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心容易息心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2:15
澄海
風動幡動公案最熟悉不過了,但真正體認六祖那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又覺得難予著力,因為心動容易就著意識心的根塵相對,以意識心解釋公案看似合理,然契合不了禪意,明知是錯的,而體驗的力量又不足,顯示安祥深度有待加強。
《傳習錄》有一則心與花相對的關係,論述另有新見,值得研究:
(陽明)先生遊南鎮,一友指岩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放,於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陽明先生的見解是絕對的唯心論,仍然不免淪於儒家人文的窠臼,物是被動的境,而心是主動的本體,心不合境,物即不能顯於心。似乎有點心鏡的味道,但是仍然是相對立的。
是風動或幡動,依陽明先生是心與物連接而產生的互動關係,這也是意識心的波動,心塵相附,以物附心,初看合理,深處看,就不對頭了。
先師在〈悟後起修〉一文中強調「致虛極、守靜篤」,說:「修行一定要做到很虛、靜極,否則不會成功」:
我們為什麼會心亂?因為根塵相對,如膠似漆,糾纏不清。密宗為什麼有閉黑關?叫你有眼睛看不到什麼,有耳朵聽不到什麼,有嘴巴沒人和你說話,有心思你不可以想,沒有想的對象,那樣就是「外門閉,內門開」,六識無門可出,六識被悶死了。外門既閉,內門──心扉就會打開。如果有正確的指導,透過一百天的修行反省,心垢就會除盡,從此脫胎換骨,超凡入聖。
修行的重大課題是徹底斷除我法二執,把命根斷掉,才能顯出全真,凸顯出原本永恆的生命。
在另一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一文中,提到般若觀照,這種觀照才能把風幡心動的底牌揭開:
般若觀照,就是不用六識也不離六識,法相宗的修行重點是把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把意識轉為「妙觀察智」,觀照般若是要使六識銷鎔於般若,產生觀照作用,觀照作用就是「大圓鏡智」。
這是遠離心意識的深度心理學,也非我們日常生活經驗所能觸及的範圍,「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如果不曾見性的人是很難了解「般若觀照」,這種觀照建基在我法二執去掉後的智照,自然而照,眼見菩提:
古德說「萬事萬物,凡夫執實謂之有,二乘分析謂之空,菩薩眼見菩提,眼見佛性。」眼見佛性,你說什麼不是佛性?如果用觀照,那不用分別,當體即空。所以我們可以瞭解:般若不但是實相的本身,也是一種眼見佛性的觀照法門。
寫到這裏,驀然記起肇法師的〈物不遷論〉:「旋嵐偃嶽而常靜」,故 師說:「萬法本閒,唯人自鬧」,飛機沒飛,流水不動,雖稍理解,但事境亦毫無進步,只好求教高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