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局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46:24
微妙的局势 -- 橙灯?
  
  网友木林森说:“多年以后,他们也许会这样回忆现在:那时候,我们看到阳光灿烂,却不晓得那是落日的余晖;我们看到繁花似锦,却不晓得转眼花期将过;我们眼看天堂将至,却不晓得翻过去,将是无底深渊。”我觉得,这是对现在中国经济的经典描述。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明日黄花”,今天人们都在欣赏着繁花似锦,并且用自己的收入去大量购买这些“繁花似锦”,就花巨资买像9999朵玫瑰求爱;但是到了明天,繁花似锦就是残花败柳,人们今天耗费巨资购买的东西,明天却发现一文不值。具体来说,最近网友跟我说,楼市又重新开始上涨了。 我表达我的个人观点:楼市是最后一波了,而且幅度不会太大,因为整个盘子太大,资金抬不动了。而且,楼市跟股市的不同在于,一旦楼价开始下跌,那就是无量空跌,随便可以跌个30-50%。这又像人们先登山,然后跳悬崖。登上的时候,觉得自己越来越高,感觉很好。但是,突然一个失足,就直接到了悬崖下面去了。拥有房产的人们,每年看到自己的房价增长,心理上非常高兴。但是,人们可能意识不到,房价可能会在突然之间下跌50%以上,甚至有可能变得一文不值。而房价的下跌,将与粮价的上涨有直接关系,粮价又与其它多种因素有重要的联系。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主粮价格翻倍基本上已成定局,但是形势似乎并不是这么简单。8月下旬,理应是蔬菜价格最低的时令,而北京零售菜场的黄瓜价格达到3-3.5元,是2009年同期价格的2倍,更是3-5年前的3-4倍。同时,下半年如果不大量印刷钞票,房地产、铁公基、汽车及其上游钢铁、水泥、建材家居家电等行业就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垮掉;而如果大量发钞,就会直接将蔬菜、水果、杂粮等食品价格再推上一个新的价格台阶。目前,不论跟房地产相对比,还是跟菜价相对比,的主粮的价格之低,已经到了极其荒谬的地步。在海量的新钞票发行的背景下,菜价继续上涨也是很正常的。那么,如果主粮价格还不大幅上涨,那么就会让人感到绝望。因为,以现在的主粮价格与通货膨胀状况进行对比,如果粮食价格不翻倍,农民们都会停止种粮和卖粮,让数亿城市人无粮可吃。到时候就不是粮价的问题,而是当人们无粮可吃的时候,将会变成粮食无价的问题。所以,下半年粮价必须涨,而且上涨幅度不能小,最少应该翻倍。 而如果粮食价格上涨,必然导致日用品价格上涨,并且刺激各种支持性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引发整个社会的“价格上涨螺旋”。问题是,考虑到土地状况、天气状况和农民积极性问题,即使下半年粮价翻倍,中国下半年的粮食可能都已经不够了,也就是有可能会出现无粮可吃的情形。再考虑到国际游资随时准备撤走、出口贸易可能面临大滑坡,那么进口粮食也将成为问题。当然,不论粮价翻倍还是粮食无价,中国经济也将经历全面瓦解的状况。而且,这种状况正在迅速逼近,有可能随时发生。  
  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关心中美关系。因为,很多人人们认为,美国可能通过经济“阴谋”和军事行动,要压垮中国经济。而我与一些朋友沟通的时候,一再强调美国目前是支持中国经济现状,根本没有什么“阴谋论”。如果美国想弄垮中国经济,随便对中国施压即可,根本不需要处心积虑弄什么“阴谋”。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现有的经济模式一直依赖于对美国的出口而维持。而离开美国的支持的话,中国经济立刻被“打回原形”。那么,要让中国经济垮掉,美国只需要逼迫人民币升值,或者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措施(因为中国不实施市场经济或者人/权问题),甚至只需要进行美元加息(人民币也必须被迫加息)。可以说,实施其中任何一点,都会让现在的中国经济直接game over。这就像一个全副武装、实力强大的人,在面对身体虚弱、随时可能倒下、而且依附于自己的人。如果这个实力强大的人想让这个虚弱的人倒下,只需要轻轻推一下这个虚弱的人,还需要处心积虑搞“阴谋”吗?“阴谋”永远是弱者对强者的方式和手段,强者根本不屑于、也不值得对弱者实施阴谋。而且,中国盛行的“阴谋论”更是中国社会的群体性精神分裂的结果:一方面处处依赖着强者,离开强者就无法生存;另一方面却妄想自己比强者还强大,还经常幻想着强者要“阴谋”自己。但事实上,美国现在不仅没有“阴谋”中国,还在尽力扶持中国现在的经济。在过去几个月中,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持续增大。而对于美国来说,美国经济又进入贸易逆差承受力的临界点,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美国队中国出口增加,来降低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减轻美国的贸易逆差压力。但是,美国仍然在忍耐着,年初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也基本上消失。可能是美国领导层也发现,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弱不禁风。如果压迫人民币升值,那么会引发游资大量撤离,以及中国出口严重衰退,现有的中国经济模式无法持续。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美国经济不仅受到中国的严重波及,而且还得被迫腾出手来,帮助收拾中国这个烂摊子。也就是说,美国在国内经济形势日益恶化的时候,对中国表现得更加宽容,承受更多的贸易逆差,希望中国经济还能够维持。而这样做的好处是,美国人希望,通过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宽容,免得让美国现在的执政团队陷入美国内部萧条、外部中国经济瓦解的“内外交困”局面。
  不要说美国打压中国了,即使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支持力度,现在的中国经济都难以维持。对于中国人来说,需要具有清醒、甚至是冷酷的认识。首先,弱不禁风的中国经济不是美国宽容就可以持续的。随着关键时点的接近,经济规律开始真正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以前人们违背规律的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那么人们受到的惩罚就越严重,后果影响也越深远。其次,人民币既然对美元美元升值,也就意味着问题更加复杂。本来,在我最初的设想中,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之后,就考虑进行橙灯报警。比如说,人民币升到 6.5或者 6的时候,现在中国国内的游资会趁机开溜,而且中国进口将猛增、出口大幅下滑,随着游资的出逃和贸易数据变化,人民币实现大幅贬值,并且引发国内物价大幅上涨。但是,人民币在汇改之后,从人民币和美元的比价6.82升到6.76,总共升了不到1%。同时,美元指数从88跌回80,幅度为10%左右。也就是说,人民币实际上相对于其它货币在贬值。实质上的贬值对中国出口形成很强的支持作用,让中国经济还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运转。