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微软和Google的终极对决(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43:23
六,双方的底线
1,Google唤醒微软这个睡着的巨人
作为两个不同计算时代的领导者,微软和Google正为确保自己的市场主导地位而进行激烈竞争。 就像当年微软引导开辟个人电脑时代一样,Google现在正站在互联网浪潮的潮头位置。
就微软和Google的主营业务来说,一家是提供桌面相关的软件和解决方案,一家着眼于搜索广告业务,两家很少有直接交叉的地方。但是,这两个巨头在他们个子的新开拓的辅助业务上竞争激烈。微软开始关注其不断增长的在线搜索广告业务,而Google凭其软件来自互联网、“云计算”模式向微软的桌面软件发起进攻,正是这些新拓展的业务,这两个巨头正打得不可开交。
Google已经成功挡住了微软对其核心业务发起的挑战,保持了其在搜索和在线广告的竞争优势。下一个回合该看微软了,看其能否应付得了Google用“云计算”的网络软件向微软的Office系列产品发起的攻击。Google看起来好像要在这个回合里占上风了:Google已经提供了在线版的Office软件替代品,而且最近Google和IBM、SalesForce建立伙伴关系,而微软的“Live initiative”还仅仅是在设想阶段。
当然,微软凭借其桌面Office系列还是会在“云计算”竞争中保持明显优势。
微软的Office系列诞生近30年来,已经在广大用户、软件开发者中建立了扎实的基础。与Google让用户直接进入“云计算”模式不同,微软可以凭桌面系列软件接入“云计算”,轻松过渡到“云计算”。就像在客户关系管理市场Salesforce所做的一样,没有桌面应用的Google只能走“云计算”一条路。
Apps可能会挖掉一些微软Office用户的墙脚,但是凭借桌面系列融入“云计算”,微软将会在“云计算”这个回合中站稳脚跟。
2,微软的成功给了Google机会
假想一下,如果微软和Google在一个新兴的市场中他们将如何展开竞争,就比如我们ffwd公司所在的将互联网和电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
“收敛”是由那些在某个市场占有优势的玩家造出来的,安慰他们股东的术语,在本次假想竞争中,真正潜力的释放是利用电视和互联网建立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多场地的娱乐体验。微软和Google在如何实现这点上将表现得截然不同。
微软在这个假想竞争中会是软件公司,它出售方案来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它喜欢为所有过时的软件提供升级,从视频摄像头到聊天室,或者说包括视频编辑器、媒体服务器、.NET、Silverlight还有媒体播放器等。它的商业模式是直接对那些工具收取费用。从这点来说,微软是着眼于“接通”。
相反,Google会是一家媒体公司。它也开发软件(就像YouTube),但并不是靠出售软件来赚钱,而是以此来吸引用户,并将这种吸引力标价出售。随着互联网的开放、互动和无处不在,加上免费的制作工具,被吸引来体验的用户就越来越多。所以说,Google是着眼于“体验”。
不管是微软还是Google的做法,从短期来看,都会产生“收敛”的效果,只是类型不同。然而,从长远来看,微软面临一个战术问题:每次当微软成功推出一些新的技术来生成新的格式的内容,那就会驱动用户去接受Google给他们提供相关有用内容的服务。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是微软的成功成就了Google机会。
3,不同的回合,不同的结果?
