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被世人误会的太深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14:05

天涯微博 |论坛 |来吧 |博客 |游戏 |相册 |问答 |城市 |品牌 |购物街 |分类信息 |爱墙 |掌中天涯
天涯聚焦 |社会 |文学 |财经 |汽车 |女人 |时尚 |亲子 |情感 |娱乐 |体育 |旅游 |IT数码 |图片 |视频 |活动 |体验
登录 |注册
帮助
',1)">
天涯社区 >天涯论坛 >天涯杂谈
关注此帖
对不起,您选择关注的帖子数量已到达上限,您可以对以关注的帖子进行取消操作,再进行新的帖子关注操作。
已关注的帖子
待处理的帖子
关注此帖
请选择关注类型
关注帖子回复 关注楼主回复
您当前的功能设置
关注帖子功能设置
请选择接收信息的方式:
短信接收通知信息 站内短消息通知信息
短信接收帖子关注信息每月最多为50条短信(全部免费),超出部分以站内消息形式通知。
请选择接收短信通知信息时间:24小时制
为了避免短信发送对您造成打扰,请设置您方便接收短信的时间,最多可设置三个时间,通知消息将在您指定的时间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您。
如果您选择通过站内消息关注此帖,为了避免过多的关注信息造成对您的打扰,请设置每天通过站内消息接收此帖关注信息的最大量:
限制数量:
短信接收帖子关注信息每月最多为50条短信(全部免费),超出部分以站内消息形式通知。
只看楼主高亮楼主只看某人回复关注此帖 只看某人回复
围观史上强势小说
手机看帖 wap.tianya.cn
『天涯杂谈』 佛法被世人误会的太深了(对佛法感兴趣的朋友请进)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发表日期:2010-4-5 16:01:00
当今世界上确实是有很多人不信宗教,或是不信佛法,他们认为:所有宗教不管是佛教、基督教或是伊斯兰教,都是假的、是迷信的,目的只是要人们拿钱出来供他们教徒们自己使用而已,是欺骗人的行业。然而,宗教是否真的全部都只是骗人的东西呢?如果我们以世间上的道理来说,说宗教是骗人的东西,那么科学与哲学当然更是骗人的东西了;因为就科学来说,科学家们所提出来的定理定律,一开始,都是以假设的理论、大胆的信念为基础,再去做进一步推论,一步接着一步的假设、研究与推测的,如此一来,岂不是一开始就已经不是真实的事相了吗?一开始就已经是假设性的论说了。很有可能在一百个、一千个假设里,才有一个最后证实是正确的理论,其他的九十九个假设,都成为虚幻的想像、都成为了骗人的东西了;那么在哲学这一方面,又是如何的现象呢?被称为科学之母的哲学,到了如今二十一世纪,则是走入了象牙塔的世界里,在那里述说着没有多少人能够听得懂的梦音呓语;更有人发出“哲学已死”的论调,来说明哲学的当今无用论。如此看来,现代人所赖以生存的万能科学,原来是不实的假设所堆砌的假象;现代人所信受的哲学亦只是一群一群不同的人,粉墨登场,在舞台上所说的疯言疯语。这样的现象,岂不正是呼应了佛法一向所诉说的“人生如梦,世界如幻”的真实现象。
另外一方面,在比较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三个体系上来看,佛教具有三个非常独特的特性,使得佛教不能够被认为只是其中的一个宗教、只具有安抚人心与维持社会和谐的功效而已。
佛教除了具备安抚人心与维持社会和谐的功效以外;佛教更进一步的,能够为我们解答一切的困惑。佛教所具有的第一个特性,是佛教具有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实证体系,能够解释宇宙与人生的一切疑问。举凡在人世间,有关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神秘与奇异的各种现象,就我们的智力所能够想到的一切问题与疑惑,还包括我们的智力与能力所想像不到的一切问题与疑惑,佛教都有答案、都有完整的理论能够提供解答。
第二个特性,是佛教对于一切疑问所做的解答,每一个答案都可以由每一个人自己去亲自证明,绝不是像一神教一般只可归结于神迹而不能实证。也就是说,佛教不仅对于一切有关于宇宙与人生真相的疑问提出答案,并且还把如何能够追寻出答案的方法,也毫不保留的统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照着 释迦牟尼佛教导的方法去做,我们都可以自己发现生命的真实意义与宇宙的究竟真理。
第三个特性,佛教是真正的一切众生平等论者。依照一神教的说法,信奉一神教的信徒,最后是蒙神的恩赐,才能够进入他的国度去享受生活;或者是说,信奉一神教的信徒,要蒙他的恩赐才有机会能够与他神圣的结合,回到神的国度,成为神的一部分,被神所合并。依照这样的教义来看,一神教的信徒不仅对于宇宙与人生的真正实际无法了知,而且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被神所统治,成为他的子民,或者说是被他给合并了,把自己给消失掉了。这样的结果,对于一神教的信徒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平等。
佛教则是讲究真理的追求与真正平等的落实。因为所有的佛教徒,只要每一个人都愿意依照 佛所教授的方法去做,则不仅每一个人都能够发现及了知生命的真正意义与宇宙的究竟真理,到了最后,更能够成为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另一尊佛;跟 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具有同等的智慧与能力,平等平等;而不是像一神教一样,只能够成为神的子民之一,要受其管制,或被神所合并,因此说佛教是真正的平等论者。由以上这三点特性来说,佛教因此甚至可说“不是一种宗教”,应该说佛教就是宇宙与人生的解答、佛教就是最究竟的真理。
然而,可悲的是, 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所传授给我们的这个宝贵的“佛教”,如今进入了末法时期;因为,具有少分能力能够解说这三种特性智慧的菩萨,愈来愈少了,所以如今才会有许多正法不彰、不辨正邪的现象出现时,使得佛教正理犹如真珠被埋藏在沙堆瓦砾中,众人不知不察,竟然被愚人当成是世间玻璃珠一般,把佛法跟世间学问混为一谭、分不清楚,把佛法作为学问来研究,误以为佛学的教育与研究即是佛法的修证,而不从事真正的佛法真理的修证,不知道佛教三宝的不可思议处与希罕珍贵处。
佛法中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非China)、佛法难闻、信心难起。”如此的真实意义,甚深极甚深。世间人普遍地爱惜生命,想尽办法要让自己能够少受一点苦,多享一点乐;却不知道自己的许多所做所为,将会让自己在未来遭受到更多的痛苦与苦恼。在三界里,唯有佛法能够真正的让人离开痛苦与苦恼、能够真正的让人获得清凉的解脱快乐,因为一神教中的“万能”的神,也只是欲界中的凡夫众生罢了,并不能让人亲证解脱的果报。
在三界里,也唯有人身能够好好的修学佛法:欲界天的众生长在享乐中,享乐都来不及了,因此不肯修学佛法;欲界天的三恶道中,畜生为求食物,奔忙终日,弱肉强食,若不得食,便要被食,处境可怜,不懂得要学佛;饿鬼道中的众生,则是饿火中烧、咽细如针,求食不得,长时间处在凄惨的状态中,无力学佛;地狱中的受报众生,处于融铜灌肠、猛火炙身、铁钩挖眼、刀山剑海的恶业报酬中,几乎随时都处在极为恐惧与极为痛苦的状态之下,连喘息都不能够,哪里有机会能够修学佛法呢!无色界的众生,没有身形,因此更无法修学佛法。因此,唯有处在忧喜参杂,苦乐各半的人间众生,才有机会能够修学佛法;然而,想要出生在人间获得人身,却也并不容易。
根据世间的变化因果法则,要想能够出生为人,就要守好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与不酗酒。如果能够守好这五戒,就能够出生为人。但是,就算能够出生于人间,并不保证一定能够出生在中国。有真正佛法的地方,才名为中国:有佛法住持于其中的国度;因此如果出生在非洲或是东欧,或是在海中孤岛上没有佛法的地方,自然也就没有修学佛法的机会了。就算出生为人了,并且也生于有真正佛法弘扬的中国,也并不保证一定能够听闻到正法。因为末法时期,不正确的佛法与外道邪论传播横流于世间,因此要能够有机会听闻到真正的佛法,那是要身体力行的做了很多很多的善行,累积了无量无数的福德,才能够有机会遇上的。更进一步来说,就算生而为人,也出生在中国,也遇上了听闻正法的机会,然而,并不保证一定能够修行成就,离苦得乐。那是因为如果听闻了佛法,却不肯相信佛法的教导,对于佛法没有信心,自然也就修学不会成功。
修学佛法要能够成功,一定要具备足够的福德,并且要能够突破这四难才行。然而,这四难,一难更比一难。 佛说要能够出生为人的机会,就好比一只盲眼的海龟,在茫茫大海中,浮上水面呼吸时,海龟的头要刚好能够穿过在大海上飘浮的一块木板上的那个孔洞一般渺茫。如此微细的成功机率,跟大海捞针的机率是差不了多少的,非常地接近于不可能。因此,如果说出生为人的机率都已经是如此的微细了,那么要能够生在中国,能得闻佛法,更能够生起信心,岂不是跟不可能只有一线之隔而已,故知,真正的佛法是非常难以值遇的;如今我们有机会能够修学正法,应当要善知守护、善知珍惜!
在我们修学佛法的过程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追求见道,也就是开悟。开悟又称为明心,意思就是说,学人找到了自己本来具足功德的真心,明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个宇宙与人生里最大的秘密,找到了生命的实相,获得涅盘的寂静之乐。
涅盘的寂静之乐,是一切佛教学人所追求的目标。指的是学人在修学佛法、追求成佛、自利利他的过程中,因缘福德具足的情形下,找到了真心、明心开悟之后,学人因此而知道了佛法的核心,能够体会到真心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所具有的不生不灭的本来涅盘的体性,因此让学人的妄心,尤其是意识分别心与末那做主心,能够渐渐地随着开悟明心后“般若慧”的生起,而让自己的意识与末那妄心愿意转变及随顺寂静的涅盘体性,不再追求喧闹而永无止尽的五欲享乐,从此住在广大无边、清净自在的寂静之乐中。
大珠慧海禅师曾方便援引庄子语:“嗜欲深者天机浅”,就是告诉我们:一般人是很难愿意为了求道而放弃对于外面色声香味触法等等六尘相境界的享受的。就以吃来说好了,我们如果要求一般人不要吃众生肉,那是很难的,他会反问说:“为什么要吃素?肉类很香,好吃而且很营养。修道人很笨,竟然放弃享受美食的机会,吃什么素嘛!”一般人大概是这样子的想法。吃要吃好的,穿要穿漂亮高档的,房子看看能不能够住得越富丽越大越好,车子最好是越高级越好,最好还能够每年出国四处旅游。这是一般凡夫人的习气,大家都习惯了这样子的想法与做法,因此对于要耐得住孤独、不追求享乐的修道行为,就觉得好难做到,不肯放弃喧闹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不肯让意识与末那妄心愿意生起寂静的体性,不愿过着平常的、静谧的生活。这样的人要求他来修行,是顶困难的。因此,如果有学人知道不应该追求变化无常的五欲境界,而应该要追求清静的平实生活;对于喧闹华丽的花花世界没有追求的欲望,喜欢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喜欢亲近三宝,并且乐于行善帮助他人,这样的学人是很难得的;如果有这种人,那就表示这个人跟真正了义的佛法有缘。 佛菩萨就会慈悲的帮他安排修学正法的机会,让他有机会能够学习到佛法的正知正见;具备了正知正见,再加上累积了足够的福德资粮,在因缘具足下,就能够亲遇真善知识而开悟明心,获得般若慧学的“无生忍”智慧。
学人若要追求开悟明心,在第一阶段中,着重在做善事,累积福德资粮。先是要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接着要归依三宝、修学佛法的正知正见,并且随力随缘的勤修六度十善万行,来累积我们的智慧与福德资粮。等到我们有了足够的智慧与福德资粮,我们才有机会能够遇到已经开悟的善知识。然后,由于善知识的教导,让我们学习佛法,具备正知正见。最后,我们也才会有开悟的资格与机会,是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乃是我们修学佛法的重要根基,也是修学佛法的起步;因为有了稳固的福德资粮作为基础,我们将来才会有开悟般若实智的机会,也才会有修学更高深的种智佛法“无生法忍”的机会。
做善事累积福德资粮,是非常重要的事;经由布施的修行,在世间的资财上,我们不仅能够获得今世的安乐,更能够得到后世的圆满富贵长寿福报;在出世间的圣财上,布施这一法门,更是能够让我们修行直驱佛道成就的快速道路。从凡夫地迈向佛地,布施能够成就如是功德。
《佛说布施经》中, 佛开示云:“以妙色名香珍味软触,亲手布施,得众人尊重、眷属圆满、富贵安乐之报;或以饮食布施,而得大力;或以酥油之灯布施,而得天眼;或以音乐布施,而得天耳;或以汤药布施,而得长寿;或以住处布施,而得楼阁田园;或以法说布施,而得甘露。”
《菩萨优婆塞戒经》 佛云:“布施若为自利,他利及自他力,则具五阴(色身),如是布施,即能庄严菩提之道,远离烦恼多财巨富,名施正果。寿命、色力、安乐、辨才,名施余果。”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
刚生孩子的女人一定要注意
生了孩子,女生变美妇.女人的资本:身材才是王道
祛痘除印保障产品
免费送48元现金券,每人限领一次!
2010壳牌MotoGP马来西亚站
光棍节不孤独,酷炫车模疯抢中!
959探视成功者的财富梦
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加入959,却是绚烂缤纷。
更多推荐>>
',2)">
作者:iwyx 回复日期:2010-04-05 16:09:51
佛教在其发源地都已经消亡了,在中国还有蠢人信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梦回大唐又见狄公 回复日期:2010-04-05 16:12:51
我信佛,在庐山东林寺皈依。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6:42:30
通俗易懂的三乘菩提系列弘法视频
学佛应有的做法与心态
【正觉祖师堂主持-正伟觉显法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bIKO8T5F6o/
【视频文稿】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议题是什么呢?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议题是《学佛应有做法与心态》,《学佛应有的做法与心态》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就是说我们学佛到底应该要怎么做?而保持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行我们的成佛之道?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探讨这个议题之前,我们先引一段佛在经典的圣教开示来告诉我们,我们学佛应该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去做我们应该行的菩萨道,而完成了成佛之道,完成了整个佛对我们开示,甚至吻合了法界实相的事实,而成就究竟的佛果,我们来念一下这个经文——佛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的卷八当中,有这么样的一段开示:佛说“于一切事,心无忘失,智为先导,三业清净”。
我们来解释一下,就是说于一切事于三界所现行的一切万法的思维当中,我们心无忘失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心得决定是什么呢?就是当以智为先导,就是要以智慧为先导!这样因为依据智慧为先导,来带领我们自己,来走这个成佛之道,完成了整个三大无量数劫的菩萨行的普贤行,这样子能够三业清净,而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这就是佛在这个经典里面告诉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开示,因为这个重要的开示,可以让我们知道说,在我们行菩萨道来学佛的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依据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或者称作叫做座右铭好了,那这个目标他要告诉我们什么?
就是一句话,一切以智慧为先导,当以智慧的抉择为最先的引导,而因为透过智慧的引导能够成就我们的成佛之道,那智慧的引导就是透过我们除了有实证的信心之外,也要成就闻智信,因为有了智慧,最后能够成就佛道,智慧圆满,在行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概往修来,慢慢慢慢的让你的智慧具足圆满,再以这个所实证的智慧,再来调整上一阶段这样能够一层一层的增进,而成就了功德法。成就了功德法,能够最后的究竟圆满的地位,就是要成佛!
那菩萨就是因为佛这样的开示,能够一世一世的在人间,在各个世界甚至在天上,在各个众生群当中,能够“自利利他,利众无边,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最后的果德,所以说学佛应该要有的心态是什么?就是要以智慧为先导,那既然是以智慧为先导,那什么叫做智慧呢?智慧的特性是什么呢?
我们要先了解智慧的特性,我们要先了解智慧的特性,就是说你因为有了智慧的特性,是说他在一个境界的过程当中,他有一个简择对错、是非、善恶、染净、如理不如理的这个功能,有这个功能现行出来以后,而且能够简择出来心得决定,而能够断除所有的疑惑,断除你对于这个智慧所要简择的智慧,这就是智慧的一个总相的一个特质,这个智慧为先导就是我们要依循的一个心态和作法的准则。
那既然是这样子的话,我们时常有听到佛在经典里面有讲说,或者有些祖师大德会讲,有所谓的外道、佛法,可是佛法当中的外道到底是什么?佛法当中的内道是什么?既然有外就有内,因为你有智慧来做简择,才会有分内跟外。我们举一个世间例子来讲:假设你是某一个行业,你不熟悉那个行业,你就叫做外行人,如果熟悉那个行业,在那个行业里面他的内行完全符合那个行业里面,那叫做内行人。
同样的道理,在佛法当中,符合佛所教的,符合佛经典的开示,符合实际实证,因果的正理,法界的事实的话,如果是依循这个道理而行的,就叫做内道,就是佛法!那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而行的话,那就是外道!所以在经典来讲,外道并不是骂人的话。外道只是说,因为跟真实的佛法做一个区隔,而说这个叫做外道,
所以在这一个所说的这个宗旨的立基当中,我们就清楚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来依循佛的开示,来如实履践它,能够成就行菩萨道的,圆满完成成佛之道,那我们就是在内道当中行菩萨道,就是依循佛法的真实正理,而行成佛之道,最后圆满成就究竟的佛道,这就是在内道中,如果违背了佛所开示的,不在于这个当中,那就是外道,所以我们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因此佛来这个世间一大事因缘就是要我们实证法界的实相心,因为证得了这个法界的根源,而依循了这个法界的根源,来行所谓的佛道,那就是内道!
如果离于这个法界实相心,而不在这个法界实相心,不依循这个法界实相心,就叫做外道。所以经典上经常提到外道某某某,是在说明他不是依循了法界的实相心,不是依循了佛所开示的法界的正理,因果的正理,而去做的修行,这就叫做外道!
因此说,我们要有这样的心态,了解说我们的所修所行完全依据法界的事实、法界的因果正理、佛的圣教开示,因为佛具足究竟圆满的智慧,因此 佛完全的转依法界的事实,所以 佛的开示,就完全吻合了法界的事实,因为完全吻合了法界的事实,我们依循佛的开示,而能够远离我们无量劫来所熏习、所染着的这些无明的烦恼以及系缚,因此说,我们要有这样正确的心态,这样我们就是在佛法的内道当中来行,这就是我们在今天要讨论的议题,说学佛应该要有的心态的部份,所以心态要注意。
我们是不是以智慧为先导,而去做一个智慧的简择,另外一个也要依据佛的开示,而符合现前的现量事实,以及符合正理的推理论证,也符合佛在经典的至教量,或者叫圣教量,而去履践的实践它,这就是我们应该要有的心态,实际的做法怎么样呢?在讨论实际的做法之前,我们就会有人会想这样的话,那我应该要怎样简择呢?
就是说显然佛法是世出世间法,意思就是说它跟世间法是有部分的区隔,不然佛在二千五百年前下生人间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很多的修行人,有非常非常多外道的修行人,就是外于真实心之外而修行的修行人,有很多很多,那我们举例来讲:我们之前有提过佛法不外乎就是二个主要道,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解脱道证得的就是从初果、二果、三果到四果,那解脱道另外一个部分智慧更深利,他是证得了辟支佛果,所以有的时候说四向五果,有的时候说四向四果,不管如何这个都是属于解脱道所含摄。
如果说是离于法界实相心之外而去实证的,那个其实是世间法,在佛来到这个世间讲说佛法之前,很多这种外道来提,大家就会跟解脱道而有所比较,会有误会的地方,那另外的就是所谓的菩萨道,就是成佛之道,成就究竟的佛果这个菩萨道。
同样的道理,世间的很多外道,也会跟菩萨道有些地方会类似,而让众生了解不清楚,所以我们再以一段经文,佛的开示。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是末法时期,佛老早预记说末法时期,会有很多很多的乱象出现,那末法时期佛怎么开示呢?我们念一段经文,佛在《杂阿含经》的卷三十二当中有一段经文,佛的开示是说“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
就是说如果正法将要灭掉的时候,就有什么样的法出来呢?就有一个相似于很像于佛法的样子,既然叫相似像法,就代表说这个法从外表的表面上来看,好像是佛法,甚至像佛法的样子,甚至用佛法的名相、佛法的表象、佛法的寺院的样子来告诉众生,可是实际它的内涵却不是佛法,是外于佛法之外,外于法界实相心之外,这个就是末法时期佛老早在经典中告诉我们,预记的一个现象。
那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可能会造成的误会呢,我们从解脱道来看,解脱道有的人会误会说,学佛就是说因为他的事业不顺、感情受挫或者为了逃避世俗应该有的责任,所以去出家修行。可是实际出家人不是这样子,佛告诉我们的出家人不是这样子,所以佛法的解脱道跟逃避世俗,是不一样的。
因为逃避世俗,是一个不负责任消极作法,可是佛法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作法,所以我们菩萨道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要在世间当中跟世间人同事利行而利益众生,而成就了解脱道,所以解脱道跟逃避世俗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一个可能会误会佛法解脱道的地方。
第二个会误会佛法解脱道的地方是什么?就是所谓的断灭论的外道。就是说他对于说不承认有因果,他认为说反正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不信受因果。因为不信受因果他就说,反正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你们修的解脱道,不是也是断尽十八界、灭掉三界一切法而入无余涅磐吗?
可是他不知道佛在经典有讲涅磐还有一个本际,就是法界实相心,就回到法界实相心独住的境界,那就是无余涅磐的境界,我们方便说境界,就是无余涅磐安住的一个地方,我们也方便说安住,要透过语言文字来给众生讲。所以说很多的人误会了佛法的解脱道,以为佛法所讲的解脱道是断灭一切法,说一切法都空啊,反正一切法灭了以后通通空啊,一切法空啊,缘起性空啊,或者说一切法唯缘无因啊,那既然无缘无因缘生缘灭,缘灭了就没有,那就跟断灭外道是一样的,可是我们检视一下佛在经典怎么说,佛在经典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有因有缘灭世间”,
显然佛在经典讲的是有因有缘,不止是唯缘无因,因此来讲,很多误会佛法的人就误会说,原来解脱道就是一切都灭掉,什么都没有!那是误会,就误会大了,所以佛法的解脱道跟断灭论外道是不一样的。
另外一个情形就是讲到菩萨道,就是成佛之道。菩萨道来讲,也有很多误会了佛法的菩萨道,怎么说误会了佛法的菩萨道,有人会说“心好就好了,心好就是学佛”,其实佛法不是只有这样,就把世间的善法,当作全部的佛法,可是佛法是涵盖人天的善法,不止是只有人天的善法,还有解脱道的法,甚至还有佛菩提道的法。所以很多的人,误会了佛法的菩萨道,就把世间人天的造桥、铺路、慈济众生、会去帮助众生的苦难(地震、医药),把这个当成全部的佛法,那就是误会,把误会了佛法,把佛法局限到很小。
实际佛告诉我们的不是只有这样,这就是把世间善法跟菩萨道混在一起而误会,这就是一个我们未来在智慧上,应该要有一个简择的判断的作法与心态。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6:48:06
作者:iwyx 回复日期:2010-04-05 16:09:51
佛教在其发源地都已经消亡了,在中国还有蠢人信
===========================================================================================
这位网友好武断哦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的卷八当中,有这么样的一段开示:“于一切事,心无忘失,智为先导,三业清净”。
佛法乃是智信,如果不了解佛教,人云亦云说佛教是迷信,那才是真“迷信”呢。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6:49:27
作者:梦回大唐又见狄公 回复日期:2010-04-05 16:12:51
我信佛,在庐山东林寺皈依。
=======================================================================================
随喜赞叹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6:58:29
三乘菩提第1集——三乘菩提的关系
正礼老师
优酷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1MjExMjk2/v.swf
土豆视频
http://www.tudou.com/v/m9VI0WzD-dU
视频开示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是佛教正觉同修会正觉教团,第一次透过影音节目,跟各位介绍佛教的修证内容,我们这一次制播一系列的节目,希望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跟各位介绍“三乘菩提”!因为三乘菩提的内容比较深,而且因为时间也有限,所以希望各位能够耐心的收看,而且在收看之后能够仔细的思维。我们也欢迎各界的朋友,可以跟我们来一起探讨佛教的修证内容!
