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是一种大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0:24
放弃的断想

朱焕龙

 

 

人们普遍认为,坚持很困难,放弃很容易。因此,我们总是用“胜利”来激励自己把“坚持”进行到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坚持固然是困难的,但放弃,实在要远比坚持困难得多。所以,高僧常常用“立地成佛”来劝诫恶人“放下屠刀”,用“苦海无边”来劝诫痴迷的人“回头是岸”。

“立地成佛”应该是一种远比“胜利”大得多的诱惑。生命是美好的、宝贵的,可是,生命太过短暂。能够让生命延长,人们是可以为此付出任何代价的。如果能够长生不老,甚至能够得道成仙,世上有几个人能够抗拒这种巨大的诱惑呢?但是,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我们看过几个恶人为此“放下屠刀”了呢?我们又看过几个人“放下恶念”、“放下贪欲”了呢?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立地成佛”是一张空头支票,然而,“胜利”又何尝不是?“坚持”了就一定会收获“胜利”么?即使“胜利”了,又一定可以让人生快乐和幸福么?实质上,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胜者。所谓“胜利”,到头来都不过是镜花水月。

与“立地成佛”和“胜利”相比,“回头是岸”是一种更为切实、更为有力的劝诫。生活在海上的人,长期漂泊在“苦海”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无所依伴,都深知“岸”对于人的珍贵,他们的眼里和心里唯一的渴求,就是“岸”。美国科幻大片《未来水世界》就十分形象和深刻地对此作了揭示。因此,除非迫不得已,不要进入“苦海”。除非迫不得已,不要恋战“苦海”。一旦发现彼岸遥遥无期,纵然迫不得已,也应该激流勇退,回到此岸。人生,有太多的“苦海”,只有时时铭记“回头是岸”的人,只有时时准备放弃那些应该放弃的东西的人,才是可以享受“岸”的乐趣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

 

 

柳宗元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大家都只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快。他的同伴们说:“平时你最会游泳了,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累得更游不动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真是愚蠢到了极点,无知到了极点,人都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执着一念,不听劝告,至死也不肯丢掉自己的包袱,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少吗?在钱财与生命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抉择的时候,放弃钱袋子,保住生命,这是一个简单明了的人生常识。“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哪里还需要什么犹豫和算计呢?不放弃钱袋子,就得放弃生命。而放弃了生命,就得放弃一切。什么钱财、美女、地位、名誉之类的生命的附着物和社会的衍生物,都将随风飘逝。正应了那句古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国古代还有一个盲人坠桥的寓言,也很值得玩味:

有一个盲人走过干涸的溪流,在桥上失足坠落,急忙间两手攀住桥栏杆,战战兢兢地抓得死紧,心想一旦失手必定堕入深渊。路过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怕,尽管放手下来,桥下面是实地,离你的双脚不过一尺。”盲人不信,抓着栏杆不听地哭号。时间久了,双手酸痛得实在抓不住了,失手掉了下来,结果落在地上,平安无事,毫发未损。于是自嘲说:“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地苦自己呢?” 

我们当中很多为名利所累、为情欲所困、为道义所缚的人,不就是这样的盲人吗?他们生死不愿或不敢放手,怕一旦放手,会生不如死,于是只好辛苦着。其实,你何不放手试试呢?不管三七二十一,放下再说。更有甚者,宁死也不放手。这不是糊涂么?天下除死无大事。死都不怕,大不了一死,还怕什么放手?该放手时就放手,放手就是。放手之后你就会发现,下面原来就是实地。走出去,外面是片天。

 

 

说坚持容易,是因为坚持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既然是“本性”,不需要坚持,自然坚持着。说放弃艰难,是因为放弃是后天不得已的选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放弃一颗“为己”的心,居然严重到“天诛地灭”的程度,其艰难可想而知。

坚持其实是兽性的,更多的是生物属性。人的生命的诞生,遵循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这一个精子与这一个卵子,需要多少坚持才得以成活,又需要多少坚持才得以会合,还需要多少坚持才得以成形面世。这个过程,它没有意识,也不知道自己要坚持,但它一直坚持着来到了这个糟糕的世界。人的生命诞生之初,大概到一周岁之前,大多的意识也还是不强的,基本处于混沌状态,特别是在半岁之前。可是,他的坚持却是惊人的坚定。他肚子饿了,他不舒服了,他需要什么东西了,他用哭声来表达。如果你不明白,他就一定会坚持地哭到你明白为止。由天生的生存需要,加上后天对欲望的反复诱发和强化,坚持成为了人生的第一品质。没有人不知道坚持,也没有人不懂得坚持的重要,更没有人不坚持着进行灵与肉、名和利的搏斗,直到心脏停止跳动,没有了坚持的载体。