而当美元升到83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又贬值到了6.8的水平。而人民币这个阶段的走势,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异常的表现。因为,这次汇改之后的人民币表现,是数年前人民币开始升值以来,完全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同时,人民币在实质上盯住美元,让形势进入更加微妙的状况中。这种微妙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平静,但是在底层暗流涌动,让一般人忽略了正在发生的变化,并对形势的变化产生错觉。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先升值、再贬值”的路线图可能不会再出现,游资可能在人民币不升值的时候就开始出逃,引发人民币大幅贬值,并且形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果游资不等人民币升值就出逃,那么人民币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直接开始大幅贬值。现在,很多人准备等人民币升值之后再换美元,想把所有汇率的钱都赚到自己的手里。那么,这些“贪小利”的人们可能将没有机会再换到美元,然后手持人民币的人们“见财化水”。  
  人们更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大家都在关注橙灯的时候,那么橙灯可能不会亮,然后直接变红灯。从目前整个社会氛围来看,很多人都在考虑换美元,包括国内的居民和进入中国的大规模游资。其中,有一些中国局面在持续地换美元,这些人包括一些正在进行投资移民的人,另外还有一些先知先觉、然后将自己的财产换成美元避险的人;当然,而更多国内居民觉得人民币大量发行、物价上涨过快的,所以等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后,再考虑换美元。另外,进入中国的大规模游资也有两种:一是大规模的主力游资,这些游资单位数额巨大,数年前就进入中国,现在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另一种是大规模的的大规模主力游资,这些游资单位数量较小,但是数量众多,今年以来进入中国赌人民币升值。那么,不同的群体因为心态和资源状况不同,其地位是不对等的。持续换美元的国内人群,因为个体资金数量较小,而且进入中国的游资数量巨大,因此现在很容易就跟进入的游资进行对冲,然后离开中国,这些人并不担心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的问题。因为,即使人民币升值,对他们来说也影响不大;而人民币开始贬值的话,他们将更庆幸自己的先知先觉。 而等待时机换美元的群体中,散户游资和一般居民处于明显的资源劣势,而主力游资则具备各种资源优势。主力游资拥有很大的主动权,他们早在几年前进入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了退出路线。而一旦他们找到机会,然后全面撤退的话,就会导致外汇储备大幅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拥有的资源优势,会掩护和支持他们的大规模撤退行为。更为关键的是,一旦他们开始撤退,就必须防止散户游资和国内居民也换美元,抢占他们意图占有的利益。或者说,中国现在的M2已经有差不多70万亿人民币,如果散户游资和国内居民恐慌起来,共同争夺现在的2.5万亿美元储备(约合17万亿人民币),那么必然会出现“狼多肉少”的清醒。所以,他们开始撤离的时候,必然要阻止散户游资和国内居民换美元的行动。也就是说,一旦主力游资开始行动,那么进入中国的散户游资和中国国内的居民,也就失去了换美元的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资金换美元走人。  
  本来,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这样的形势很容易判断。随着人民币升值,这些主力游资可以通过人们的高涨情绪,顺利地“出货”换成美元。那么,散户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跟主力游资一起换美元。但是,由于中国采取的人民币不升值的政策(防止出口骤降和游资逃离),那么主力游资的操作必然会改变方式。 而假如人民币对美元不升值的情况下,这些主力游资就开始撤退的话,那可能是在美元明显前兆的状况下,人民币突然开始贬值了。 比如说,某天人们突然发现,外汇储备快速减少(因为这些数据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期),随后人民币开始大幅贬值。 到时候,后知后觉、等着人民币升值之后换美元的人们,想换美元都来不及了。 或者说,如果大量的散户游资和中国居民都等着人民币升值的时候,那么人民币可能就不升值。 人民币不升值的好处,就是让这些散户们缺乏换美元的动力。 然后,主力游资开始走人,中国经济和人民币价值“退潮”,大量的散户们被搁在了“沙滩上”。 根据基本的市场规律,市场走势往往跟大多数人的期望相反,那么主力游资的撤退行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也将措手不及。 而且,再结合现在的国际国内经济状况,尤其是国际经济大萧条的时间越来越接近,国内大通货膨胀的状况随时可能爆发,导致主力游资都会“手忙脚乱”地逃跑。 那么,很可能会发生“橙灯”不亮,直接就亮“红灯”的情形。 也就是说,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人民币突然大幅贬值,并且引发经济的全面瓦解。   越是表面平静的局势,就越需要担心其内在的暗流。而我们作为信息闭塞、人单力孤的散户,要想发现“潜流”的状况,就越需要深入其内在机理,找到关键问题。另外,通过内在的问题分析,思考问题的源头。并且通过分析问题的源头,思考个人的对策。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币不升值,什么是决定未来经济走势的关键点?如何通过判研这些关键点,决定个人的操作决策?这是本文要进行思考和论述的问题。现在,中国面临几大不确定关键因素,决定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方向: 1、美元升值;2、粮食价格;3、楼市价格;4、贸易出口;5、发钞速度。其中,美元和粮食是最敏感指标,也是直接因素。如果美元指数大幅上升,可能说明世界经济大萧条开始,主力游资开始快速撤离,那么人民币能够在短时间内(少于3个月)开始贬值。如果粮食价格开始大幅上涨,那么人们开始抢购粮食,并且引发抢购美元的状况,并迫使主力游资加速撤退,那么人民币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始贬值。而一旦这两种情况发生,那么人们就很难再换到美元了。不论楼市价格明显上升或者明显下降,有一部分炒楼资金都会卖掉房子,然后撤出楼市,那么这些钱就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或者保值渠道。而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中,只有粮食生活日用品以及美元值得投资,这些钱必然会转向这些产品,并且引发1、2两种情况。