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京剧名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8:46:35
时下流行评选“十大新闻”、“十大名著”、“十大名人”之类。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哪些京剧?”并且也要凑成“十大”之类,我会选出哪些段子呢?
如此边想边写,慢慢道来。
1、《贵妃醉酒》之“海岛冰轮”。毫无疑问,《贵妃醉酒》是中国京剧的经典,也是梅派的经典。梅兰芳继承了中国儒家的传统, 形成了中正和平即中庸之道的美学原则。唯其“中正和平”,也就有了梅派独特的“大方”、“大度”、“大气”。而“海岛冰轮”一段无疑是梅派雍容华贵、大方大气的代表,从容舒展地把深宫欲海中贵妇人的一腔幽怨表现得如此典雅精致。分明是“皓月当空”“景色撩人”,一声“长空雁、雁儿飞”,又分明是一丝丝淡淡的哀愁惹人心醉。各种版本的“海岛冰轮”,既欣赏李胜素的醇厚宽广,也喜欢史敏(现在叫史依弘)的甜美温润;既欣赏传统三大件伴奏的低徊婉转,也喜欢《大唐贵妃》中交响乐伴奏的大气磅礴,尽管有相当一些人极其反感把交响乐引进京剧。
2、《锁麟囊》。迷上京剧,最早看到的第一部完整的剧目就是电视直播的《锁麟囊》。应该是2003年年底五小程旦的演出,一开始就被“怕流水年华春去渺”的唱词与唱腔所吸引,接下来更是“山阴道上,应接不遐”:“春秋亭”的明快俏丽、“一霎时”的婉转凄切、“当日里”的回肠荡气,真可谓锦心绣口、字字珠玑。窃以为京剧要赢得观众,三条缺一不可:一个好剧本,一些好唱段,一批名“角儿”。而《锁麟囊》的创作和演出,实在有太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那么多精彩的唱段把哪一段摆在“第一”?有人喜欢“春秋亭”,有人喜欢“一霎时”,思考再三,还是把“当日里”作为首选。“当日里”又称“三让座”,之所以把它摆在“第一”,是因为戏演到这里已经是大结局前的收尾,剧情故事本身已没什么看头了。这会儿,观众最容易“起堂”。然而,恰恰是这段“三让座”,以其层次分明的精美唱腔,不但留住了观众,而且用充满情趣的调侃、跌拓起伏的情感波澜抓住了观众,成为此戏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看点”。
3、《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前”及随后的两段原版。三段“二黄”尽现中国京剧淳朴厚实、沧桑历尽的悲凉苍劲。春秋时伍员往吴国借兵被阻昭关,一夜之间须发尽白的故事感人肺腑,而“一轮明月”,尤其是“鸡鸣犬吠五更天”一段,把伍子胥家破人亡,欲报家仇国恨而不得的悲愁、悲伤、悲凉、悲愤层层推进地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以“对天发下宏誓愿,不杀平王我的心怎甘”作结,从容激越,字字作金石响。
4、《搜孤救孤》的三段唱:“娘子不必太烈性”、“白虎大堂奉了命”、“迈步儿来在法场中”,更喜欢第三段“迈步儿”。套用二十年前中国一位“明星”自我标榜的话:在中国,做好事难;做好事而不能让人知道更难;做了好事不但不被人知道反而被人误解则更是难上加难。在“搜孤”中“救孤”,用自己的亲生子换下忠良之后的老程婴就是这样一个做了好事反而被人误解的悲剧英雄。听“搜孤救孤”我欣赏王佩瑜的唱。中规中矩,地道的余派,那样的清新隽永,又那样的情深义厚。“法场上看的人都来叫骂,一个个骂的是我程婴,是一个无义的人,”那样的无奈、无望、无助;而“满怀心腹事向谁云”行腔高越,更是悲苦凄惶,道尽老程婴此时此刻心头的满腹辛酸和眼前的满目凄凉。
