制约关系,以及日线图、周线图和月线图的对应关系。正因为月线图和周线图存在反应迟钝、分析粗线条这样的缺陷,我们才需要将目光集中到日线图上。我们总共在日线图上设置了六条均线,我把前三条即5/10/20日均线称之为“前三线”,把后三条60/120/240日均线称之为“后三线”。日线级别的趋势跟踪,主要就是跟踪“前三线”的变动情况。简而言之,就是“前三线”多排时看多,空排时看空,同时参考周线图和月线图对于中长期趋势的方向指示。显然,这比单纯的看周线图和月线图灵敏度高多了。一般来讲,日均线族的“完全多头排列”与“完全空头排列”与周均线族、月均线族的“完全多头排列”或“完全空头排列”并无不同,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复杂就复杂在,“前三线”空排而“后三线”多排——这种情况出现在牛市当中的大级别调整;或者相反的情形:“前三线”多排而“后三线”空排——这种情况出现在熊市当中的大级别反弹。

    读者只要回忆或重读前面的文字,就会发现我在讲解周线图趋势跟踪的时候就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说过不妨把24周均线(或120日均线)视为牛市的生命线。当多头力量暂时趋弱,而长期趋势依然向好的情况下,势必考验24周均线(或120日均线)的支撑,这种支撑通常是有效的。此时4/8/12周均线(或20/40/60日均线)势必由发散转为收敛,相应的周线走势由上升趋势构转为构筑“形态”。与此同时,日线图上势必会出现5/10/20日均线的空排或在多排与空排之间来回转换。此时尽管我们知道长期趋势依然没有改变,但是为了规避调整带来的风险(注意这种调整幅度通常可达30%左右,绝对不容忽视;前面说过,大型的次级折返运动有暴跌暴涨的倾向),我们不妨把多头头寸的了结点由“5/10/20日均线的空头排列”修订为“正式跌穿20日均线(比如说3日内不能收复)+5/10日均线的死叉点出现”,这样的卖出信号会更加提前。对于直线上涨的极端行情,还可以继续修订为“跌破10日均线立即卖出”或“跌破5日均线立即卖出”这样的快速反应信号,总之就是随着行情的不同而做相应的调整。现在,请读者自己发挥想象力,研究一下相反的情况,即“前三线”多排而“后三线”空排这种情形发生的市场环境和相应的交易对策。

 

图18-1

图18-2

 

图18-3  

19、共振理论

 

    在资本市场能够通过学习成为一名成功的交易员吗?回答是肯定的。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交易员?回答是你不仅需要知道怎样赚钱,还需要知道怎样避免亏钱。学习怎样赚钱有捷径可走吗?回答是肯定的,这条捷径就是:成千上万次地观察大牛市、大牛股启动前的形态,将它们一一牢记在心!学习怎样避免亏钱有捷径可走吗?回答仍然是肯定的,这条捷径就是:成千上万次地观察大熊市、大熊股启动前的形态,将它们一一牢记在心!研究历史对现在和未来有指导意义吗?换言之,历史会重演吗?——历史是人类的脚印,也是唯一可供研究的资料;如果你相信人性千古不变是一个真理,那么就能肯定历史会重演!杰西·利物莫说:“华尔街没有新事物。人们的钱袋改变了,被欺骗的人改变了,股票改变了,但是华尔街从不改变,因为人性从不改变。”

    共振理论和后面将要讲到的反振理论,就是笔者经过十二年的潜心观察,总结出的一整套关于大牛市、大牛股或大熊市、大熊股启动前的共性特征。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将它们公开发表,以利有缘者得之。这套理论属于笔者的创见,其中的部分内容,也曾零星地偶见于网络论坛的某些帖子,但是完整、系统、理论化地提出来,以本人阅读之广泛,笔者无疑是第一人。你可以仔细地揣摩学习之,也可以付之一笑,弃之如敝履。老子《道德经》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大道至简,至简则易知,易知不易行。如果你学习了这些理论仍然不能盈利,那么说明你需要学习本书后半部分将要讲到的“交易心理学”这部分内容。在正式介绍共振理论和反振理论之前,让我们首先来定义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标志性K线。