有人可能会问说:佛教不是有谈“五乘”吗?为什么你们只谈“三乘菩提”呢?没有错!佛教是有五乘,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佛菩提乘”,一般宗教或者心灵成长的团体,都有在人间教人家如何改变命运,譬如有些人他的命运非常坎坷,他希望能够在当世改变命运!也有人在教人升天的方法,因为在人间里物质非常的缺乏,如果能够往生到天堂去,那里的物质非常的丰富,没有任何的缺乏,这样就可以过着快乐的生活。可是,不管是改变命运或者是升天,升天虽然是更大的命运的改变,可是不管如何,他们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个最大的命运——这就是流转于生死之中的命运!因为一切众生最难逃脱的命运就是流转于生死之中,如果说我们可以在当世之中,可以解脱于生死流转,那么相对于其他改变命运,或者是升天,这种比较简单的目标,当然一定可以达到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在佛教的修行之中,能够现世获得解脱的智慧,那么相对于其他比较简单的目标一定可以完成,而且如果说能够有解脱生死的智慧,那不管是命运是好是坏,或者是在人间,或者是在天上,都不妨碍他的最后解脱。譬如说声闻人,如果证得初果之后,他七次人天往返,他还是究竟解脱,那表示说,在人间或在天上,不管环境如何都不会影响他最后的解脱的境界!因为是这样的缘故,所以我们只要来探讨三乘菩提的内容,就足够来证明“人、天乘”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时间有限,所以在这一次的节目里面,我们对于人天乘的部份,我们不能跟各位详细的介绍,我们同修会在各地都有讲堂的设立,我们也有设立两年半的禅净班的共修,如果说各位菩萨对于人天乘的内容,想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欢迎各位到同修会来一起共修!
那除了这个五乘之外,还有一个特别开立的一个法门叫做“净土法门”,因为时间的限制,我们也没有办法在这一系列的节目里面,跟各位介绍净土的法门,如果有些人想要了解如何能够求生于诸佛的净土,我们 平实导师有著作一本《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书里面对于想要追求往生诸佛净土的菩萨来说,这本书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关于“信、愿、行”这些姿态粮,应该如何修集的一些道理!我们也欢迎各位菩萨,如果有心想要求生诸佛净土的话,可以到我们各地的讲堂来免费索取。如果关于这五乘的内容,还有净土法门的内容,如果各位菩萨想要进一步的了解,都欢迎到我们同修会各地的讲堂来一起研讨!
那我们现在就来探讨一下“三乘菩提的关系”!我们在探讨的时候,我们要先来了解 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在菩提树下明心、见性,而成就佛道。我们首先要想 释迦牟尼佛祂能够明心见性而成佛,祂所修是五乘里面的哪一乘呢?答案显然是很明显的,就是“佛菩提乘”!也就是说当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就佛道的时候,祂所修学的就是“佛菩提乘”。我们也可以在《阿含经》的《大本经》里面,可以看到 释迦牟尼佛说祂之所以能够成佛,是由过去诸佛一起传承下来,而且也说到当时 毘婆尸菩萨,他也跟 释迦牟尼佛一样,观察人间的生老病死苦之后,出家修行。所以修“菩萨道”之后而成就佛道,所以很明显的 佛陀祂能够成佛,就是因为修了“菩萨道”,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当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事实上就已经有了大乘的菩萨的法道。所以说,有人说因为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说了声闻乘,说了缘觉乘,再说大乘,所以有人认为说:“那一定先有声闻乘、缘觉乘才有大乘”。事实上,刚好相反!释迦牟尼佛祂成佛之后,观察在这五浊恶世里面,如果要成佛的话,因为成佛的目标太高深了,所以要设立前面的这些阶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佛乘),所以 佛陀就说了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最后才说大乘。所以我们在《阿含经》也可以看到,佛陀如果要度一个人的时候,祂都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这个人能够接受这个道理的话,佛陀就再跟他解说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最后才会跟他在未来,后面三转法轮最后才讲大乘。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佛陀会宣说人乘、天乘,还有声闻乘、缘觉乘,主要的目标就是要为五浊恶世的众生,铺陈成佛的阶梯。所以才会宣讲前面最简单的,我们可以从这个道理知道,一定是先有佛菩提道,才会有所谓的人乘、天乘、声闻乘跟缘觉乘。而且有人会认为说,先有声闻、缘觉,后面才会有大乘啊,这个观念也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事实上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能够宣说人乘、天乘,能够宣说声闻乘、缘觉乘,代表佛菩提乘本身就包含了前面的四乘。如果佛菩提乘没有包含前面的四乘,那 佛陀如何能够宣说前面四乘的道理呢?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佛陀能够宣说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就是因为佛菩提乘,全部包含了前面四乘的内容跟它的道理,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一定是先有佛菩提乘之后,才会有其他的四个乘,这个是 佛陀成佛之后,为了成佛所铺设的阶梯。
那也有人说,大乘似乎是在部派佛教之后才兴起的啊!那这个意思就是说,大乘成佛的法道是在部派佛教之后才铺设完的,可是这样的说法也是有过失。我们想一下,释迦牟尼佛成佛,竟然说 释迦牟尼佛,没有说“成佛之道”,结果后面的菩萨没有成佛,结果他说他们说了成佛之道,这个是不符合道理的。就好比说,有人去了美国,结果他没有说如何美国的方法,结果没有去过美国的人,竟然可以说他能够说去美国的方法,这个是符世间道理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在部派佛教所兴起的大乘,事实上它不是第一次的兴起,那个已经是第二次的大乘佛法的兴起。第一次佛法的兴起,就是 释迦牟尼佛在宣讲,前面的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之后,有说这个大乘。当 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所以有些人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的心量没有广大,所以说后来大乘就有点没落了,所以 释迦牟尼佛,祂当时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就在大乘的经典里面,祂就会呵责,呵责这些二乘人。如果说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原地踏步而不往成佛之道迈进的话,佛陀还有这些菩萨就会呵责,说他们叫做“小乘人”,也叫做“焦芽败种”,也就是说他成佛的芽跟苗都已经焦掉了,都已经败掉了,这就是对二乘人的呵责。
那如果说这些修学二乘法的人,如果他继续迈向成佛之道,那么在大乘里面就说他们叫做大乘的通教菩萨。也就是说他们所修学的是通于二乘,可是因为他已经心向大乘,所以他就属于大乘的通教菩萨。那如果说这些菩萨修学了佛菩提乘,已经回小向大,那么他后来又实证了明心见性的佛菩提乘,那这些大乘的菩萨就称为别教的菩萨。因为他的所修所证,已经有别于二乘的声闻跟缘觉了,我们可以从这个道理可以知道,佛陀对于修学声闻乘、缘觉乘,然后就停留在原地的这些人,会呵责他,说是小乘人。那我们可以讲,如果有些人修学了佛法,他修了人乘跟天乘之后,他就停留在人乘跟天乘的阶段,而不往三乘菩提来迈进的话,那这些人比小乘人更应受到呵责,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在佛法里面一定是先有大乘才有其它的四乘。
而且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 佛陀只要教大家解脱于生死的话,事实上,佛陀祂不需要再讲缘觉乘,因为祂只要讲声闻乘,就可以令众生解脱于生死啊!祂为什么还要须要讲缘觉乘呢?就是因为声闻乘所修学的智慧,它太狭隘了,而且心量也太小了。所以声闻菩提修完之后,佛陀还要再跟五比丘,还要跟他们说缘觉法。如果说 佛陀只是希望能够教各位解脱生死的话,祂不需要说缘觉法啊!佛陀还会说缘觉法,就是因为可以帮助众生,能够有更好的智慧来了知这个世间,能够最后迈向成佛之道,所以我们可以从五乘的道理可以了解,三乘菩提还有前面的人、天乘,事实上都是 佛陀为了要度化众生,最后成就佛道的一个阶梯,所以说一定是先有了佛菩提乘之后,才会有其它的四乘。
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一个观点来看,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最后入了涅槃,结果祂并没有把佛位传给阿罗汉。祂是把这个佛位,说未来世会有弥勒菩萨,于未来的增劫的时候成就佛道!这表示说未来等到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那个时候才把佛位传给弥勒菩萨。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阿罗汉他们的修证的境界,它是不等于 佛陀的,而且是跟 佛陀的修证境界差异是非常大的,因为前面的四乘,都只是佛菩提乘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说我们要知道三乘的关系,它们彼此的位阶,就是从人乘一直到佛菩提乘,位阶是如此。
我们接下来要探讨一下,三乘菩提有没有一个核心呢?没有错!三乘菩提它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所讲的八识论。也就是说在探讨我们有情,每一个生命都有八个识,也就是要有眼睛的眼识,同样还有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除了前面这六识之外,还会有第七识末那识,也就是意根,还有第八识,叫做如来藏,或者叫做阿赖耶识!也就是说我们有情,就是具有这八个识,可是一般人都只知道六个识。也就是说都只是知道眼、耳、鼻、舌、身、意,可是对于这个第七识跟第八识,都不了知,那我们佛法就是要探讨这个问题。
可能有人也会问,我们不是被这个造物主所创造吗?事实上,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造物主有创造人的话,那很多人有相信其它的宗教,他的造物主应该可以把如何创造有情的这个过程讲出来,这样才是符合道理啊!可是我们通通没有看到,造物主如何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生命,所以我们很难相信这个部分,而且也有科学家在研究这个部分,也都没有办法来验证说确实有人,可以来实证这个造物主。可是我们所说的这个八个识,通通都可以实证。而且我们所说的三乘菩提,都是符合世间的因果,还有出世间的因果。譬如说我们吃饭一定是自己饱,不会因为我们吃饭,结果别人饱,也不会因为别人吃饭就我们饱了,这就是最基本的因果,我们可以来思考:我们在人间里面,可能彼此之间都有很多的关系。譬如说,假设是杀人好了,譬如说可能是两个对方,在晚上作战,那结果甲方打了一个子弹,把对方杀死掉,结果杀的人他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等,都不能了知对方,乃至他的意识也不了知,他到底杀了谁。那同样的对方,如果被杀了之后,他也不知道他是被谁杀了,因为他的前六识也都不能了知。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一定要有除了六识之外的其它的心,来让这个因果能够成立,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如果要成就世间的因果,如果只有六个识,还不能成就世间的因果,一定还要有在六个心之外的其它的心,才能够让这个因果能够完全的符合。
同样的,我们在修学三乘菩提,所谓出世间的因果的时候,也是要按照这个道理。所以说这个第八识这个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在修学三乘菩提,我们所要探讨的核心。这个第八识,这个如来藏,祂在三乘菩提里面有种种的名称。譬如说在声闻乘里面,把这个第八识称为本心、本识、本际,或者是称为不生法、涅槃、阿赖耶识;那在缘觉乘里面把祂称为入胎藏;那在大乘里面就把祂称为真心、真如、阿赖耶识、异熟识。譬如说,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心经》,这个心经到底在说哪个心呢?事实上,心经所说的心,就指的是真心,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在所有的三乘经典里面,都围绕着这个八个识来说。如果有人说,那八识跟六识有什么差别呢?因为也有人提出说,佛教所说只有六识,可是还有个差异,就是说如果法界之中确实有八个心,那我们不应该只了解前面六个心啊,我们就应该要探讨法界里面,其它的第七识意根,还有第八识如来藏,祂是不是真的存在?因为如果说这个心真的存在,我们真的就应该把祂实证出来,如果祂不存在,我们也要很肯定的来说祂如何不存在,而且也要能够符合整个世间,或者整个出世间,它的因果的道理。所以从佛教所谈论的八识,我们可以知道,佛教在谈论这八个识的时候,是采用实证的方法。关于实证的方法的内容很多,我们在后面的节目,也会跟大家来说明这个实证的方法,我们在下次的节目,就会跟各位来介绍实证佛教的内容。
那我们来总结这个单元的内容,我们这个单元就是跟各位来说明,佛法说所说的内容有五乘,我们这次只跟各位介绍三乘菩提,这个三乘菩提,事实上彼此的关系就是:从“人乘”、“天乘”,然后一直修学到“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佛菩提乘”,它的关系就是由大乘之中,再分出其它的四乘来作为阶梯,然后三乘菩提里面所谈到的核心,就是这八个识,而且这八个识,是涵盖了世间跟出世间的因果,所以说希望大家能够跟我们一起来探讨,这八识的内容。我们下一次跟各位介绍“实证的佛教”。
谢谢各位!阿弥陀佛!
作者:批评2理论 回复日期:2010-04-05 17:03:28
!!!!!!!!!!!!!!!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7:04:28
三乘菩提第2集——实证佛教
正礼老师
优酷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1NDgyNTU2/v.swf
土豆视频
http://www.tudou.com/v/K2m6thjFYj8
视频开示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个单元,我们跟各位介绍“三乘菩提的关系”,我们上次也跟各位介绍,在佛法修学要实证八识心,所谓实证这个心,就是说明佛教整个的内涵,所采用的方法就实证的方法。那什么叫实证的方法呢?也就是要把八个心全部找出来。我们说实证的方法,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常常会有的。譬如我们台湾有黑珍珠,它甜度很高,大家都很喜欢,如果有人说,莲雾这个东西怎么可能很甜呢?那很简单,他直接到菜市场去走一遭,去买了来吃,他就知道了,这就是实证的方法。所以我们要讨论八个识的话,也是用同样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直接把它找出来,可是当我们在找这些心时,事实上是有方法的,也就是说,如果要实证这八个心,要先相信有这八个心可以来找,所以要皈依三宝,具足福德、慧力、定力,要有这些条件,就好比说,要实证黑珍珠的甜度,那我们总是要有金钱来买它。如果说没有金钱,因为黑珍珠很珍贵,价格很高,如果有人没有钱买,就说我没吃过,它不存在,这样就不符合道理了。那我们说的八个识里面的第八识如来藏,好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明珠,所以祂非常的珍贵,我们要实证祂的时候,需要有福德、慧力、定力种种的因缘,具足这个因缘就可以实证。我们不能象有些人,譬如说有些人不相信有细菌,他认为我没有看到细菌。可是我们知道,要看到细菌,需要显微镜。如果想要看遥远的星空,有没有星星存在呢?有没有什么样的星座存在呢?那他需要望远镜。不可以说自己没有显微镜、望远镜,就否认说世界没有细菌,就否认说遥远的天空里面没有星星,这样就不符合道理。也就是说,要了解法界实相,就要具备一些工具,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证法界的实相。所以我们所说实证佛教,就是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就是实证的方法。
那我们听到人家又会说,为什么佛教很强调摧邪显正呢?正觉同修会也很强调摧邪显正呢?好象都要把是非对错,分得很清楚,彼此针锋相对,难道不能和谐地相处吗?不能互相包容吗?事实上有这样的意见的人,就是对于实证的佛法有所误解。就好比说,我们有小孩,把小孩送到学校去学习,我们送小孩去学习时,很害怕他交到坏朋友,学到错误的东西。我们自己身为一个生命,我们是一个生命,可是我们对于生命的实相,并不了解,我们就应该要来探讨,什么是生命的智慧、知识,我们总不会想,去修学去探讨生命实相的内容,结果都是错误的,都不符合实相,如果不符合实相,又如何顺好解脱呢?要能够解脱于三界,成就佛道,一定是否符合法界的实相,一定是具有知识性、智慧性,如果没有智慧、知识,那如何能够顺于解脱,如何能够成就佛道呢?在《增一阿含经》 佛陀开示说,祂有六个法,没有厌足,其中第五个是将护众生没有厌足。也就是说,佛陀对于保护众生,不要继续流转生死,祂是永远不会讨厌的,也永远是不会满足的。佛陀还有第六个没有厌足的法,就是追求无上正真之道。也就是说,佛陀追求法界的知识、智慧,祂是永远没有讨厌,也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一件事情,某个人持某一个观点,另外一个人持另外一个观点,两个人的意见完全相反,而不能共存。譬如,有没有第八识存在,这种存在的问题,是彼此相反而不能共容的,对于这样的事情,佛陀一定要把它弄清楚。如果 佛陀对于某一个东西,到底存不存在,这种彼此不能共容的意见,佛陀说我可以接受,我可以让两个意见彼此互相包容、和平相处,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如果 佛陀对于这样的事情可以包容,表示 佛陀对于这件事情,还是有无明,如果还有无明,那佛陀就不能成就佛道了。所以说 佛陀对于追求无上正真之道,永远没有厌足!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所以成就佛道,就是因为不愿意跟任何的邪见和平共处。如果祂去包容邪见,表示祂有这个邪见,表示祂愿意跟无明相处在一起,愿意跟它和平相处,愿意包容邪见,这样就没办法成为佛陀了。因为 佛陀有个称号叫正遍知!正遍知的意思是说,对于法界所有的内容,祂是完全了知的。只要有一点点的事情,不能了知,就不能成就佛道,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成就佛道,就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邪见,都不能容忍、包容,因为祂不能容忍,不能包容邪见,所以 释迦牟尼佛最后成就佛道!因为这个道理,佛陀希望每一个众生成就佛道,佛陀也用这样的道理,来将护众生,来保护众生,让众生不要沦堕恶道,让众生修学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最后迈向成佛之道!所以成佛之道,就是对于一切的内容完全了知,对于法界的实相完全了知,只要有一点点的邪见存在,就不能成就佛道,佛陀就用这个方式将护众生!
那我们也有听到一些人会问说,同修会的 平实导师,好象没有师承,到底谁来印证他是悟或没悟呢?这也是很多人问的问题!我们可以想,什么印证 释迦牟尼佛成佛呢?事实上,这是同样的问题!事实上 平实导师明心见性,是由什么印证呢?就是由法界实相来印证!法界到底有没有八个心?如果有八个心,把八个心实证出来,就是由法界实相来印证。同样的问题,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成就佛道的时候,也有外道质疑,释迦牟尼佛你如何可以说,是成就佛道呢?在阿含经有一部《梵动经》,《梵动经》里叙说,在当时古印度有沙门、婆罗门,修学四禅八定,乃至五神通,他们可以看到自己在前一世,再往前推,一直推,可以推到多劫之前,跟很多众生一起生、一起死,常常聚会在一起,这个沙门、婆罗门,就产生一种邪见,就认为:我的意识可以跟过去世连结在一起,也看到我的色身一直都存在!因为这样他就产生一种邪见,我的意识、我的色身是永恒存在的,他会看到在很多劫里面,确实是这样的事实。释迦牟尼佛成就佛道之后,祂如何破斥这样的邪见呢?祂就是把一些外道,帮助某一些人断了我见,让他成为阿罗汉,因为他已经具足四禅八定,所以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之后,释迦牟尼佛就会授记得第一记,等这位阿罗汉命终时,佛陀授记阿罗汉命终之后,不会在三界出现。那当时的这些沙门、婆罗门,有四禅八定五神通,他们就去观察阿罗汉命终之后,是不是在三界六道出现?结果他们观察之后发现,阿罗汉命终之后,确实在三界找不到!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释迦牟尼佛所授记的阿罗汉命终之后,确实让外道沙门、婆罗门,不能在三界中发现阿罗汉。因为这样的事实,当时的沙门、婆罗门,对于释迦牟尼佛都完全信服,都相信释迦牟尼佛,确实可以让众生解脱于三界六道,不在三界六道之中继续出生而轮转于生死。因为这个缘故,佛陀用这个事实来证明,声闻菩提确实可以让一切众生解脱于生死,所以由于法界实相,法界的事实印证释迦牟尼佛,确实成就佛道。
也有人问,听说大乘是后来才兴起,大乘经典没有结集史,大乘经典来路不明,不大能够相信祂的内容。关于大乘兴起的问题,在上个单元已经解释过,部派佛教之后的大乘兴起,已经是第二次兴起。提出这样问题的人,事实上,他对于如何确定经典的内容,也是不能完全正确的了知。我们读《阿含经》,在《遊行经》 佛陀说,要确认经典,事实上,也是采用实证的方法。譬如 佛陀在《遊行经》说四大教法,第一个教法是说,如果有人说他亲自从 佛陀那听到教法,最后它就成为一本经,这样的经典不应该怀疑、毁谤,可是 佛陀说,要跟其它的经典一起来比对它的一致性。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人说,他从其他的僧团、多闻长老那里听到经典,佛陀说,这样的经典不应不信、毁谤,这是第二教法。从 佛陀亲自听闻是第一大教法。第三个教法,若有人从很多的比丘、比丘尼那里,听闻到一部经,也不应不信、毁谤,可是应该根据其它的经典,一起来验证有没有一致性,这是第三大教法。第四大教法,是从某一个比丘听来的,一样的道理,也不应不信、毁谤,而是要把它跟其他的经典一起比对。所以 佛陀的意思是,经典不管是亲从 佛闻、僧团、多少比丘或是从一个比丘那听到,首先要比对经典的一致性。我们可以知道三乘的阿含经、大乘经,所说都是八识,是有一致性的。可是只有一致性还不够,佛陀说“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四大教法——《长阿含经》卷3《遊行经》)”。也就是说这些经典说的都是八识,如果说的不是八识,一定是错误,一定不是真正的经典。即使所说的是八识,也要来验证它的内容,是不是符合法界的实相?是不是一个事实呢?就是要“推其虚实”,而且还要“究其本末”,它所说的内涵是根本法呢?还是一个枝微末节?所以一样要用法界的实相来验证,这就是实证的方法。
我们举一个例子,譬如有一本《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这是一部在密教部里的一部经,它说到“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就是在讲如来的法身,它说如来的法身,犹如胡麻子。什么叫胡麻子呢?就是芝麻!说胡麻子重叠无隙,就是如来的法身象芝麻一样,把它重叠之后都没有间隙,就称为 佛陀的法身。可是我们知道,如果 佛陀的法身,是由这些胡麻子构成的,那胡麻子本身是根本,佛陀的法身反而不是根本?从法界的实相,从一个实证者的眼光来看,法身不是因缘聚合的,若是由象芝麻一般的芝麻把它聚合起来的,那它还是因缘聚合所成立的,因缘坏时,还要消散掉,那变成法身是不坚固的。所以我们从这部经典所说的内容,可以来判定这部经典,是错误的经典。虽然它也说有法身,可是它所说的道理,推其虚实后,可以知道它是虚的,究其本末可以知道,它是枝微末节、错误的,所以一样要用实证的方法,来验证经典,知道经典要有一致性,还要跟法界实相来验证。
那我们就来回答说,为什么大乘经典不需要结集史呢?因为大乘、二乘所修是不一样的,虽然大乘跟二乘所修学,都一样是法界的实相,可是因为大乘、二乘,修学的内容是有点差异的,所以小乘的经典,它需要有结集史,大乘不需要结集史。因为小乘的结集史,已经证明小乘的经典是正确的,证明确实要有第八识,表示法界中就是有八个识。那既然小乘经典已经证明有八个识,那大乘呢?大乘跟声闻人不一样,因为声闻人没有实证到第八识,声闻的阿罗汉,最后把自己灭除掉之后,“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杂阿含经》卷12”,表示他要入无余涅槃,是要等他命终之后,他才真正入了无余涅槃,可是入了无余涅槃的状况是如何呢?他还是不知道,还要等到未来世成为不生法,可是成为不生法时,他没有存在,自己没有存在来可以验证这个事实。所以他需要有结集史特别辅助,因为他所证的内容,只是生灭的这些法,所以他要把一切的五阴灭掉之后,最后成为不生法,所以他需要有经典来印证,因为他要相信 佛的所说。
可是大乘不是,大乘所证的如来藏,是永恒存在的法,表示祂是过去就已经存在,而且到现在还继续存在,那以后呢?还是继续存在。所以大乘所实证的如来藏,祂是现前可以验证的。也就是说,就好比我们去市场,去作一个买卖,去买个东西,结果我们马上买了,他马上交付了,请问在那种状况之下,我们还需要订立交货契约吗?不用嘛!就好比在禅宗里面,是以心印心啊,是当场之下就已经把真实心交付给对方,既然当场就已经交付给对方,就已经证明确实有真如,确实有如来藏的存在,所以祂根本不需要结集史,就可以来证明大乘经典的正确。因为小乘的经典,就已经证明有八个识,小乘经典既然已经有八个识,而且有结集史可以证明,所以大乘经典同样是八识,何必要有重复的结集史呢?大乘因为是实证第八识,所以它不需要结集史。
我们这一节的内容,就是跟各位介绍,实证的方法是整个佛教最核心的方法,其它的方法都是错误的方法。我们在下一节,就要跟各位介绍,三界的所有状况,跟各位介绍“三界和解脱果”的关系。
谢谢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7:14:40
三乘菩提第3集——三界六道与解脱果
正礼老师
优酷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1NTkxMTY0/v.swf
土豆视频
http://www.tudou.com/v/pSjWOW9KpJM
视频开示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个单元我们跟各位介绍过,实证佛教的实证方法,这个单元我们要跟各位介绍的,是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系。为什么我们要谈三界六道呢?因为三界六道,就是我们一切众生所生活的世界的面貌,我们要先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要知道自己在法界里面的位置,我们就会知道我应该要如何做,我应该要往什么方向来前进?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系,我们有做一个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对应关系: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在这个表里面,有特别表示它跟如来藏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表里面,有说明三界六道的境界,跟业所相应的关系,又跟解脱果相应的关系。可是在背后是有一个如来藏,所以大家在看这个表时,千万不要忘掉三界六道是世间的因果,实证解脱果是出世间的因果。可是不管是世间、出世间的因果,背后都是有如来藏的运作,才使得世间、出世间的因果能够成立。我们所说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所说的六道,就是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天,这个六道的范围,事实上,只在欲界里面,若只谈人天乘一般只说到欲界。可是如果我们要谈到解脱,还要把六道里面的天扩大,来详细看它的内容,这个时候可以看到天,除了天阿修罗、欲界天之外,事实上还有所谓色界四禅天,也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色界天。那往上还有所谓的无色界天,也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我们说的解脱,就是要从三界六道里面,最后解脱于三界六道轮回生死。
我们首先来看看三界六道里面,业是如何相应的?我们就可以知道,做了什么样事情,就会跟哪个业道相应,而出生到那个地方去。譬如说第一个最低的地狱,地狱就是造作了五逆十恶,那什么是五逆十恶呢?就是所谓的第一个杀父,第二杀母,第三个杀阿罗汉,第四个出佛身血(因为众生是没有办法杀死 佛的,因为 佛的福德威德非常广大,所以最多能够出佛身血),第五个就是破和合僧。如果造作了这样的恶业,他就沦落到地狱里面,因为父母、阿罗汉、佛、僧团是对众生恩德最大的,如果有人违犯、触犯对我们有恩的人,就会沦落一地狱里面。除了这个之个,还有十恶,如果违犯了严重的十恶,也会沦落到地狱里面,因为如来藏就会依于这个业,帮众生出生到那个地方去,让众生不由自主的就掉到地狱里面去。譬如如果造作这个恶业,心非常的暴烈,相应的是火,就会一猛火的地狱!如果他是很冷酷的,就会跟寒冰地狱相应,类似这样子。因为如来藏就会根据众生的心行,还有这个业行,让我们出生到相对应的六道里面去。那往上看,就是恶鬼道众生,饿鬼道众生虽然没有地狱的这些五逆十恶重业,可是因为他的悭吝业很重,所以他就会出生在没有饮食,然后物质都很恶劣的恶鬼道去。那往上呢,就是畜生道,畜生道有情我们可以看得到,可是他的业就是很愚笨,愚痴业很重!譬如我们看到猫、狗,我们要教牠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牠都要学很久,乃至有时还学不会,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畜生道的有情是很愚笨的,因为牠的愚痴业很重。象猫、狗算是比较高等的动物,若更低等的这些畜生道有情,牠们的愚痴业是更重,连世间种种的相貌都很难理解。再来就是我们人自己,我们人就是因为有持戒的这个业。譬如我们人都会知道,人跟人之间不应该互相杀害,因为我们就有道德感,不象动物,有时候一个事情,或者一见面,牠就互相廝杀了,那就是畜生,人是不会互相这样子,所以因为人有道德感,所以才成为人。如果说天,祂是修了十善业,修了十善业之后,有的人瞋心很重,他就成为天阿修罗;如果他没有瞋恨心很重,还修忍辱的话,他就成为欲界天的天人。