如果贸易出口减缓,会导致两种情况发生:A、难以覆盖住主力游资撤退的部分路线,那么会导致主力游资加速撤离;B、更多的散户境外游资会采取观望态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来源枯竭,一旦外汇储备停止增加,就意味着开始减少,加速主力游资和散户游资的撤离。如果继续现在的发钞速度或者加快发钞,以挽救资金链趋于紧绷断裂的房地产和铁公基、附属产业汽车业,以及钢铁水泥、建材家居、建筑机械等等上游行业,那么就会引发房价上涨和出口下降,导致粮价上涨并迫使游资加速撤离,也会导致人民币贬值。而3、4、5的情况如果发生,会在中短期内形成连锁反应,引发人民币贬值。所谓中短期,是指3个月-1年。也就是说,如果上述5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导致人民币贬值,人们换不到美元;而且,任何一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形成人民币贬值,粮食价格上涨两个相伴相生,相互影响的情形。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人民币汇率和粮食价格是现有经济机制的基础。也就是说,“大机器”能够维持运转,是以外汇管制和粮食价格管制为基础的。(当然,不仅仅是这两个,我会在以后的“垄断企业价格”部分中,利用中国“货币发行机制与中国经济”的系统图明确表示出来。) 更需要明确的是,粮价管制支持了外汇管制,让廉价的血汗劳工成为可能,因此也就支持了出口,以及房地产和铁公基等一系列的国内经济拉动措施。 那么,一旦粮价上涨,现有的经济系统就会完全瓦解。 这也是为什么各种价格可以涨,比如说房价可以涨、菜价可以涨,但是偏偏粮食价格不能涨的原因。 只要控制住粮价,那么中国还可以做“国际民工”,赚着大量农民工的血汗钱,然后支持“大机器”的运转。 而一旦粮价上涨,各种日用品的价格也会迅速跟着成比例上涨,结果会是出口经济里的农民工和城市经济中的中低端白领即使工作,也是得不偿失。 那么,无数人就会回流农村,无数人则无处可去,靠着抽取底层无数血汗奴工生存的大机器,也会迅速瓦解,变化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 这时候,有的人会说,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上买粮食和猪肉,缓解国内的粮价上涨。 实际上,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首先,国际粮价在各种消息的配合之下,已经大幅上涨,而且人们预测牛市将持续。一旦中国加大在国际市场的粮食购买,会把国际粮价炒上天,甚至可能像俄罗斯那样进行出口限制。 比如说,美加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一旦粮价暴涨,那么他们会首先保障日本、韩国等国的粮食供应,然后再供应全世界。 因此,世界可供出口的粮食是有限的,不可能都卖给中国。 另外,一旦粮价开始上涨,游资和居民们会立刻采取行动,更加迅速地抢购美元。 然后,美元储备大量流失,中国将没有钱用来买粮食。 也有的人说,国家可以拦截这些游资,然后把外汇储备保存住,给大家买粮食。 但是,这也是不现实的。 因为,国际游资是受本国军事力量保护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一员,就必须按照国际规则保护这些资金的合法权益;其次,人们并不知道,现在的外汇储备到底投资到了哪些地方,这些外汇储备的实际盈亏状况如何,到时候需要使用外汇的时候,这些储备还能够变现多少; 第三,根据历史经验,民众需求是最后思考的因素,那么粮价上涨可能更加促使外汇储备加速减少,没有人会留下这些储备给民众买粮用的。
  
  也就是说,外汇储备和粮食价格食问题是现在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而粮食价格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当全面分析过中国经济之后,所有的问题都会回到一个最初的起点,也是人们经常说的:老百姓只要有饭吃,经济就不会出问题。那么,老百姓有饭吃的关键在于,粮价保持稳定。 如果粮价稳定,那么日用品价格就会稳定,而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就比较强,人民币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自然坚挺。 即使有的游资撤离,还有新的游资会进入,来寻找价值“洼地”。 但是,一旦粮价大幅上涨,并且引发日用品价格上涨,反过头来再支持粮价大幅上涨的话,就会导致人民币失去购买力价值,造成游资和国内居民抢购美元、“夺路而逃”局面。 更重要的是,大量农民工和大中城市3000元收入以下的无房人群,将会陷入无饭可吃的境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就会出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在过去的十年左右,中国粮价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况。 当中国的M2从12万亿增加到72万亿(预计在2010年底超过,或者明显超过),也就是通货膨胀6倍。 同时期,房价上涨达到10倍,日用品、服装等等价格也明显上涨。 现在,在深圳珠海的生活费用,已经与香港澳门有一拼。 很多深圳珠海的居民到香港澳门采购日用品和服装等,因为香港澳门的产品质量好得多,价格还便宜得多。但是,中国粮价一直没有明显的变化,这完全是拜中国的粮食价格管制“所赐”。 而实际上,根据现在的市场和社会环境,粮食价格随时会大幅上涨。 而且,粮价上涨将在短时间内发生,幅度会非常可观。 一旦粮价开涨,价格上涨1倍很正常,并且可能引发社会性缺粮,进而影响到日用品和其它产品价格,并且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按照粮价的无价格弹性特点,再加上粮食短缺问题,粮价和日用品价格轮番上涨的话,粮价上升5-10倍也很有可能。如果达到这个幅度,那么现有的社会经济迅速瓦解。 而且,连锁反应的速度会很快,从粮食迅速传递到基本日用生活品,从局部迅速传递到全部。 一旦粮价开涨,现在人们关心的房价、股价等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为什么现在说粮食问题? 因为,现在中国的粮食已经到了临界点,现有的粮食管制机制随时会被打破。 从整个社会的十年周期来看,从1999年底到2010年底M2货币印刷增加6倍,再加上各个环节垄断集团的支出日益庞大,因此各种生活费用,包括水电油气、住房、医疗和药品、教育、工业品等等各个方面,价格都翻倍甚至十倍以上地进行上涨。 在农业领域,过去两三年的光景,土豆白菜都翻了好几倍,达到2元/斤的水平。 而姜蒜更是超过10元/斤,给大家心理上很大的冲击。 虽然zf要求打压菜价,而且动用很大力量宣传蛊惑民众,并且打击所谓的“典型”,但是基本上没有实际效果。 因为,海量的货币堆积在那里,再加上种菜成本逐年上升。 更重要的是蔬菜中间环节里,高昂的油费、路费、摊位费、工商管理税费,然后再加上中间商的一定利润,还有运输环节的损耗,造成终端价格超过地头价格的十几倍,有的甚至达到几十倍。 当然,无论如何,当菜价大幅上涨的时候,都会导致地头菜价在一定程度的上涨,并且让农民种菜多一点积极性。 当社会其它产品价格和菜价等所有产品的价格都涨起来的时候,粮价却仍然保持“稳定”。 而这种稳定并不是像西方国家大规模进行农业补贴的稳定,而是蓄意压制粮价的“稳定”。 这就意味着,粮食价格已经到了边缘。 人们都知道粮食比价不合理,而且今年粮食明显减产,另外粮食是无价格弹性商品。 所以,人们都能理解,一旦粮食价格上涨,那是无法刹住闸的。 过去对粮价压制的时间越长,粮价上涨的力量就越大,上涨的过程就越迅猛。 