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命灶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30:56
司命灶神张名单,诞生于农历八月三日。东汉.许慎《五经通义》云:“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其妇姓王名搏颊,字卿忌。”汉朝时为五祀神之一,和司命、行神(道路神)、门神、户神,同为司察小过的家宅神。
晋朝时,灶神开始执行司命的职权,可夺人寿命。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唐朝时张恩主已专职“东厨司命”,《礼记.月令》的注文中有谓:“祀灶之礼,东面设于灶陉。”说明东厨之名是因方位而来。民间又通称其为灶君、灶王、灶神、灶王爷、司命灶君等。
灶神的职掌:
司命主灾咎生死,《文选》五臣注《楚辞.九歌》中说:“司命,星名,主知生死,辅天行化,诛恶护善也。”《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五经异义》则云:“司命,主督察人命也。”又,清.戴震《屈原赋注》也说:“大司命主管寿夭,小司命主管灾祥。”从这些文献里,足以清楚明白司命的职掌。
俞净意公遇灶神:
明朝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5年),有一位书生名叫俞都,自十八岁中秀才之后,连续参加七次举人考试皆名落孙山。更不幸的是,所生养的五子四女,竟然夭折了七位、失踪了一位,仅剩小女儿在身边,妻子亦因丧子之痛哭得双眼失明。俞秀才自认生平无大过,且和友人共组“文昌社”,惜字、放生、戒色、戒杀多年,何以会贫苦交迫至如此地步呢?于是每逢除夕夜,便以黄纸撰写疏文一篇,请托灶王爷代为上奏玉皇上帝。但是,多年来毫无感应。
四十七岁那一年的除夕夜,有一位老人造访,俞秀才不禁诉说苦情,老人答道:“你的情况我知之甚详,虽然做了许多善事,但是意念不清净,非出自于本心,只是妄图虚名罢了。众神早已明察秋毫!”这一席话说得俞秀才羞愧万分。不久,老人迳自走入厨房中就不见了。俞秀才方惊觉,原来是灶王爷现身说法,不禁膜拜再三。
俞秀才经灶王爷点化之后,取号“净意道人”,矢志痛改前非,存善念、行善事,力求表里如一。结果,五十三岁登科进士;还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俞夫人的眼睛亦因喜极而复明。
【东厨司命真君圣纪】
东厨司命真君就是灶君,昔日我国民间住宅,庖厨设于东厢,盖取用木生火之义。
灶神的崇祀,系由昔古所传,是古代的“五祀之一”。礼月令说:“孟冬之月,腊先祖五祀。”五祀就是:门、户、中霤、灶、行(或井)。注:(祀灶之礼,东面设主于灶陉)疏:“灶陉谓灶边承器之物,以土为之”。朱子语录说:“灶陉即今之灶门安柴处。”皇疏谓:“灶谓人家为饮食之处也。”“奥者灶神,常祀在夏,以老妇配之(老妇先炊者也)有俎及笾豆,设于灶陉。”则灶也称为“奥”。
按灶为上古五祀之一,祀灶之举起源其早,迄至近世稍早,家家户户必奉灶君,尊之为“东厨司命元和定福天尊”,简称“司命真君”或“灶君”。灶君在家一方面调和鼎鼐,使家家平安,户户清吉,一方面考察家人言行善恶,也是家户的司过之神,每年岁末腊月二十五日返天述职上报天庭,以为世人得祸得福的依据,所以民间都在衪上天之前以礼祭之,称曰“送灶”,往昔官家送灶多在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送灶则在十二月二十四日,且多由男主人为祭,故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流谚。
抱朴子微旨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则灶神所记录的人间功过,每月都会上报天庭的。道藏洞玄部收有“东厨司命灯仪”及“太上洞真安灶经”;另据道书记载,谓各家所祀的灶神,也可能是他本姓有德的祖先,以监察其子孙的善恶,因此又称之为“本家司命”。
【东厨司令】
