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长急忙跑到中国的真正原因曝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59:00
新闻:6月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街头,警察用水枪驱散参加抗议的古贾尔人。
近期,拉贾斯坦邦古贾尔人要求调低自己的种姓级别,以便从政府的倾斜政策中获取更大利益。但政府对此予以拒绝。过去一周,该邦古贾尔人发动大规模抗议活动并与警察发生冲突。5月31日,声援印度拉贾斯坦邦古贾尔人的活动扩大到印度东北部地区。   印度恐怕也明白,眼下这些"突然而至"的"内部压力"(种姓骚乱愈演愈烈),不排除是美国刻意所为的可能性。其原因就如我们之前所强调的,对那些企图将"巴基斯坦布托之死"引入克什米尔争端的"势力"而言、如果能激化克什米尔问题,从而将"中印"推进军事对抗、利用克什米尔问题将中国的战略资源消耗在"伊核问题"之外的动机是强烈的,在印度境内施展这种手段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之大。特别是在美国正在向组阁的巴基斯坦人民党施加压力,迫使其向联合国正式提出"由联合国调查布托之死"的"最新发展"下,这种可能性更是非常之大。     中评社香港6月3日电/外交部发言人秦刚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印度外交部长普拉纳布?慕克吉访华期间,中印双方将就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双边关系一系列问题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
秦刚在答记者问时说,此次访问是慕克吉上任以来第一次访华,中印双方均对此访予以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国领导人将会见慕克吉,外交部长杨洁篪将与他举行会谈。
秦刚表示,中方愿与印方继续共同努力,本着政治指导的原则就边界问题开展谈判,推动早日取得一个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在边界问题解决前,中方主张要维护两国边界的稳定、安宁,不要使这一问题干扰中印关系的良好发展。
他强调,关于边界问题,两国之间有专门的谈判机制,即两国政府特别代表机制,这是两国政府讨论边界问题的主要平台。近年来,中印边界谈判取得了一些积极、重要的进展,包括两国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原则达成了共识。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两国特别代表已进行了11轮谈判。双方目前正在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问题开展谈判。
关于中印关系,秦刚表示,通过中印频繁的高层互访,两国之间有一个共识,即中印都视对方为重要的邻居和伙伴,不把对方视为威胁。中方希望中印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希望双方增进互信,加强交往,扩大合作。一个稳定、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印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这不仅是两国领导人的共识,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应杨洁篪邀请,慕克吉将于6月4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导致40多人死亡 印度为何爆发"种姓战争"
6月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街头,警察用水枪驱散参加抗议的古贾尔人。近期,拉贾斯坦邦古贾尔人要求调低自己的种姓级别,以便从政府的倾斜政策中获取更大利益。但政府对此予以拒绝。过去一周,该邦古贾尔人发动大规模抗议活动并与警察发生冲突。5月31日,声援印度拉贾斯坦邦古贾尔人的活动扩大到印度东北部地区。 新华社/法新
5月23日开始,印度古吉拉特人发动了一场"种姓战争"。几千名古吉拉特人与警察冲突,目前冲突已导致43人死亡,印度的多条铁路线也陷入瘫痪。这让印度的种姓问题再次引起各国媒体的关注。
为获得更多照顾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周围的公路上,古吉拉特人呼喊口号,封锁交通。他们威胁说,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要切断首都的牛奶和蔬菜等日用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在暴乱最严重的拉贾斯坦邦巴亚纳镇和斯坎德拉镇,示威者将被警察打死的年轻人的尸体摆在铁路上。印度政府已出动军队,包围了这两个城镇。