所以,人们的神经现在已经非常脆弱,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人们抢购粮食的风潮。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存粮与抢购之间的关系。 人们的存粮越少,抢购的欲望就越大。 现在人们家里存粮都很少,都是一家买个十几二十多斤的米面,够很短一段时间的口粮,然后现吃现买。 那么,如果人们害怕粮价上涨,开始囤积粮食的话,就会直接导致粮食需求急剧增加。 以北京为例,北京现在有将近2000万人口,如果按照一家4口人计算,那么就是500万个家庭。 假设,现在人们看到粮价要上涨,每家屯粮200斤,以供家庭3-5个月的粮食消耗(每人每月消耗粮食10-13斤,属于一个偏低的数字)。 那么,人们屯粮的举动可以在1周内完成。 而如果北京要应付人们屯粮的举动,就需要在短时间内调进10亿斤(5亿公斤=50万吨)的粮食。 如果用25吨的大卡车拉货,需要从各地进行2万辆/次的运输,而且还不包括市内运输。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大量的粮食运输不及,会出现粮食脱销现象,让人们更加恐慌。 当然,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北京是不用担心的,相关部门会组织各种资源,粮食充足供应,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为保障北京供应是政.治要求。 但是,如果换到另外的城市,比如说其它人口达800万以上的二线城市,那么粮食供应商就会减少供应,然后坐地起价,甚至囤积不卖。 而粮价上涨会引发人们更加恐慌地购买,并且迅速波及到周围地区。 而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么恐慌情绪会快速波及到周边地区。 到这个时候,安抚人们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民众都害怕自己连饭都吃不上。 如果想保持粮价稳定,国家就必须大量放粮,稳定民众情绪,压抑粮食价格。
  
  一旦粮食抢购风潮开始,人们将疯狂地抢购粮食,而中间商将更加积极地囤积粮食,而粮食生产者将更加惜售。 这样下来的结果是,人们不用再考虑买房子了。 有钱人也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房子卖掉,换成粮食和美元。 因为,人们有粮食吃的时候,会考虑买房、买车、结婚等等问题;而没有粮食吃的话,所有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弄到粮食吃上饭才是真的。 这时候,关键问题就发生了。 当资金都在房地产、铁公基、钢铁水泥、建材家居等等行业中的时候,70万亿的M2显得并不充裕。 比如说,北京一套房子可以很容易卖到200万元以上,这些钱才能购买3500万套房子。 如果按照房屋空置达6500万套左右的状况,假设每套房子110万元,那么卖掉这些空置房,就能够把所有的M2耗光。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的统计,从2004年开始,全国粮食连续丰收。 现在,每年全国的粮食产量超过1万亿斤! 那么,如果M2中的10万亿元进入粮食市场买粮的话,可以把1万亿斤的粮食价格抬到10元/斤。 不仅如此,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商品率为30%左右。 即使大宗农产品商品率达到50%,那么这1万亿斤粮食中,大约5000亿斤是粮食生产者(农民和农场工人)及其家庭的口粮,不论价格多少都是不会卖掉的。 而可供销售的粮食约有5000亿斤,只需要5万亿元就可以把粮食价格炒高10倍。 而且,根据动态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思考(我在前面阐述过机理),只需要1万亿元就能够把粮食炒高10倍。有的人跟我说,资金不会去炒粮食,因为炒粮是要枪毙的。 但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根本不用资金去主动炒粮,只需要城市居民多买点粮,中间商增加库存并且放缓供应速度,以及农民少卖点粮,市场需求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数倍,而市场供应减少到之前的几分之一。 比如说,北京一城的人口如果按照上述的方式,每户存粮增加到300斤,那么就再增加5亿斤粮食的需求,总共增加的粮食需求就是15亿斤。 那么,全国现在有8亿非农人口,合2亿家庭(一家4口人)。 那么,一家囤积300斤粮食,就是在很短时间内,增加600亿斤粮食的需求。 同时,粮食加工商通过增大原材料库存、降低出货数量,中间环节增大库存,也可以增加同样多的粮食需求;农场和农民减少卖粮数量,一点一点地卖粮,也可以减少同样多的粮食供给。 那么,全国粮食就会在短时间之内,形成2000亿斤的粮食供求缺口。 在这样的情况下,甚至不需要外来资金,可以让粮食奇缺,粮价暴涨。 如果外来资金真的介入,比如说以开办粮食加工厂的名义,大规模进行粮食储备,对粮食需求更加“火上加油”,那么粮价会涨到哪里,谁都不知道。 而这些屯粮的行为,都只是正常的日用生活性储粮,不算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投机屯粮”。
  
  在这样的情况下,考验的是国家粮食储备和产粮能力。 首先,从中长期来说,如果一国的产粮能力高,就像美国。 当人们开始蜂拥买粮的时候,大量轮休土地就会投入使用,显著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在1年之内增产的粮食,就可以满足这些短期的波动,然后让粮价回落,保持粮食价格稳定。 在短期,一旦民众开始屯粮,就需要国家储备粮投放市场,平抑粮食需求的波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国家粮食储备充足,那么粮食价格就能够保持稳定,现有的价格机制还能够继续。当然,一旦粮价上涨,也就不可能降下来,只是在一个新的价格保持平衡。比如说,在大规模印钱的背景下,如果人们认为粮食价格上涨,并且开始为了手里的钱保值而屯粮。因为民众开始屯粮,导致粮价上涨50%-100%。 那么,国家储备粮会在上涨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粮食投放,让粮价不再上涨。 但是,回到过去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要回到过去,也只能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本身并不非常可怕。 即使粮价上涨100%,让很多低收入人群陷入经济困境中。 但是只要有粮食吃,整个社会还是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 但是,当人们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开始屯粮的时候,突然发现粮食买不到了,而且国家粮食储备也基本上没有粮食了。 那么,整个社会面临的就不是粮价问题了,人们将更加急迫地购买更多的粮食,导致社会上的存粮更少。 如果人们真的发现,国家储备库实际上是空的,没有足够的粮食应对人们囤积风潮,那么社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首先,人们最初仅仅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导致粮价上涨而存粮,如果粮储没有粮,那么人们存粮就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保命。 