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到处闪现着动人的细节[?鲁先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21:29
生活中到处闪现着动人的细节[ 鲁先圣]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bba3bdd0100n1j2[查看原文]
年少不更事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因为一件感人的事情,或者一篇介绍文章,甚至一句动人的话语,就轻易地崇拜一个人。可是等到我们成熟起来以后,我们会发现,那些让我们崇拜的人和事,其实都有它的另一面,或者说都有它的不足和局限,人世间完美的人和事根本就不存在。对于一个缺少人生经验的人来说,也许,会因为这些发现而否定一切,而痛苦不堪,认为自己的纯真受到了欺骗和愚弄。
其实,这正是生活的真谛。轻易地崇拜一个人,把一个人当作自己人生的偶像,本身就是幼稚和盲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足以让人钦佩的地方,自然,也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一个好人与一个坏人的分别也就在这里。所谓好人,就是他身上优秀的成分多,而不足和缺陷的成分少;所谓坏人,就是他身上的不足和缺陷多,而优秀的成分少。
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把别人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拿来,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身上优秀的东西越来越多,不足越来越少。
一个人优秀的品质体现在哪里?不是体现在他的言论和文章里,而是看他生活中那些动人的细节。
浩然有一次谈到他在成名前与前辈作家巴人的交往故事。当时浩然还只是一个初学写作者,在几家没有什么名气的杂志上刚刚发表了几篇短篇小说。他当然知道巴人,巴人当时已经是作家出版社总编辑,是著名的作家、文艺理论家。而浩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青年,能够成为巴人的朋友,得到巴人的扶持和提携,对浩然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但浩然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得到了巴人的无私帮助,从而改变了自己人生的走向。
在反右斗争的时候,浩然被列入编余名单,就要离京到山西工作。朋友饯行的饭也吃过了,浩然忽然想起一件事。自己也发表了几篇小说了,尽管影响不大,可不可以把这些小说交给出版社出个集子呢?他就把刊载自己小说的杂志找出来,又写了一封自我介绍信,然后从一本书的版权页上找到作家出版社的地址,步行到出版社,交给了收发室的一位老师傅。对于自己的愿望有几分实现的可能,浩然心里没有底,所以也没有抱太大的奢望。他自己想,听天由命,看自己的运气了。
几天以后,在浩然觉得可能已经没有戏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署名作家出版社第一编辑室的信,开头第一句就是,你的短篇小说集稿《喜鹊登枝》,我们决定采用。而没过几天,他又接到了作家出版社打来的电话,询问他愿不愿意为集写个后记。而打来电话的人在最后说,我叫巴人,我就是你这本书的责任编辑。
浩然在为自己这做梦一样的幸运而惊喜的同时,更为巴人平易近人、提携后辈的风范所折服。其实,浩然与巴人都居住在北京,相隔不过两站路程,浩然还经常从巴人的家门口经过。但是在浩然与巴人有了这样一种关系之后,许多年他们都没有见过面。原因是,当浩然一写信或打电话想去拜访的时候,巴人都是这样说,还是让我多看你的作品吧,见面于你没有什么帮助。
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初出茅庐的时候,为了“文学革命”的信仰只身闯荡京城。但他既没有经济来源,在文坛又没有什么名气,写的作品没有地方发表,使自己陷入了极端困难之中。在万般无奈,他冒昧地给当时的几位知名作家写信,备述自己的艰难处境。他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名满京华的作家郁达夫,接到他的信之后,到他租赁的小屋来了。郁达夫看了这样一个有才华的青年为文学而陷入窘境的情况,感慨万端,郁达夫向几家刊物推荐沈从文的作品,并把他介绍给几位作家。有了郁达夫的举荐,本就才华横溢的沈从文迅速崛起。
20年代,当时创造社的一部分作家与鲁迅进行了一番论战。后来这些作家在地下党的说服下,意识到攻击鲁迅的错误,主动到鲁迅家里去。鲁迅非常高兴地以战友和同志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倾心交谈,善良而坦率地批评他们的主观主义。鲁迅含蓄地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金扁担”的故事:有个农民每天挑水,一天,他突然想起皇帝用什么挑水呢?自己接着回答:一定是用“金扁担”。一个是“柿饼”的故事:一个农妇,一天清晨醒来,想到皇后娘娘是怎样享福的,她想皇后娘娘一醒过来,一定就叫:大姐,拿一个柿饼来吃吃。这两个故事,当时令创造社的年轻作家们惭愧万分。因为,他们发现,他们并不真正了解鲁迅,他们幼稚的主观,不仅仅伤害了鲁迅,而且也伤害了自己。
巴人、郁达夫和鲁迅,尽管他们都是一代文学大家,他们都不是完美的伟人,但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这些生动的细节,却让我们由衷钦佩他们无私的操守和坦荡的胸襟。这几件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生活中极为普通的小事,但是,正是这样的一些小事情,折射出他们品格的光辉。
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人和事,但是,却到处闪现着动人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