那跟我们关系非常密切的,就是六道的众生,我们都可以看得到,都可以接触得到。譬如天人,祂也会跟人间接触,为什么?因为天要有更多的人,祂们才能够互相娱乐,所以祂也希望在人间的人可以修十善业,就可以生到天上,跟祂们共相娱乐,就可以成为祂的眷属,所以祂会来人间帮助众生,修学十善。另外就是恶鬼道众生,也会跟人接触,因为他的物质生活非常的困苦,所以他希望跟人类互相交往,希望人类提供一些饮食给他,所以我们可以稍微分辨一下,天神跟鬼神有什么不一样?因为畜生道我们可以眼见,可是鬼神一般很难直接了知,我们可以怎么样来判断呢?如果我们所接触的,祂教我们好的事情,而且祂不会要求我们,提供饮食给祂,我们就可以知道,祂是属于天人,这个是天神!可是恶鬼道众生或是鬼神,也会跟人接触,他也会帮众生作事,帮我们人类作事,可是做事时,他们会有代价,他会要求我们提供给他什么样的饮食呢?提供鸡、鸭、牛、羊,这些动物的尸体。如果是天神,祂不会喜欢这种东西,为什么?因为天的物质比人间好太多了,首先就要能够断除三缚结,所以在解脱果的初果须陀洹(声闻解脱果:初果须陀洹-断三缚结,二果斯陀含-薄贪瞋痴,三果阿那含-离欲界爱,四果阿罗汉-断三界爱),他所要断除的就是所谓的三缚结。
那什么叫三缚结呢?三缚结就是第一个断我见、第二个断戒禁取见、第三个断疑见,有关于断三缚结的内容,我们后面有其他的亲教师,会为各位来解说,所以今天不说这个部分的内容。我们知道初果人实证断除三缚结这个解脱业之后,他可以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解脱于生死,接着如果他要修二果,他就要把欲界里面的爱降伏,然后最后把它断除,如果降伏大部分的话,就是所谓的二果人,他只要再来一次人间,他就斯陀含!如果把欲界爱完全断除掉之后,他发起了初禅,发起了初禅之后,他在未来如果生到色界天,他就不再食用人间的饮食,他对于男女欲也都断除掉,所以他出生之后,如果生到色界天去,他是以禅悦为食,而且是中性身!如果说一个断我见,又发起了初禅,他就是三果!对于如何断除欲界爱,如何修学二果、三果?我们后面也有亲教师,可以为各位说明,所以我们也不解说这个部分。所以三果人也就叫阿那含!他就不还人间,二果还要来人间一次,三果他就是离欲界爱。我们说还有所谓的四果,四果就是当他证得三果之后,他已经可以迈向解脱,他已经顺于解脱。可是要能够现世解脱,还要往前再迈进,就要实证四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就是对于三界的欲爱完全断除,表示他要把欲界爱断除,也要把色界爱断除掉,乃至无色界的爱也要断除掉。当他把三界的欲爱完全断除之后,他就完全解脱于三界!四果阿罗汉还有分:慧解脱阿罗汉-时解脱,俱解脱阿罗汉-非时解脱,三明六通大阿罗汉-声闻极果。譬如说四果里面,有所谓的慧解脱阿罗汉,慧解脱阿罗汉就是时解脱,表示他对于解脱要依于时间的限制,表示如果他已经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可他不能马上解脱于三界流转的缘,为什么呢?因为他还没有具足四禅八定,因他没有具足四禅八定,所以他没有办法把自己马上舍身掉。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三果或四果,他一定要有禅定的修证,因为他所修证的境界,是相对于色界、无色界。
所以我们知道修学佛法,是要修学慧、修学定,关于定的部分,我们同修会的 平实导师,他有一本《无相念佛》,这本书有一个明确,而且非常容易实现的一个方法,就是无相念佛,这个无相念佛,可以让我们免除掉影相、声相、文字相的系缚。因为这个三个相,非常容易跟鬼神相应,所以很多人修学禅定时,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很容易走火入魔。我们 导师施设了无相念佛,可以免除影相、声相、文字相,让想要修学禅定的人,可以非常安全的修定。所以如果有人想要修学禅定,我们也欢迎各位,到同修会各处的讲堂免费来索取。那这个禅定的部分,我们后面的亲教师,也会有大概的介绍。我们说慧解脱阿罗汉,他是时解脱,所以对于慧解脱阿罗汉,他还要再继续往前迈进,他还要继续再往上修学,这时候他就要把四禅八定,把它完全修证。当他四禅八定完全修证之后,他就可以取证灭尽定,也就是在外道的四禅八定之外,他还要更上一层证得灭尽定。当他证得灭尽定之后,他就具有非时解脱的能力,非时解脱的意思是说,他不再象慧解脱阿罗汉一样,还要等待时节因缘。俱解脱阿罗汉,可以直接依于他的禅定证量,他可以想要在什么时候,他就可以自己作主解脱生死。譬如如果碰到恶劣的环境来临,慧解脱阿罗汉,他是没有办法解脱的,他要忍受恶劣的环境!可是俱解脱阿罗汉就可以依于智慧、禅定的证量,可以即时取得解脱,这就是非时解脱。第三种阿罗汉,也是声闻解脱果里面最高的修证,就是三明六通的阿罗汉!那什么叫三明呢?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那什么是六通呢?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对于外道,他最多只能修五通,他不能漏尽,什么叫漏尽呢?漏就是烦恼,如果能够把烦恼完全灭除掉,他就有漏尽通。
三明、六通是有个差别的,为什么一个叫做天眼明,一个叫做天眼通呢?天眼通外道可以修证,外道的沙门、婆罗门,他们修证得神通之后,他可以用他的天眼,观察到法界里面的现象,可是他不能知道因果!如果能够知道之间的因果,他就是有“明”,如果没有能力了解因果,只能叫做“通”。譬如如果外道他具有天眼,他如果看到一条魚在河里面,结果死掉了,结果牠竟然生天。这个外道可能就认为,魚在水里面命终之后生天,一定是因为牠泡在水里面,所以他就会施设“水戒”!施设一定要泡水多久,就可以解脱、生天,而解脱于人间的系缚,他会这样认为。可是这个是错误的因果,天眼明的人,他会看到,魚虽然死后升天,可是那是因为,牠的畜生道的业结束了,牠是因为过去的业还有天福,所以说牠生天去了!他可以正确的说明,魚死亡后生天,不是因为泡水,是因为过去的十善业还有剩余,所以因为因缘成熟后升天。所以明、通的差别在于,一个只看到现象,他不知道因果,如果有明的话,表示他是知道因果,而不会被现象所迷惑。我们可以从这个道理知道,阿罗汉如果修证到三明六通,他对于三界六道的所有境界,他都完全了知,表示他对于三界六道的所有境界都可以实证,表示他已经实证三界六道的所有境界。所以他就可以完全肯定,他一定可以究竟解脱。虽然他是于未来世成为不生法(阿罗汉: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杂阿含经》卷12),可是因为他能够观见,三界六道里面的一切境界,所以他把三界六道里面的一切的贪着、欲爱都灭尽后,他就可以知道,他于未来世一定可以究竟解脱。所以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也是以实证的方法解脱于三界,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阿罗汉他是有上的!譬如慧解脱,他还是有上的,有俱解脱在他上面,还有三明六通在他上面。所以我们知道阿罗汉,他是有上的境界,因为三明六通的阿罗汉还是有上,因为还有佛菩提乘超越于他,所以我们这一节,就跟各位解释说明到这个地方,下一个阶段我们跟各位,介绍“四圣谛”的内容。
谢谢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作者:人杳黄鹤飞 回复日期:2010-04-05 17:14:54
写那么多有屁用那 贪官照样逍遥 也没见报应
作者:欢哥369 回复日期:2010-04-05 17:15:32
不是用来挣钱的吗?那为什么上一次寺庙要花那么多钱呢?
没有钱,哪个寺庙会给人烧香呢?
作者:好话反着说 回复日期:2010-04-05 17:15:48
佛教最和谐,
符合zf的胃口。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7:17:42
三乘菩提第4集——四圣谛纲要
正礼老师
优酷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1ODI4OTAw/v.swf
土豆视频
http://www.tudou.com/v/i3BC12L4r2g
视频开示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个单元我们已经跟各位介绍,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系,这个单元我们要跟各位,介绍声闻菩提,最主要的修学法门,就是“四圣谛”!四圣谛法门就是第一个叫做“苦圣谛”,第二个叫做“苦集圣谛”,第三个叫做“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做“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这个圣谛的意思是说,这个谛,它的意思就是说,它是法界里面的“谛实”之理,什么是谛实之理呢?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可以验证出,这个是法界里面确实的道理,不管你在东方、西方,你去验证这个道理,它都完全成立的,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圣谛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般的众生,超凡脱俗,可以让一个众生,让一个凡夫,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的道理之后,他就可以成为解脱的贤圣,因为它可以让一切的众生成为贤圣,所以就叫作圣谛!所以修学四圣谛,就是要让众生能够超凡脱俗,可以成为解脱道里面的贤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四圣谛里面的道理: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法界里面,大家在三界六道中轮转的时候,要来观察法界里面,在三界六道之中它是有苦的,而且这种苦,它是里里外外都是苦,所以在讲苦圣谛的时候,就是要从粗糙的来观察到细微的。所以在苦圣谛里面有三苦、五苦、八苦,也就是说从比较粗糙的,然后观察到比较细微的。譬如,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五苦就是诸天苦、人苦、畜生苦、饿鬼苦、地狱苦,另外也有一种五苦就是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如果这种五苦,把第一个生老病死苦,把它拆开来,拆成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分成四种苦,再加上后面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这样加起来,就是八苦!也就是说从原来的三种苦,然后慢慢地愈来愈观察细致,最后观察到它详细的内容,所以最后就可以把三界里面的整个状况,完全用苦圣谛的道理去验证。
那我们说,什么叫作苦苦呢?苦苦的意思就是,它确实是苦,如果我们把苦苦的现象,拿来问每一个,每个人都会同意说这个确实是苦。譬如说生病,所以生病的病苦确实是苦,绝对没有一个人说,他生病是很快乐的,所以这个就叫苦苦!苦苦确实是非常苦,譬如有人生了病,结果找不到好的医生,或者是现在的科技,不能解决这样的疾病,这样生病的人,他就要承受很多身心的痛苦,所以碰到这样的痛苦时,求生不得,求死也不得,所以那是非常痛苦的,所以这就是苦苦的内容。
另外还有所谓的坏苦,坏苦的意思是,即使人生活在快乐的境界里面,他最后也会产生苦。譬如在人间里面,我们说夏天吃冰淇淋好了,因为天气很热,所以我们吃冰淇淋的时候,觉得非常的清凉,而且很甜美,可以消暑。当我们吃第一个的时候,非常的快乐,可是我们吃第二个就没有象第一个那么快乐了,那我们吃了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之后,可能吃到最后全身发冷,那个时候,如果还要吃第六个、第七个,可能就会觉得痛苦了。所谓的坏苦就是,它的境界一直在变化,而且它的快乐程度一直在减低,乃至最后它会成为苦,这个就是所谓的坏苦。人间有坏苦,事实上比人间好的诸天,也有它的坏苦!譬如在天界里面,天人共相娱乐,可是虽然共相娱乐,那个宴会再怎么美好,最后也要结束,那什么要结束呢?因为它也是有坏苦在里面!为什么?因为这些天人,相处在一起之后,久了太熟了腻了,他就要怎么样呢?把宴会结束,他要找其他的天人,再继续共相娱乐,所以这个也是坏苦!
另外一个就是所谓的行苦,虽然这个行苦是放在第三,可是在前面的苦苦、坏苦,事实上也有行苦在里面,只是因为苦的境界太强烈了,所以在苦苦里面,只说苦苦不说行苦。在坏苦里面,也是因为坏苦强烈,所以就不说行苦了。我们说什么是行苦呢?行苦就是在一切的境界里面,假设有人修禅定,他在打坐的时候,他发起的轻安境界,在这轻安的境界里面,他可以发觉轻安一直持续,没有变化,而且可以一直延续下去,那个境界一直都很美好,他就不觉得有苦,所以没有苦苦、也没有坏苦,可是事实上在这个境界里面,它是有行苦的,只是因为它在变坏的时候,太微细了,所以不发现。可是我们可以知道,它还是有行苦,怎么说呢?譬如一个人如果他打坐,可是再怎么好的轻安境界,他终究还要下座去睡觉,为什么他需要去睡觉呢?因为在他的轻安境界里面,是有行苦的,表示当他在打坐的时候,当他的意识境界在继续领受这个轻安快乐的时候,事实上他的意识,是继续在生灭变易(异?)、生灭变易,因为生灭变易,所以意识祂会疲劳,疲劳之后他还是最后要下座,然后去休息、睡觉。所以表示在轻安的喜乐状况之下,还是有行苦的,我们知道在法界里面,就是有这三个主要的苦苦、坏苦、行苦。我们来观察在五苦里面,六道里面也都一样,所以刚刚已经举了诸天里面,事实上他也有苦,譬如最后要死亡,那就是死苦,他也有坏苦,我们刚刚已经举例了,所以在天里面都有这些苦了,何况其他业道呢!
我们还要继续看一下,在五苦、八苦里面,有所谓的爱别离,爱别离苦也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一般的爱别离是说,我们跟我们的好朋友、亲人虽然非常的恩爱,可是最后总是要分别、别离,然后别离之后就产生了苦,这个是粗糙的苦。在声闻菩提里面所说的爱别离苦,是对于我们的五阴产生了贪爱,最后这个贪爱因为不能达到,所以因为分离的关系,也是会产生苦。譬如我们贪什么呢?我们贪爱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我们贪爱我们的五根,我们的五根终究还是要跟我们爱别离。譬如我们的眼睛,虽然每个人都很爱护它,因为那是我们的灵魂之窗,可是当我们年纪慢慢长大了,即使没有病,慢慢年纪变大之后,开始变老之后,视力也会减退,有的年轻的时候就有近视,老的时候又有远视,然后最后终有一天,视力就会变差。当我们的视力变差的时候,那个美好的视力,就跟我们爱别离了。所以要谈到八苦的时候,除了粗糙的苦要观察之外,还要观察到比较细致的,对于跟我们的身心有关的,这种爱别离苦也要观察。所以当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里面,有一位阿那律尊者,他因为 佛陀呵责他懈怠,所以他努力用功不休不眠,结果眼睛就弄坏了,当这个眼睛、眼根弄坏之后,就跟这个可爱的眼根爱别离,这个也就是苦。我们从三苦、五苦、八苦,就可以观察到,在三界六道里面都有这些苦。如果碰到不好的境界,譬如怨憎会就在谈,如果这个根不好,结果碰到了,那就是怨憎会,类似这样。我们这样观察之后,最后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三界六道里面都不离这三苦、五苦、八苦,所以最后结论就是一切皆苦。所以声闻人就要观察,在法界里面,在这三界里面,没有一处可乐的,一定都是有苦。
那观察了苦圣谛之后就要进入说,为什么会有这些苦呢?苦的来源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苦呢?这就是苦集圣谛所要探讨的内容!为什么会有集呢?事实上是跟如来藏有关系,如来藏就因为众生的贪着,你喜欢这些五根,祂就帮你帮我们出生了五根。所以声闻人,也根本上了解这个道理,所以他就会观察,他会听从佛的所说,说为什么我们会有五阴呢?为什么会有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呢?就是因为我们众生都喜欢这个五阴。譬如我们喜欢“色阴”,喜欢觉得身体是有力气的,所以喜欢将来再获得一个有力气的身体。天人他也贪着他的色阴,譬如他的色阴,因为是天身的关系,所以他可以飞行,所以天人他喜欢这个天身,人类喜欢身体能够追赶跑跳碰。因为这样的贪着,所以我们人类想要获得一个色身,天人想要获得一个天身,所以如来藏,就依于众生的这种贪着,就帮众生出生了色阴,人间就出生人间的色阴,在天就出生天身。
我们对于“受阴”也贪着,譬如每个人都知道生气,说很讨厌生气,可是既然生气是一个很令人厌恶的事情,那为什么还要去继续生气呢?就是因为,我们对于生气的这个受,不快乐的受也有贪着,这个就是“受受阴”!譬如如果生气是那么可厌恶的,而且还伤身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应该一生气的时候,马上知道马上就停止,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很厌恶的境界。可是为什么我们人在生气的时候,要一直生气下去呢?那就是因为我们人,都很贪着不快乐的境界,很贪着这个不快乐的受阴。所以“受阴”是说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可是有时候我们人,就是贪爱这种受阴,所以这是贪着。
那“想阴”呢?想阴我们也很贪着,我们贪着什么?就是一下要吃饭、睡觉、运动、休息、去修学、游行等等,所以说这些都是我们所贪爱的想阴。因为有这些想阴,有这些愿望,所以如来藏就帮我们出生了五阴,继续产生想阴,继续在六道里面生存,这就是所谓的想阴。
那什么是“行阴”呢?就是我们可以行来去止,从一个地方走到另外一个地方,然后从一件事情做到另外一件事情,那也是我们在贪着,这些事情的内容跟它的意义,所以声闻人就观察这个地方,他要把所有的行阴完全灭除,把身行、口行、意行灭除。所以声闻人他在修学的时候,不只是要把人间所有的“行” 灭除,乃至要把三界里面所有的“行”都灭除,乃至要把意识里面的“行”都灭除,所以最后修证,超越四禅八定的“灭尽定”,因为在“灭尽定”里面,声闻人跟死人唯一的差别,就是说声闻人他还活着,可是死人是死掉了。所以在“灭尽定”里面,就把身口意行都灭除,可是意根的部分,他还没有完全的灭除。
那“识阴”呢?识阴也是我们人贪着的,所以说那个就是我们有情最贪着的。譬如说视力,就是因为我们很贪着,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获得眼根,耳朵、鼻子、舌头、身体都是,因为它有种种的了别性,因为这种了别性,是我们所贪爱的,这叫作“识受阴”。所以苦集圣谛,就是观察苦的根源是从贪爱而来,所以要灭苦,不是把苦直接灭掉,而是要把贪着灭掉之后,如来藏因为众生不再贪着于五阴,所以如来藏就不再帮众生出生五阴,因为不帮众生出生五阴,所以五阴就于未来世不再出生,最后于未来世成为不生法,就成为如来藏独存的境界,那就是叫作“入无余涅槃”。
这就要探讨到集如何灭呢?就是谈到“苦集灭圣谛”,“苦集灭圣谛”就是要再观察五阴,观察五受阴的时候,能够观察到五阴本身,它的祸患。因为只要有色身存在,有色存在,就一定有它的祸患。因为有色存在之后,他最后一定要病、老、死。心的部分也是一样,只要有受、想、行、识,有心存在之后,祂最后总是要坏灭,总是要有苦的产生。所以在“苦集灭圣谛”里面,就要来探讨五阴的过失、忧患,然后最后要把五阴的贪爱完全灭掉。灭掉贪爱之后,这个苦这个五阴,就不再因为五阴的出现,而再有苦了,那就叫作解脱于三界六道。我们要注意一点就是,虽然声闻人,他把五阴的贪爱灭除,最后让五阴不再出生了。可是五阴灭除不再出生之后,并不是变成空无,而是一定还要有一个如来藏的存在,使得一切的因果能够在,譬如初果人能够证得初果时,最后能够解脱于生死,要经过七次才解脱生死,所以还是要有一个如来藏,作为背后的支撑。
那我们还要说,不是只有“苦集灭圣谛”而已,还要有“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声闻人,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他可能还没有办法成为俱解脱,也不能成为三明六通阿罗汉,这个时候他还要继续修学,他还要继续过他的生活,才能够往上修学,这个时候他就依于“八正道”的道理继续生活,所谓八正道就是“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正志、正定”。也就是说声闻人,他虽然实证初果以上,可是他还要继续在人间生活,来让他后面的道业往前迈进,所以声闻人他还要依于这个八正道的道理,他要继续在人间生活,然后随缘度众。
那八正道里面的第一个就是正见,就是要依于前面四圣谛的道理,继续观察法界里面的种种的苦,然后观察种种的集,然后把这些集完全灭除掉,他就要继续在生活之中,过他的生活,然后在随缘度众之中,把种种苦的贪着完全灭除,灭除掉之后他才能够完全实证,声闻菩提所有的果证。所以说在苦集灭道圣谛里面,就是要依着八正道的道理,来过所谓“中道”的生活,中道的生活就是不苦不乐的生活,不会去追求快乐而产生贪着,可是对于苦他也不拒绝,所以声闻人也不会忧患,为什么?因为会他观察,即使我有障道因缘,这些障道因缘也是不坚固的,它一定是因缘和合,因为因缘和合的关系,这些障道因缘最后也是会坏灭。所以声闻他在生活之中,他不忧愁,也不会贪着,他最后就可以顺于解脱,而能够解脱生死流转。
我们这一节跟各位简介四圣谛的基本内容,就是苦集灭道,苦集灭道也是依出世间的因果,所以背后也是有如来藏,让他的解脱果,可以在一世一世之中可以最后完成,下一次我们就要跟各位介绍“三法印”的部分,欢迎各位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作者:472993866 回复日期:2010-04-05 17:24:16
题目非常好.贴子太长了,没怎么看,感觉应该不错,建议楼主把同一贴的内容,多分成几个部分,显得短小一些,看的人不知不觉就吸引了,再加上回贴的内容,趣味性就出来了.连续太长了一看就发怵.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7:32:57
三乘菩提第5集——三法印简介
正礼老师
优酷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2MDE0MTQw/v.swf
土豆视频
http://www.tudou.com/v/C9Jzq6zRwrA
视频开示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个单元我们简单介绍过四圣谛,这个单元我们要跟各位介绍三法印,三法印也叫三三昧、三解脱门,我们先了解一下,三法印的“法印”的意思是什么?法印是 佛陀特别施设出来,作为佛法的标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讨论佛法的话,我们应该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用三法印来验证这个标准。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在谈论佛法的时候,不能通过三法印的验证,那他所说的佛法,就是错误的佛法!如果说我们在说佛法的时候,可以经由三法印来印定,那这个佛法的内容就是正确的,所以三法印,就是在为我们建立一个修学佛法的标准。
我们接下来就探讨一下,三法印的内容是什么?有人曾经说“三法印”,这三个字是在大乘的龙树菩萨的时候,才有三法印这三个字的名称。事实上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虽然这三个字,是在龙树菩萨的时候提出来。可是事实上,如果我们从经典来看,我们在可以在律部里面,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里面,事实上就有这个记载:诸行皆无常,诸法悉无我,寂静即涅槃,是名三法印。也就是说,在律部里面已经有用到“三法印”这个名称,所以在律部里面,事实上已经早就有三法印的名相存在。如果我们再看一下《阿含经》,我们也可以在《杂阿含经》第八十经里面,佛陀有说到圣法印,而且有说圣法印,可以令修学佛法的人知见清净,只是在说圣法印的时候,谈到内容的时候,佛说有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有些人就认为 佛陀在这里是说三三昧,可是事实上,三三昧就是三法印的意思。如果我们用三三昧的内容,我们查阅《阿含经》,我们可以在其它的经典里面,发现非常多关于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或是“空、无相、无愿”,或者“空、无相、无作”,事实上三三昧就是三法印。
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三法印要称为三三昧呢?事实上这跟实证有关!也就是说我们在了解的时候,可以说是三法印。可是从实证的眼光来说,当一个人实证三法印之后,他会引申出他的智慧出来,所以那个时候就要称为三三昧。例如如果声闻人实证三法印,表示他已经证得声闻初果须陀洹,这个时候表示,他已经实证三法印,已经实证三三昧的一部份,对于三三昧就有基本的了解,那时三三昧也称为三解脱门,那时声闻人就会发现,原来解脱就要从空,然后迈向无相,最后无愿。或者从空三昧,从空的解脱迈向无相、无作,最后他就可以究竟解脱于生死的轮转。大乘菩萨事实上,他也可以实证三法印,如果说一位大乘菩萨,实证了三法印之后,等于说他明心之后,事实上他也同时断了我见,表示他对于三三昧也能够实证,代表他也可以实证三法印。实证之后他也跟声闻人一样,可以了知三三昧、三解脱门。可是菩萨实证三法印之后,所发起的智慧是超越声闻的,这就是说,三法印为什么称为三三昧,就是因为实证的关系,因为实证了三法印之后,它可以令一个实证者,能够对于三界的整体实相,能够发起解脱的正受。而且如果是大乘的菩萨,实证三法印之后,他还会引申出实相的智慧,引申出般若的智慧,他这个时候所实证的三三昧,他的证量是超越声闻人所实证的三三昧。有关于声闻人跟大乘之间三三昧的差异,我们不能详细说明。可是我们可以从这个基本的道理,了解三法印的实证,就可以引发出三三昧。那是因为当上个实证者,他实证了三法印之后,对于法界就产生一种决定性,什么样的决定性呢?他对于法界的整个相貌,他能够有决定性的了解,而且会引发出智慧,这样的了解跟智慧,是不可动摇的,因为它不可动摇,而且也会引发出他的解脱正受,所以这个时候就说他有了三昧,也叫做“三摩地”。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三法印,事实上就是三三昧,三三昧事实上就是三法印,只是因为实证三法印之后,产生决定所以称为三三昧。
我们基本了解了三法印,为什么要称为三三昧,为什么称为三解脱门,我们接下来要对三法印,再作比较详细的了解。为了让大家能够了解,三法印的内容,我们要先把三法印分成两组:我们初步可以观察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我们可以观察到诸行、诸法,它是指很多很多的法,表示它是数量很多的法,我们把这个归为一类、一组;我们再把涅槃寂静,因为它不说数量,事实上它指的是有一个法。所以在三法印里面,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组,一组就是诸行、诸法,这一类是生灭法。涅槃就是不生、不灭、清凉、真实、常住不变,所以它不是生灭法,它是不生不灭法。
所以我们应该要了解,三法印就是在叙说,在法界里面有两种法,这两种法是截然不同的,一类就叫做生灭法,一类就叫做不生不灭法,这不生不灭法就是涅槃,事实上它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我们观察这两组法印里面,属于生灭的这一组,事实上在其它的经典里面,譬如我们前面讲四圣谛,讲到苦的圣谛,那个时候我们观察,三界六道一切皆苦。所以在声闻的经典里面,有时候也会说一切皆苦,而且也会把一切皆苦,作为第四个法印。我们可以知道生灭的法印,事实上它是可以增加的,而且当它增加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它也可以减少,它减少到最少的时候,就是把所有的生灭的法印,可以把它全部归为零也可以。所以生灭的法印,就犹如生灭法一样,它是可以增也可以减的,这个是三法印里面属于生灭的法印。
第二组的法印,就是涅槃法印,是不生不灭法,因为它是不生不灭,表示它是永恒,在法界里面它是唯一的一类。因为它是唯一的一类,所以它的数量不能增减,就象我们说 佛施设三法印,就是印定我们有情的生命,事实上就是一个法印。所以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生灭部分,还有不生灭的地方。这不生不灭的部分,就是只有一个,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个生灭的部分,就是我们的五阴,因为它是可以变动。所以声闻人跟菩萨所证的三三昧,主要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声闻人实证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然后把这些生灭的法灭除掉之后,就说他实证了涅槃,他是于未来世成为不生法,才说他实证涅槃,可是菩萨不是。菩萨实证三法印,他是直接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后,他也同时实证生灭法的部分,所以他对于三法印的实证,是比声闻人更完整的。
我们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有些人想要探讨三法印,他就认为三法印里面,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那是不是有一个法印,可以来涵盖其它呢?让三法印能够更简洁,或是作一个总纲领呢?所以有人就认为,是不是可以用诸行无常,来涵盖其它的法印呢?或者用诸法无我,来涵盖其它的法印呢?或是用涅槃寂静,来涵盖其它的法印呢?如果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无常、无我,来含摄整个三法印,事实上它会产生错误!譬如如果用诸行无常,来含摄其它法印,这样对于诸法无我,它是可以符合,因为它们都是一类的生灭法。可是用无常的法印,来含摄涅槃的法印,它就产生困难,为什么?因为涅槃它是不生不灭,是常!它是究竟解脱的境界,所以它不能受无常法印所含摄,所以它不能受无常法印所含摄,所以用无常来含摄三法印,会产生错误!