其次,一旦粮储的粮食无法平抑需求,那么压制粮价的措施难以维持,粮价就会展开规模巨大的报复性上涨过程。 一旦粮食价格开始报复性上涨,就意味着粮食价格管制机制被打破。 那么,以粮食价格机制为基石的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包括房地产、汽车、铁公基、出口加工、外汇储备等等各个关键的领域,都要经历全面的改变。 而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改变,人民币也要重新估值,可能会出现充分贬值的情况。    所以,中国的粮食问题的关键在于,1、中期:农民是否会增加粮食产量;2、近期:分析清楚国家粮食储备数量。 农民是否增加粮食产量是根本,也是国家粮食储备的来源。 同时,国家粮食储备是短期保障。 在储粮方面,美国国家粮食储备分为两部分:1、农民储备:农民跟国家签订合同,按照半市场机制进行储备;2、商业储备:商人受国家委托进行储备,赚取服务费。 而农民储备和商业储备除了为国家进行粮食储备之外,还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留一部分粮食,伺机卖出,赚取投机获利的额外利润。 在中国,最初的储备也分为两部分:1、农民存粮;2、国家粮食部门的储备。 不过,在近些年,存粮的农民越来越少,基本上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剩下都卖掉。另外,过去城市居民一家存放200斤粮食,让人感觉很正常。 现在,很多人家也就存20-50斤粮食。 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到,现在人们吃粮已经基本上完全依赖国家粮食部门储备和粮食中间商(加工生产和运输环节)。 如果国家粮食储备充裕,那么一切都好说。 因为,只要粮食价格合理,一旦人们开始大规模屯粮,那么国家在抛售储备粮之后的半年之内,就可以收储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保持后续的粮食稳定。 但是,如果国家粮食储备是空的,而且农民都不愿意种粮。 那么,一方面国家粮储无粮可卖,那么人们屯粮的问题就从价格问题变成生存问题,人们将更加疯狂地抢购粮食,整个局面就会失控。 另外,即使国储粮可以应付短期需求,但是如果农民还是不愿意种粮,那么后续的粮食供应不上,也会导致中期局面失控。 考虑到这个因素,美国农业部定期进行广播,告诉大家国家粮食储备库存是多少,粮食种植面积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方式,稳定住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让农民减少盲目种粮的可能性,让居民不用担心粮食在突然之间出问题。 所以,几十年来,美国粮食形势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即使粮价大起大落,但是因为信息播报及时,随时引导人们种粮和买粮的方式,所以从来没有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粮食安全。  而在中国,中国农民的种粮面积是个“糊涂账”,而国家粮食储备数量更是个秘密。然后,统计部门告诉大家,2004年开始,粮食年年丰收。这让很多人感觉到困惑,更让人们感觉到不安。 因为,在人们普遍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到的信息来看:1、耕地丧失:最近一些年,大量耕地被城市扩张(房地产)、铁公基、工业区建设而“鲸吞”。 就以北京为例,2000年的时候,回龙观已经是非常远的地方,当时的回龙观还是一片良田。 现在,回龙观已经是钢筋水泥丛林。 2、种粮减少:大量粮食作物耕地变成经济作物耕地,很多耕地被抛荒,而且很多地方种粮的两季改一季,农民只需要自己够吃就行。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粮食真的能够年年丰收? 这是无数人怀疑的问题。 而这样的怀疑也形成了对国家粮食储备的疑惑,到底国家粮食储备有多少? 因为,现在人们家里已经很少存粮了,一旦国家粮食储备出问题,人们将在短时间内直接面临挨饿的状况。 比如,如果国家粮食储备减少供应,那么很多人会在1个月之内就无粮可吃。 对于大量城市居民来说,这实际上是巨大的潜在危险。比如说,某个城市如果有一天说运不进粮食,那么半个月就会有人开始挨饿,一两个月之内就可能出现饿死人的状况。 因为,人们现在已经不像过去,即使粮食供应出问题,但是家里买的粮油还可以供应3个月到半年,让人们挨到新粮上市。 那么,国家粮食储备也就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 人们必须要问:库里粮食到底有多少? 可以说,这个问题决定着很多人的生命。 但是现在,国家粮食储备是个秘密,人们并不知道库里有多少粮食。 那么也就意味着,很多人的命悬在一个秘密上。 一旦人们因为通货膨胀的问题,希望多买粮,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 这时候,谜底就要揭开了。 一旦这个谜底告诉大家,库里的粮食比较少,不够满足大家的日常性屯粮需求,那么粮价将快速实现翻番或者翻几倍。而如果粮库本身已经快空了,当大家急忙屯粮的时候,粮储拿不出粮食来,甚至反而增大“储备”,与民争粮,那么就意味着很多毫无准备的人就没有粮食可吃。 没有粮食可吃,就意味着陷入饥荒,人们就要重新回到吃玉米面和红薯的时代。
  
  一旦谜底揭开,说国储粮食较少,那么意味着什么? 在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比如说,美国人的恩格尔系数很低,自1980年以来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1990年以来平均为24.12%。 考虑到美国人的食量比日本人大得多,以至于日本人大都很瘦,而在美国肥胖横行。 再考虑美国人外出就餐的比例比日本人高,喝咖啡等额外消费比日本人多,即使这样,美国人的恩格尔系数仍然明显比日本人低,就说明美国人实际的人均生活水平远远高于日本人。因此,美国人追求大house,开大排量汽车,很多人家买游艇(从10几英尺长的小boat,到100英尺以上的豪华yacht)。 而日本人就要为房子、车子等等消费而奋斗。 而在中国,进入2010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9.76%,接近40%。 而且,如果考虑到中国的食品质量,比如说三聚氰胺、地沟油、激素抗生素瘦肉精“三合一”的猪肉、农药化肥“保护”下的粮食和蔬菜,中国人的恩格尔系数会明显提升“一个档次”。再考虑到中国的基尼系数2009年已经突破0.49,贫富差距跃居亚洲第一,一个高官的50万年薪可以将1000个人的“平均年收入”提高500元。 那么意味着,中国城镇居民贫困群体迅速扩大,再加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引发的疾病和医药费误工等成本),大多数人的实际恩格尔系数已经超过50%,也就是回归温饱或者贫困状态。大部分人都可以到中西部农村,甚至北京周边的农村,体会一下什么是温饱、贫困或者赤贫状态。 就是收入刚够吃饭,无力购买现代电器、家具,更不要说买房子、汽车这些大宗高价品。 而且,不少人家是家徒四壁,家里的主要电器产品就是昏暗的灯泡、过时的电视等。 那么,如果国储粮食库存数量的“谜底”揭开,发现储存的粮食较少,无法达到平抑粮价的作用,那么粮价可以翻几倍。 这时候,大多数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可以直接超过60%,也就是贫困状态甚至赤贫。 也就是说,连劣质的食品都吃不起。
  
