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襟、老公、老婆、东床等词的来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23:28
夫妻为何互称“老公”“老婆”?
在我国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相传此称呼最早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
“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恰巧,对联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
“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这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世代传为佳话,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民间也有了夫妻间互称“老公”和“老婆”的习俗。
“东床”一词的由来
传说东晋太尉郗鉴派一位门客到王导家去选女婿,门客去了一趟回来说:“王家的年轻人都挺不错,只是听说我是为您去选女婿,一个个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好像没听到什么似的,照样坦腹卧在东边床上吃零食。”郗鉴听了以后便说:“在东边床上的那个肯定是个好女婿。”这个人就是王羲之,郗鉴果然把女儿嫁给他。
后来,人们就称女婿为“东床”,对皇帝的女婿也有称为“东床附马”。
“伉俪”一词的由来
伉,对等、匹敌之意。如《谷梁传》:“使世子伉诸侯之礼而来朝。”
俪,结缘、配偶之意。如《左传·成公十一年》:“已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
孔颖达对伉俪有解释:“伉俪者,言是相敌之匹耦(偶)。”后来称事业上有成就可相匹敌的夫妇为伉俪,也称一般夫妇为伉俪。
“连襟”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民间,人们把姐妹们的丈夫俗称为“一担挑”,而书面语言则雅称为“连襟”。
这个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寓居川东,与一位当地的李姓老翁很合得来,经常相邀小聚,几碟小菜,数杯浊酒,谈天说地,煞有趣味。如果几天未见面,还要互致书信,以慰思念之情。后来细一序论,两家还是拐弯摸角的亲戚呢,自然更添几分亲切。过了一个时期,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临别之时,诗人忆起两人在一起度过的岁月和笃厚的友情,许多感慨涌上笔端,写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有几句是:“孤陋忝未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襟是衣襟,袂是衣袖。用以形容彼此关系像衣服的襟与袖一样密切。
把“连襟”一词移用姐妹丈夫间的称谓的人,是北宋末年的洪迈。当时,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封荐书,荐洪迈的堂兄去京城供职。事成之后,洪迈的堂兄甚为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寄与妻子的姐夫,里边有这样几句:“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这里的“襟袂相连”,就是用来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密切关系了。后来,人们又将“襟袂相连”简化为“连襟”,成为姐妹的丈夫间专用称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