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教育—大一新生注意事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50:47

和学大一新生注意事项军训注意事项:
  个性独立的“90后”一方面对未来充满自信,另一方面,由于绝大部分“90后”是独生子女,因而部分人还是对父母存在依赖。上大学就等于独自步入一个新环境,对这些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挑战。随着越来越多新生走进大学,如何帮助他们摆脱“新生不适症”已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话题。“虽然只是大一,但孩子却提出要配备许多高档数码产品,这些我们该买吗?”“住集体寝室,要是我和同学的关系没处好,那该怎么办啊!”连日来,本报记者不断接到这样的询问,记者也特意邀请了对大学生活颇有心得的高年级学生以及相关专家、老师,为“新生不适症”开出良方。专家提醒,宽容、谦让地对待同学,乐于帮助他人,你就会很快融入集体生活。 新生入学尽快“摸透”新环境 第一次离家远行的入学旅程,是大学生独立处理事情的开始。入校后能否迅速地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将决定大学新生能否在这个环境中自如地生活、学习。和学教育邀请知名专家对大一新生进行阐述:

  从高中升入大学的新生,绝大多数年龄在十七八岁左右,很少有单独外出旅行的经验,所以入学旅程中一般由父母或亲戚陪同。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大,由家长专程护送新生上大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有的学生甚至有数位亲友陪同:某大学在开学初期,曾经有过一名入学新生由6名家长“护送上学”的纪录。相比之下,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出不起太多的路费或是希望锻炼独立处事能力的学生,反而上了人生有益的一课。很多大学生在谈到入学旅程时认为,第一次独自离家远行,的确对自己没有多大的信心,但是经过这第一次独立处理事情的锻炼,如买车票、转车签票、托运行李等等,就觉得自己有点儿像个大人了。而这种感觉和学教育专家认为正是他们走向成熟的良好起点。

  如果说入学旅程是大学生独立处理事情的开始,那么入校后能否迅速地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则决定了大学新生能否在这个环境中自如地生活、学习。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有的新生入校后一安排好行李,马上就到校园的各处熟悉情况,例如,了解教室、图书馆、商店、电话亭在什么地方,食堂什么时候开饭,如何购买澡票,甚至学校有几个门等等,都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这样,在办理各种手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就会比别人更顺利、更节省时间。与此相反的是,某些大学新生显得非常拘谨,生怕走远一点儿就会迷路,又不好意思开口向别人寻求帮助,最后不得不尽量少走动、少说话,实在迫不得已就跟在别人的后面。因此和学教育专家大一学生应有序的进行生活

  其次,和学教育认为要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直接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是熟悉校园环境的一个最快捷的方法,一般来说,多数高年级的同学都比较愿意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新生,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尽量少走弯路。另外,向自己的同乡请教也是不错的选择。最后,在班级中担任一定的工作,也能帮助你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对环境适应快的大学新生,很快就能成为班级中的核心人物,并担任一定的班级工作。这样与老师、同学接触得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多,锻炼的机会也越多,能力提高很快,自信心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学做自己的会计不做“月光族” “电脑6000元、数码相机2500元、手机2000元……”曹阳的大学入学行李清单上,所列的东西价值1万余元。近日,记者走访了几家大型数码商场,营业员告诉记者,每一学年快开学时,前来为准大学生购买电脑、手机的家长络绎不绝。那么,对于新生来说,大一真的需要这么齐全的“装备”吗?和学教育认为我们的学生应该慎重

  和学教育认为“如果不是编程或者做PowerPoint的专业,大一时去学校的机房或附近的网吧就可以满足上网的需求了。”某大学大三王同学说,他的电脑没有带去学校,而是一直放在家里,因为平时学习并不太需要。很多同学大一时就以学习的名义向家长要求买电脑,实际上,新生初次离开父母老师的管理,很容易因此沉溺电脑游戏和网络,白白耽误了学习的时间。他认为大二时再考虑购买电脑也不迟。

  独立生活,自己给自己当家,这是新生们盼望已久的“特权”。然而,从以往的新生经历中记者发现,由于从来都是父母打理孩子的日常生活,一些大手大脚的新生难免成为“月光族”,最后只好伸手向家长要、向同学借。可见,理财是新生们开始独立生活的第一道关卡。“爸妈给的生活费并不多,可我每次都很够用。”刘洁是大三的学生,她提醒学弟学妹,第一次在外生活,更要做好消费计划。像她就会在每次开学时把生活费存入银行,然后按月给自己“发工资”。而平时她花钱的窍门是:每月先把饭卡充足,这样吃饭就不成问题了,同时把每月大笔的消费清单记录下来,了解每一笔大额支出的同时,也可以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自觉学习很重要宽容谦让好人缘 “以为进了自由的大学就像进了天堂,没想到第一个学期就有几门课程差点挂科。”一年前,刚走进大学的小微很是迷茫,他告诉记者,没有约束的生活让他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记者发现,这种情况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不少人认为升入大学就大功告成,便抱着彻底放松的心态,使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缺乏驱动力。

  “与中学时代截然不同,大学里没有人随时随地催促你学习,人生规划要由自己来决定。”某大学宋老师说,大学的学习与中学有很大差别,老师很少布置作业,课堂也不像中学时那样紧凑,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和学教育建议新生们多与高年级的师兄师姐沟通、学习,吸取他们成长的体会和经验。同时,大学生涯是进入社会的前奏,新生们不要沉溺于玩乐,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增长自己的学识,尝试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职业规划,这样奋斗才有动力。进入大学后,新生们开始了集体生活。许多独生子女住进多人间的宿舍里,不知该如何与人打交道,时常独来独往,直到大一结束时,班里有些同学他还不认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何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同学相处,已成为新生最困惑的问题。新生们因为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常不能相互理解,其实只要善于换位思考,学会宽容、谦让、互相帮助,就可很好地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例如,帮同学带一份饭、提一壶水,在给别人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今年大四的李刚建议学弟学妹大学里开拓自己的交往圈子,除了上课外,新生们不妨尝试打工,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社团活动。 要积极克服

  “心理失衡” 不少大一新生对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感到不适应。对此,心理专家通过实例进行心理剖析并提出建议。快开学了,17岁的小李却说“不念了”。和他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小张,她觉得大学很灰暗,说话都会得罪人。专家指出,他俩正处在“心理失衡期”。

  新学校、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寝室……一切都是新的,却使一些大学新生产生困惑,从而造成心理失衡。因为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一些大学新生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还有些人因个人生活方式不习惯被迫休学。在刚步入大学这个“小社会”时,一部分新生由于不会调整,从而造成焦虑、抑郁、自闭和不自信。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后拥有良好的心态是十分必要的。有些大一新生认为去看心理医生就是承认自己有病。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懂得适时进行心理求助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和学教育心理专家提出三点建议:1.认知观念上的改变。 新生应该先了解一些大学生活,让学哥学姐们谈谈步入大学校门后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然后给自己确立一个实际、有效的目标。2.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 要懂得挫折也是一种经历,别苛求自己、刻意追求完美。3.要找到支撑的力量。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找几位可以倾听心事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