也有人想要有用无我法的法印,来含摄三法印,事实上这也会产生错误,什么样的错误呢?因为我们说“我”,这个“我”的意涵就是说,对于自我能够有主宰的能力。如果有一个法,能够有自我主宰能力的这种能力,才可以说它是我!可是我们观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确实是无我。可是涅槃寂静的涅槃,因为它有法性,它有因果律则的这个法性,而这个法性它是坚固不坏的,所以它对于三界里面的一切,它是有主宰性的。因为一切有情在三界六道轮转,乃至想要解脱出离生死,或想要成佛,事实上他都受如来藏的法性的限制。所以如果有人想要解脱生死,或者想要最后成就佛道,他一定要依于如来藏的法性,要顺于如来藏的法性,他才能够解脱,他才能够成佛!从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如来藏本身,祂才是法界的主宰!所以如果用无我法,要来含摄三法印,对于如来藏的部分,或者涅槃的部分,它就不能产生适用。所以用无常、无我含摄三法印,它会产生错误。
那我们用涅槃寂静,可以含摄所有的法吗?所有的法印吗?我们就来探讨,探讨什么叫三三昧的内容?我们要说三三昧的内容时,我们要跟前面一样,要把它分为两组来作对应,我们如何分三三昧呢,就把它分成空对应涅槃,把无相、无愿或者无相、无作,对应诸行无常的生灭的部分,现在就是说,对于涅槃怎么可以说成空呢?这是在理解三法印、三三昧、三解脱门里面,一个关键的地方!因为有些人说,声闻法是讲“无常故空”,所以他认为三三昧的空三昧,就是无常故空,既然是无常故空,所以我把一切法都观空之后,我就实证了空三昧!可是这样子会有一个问题,譬如断灭见的外道,当他观察蕴处界的时候,他观察这些法最后确实是无常故空,最后会灭尽,他认为没有任何一法存在,三三昧里面的无相、无愿,也都是要把相、愿都灭尽,这样的话,三三昧不就变成全部是空无?全部是无常?全部都灭尽吗?这样跟断灭外道就没有差别了。如果说空三昧是这样的解释的话,是无常故空的话,那表示断见外道,就已经是佛法的实证的圣者了!可是显然断见外道,并不是佛法中的贤圣。
那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个空三昧呢?这个空三昧呢,事实上空三昧,跟四圣谛的灭谛有关,我们前面说灭谛,灭谛事实上就在谈空三昧,所以声闻人他用灭谛来理解空三昧。那缘觉呢?他也可以实证三三昧,也可以实证空三昧。他如何理解呢?他是用十因缘来观察,因为缘觉的部分,我们后面还有亲教师,会为各位说明,所以我们不以缘觉法,来跟各位说明。也就是不以入胎识的眼光,来跟各位说明,那我们用灭谛的道理,跟各位说明空三昧的道理!空三昧事实上就在讲灭谛,我们上次有说灭谛,并不是把一切法灭掉之后就是空无,可是为什么灭谛叫做空三昧呢?事实上空三昧就要说,我们任何一个法,如果要讨论到它的本体时,我们如何来说它呢?涅槃它是什么意思呢?事实上如果从灭谛的道理,我们说涅槃就好比是一个容器,因为涅槃可以容受五阴,我们要说涅槃的本际,我们要说到这个容器的时候,我们要说容器的本身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怎么样?我们要用空来解释!我举一例子:譬如我们用杯子来装冰淇淋,结果把它装得非常满,满到外面来,我们就只看到冰淇淋,而没有看到那个杯子,这个时候我们说,什么是杯子的本体呢?什么是这个容器的本体呢?那很简单,我们就应该要把冰淇淋,把它吃完洗干净,把它灭尽,当我把冰淇淋全部都吃完,把它灭尽之后,我就看到那个杯子了。所以如果我们要说到涅槃的本体,也就是说当我们想要说一个容器的本体的时候,那一定是说它是空的状态,表示说它不能去包含、去承载其它的东西,因为如果承载的时候,有时候就看不到了。所以灭谛的道理,所说的灭谛,事实上它讲的就是要实证涅槃,涅槃是什么呢?它是个容器!就是要把五阴都灭尽之后,把涅槃这个容器显示给大众看,所以这个涅槃的容器,一定是空的状态!可是这个空不是连杯子都空,所以在小乘的阿含经里面,有一部叫做《小空经》,小空经里面就说了这个道理,说把五阴都灭掉,可是并不是一切都无,就好比一个容器,一个村庄里面的人都没有了,可是不是没有村庄。所以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涅槃叫做空呢?就是为了要说明涅槃祂是个容器,祂容受五阴!就好比我们指示一个人说,这是某某人,当我们指示这个人的时候,我们指示他的五阴,可是这个人能够存在,不是单独的五阴存在,因为他背后,还有一个如来藏存在,所以当我们要指示说,这个人是某某人的时候,事实上在说什么?是说这个人!有时候声闻人会说,某某人是无常,某某人是无常、是空,这个时候他同时讲两件事情,讲他的五阴是生灭的,可是同时也在说,他背后有个如来藏,这才是符合三三昧的道理!我们把三法印里面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见、涅槃寂静的三法印,我们综合起来看,为什么能够有诸行无常呢?为什么可以有诸法无我呢?也就是说,在诸行、诸法存在的当下,为什么他可以存在呢?就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涅槃,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容器,就是如来藏,由于有了这个如来藏,所以才使得诸法、诸行,能够在世间一直生灭不已,一直灭了之后又能出生,出生了灭,灭了又出生!所以当我们在说涅槃的时候,我们在说有三法印,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时,事实上我们都不能忽略掉,它们这个法是同时都并存的,所以谈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时候,事实上就是在指示,它背后有一个涅槃、空,来容受!所以当我们说到含摄,用一个印来含摄其它的话,就要用涅槃这个法印,来含摄其他的两个印。当我们用涅槃印,含摄其他两个印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叫做大乘的一实相印!所以我们要总合三法印,也可以用一个大乘的,唯一实相印来含摄!以上我们就简单的,跟各位介绍法印。
谢谢各位!阿弥陀佛!
作者:走到人生边上 回复日期:2010-04-05 17:41:47
南无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7:46:42
作者:人杳黄鹤飞 回复日期:2010-04-05 17:14:54
写那么多有屁用那 贪官照样逍遥 也没见报应
======================================================================================
如果报应真那么迅速,就不会有那么多贪官了。
光看见贪官逍遥,但是没看见他遭报应不等于没有报应。
作者:欢哥369 回复日期:2010-04-05 17:15:32
不是用来挣钱的吗?那为什么上一次寺庙要花那么多钱呢?
===================================================================================
旅游开发的帐不好算在寺庙头上吧。
作者:好话反着说 回复日期:2010-04-05 17:15:48
佛教最和谐,
符合zf的胃口。
==============================================================================
ZF的事,不好说。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7:48:34
作者:472993866 回复日期:2010-04-05 17:24:16
题目非常好.贴子太长了,没怎么看,感觉应该不错,建议楼主把同一贴的内容,多分成几个部分,显得短小一些,看的人不知不觉就吸引了,再加上回贴的内容,趣味性就出来了.连续太长了一看就发怵.
====================================================================================
很好的建议
其实每篇文稿上面都有视频连接地址,看起来更方便呢。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7:51:45
三乘菩提第6集——声闻菩提之总相
正礼老师
优酷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2NzA5NTgw/v.swf
土豆视频
http://www.tudou.com/v/t09TMSZjF60
视频开示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个单元我们介绍过“三法印”,这个单元我们要来总结整个声闻菩提的内容。那我们要总结三乘菩提的内容,我们要看看三乘菩提的总相。有人在修学佛法,或者在研究佛法的时候,他们会认为声闻法中的部派佛教有各个部派,每个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每个部派都要用每个部派独特的说法来理解。可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完全的赞成,因为我们所说的佛法,它是在研究法界的实相,既然它是研究法界的实相,法界的实相不应该是由不同的部派,然后说不同的佛法,不可以由不同的部派,说不同的声闻菩提。所以整个声闻菩提,事实上它是有一个总相的,所以在研究声闻菩提的时候,不可以说这个部派用什么,那个部派用什么,然后每个地方说法不一致,这样是不符合法界的实相。如果要在正法中修学的话,它有一个属于法界实相的基本原则,就象我们现在要跟各位解说,声闻菩提所实证的内涵,就是一切的生灭法!既然它是一切的生灭法,所以凡是所说,都不能离开这个地方。可是要探讨一切生灭法时,也不能忽略还有另外一个法,就是不生不灭法,虽然在声闻菩提他们不实证,可是所有的声闻菩提的修学者,都知道除了生灭法之外,还会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法存在,就是涅槃、如来藏、本心、本识。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7:52:43
那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声闻菩提的总相,就是要了解生灭法本身的特性,生灭法它有什么样的特性呢?譬如我们观察我们的五阴,有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还有识阴。我们看这个色阴,不是只有我们的身体,还有外面的色法,我们观察这些生灭的色法,它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什么样的原则呢?就是生灭法它一定要互相依赖,一定是寿命短的要依赖寿命长的,以寿命长的作为依赖之后,寿命短的生灭法才能够存在。譬如说我们说灯光,灯光我们可以切换开关,让灯光一下生起一下灭除。那灯光从哪里出来呢?灯光是从灯泡、灯管出来,所以灯光它出现又灭了,它是生灭法。那灯泡、灯管呢?事实上它们也是生灭法,为什么呢?因为原来并没有灯管、灯泡的存在,是因为经过制造之后,才出现这些灯管、灯泡。所以灯管、灯泡也是生灭法,灯光就要依附于寿命比它更长的灯管、灯泡,它才能够存在,我们说那灯管、灯泡,它要依附于什么呢?才能够让它存在而运作呢?它还要依附于灯座,因为如果没有灯座,没有寿命更长的灯座,作为灯泡、灯管的依附,灯管、灯泡它也不能存在,而产生运作。我们说那灯座呢?灯座也一样是生灭法,因为原来也没有灯座,是因为经过制造之后才有灯座,才可以让它来作为灯泡、灯管,乃至灯光的依附。那我们说灯座它是生灭法,它要不要依附?它也要依附,它也要依附于譬如说屋顶,因为如果没有屋顶让灯座依附,灯管、灯泡也没办法运作。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屋顶也是要作为灯座的依附,才可以让灯座存在、运作。那我们说,屋顶它要不要有个依附呢?也要依附,它要依附于整个房子,要依附于整个建筑物,因为整个建筑物也是生灭法,因为整个建筑物也是生灭法,因为原来没有房子,是经过建筑工人的建筑之后,才有房子,所以房子也是生灭法,有了房子这个生灭法,才可以让屋顶、灯座、灯管、灯光,能够存在而运作。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到,生灭法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层、一层、一层的依附,而且一定是寿命短的,要依附于长的,然后一直依附下去,它才能够存在而运作。我们说房子既然是生灭法,它要依附在哪里呢?房子要依附在土地,所以土地就是房子的依附。那土地是不是生灭法呢?土地也是生灭法,所以土地有时候是高山,有时候是大海,有时候是平地。我们再看高山、大海、平地,它是依附于什么呢?还要依附于整个地球,我们说整个地球难道是不生不灭法吗?还是生灭,因为地球总有一天也是坏灭,地球是后来才出生的。那我们说地球要不要依附呢?也要依附,依附于太阳系,太阳系就作为地球的依附。那我们说整个太阳系,要不要依附呢?还要依附,它依附于银河系。银河系是不是生灭呢?它还是生灭,它还要依附于更广大,寿命更长久的整个宇宙。整个宇宙又是怎么来的呢?事实上它也是生灭。科学家说宇宙能够产生,就是因为有一个大爆炸,爆炸之后才有这个宇宙的。那我们要说宇宙之前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表示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到底是存在什么法呢?科学家没有答案!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7:54:20
可是我们从生灭法的依附性,我们可以知道所有的生灭法,它一定要依附于寿命更长久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总相来看,所有的生灭法,它一定要依附于不生不灭法,它才能够存在。假设科学家说,宇宙由大爆炸,就爆炸而产生出来,而大爆炸之前是空无一物,那表示说整个宇宙,可以没有任何的因缘,就直接从“无”中来爆炸,来产生这个世界。如果说是这个样子,表示一切法,是可以从无中生有。如果可以无中生有,那我们在法界里面外太空里面,所有空无的地方,也应该随时都可以产生大爆炸,来产生另外的宇宙。可是我们从现前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宇宙的所有的空无之处,我们并不能看到,随时有大爆炸产生,而让另外一个宇宙来生成,并没有这样一个事实。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可以从无出生一切的生灭法,一定是由于有个不生不灭法,作为一切生灭法的依持,才使得一切的生灭法,它可以存在而能够运作的,一定是这个道理,才符合法界的实相。声闻人他所修学的,就是要把生灭的一切法的范围,把它确定下来,而且要知道它的边际。如果有任何的内容、边际不能确定的话,他有可能会把生灭法,把它当成是不生不灭法。可是如果他把范围扩大,扩得太大了,他连如来藏连不生不灭法,也含摄下去的话,又会变成断灭,他又成为断灭见,所以声闻菩提,一定要对于生灭法的范围,要能够完全确定!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人所说的生灭法,就叫做一切法!为什么叫做一切法呢?因为世间人所见,就是我所见的所有的事情,那就是我所见,那就是我所见的一切。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所有的生灭法是可见,而且是有相,所以那个范围就叫做生灭法,也叫做一切法。
作者:修补紧缩术医师 回复日期:2010-04-05 17:54:39
没有误会,我们中国人就这鸟样,说得好听是信仰,实际就是做交易。先谈条件,我信仰你(跪下磕头许愿),你给我好处(实现我的愿望,升官发财之类的),然后我再给你好处(所谓的还愿)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7:55:29
可是不生不灭法,祂不属于这一类的,因为祂是不生不灭的,所以祂不可以眼见,所以不可眼见的不生不灭法,它不属于一切法的范围,表示世间人在谈论一切法时,他只能谈论到生灭法的部分,因为他不能含摄到如来藏,因为如来藏是属于贤圣所证。我们也可以说,一切法就是指生灭的部分,而且一切法,是不可以涵盖如来藏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法性不一样,祂是不同的分类,祂在法的种类上面,就是完全不同,既然法的种类不同,所以不可以把不生不灭法,归到生灭里面来说祂是属于一切法。因为法性不同,是不同的种类的缘故,所以我们可以观察,色阴它一定是生生灭灭的。譬如我们的外色法,外面的色法是这样子,我们的身体呢?也是一样。我们的受阴呢?也是起起落落,一下苦、一下乐,一下不苦不乐,换来换去,所以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想阴呢?事实上它也是一样生生灭灭,一下想吃东西,一下想要休息想要走路游玩等等,所以也是生生灭灭。那行阴呢?行阴也是从一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从一个时间到另外一个时间,也是生生灭灭。我们的识阴呢?我们的识阴也是一样,譬如眼识白天可以看东西,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要休息,要让祂断灭。耳识呢?白天我们想要听声音,可是到了晚上我们就不希望有声音,因为我们要睡觉,要把祂断除掉。所以我们的识阴六识也是生灭,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的五阴身心是生生灭灭的,因为它是生生灭灭的,所以这个生灭的法。它一定要依附于一个不生不灭的法,才可以让这个生灭的法,让这个五阴之法,可以在生灭不已之后,还能够继续出生,能够在灭尽之后,在轮回的时候,当我们命终之后,把五阴都灭除之后,还能够在未来世再继续出生,所以表示它背后,一定要有一个不法作为它的依持,因为生灭法的特性,就是需要有一个法的依持。生灭法如何依持呢?它就要依持于不生不灭法的存在,一定是由于有不生不灭法的存在,才可以让一切的生灭法,可以一直不断的出生,可以在灭后之后重新出生。可不是从无中而出生,而是要从不生不灭法之中,借用各种因缘而让它出生,这就是声闻菩提的总相。如果声闻人,不能正确的了知生灭的范围,他一定会落入常见、断见,只有当他完全把生灭的范围,跟不生不灭的范围区别开来,他才能够实证。而声闻人,他只能实证生灭的部分,对于不生不灭他没有实证。不生不灭的部分,就要由大乘的菩萨来实证,所以大乘菩萨所实证的内容,是超越了声闻而含摄了声闻。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7:56:30
如果我们修学声闻的内涵之后,我们要如何来修道呢?修道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出家,第二种就是在家。出家就是剃头、着染衣,然后住到寺院去,或者是三衣一钵,然后游行人间、乞食,最后把三界的欲爱断除掉,这就是出家的修行。再另外一种就是在家修行,那他要修“清净行”,或者是叫做“梵行”,不管是修出家之行,还是在家的梵行,事实上,他都可以解脱于这个生死流转。只要他有那个智慧,所以我们可以举示 世尊的开示来作为证明,就是说: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诣
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叶从
世尊闻法、律,辞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世尊!彼生何处?何处受生?彼何所得?”佛告诸比丘:“彼已见法,知法,次法,不受于法,已般涅槃,汝等当往供养其身。”尔时,世尊为阿支罗迦叶受第一记。——《杂阿含经》卷12。从这个经文我们可以看到,阿支罗迦叶跟 世尊请法之后,就他离去之后,因为要保护小牛,所以就被其它的大牛,用牛角所抵触死掉。阿支罗迦叶就是在家的居士,阿支罗迦叶命终之后,这些声闻比丘就向 佛陀请示,阿支罗迦叶被牛抵触而死之后,他是往生到何处?他是往生到哪里去呢?他有没有证果呢?因为这是修学声闻菩提,所有想要实证佛法的人,最关心的事情。释迦牟尼佛就跟这些比丘说,阿支罗迦叶已经般涅槃了,因为他已经知法、次法,所以 佛为阿支罗迦叶授第一记。什么是第一记呢?就是声闻的最高果位,就是阿罗汉果,表示这个阿罗汉已经可以般涅槃了,表示他可以入无余涅槃了。所以说这段经文就在说,阿支罗迦叶他是在家的修行,可是他一样可以实证声闻果,一样可以证得四果的阿罗汉果,所以从这段经文可以证明,在家修行,出家修行,事实上是没有差别的。因为解脱于三界,或者是成就佛道他所必要的,是智慧而不是表相。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5 17:59:48
除了在家出家之外,事实上在佛法的实证里面,也不分男女,我们也来举一段经文来证明。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为如来说无上灭。”这段经文说 佛陀所说的内容,它是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是说,以前在古印度的时候,是有种性差别,也有男女的高下差别,可是在当时,比男人的地位还要低的女人,还是可以实证 佛陀所说的,所有微妙的法,乃至我们在声闻的十弟子里面,也有看到首陀罗的弟子,也可以实证佛法。所以说我们可以知道,在佛法中是不管他的身相,只要他的智慧到达,他一样可以实证。所以不管出家在家,不管是男众女众,也不管种族是尊贵的卑劣的,也不管是老的少的,贫的富的都一样,都是可以平等的修持,而且可以平等的证得这些果证的。因为佛法所说的就是平等的法,什么平等的法呢?表示说在一切的众生里面,只要他按部就班来修学,他就可以按照这个步骤,来实证佛法的智慧。而佛法的智慧是四众平等的,也就是说在家、出家、男众、女众这四众来说,都是完全平等而没有任何差异。所以不只是声闻菩提,是四众平等,乃至缘觉菩提乃至大乘菩提,也都是一样四众平等的。因为这样才是平等法,因为佛法所说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既然说是一切众生平等,祂当然祂的修证也都是一样的平等,只是有智慧跟没有智慧的差别。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佛法的所有的内容,我们所说的三乘菩提的内容,是一切人都可以来修学,也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来一同来修学,一同来实证。可是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来具足自己的福德因缘,如何具足我们的慧力、定力,让因缘成熟,而能够来实证真正的菩提,所以关键在于说我们是不是有那个决心,有那个毅力,想要来培植我们的福德,来让我们的因缘能够具足成熟!如果我们能够这样来做的话,不管任何人都可以实证佛法,这就是佛法的平等。
那我们总结整个声闻菩提,就是告诉各位,佛法的实证是在智慧,也在于实证的方法,这些方法我们在后面还会跟各位介绍“缘觉菩提”,还有跟各位介绍“佛菩提”。下一次由其它的亲教师跟各位介绍断我见的部分,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阿弥陀佛!
