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鲜活的生命请停止无谓的争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42:47
乐毅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13
这次缅甸风灾惨状非常,目前已有2.3万人死亡,3.3万人失踪,有英国媒体甚至估计,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达50万,比印尼海啸还要高一倍。而在国内的互联网上,就如同这两年来的许多事一样,这场灾难已经引发了尖锐争论。但看着两派人马互扔板砖,语调高亢的争论,我却深深有一种“被打败了”的感觉。
对于那些“宁可饿死,也不要美援”的愤青言论,我感觉绝望。但另一方的表现也令我沮丧,他们就没几个表达了对灾民惨状的关怀,对那些在废墟上找寻食物孩子的同情,大多数人显然就是在借此说事儿。“为什么遭受天灾都是这样的国家?天谴啊!”这样的言论也能赢得一大把的支持者。
目前在互联网上发言欲望最强烈的就是两类人。一类叫“愤青”,又称“粪青”。一类叫“精英”,在我看来叫“右愤”更准确些。“愤青”的典型发言方式就是,无论什么事,三五句话就能扯到民族大义上。“精英”的典型发言方式就是,无论什么事,三五句话就能扯到民主自由上。双方那种一根筋、无限度上纲上线的思维方式,其实是同构的。
我们要知道,面对自然灾害,面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与拯救时,意识形态的争论皆是无谓的,都应该暂停。
首先,没有哪一种爱国大义会高于人道主义的悲悯。民为邦本,民不得救,国也就没有了存在意义。
其次,应对骤起的自然灾害时,起决定性影响的是物质与技术力量,而非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需要指出的是,世界气象组织已经证实,缅甸气象部门在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登陆该国前6天已发布气象预警,并向全国媒体发送了简报。5月2日风暴登陆当天,当地报纸头条均为相关消息。缅甸政府也已要求,当风暴来袭时,人们应呆在家中。
风灾造成如此大破坏的主要原因,应当还是风暴级别高与当地没有应对风暴的经验。从地理学上说,缅甸传统上并不是一个飓风(太平洋地区叫台风)灾害常发国。与我国东南部面向广阔的太平洋不一样,缅甸面对的孟加拉湾与安达曼海洋面不够大,缺乏形成大热气团进而生成飓风的一个基础性条件。缅甸上一次遭遇强热带风暴还是40年前的事了。而这一次的“纳尔吉斯”时速高达190公里至240公里,且是直冲缅甸的主要人口聚居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三角洲上的民居建筑主要是用木头和茅草搭建而成的凌空阁楼。当地居民的说法是,“我们祖祖辈辈这样生活了好多年,从来没出问题。”这次却不幸了。
日本是海啸灾害常发国,在靠近海岸的重点海域,都用巨大的水泥构件组成了防波墙,其规模世界罕见。但1959年的伊势湾海啸,也造成4687人死亡,1.5万栋房屋被毁。不就事论事,把民主政体当作万应灵药,以为可以自动让人民进入天堂状态,常常是幼稚可笑,并且误事的。
我相信,在互联网上经常性互殴的“愤青”与“精英”两派人士,其出发点都是良善的。但是,如果没有对每一个鲜活生命的近乎本能的慈悲与珍重,那么,任何一种伟大光荣的理论与信念,都有可能异化为一种赤裸裸的暴力。这在人类历史上已有过太多血淋淋的教训,中国人实在是不能再蹈覆辙了。
最后,希望缅甸早日开放国际援助,并为每一个缅甸灾民祈祷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