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两穴位治头晕及外出“点穴”手册-疾病护理- 易健百科全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27:25
按摩两穴位治头晕及外出“点穴”手册
按摩两穴位治头晕
当人们用脑过度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按揉前额,或者用拳头轻轻地鼓打,其实,这就是刺激头部的两个重要穴位“印堂”和“神庭”。
印堂穴是人体经外奇穴,《达摩秘功》中将此穴也列为“回春法”之一,可见其重要地位。
神庭穴属人体督脉,对神经系统有治疗作用。按压这两个穴位对消除头痛头昏,恢复大脑的活力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按摩,互相补益,则效果更佳。
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正中间。按摩时将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然后再顺时针揉动20—30圈,逆时针揉动20—30圈即可。
神庭穴在印堂穴上面,发际正中直上半寸左右,按揉方法与印堂穴相同.
摘自:2010.07.20 《生命时报》
晕车腹泻不犯愁外出“点穴”手册
问题1:晕车,唉,还没玩到呢…… 养生穴:百会穴
出门在外,难免旅途奔波,辗转于车站之间,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身体会紧张、疲劳,从而引起头晕、眼花,甚至气喘。点百会穴吧,可快速消除头晕目眩,让你神清气爽。
位置:将两耳外耳廓对折,两耳尖连线与头部正中线相交于头顶处即为百会穴,此处有明显凹陷。
做法:两拇指重叠用力点按百会,每次10秒钟,可重复多次,至眩晕减轻、神志清醒。【详细】
问题2:玩到累的浑身痛…… 养生穴:大包穴
尽情游玩了一整天,晚上回到住处,头脑昏昏沉沉不说,眼睛也酸胀不适,浑身酸痛。这时不妨揉按大包穴,保你在短时间里恢复精神,战胜疲劳!
位置:大包穴在垂直于我们腋窝约两拳的位置上。
做法:两手握拳,拳头正面顶在腋窝下大包穴上,轻轻用力在穴位及穴区附近旋转按揉。【详细】
问题3:着凉了,腹痛腹泻…… 养生穴:中脘穴
一门心思出去玩,难免用饼干、面包、矿泉水打法一日三餐,娇气的脾胃可是会受凉的,进而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胃部、腹部的胀痛。如果身边没有任何药物,中脘这个穴位就帮上大忙了!
位置:肚脐上方4寸(并拢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宽度是2寸),刚好位于人体胃脘部。
做法:将掌根放在中脘穴上用力按下,轻揉动5~10分钟,可促进消化,缓解胃胀痛症状。【详细】
问题4:天呀,想吐…… 养生穴:内关穴、外关穴
筹备很开心,启程很兴奋,但遥远的车程让行程的快乐越来越远。强烈的晕车让恶心呕吐不止。因此,快速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非常必要!
位置: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
做法:将拇指立起,点住内关的同时,食指点于前臂外侧对应位置的外关穴,协同用力,以加强刺激,迅速改善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详细】
介绍几个常用的疗疾穴位
涌泉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解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大敦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人体的足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太冲穴
穴位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太白穴
穴位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太溪穴
穴位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解中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申脉穴
穴位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中的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丘墟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中相关图示)
主治症状:
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昆仑穴
取穴方法:
昆仑穴位于人体的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详见此脚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足临泣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详见此脚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行间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人体的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详见此脚上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里内庭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
高血压点
取穴方法:
此穴位于脚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在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详见此脚底按摩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位,对于治疗高血压很有疗效。
第二厉兑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第二厉兑位于人体的足部,第二趾甲根、边缘中央下方的二毫米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呃逆、呕吐、食欲不振等。
第三厉兑
取穴方法:
第三厉兑位于人体的足部,第三趾甲根边缘下方约二毫米处,稍微靠第二趾。(详见此足底按摩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位,对于治疗烧心、嗳气很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