放弃则完全相反,它是人性的,完全是社会属性,但这个世界上暂时还没有完全的人性,所以不会有人真正懂得放弃的智慧。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只有主动坚持,而没有积极放弃的。放弃都是被迫的,是优胜劣汰的结果,是失败的结果。一般而言,放弃都被认为是一种无能,被认为本身就是一种失败。几乎没有几个人认为失败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胜利。坚持的是强者,放弃的则是弱者。因此,人们总是以坚持为荣,以放弃为耻。这就是当人们面临困境无法坚持的时候,宁可选择死亡也决不放弃的根本原因。

儒,讲究“克己复礼”,“克己”本身包含了放弃的智慧,可是,“复礼”却走向了另外一条坚持之路。结果,在进退的矛盾里挣扎了两千多年而不可自拔。佛,比儒有所进步,似乎参透了大千世界,认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又如电,应做如是观。”放弃了“四大皆空”的尘世,却也执着于虚幻的天国,困守在打坐念经和清规戒律里抽身不得。只有道,放弃了世俗,也放弃了来生,主张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却又没完没了地寻仙访道,练丹养生,终于无法逍遥游。纵然如庄子那样的智者,妻子死了可以鼓盆而歌,却也未能放弃他的雄辩。纵然如老子那样的彻悟,骑青牛出关而逝,还是留下道德经五千言。禅宗讲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似乎已到“心外无物”的化境,却仍有达摩面壁九年,慧可断臂立雪这样的坚忍。上述这些人类顶尖的哲学和智者,尚且难以掌握放弃,何况他人呢?可见,放弃是有违天性的,不是坚持可以获得,也不是坚持可以运用的。只有彻底完成人性的进化,没有与生俱来的坚持了,放弃也就成为一种可能了。

总之,坚持是主观的,放弃是非主观的。坚持的困难,是非主观上的困难。而放弃的困难,却是主观上的困难。佛学中国化的“禅宗”,是最懂放弃的智慧的。六祖慧能创立的“南禅宗”,主张“顿悟”,对放弃的理解,即使是道,也有所不及。然而,正因为它对世俗放弃的彻底,终于不容于世俗,不容于世,至宋而绝。

 

 

人生有太多的痛苦,生命经常会遭遇难以承受之重,总会有车到山前、身近悬崖而不能再坚持的时候。怎么办?这就必须积极地、果敢地选择放弃。

此岸的风景可能是美的,观之不足,不能割舍。不要贪恋,何不去看看彼岸的风景呢?未必彼岸不如此岸,极有可能彼岸胜过此岸。无论如何,肯定会有另一番景象。彼岸的风景可能是美的,求之不得,神不守舍。不要贪恋,何不坐下来看看此岸的风景呢?未必此岸的风景不如彼岸,极有可能彼岸的风景不过如此。“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大可不必执着于一时一地一念一想。放弃现在,可以收获将来。放弃将来,可以收获现在。痛苦地坚持就不如痛苦地放弃。放弃了痛苦,还可以找到快乐。即使没有找到快乐,也顶多不过还是痛苦。快乐地坚持也不如快乐地放弃。放弃了快乐,还可以找到新的快乐。即使找不到新的快乐,反正已经快乐过,何妨尝尝痛苦呢?没有必要执着于痛苦和快乐。没有人知道是痛苦给人的快乐更多,还是快乐给人的痛苦更多。痛苦与快乐,都是人生的滋味。

 

 

有人说,恶自然要放弃,难道善也放弃么?很对。放弃的智慧正是在这里。必须放弃的时候,什么都应该放弃。不但放弃假恶丑,而且要放弃真善美。从盘古开天地说起,从女娲造人说起,从有人类这一天说起,如果真的能够放弃恶,世上还有善吗?没有了善,也就不用再坚持善。善都没有了,恶又在哪里呢?

有人还说,坚持是进步,放弃是倒退。你主张放弃,不是主张倒退吗?我要申明的是,我没有主张倒退。这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进步与倒退。是不是觉得很荒唐?如果你感觉到了荒唐,那么,放弃的智慧正是在这里。进步与倒退,不过是相对于生命来说的,不过是相对于人类创造出来的只有向前却没有向后的时间来说的。如果我们超脱于历史之外,超脱于人类社会之外,超脱于生命之外,——不管是历史、人类和生命,都不过是浩瀚宇宙当中的一种短暂现象,——那么,还有进步与倒退吗?你说,地球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宇宙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没有人知道。人知道的,是人类本身。而人类本身,似乎正在向前不断发展,但又有谁能够保证,这不是正走向毁灭呢?

想想吧:我们想坚持,可是最终我们只得放弃坚持。我们不想放弃,可是最终我们不得不放弃。坚持不能坚持到永恒,放弃却换来了永恒。这样的大智慧,谁都不愿运用,谁都运用不了,可是,我们都难逃其手。

这,就是我们的终极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