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专员不告诉你的40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07:22
2010年11月09日 17:28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老实说,以白纸黑字的方式公诸于世,根本就是“挡人财路”的行为。
其次,金融商品永远是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方式,不断地推陈出新。所以,想要用“一网打尽”所有金融商品的销售话术,也很可能“讨不到任何便宜”。
再者,财富管理银行与客户间的关系,可能是对立,也可能是合作的关系。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手续费收入。所以,银行不会主动出现“控制客户购买量”的情形;至于客户方面,也希望藉由各式各样的金融商品,获取更高的报酬。
一、自己看不懂的商品宁可不碰。为什是“自己看”而不是“理专介绍”呢?因为从理专口中提到的内容,牵涉到理专个人的主观评判,从“卖瓜的人不会说瓜不甜”的角度来看,理专就算不会刻意欺骗投资人,也一定会“隐恶扬善”。
 
这是自古以来的人性弱点问题,非关真理的是非对错。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与银行财富管理部门往来的投资人最好自行阅读销售文件,而不只是“听”理专如何介绍?
此外,由于金融海啸之后投资人受伤惨重,现阶段银行财富管理部门所销售的商品主力,转成类定存商品(主要以利率变动型保单为主)、基金,以及强调高利率的外币存款(包括双元货币投资)等,号称“保守”型的商品。
只不过,这却不能保证银行卖的许多商品,就真的全然“透明、简单”,丝毫不会有“误认的可能”。因为,越是复杂而难以归类的商品,就越容易潜藏着投资人容易忽视的风险。
假设一个金融商品涵盖了一种以上的类别概念,通常是比较复杂的商品(假设自己无法分类,可以直接询问理专商,并录音存证,对方比较会说实话),除非投资人非常有把握,建议还是少碰为妙!
二、永远要问清自己的“最大下档风险”,而不是“可能获利有多大”?只要是投资,就不可能毫无风险可言。过去银行与客户间纠纷不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客户只记得“理专说的投资报酬率有多高”,却“完全不知道”或“忘了”投资的风险有多少?
所以,投资人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只想到:理专介绍的商品“有多能赚钱”?最好永远“多此一举”地问一问:这产品的“最大可能损失”有多少?再决定自己“能不能”,或“要不要”承担此一风险?
三、用闲钱分批投入。不论投资人是因为人情因素不得不投资,或是想从实务操作中了解商品细节,所投入的钱都必须符合“真正的闲钱(也就是这笔钱完全不见了,也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的一笔钱)”,以及“不全数(分批)投入”的原则。日后就算有亏损,对个人或家庭的整体资产影响程度便不致于太大。
四、有获利就要“落袋为安”。严格设立停损及停利点,赚了钱之后将获利放到最安全的地方,后续的投资还是用原先那笔资金,而不是“再加码投资”。如此一来,资产才能够“越聚越多”,而不是在某一次的失误下,全数烟消云散。
最后,诚心地祝福每一位投资大众,都能透过本书的一些提醒,藉由优质银行理专的指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既安全又可靠的理财快捷方式,而不是一场不堪回首的难醒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