东厨者庖厨之称也,东厨司命系灶神,俗称灶王或灶君也。灶神乃古来传承之神,为古五祀神之一也。礼月令云:“孟冬之月,腊先祖五祀”注:“五祀门、户、中霤、灶、行也”。又云:“孟夏之月祀灶”注:“祀灶之礼,东面设主于灶陉”疏:“灶陉谓灶边承器之物,以土为之”。朱子语录云:“灶陉即今之灶门安柴处”。论语八佾:“宁媚于灶”。皇疏:“灶谓人家为饮食之处也”。礼礼器:“臧文仲焉知礼燔柴于奥,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注“奥或作灶,老妇先炊者也,明此祭先炊,非祭火神,燔柴似失之。”疏“奥者灶神,常祀在夏,以老妇配之,有俎及笾豆,设于灶陉”。盖谓灶即奥也。至五经异义云:“灶神姓苏名吉利,夫人姓王名抟头”。与酉阳杂俎云:“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女六人,皆名察治”。及周礼以颛顼之子黎为灶神等。疑皆附会之说。按祀灶之起源甚早,今人多皆家奉灶神,称为东厨司命定福灶君,俗以祀奉灶神在家,考察家人善恶,每年于十二月二十五日,上报天庭,以为福祸之凭,故俗皆于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之,谓之送灶神。然抱朴子微旨云:“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是则灶神监察人间善恶,乃月必一报于天也又东京梦华录云:“都人至除夕请僧道诵经,备酒果送神,以酒糟涂灶门之上,谓之醉司命”。此则又系于除夕送灶神,以灶神称为司命也。又有称灶神为灶君者,国策赵策云:“复涂侦谓卫公曰:臣尝梦见灶君”。罗隐送灶诗云:“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是皆称灶君也。考道藏洞玄部有:“东厨司命灯仪”与“太上洞真安灶经”。足见祀奉灶神,古已重之矣。按灶神又称为“本家司命”,据道书以:各家所祀灶神,乃本姓祖先之有德者任之,以察其子孙之善恶,故曰本家司命云。
灶神,即东厨司命定福灶君,俗称灶君、灶王、灶王爷。中国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礼记》的《祭法》篇称,“王为群姓立七祀”,在七祀中有一祀就是祀灶。但是普通百姓只能祀一钟,或者祀户,或者祀灶。灶要生火,因此,两汉时期,有称火神炎帝神农,死后托祀于灶;也有称祝融禄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祀于灶。上灶还要洗刷锅盆,因此《礼记》的《礼器》篇又称祭灶是“老妇之祭”,“惟盛食于盆,盛酒于瓶,卑贱之祭耳。虽卑贱而必祭之者,以其有功于饮食,故报之也”。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纸马,往往是一对老夫妇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灶神之职原是主管人间的饮食制作。约在东晋前,灶神又有了监察人间罪恶,掌握一家寿夭祸福的职能。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的《微旨》称:“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大约成书于元明之际的《东厨司命灯仪》中有句称,“灶神职重,秉下民倚伏之权”,“在天为七元之使者,递日奉万事于宸庭”,“迭主阴阳,虽善善恶恶,均在修为;然是是非非,必恭记录”。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
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报告人间功过,定人祸福。因此,南北习俗均于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奉祀灶君,焚香祀送。旧时亦有士绅家于二十三日送灶,百姓家二十四日送灶之别。奉祀灶君多用糖元宝、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团子之类,以冀塞住灶神之口,不讲人间罪恶,世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毕,即将奉祀经年的灶君旧纸马从灶上揭下,连同纸锭等一起焚化,以示灶神上天。除夕接神时,再行接灶神之礼,奉祀灶神后,再在灶上粘贴新的灶君纸马。
【三清圣境:灶君】
