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塔大全(八)【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0:15
中國古塔大全(八)
★★★還舊樓主2010年11月14日收集整理★★★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 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北京

141、北京归山灵谷塔

归山灵谷塔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归山陵园内。高约15米,在山顶上,92年建。
142、北京言公长老塔

言公长老塔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下塔院内。塔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高约4米,此座六角形五层密檐式塔全部为汉白玉石雕成。其石雕须弥座的束腰六面各雕有兽头一个,座上由雕刻莲花瓣承托塔身,塔身上部为五级密檐、顶端为宝珠塔刹。此塔为金代高僧言公长老灵塔,此公姓王名政言,河南许昌人,生于金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十九岁出家,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圆寂。
143、北京前佛甘泉古磵泉禅师之灵塔

前佛甘泉古磵泉禅师之灵塔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下塔院内。高约8米,其砖砌六角形三层须弥座的束腰部分都砖雕花饰图案,塔身正面门上方镶嵌塔铭。塔身上部为三层密檐,塔刹由莲花和宝珠组成。
144、北京律生埯月越公和尚灵塔

律生埯月越公和尚灵塔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上塔院内。建于清代,为砖砌覆钵式塔。塔基为方形二层平台,塔座为“亚”字型须弥座,由座上方的收圆承托塔身,塔身正面镶嵌塔铭。塔身上方为塔刹,塔刹由须弥座承托的相轮、宝盖、仰月、宝珠组成。
145、北京济生公禅师灵塔

济生公禅师灵塔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上塔院内。塔高约4.5米。塔台为砖砌或石砌的方形平台,塔座都是砖砌方形或“亚”字形须弥座,座上部以收圆承托塔身。塔身正面都镶嵌塔铭,塔身上方为塔刹。塔刹由须弥座承托的相轮、宝盖、仰月、宝珠组成。
146、北京崇化寺明塔群





崇化寺明塔群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城子村龙门山西麓,寺座北朝南。崇化寺在明代后期毁坏,废为遗址,现存两棵大银杏树。文物部门在清理现场时,在寺南侧围埠外,发现出土塔基九座,塔座有圆形、有方形的,九座塔身全毁。有“口刹口口塔、吉祥多门塔、僧伽寂静和公塔、莲花集积塔、降天塔、菩提塔、大神通塔、尊胜塔、口口塔、口受身寿塔”。崇化寺出土明代石塔基雕刻精美,数量较多,是了解明代舍利塔的珍贵实物资料。
147、北京太古化阳洞石塔

太古化阳洞石塔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极乐峰下太古化阳洞洞口。塔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全部用精美的青石雕刻。平面八角形,十一层,密檐式,高6米多。塔身下部每面均有圆形龛洞,雕三尊弥勒及菩萨造像,共计24尊。塔身八个角柱自上而下浮雕有莲花座佛像8尊,共计64尊。塔刹部分石件已损毁。此塔造型优美,比例和谐,建造精良,各种雕刻花术手法精湛高超,是北京地区明代同类石塔中的杰出代表。
148、北京于庄塔

于庄塔(又称和尚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豆店乡于庄村南土坡上。塔建于金代(公元1115—1234年),砖结构,平面六角形,三层,高8米,周长4.8米,密檐式。塔基为双层须弥座,束腰部分有精致的砖雕花饰,非常美丽。此塔是房山地区早期古塔之一,现已被列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149、北京姚广孝塔


塔基
姚广孝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常乐寺村北。姚广孝(公元1335—1418年)江苏吴县人,是位名僧,曾为明燕王朱棣辅政有功。姚广孝死后,朱棣不胜悲伤,停止视朝三日,追封荣国公,卜地西山迭石建塔,故名。塔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18—1424年),砖结构,平面八角形,9层,高29.7米,实心密檐式塔。远眺此塔,十分雄伟壮观。1984年已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50、北京云居寺四角唐石塔
云居寺四角唐石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北塔四周。西南、东南、东北、西北分别为开元石塔(一)、太极石塔、开元石塔(二)、景云石塔。

西南角——开元石塔(一)
建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此座石制方形密檐式塔,高约4米,坐北朝南。塔座为方形石砌。其方形塔身正面有尖拱形塔门,门两侧雕有两尊守护力士。塔内设一龛,龛内正面浮雕佛像一尊。塔身外壁刻有太原王大悦书《大唐云居寺石浮图铭》,并阴刻“唐开元十五年”纪年。塔身上部为石制六级密檐,石檐顶部为宝葫芦塔刹。

东南角——太极石塔
建于唐太极元年(公元712年),此座石制方形密檐式塔,高约4米,坐北朝南。塔座为方形石砌,塔身正面有圆拱形塔门,门两侧雕有守护力士。塔身西外壁刻有大唐王利贞所撰《易州石亭府左果毅都蓟县田义起石浮图颂》,壁上阴刻唐太极元年(公元712年)纪年。塔身上部为六级密檐,石檐顶部为宝葫芦塔刹。

东北角——开元石塔(二)
建于唐开元十年(公元722 年)。此座方形密檐式塔,坐南朝北,高约 4 米。由两层石板砌成塔座。塔身正面有尖拱形塔门,两旁雕有两尊守护力士。门内设龛,龛内正面雕有一佛二侍,东西两壁有两级供养人像。塔身东外壁刻有梁高望书《大唐易州新安府折冲李公石浮图之铭》,并于壁上阴刻唐开元十年纪年(公元 722 年)。塔身上部为六级密檐,石檐顶部为宝葫芦塔刹。