  如果粮价翻几倍,人们连劣质食品都吃不起的时候,现在人们普遍追求的东西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在过去几年以来,年轻人似乎不买房就无法结婚,人们把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买房上,人们也为买房的事情而怨声载道。 为了满足人们的“刚需”,房地产业得到迅猛增长,房地产商和地方zf也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人们可以非常短视,短视到只想着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不考虑自己有可能变差。 即使回到刚过去不久的1990年代,当时能够买得起房子和汽车的人也是很少的少数。 不过,如果粮食价格翻几倍上涨的话,人们将不是回到90年代,而是回到80年代、甚至60、70年代。 很多人将开始真正感受到饥饿带来的痛苦,这种饥饿的痛苦不是买不到房子这样的精神饥饿,而是实实在在因为吃不上饭而导致的肉体饥饿。 当人们吃不上饭的时候,人们会连取暖、用水、用电等方面都极度精打细算,而买国际品牌的洗发水、香皂、牙刷等等日用品都会变成奢侈行为。那么,房贷、 养车、旅游、买名表、钻饰、奢侈品牌服装、桑拿KTV等等各种非 生活必需消费就开始变成“天方夜谭”。 这些非生活必需消费,无一不跟房地产有关,而人们没钱吃饭的时候,首先要处理的就是房产。 根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现在中国空置房屋数量就已经超过6000万套。 那么,如果人们吃不上饭,然后大量村镇人员回流家乡,那么空置房可以轻易超过1亿套(包括大产权房、小产权房、商业写字楼折合等)。 到时候,无数人会为了买点粮食,而把自己曾经高价购买的房子,以极低的价格贱卖。 但是,考虑到1亿套的空置房,到时候住房拥有者就是想卖,估计人们都不会买了。 现在,已经有很多“刚需”买了房,他们说买了房之后,房价升跌都跟自己没关系。 当然,当人们把几乎所有的钱用来糊口的时候,就能够体会到房价跟自己的关系了。 没有挨过饿的人们、或者忘记自己曾经挨饿的人们,就会发现吃饭永远比房子重要。 其实,中国一直都没有真正解决吃饭问题,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想着能够像美国人那样生活。结果,就是人们让自己陷入更加没饭吃的境地。 另外, 根据行业预测,中国汽车保有量到2010年底或者2011年上半年,能够达到7500万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 而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仅有554万辆,到2000年增长到1609万辆。 1990年的时候,社会的汽车够吗? 应该是够的,因为也没见出什么问题;2000年的时候,社会的汽车够吗? 似乎同样是够用的。 那么,如果粮价上涨几倍,现在7000多万辆的保有量,可以直接降低到1500万辆,甚至500万辆。 那么,光现在的汽车就已经泛滥了,足够1500万辆时期的2000年消化50年(假设一辆汽车10年报废)。 那么,没有了房地产和汽车,也就没有了铁公基、钢铁水泥、建筑机械、家居装饰等等一系列的相关产业,也就没有了奢侈品产业,而现在中国经济中绝大多数的工业和服务业都得关门。 所以,如果过去几年粮食减产,而且粮食储备不足的话,中国经济就会快速瓦解。 实际上,中国经济2009年就已经开始瓦解,而一旦人们开始为了多买粮应付通胀的时候,快速瓦解的进程就会加速。    所以,弄清楚这几年粮食是否增产、国家粮食储备是多少,将对每个人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过去几年粮食增产,国家粮食储备很多,那么个人经济也就相对安然无恙。 人们可以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买房就买房,该结婚就结婚,该买车就买车,该旅游就旅游。 但是,如果粮食减产,国家粮食储备不够,那么粮食安全就不能保障,粮食价格就有可能会翻倍甚至几倍。尤其是粮储的粮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就越会花更多的钱买粮食的话,经济就会完全失控,经济快速瓦解的过程也就开始了。 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么人们就必须采取完全不同的行为模式。 所以,本文就需要在前面对水资源和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粮食生产与储备状况分析,来思考人们可能面临的现状。
  
  要分析粮食生产状况,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自然之友”网站(www.fon.org.cn)的2000年1月《通讯》(请注意时间,是2000年)一篇关于“中国耕地”的文章说:“中国的耕地面积是个谜。官方公布的耕地面积是“约15亿亩”, 只见耕地不断被鲸吞蚕食,但报上来的统计数字永远是“约15亿 亩”──平安无事,没有警讯,就象一个人只看见自己遍体流血却 丝毫不觉疼痛一样,神经传导失灵。八十年代中期,中央开始警觉 各地隐瞒耕地面积,“目前,全国人口这本‘大帐’已经查清。但土 地资源长期以来没有准数,至今仍然家底不明”(《人民日报》社论 “实事求是摸清土地家底”),但是,对各级地方官员来说,隐瞒耕 地面积有明显的利益:提高单产,以示政绩;少报建设占地,隐瞒中 饱;基层乡镇政府还可把私瞒的土地变成自己的“小金库”,以应 付各种黑色和灰色开支;中央政府也可以不断宣布“用占世界百 分之七的耕地基本上解决了占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人口的温饱问 题”,等等。可是,有人估计,近年耕地减少数应在年均2,500万亩 以上……但中央政府至少进行了十年的努力,仍然查不清“家底”, 而这期间农业危机应接不暇,邓小平发出警告:九十年代要出问 题就出在农业上!国家土地局检查组从飞机上对“家底”拍照、录像了不少,但 清晰度不够,也无法定位定量,于是又向中科院购买卫星数据,联合几所高校,开始制作十七个城市的监测图。这些卫星照片一做出来,国家土地局上上下下大吃一惊──耕地的损失大大超过统计数字,城市的发展盲目而不合理,闲置撂荒的土地也大大超过统计和地面监测的数据。
  
  基本国情与数字: 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国土总面积百分 之六十五;难以利用的高寒荒漠、石山、冰川、沙漠、戈壁等占去总 面积三分之一,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极为有限。中国耕地面积约为20亿亩左右,占国土总面积约百分之十四; 人均耕地1.6亩,仅为世界人均5.5亩的三分之一稍强;在全世界二十 六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中国耕地总面积与美国并列第二, 人均耕地面积则为倒数第三。在1,568个县级行政区中,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 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 百分之六十六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百分之六十一的耕地是“看天田”,缺乏灌溉水源。百分之四十的耕地开始退化, 百分之三十的耕地水土流失。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但水土资源匹配不佳,以长江为界, 南部水多地少,北部地多水少;主要粮食产区黄海平原耕地占全国 百分之四十一点八,而水量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五点七。耕地品质不好,稳产高产田占百分之二十二,中低产田占百分 之七十八。耕地平均复种指数为百分之一百四十七,长江以南高 达百分之一百八十至二百五十,全部耕地超强度使用,土壤肥力 持续下降。后备耕地严重不足,可开垦为耕地的宜农荒地仅有1.7亿亩 ……
  