作者:hgjt88 回复日期:2010-04-05 18:00:40
我搞不懂,他的理论不知如何认知。如何实验
作者:惊弓↑鸟 回复日期:2010-04-05 18:06:20
懒得看,我希望佛教徒与基督徒来个大辩论…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楚荆林 回复日期:2010-04-05 18:17:06
马克
作者:修补紧缩术医师 回复日期:2010-04-05 18:23:56
不是宗教问题,是人的问题。
作者:笨人拙语 回复日期:2010-04-05 18:35:02
佛 , 法 , 没有骗人 ! 骗人的是被着佛衣 , 念着法咒的邪魔 ! 不信 ? 去少林问屎涌心 !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你老公在不 回复日期:2010-04-05 18:40:30
“宗教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人民”
不是我说的
庙门向南开,没钱莫进来
谁敢信佛??
亲眼所见
在河南安阳的天宁寺
很多老太婆在围墙外面烧香,你知道为什么她们不进去吗?
佛越陷越深,信的人越来越少
作者:你老公在不 回复日期:2010-04-05 18:42:36
“宗教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人民”
不是我说的
庙门向南开,没钱莫进来
谁敢信佛??
亲眼所见
在河南安阳的天宁寺
很多老太婆在围墙外面烧香,你知道为什么她们不进去吗?
佛越陷越深,信的人越来越少
庙门进的去吗??
佛是上等人信的,我等穷人就算了
作者:醉里挑灯看新闻 回复日期:2010-04-05 18:43:03
为什么不信,
一生短暂,任何享乐终究都是过眼云烟,为何就不能尝试着去了解一下呢?
作者:猿人头骨 回复日期:2010-04-05 18:52:55
不信佛,不辱佛。
讨厌假和尚。
作者:捧雪填井 回复日期:2010-04-05 19:12:43
你少宣传你的伪佛法伪大乘,大乘非佛说,咒语非佛说,巴利三藏是唯一比较可信的经典,上座部佛教是目前比较真实的佛教。
作者:zhwj123 回复日期:2010-04-05 19:33:13
何必执着于信与不信
何必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说末法不末法
何必在这里装
作者:liulibb 回复日期:2010-04-05 19:52:27
佛还可以,教就免了。。。。。。。。。。。。。。。
作者:guoxd65 回复日期:2010-04-05 23:39:37
⑴. 第一期是正法时期。正法,即纯正的、真正的佛法。这一个时期从佛陀在世时直至佛灭五百年间,大概有500年。佛灭后两百多年(公元前240年左右),正法传入了斯里兰卡、缅甸等地。
⑵.第二期是像法时期。像法,即相像的、相似的佛法,似是而非的佛法。这个时期从佛灭后五百年直至一千年间,大概有500年。这个时期,佛教界开始大量传出各种似是而非的经典和教法。
⑶.第三期是末法时期。末法,即末流的佛法、枝末的佛法。从佛灭后一千年直至佛教在印度本土消亡。这个时期大概也是500年。
作者:zangcao 回复日期:2010-04-06 00:59:12
眼看花了
作者:tshu2000 回复日期:2010-04-06 01:32:17
无聊,大家都去当和尚,汉人都要绝种了,祖先坟头都要长草了
作者:我是欢乐使者 回复日期:2010-04-06 07:19:22
搞了半天,原来是自己的帖子没人看,所以才去别人的帖子里头捣乱冷嘲热讽的,把人逼走的。
嘿嘿,你就不怕报应。
作者:liuyuevvv 回复日期:2010-04-06 07:26:14
你一个学佛的一点都不淡定!你再好我也有权利不信!最讨厌佛教现在动不动往科学上靠我不信鬼神,我只信命
-------------------
本贴发自iPhone!!易读精灵 - 天涯阅读器
作者:佛佛佛佛佛佛佛 回复日期:2010-04-06 10:00:19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6 18:51:55
三乘菩提第7集——我见、烦恼、五阴
正纬老师
优酷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2ODc5MjAw/v.swf
土豆视频
http://www.tudou.com/v/DOR5Xm_0CFs
视频开示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在上一次的课程里面,我们跟大家提到了,声闻解脱道大致的内容,今天我们要来跟大家谈到,声闻解脱道的另一个至为关键的课题,就是断我见!断我见不仅是声闻解脱道里面一个关键,并且也是菩萨修学大乘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那么首先要提到断我见,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东西叫作我见?我见并不是象坊间有些人说的,我见就是把它定义成我的见解,那么只要我们没有成见了之后,就叫作断我见,这个实在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看法!所谓的我见,指的是说把我当成是一个真实常住的实体,也就是说把我当成恒常真实存在的错误见解,这个才叫作我见!
那么世间人有什么样的我见呢?世间人所觉知的我见呢,基本上可以分成:色身的部分,跟心理的部分。关于色身的部分我们可以见到,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往往都会不自觉的说,在外面跟人家发生争吵的时候,往往都会说某某人打我了,某某人打了我等等,那样子的情况很显然是以色身,当作是“我”的重要成分。当然等到我们年长之后,那么我们知道这个色身,终不免是有老死的现象,所以我们不再会把色身,当作是“我”的真实存在。可是我们常常也会把其它的,我们所经历的“我”的部分,当作是一个真实常住的存在。比方说我们会,我们会把我们的心理感受,当作是真实的存在,我们会把我们的想象当成真实的存在。诸如此类反应在哪里呢?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譬如说我们会说,我们读书人希望能够名垂青史,那么希望这个名垂青史,基本上就是希望我们的思想能够永久的常住;又譬如说年轻人常常说的,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或者是说只要能够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这类型的想法也是一样。虽然说他们并没有特别强调,所谓的恒常的存在,不过当我们在诉说那样子的感受的当下,就已经十足表现出我见,那么这个是世间的我见。那么我们呢,其实我们也许会觉得诧异,为什么世间人都知道,最终不免会有老死,那么为什么还会把色身,或者是把心理的感受,等等的这些层次,把它当作是真实恒常的存在呢?这个主要是因为,我们从小,从我们开始出生,开始受教育开始,就已经不断的在学习,人我之间的分别,并且这个分别,随着我们受的教育,我们就会越熏习的越厉害。也就是因为这样子,所以我们越熏习的结果,我们的我见就越来越深重,越来就越浓厚!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6 18:53:02
那么世间人是如此,修行人难道就没有我见吗?其实修行人,如果没有走对路的话,那么修行人的我见,依然是活灵活现的。比方说我们常常听到,有关修行的一句话是,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要离苦得乐,各位请仔细想一想这句话,离苦得乐是谁在离苦?又是谁在得乐呢?所以我们分析到最后发现说,离苦得乐到最后,仍然脱不出一个“我”的主体,仍然脱离不开,把“我”当作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以之作为一切追求的目的,这个就是说走错路的修行人!哪怕是这种些微的我见上的错误,也会使他以后的修行,产生巨大的偏差。
那么我们再回头来看看,我见跟世间的烦恼,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说世间的烦恼五欲,可以把它分成五大项,也就是财、色、名、食、睡。那么财,指的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财富;色的部分,广义来说,色当然可以说是,相关于色身或者物质的部分,不过一般的讲法,我们都把它只说是世间男女欲的部分;名的部分,就是外面的人,对我们所作所为,所加的一个评价,所以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名声;食,就是吃东西;睡,也就是休息睡眠。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五样,约略可以来总括,我们在世间所碰到的烦恼。那么世间烦恼在这五样的表现,最主要是说,在这个五项不管是财色,或者名或者食或者睡,在这五项有所匮乏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产生了烦恼。那么世间人往往会觉得说,如果这个烦恼的起源,是因为在这个五项里面,有所匮乏引起的,那么我们何不努力工作,努力赚钱,让它们每一样都能够满足,这样不就能够远离烦恼了吗?的确这个看起来,是远离烦恼的一种方法!可是实际上,这个并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实际上如果我们有按照 佛陀的智慧仔细去思量的话,光是按照现世间努力去赚钱,努力去工作,其实并不能够完全解决这些烦恼的。那么我们要解决这个烦恼的话,就必须要看看,这个烦恼的根源到底来自何处?我们仔细来看看,不管是财色名食睡,哪一样匮乏的状况,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匮乏呢?这个匮乏很显然的,都是因为有了“我”存在,因为有了“我”,我才会觉得有所匮乏,我才会觉得因为有所匮乏而产生烦恼。所以这些的烦恼其实它的根源,都是因为我们把“我”,当作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我们把“我”当成是在世间生活的时候,一切最基础的根源,一切的来源!所以说我们才会基于“我”,而产生种种的烦恼。换句话说所有烦恼的根源,其实正是我见,也就是说我们要断除烦恼的话,就是要断我见!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6 18:54:27
那么如果我们再深入来说,断我见只是一个基础!如果你要解除所有烦恼的话,我们不仅要断我见更要断我执。我见跟我执的差别在哪里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就是一种把我当作一个恒常真实存在的错误见解,所以它所牵涉到见解的错误,所以当我们如理作意的把这些事情想清楚之后,我们就能够当下把我见断除。而我执呢?这个执这个字,指的就是执受,就是习惯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甚至在每一刻的潜意识中,我们都把我当作一个真真实实的存在,这个叫作我执!所以要断除我执的话,我们就一定要历缘对境,在每一个历缘对境的当下,把习气除掉才能够断除我执。除我执需要长时间的工夫,不过我们这里只讲断我见,那是因为要除我执的话,也仍然是必须要以断我见作为一个基础!换句话说,所有修除“我”的错误的见解的开始,全部都是从断我见开始,所以我们这里,就把焦点集中在断我见。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如何断我见呢?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世间的“我”的这个样貌呢,可以说有各式各样的样貌,万千种的样貌,所以如果我们要把,所谓的对于“我”的错误见解,把它去除的话,那么循着世间的这种各式各样的“我”的样貌,显然是会让我们事倍功半,所以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跟随 佛陀的开示,用五阴去看看我见的状况,去看看我是如何虚妄不实。那么 佛陀给我们的开示里面,五阴就是有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五阴的解释状况可以深可以浅,我们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先从最浅的部分来跟大家解说。色可以简单的讲就是我们的色身;受就是我们的感受;想就是我们想作什么,想吃什么想作什么都是想;行就所谓的审思决断,当我们决定了什么事情的时候,这个是所谓的行、行为;识就是了别。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呢,色的部分很简单的,就是指的我们的色身,那么受想行识牵涉到的,都是我们心理的层次,并且受想行根据刚才粗浅的解释,都我们可以直接理解的范围。那么受想行这三个项目,并且是基于“识”的功能,而衍生出来的功能。换句话说,我们要有所领受、有所想象、有所决断、有所行为的时候,背后必然有我们对于环境,对于当前的境的一个“了知”的作用在,所以说受想行这三个项目,其实都是奠基于识的基础上面。那么我们以早上起来的过程,跟大家再进一步看看五阴的状况,比方说我们早上刚从熟睡中苏醒的时候,这个时候五阴到底这个状况是如何呢?首先大家可以想象到,当我们熟睡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因为熟睡就死去了,我们还一样活着,所以这个色阴呢,在我们熟睡的时候,还是一样正常的运作,并且当我们从沉睡中苏醒的时候,我们开始第一个觉知呢,应该就是觉知我们自己的这个身体,各式的这个躺着的状况。接下来我们可能会觉知到,色身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比方说棉被里面的温度,现在这个外面到底天光照进来了多少等等,那么有了这些感受之后,我们也许,我们会想说象今天这个天气这么冷,也许我们想多赖在床上,多赖一两分钟,可是我们随后会想起,我们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去解决,所以我们不能够赖床。那么这些部分,我们就开始有想许多的想,这个作用会现起。那当我们把这些个层次,想清楚了之后,我们就决定,最后决定要起床了,所以我们就掀开棉被,坐起来起身开始着装等等,这些就是所谓行的部分。我们在受想行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了知,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个就是用早上起床的过程,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五阴的依序现起的状况。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6 18:55:42
那么我们可以跟大家讲,无论是根据现量的经验,或者是依据 佛的圣典开示,我们说世间人所经历的“我”,不多不少就是这个五阴!这个五阴,其实我们如果深入来看的话,刚才我们所讲的,财色名食睡这些个烦恼,其实也都可以完全用五阴来去描述。比方说我们说,一般人希望能够青春永驻,甚至在历史上有许多帝王的陵墓,在帝王的陵墓里面,我们看到这些历代的帝王,用尽各种的方法来维持他的色身,像木乃伊之类的,那么这样子,很显然就是对五阴的色阴有所执着。那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部分,比方说名的部分,这个烦恼是我们在乎,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很显然,关于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这个部分到我们的感受来讲,就是受的部分,受的部分我们领受了领纳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并且我们进一步会依照这个评价,会来想象这个人,到底对我好或者对我不好,于此我们会因此而引生了各式各样的想象,会使得烦恼好象海浪一样,一波一波的涌来,所以象这样的层次里面,我们可以说,关于名的这个部分的烦恼,其实也是因为我们执着了五阴中的受想行阴,当然我们一再的强调,受想行阴的基础是识阴,所以当我们说,执着受想行阴的时候,当然也表示执着识阴,所以是执着受想行识四阴。
那么这个部分,所以我们可以说,五阴可以完全来描述世间的我,五阴也可以用来完全的描述世间的我见,乃至于我见所引生的各式各样的烦恼。所以我们如果要断烦恼,我们就要断我见,要断我见就要从如何去观行五阴的虚妄不实来下手,这是 佛陀给我们的一个善巧方便,让我们从五阴下手,可以说是一个最直接,最了当的办法。并且我们要跟大家讲断我见,我们底下讲的断我见,以及如何观行五阴,一一阴都是虚妄不实的这些观行,并不是意味着断我见之后,什么东西都没有。那我们在这点上面,必须要先跟大家分辨清楚,我们说世间人对于我这方面的想象,要不是落于常见就是落在断见里面。常见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我见,也就是把我当作一个恒常真实的存在。断见就是认为三世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联系,也没有因果可说,人一旦这辈子死了之后,就是灰飞烟灭什么东西都没有,这类型的看法,自古以来都会有这样的看法。比方说有些人觉得说,人都是自然出生的,也都是自然死亡,那么死亡之后一切都没有,这是自然论者。那么又譬如说唯物论者,他认为人一旦是四大组成之后,形成了人之后,那么尽其一生,等到四大再分离的时候,就一切都没有了,这是唯物论的看法,这一些看法都是属于我们讲的断见的范围。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6 18:56:52
当然我们可以说断见的本身,其实是非常经不起考验,怎么说呢?详细的这个部分,我们没有办法细说,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用几个理由,很简单跟大家交代,断见的不合理之处。首先我们说断见,断见如果三世之间,没有任何连系的话,那么古往今来有这么多的人,包括佛教在内,包括非佛教在内的人,都曾经有办法,能够看到自己的前世,这些古往今来所留下来的例证里面,并且有很多是古德、先圣大德所留下来的例证,那么这些先圣大德,都以妄语都以说荒话,当作是一个大戒,这些人说实在的,你要把这些人一一都打成说这些人都是说妄语,那实在是很不可能的一件事情,只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能眼见而已。再过来,我们如果从修行的意义上来讲,我们今天之所以会愿意修行,那是因为三世有所连结,我们在这一世做的全部的功夫,将来都是功不唐捐,有一天都会有那个果实可以收成,这样子修行才有它的意义存在。如果说一切都是断灭的话,那我们所有的修行,都没有任何的意义,如果说一切都是断灭的话,世间所有的伦理道德,也都失去基础,也都会至此崩坏!所以说从这个种种方面来看,我们说断见的论者,其实是经不起考验的。
修行人约略听过 佛的开示,约略知道说常见不可取,经过自己仔细的思维之后,也知道断见应该是不对的。可是走错路的修行人,我们说走错路就是,没有依照 佛陀的开示,正确的去找寻修行道路的这些修行人,他们面对关于三世连系问题的时候,必然会存有下列疑问:第一个,三世既然有所连系的话,那么就不能够完全是灰飞烟灭;第二个,三世之间如果有因果存在的话,既然因果昭昭不爽的话,那可能就有某一种的,所谓的业果报系统,能够自然的帮我们做因果酬报的工作。那可是呢,走错路的修行人,不肯依照 佛陀开示的方式,正确去了悟这一切的时候,往往因为刚才对于三世因果,不能断灭的这个部分呢,有这个前提存在,所以都会想办法去想象,有什么样特别的“我”?比方说把这个意识的部分,又再切割出来变成“细意识”,或者切成“极细意识”,其实讲来讲去还是落在识阴的执着里面,或者呢,又另外再去发明所谓的“业果报系统”,这个其实大大违背了 佛所说的。佛所说的法,一一都必须是要能够亲证的法,如果说这个业果报系统,只是我们自己妄想出来的一个系统,从来都不能够亲证的话,那么这样子,就绝对不是 佛所开示的法门!所以修行人,走错路的修行人,当面对断见不合理之处的时候,很显然地就会衍生出各式各样,巧立名目各式各样的“我”出来,其实这样子仍然是倒回来,又回头落在常见里面。也就是对于五阴中的色受想行识,这个五阴中任何一阴加以执着。
各位听完今天的课之后,各位可以回去仔细检视一下,凡是在外面听到有所谓“真我”的时候,请各位务必用我们刚才讲五阴的状况,仔细去检视,他到底是落在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还是识阴里面?那如果他落在任何一个阴里面的话,那就表示这个部分,不是 佛陀所开示的正道,他是完完全全落在我见里面。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这些,就是要跟大家提醒,我们底下所讲的断我见的内容,它的前提必须是不能断灭,因为断灭的话,一切都没有意义,并且断灭反而会使得我们陷入到另外一个形式的我见里面,所以它的前提不能是断灭。那么只有在不可以断灭的前提之下,你才能够真正的契符到 佛陀所说的断我见的真正意义,并且从此之后,也才能够踏上正道,甚至我们到最后,在修学大乘的时候,碰到了大乘法的“空”义的时候,也不会把“空”当成是顽空,当成是灰飞烟灭,一切都没有实质的意义的存在,这一点必须要跟大家交代清楚,下一次我们瑞跟大家交代,关于色受想行阴的内容。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6 19:00:18
作者:hgjt88 回复日期:2010-04-05 18:00:40
我搞不懂,他的理论不知如何认知。如何实验
=====================================================================================
视频+文稿,通俗易懂
作者:惊弓↑鸟 回复日期:2010-04-05 18:06:20
懒得看,我希望佛教徒与基督徒来个大辩论…
======================================================================================
只怕要让您失望了,呵呵。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6 19:11:40
作者:你老公在不 回复日期:2010-04-05 18:42:36
“宗教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人民”
不是我说的
庙门向南开,没钱莫进来
谁敢信佛??
亲眼所见
在河南安阳的天宁寺
很多老太婆在围墙外面烧香,你知道为什么她们不进去吗?
佛越陷越深,信的人越来越少
庙门进的去吗??
佛是上等人信的,我等穷人就算了
=======================================================================================
寺庙被旅游开发,那也是具有中国特色,无可奈何的事。
真有向佛之心,也不一定非要走进寺庙
就像本贴中的法师以及老师通过网络传播佛法,
只要您愿意,不分等级,任何人都可以学习。
作者:猿人头骨 回复日期:2010-04-05 18:52:55
不信佛,不辱佛。
讨厌假和尚。
==================================================================================
对于没有深入了解的事物,敬而远之,不毁不誉,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作者:hawa8888 回复日期:2010-04-06 19:13:43
各位同修,末法时期真正的佛法在经典不在寺庙啊!现在很多寺庙充其量就是个旅游景点。关键要真正依教奉行,不是认个师傅就是学佛法了!
阿弥陀佛!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6 19:14:10
作者:捧雪填井 回复日期:2010-04-05 19:12:43
作者:guoxd65 回复日期:2010-04-05 23:39:37
=========================================================================================
二位可以参看此贴:~关于南北以及大小乘分化问题~
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88155
兼听则明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6 19:22:17
作者:zangcao 回复日期:2010-04-06 00:59:12
眼看花了
====================================================================================
每一节的开头都有视频链接,试试看。
作者:tshu2000 回复日期:2010-04-06 01:32:17
无聊,大家都去当和尚,汉人都要绝种了,祖先坟头都要长草了
========================================================================================
学佛并不是一定要做和尚。
作者:我是欢乐使者 回复日期:2010-04-06 07:19:22
搞了半天,原来是自己的帖子没人看,所以才去别人的帖子里头捣乱冷嘲热讽的,把人逼走的。
嘿嘿,你就不怕报应。
=====================================================================================
呵呵,他如果不走,也许就没有此贴。
作者:liuyuevvv 回复日期:2010-04-06 07:26:14
你一个学佛的一点都不淡定!你再好我也有权利不信!最讨厌佛教现在动不动往科学上靠我不信鬼神,我只信命
=======================================================================================
我承认自己不够淡定,汗一个
作者:佛佛佛佛佛佛佛 回复日期:2010-04-06 10:00:19
南无阿弥陀佛
==================================================================================
阿弥陀佛
作者:hawa8888 回复日期:2010-04-06 19:31:35
李连杰与圣严法师的精彩对话
http://v.ku6.com/show/RvwwHdmBm-eplyvw.html
建议各位有空看看!