西北角——景云石塔
建于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此座方形密檐式塔,坐南朝北,高约4米。塔座为方形石板基座,塔身正面设有圆拱塔门,门两旁石雕两尊守卫力士。门内设一龛,龛内正面为一佛二侍浮雕。塔身上部为六级密檐,石檐顶部为塔刹(宝葫芦已失)。
151、北京火门洞石塔

火门洞石塔位于北京市怀柔区黄花城水库东山上。这座覆钵式石塔,全部由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坐东朝西,高约2.4米,六角形石砌基座。塔身为圆柱形,塔身西面上方有方形小龛,龛内可放祀物、长明灯。塔身以上为三层石制相轮,刹顶为石制宝珠。
152、北京盛茂和尚塔

盛茂和尚塔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东的山沟中,有一段传说:盛茂和尚每天去寺院东侧山沟中打坐,有一天至晚未归。寺内僧人找到他时,发现他头放红光,面西圆寂。众僧称他为罗汉化身,并在他圆寂处建造了此塔。后来这条山沟也被称为罗汉沟。
153、北京照塔

照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南尚乐乡照塔村东山巅。建于辽代(公元916—1125年),砖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高15米,密檐式。塔身正面设券门。其他各面设假门和假窗。塔身之上为仿木结构砖刻额枋、檐橼和砖制的一斗三升斗拱。上部为七级迭涩檐,塔尖为攒尖刹。此塔高耸山岭,几十里外清晰可见。现被列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154、北京万人塔

万人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西南约一公里的军队大院内。此座砖砌覆钵式塔,高约13米,其砖砌八角形须弥塔座承托着鼓状的覆钵体塔身。塔身上方为砖砌十三重相轮。相轮上方为钟形宝刹。此塔为万人和尚的骨灰塔。万人和尚俗姓万,故称其塔为万人塔。此塔造型与云居寺北塔的上半部分覆钵体极为相似,不同之处仅为塔刹造型有别。塔的基座、塔身和相轮都留有小方口,对研究古塔也有重要价值。
155、北京周吉祥塔

周吉祥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上方山脚下孤山口村村北。塔建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高约18米,密檐式。塔朝南,塔基由汉白玉砌迭,高1米。塔身正面是砖木的双扇假门。门上端石一方,其上楷书:“僧录司左善世钦命掌印兼敕建大慈仁并大觉寺开山第一代住持周吉祥大师塔”,字迹雄浑刚劲。每层檐的角梁垂挂方形铜铃。周吉祥塔是砖雕中的精品,现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156、北京玉虚宫四塔

三塔并排之一

三塔并排之二

三塔并排之三

覆钵式塔
玉虚宫四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黄山店乡黄山店村玉虚宫塔院内,共四座,其中三座较集中,排列成“一”字形,相隔约7米,均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三塔的形制相同,都为砖结构,平面八角形,高约7米,为迭压的双层须弥座。塔身正面为发券龛门。塔身上再建须弥座,其上逐渐收拢攒尖,以宝珠封顶。另一座塔(右下)距三塔约30米,高7米,塔下有砖砌券形地宫。此四座砖塔,形制简洁,都为僧侣的墓塔。
157、北京云居寺唐·单层小石塔

云居寺唐·单层小石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石经山东台顶的山石上。建于唐代,为单层方形石塔,高约1.4米。由两层石砌方座承托的塔身正面设拱形券门,门上方雕有门楣,门两旁雕有守卫金刚力士。塔身上方为石雕塔檐。此塔造型与梦堂塔相似,在古塔中是极为罕见的。
158、北京云居寺辽·五层八角砖塔

云居寺辽·五层八角砖塔(老虎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西北的山顶上。建于辽代,为砖砌八角形五层密檐式塔,高约9米。砖砌八角形须弥座的上方,由砖雕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四个正面设有拱券门,四个侧面设有假窗。塔身上方为五层叠涩密檐。密檐之上的刹顶为宝珠。此塔为保护寺庙平安的吉祥塔,俗称老虎塔。相传昔日云居寺八百多僧人靠听梆子声有秩序地打粥吃饭,后来每逢梆子响就有个白胡子老头排在队伍中来吃。老住持就把敲梆子改为由人通知开饭,从此再也没见白胡子老头来吃。后来僧人在寺西北的小山上发现了一只饿死的白额老虎,头朝向云居寺。出家人应以慈悲为怀,老住持深以为悔。于是便吩咐僧人建造了这座老虎塔,以作纪念。
159、北京平谷广场塔

平谷广场塔位于北京市平谷区中心平谷广场上。
160、北京红螺双塔

红螺双塔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内,全部由汉白玉石雕筑而成。这座覆钵式双塔的基座,建在一个长方形的塔台上,塔身正面雕有龛门,龛内刻有“红螺塔”三个大字。塔身上方雕有十五层相轮,刹顶为宝珠。据清康熙年间《怀柔县志》记载:“山下有泉名红螺泉。中有二螺大如斗,夕吐光焰,山色为之殷红……天时两红螺死,寺僧为双浮屠之建双塔,从此红螺山得名,寺院也从此得名红螺寺。”
完成于2010年11月18日
歡迎進入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