Google对阵微软,谁会胜出?这个问题可能是今年最容易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很简单。答案是:两个都是胜利者,只是赢在不同方面。眼下正有两场战斗打得难分难解:一个是广告领域,除了两位巨人以外还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集团和迪斯尼;另一个是在个人应用软件和企业应用软件领域,包括甲骨文、苹果、Sun、Adobe还有其他一些公司。
眼下,微软有近10%的年收入来自广告领域;Google的这一数字则是近100%。微软显然还可以减少Office、Windows、服务器以及企业解决方案还有游戏这方面的营收比例。但Google会在搜索的战斗中胜出么?答案是肯定的。那么Google会在平面显示和广告平台方面击败微软么?有这个可能,但Google会发现要想在那个领域当霸主绝对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微软的主营业务上,Google要想下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基于“云计算”的应用软件确实很吸引眼球,但是,Google文档处理应用程序能和微软的Word和Excel一样功能强大么?Google Apps中的协同软件和微软的SharePoint,哪个更高效?企业宁愿为SharePoint买单。企业似乎更愿意花钱去购买功能强大的工具,而且,所有的文档都在线通过Google的工具生成,对其保密性、安全性等问题,企业用户仍旧持怀疑态度。
即使对普通用户来说,尽管他们是Google最大的支持者,但是安全问题也没法让他们完全放心。试想想,一个公司能拥有——理论上也可以修改那些来自你的家庭预算、病历、求职简历、搜索查询记录和网页浏览记录的数据,这将是件多么令人担心的事情。到那个时候,该是希望“不作恶(do no evil)”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声明,而且还该是法律条文才好。
至于雅虎,谁最终会成功收购它,这个就留给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来决定吧。也许,在微软或Google的股票代码后加个“!”,对他们的股价都不是件好事。
4,微软分散精力将可能重蹈当年百事可乐覆辙
微软正努力在其核心业务Windows和Office之外开辟新的增长空间,这可能重蹈十年前百事可乐的覆辙。那个时候,百事可乐除了建立自己的核心的饮料业务外,还兼营快餐和饭店业务。快餐业务和饮料业务在销售上有一定协同关系,但是百事可乐在低效的餐饮业上花费了过多的精力。
就这样,在饮料业上,百事可乐丢了很多市场份额。最后,在华尔街投资者的压力下,CEO Roger A. Enrico才开始转变策略:“把所有的人力、财力都集中到饮料业务和快餐业务上来”。于是,在1997年初,百事可乐剥离了其饭店业务,股价因此大增12%。
虽然,微软做出收购雅虎的决定是出于某些战略上的考虑,它可能发现自己与Google在在线广告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且自己软件业务的市场份额也在流失。但当微软宣布打算收购雅虎的时候,其股价下跌了近12%,而同时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却上升了4%。由此可见,华尔街对微软的收购举措并不看好。同时,微软还要努力保持其核心业务的份额不再流失。
在推出Vista一年多来,业界对Vista简直是恶评如潮,有抱怨说操作系统过于复杂、对硬件要求过高等等。微软为此面临巨大压力,只能继续销售Windows XP,允许用户等待下一个Windows版本以直接跳过Vista。当微软将竞争延伸到别的领域的时候,它就要冒着转移核心业务精力的风险,那样会既会有损声誉又丢了利润。
可以说,从长远看,由于新技术的出现,比如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等,单机操作系统可能会受到很大冲击。不过,微软不把重点放在Windows上可能更助长了那些挑战者的竞争力。在对非核心业务的收购,可能会让微软重蹈百事可乐的覆辙,最后又不得不剥离他们,那样只会让微软更低效、更削弱其核心业务。
5,微软应该做匈奴大帝而不是德雷莎修女
微软收购雅虎的计划真是个“Vista”的想法。收购雅虎有一定的逻辑,但实际上这个想法却被执行得很糟糕。
首先,微软还有搜索市场别的玩家都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搜索市场,没人能和Google竞争,因为没人能达到Google的规模。微软收购雅虎的出发点也正是要扩大规模。
这只是一种思考方式。要我选的话,对付Google更好的竞争策略是“差异化”。举例来说,微软已经推出的“按行为付费”的广告模式,让广告客户只需为广告点击付费。这就是对付Google有效的做法。
其次,对与合并,两家公司并没有为可能的共同成功有多少热情。雅虎和微软长期以来都是竞争对手,而且雅虎一直把微软看成是邪恶帝国。微软的高层和雅虎的中层都反对合并。对公司员工来说,没法强迫他们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更没法指望这样能带来成功。
微软不像通用,它没有做过大笔收购的丰富经验。收购雅虎对微软来说确实是笔很大的收购。微软向雅虎发出收购邀约的时候,就像是在和雅虎讨论收购完成后雅虎将有多大的自由度。这的的确确是很错误的方式。
微软这次扮演了德雷莎修女(天主教慈善工作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角色,而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匈奴大帝(古代欧亚大陆匈奴人最伟大的领袖和皇帝,曾多次率领大军入侵东罗马帝国及西罗马帝国)。还有,要想把收购雅虎的买卖落实,微软需要做的是利用收购后的规模,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并且团结雅虎的创新人才,共同努力,拿出新的战略和产品,通过新途径和Google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