作者:hawa8888 回复日期:2010-04-06 19:37:17
震撼视频:12岁小女孩一万年来的诸多冤亲债主附体讲述他们的轮回苦难
http://v.ku6.com/show/hsTuQYAsijTOKuIQ.html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7 18:40:44
三乘菩提第8集——色、受、想、行阴
正纬老师
优酷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3MDgyMzk2/v.swf
土豆视频
http://www.tudou.com/v/lVOv-sz7pto
视频开示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在上一次的课程里面,我们跟大家解说了我见,解说了烦恼,解说了五阴的大致的内容。在今天的课程里面,我们要继续跟大家来分析,五阴的色受想行这四个阴,到底这四个阴,我们应该要如何观行,它是虚妄不实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色阴的部分,我们在上次简单的跟大家说,色阴其实就是我们的色身。如果我们更细一步来看,其实色阴就是我们四所成的一切都叫做色阴,那这个四大就是:谓地界、水、火风界——《中阿含经》卷7。地,指的就是坚硬的坚性,包含我们的骨骼牙齿内脏,这个都算是地所指涉的范围;水的部分,就是湿的部分,包含我们的血液,这个就是水性的部分;火性呢,就是所谓的暖,这个包含我们身体的温度,包含让我们身体运行的能量,都叫做火的范围;风的部分,就是动的部分,包含象我们的呼吸,就是风的属性。所以换句话说,凡是地水火风,任何一个性质所指涉的范围,我们都叫它做色阴。那么且不说这些地水火风的这些细目,如果我们看我们的色身,那么世间的一般人不免会质疑,我们的色身不是很真实的存在吗?怎么说色阴是虚妄不实的呢?我们这样来说,世间的人都知道色身,终究不免老、不免会死。所以你如果把这个问题,去问世间的任何一个人说,色身是不是恒常存在的,那么相信没有人会直接回答说,它们是恒常存在的。可是大家尽管都认知到,色身老死的事实,可是为什么不能够在当下观见,色身它具有不实的特性呢?这个是因为大家都忽略一个事实,就是说色身终必有老死固然没有错,可是这个老死的变异,并不是在死前的一刹那,就突然成就了。实际上老死的变异,是从我们出生开始,就已经分分秒秒,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只是我们的心识,没有办法去觉知而已。但是从理上面来看,我们至少应该能够信服,在我们生活的当下,这个色身就已经不断的在历经变化了。换句话说从这个方面来看,不管是时间的长远性来看,色身会有老死,时间的短暂性来看,色身会在所变迁。那么从这些方面来看的话,我们应该能够现出色身本身,确实它是一个无常的存在,无常是一个观点。从另外一个观点来看,我们也可以从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我们说色身,我们要维护这个色身的话,我们必须要经常的摄取各式各样的营养,才能够维系它的健康存在。所以说色身的健康,需要由我们根据营养的状况,去摄取各种营养,所以我们需要有,摄取营养的因缘,有这些因缘存在之后,这个色身才能够维系健康。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色身的存在也是需要,我们在当下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我们必须要没有其他的意外状况的发生,才能够保证这个色身,是继续安全的存在。所以不管是从色身当下的健康,或是存在来看,色身的本身,都是有许多的因缘成分。而促使它能够以现在的状况存在,并且如果我们再细看,色身的整个的运行状况,其实在色身的内部,都有许许多多的地水火风属性的这些因素在运行着,组合起来之后才形成我们所得知的色身的状况。这些个因素,包含我们刚刚讲的维系营养,包含我们刚刚讲的安全存在,等等的这些因素。如果有任何因素产生变化的话,这个色身绝对没有办法,能够健康甚至能够安然的存在。所以从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色身也不是一个实实然然的存在。那么不管从无常,从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色身呢,都不会是一个恒久真实的存在。这样说来的话,把色身当作是一个恒久不坏的东西,并且执着着,并且因此而产生烦恼的话,那你还真是愚不可及了。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7 18:42:01
那看完色身的状况之后,我们接下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说要断除对色阴的执着,并不是要教大家不顾这个色身,这个必须要声明在先!因为色身是我们修行的道器,我们所说的是,我们不应该对色身有所执着,或者是有不当的执着。但是呢,我们仍然应该要尽力维系色身的健康,让我们能够好好的修行。在色阴的部分,我们要引《金刚经》的有名的一个句子,来当作一个小小的注脚,这个《金刚经》的名句就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那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呢,很显然的已经把我们刚才讲的,所有跟色阴相关的地水火一切的相,都已经包含在里面了,《金刚经》石破天驚的告诉我们,所有我们所认知的这些相,全部都是虚妄。所以以此来说我们可以看看,凡是所谓的号称说,身中的“能量”,可以长久的存在,或者是号称说,我们身体里面在打坐的时候,中脉会现起什么样的“光点”。那么所谓的能量,所谓的中脉光点,一切都是“相”,一切都不外乎是色阴的变相而已吧!那么所以说这些的状况,都应该是一个虚妄的状况,我们不应该予以执着,我们就用《金刚经》这一句话,当作色阴虚妄不实这个部分的一个小小的注脚。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7 18:43:08
讲完色阴之后,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受阴,受是什么?受就是我们对环境的领纳、领受的意思!并且受可以分成三个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杂阿含经》卷12。虽然说这三个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个分类也许乍听之下好象有点粗略,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在世间所经历的一切受,都不出于这三个受的范围。并且这三个受还有一个特性在,也就是说,当我们有苦受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没有乐受的,当我们有乐受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不苦不乐受跟苦受的。有些人也许会说我们有许多的受,其实都是苦乐相杂的,那因为他的心思还非常的粗糙。如果说我们再定下心来,细细去体会的话,可以再发现每一个当下,这三个受必然是,只有其中一个受存在着。那这个受呢,可以说我们在世间里面,我们经常会有许多的状况,会有这些受的存在,这些受何以是虚妄不实的呢?我们可以说,比方说我们说吃饭,我们举吃饭当作一个例子,当我们饿着肚子的时候,我们要吃饭的这个时候,我们吃着的时候,饿肚子吃的时候有乐受,当我们逐渐逐渐吃的时候,逐渐吃得觉得饱足的时候,或许这个乐受,就已经变成比较淡漠了,那么等到一旦我们已经饱了,我们还要硬撑继续吃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变成苦受了,所以从乐受不苦不乐受到苦受,会有这样的转圈存在。同样的,如果我们看看受伤的状况,如果我们受伤的时候,这个时候因为伤口所带来的感受,显然就是一个苦受,当我们正在痊愈中的时候,这个苦受就会逐渐转淡了,乃至于说我们痊愈之后,我们可以继续的追赶跑跳碰,这个状况我们又回复乐受了。以以这些状况来看,受的本身它不断的在变换,不断的在随着我们跟外界环境的接触,而有所变换。所以说受从现量的境界来看,它确实是无常的,并且我们也可以从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受的状况,我们说要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个前提必须是我们前面有境现起,然后我们接触了这个境之后,我们才能够有所感受。所以受要能够现起,有两个条件:一个就是现前之境,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有感受的主体存在。那么我们说,现前的这个境的本身,其实就旬我们刚才举的吃饭,或者受伤的例子一样。现前的境实际上,是不断的在变化,它是无常的,受既然它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存在,并且组成受的因缘的本身,也都是无常的话,我们几乎就可以断定说,受的本身必然也是无常,必然也是变迁无常的。所以从无常的观点,从因缘和合的观点,我们都可以结论说,受的本身,它不是一个恒常真实的存在,所以既然如此的话,我们当然没有必要,再去执着着受的本身,执着着为了要追寻这个乐受,而衍生出来很多很多的烦恼。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要说受,我们刚刚一开始曾经跟大家说,我们在解脱五阴的时候,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都用最粗浅的方式来跟大家解释,受这个部分也是如此。因为我们在这个大乘的唯识学里面讲的这个受,还有更细微的受。比方说意根五遍行,意根五遍行心所法里面,就有所谓的境界受,这个境界受,就不是我们刚才讲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那样粗略的感受。这个境界受是很细微很细微的,境界受也只有在修习禅定,一直到灭尽定的状况,才能够把五遍行心所法里面的这个受,境界受这个心所法,把它给灭去。所以这个部分详细的部分,我们没有办法在这里多讲,各位菩萨假如有机会有缘的话,希望大家能够来正觉同修会的禅净班里面去修习,我们会在禅净班里面,会讲到这一部分的内容。这就是有关受的部分。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7 18:44:18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看想的部分,想的部分还是一样,我们从最粗略的讲起,想我们可以说最粗略的部分,就是我们想作什么!比方说我们想吃饭,想要散散步,想要作什么事情,这个都是我们讲想的这个范围。那么想这个部分呢,为什么想会是一个虚妄不实的存在呢?我们仔细来看,比方说我们刚才举的例子,想吃饭来讲,我们说我们饿的时候,我们会想吃饭,一旦我们吃饱了,我们就不想吃饭了,所以吃饭这个状况,会随着饱足的状况,让我们从想然后改变到不想。同样的走路也是如此,我们想散步的时候,等到我们走累了我们就不想走了。说话呢,当我们想说话的时候我们会说,可是等到我们说累了,或者时机不对的时候不想说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变成不想了。所以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我们可以发现到,我们想作什么这个想呢,的的确确跟着我们应对不同的环境的时候,会起了相当大的变化,从想到不想,从不想又到想,所以想的本身确实是变迁无常的。并且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的解析它,从这个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有想呢?那得要眼前有适当的境,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对着这个环境也好,事物也好,让我们有了感受之后,我们才会现起想!所以想这个层次呢,它必须要有适当的环境现起,我们前面在受的部分,已经跟大家分析过了,现前的环境呢,是会有所变化的。既然现前的环境是会有所变化,以至于感受会有所变化,自然而然的随着这个境随这个受,然后接下来想的这个部分,也当然会有所变化有所变迁的。所以想不是一个恒常独立的存在,想是因为有现前的境,导致于我们有各式各样的心所法之后,我们才会有想,所以想是因缘和合所成,它是缘生法,并且构成这个想的因素,本身也是无常的,所以想本身也是无常变迁,然后我们从此就可以归结想的本身,也是虚妄不实的。同样的跟受一样,想的部分刚才我们是用最粗浅的方式,跟大家来解析,其实想还有更细微的想。我们在《阿含经》里面,佛的开示里面,佛就曾经说:想即是知——《阿含经》,是对环境的了知,对当前这个境跟尘的了知,也就是所谓微细的想。那么这个想呢,微细到说我们平常一般人,是没有办法直接予于掌握的,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这个心思,有一定细的心思之后,才能够予以掌握的。这个就回应到说一般人,对于所谓的“无想定”的误解,一般人往往觉得说,把这个无想定想象成,只要没有妄想,就能够进入无想定。这个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因为无想定的这个状况,是要从三禅四禅之后,四禅的时候,我们已经息脉俱断了,再从四禅把觉知心给灭了之后,才进入无想定,象那样深入禅定的功夫,完全不是所谓的没有妄想能够涵盖的。所以各位菩萨!在看这方面的内容时候,一定要牢记住我们讲的想的范围,有不同的范围,有不同的层次,千万不要把妄想这么粗浅的层次套在无想定那样微细的想的层次里面。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7 18:45:35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行阴、行的部分,我们说行,我们针对环境,我们所下的审思决断叫做行!行的部份我们一般来讲,又把它分成三样,就是身行口行跟意行。那么身行跟口行,所谓的“动身”跟“发语”,身行跟口行这两个部分因为牵涉到,我们要有身体的动作,以及发语来讲我们需要有嘴巴有舌头,配合说出话来。所以身行跟口行这两部分,显然就跟色阴有绝大的相依性,我们必须要有这个色阴,然后我们才能成就身行跟口行。所以身行跟口行,当然不会是一个恒常真实的存在,接下来意行我们刚刚说,意行是所谓的决断,决定要作什么。那么我们可以来看看,从我们日常的经验来看,比方说我们刚才举的这个吃饭的例子,当我们决定说我们要,比方说我们决定要夹哪一块菜的时候,当我们完成夹菜的这个动作之后,接下来我们就会作下一个决定,所以从这一盤的决定,到下一盤的决定乃至于到最后呢,我们决定放下碗筷,然后说我们吃饱了。可以见到这些的决定,都会一个接一个不断的变化,所以我们从日常经验来看,我们其实可以看见意行的部分,是随着我们的意念变化,不断的在改变,这个就是所谓的无常,意行的无常。甚至我们也可以从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因为意行的本身,是基于我们对于环境,所现起的各式各样的状况,所必须作的一种审思决断,所以这个部分的决断,既然跟环境有所关系的话,当然这个意行的本身,就会跟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所以总结来说行阴的部分,是身行口行跟意行,这三个行不仅在现观上面它们都是无常,并且我们在分析的里面,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是缘所生法。并且产生了这些行阴的这个缘呢,本身也都是具足无常的特性,所以以此来说行阴的本身自然而然,也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它本身也是虚妄不实的,当然行阴的部分,我们除了说刚才讲得很粗浅的说决断,说我们要夹菜等等,那样粗浅的决断之外,行阴还有微细的行阴存在。比方说我们说身行的部分,最细微的身行部分,莫过于说我们的生命现象的存在,我们的呼吸等等,象这些都是非常非常微细的身行。意行的部分那更是如此,因为意的部分,除了我们刚才讲的这个决断之外,甚至我们的任何的起心动念,也都是在意行的范围里面。所以说这些行的部分,当我们谈到行的部分,仍然是会有境界的不同,会有粗浅的不同,所以说我们至此,我们跟大家已经分析了色受想行这四个阴,我们跟大家分析这四个阴是如何虚妄不实,希望大家能够按照这个方式,回去之后能够仔细去观行,并且特别特别叮咛大家,一定要注意到,我们在某一个境界观行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这个其它的更微细的东西,把我们观行的东西,任意套用在更微细的境界里面,我们修行没有到那个境界的话,不适宜用我们现在的所知所觉的粗浅的部分,直接套用,直接解释!当然这个部分,就非常依赖要由善知识的教导,所以这是希望大家,如果有缘的话,希望大家能够到正觉同修会的禅净班来修习,在这里我们会跟大家详细的解释。那么色受想行这四个阴,介绍完了时候,接下来应该要介绍这个识阴的部分,那么识阴的部分,我们在剩下来的时间,我们简单来讲,识阴呢,识就是了知!所以说识是构成受想行阴的一个基础,由于它的内容比较深广,所以我们把识阴的详细部分,留在下一次讲。但是我们要跟大家说,识阴其实是会跟着色受想行这四阴的增长而有所增长,也就是说,我们在色受想行这四个阴,任何的一个行进,任何的一个了知,任何的一个境界的觉知,这个觉知都会增长到识阴,所以才会有所谓的识阴,是所谓的“四识住”的状况,也就是说识阴是在色阴住、受想行阴住,在这里先跟大家说明。我们下一次再跟大家交代识阴的详细状况。
阿弥陀佛!
作者:一名过客的往事 回复日期:2010-04-07 21:22:23
像虚拟的世界和人求救是懦弱的
作者:悠悠晚空 回复日期:2010-04-07 21:34:40
为自己发财、生子、升官、嫁娶豪门而求佛的是越来越多,这恰恰与慈济众生相违背,资源就那些,多给某人了,某某人等就要少得到,在你那大院里这等人实在太多了,你还是把你的大院先整干净吧。
作者:太平书生 回复日期:2010-04-07 21:37:16
我来卖铁观音
作者:qings18 回复日期:2010-04-07 21:39:53
佛乃我心~存于我念
性本无邪~动静之间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8 18:06:23
三乘菩提第9集——识阴、非我非我所
正纬老师
优酷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3MzExODUy/v.swf
土豆视频
http://www.tudou.com/v/XkdUr0FOC-w
视频开示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在上一次的课程里面,我们跟大家了,从我见开始讲起,然后从我见、烦恼、五阴,并且进一步讲到了色受想行这四个阴,应该要如何观行,它是虚妄不实的。那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跟大家分析识阴,识阴是如何虚妄不实,那谈到识阴的部分,我们必须要先说,我们谈到五阴的时候,色受想行识这个五阴的时候,我们说过色受想行这四个阴呢,他们都是识阴增长的一个基础,色受想行这四个阴,都是基于识阴的基础上来运作的。以我们对于识阴的部分来讲,我们常常听到一个名词,就是“四识住”,也就是识阴在色受想行这四阴中住,所以说五阴里面可以说最广大,也就是最细微的部分,应该就是识阴的部分,所以我们今天花多一点时间,来看看识阴。
首先我们来看识阴的这个内容,识阴的内容就是包含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识,那这六个识各自了别什么呢?我们眼识了别,眼识所看到的部分就是去了别它的色彩是什么色彩,他的明暗如何。那么耳呢?耳识的部分了别,就是辨别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高低这是耳识。那么鼻识的部分呢?就是去了别我们所闻到的味道是香的还是臭的,这个是鼻识。舌的部分呢?就是我们去了别酸甜苦辣咸淡,这个种种的味道,这是舌的部分。身识的部分呢?就是去了别我们现在所触摸的东西,到底是硬的还是软的,是滑的还是涩的,是湿的还是干的,或者是冷的还是热的等等。这个是属于前五阴,是眼耳鼻舌身。那么意识呢?意识的部分呢,意识的了别就是比前五识的部分,更进一步的细微了别。比方说就眼识的部分来讲,我们刚刚说眼识看到的是色彩,看到的是明亮明暗。那么意识看到呢,就是这个色彩到底配的好不好,或者说这个人的气质神韵好不好,所以可以见到意识所了别,是相对于眼识来讲,祂的了别更为精细更为深入。同样的,意识相对于耳识所听到的声音的大小来说,意识会听到说,这个声音合不合谐,这个是哪一个乐器,这个香是什么样的香,现在点的是哪一种精油,哪一种沉香?这个都是属于意识了别。舌的部分,我们刚说舌识是酸甜苦辣咸淡,至于说你要吃出来这个东西,到底它的味道配的好不好,它是巧克力还是热可可,这个都全部是意识去了别的。那身识的部分呢?我们刚才说,身所了别的是最基础的,这个比方说是粗的还是细的,是软的还是硬的等等。那如何换成意识去了别的话呢,那意识了别的范围就大了,祂可以分辨出说,这一床的棉被的质料,摸起来到底触感好不好,它是不是一个丝质的材料等等,那么这些都是算是意识的了别。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这个前五识,跟意识比较起来来讲,意识还真的是非常的广大,非常的深入。那么前五识呢,都相对于眼前的境,我们或许从术语上来讲,就是眼前的尘直接的了别。那意识呢,我们可以看到,意识可以说是我们可以把它简单来讲,就好象是第二刹那起,就是我们接触到外尘的时候,第二刹那起更为精细的了别,这个都是意识的范围。所以从这点来看,我们就可以约略知道说,意识的部分跟前五识,不但是同时从第二刹那开始是同时俱起的,并且所有精细的了别,都由意识来完成。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8 18:07:25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识是如何生起呢?我们说识的生起,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一个就是要根不坏,一个就要有现前的尘,另外一个就是根跟尘二者必须要触。以眼这个部分来讲我们要能够成就眼识的话,首先我们的眼根必须要不坏。那么讲到这个根呢,我们应该要先跟大家说,我们说前五识所对应的根,眼耳鼻舌身,所对应的根来讲,在我们的色身上面,可以看得到的范围就是所谓的扶尘根。比方说眼根就是我们的眼球,那么除了扶尘根之外,我们还有所谓的胜义根,也就是从眼球之后的神经的连结到大脑,到大脑处理视觉的部分,这个部分都叫做眼根的胜义根。眼根是如此,眼耳鼻舌身五根,都各自有扶尘根跟胜义根,并且这个五个根的扶尘根跟胜义根,都直接是我们色身的一部分。那么意识的部分就比较特别,因为跟意识相应的叫做意根,意根跟前五个根不太一样,意根所了别的纯粹是心法,所以说意根本身也是心法,祂跟眼根耳根等等是色法这个是有根本上的差异的。那么识的生起呢,讲完根之后我们说识的生起,就是你要有良好的根,就象我们刚才讲的,你必须要有良好的眼的扶尘根跟胜义根,并且你的现前还必须要有尘。比方说你要看见黄色的物体,你就必须眼前要有黄色的物体,不然的话除非只有一种状况,就是你的脑袋里面神经的运作不正常才有可能看见。这是尘的部分。那除了根跟尘的部分之外,我们还必须要有一个条件,就是根跟尘二者必须要能够触。换句话说,如果中间有所阻隔的话,那么就不能够成就眼识!所以眼识是如此,耳鼻舌身意莫不是如此,这个是识生起的一个状况。
那么接下来看,识阴为什么是不实的?从我们刚才来看我们可以说,识阴的本身既然都是“根尘触”才能生识,三个条件合和,才能够产生了这个识,所以说我们要论断说识阴本身,是不是一个恒常真实的存在?那我们就要来看这三个条件,是不是都是恒常真实的存在呢?首先来看看根的部分,那么五根的部分,我们已经在前面跟大家在分析色阴的时候分析过了,五根既然都是色阴的部分,所以当然五根是不可能恒常存在的。那么意根的部分呢?意根的部分由于意根比较细微,并且意根我们通常都是在,大乘法里面再详细来讲意根,所以我们就暂且先遵从圣教教量,我们不在这里为各位分析意根的虚妄性。那至于根的部分,六根它本身具有虚妄的特性,不是恒常存在的。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8 18:08:53
根的部分讲完了,接下来是尘的部分,尘的部分我们说,跟眼耳鼻舌身相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来讲,每一个尘都跟色阴脱不了关系,所以说尘的部分,也不可能是一个恒常的存在。那至于说跟意识相应的法尘的部分,我们刚才没有办法,我们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对法尘做详细的解释,但是从刚才我们已经的略用操作型定义的方式跟大家讲了,意识的了别,就是从第二刹那起,伴随着五识对境更精细的了别。所以这个部分的法尘,当然跟前五识的了别有绝对的关系,所以这个部分自然而然,法尘也不会是一个恒常的存在。那触的部分呢?根跟尘必须要能够触,中间没有阻隔。那么触呢,当然就跟我们前面讲的一样,就是说触也是一样,需要有因缘合和的状况,有一些刚好二者能够在一起的状况,才能够完成触的条件。所以根尘触,不管你是从那一个方面来看,这个三个因缘的本身,都具有相当的无常性,所以他们三个综合起来,所形成的识阴,也必然是具足无常的特性。这个是从因缘和合的观点,我们就可以看到,识阴的本身的无常性,其实从现量境界来看的话,也就是从我们日常生活现观来讲,我们其实自己也可以试着,现观识阴是如何的无常。比方说当我们眼睛,看到眼前这个黄色物体的时候,我们大家都知道,当你注视黄色的物体,注视久了之后,这个黄色就不再是一开始看到的那个黄色的状况。那你再注视久了,更久再久了之后呢,你会发现你的视觉开始产生疲劳了。以致于说当你把视线,从这黄色的物体移开的时候,你看其他的东西的时候,也会发现眼前有黄色物体的的踪迹,有它的对偶的影像存在,所以说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从眼睛的经验来看,我们都会有过视觉疲劳的现象,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呢,就是说视觉的本身,并不是一个实然的。也就是说你看到的黄色,它不必然就是那样的黄色,不仅人人不同,并且你这个时候看,跟那个时候看,注视时间久与否,以及周边有没有旁边的颜色在搭配,都会使你对于这个黄色的觉受有所不同,所以由此现量经验来看,眼识还真是无常,耳识鼻识身识等等也都是如此。那至于意识方面呢?意识方面我们回归之前,我们在讲这个色、受、想、行,这个行的部分,我们讲到意行的部份,我们曾经约略提到了,当我们在作很多的决断的时候,我们往往做完这个决断,就接下来作下一个决断,每一个决断都跟着当前的境,而有所变换。所以说意识的部份,也自然从现量经验来看,我们的意识也都是一样变迁不息的。那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一般人如果愿意观察自己内心的话,往往会发现妄想不断。如果说我们把心更沉湎下来,更仔细去内观我们的自心的话,我们甚至都可以发现,一般人的意识的变迁,佛教的术语里面有打一个比方,就是说犹如猿猴攀遊于树林之中,就象猿猴在树林里面,一根树接着一根树不断地在攀缘。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8 18:10:02
各位菩萨假如有这个机缘,愿意自己好好的定下心来,内观自心的话,我相信必然你也可以发现,自己意识的变迁的状况,绝对也是象我刚才形容的那样的变迁不息。所以不管是从因缘和合的观点,还是从我们的现量经验来看,我们都可以发现识阴的本身,识阴的本身不管是眼耳鼻舌身意哪一个阴,祂都是一样具足无常,它不是一个恒常的存在。所以说到这里呢,我们约略就已经把五阴虚妄不实的状况,用非常简单的方式跟大家介绍了,除了五阴之外呢,各位在佛教经典的其它处,会看到所谓有十二处、十八界等等不同的说法。这一些不同的说法,其实都是 佛陀的慈悲善巧,祂为了怕我们,光从五阴切入的话,不容易一一去观行“我”的虚妄,所以才为我们把五阴再开展出来,开展成十二处,再开展成十八界,让我们从一一的蕴处界这个种种的观行里面,确实把“我”的虚妄性,能够理解到。接下来我们讲完了这个五阴的这个虚妄之后,我们就约略提到一下,我们说有一些世间的看法,看起来好象是当然其实不然。比方说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一些讲法,比方说我们什么都不必在乎,什么都不必执着,我们就放下就可以。当我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仔细分辨清楚,就如同说我们在讲我见烦恼的时候,我们讲到修行人的时候,讲到说离苦得乐,要谈到离苦得乐,我们必须要仔细分辨清楚,就如同说我们在讲我见烦恼的时候,我们讲修行人的时候,讲到说离苦得乐。要谈到离苦得乐,我们就要分辨清楚,到底是谁在离苦谁在得乐?如果仍然是“我”在离苦,“我”在得乐的话,那么这个就是具足了我见。同样的当我们听到说,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没关系,什么都放下的时候,那我们就来仔细,仔细要好好地思量一番,到底说这话的时候,里面到底是谁不在乎?有没有一个谁在那里不在乎?有没有一个谁在那里把世间的万法,把世间的红尘都放下呢?如果这个里面仍然有一个“我”的话,那对不起,这个仍然是落在我见里面。如果是我见的话表示说,他仍然是执着五阴里面的某一个阴,仍然执着着某个阴不断。那么同样的我们也说呢,打坐打到这个全然无知的状况,是不是一个断我见的状况呢?我们刚才前面有约略,跟大家提到我见,断我见的是必须要依赖智慧,去作如理作意的思维,然后你才能改变错误的见解。那么如果你在打坐,如果你是用打坐的方式,进入暗无觉知的状况的话,那种状况的话,本身你就已经是形同昏昧了,你在这个里面,你无从用智慧去分辨各种状况,又何来谈到断我见呢?所以打坐入定的人,尽管在入定的时候,看起来好象是没有任何觉知心的“我”现起,实际上是有的,并且在他出定之后,这个“我”仍然是活灵活现的,所以打坐的这个暗无觉知,并不是断我见。那关于世间的其他错误的断我见的描述还有很多,我们都留在正觉同修会禅净班里再去说。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8 18:15:32
