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当年的二十三级干部制度比现在的公务员制度要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0:01
为什么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能够以劣质武器战胜具有先进武器的美军?按说落后是打不败先进的。原因就在于,我军的武器落后,但是管理学是先进的。从管理学上讲,我军没有西方的那种军衔制度,但是管理起来却更为灵活,方便,纪律性强,因此,是先进的管理学弥补了落后的武器上的不足。有的人说是信仰,精神,不怕死。但是,难道国民党在抗战中的所有部队就没有信仰没有精神没有不怕死?但仍然一败再败。
我这里是要讲到,本来毛泽东管理学是要优于西方的任何管理学的。但是,有可能非常遗憾的是,中国有可能在所谓改革中,并不是从道理出发进行改革,从合理性出发进行改革,而是无视老一辈革命家创造的管理系统,硬是要认为西方的制度好,但由于原有的系统优势还在,就导致改革改得不仑不类。这个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就是如此。
公务员本来是西方多党制的制度。就是说,当一个党在选举中胜出,要接管政府了,这政府里的职员是不是就应当统统开除呢?原本就应当是这样的。既然一个党夺取了政权,当然就应当指派它的任何人做官。但是,这引起了政府内部官员的恐慌,这些官员就出来说,别开除我哦,我这个人才不管什么党派斗争呢,我只想保住自己的饭碗。这就发明出来了公务员制度。但这个制度很混帐就在于,它使得一个政党夺取了政权,却无法更换整个国家机器,不得不对庞大的官僚队伍虚以委蛇。因此,执政就成了相当虚假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学习西方搞公务员制度就相当莫名其妙,因为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中国的领导核心,就没有上面的接管问题。如果政权丧失,那就是劳动人民丧失政权,重受二遍苦,一场起义就已经被镇压了。在这里公务员制度帮不上什么忙。
而反过来看,已经被改革掉的这个毛泽东时代的二十三级干部制度,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是更为合理的。
就是说,不论是军事干部,经济干部,政治干部,科技干部,企业干部,事业单位干部,一律按二十三级排位。这导致了人员的岗位流动的灵活性。
比如说,一个干部,一开始组织上让他去搞战争,后来调他去当县委书记,后来又调他去当厂长,或者后来又调他去一个科学研究所当所长,这是相当灵活的。
而现在的干部制度,公务员制度,就没有了这种灵活,比如说,一个企业里的科长,要想调到法院工作,或者到政府的其它部门工作,那就不可能流动过去,因为你不是公务员,这就人为设置了人才流动的障碍。
而西方的公务员制度,反而能够保证一个刚上台的人,一个外行,比如说当上了市长,却是不太懂管理的,不是公务员出身的人,这就导致了政权的灵活性。而现在的中国反而成了这么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在于,各级的县长市长,都是从公务员队伍中提拔的,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企业工作,他就没有可能当市长了,这是相当不合理的。
而在毛泽东时代,所有的干部都处于二十三级的体制中的一个,各个部门可以相互调动,全国的干部工资,基本上一样,但是,有一个地区差。比如当时我当兵的海南岛,属于十类地区,因此工资就高一些,而在北京,因为是大城市,因此是八类地区,大城市花销大嘛!因此工资也较高。当时边疆地区干部的工资都是比较高的,比如说西藏,属于十二类地区,援藏的干部的收入是全国各地的干部都要羡慕的。但是也觉得合理,人家在艰苦的高原工作嘛。
而现在的这种改革,除了制造人员流动的障碍外,还加剧了地区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企业干部和事业干部之间的矛盾,如果说,改革就是为了制造矛盾,这个改革还有什么必要?我们有何理由抛弃原本是我们的优势的管理制度?
甚至,有没有相当认真的学术论文,能够论述毛泽东时代的这个由周恩来总理等一大批老革命家呕心沥血建立的这一整套制度的不合理性?我看是没有的。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一个干部犯了错误,要不要辞职?但是,辞职后还有没有工资?还是就处于失业状态呢?我们如果真的想学美国,就知道美国总统下台之后并不是就去街上要饭的,而是国家负责养到死的。
因此,当一个干部辞职,或者被打倒了,如果他没有触犯刑律,真的让他失业也是不人性的。当然,这里面说的也是工人农民失去生活来源都不人性,因此下岗失业之类的事情在中国原本不应当出现的。
因此,我倒认为,凡是在选举中失败了的干部,或者辞职或者被打倒的干部,都以保持原有工资待遇,进入五七干校学习是一个好办法。五七干校可以办得更为灵活一些,比如说,重点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有系统地对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等等。
====================================================================================================
迄今独有——毛泽东决不象历史上很多伟人、名人、成功者负名而怯,功成身退
本网民曾引用过西方哲学史家罗素说过的这样的话:
历史上有两类英雄,一类是战争凯旋、取得胜利的英雄;另一类英雄则是“不怕自己犯错误”,在摸索的道路中清障除阻,以自己的汗水、血迹和个人探索性失误,或悲或惨地给后人洒示险关曲道、前进路标的旷世伟人。
并且,罗素认为,前一类英雄的成功,完全离不开后一类英雄的寻道问路;而从开拓探索更具艰险的意义上说,后一类英雄,尤其伟大。
罗素这句话极富哲理性。以这一观点衡量,毛泽东是集以上两类英雄于一身的双重英雄。
作为一个伟大的胜利英雄,毛泽东踏着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志士仁人、先进分子直至一些伟大共产党人奋斗的道路,取得光耀千秋的胜利,建国后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作为另一类英雄,他无畏无悔,执著探索,不怕风云变幻,一改历史上很多中国名人和成功者的负名而怯、功成身退、求和尚庸、明哲保身、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而奋斗终身。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从来都是前进,且万难不屈,一往无前。即到了垂暮之年,依旧斗志不息,壮心不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种奋斗精神,是在完全知晓创新性探索极可能失误,因而也极可能成为国人的“怨府”或“被打得粉碎”的情况下,仍不改其衷。
中国自古以来,有几人能如此!当是迄今独有!
更让人赞佩不已的是:今天!正反两方面历史逐步展露,亦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毛泽东忠于人民、识事精准、预言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