    一、标志性K线   

    所谓“标志性K线”,是指位于均线族“多头发散起始点”或“空头发散起始点”的单根或2-3根K线组合,通常以单根居多。前者称之为“标志性阳K线”,后者称之为“标志性阴K线”。“标志性K线”有且只有三种:站(倒)立式、贯穿式和跳空式。对“标志性阳K线”而言,所谓“站立式”,就是站在均线族之上,阳线的根部和均线族平齐;所谓“贯穿式”,就是从均线族的下方向上贯穿,切断均线族(唐能通先生将这两种“标志性K线”命名为““出水芙蓉”,意思是这种K线站立在均线族多头发散起始点上,一如亭亭玉立之荷花仙子,多么的准确、生动、传神!我实在想不出有比这更恰当的比喻,因此如无例外,以后就直接采用唐先生的命名);所谓“跳空式”,就是跳空站在均线族上方。无论这三种中的哪一种,都必须伴随着成交量的明显放大。“标志性阳K线”也有一些变种,例如有时候体现为一前一后两根放量K线,放量是为了突破均线族的压力。

    对“标志性阴K线”而言,所谓“倒立式”,就是倒悬于均线族之下,阴线的开盘价和均线族平齐;所谓“跳空式”,就是完全脱离均线族,以跳空的形式位于均线族下方。对这两种形式,我给它们一个统一的描述,叫做“一阴弃均线族”,弃者,抛弃也;所谓“贯穿式”,就是从均线族的上方向下贯穿,切断均线族(唐能通先生将这种形态命名为“断头铡刀”,意思是“标志性K线”象一把铡刀一举铡断均线族,就象铡断了多头的命脉,从而诱发均线族空头发散,图形之阴森恐怖,令人过目不忘!我实在想不出有比这更恰当的比喻,因此如无例外,以后就直接采用唐先生的命名)。与“标志性阳K线”不同的是,这种形态所对应的成交量没有明显特色。“标志性阴K线”也可能演变为“三连阴切断均线族”、“五连阴切断均线族”等经典形态。“标志性阳K线”和“标志性阴K线”所蕴含的市场意义完全相反,前者是做多信号,后者是做空信号。标志性K线不仅可以出现在日线图上,也可以出现在周线图或月线图上。

    二、共振理论

    共振理论:“时间周期长短不同的均线趋于接近和粘合意味着持有某品种时间长短不同的交易者成本趋于一致,这种一致是一种变盘信号,意味着后市将展开壮观的趋势。在均线族的多头发散起始点,“标志性阳K线”的出现和均线族即将多头发散这一事实互为验证,且同步伴随着成交量的明显放大。成交量的明显放大是多头攻克均线族压力的必须。代表不同时间周期的均线参与共振的条数越多、时间周期差距越大,意味着共振的级别越高,之后出现的上升趋势越强劲,持续的时间越长久,相应品种的升幅就越大。共振理论是一种均线理论,它试图指出大规模多头趋势的起始点。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均线族多头排列的形态,但它更强调均线族多头排列起始点的“一致性”。它认为这种起始点的“一致性”相当于江河的“源头”,在图形上既易于识别,又是推动趋势展开的强劲力量。共振理论认为,除"V型底”以外,90%以上的大型底部或早或晚都是以短中长期均线族共振的形式出现。大型共振一旦发生,意味着长期底部已经构筑完毕,大级别牛市处于喷发的边缘;在长期多头趋势运行途中,日线级别的小共振意味着调整结束,市场还将延续原来的方向,标志是5/10/20日均线继续走出多头排列走势。”

    如果仅有5/10/20日均线参与共振,称之为“日线级别的共振”,该品种随后的升幅通常在10%以上;如果5/10/20/60四条日均线参与共振,该品种随后的升幅通常在20%以上;如果5/10/20/60/120日均线或全部六条日均线参与共振,这时候周线图上会相应观察到4/8/12/24周均线或全部5条周均线(或4/6/12月三条月均线)参与的共振,称之为“周线级别的共振”,该品种随后的升幅通常在50%以上;如果通过设定超长期均线发现4/6/12/24/36/60月均线族发生共振,称之为“月线级别的共振”,该品种随后的升幅通常在100%以上;如果三种时间级别的共振同时发生,称之为“三线共振”,该品种随后的升幅通常可以五倍衡量。一般情况下我们无需修订均线族参数,即只需保持和平时趋势跟踪时一模一样的参数设定,就可从日线图、周线图和月线图上发现均线族的共振现象。当然,为了观察大型共振,也可以按如下方法修订均线参数:

    均线参数的修订:如前所述,我们在进行趋势跟踪的时候,日线图上的“日均线族”参数被设定为5/10/20/60/120/240,周线图上的“周均线族”参数被设定为4/8/12/24/48,月线图上的“月均线族”参数被设定为4/6/12。这三套参数中,日均线中时间周期最长的是240日均线,即年线;周均线中时间周期最长的是48周均线,也是年线;月均线中时间周期最长的是12月均线,同为年线。也就是说,240日均线、48周均线、12月均线,它们本质上是一回事。日线图、周线图、月线图这三张图,它们本质上也是一回事。只不过观察中长期趋势的时候,日线图上由于K线过多而会导致趋势观察者的迷失,所以改而观察周线图或月线图会将趋势的脉络凸显得更为清晰。前文已述,由于“支撑错觉”带来的危害,跟随理论反对设置时间跨度超过一年以上的超长期均线。但是在观察共振现象的时候,我们可以设定和跟踪趋势时不尽相同的均线参数,也就是说,可以设定时间跨度超过一年以上的超长期均线。具体做法是:日线图、周线图均线参数保持不变,月线图均线参数可以调整为4/6/12/24/36/60,后三条均线分别对应2年/3年/5年线,可用于在月线图上观察超大级别的共振。  

20、反振理论

 

    反振理论:“时间周期长短不同的均线趋于接近和粘合意味着持有某品种时间长短不同的交易者成本趋于一致,这种一致是一种变盘信号,意味着后市将展开壮观的趋势。在均线族的空头发散起始点,“标志性阴K线”的出现和均线族即将空头发散这一事实互为验证,期间成交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特色。如果出现“三连阴切断均线族”、“五连阴切断均线族”的走势而成交量却渐次放大,说明形势对多方越发不利。代表不同时间周期的均线参与反振的条数越多、时间周期差距越大,意味着反振的级别越高,之后出现的下降趋势越强劲,持续的时间越长久,相应品种的跌幅就越大。反振理论是一种均线理论,它试图指出大规模空头趋势的起始点。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均线族空头排列的形态,但它更强调均线族空头排列起始点的“一致性”。它认为这种起始点的“一致性”相当于江河的“源头”,在图形上既易于识别,又是推动趋势展开的强劲力量。反振理论认为,除“倒V型顶”、“N型顶”、“M型顶”以外,50%以上的大型顶部或早或晚都是以短中长期均线族反振的形式出现。大型反振一旦发生,意味着长期顶部已经构筑完毕,大级别熊市处于喷发的边缘;在长期空头趋势运行途中,日线级别的小反振意味着反弹结束,市场还将延续原来的方向,标志是5/10/20日均线继续走出空头排列走势。”

    如果仅有5/10/20日均线参与反振,称之为“日线级别的反振”,该品种随后的跌幅通常在10%以上;如果5/10/20/60四条日均线参与反振,该品种随后的跌幅通常在20%以上;如果5/10/20/60/120日均线或全部六条日均线参与反振,这时候周线图上会相应观察到4/8/12/24周均线或全部5条周均线(或4/6/12月三条月均线)参与的反振,称之为“周线级别的反振”,该品种随后的跌幅通常在50%以上;如果通过设定超长期均线发现4/6/12/24/36/60月均线族发生反振,称之为“月线级别的反振”,该品种随后的跌幅通常在80%以上;如果三种时间级别的反振同时发生,称之为“三线反振”,该品种随后的跌幅通常可以反向五倍衡量。所谓反向五倍,就是当前价格除以五,跌幅80%之意。一般情况下我们无需修订均线族参数,即只需保持和平时趋势跟踪时一模一样的参数设定,就可从日线图、周线图和月线图上发现均线族的反振现象。现在以图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