那么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归我们在这一个三次的课程里面,我们跟大家讲的断我见的前提,必须是非是断灭,也就是说不能是断灭,我们要特别跟大家说,在这个方面,往往会有人引用《阿含经》来说,佛处处都是说“无我”,所以表示没有“我”,那也就是用这个“没有我”,来去述说这个本质上仍然是断见的见解。我们要跟大家讲说,《阿含经》所说的范围,不是只有“无我”而已,《阿含经》讲到“无我”的时候,是指的世间是针对世间的我见来说“无我”,但是《阿含经》里面有非常多的经文来说,佛陀来教圣弟子来观行,观行的状况:非我非我所。佛陀会说这些状况是非我非我所,更进一步地讲,佛陀会教圣弟子观行说,这些呢是非我、不异我、不相在,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阿含经》卷1)。好,从这个《阿含经》里面,看起来就是《阿含经》里面,看起来这是蛛丝马迹,实际上呢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一类型的叙述在阿含经出现的次数,仍然是非常多的,只看你有没有看进 佛陀所苦心教导的这个里面真正的意涵!因为如果这里面果真是断灭,一切都是无我的话,其实 佛陀用不着这么辛苦了,还要特别讲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直接就一句无我就可以了。可是为什么要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显然这个我,跟我们刚才讲世间我见的我,是有所不同有所区别的。那这里面呢,其实就蕴含了,就蕴含了!蕴含了里面有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在里面。那么希望呢大家从这里,要去好好地去记住说,断我见并不是断灭。事实上从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个部份实际上阿含的教理,就已经跟后面般若经跟唯识学的教理,全部都接在一起了。因为在般若经里面,这个部份是用空、空性这个部份来述说,来述说非我不异我这个状况。并且在般若里面,所谓的这个真心如来藏呢,跟世间我非一非异的种种,所谓的龙树八不中道的这个状况呢,就是完全跟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真实意涵完全契符。并且除了般若这部份之外,在唯识学里面讲到,如来藏的种种运作的义理的时候,也是一样都是进一步的,把真心的状况作各式各样的阐述。那么把真心的各式各样状况把祂回归到,最原始的总相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发现,祂其实所揭示的状况,就是阿含里面的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所以其实一些利根的菩萨,在听到 佛陀这样开示的时候,其实你直接看,无我跟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叙述!那么利根的菩萨,根据这两种不同的叙述,就会下去作思维观行,如果经过长久的思维观行,并且有善知识的摄护的话,证悟本心也就是应该是很容易能够得到的果实。所以我们说断我见的部份,绝对不能是断灭,这个部份呢有阿含的非我、不异我、不相在,非我、非我所等等,这个经文可以作为佐证。
那么以上就约略跟大家,谈这五阴各自虚妄不实的状况,希望大家呢,自己在平常日常生中,能够根据刚才,并且根据前两堂课,我们跟大家分析的内容,一一去观行,希望大家都能很快的断我见!那别忘了断我见之后,要历缘对境断我执,因为断我见是成就了,就已经成就声闻初果,我们还要再一一的历缘对境断我执。如果你能够把我执断尽的话,舍寿的时候无所执着,那个就是无余涅槃的境界,那个境界就是灭尽五阴的状况。所以说,希望大家从断我见的基础,好好去下功夫,好好去作观行,好好努力!我们今天的课程就上到这里。
谢谢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9 17:28:13
三乘菩提第10集——三缚结的内涵
正旭老师
优酷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3NDg1OTY0/v.swf
土豆视频
http://www.tudou.com/v/RJTt5S8eZTY
视频开示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已经由正纬老师讲完断我见,接下来由我来为各位菩萨讲解断三缚结,为什么要讲断三缚结?因为只要你能够了解三缚结的内涵,你就可以自己判断什么人可以依止?什么人不可以依止?同时也知道,声闻菩提的路应该怎么走?断三缚结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说,第一个部分是三缚结的内涵,第二个部分是三界中的我见,第三个部分是如何断三缚结。
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部分三缚结的内涵,什么是三缚结?三缚结其实就是三种烦恼!烦恼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心里挂碍着某一件事情而有苦恼,把这样的一个心行当作是烦恼。但是在声闻解脱道当中,烦恼的定义并不是只有这样,凡是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的心行,都叫做烦恼。那么即使你对某一件事情的感觉,心里是快乐的,但是只要这样快乐的心行,是会障碍解脱出离三界生死,那么这样快乐的心行,仍然是属于烦恼所摄,那么什么样的心行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呢?主要有六种根本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种根本烦恼,就是声闻菩提当中所要断除的烦恼。
我们来讲什么是贪?贪就是被可爱的境界所制伏。譬如说一个面临五欲,财色名食睡或者色声香味触,这样可爱的境界,面临这样可爱的境界的时候,你的心里没有办法拒绝它的诱惑,没办法说不,这样的心行就是贪。再来说瞋,瞋就是被不可爱的境界所系缚,而起了种种恶心行,这样的心行就叫做瞋。再来说痴,痴的定义很广,就是无明或者说没有智慧,但是在声闻解脱道当中的痴,指的就是没有断除烦恼的智慧。阿罗汉在具足十种,断除烦恼的智慧以后,他就把痴结给断了,但是他还有佛菩提道的无明还没有断尽,所以阿罗汉并不是一个真正断痴的人。再来说慢,慢有七种,于人较量,高抬自己,就是慢(较量于他,令心高举)。但是还有一种慢,是阿罗汉必须断除的就是我慢,把五阴当中的一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然后依于这样的一个常住不灭的我,觉得让自己的五阴的存在于三界中有喜乐,那这样的一个我慢,就是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再来说疑,疑的定义很广,有世间法上的疑,有出世间法上的疑,也有世出世间法上的疑。那么如果在声闻解脱道当中,只是单指对三宝的疑,还有对我见的疑。再来说恶见,恶见有五种,第一种是我见,我见就是把五阴当中的一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然后有了这样的一个见解呢,就是我见。再来说边见,边见就是落在断或常的一边,譬如说把五阴当中的一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这样的见解也是落入了常见,那么把生灭的法当成常住不灭法,所以那样子的见解也就是常见;那么再来说断见,断见就是把不会生灭法,当成会生灭的法,譬如说第八识是常住不灭的法,把第八识当成是会生灭的法,这样的见解就是落入了断见;再来说邪见,邪见就是不正确的说法,譬如说,不断烦恼可以证得阿罗汉,那么这样的见解就是邪见,譬如说,造恶业不会得到恶报,这样也是邪见。那么再来说戒禁取见,戒禁取见就是对于什么样才是真正的解脱呢,有了错误的见解,然后依于这样错误的见解,施设了种种不如理的戒禁,想要经由这样的戒禁,来求得真正的解脱,这样的见解就是戒禁取见。最后一个是见取见,有了错误的见解,但是不知道自己那个见解是错误的,坚持说我的见解是最殊胜的,别人的见解都不如我,这样的见解就是见取见了。好,简单的说完这六种根本烦恼,当然其他的烦恼都是从这六种根本烦恼而生起。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9 17:29:14
再来说,为何缚与结是烦恼呢?因为烦恼有很多各种不同的特性,所以呢我们就用这样的一个特性来取代烦恼。譬如说缠,烦恼会不断的现起把你缠住,所以就用这样的一个特性来代表烦恼,所以烦恼叫做缠。那么缚与结,其实也是烦恼的两种特性,所以我们就说缚与结就是烦恼。好,那么什么叫做缚呢?就是令于善行不随所欲!从字面上来看很难了解,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来讲什么叫做不随所欲?不随所欲的意思就是你想要这样子做,但是办不到。譬如说一个人的双手,被绳子绑住的时候,那么他没办法办到的事情,就是把双手张开,把双手张开这件事情,他不能随心所欲。但是缚在这里讲的是烦恼,当一个人的心与烦恼相应的时候,他的心被烦恼给系缚住了,那什么样的心行他是办不到的?就是善行!他对于善行不能随所欲,但是善行指的是什么样的心行?在这里的善行指的并不是十善业中的善行,如果一个人有烦恼,但是他十善业的善行,他仍然是可以做,所以他并没有所谓不随所欲这样的一个事情,因此这里的善行指的并不是十善业当中的善行。那么到底什么样才是善行呢?譬如说,一个人面临五欲境界的时候,他的心被五欲的这样可爱的境界所系缚,那么他所不能展现的心行就是无贪,所以对于贪欲来讲,无贪就是善行。同理无瞋无痴无慢无恶见等,都是善行。所以一个如果有烦恼的时候,他的没有烦恼的这样的善行,他是不能展现出来的,所以烦恼就是令于善行不随所欲。当然缚还有可以作另外一种解释,就是把你绑在三界里面,让你不得出离生死,这也是缚的特性。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9 17:30:55
简单的说完缚,再来说结,结就是能和合苦!那能和合什么样的苦?苦有八种,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还有五阴炽盛,这八种苦!烦恼能够结合这八种苦,那么烦恼到底是怎样把这八种苦结合的呢?我们来看看这八种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先说生老病死,生老病死这四种苦,是因为你有五阴,如果没有五阴,就不会有生老病死这四种苦,所以生老病死的原因,是因为你有五阴,他的根本就是从五阴来。再来说求不得,一个人都希望,好的事情一直来,坏的事情都不要来,这样是求不得。那什么会去作这样的求不得的心行呢?因为你有五阴,所以你才会去作这样求好的事情来,坏的不要来。再来说每个人都会死,那么求不要死,这件事情是办不到的,因此大家最大的苦,其实就是求不要死!因为求不得,所以求不得其实也是因为有五阴,所以求不得这样的苦,还是从五阴来啊!再来说怨憎会,一个人因为有五阴,所以就会碰到怨家债主来讨债,如果没有五阴,怎么会有怨憎来相会呢!再来说一个人会有这样的色身,是因为六界和合,也就是地、水、火、风、空、识,这样的六界来相会,然后生出了五阴,因为有五阴,所以有生老病死求不得的这样的一个苦,所以呢六界来相会就是怨憎会,那所以怨憎会也是因为五阴而有!再来说爱别离,爱别离呢,一个人心爱的东西要离开了,当然很苦啊!我的色阴这个色身呢,爱了七八十年,然后眼看着我要跟他别离了,那么一别离以后呢,我的心就不能运作了。好,那么这心爱了五阴八十年了,我终于要离开他了,心里当然有苦,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苦?如果没有五阴,怎么会有这样的苦出现?所以呢,五阴就是爱别离的苦的根本原因。再来说五阴炽盛,每个人都不知道说五阴是虚妄啊,因为不知道五阴虚妄,所以一直想要五阴存在这世间运作,然后呢不断的长养五阴,所以呢因为不断长养五阴,所以这一辈子死了以后,下辈子的五阴又生起,然后又引起了生老病死这几种苦,所以前面这七种苦,其实都是因为五阴炽盛所引起的,所以五阴炽盛的苦,就是五阴为根本。那么所有的八苦呢,都因为有五阴所造成,所以当一个人有烦恼的时候,他下辈子的五阴就会再度现起,引起这八种苦出现。所以呢烦恼能结合这一辈子的八苦,然后也结合了下辈子的八苦,所以说烦恼能和合苦。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9 17:32:13
简单的说完缚与结的特性,也介绍了六种根本烦恼,再来说断,断就是弃舍的意思,也就是弃舍三种烦恼。那么到底是弃舍哪三种烦恼呢?三缚结:第一个是我见,第二个是戒禁取见,第三个是疑见。先来说我见,我见就是认取五阴中的一阴为常住不灭的我,有了这样的见解,就是落入了我见。我见的内涵在上一单元中,已经由正纬老师为各位菩萨,已经作了清楚的说明,我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说明。那么接下来讲第二戒禁取见,就是对于什么样的境界才是真正的解脱?他不清楚,然后呢就想要施设种种的戒禁来求得真正的解脱,那么这样的见解呢就是戒禁取见(戒禁取见就是施设不如理的戒禁,想要求取真正的解脱)。我们看看哪些人是落入了戒禁取见呢?有一种人,他是把升天当成真正的解脱,先有了这样一个错误的知见,所以他就施设了第一种水戒。譬如说外道,有的外道他有天眼,有一天他看到魚死了,然后魚竟然升天了,他心里就觉得很奇怪,想说魚死了怎么会生在天上呢?他不知道这个原因,所以就想说,魚因为每天泡在水里面,所以牠死了以后可以升天,因此他就施设了说,我每天只要在水里面,泡几个小时,那么我死了以后,我就可以升天,把升天当成真正的解脱,然后施设了水戒,这样的见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见。再来说还有一种人呢,他看到牛死了,因为有天眼嘛,牛死了以后就升天了,他就想说,牛死了怎么可以升天呢?所以他就想牛每天吃草,那牛每天吃草就可以升天,那我也学牛吃草,我只要每天吃草,吃到死的时候,我就可以升天得到解脱,所以就施设了这样一个牛戒,想要求取真正的解脱,这样的见解,也就落入了戒禁取见。再来说还有一种人,他是侍奉火神,他认为只要我这一把火到死,临死以前都不要熄灭掉,那我死后就可以每天,也是把升天当成解脱,然后施设了火戒,认为这样子,可以求得真正的解脱,这样的见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见。再来说“一神教”,一神教认为天神就是生他唯一的真主,所以呢,他认为说我只要死了以后,能够回到天神的身边,那我就解脱了,把升天当成真正的解脱,这样的见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见。好,第一到第四种,就是把升天当成解脱的一种戒禁取见,接下来还有其他的戒禁取见,譬如说,我这一辈子呢,只要站着都不坐下来,施设这样的一个苦行,认为说我只要不坐下来,到死的时候,我就一定可以得到解脱,那施设这样的一个戒禁,然后这样的方法,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所以这样的见解,也是落入了戒禁取见。再来还有一种人,他只坐然后不躺下来睡觉,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不倒单,那么只坐不卧这种苦行,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施设了这样的戒禁呢,当然就是戒禁取见。再来说食自落果戒,有人认为,说我只要这一辈子都不吃树上摘下来的水果,我一定要吃从树上自己掉下的水果,我只要这样子吃一辈子,那么我死后就可以得到解脱,那么这样的一个见解呢,当然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解脱啊,一辈子吃自落果,怎么样也没办法解脱啊,所以施设了这样的一个见解呢,施设了这样的一个戒禁呢,当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所以这样的见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见。再来就是最后一种,就是把一念不生当成真正的解脱,每天打坐只要打坐,然后想说我只要打坐到一念不生,我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脱,把一念不生当成是涅槃,因为一念不生的境界,仍然是识阴的境界,他不是真正解脱的境界,所以施设了这样一个戒禁,这打坐的这样的一个戒禁,然后想要求得真正的解脱,这样的一个见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见。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09 17:33:41
简单的说完了戒禁取见,接下来讲疑,疑的定义很广,有世间法上的疑,有出世间法上的疑,也有世出世间法上的疑,那么在声闻解脱道当中的疑,是单指对三宝的疑,还有对我见的疑。我们来看看对三宝的疑,譬如说对 佛,对于 佛的存在有疑,佛入灭了到底还有没有?如果都没有那我学佛要干什么?不相信 佛是常住于世间,还有呢对于 佛的功德,佛有十力四无所畏这样的功德,真的存在吗?祂真的有这样的功德吗?对于这样的一个疑呢,他就不会去断三缚结了,所以这样的人,对 佛有疑,他当然不能解脱了。再来对法有疑,佛法到底能不能实证呢?如果不能实证,那么 佛就是一个没有证量的人,认为 佛没有证量,当然把他当成思想来研究的,所以把佛法当思想来研究的人,其实心里是没有三宝的,因为 佛没有证量,佛法不能使人出离三界生死,佛法不能实证,当然没有僧宝,所以对于这个不认为,不相信,对于这个不认为不相信佛法是可以实证的人呢,其实他心里是没有三宝的。再来说对我见的疑,对我见的疑大概有几个,第一个就是对于五阴虚妄有疑,对于四圣谛的法有疑,对于第八识常住不灭的法也是有疑,这样的疑,就障碍了出离三界生死。好,那么今天我们三缚结的内涵,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收看!阿弥陀佛!
作者:天屹 回复日期:2010-04-09 18:48:00
同意楼主的观点,现在是末法时代,所以世间的佛法十分的衰微啊,人世间真的是“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希望那些不信佛的人先看看净空法师的讲经,先从“佛教是什么”开始,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教。如今这个世道,唯有学佛和信佛才能化解危机和解救自己和大众!
作者:埃利奥特 回复日期:2010-04-09 19:30:10
您的标题,说明您没有平常心。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0 18:56:24
三乘菩提第11集——三界中的我见
正旭老师
优酷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4MjA5ODky/v.swf
土豆视频
http://www.tudou.com/v/oNkti-mOOCU
视频开示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已经由我为各位菩萨,讲完断三缚结的第一个部分——三缚结的内涵。接下来我再为各位菩萨,讲断三缚结的第二部分——三界中的我见,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学佛的无奈是什么?就是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说法,不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好不容易选了一个自己认为最合乎逻辑,最适合自己的想法的修行方法,然后来修行,这样一修就是二三十年,有一天碰到一位善知识,跟你说你这样的修法,修到驴年也修不成,然后把经典拿给你看,说你这样的修行方法错在哪里,你终于了解到了,原来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所做的一切修行,都是没有用的。但是人生没有几个二十年,一晃就过了二十年,这样真的是很无奈。但是这样子还算什么,如果有人到死都还不知道,自己一辈子所修行的方法是错的,然后把错误知见的种子,带到下辈子去,然后又继续残害自己的法身慧命,这样子才真的可怜,才真的是无奈。今天讲三界中的我见,主要也是希望对各位菩萨有所助益,希望各位菩萨在修学的道路中,不要面临同样的困境。
在讲三界中的我见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见的内涵,还有五阴的功能,我见就是把五阴当中的一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这样的见解就是我见。那么五阴呢,他是虚妄的,但是它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因为有这样不同的功能,众生才会把它当成是真实的我,我们来看看,五阴有什么样的功能。第一个色阴,色阴主要就是五根,然后用五根去触五尘,所以色阴的功能是触。再来说受阴,受阴就是你能领受苦乐或者是不苦不乐,这样的一个受,我们就说是受阴。再来说想阴,想就是了知,不管你有没有起语言文字的了知都叫做想。再来说行阴,行就是决断的意思,决断呢譬如说你决定了某一件事情就是这个样子,那就是决断,这就是行。或者是说你决定下一步怎么做,这样的心行也就是行,也就是决断的意思。再来说识阴,识阴它的功能就是分别,识的功能就是了别的意思,识阴能够分别六尘,分别六尘的功能就是属于识阴。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0 18:57:58
简单解说五阴的内涵,再来说三界中的我见,我们先来讲第一个欲界中的我见,欲界中的我见,我主要分成六种见解来讲,也就是各位菩萨常听到的,书上看到的各种不同的见解,我主要把它选了六种来说明。第一种就是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当成真心,认为这样的心是常住不灭的心,为什么这样的心,把这样的心当成常住不灭的心,是落入了我见呢?我们来看看能够清楚明白,表示对于它所听见的,所看见的,所闻到的,所尝到的,所接触到的,这样的一个境界,它都能够清楚明白,表示这样的心,它是能够分别六尘的心,能够分别六尘的心,刚刚讲了识阴就是分别六尘,也就是说能够清楚明白的心是识阴,而且当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时候,你的了知已经完成了,所以也具足了想阴,把想阴、识阴当成是常住不灭的心,这样的见解,当然是落入了我见。或许有人会认为说,我们讲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真心,为什么你一定要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识阴呢?我们来看看,真心有没有可能是能够清楚明白,其实如果说真心能够清楚明白,它的过失很多,我在这里只例举两点,第一个如果真心是能够清楚明白,能够分别六尘,那么当祂清楚清楚明白六尘的时候,祂就不需要识阴再来分别一次,也就是说识阴是不存在的,识阴不存在,受想行三阴也当然不会存在,那么五阴当中就剩下一阴,十八界当中六根六尘六识,识阴不存在,剩下十二界,那么 佛说五阴十八界,这样的说法就变成是错的,所以真心祂是不能够清楚明白分别六尘的,这是第一个过失。再举一个过失,经典里面都说真心是无分别心,既然是无分别心,祂怎么能够清楚明白六尘呢?再来说真心离诸觉观,离六尘的觉观,怎么可能清楚明白六尘呢?再来说法离见闻觉知,既然离见闻觉知,又怎么能够清楚明白六尘呢,所以只要说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真心,这样子就违背了圣教。简单的例举两点,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一定不是真心,它一定是识阴!既然把识阴想阴当成常住不灭的心,当然是落入了我见,这是欲界中身见的第一种。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0 18:59:14
再来说第二种,触而不了别。把触而不了别当成是真心,有人说真心是无分别心,所以我就是触而不了别,我在日常生活中,我做一切事情,我都是一触即止都不做分别,这样的境界就叫做涅槃,我们来看看你在日常生活中,能不能触而不了别?当你吃饭的时候,如果你是练到触而不了别,那么你是如何拿到筷子,你如何知道那是筷子?你如何知道那是菜,然后去挟菜,把菜挟到嘴巴里,你怎么知道那是嘴巴呢?所以如果你是练到触而不了别,你是一定没有办法吃饭。再来说如果你练到触而不了别,你说突然间想到我要去车站,那么你是如何走出你家的大门呢?你是怎样知道那是一座门,不是墙呢?那么你是怎么在路上,走过红绿灯,然后当你到火车站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你已经到达火车站呢?所以说触而不了别这样的境界,一触即止其实不是真的不了别,只是不起语言文字的了别而已。那么在修学佛法各种禅定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境界是触而不了别呢?有,就是未到地定过暗,在未到地定过暗意识触法尘,在触的那一刹那,在触法尘的这个生灭的每一刹那当中,突然间停止在某一刹那上面,那么我们的心就没办法分别,那样子的境界是什么境界,所以叫做未到地定暗。那么我们的心,到底在分别六尘的时候,他是怎样完成分别的?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当我们的心在接触境界的那一刹那叫做率尔心,在那一刹那当中,因为没有前一刹那来做比对,所以它就知道它所分别到的是什么样的境界,因此起了第二念,叫做寻求心,当起了第二念第二刹那的时候,因为有了第一个刹那的分别的境界相,跟第二刹那的境界相做一个比对,因此在第三刹那中,在第三刹那的时候,它就已经完成了分别,也就是说它经过了三个刹那,就决定了他所分别的境界。当我们在未到地定过暗的当中,因为触就停了,所以他就没办法完成这样的一个分别,所以触而不分别在未到地定中,有这样的境界,但是这样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因为那是意识的境界,意识触法尘然后不分别,触而不分别,那么意识当然就是属于识阴,把识阴当成常住不灭的真心,当然就是落入了我见当中。再来看看到底还有没有其他触而不了别的?有,在心所有法中有的五别境当中,有触而不了别,在五别境当中也有,但是五别境五遍行的触而不了别都是属于识阴所有,把识阴当成常住不灭的心,当然也就落入了我见,简单的说完欲界中身见的我见的第二种,触而不了别。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0 19:00:15
再来说第三种欲界中的我见,离念灵知。离念灵知就是不起语言文字,然后能够了别境界的心,我把它分成三个来说,第一个是长时打坐,第二个是动中的离念灵知,第三个前念已灭后念未起。第一个在长时打坐当中,你突然间起了一念,想起过去的事情,那么你还是能够清楚明白啊,但是能够知道这样一个过去的事情,是识阴五别境心所法所分别,那么还是识阴的境界,再来说你在长时打坐,一念不生的境界下,突然间听到外面有人讲话,那么你在听到的当下,已经知道对方说话的内容,知道对方是什么人,这个时候你虽然不起语言文字,但是你已经能够清楚明白,那这样的境界,还是五别境心所法所了别的,这样把识阴的一个境界当成是长住不灭的心,当然是落入了我见当中。再来说前念已灭后念未起,这是什么样的境界呢?我们先来说,有人说就是在前一刹那灭了,然后下一个刹那还没生起的当中,有个离念灵知!我们来看看,如果前念已灭后念都还没生起,识阴都还没生起,哪来的离念灵知?所以这样的一刹那刹那中间,离念灵知是不能成立的。好,那么什么叫做前念已灭后念未起的离念灵知呢?譬如说当你从某一个境界,转移到另外一个境界上面,因为前面的境界相已灭,那么你在接触到新的境界的那一刹那叫做率尔心,因为寻求心还没现起,所以它没有办法知道率尔心的境界是什么,这样就叫做前念已灭后念未起的率尔心,这个境界当然就是意识的境界,把意识的境界当成常住不灭的心,当然就是我见。再来说动中离念灵知,就是一个人动中不起语言文字的了别,跟前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的境界其实是差不多,只是说它没有打语言文字妄想而已,这样的一个境界,同样跟第一种一样,都是落入了我见当中,这是第三离念灵知。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0 19:01:18
再来我们讲,欲界中的我见的第四种,就是活在当下。一个清楚了知自己活在当下,当然是想阴,能分别活在当下当然是识阴,把识阴想阴当成常住不灭的心,这样的一个见解当然是落入了我见当中。
再来说欲界中的我见,意识细心,或是意识极细心常住不灭,可以到未来世去,这样的见解当然也是落入我见。我们来看看 佛怎么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长阿含经》卷9。也就是说不论你是多细的意识,都是意法因缘所生,只要有生必有灭,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意识,都一定是生灭法,它不可能是常住的真心,然后把这样的一个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当成常住不灭的心,当然就是未断我见的凡夫。
再来说第六个欲界中的我见,双身法中无上瑜伽的乐空双运。在双身合修当中,享受淫乐的当下,观察觉知心跟淫乐的心都是空性,认为觉知心跟淫乐,这样的两个法是可以常存不灭的,说这样的境界叫做乐空双运,把觉知主当成是常住不灭的心,把受阴所谓的淫乐,当成常住不灭的心,这样子也是落入我见当中。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0 19:02:23
简单的说完六种欲界中的身见,接下来我们来看色界中的身见,第一个是初禅境界,后面是二禅、三禅、四禅,还有无想定,把这五种境界当成是涅槃,当然是落入了我见当中,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这样的境界,是落入了我见呢?我们先来说初禅,想要证得初禅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证得未到地定,第二条件就是弃除五盖。具足这两个条件以后,就会现起初禅的境界,初禅的境界有五支功德,觉、观、喜、乐、一心,觉、观是识阴的境界,喜、乐是受阴的境界,一心仍然是识阴的境界,把这样的境界当成是常住不灭的心,当然是落入了我见,再来说这样的境界是不是涅槃呢?第一个,在初禅的境界当中还有四尘,就是色尘、声尘、触尘、法尘,有这四尘然后还有四个识,就是眼识、耳识、身识还有意识,去分别这刚刚讲的色声触法,分别这四尘,既然还在分别这四尘,那怎么叫做涅槃寂静呢?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个境界,一点都不寂静,把这样一个境界当成涅槃,当然也就落入我见当中。再来说二禅,二禅有等至位跟等持位,等持位的境界跟初禅的境界是一样的,识阴都有四个识,然后再分别四尘,那么他的境界跟初禅的境界是一样的,当然就是落入了我见当中。再来说二禅当中的等至位,二禅当中的等至位,识阴当中只剩下意识,意识在分别法尘,缘于定境中的法尘,那么这样的一个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境界啊。因为把识阴意识当成是常住不灭的真心,这样的一个境界当然是我见啊,这在前面的定义里面,已经做了这样的定义,只要把识阴意识当作常住不灭的真心就是我见。再来三禅的境界跟二禅是一样的。接下来说四禅,四禅当中,虽然息脉俱断,但是还有意行,还作意缘在四禅的境界当中,这样的一个意行仍然不是涅槃。再来说无想定,无想定把识阴全部灭掉,也就是六个识全灭了,五阴当中剩下色阴,色阴他认为进入这样一个无想定的境界的修行者,他认为色阴就是无余涅槃,色阴就是涅槃,那么把色阴当成涅槃来看,当然就落入了我见当中。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0 19:03:40
简单说完色界中的身见(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也就是这五种境界,都是属于色界中的身见,接下来说无色界中的我见,无色界的身见,其实都是落在识阴的境界,在空无边处当中唯有空想,意识缘于无边广大的虚空,把这样的境界当成涅槃,当然是落入我见当中。再来说识无边处,识无边处唯有识无边想,自己反观自己的识阴,而意识缘于无边广大,有无边的广大,它不再去想空无边大这个事情,这样一个境界,识无边广大的境界仍然是识阴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再来说无所有处,无所有处就是不想空不想识,只缘无所有这一念,意识的所缘就是无所有这一念,把意识缘于无所有这样的一个境界当成是涅槃的境界,当然是落入我见当中。最后非想非非想处,非想非非想处的意识,不反观自己的存在,但是它仍缘于定境中的法尘,这样一个境界,当然是落入了我见当中。好,三界中的我见都全部讲完,下一集中将为各位再讲解如何断三缚结,阿弥陀佛!
