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历史教研组的学情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1:52:48
调查结果直接为教学服务
■北京四中历史教研组 王小琼
确立我们自己的学情调查
教学要教到学生的心上。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却又是另一番天地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究竟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
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学情调查。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情调查是新课程下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有意识地作过学情调查和预测,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关于学情调查的相关研究很少,可供参考的书目和资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优化教学、渐渐读懂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作好学情调查。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因此,学情调查不仅要调查学生的学习起点,还要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速度、自主行为能力、能力倾向、兴趣点、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的性格表现、情绪的性格表现、意志的性格表现,等等。
笔者与西城区10所学校的17名历史教师共同组成了学情调查研究课题组,通过交流研究方案、设计并研讨课前学情调查问卷、从问卷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于教学设计、听课和交流,经历了“实践-完善”、“再实践-再完善”的循环过程。
教学在碰撞中不断调整
在未进行研究之前,我们普遍认为学情调查好操作,只要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即可。可是,研讨研究方案时,大家发现研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主要集中在:1.怎样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是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2.参与实验的学生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实验,能否很好地适应实验的要求。3.教师是否具备不断完善调查问卷并将分析结果有效地运用于教学设计的能力。
围绕这些问题,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达成了共识:
课前学情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方面,问卷设计要紧密围绕三维目标。另一方面,问卷不同于预习提纲,不能仅从教师的角度来设计,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要贴近学生来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设计问题。
刚开始设计问卷时,我们将问题呈现得非常直白。如,西欧分封制和中国西周时的分封制有什么不同?这类问题确实是教材的重难点,有必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但是以这种专业化的方式呈现问题,假如答题前不让学生预习,学生回答起来难度较大;假如让学生预习后回答,学生回答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后来,我们围绕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转而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设计问题,将问题通俗化,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以北京三中丁洁琼老师为“新航路的开辟”一课的前后设计对比为例。
第一次调查,问题的表述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规律,有不少学生不理解题意,不知道应该答些什么,还有少部分学生交了白卷。
而修改后的问卷更贴近学生。这样的问题设计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将三维目标的要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了出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从实践来看,学生乐于配合丁老师完成问卷,有利于丁老师从问卷中比较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为教学提供直接参考。
课前学情调查问卷的实施。设计好问卷后,选择哪些学生以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问卷的回答呢?我们通过研讨,认为一方面可以选择全班学生进行调查,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实验班中选择不同生活背景和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如果学生重视这件事,和老师的关系也很融洽,可以讲清要求让学生回家完成答卷;如果学生不重视,最好直接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问卷。
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及分析。问卷收上来后,先淘汰不作任何回答的无效问卷,再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结果采用学生答案比较集中的部分进行归纳、总结。
课前学情调查在教学中的作用。从学生层面来看,课前学情调查能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培养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让学生张扬个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林素华老师在“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生活”一课的课前调查中发现,学生中有2人知道寒食节的由来(其中1人的了解不够准确),38人不知道。于是,上课时林老师就让了解寒食节典故最准确的学生进行介绍,不仅节省了时间和避免纠正不必要的错误,更让学生张扬了个性。而邵海凤老师的“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上,有33名学生非常想了解大运河开凿的情况,只有1名学生不想了解。鉴于此,邵老师设计了学生角色体验,分为农民组、商人组和巡游组进行课堂表演。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便于重点难点的突破。
在问卷中,我们一般还设有这样一个问题:“关于本课你还希望了解什么?”,或者“对上述内容,你想对哪些内容作深入了解?请举出2-3个主题。”以此来了解学生的自主行为能力、兴趣点、学习动机,等等。
从教师层面来看,课前学情调查能为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尽可能多地分析学生、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提供帮助;为教师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教师更充分地作好教学的知识储备。
未来的研究之路还很长
我们从实践中感到了学情调查对教学的推动作用,体验到了这项工作的价值。我们目前主要进行的是课前学情调查。其实,课上学生生成的问题以及作为检测教学效果手段之一的课后学情调查,都是值得我们下一步继续研究的内容。
同时,我们在实践中还发现,现有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符合,导致学生很难理解。那么,哪些知识与学情不符呢?对此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