5、《四郎探母》“坐宫”一折历来脍炙人口,久唱不衰。不过,后面“见娘”一折的那段“老娘亲请上受儿一拜”也值得一听。《探母》一剧曾一度被打成“叛徒戏”而遭禁,但老百姓从来不认这个账。他们同情杨延辉的“龙困沙滩”,也喜欢铁镜公主的坦诚直率,更欣赏他们在两国交战的“敌阵”之前置煌煌政治于一边而眷念儿女私情的“草根”情怀。 “千拜万拜也是折不过儿的罪来”一段,把杨四郎番邦十五载对娘亲的思念和愧疚娓娓道来,是对战乱的诅咒,也是对和平的祈求。一位台湾军队中人在谈《四郎探母》的一篇文章中说得好:“《四郎探母》其实是一出反战的戏,它以人的深情对抗战争、政治的残酷。四郎要见母亲,是真情;四郎恨辽国,是真情;四郎爱铁镜公主,也是真情;四郎回家,见到元配妻子孟夫人,觉得心如刀割,满是愧疚忏悔,也是真情;杨四郎所有的真情纠结成他现世的矛盾,成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哀伤。人们爱杨四郎,跟着他一起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暗自觉得自己也有杨四郎同样的矛盾,在现实充满两难的矛盾中,只有更多自哀自叹的自责罢。”
6、《空城记》之“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在中国京剧中,诸葛亮始终是一个气定身闲、睿智超群的人物,因此,与“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俏皮俏丽、逢场作戏,乃至《借东风》之“天堑上风云会”的呼风唤雨、剑拔弩张相比,更喜欢“我本是卧龙岗”这一段的潇洒飘逸、从容淡定。
7、《辕门斩子》之“忽听得老娘亲来到帐外”。特别喜欢高庆奎老先生及高派门生辛宝达的这一段,几句“娃娃调”行腔婉转,低沉处一波三折,高亢处穿云裂帛,把杨延昭拜见老娘的恭敬和对儿子杨宗保阵前招亲的盛怒表现得淋漓酣畅。现在是很难听到这样高亢激越的高派唱段了。当然,欣赏高派还有一段不得不听的《逍遥津》“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有李和曾、辛宝达的录音,行腔凄凉哀怨而不失苍劲刚烈,几成梨园绝响。
8、《清官册》。又名《金牌调寇》,是全部《杨家将》中的一折,同一唱段不同流派有不同版本,如马派、杨派之“一轮明月照窗棂”、“一轮明月早东升”之类。众多版本更喜欢奚啸伯的“一更一点月正明”,潇洒飘逸而不失淳朴厚拙。京剧不能没有奚派的所谓“洞箫之美”,除《清官册》外,奚啸伯在《法门寺》中的“郿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二堂舍子》中的“昔日里有一个孤竹君”,以及《范进中举》《白帝城》中的一些唱段也不容错失。
9、《曹操与杨修》。最早喜欢京剧,在旦行迷程派,在生行迷言派。迷言又是从小言(兴朋)的“二曹”开始。现在仍十分欣赏小言的“休流泪,莫悲哀”。一句“亲朋问我的人何在,你就说,说我远游未归来”,“言腔”的韵致毕见,一介书生临死前的孤傲耿介让人心寒心酸。言派难学,听老言(菊朋)和小言而已。其他学言者总让人想到中国的一句成语,叫做“胶柱鼓瑟”,有腔无韵。《曹杨》属八十年代以来新编历史剧之翘首,除言兴朋的杨修卓尔不群,尚长荣老的曹操也是卓然特立,特别值得一听的是尚老板的一曲“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短短一十六个字的古诗却唱得如此志得意满,淋漓酣畅,实可谓净行一绝。
10、《二进宫》。十把交椅的最后一把留给《二进宫》,因为这出戏的内容虽纯属编造,但唱腔实在是段段精彩。从“自那日与徐杨决裂以后”,到“千岁爷进寒宫休要慌忙”,再到“说什么学韩信命丧未央”等等。当然,最脍炙人口的还是生旦净的那段对唱“怀抱着幼主爷把国执掌”。有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和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的两个组合,皆可谓珠联璧合,美仑美奂。两个组合各有特点,如果说谭张裘以醇和浑厚见长,于李孟则可谓以亮丽流畅出彩。也许老年人更喜欢谭张裘,年轻人更容易接受于李孟,这都未可厚非,大可不必以偏概全,厚此薄彼,更不可扬此压彼,恶语相向。
京剧唱腔灿若繁星。星海撷英,以区区“十佳”之数,定当挂一漏万,聊此一说而已。况吾等生也有涯,有此十数段精妙绝仑之作在,也足可以伴我余生,慰我寂寥了。
谨以此就教于方家。(200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