古吉拉特人属于传统游牧民族,分布在印度北部和西部各邦。古吉拉特人目前从事农业、商业和技术行业。
1947年印度独立后,于第二年废除了落后的种姓制度,宪法禁止因为不同种姓而有歧视待遇,并且立法保障社会底层的各级"贱民",包括"设籍阶级"(即一般传统贱民,如贩夫走卒)、"设籍部落"(指居住偏远地区且不属原种姓制度内的土著部落),以及其他所有"贱民",被通称为"其他落后阶级"(包括背弃印度教而皈依其他宗教的"贱民"、游牧民族和地方少数民族等)。拉贾斯坦邦的古吉拉特族人口约有3万人,属于"其他落后阶级"。
为照顾社会底层,政府在公营事业和教育机构保留若干名额给各级"贱民",其中设籍阶级占15%,设籍部落占7.5%,"其他落后阶级"占2.7%。
1999年,印度人民党控制的拉贾斯坦邦政府将另一游牧民族杰特族也纳入"其他落后阶级",古吉拉特人认为"僧多粥少",于是要求"自降身份",纳入配额比例较多的"设籍部落"。在2003年地方选举时,印度人民党为争取古吉拉特族选票,曾承诺如果当选上台,会将古吉拉特族纳入"设籍部落",但5年来,印度人民党一直未履行承诺。因为该邦目前惟一的"设籍部落"米纳族,也不愿吃亏,于是坚决反对古吉拉特族进入"设籍部落"。
按照种姓投选票?
由此可见,在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的印度,"种姓"这个最不民主的制度还是"阴魂不散",正在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印度社会。
近年来,民主化、拜金主义、城市化进程、世俗教育等"新鲜事物",都在冲击着印度传统的种姓社会结构。但伴随着印度成长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不但没随现代化进程消亡,反倒改造了外来的"西方民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的最大特征是政党和选举。印度虽然引入了西式政治制度的"形式",但其政党发展却很不成熟。而这时候,种姓制度便趁虚而入。
当今印度,从组建政党、宣传到投票各种政治活动,都有种姓的影子。可以说,现代的印度政治是一种种姓化的政治。
一些政党的建立甚至完全以种姓为基础,政党之间的斗争往往也就是种姓之间的斗争,只不过换了一件外衣而已。20世纪90年代一度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就在高种姓之间享有广大的支持度。
从政治忠诚方面讲,种姓是最主要的。正如一句流行语所说:"在印度你不是投选票而是投种姓。"很多选民仅仅因为属于同一种姓,而非政见一致,就支持某个政党或候选人。无论政见如何吸引人,选民投票时首先考虑的也是种姓。其结果就是政治化的种姓和种姓化的政治。
种姓化政治的特点就是不断分裂的政党宗派。种姓社会的人"只认种姓不讲道理",为了某种政治利益,不同种姓的人组建的政党,在达到某个目标后,往往便会因为没有凝聚力而分裂。看看印度政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分裂的历史",国大党分裂过三次,印度共产党也分裂过两三次,而印度社会党更是有至少六七次分裂。
披上了政党的外衣后,原本的种姓矛盾就变成了政党间的矛盾,种姓的冲突也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一旦通过政党斗争的合法途径无法解决,种姓矛盾就演变成街头政治,这真是印度未来发展的一大难题。
参考资料:印度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在印度由来已久,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印度的种姓制度就已出现了。当时只是来自西亚和中亚的征服者--雅利安人(白皮肤)和被征服者达罗毗荼人(黑皮肤)之间的区别。后来,又逐渐分化出更小的等级。印度教经典《梨俱吠陀》中谈到,当神创造第一个人时,由他的身体分出很多部分,"婆罗门是他的嘴,刹帝利是他的手臂,吠舍是他的大腿,首陀罗从他的脚而来"。而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便是印度种姓地位的高低顺序。除此之外,还有一类被排斥在种姓体制之外的人叫做"不可接触者",也叫"贱民"。不同的种姓在从事的职业、婚姻、宗教生活以及法律上都有所不同。种姓制度的核心就是等级,就是不平等。在历史上,首陀罗和"贱民"处境十分悲惨,印度独立后,他们的处境有很大改善,但还是经常受到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