  耕地减少量之谜: 耕地是国土的精华。综合各种因素,中国每年大约要丧失多少 耕地呢?这又是一个难解之谜。国家统计局保护耕地专题调研组披露:1986至1995年九年间,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960万亩,并补充说明:实际数字可能是统计 数字的2.5倍,即7,400万亩,年均占用耕地820多万亩。作家马役 军报告了一个更大的数字:在二十年间,城市、公交、基本建设占 用农地5亿亩(大多是近郊良田),年均2,500万亩──这两个数字差 了三倍。还有,如果说对于1997年前发表的有关土地使用的统计数 字都需要乘以隐瞒系数2.5,那么李瑞环讲的三十年累计减少6.1亿 亩是否也要乘以2.5呢? 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竟无从下手:长期以来的统计数字都疑点 重重,并极为混乱。可以说,利用这些差距很大的数据,研究者可 以得出任何想要的结论。看来,除了挣脱这团乱麻,从较为可信的 基本数字出发重新计算之外,已别无他途──结果,我得到的答 案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近年来,每年减少(非净减少)的耕地竟然可能将近8,000万亩,其中包括:城镇扩张侵占耕地、乡镇企业占用 耕地、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水土流失损失耕地、农民建房占用耕地、 各类开发区占用耕地、沙漠入侵耕地;暂不计算的部分还包括:废 弃土地、污染土地;每年因水旱灾害减少的耕地数字不详,也暂不 计算。 这一估算,也有两个旁证:其一是,十多年前,何博传就曾预言:如耕地面积仍直线下降,大约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耕地 将趋近于零──这与我估算的形势大致相当;其二是,李瑞环所说 的6.1亿亩之数,是旧的统计数字,若乘以修正系数2,为12.2亿亩, 年均愈4,000万亩;如果考虑到隐瞒情况越来越严重,再考虑到耕 地减少的大幅加速趋势和新近出现的畸形工业化占地,前期大大低于平均数,后期大大高于平均数,则和我所估算的8,000万亩不相上下了。
  
  到此,可以为近半世纪中国耕地减少的形势勾画一个大轮廓了:五十年代初期,中国耕地为16亿亩以上;人均耕地2.7亩,为近半世纪最高值。九十年代末,在经过近半世纪大量流失和新的土地开垦之后, 维持在20亿亩上下;人均耕地降至历史最低值1.6亩。 近半个世纪流失的耕地,累计数可能高达将近20亿亩。 简而言之: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以人为破坏为主的各种因素,我 们丢掉了近20亿亩安身立命的耕地。 在急剧增加的人口压力下,我们又被迫以破坏林地、草地为代 价,开垦了24亿亩耕地,勉强维持著民族生存。 在统计上,永远会存在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后备耕地,事实上,从 大量开垦林地、草地、湿地、陡坡地开始,中华民族的后备耕地资 源已然耗费殆尽。对于一个世界大国这种巨系统,生态环境的变化是渐进的,很 难确定那个灾难性的临界点究竟在何处。事情也许发生在六、七十年代之交,其标志是:毛泽东号召“农业学大寨”,以阶级斗争的方式强行开垦山地,增加粮食产量。 从那时起,快速衍生的生态灾难, 终于摧毁了民族生存与环境限制之间极为脆弱的平衡,决定性地 使中国坠入整体性的“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深渊。 至为悲观的是,在由人口、资源、生态容量、社会制度所给定的 大格局下,我们看不到任何挣脱怪圈的希望。”
  
  根据这篇文章,我们首先可以得出一个概念:中国耕地面积在迅速缩减,同时已经失去了可开发的潜力。 如果在2000年时,可耕地面积是20亿亩,宜农荒地面积不超过2亿亩,那么总共的耕地潜力是22亿亩。 那么,中国就再也没有土地的潜力可挖了,如果这些土地没有了,那么中国人就没饭吃了。 那么,按照文章所进行的估计,20世纪末期,每年耕地减少8000万亩。 而2000年之后,大量的城市扩张、新城建设、工业区发展、公路和高速公路等等,都在侵占着耕地。 更可怕的是耕地使用的污染和浪费。 很多工业区、房地产项目在大量圈地之后,任意让土地荒芜,大量土地因为工厂排放、矿山施工而变得无法耕作。 就连一个多少人没有碰过、甚至很少见过的小小高尔夫球,都在大规模侵蚀着人们的口粮。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2009年,中国新建了400多座高尔夫球场。 也有报道说,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有2700个高尔夫球场(而在过去,中国具体建了多少个高尔夫球场,谁都不知道)。 一个高尔夫球场占地40-50公顷,也就是600-700亩,那么400个高尔夫球场就是25-30万亩,2700个高尔夫球场就是160-190万亩。 可以说,高尔夫球场是占用耕地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都能轻易侵占数十万到上百万亩耕地。 那么,从各地“如火如荼”的城建和铁公基的状况来说,每年减少8000万亩的数字似乎并不夸张。 那么,如果按照每年8000万亩的数量进行同比缩减的话,到2010年底,中国耕地面积则减少到14亿亩左右。 而这个数字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因为它正好与中国官方宣布的“18亿亩土地红线”相匹配。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是人多地少的大国,截至2006年底,全国耕地只有18.27亿亩,人均仅1.39亩,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也就是说,从2000年到2010年期间,到了“中场”的2006年,官方公布的耕地面积“正好”到了18亿亩。 当然,这“18亿亩”有多少水分,人们都不知道。 而从2006年底,就已经提出“坚守18亿亩的红线”,到现在2010年下半年已经说了将近4年。 但是,人们从肉眼都能看出来,各地每年仍在进行着大量的建设,甚至侵占耕地建设的速度还加快。 比如说,最近几年大量砍伐原生林,然后种植速生林,导致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周围耕地无法耕作。 最近西南大旱,土地龟裂,赤地千里的现象,就是这种更加凶狠破坏的结果。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基本上能够做出判断,“18亿亩红线”早已经已经被打破。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这个“红线”如果被突破了的话,突破了多少?
