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周六做客长江美联大讲坛思索生命与灾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44:36
周国平,上世纪80年代人文环境的一个符号。曾经风靡,如今不减“风骚”。5 月24 日本报“长江美联大讲坛”将迎来哲人周国平先生,演讲《我们都是幸存者——对生命和灾难的哲学思考》。周国平是哲人,是女性的知己,是多情的父亲。在“尼采热”的时候,研究、翻译尼采,他时尚而知名;对生命、死亡、孤独、灾难等的思索,深入生活而富情感。
“女儿生下来,哲学就死了。”“妞妞”死去,身为父亲的悲伤打湿每个看书人。接受采访的周国平先生感冒了。他在努力吃药希望不影响演讲如期进行。时刻关注地震讯息的他,心情沉重。他说他不知道如果年轻,他是不是会去灾区,但他知道“自己现在也想去灾区,这取决于跟有关机构联系后,看自己能做什么。”
◇对话
每天都是最后一天
长江商报:震灾的这些天,您都无心写作是吗?是什么促使您决定接下“美联大讲坛”的这一场演讲?
周国平:这些天,的确没法下笔,仅写了一个博文。1 个月前我就受到邀请,《我们都是幸存者——对生命和灾难的哲学思考》这个题目太沉重了。说什么都是不对的,都是难以表达的,但这个时间说其他也不合适。
长江商报:你的女儿啾啾看震灾新闻吗?她能理解她所看到的灾难吗?
周国平:啾啾天天看。应该让她知道,人活在世上,是会有灾难的。要有承受力。啾啾快10 岁了,以她的年龄该受这样的教育。孩子不会想得很深。但能感觉到她对灾区孩子的同情心是强烈的。这些日子她明显情绪低落,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呆着;一再埋怨学校不让学生捐款。我们就说,参与到我们大人的捐款中就可以了。
长江商报:您曾在文章中写过:人生中所有最重要的价值,包括幸福、道德、信仰,都是建立在尊重生命价值的基础之上的。那么普通民众应该怎么认识生命的价值?
周国平:地震是一个契机,让人们明白生命的唯一性、不可重复性,应该珍惜。我们都是幸存者。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而有限的,怎样才能不辜负?人们将开始考虑真正该做什么,该放弃什么,该珍惜什么。
长江商报:面对灾难,人的心格外温柔,有普遍的“同情心”,在私利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它仿佛是一种黏合剂,“同情心”的价值在哪里?
周国平:同情,首先是一种道德价值。它是最基本的道德。以前我对中国社会的道德状态非常担忧。相当长的时间内,同情心薄弱,同情成了稀有品质。会经常看到人们怕惹事,见死不救,对生命的冷酷,相当严重。
此时,民众普遍的、强烈的同情心给了我们希望、信心。生命对生命的同情是善良。善良的火种还在,一点就着。这特鼓舞人。
长江商报:但是不是该警醒,灾难过后,冷漠又重来呢?
周国平:非常有可能。“非典”那时,人们感动,“非典”过去,冷漠又回来了。这一次的伤害比“非典”更严重,将会有更多的人记得它。人们的道德将得到提升。同情,善良,会更多地存在,虽然可能也是人口中小的部分,但绝对数量一定会比以前大很多。
长江商报:这次灾难会带给我们什么?
周国平:地震灾难中,亲情最让人感动,父母为保护孩子受伤或死去的一幕幕,使我们无法不动容。我们宜用“ 最后时刻”的眼来看世界。像奥勒留等斯多噶派的主张:人生是暂时的,每天都是最后一天。我要求自己这样看。这种眼光应被更多人领悟。
现在社会很浮躁。重要的价值,亲情、健康、平安等等都被逼退到次要地位,而看重金钱、地位……现在到了重新估量这些价值的时候了。
救灾关乎人道,“人定胜天”
长江商报:同时这次震灾也让“中华大家庭”的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的凝聚力、自信心都超出以往,但中国还要迎奥运,还有不少重大局面需面对,我们能成功应对一切吗?
周国平:爱国主义、自信心、凝聚力,是一个层面。经历这一次,我们对国家更有信心,对现在中国人的素质评价更高。但我们应超越这个层次,达到人类性的层次。这一次抗灾救灾,所体现的不能只归结为爱国主义,而是人道主义。是人性尊严的表现,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中国得到承办奥运的机会,该骄傲。但我反对仅仅把它归结为一个民族的事情,我们应有世界公民的宽广心胸。这样,我们的心态会好得多,我们的奥运会,会办得更有格调。
长江商报:你曾去南极考察,对“人定胜天”怎么看?
周国平:到人口稀少的大自然去,自然会对它有更真切的认识。“人定胜天”基本上是荒谬的。
天是自然,人是自然之子,人怎可能胜过生你养你的源泉呢。该反省。
我们对大自然一向缺乏敬畏。像藏民对雪山,他们是敬畏的。
对于自然,除了勇敢、积极,要有敬畏。一位生态学家说,人是地球的客人。地球存在时间多长啊,人存在才多长。不尊重主人,它会随时请你走。
长江商报:一般人们年纪越大越中庸,您好像越来越愤怒了?
周国平:是越来越表现出愤怒。愤怒本来就有,并一直有一种着急。我喜欢从人生层面思考问题。前年开始,为《新京报》写时事评论,得以把原本就有的愤怒表达出来。自然这出于知识分子的责任心和独立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