作者:糖是甜的吗 回复日期:2010-04-10 19:24:56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IPX_Firebat 回复日期:2010-04-10 19:28:46
网络贼秃!
作者:闻人泠 回复日期:2010-04-10 19:40:40
也许我需要精神信仰。
作者:yht512 回复日期:2010-04-10 19:40:46
度有缘,自身行,少口语。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1 18:48:15
三乘菩提第12集——如何断三缚结
正旭老师
优酷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4MjA5ODky/v.swf
土豆视频
http://www.tudou.com/v/oNkti-mOOCU
视频开示文稿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已经由我为各位菩萨,讲完断三缚结的第二部分——三界中的我见。在这一集中,我将为各位菩萨讲解如何断三缚结?在讲解如何断三缚结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要断三缚结,断三缚结的意义在哪里?那么断三缚结有什么样的好处?如果不断三缚结,又有什么样坏处?我们先来看,断三缚结的意义在哪里?声闻菩提当中有四种果可以证得,就是初果到四果,初果就是须陀洹;二果就是斯陀含果,也就一来果,一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只要证得二果,他往生天界以后,会回到人间再来受生一次,然后从此以后,他就不再回到人间受生,也就是他在出离三界生死之前,他只需要人天往来一次,所以就叫做一来果;再来说三果,三果人呢他叫做阿那含果,也就是不还果,不还的意思就是只要你能证得三果,那么你可以在中阴阶段般涅槃,也可以在色界天以上般涅槃,那么在出离三界生死之前,都不会再回到人间受生,那么这样的一个三果人,我们就说他叫做不还果;那再来是四果阿罗汉,阿罗汉在死后他就入无余涅槃,永远出离三界生死。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1 18:49:20
佛说断三缚结者得须陀洹果,须陀洹果就是刚刚讲的初果。那么得这样的一个初果,他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为什么证得这个初果,证得初果要干什么?我们来看看,断三缚结证初果又叫做见道,那见道又是什么样的意涵呢?我打个比方来说,譬如说有人要去登一坐山,那么他最重要的是要干什么?他一定要找到这个登山的入口处,如果他没有找到登山的入口处,他永远在外面一直绕,那样子永远也爬不了那座山,所以找到登山的入口,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我们来看看解脱道当中呢,也是这个样子,一个人证得初果,就是走到了声闻解脱道的入门,也就是说他已经走到了入口处了,登山或许有好几条路可以登到山顶,但是在声闻解脱道当中,就唯一的一条路可以登到,可以究竟解脱,所以呢,这个断三缚结,他就这么样的一个意涵在里面,也就是说只要你走到了入口,接下来要走多快都是你控制的,快慢由你来控制,但是你已经看见了这一条解脱的大道。再来说,一个人如果说要去爬一座山,那么他走到了入口之前,他会经历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我们来看一下他要走到入口之前,他一定要去评估,这一座山是不是我要登的,是不是适合我去登,他是不是我想要登的山?那么再来呢,他要确定我登到哪里,才是真正的爬完这一座山?再来他要了解我要登到山顶呢,我需要克服哪样哪些关卡?他要了解!再来他要知道入口在哪里,接下来他要对自己有信心,说我一定可以克服中间的难关,要进入入口无慢之人就是不卑不亢?很容易,但是要爬到顶呢,他还有很多难关要克服,他必须建立这样的一个信心,他才会动身去走到入口。那么同样的,一个修学声闻解脱道的人,他当然走到了入口,他在走到入口之前,他一定认为声闻菩提道就是他想要走的路。再来他一定知道说,我只要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就是究竟果,我只要证得阿罗汉果,我死后就可以入无余涅槃,阿罗汉果就是解脱道的究竟果。再来他一定知道说,我在从初果走到阿罗汉果之前,我还有两个关卡需要去克服,就是二果跟三果,他都了解了以后他当然知道,说那我怎么走到入口,也就断三缚结?那么他一定是对自己有信心嘛,说我一定可以出离三界生死,照这样的路走完,我就可以出离三界生死,他这样的一个信心,成立了他才会动身走到入口,所以你可以看出来说,一个人呢只要是断了三缚结,他对于解脱道的内涵,对于声闻解脱道的内涵,他一定是会完全了知的,他对于这样的解脱道的真实理,他都不会再怀疑。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1 18:50:36
简单的说完断三缚结的内涵,那么我们再来看,从第二观点来看,为什么要断三缚结?我们从我见跟我慢的关系,来探讨说,为什么要断三缚结?我们先来看 佛是怎么说,佛怎么开示这一段呢?佛说:世间有情,一结断时,余一切结皆亦随断。云何一结?是谓我慢。所以者何?诸所有结,细中麁品,一切皆以我慢为根,从我慢生,我慢所长,是故我慢一结断时,余一切结,皆亦随断。——《本事经》卷1。从这一段经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就是说,一切的烦恼都是从我慢所生,从我慢所长,所有的烦恼都依于我慢而有。那么意思就是说,只要把我慢给断了,你的生死大事就了了。那么我们再来看,我慢跟我见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我慢,我慢就是因我而起慢,什么是我?就是把五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然后因为把五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所以乐于五阴存在于三界当中,这样的一个执着,对五阴有所执着,不肯灭掉自己,乐于他存在于这个三界当中,这样的一个我慢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因为把五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所以呢,一个人如果要把我慢给断了,他非得把这个我见给断了不可,我见就是我慢的病因,如果你不把病因除了,你再吃多少药也没有用,譬如一个人生病了,你再怎么吃药,如果你没有找到病因,你即使短时间内,把这个病给压制了,但是呢这个病因还在,他还是不可能根除的,所以如果说要把我慢给断了,一定要断三缚结。那么把我见断了以后,是不是我慢就当场就断了呢?不是这样子,一个人生病把病因拿掉了以后,他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他的病才会好,所以说当一个人把三缚结断了以后呢,佛说最钝根最迟钝的人呢,他最多也只要七次人天往返,就能脱离三界生死。也就是只要断了三缚结,最多经过七次人天往返,我慢就会断,这个就是把病因除了以后,所造成的一个结果,所以呢,断三缚结在声闻解脱道当中,就扮演了这样的一个角色,所以呢为什么要断我见的原因,这是为什么要断三缚结的第二原因。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1 18:52:06
接下来说为什么要断三缚结的第三个原因,佛说断三缚结者永不堕三恶道,那么最迟钝的人经过七次人天往返以后,就能永远出离三界生死,那我们来看,这样算是什么的好处呢?我们先来说人跟天寿命的差别,在天界里面,寿命最短的就是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天人的寿命,他在那边一天的寿命,就是人间五十年,如果那边一天的寿命是人间五十年,那人的寿命,如果让你活到一百岁,也就是人瑞啦,那么在四天王天,天人的眼中你只活了两天。那么如果说你是最钝根的断三缚结的初果人,那么你生天七次人间七次,你在人间每次也都给你很长寿,总共加一加就是四天王天的十四天,那你只活了十四天,那我们来看看,四天王天的寿命有多长呢?四天王天的寿命呢,他一天是人间的五十年,他的天寿是五百岁,换算人间的时间是九百万岁。也就是说,如果你每次都活一百岁,那么你人天往返一次,你在人间的时间,只有九万分之一,也就是不到万分之一。那么在你出离三界生死之前,你在人间的时间是很短暂的,不到万分之一,那么其它的时间都在天界享乐,那么在享乐完毕以后呢,就出离三界生死了,这样的一个好处为什么不要呢?所以当然要断三缚结,那么我们再说,证得禅定断三缚结跟证得禅定不断三缚结这个角度来做一个比较,譬如说如果你断了三缚结,但是你不是最钝根的人,你证得初禅,那么死后就是到色界天去,在那边般涅槃,因为断三缚结证得初禅就是不还果。那么如果一个人证得初禅,但是没有断三缚结,他同样的是生到色界天去,但是在色界天命终以后,他还是要回到人间来,那回到人间以后就有可能再下堕三恶道。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断三缚结,即使证得初禅,你还是在六道轮回当中。但是呢,证得初禅以后,再加上断三缚结,那么你就可以出离三界生死,因为你永远不必回到人间受胎,也不用堕到三恶道去。因此从这个观点来看,当然要断三缚结啊!再来说,堕入恶道有什么样的坏处呢?恶道中间当然就是苦啊,我们来看畜生,畜生吃完一餐不知道下一餐在哪里?今天吃完了明天的食物在哪里?都还要去寻找,这样当然很苦呀!再来说鬼道,鬼道众生永远吃不饱,他还比畜生还差,那鬼道的众生因为都吃不饱,所以又叫饿鬼道。当然也有吃得饱的鬼道众生啊!譬如说城隍、土地公,这种有福报的众生,当然不能够称他为饿鬼,但是这样有福报的鬼道众生,他还是极少数,大部分的人堕入了鬼道,都是饿鬼永远吃不饱,这是鬼道的苦。再来说地狱,地狱道的众生虽然不必找食物,但是他却为他所吃下的食物所苦。也就是说他吃下的东西,会让他很苦很苦,最苦的当然是无间地狱,当一个人堕入了无间地狱以后,他是受苦无间的,只要你全身能受苦的地方,都在受苦。那么他是没办法自杀的,也没办法在业报没有报尽之前,能够离开这个无间地狱,所以你如果不想堕入三恶道,去受到这样的一个苦,你当然要断三缚结。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1 18:53:39
简单的把为什么要断三缚结的三个理由说完,我们现在开始讲如何断三缚结?三缚结就是我见戒禁取见疑见,那我们怎么来断我见呢?断我见在上一单元中,已经由正纬老师,为各位菩萨做了详细的解说,我这里就不再重复。那我在这里只针对一些重点来做说明。如果你想要断我见,第一个一定要信受三宝。那么你要信佛,信佛有三身,佛有法身常住,佛有报身在色究竟天说法,佛还有千百亿化身在他方世界度众生,所以 佛当时在人间入灭了,祂不是断灭空,你要相信 佛有三身,相信 佛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还有十种名号的功德,相信 佛有这样的功德。再来相信法,我只要相信佛法所说的,如实去做呢,我就可以证果,很多人都说他在学佛,但是他不相信佛法可以实证,不相信佛法实证的人,大概有两种人:第一种人就是把学佛呢,当作是行善,行善就是学佛,有这种见解的人,他是从来都不看经典的,不去探讨说,这个经典里面到底在说什么?那也不探讨说,佛到底来人间是要干什么?他也不去想说,如果学佛就只是行善而已,那么基督教为什么不是佛教,如果这样子的话,佛教跟基督教也没有什么差别,行善的人很多也不必去信宗教,因为行善就是学佛,造做善事就是学佛!那 佛来人间到底要干什么?这样的一个见解的人,他虽然自称在学佛,但是他是不相信佛法是可以实证的,因为他只相信他师父所说的,所以如果他的师父不跟他讲说,佛法是可以实证的,那么他是一定不会扭转他的见解的,这是第一种人,自称自己在学佛,但是却不相信佛法是可以实证的人。那么第二种人呢,就是自称在学佛,但是把佛法当成一种思想来研究,把佛法的思想,把佛法当作一种思想来研究,基本上就是不可能证得果证的,他不会有果证的。佛法僧三宝,在他的心目中都不是宝,因为 佛只是写了一套佛法的思想而已,所以把祂称作佛,祂跟孔子、孟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所以 佛不是宝。法不能实证,当然只是思想,也不是什么宝。僧呢,当然没有人证果,怎么会有僧宝呢,所以他不是宝。所以在他心里面没有三宝。那么一个人如果皈依三宝以后,说佛法是不可以实证的,不相信佛法可以实证,那么其实他已经不是三宝弟子了。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1 18:55:12
接下来说僧,你要相信僧呢,相信只要依照 佛所说的佛法来修行,那么你一定可以证果,也可以成就僧宝的功德,如果你已经信受了三宝,那你就具备了断三缚结的条件。接下来你要了解五阴的内涵,五阴为什么是虚妄的?五阴是怎么形成的?这个你要先去了解,确定五阴是虚妄的。接下来你要了解四圣谛的内涵,确定四圣谛当中的苦谛,苦谛就是因为有五阴所以有苦。一切的苦,都是因为有五阴所造成的,你要确定。如果要离苦呢,在声闻解脱道当中,离苦的方法就灭掉五阴,灭掉五阴就是苦灭的境界,当你确定以后,然后你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五阴是虚妄的,那我把自己灭了以后,那我不是断灭了吗?因此这时候你要相信,有一法是常住不灭的,那么这一法呢,就是所谓的第八识!虽然你没有证得第八识,但是菩萨都证得第八识,虽然你没有证得,但是你只要相信这一法常住,那么你就相信五阴是虚妄的,一旦你确定五阴是虚妄的,那么你的我见就断了。再来检查戒禁取见,戒禁取见就是施设不如理的戒禁,想要籍由这样的一个戒禁来修行而得到真正的解脱,那么当你知道这样一个真正解脱的境界是什么的时候,你已经是不会再信受这种与解脱无关的戒禁了,你不会再受持,那你就断了戒禁取见了。再来检查疑见,一个人断了我见以后,他对于诸方大师所写的著作,所说的法,只要一句话或一段文字,他就可以判断对方有没有断我见而且毫不犹豫,这样你才是真正的断了我见,那么这样的一个疑见,对诸方大师不疑,这样的一个疑见断了,你就是真正的把疑见断了,那么你的三缚结就全断了,这时候你就是真正证得初果的圣人了。今天三缚结的内涵,就简单讲到这里,那么希望各位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真正的断三缚结,然后把三缚结断了以后,你就是真正的初果人,也就是圣人了,那么在下一集当中,将由正伟老师来讲离欲证初禅证初果。阿弥陀佛!
作者:路边蹲只猫 回复日期:2010-04-11 19:02:39
我不拜佛,但是佛教某些道理我还是相信的,所以我尽量吃素,也时长内观心性
作者:大玩主西门 回复日期:2010-04-11 19:16:37
佛法我信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2 15:35:17
三乘菩提第13集——初果到初禅的发起
正伟老师
优酷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4NjM0ODg4/v.swf
土豆视频
http://www.tudou.com/v/Rkt19GvZ3jI
视频开示文稿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次的内容,来为各位讲说声闻道中二果与三果的修证。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一次所说的为什么众生沉沦在生死的大海之中,而不能解脱呢?因为众生有无明,所谓的无明就是众生不了解三界五阴诸法都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所以众生会把五阴法当做是真实的、常住的、可乐的、值得追求的,这样的无明在解脱道来说,就是会障碍众生出离三界不得解脱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为什么众生不能出离三界呢?因为有这个无明,又叫做一念无明,众生在现前的一念当中,就已经被这个无明所缠绕,所以就会一世又一世的轮回而不得出离。那么一念无明的内容又包括哪些呢?一念无明包括了: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无色界爱住地烦恼。其中无色界爱住地烦恼,又叫做有爱住地烦恼。简单的来说,就是众生爱乐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境界,被这个爱乐所绑住,所以就会在三界当中轮回,这三界住地烦恼的背后,是因为有我见,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比方说我爱这个东西,我讨厌那个境界,众生要产生喜爱或厌恶,它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也就不会有这一些喜乐与厌恶,所以说众生乐着三界的先决条件,就是有了我的想法与见解。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2 15:37:16
因此想要解脱于三界,首先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断我见。我们做一个比方,如果一念无明是一棵树,则我见就是它的根,而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就是它的树杆、枝条与叶片,如果我见不断,则三界爱就不可能断除,因为树根还在,未来春风吹又生,三界爱仍然会继续生长出来,不是真的消失了。前面的节目中,我们已经为各位介绍众生断了我见,成就了声闻初果,也就是须陀洹果,初果的人,他不会再以三界当中的任何一个法,当作是真实的我而存在,所以不久之后连带着疑见、戒禁取见也会一并的断除。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三个加起来就叫做三缚结。也就是说证得初果的人断了三缚结,就是断了一念无明的第一个部分见一处住地,所以还剩下欲界爱、色界爱与无色界爱的烦恼,因此证得初果的下一步,就是要断除欲界爱。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2 15:40:04
那么为什么三界爱当中,首先要断除的是欲界爱呢?因为欲界爱的内容深广,现前就已经被这个欲界爱所缠缚了,因此三界爱当中,首先要断除的就是欲界爱。初果人虽然已经亲证三界五阴法当中,没有一个法是真实可依靠的,可是由于对于欲界的贪着尚未断除,所以此生结束之后,下一生仍然要出生在欲界天中。因此最钝根的初果人,虽然不会再往生三恶道,可是下一世在欲界天中,如此人间天上往返七次之后,才能够证得四果入般涅槃,这就是 佛在《长阿含经》中所说的:得须陀洹道不堕余趣,极七往返必成道果的道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初果人已经断结证果,也已经现证五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怎么可能还会贪着欲界法呢?主要是因为过去多生以来,所累积的习气尚未改变的缘故。我们就用一个《杂譬喻经》的故事来为各位说明,在西方有一个王国,向来缺少马匹,国王花了国库很多的钱,终于买了五百匹的战马,用来防御国境。可是一阵子之后,由于国泰民安没有战事,国王就说,与其花这么多钱来养马,不如让这些马进到磨坊里面,去帮忙磨面粉吧,所以这些马就进到磨坊里面去。几年之后邻国真的入侵了,这时候国王派了这些战马上阵,可是战马由于已经习惯于每天在磨坊中,绕着石磨转圈圈,所以上了战场,竟然不懂得如何冲锋陷阵,士兵急着拿马鞭鞭打这些马,反而是更努力绕着原地转圈圈。邻国看到了这个弱点,就一举攻下了这个王国。这就是说,由于过去多生以来,熏习欲界的习惯,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思惑,这就是三界爱的烦恼。初果人断的是见惑,所以三界爱的思惑尚未断除。见惑与思惑是不同的,否则一念无明,也不必分成四种住地烦恼了。
作者:浮出水面吐个泡泡 回复日期:2010-04-12 15:41:05
那么接下来,初果人要怎样断欲界爱呢?在《长阿含经》中,佛说:三结尽、薄淫、怒、痴,得斯陀含,还至此世而取灭度。意思是说初果人已经灭尽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的三缚结。接下来要修除欲界爱,首先就要淡薄欲界的淫爱、瞋恚以及无明,这样子就证得二斯陀含,下一世会出生在欲界天,再下一世则会回到人间,而取证四果阿罗汉,就在人间取证涅槃。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去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如是苦集灭,而成就苦灭道谛。也就是初果之后,仍然要观行现前的现象界法,以破除过去所没有发现到的五阴法上面细微的执着,以这样子断三缚结以及五阴的空观当做基础,进而断除欲界爱,欲界爱的内容,总共有粗、中、细九品,断除粗品与中品的六品法,就叫做二果斯陀含人。意思是说二果人,仍然有微细的欲界爱,所以下一世将出生在天上,而不能出离欲界。
加入收藏夹
复制给朋友
分享到外站谷歌书签嘀咕QQ书签新浪微博百度搜藏开心网雅虎收藏人人网Delicious白社会MSN空间豆瓣
',3)">

关于天涯 |广告服务 |天涯客服 |隐私和版权 |联系我们 |加入天涯 |手机版
© 1999 - 2010 天涯社区
举报

请选择举报类型
举报对象:在sdfas
举报原因: 广告 谩骂 色情 违法 其他
举报内容:
载入中...
0您如果想要使用举报功能,必须先登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