习俗上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为“送神日”,灶君会在此日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的所做所为,以作为第二年吉凶祸福的依据,因事关今后一年的平安幸福与否,因此送灶君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用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美言几句,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
灶君的身世一直扑朔迷离,根据古代的椑官野史之记载有数种不同的说法。
一、灶君为玉皇大帝的第三儿子,不务正为,性情怪僻,整日游手好闲,以专看女神为乐,诸神异议,玉皇大帝告诫不听,于是下命令要他下界为灶神,可饱看女人。原为玉皇大帝的三太子,因为好色言行举止不端,所以被玉帝罚到人间的厨房灶内,终日与妇女相处,留在人间做为监察人间言行善恶的地神。
二、灶君原名张定福,是个懒虫,因为穷得要命连老婆也卖了,结果只靠讨饭度日。有日他遇上了妻子,妻子可怜他又穷又饿,拿了饭菜给他,怎料她的现任丈夫来到,张定福连忙躲进灶里,那男人放柴进灶,张定福为了保全妻子的名节与幸福妻子,宁可被烧死也不走出来,张定福死后,他的妻子为了记念他便在灶头立神位,朝夕祭祀,谎称祭“灶君”。
三、灶君姓张名隗字子郭,人颇英俊,但其性情怠惰,好逸恶劳,嗜食美味,又十分好色。原在天庭当司厨,因偷窥王母娘娘待婢之美色,以致煮焦佳肴,乃被乏下凡在人间当灶君。因人间下厨者皆女人,可尽让他看个够也。
四、从前有对张姓夫妻,家贫又遇荒年,妻子不得己改嫁富人为妾。富人于饥荒年赈灾济贫,并将此事交予其妾料理,开赈当天,前夫亦有来领饭食,还没轮到他,饭已派完。第二天,其女人命从后面起先派发食物,一样也是没轮到他,饭亦已派完。第三天,女人决定从中间派发食物,结果仍未见到前夫,原来他饿了几天已饿死了。女人悲伤之际竟寻短见,自缢殉情。玉帝闻知,深怜这对夫妇,于是封这对张氏夫妻为“灶神”,同管人间烟火事。
五、灶君家境赤贫,且有吸食鸦片的习惯,但他有一个善良的妻子,每天替他张罗柴米,买鸦片烟供他吸食。有一天他的妻子病倒了,灶君就向太太说:“我想让你再嫁有钱人,可以得到很多钱,救我燃眉之急。”她虽表示反对,最后还是另嫁某富翁。灶君得到许多银子后,不久又花光了,他就厚着脸皮到富翁家向她求援。她虽痛恨良人无养,又因侧隐之心,就送他一瓶猪油,里面暗中放进许多金子银子,好让他作为短期间的生活费用。不料灶君得到猪油后,毒瘾发作,便将一瓶猪油换来一剂鸦片食用。她看到这种情形,只好将灶君留在富翁家做些打杂的工作,再也不敢交东西或金钱给他。灶君因寄人篱下,悒悒不乐,终至染病而亡。到了次年元月三日,她就将丈夫的尸体杂在垃圾中一齐扫出门外,称为“送穷”,并在灶上设置灵位纪念亡夫,故称“灶君”。
六、古时候有一对张姓夫妇,丈夫既贪又懒,好吃好玩,嗜酒喜赌钱,妻子则是贤淑勤劳,每日操劳家务,养育子女。她屡向丈夫规劝,请他戒酒戒睹,但丈夫依然如故。某年岁暮,妻请丈夫前往岳家,岳父母因见年关在即,想让女婿带些钱银交给女儿使用,但认为他平日行为不良又不放心,就准备了一个大篮子摆上许多年货,在篮子底层偷放了许多银子。丈夫素来懒散成性,路途遥远,篮子又重,刚好在路途中遇到一个叫化子,他就把整个篮子送给叫化子,空手而归。抵家以后,妻子见状大感诧异,她知道娘家一定会送些东西,就向丈夫究诘始末,他告知经过,妻子就将他痛打一顿。除夕日,债主临门讨债颇急,张妻目睹此景且悲且恨,心想这种男人那有资格做丈夫、为人父?看看即将到手的年货及钱银都无福消受,愈想愈气,就顺手在灶内抽出燃着的薪柴猛打丈夫,丈夫猝不及防,一击而亡。当暗夜深,次日又是春节新年,她只好草草将丈夫埋葬于厨房内灶前的炕中。过了两天,就是正月初三,再行迁葬他处。因张君生前贫究潦倒,故称此日为“送穷日”或称“送穷鬼日”。日后张妻自食其力,家境渐富裕,她深信这是死鬼丈夫在暗中保庇,又念夫妻之情,就在灶前竖立亡夫灵位,每日叩拜深表忏悔。张家的邻居,看到张妻在灶上设有神位,而且家境愈来愈好,认为是灶君保佑之功,于是家家户户都仿照张家的方式安置神位,遂成为民间的习俗。
公元:已丑年捌月之望 (洋内傅志陽恭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