  
  那么,当中国人口与土地相结合,就出现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实施户口制度的国家,但是户口制度似乎并没有让人数统计变得方便,甚至让人们更加迷惑,以至于现在没有人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人。 在1999年底,中国人口普查数字是12.59亿人,而现在普遍说中国人数是13亿人。 但是,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亿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至1.3亿人。 那么按照1990年代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010年底的十多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亿。 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只是在户口簿上的人数。 因为中国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无数在中国出生的中国人的孩子们,无法被正式承认为中国人,也就成了户口簿上的“黑人”。 那么,这些无法上户口簿的“黑人”人数有多少? 是1000万人还是1亿人? 谁都不清楚。所以,中国到底是13亿人,14亿人,还是15亿人? 这是谁都弄不清楚的问题。 现在,人们都在关注自己眼前的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对于中国人口和耕地根本没有太大的兴趣。 人们总觉得,这些数字跟自己无关,自己也管不了,所以就集体选择“失明”。 但是,恰恰是人口未知数和耕地未知数这两个巨大的未知数凑在一起,形成了对人们生死攸关的数字组合。 因为,如果时间还停留在2006年,按照国家相关的统计数字,人均耕地还有1.4亩,中国的粮食还有一定的安全空间。 但是,如果在过去4-5年里,中国宜农耕地减少到14-15亿亩,而中国人数增加到14-15亿人,也就是人均1亩地的话,那么中国随时会陷入大规模的饥荒。 因为,中国的耕地状况已经极为脆弱,再加上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并没有解决,所以随时会因为天气或者其它原因,造成农产品的大量减产。 雪上加霜的是,目前的经济运行模式加剧了大规模减产的状况,因此饥荒似乎已经难以避免。       首先,中国面临着极其紧张的粮食供应链条。粮食供应链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一个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一个健康的社会必须要保持足够的粮食供应富裕度,保障粮食供应链的弹性。如果一个国家的粮食链时刻处于紧绷状态,那么遇到任何导致粮食减产的事件时,都会导致粮食供应链断裂。 一旦粮食供应链断裂,即使所谓的境界发展再快,人们也要面临饥荒,社会也无法运转下去。所以,任何一个能够保持稳定生存的社会,都要想方设法保持一定的粮食充裕度,让粮食链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应对突发事件。 前苏联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之一,重工业极为发达,常规武装力量的规模数量甚至超过美国(虽然在质量上逐渐落后)。 而且,苏联牢牢地控制着东欧、越南、朝鲜、古巴等国家,影响着中东地区,形成与美国全面对抗数十年的态势。 而且,前苏联地广人稀,土地可耕种面积非常大,如果好好经营,能够成为粮食出口国。 看上去一切都非常好,似乎很多问题都能够解决。 但是,不论前苏联多么强大,都绕不过一个问题:人民吃饭。 按道理不愁粮食的苏联,因为社会机制问题,人们守着大量的肥沃耕地,就是打不出粮食来,造成几十年粮食供应链紧张,从1960年代开始大规模从美国买粮。 最后,前苏联因为粮食和日用品短缺,再加上接近150%的通胀率,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而且控制着将近半个世界的“巨无霸”,在一夜之间瓦解了。 同时,美国拥有跟中国相近的土地面积,但是人口只有三亿人,是中国将近15亿人的五分之一。 而且,美国严格保护耕地,防止任意侵占耕地的行为,并且对于农民耕地也作出诸多条件限制,比如说休耕轮作、水土保持等。 日本作为粮食进口国,一方面通过大规模的农业投入,保证国内土地“精耕细作”的状态,维持粮食产量;另一方面,作为美国的战略盟友,随时会受到美国粮食支持,而且日本还大量购买海外土地,实施“海外屯田”的粮食战略。 另外,美国拥有完善的粮食储备系统,保障粮食的安全供应。 而且,美国和日本通过粮食政策,给自己的粮食供应链留下充分的宽裕度。 即使气候出现异常,也都能够保证国民的粮食供应。 有了粮食供应保障,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一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让经济维持稳定。
  
  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耕地极其紧张的国家,却没有保护土地、保障粮食供应的系统措施。 在2000年,中国12.6亿人,耕地20亿亩(合人均1.6亩)的情况下,粮食供应链已经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按道理,土地应该定期休耕,以保持土壤肥力。 但是,中国必须持续使用耕地,保证粮食的基本供应,让粮食供应链不至于断裂。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应当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保护水土,并且通过环境保护、恢复生态。 然后,像以色列一样,从荒漠、半荒漠地区要耕地。但是,“要钱不要命”的经济系统开始走向疯狂状态。 尤其是1990年代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到2000年之后开始发挥作用,整个西部的生态系统开始遭到毁灭性打击,并且影响到中部和东部。同时,东部大量的招商引资、工业区建设、房地产和铁公基等等各种活动,让本来土地肥沃、最适宜耕种的东南沿海地区,丧失了大部分的肥沃土地。 到了2010年,中国人口增加和土地迅速减少同时发生,人均耕地只有1亩多一点。那么,1亩耕地意味着什么?首先,这1亩地不仅仅要解决粮食问题,而且要解决蔬菜、水果以及其它经济作物。比如说,人们需要种植棉花,保障自己的穿衣问题。不仅如此,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越来越高。反映到食物上,就是不仅要吃粮食,还要吃肉;人们不仅要吃肉,还要喝酒;不仅要喝酒,还要大量地进行公款和私款请客吃饭。尤其是公款吃喝,几个人可以弄上一桌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十几个人都足够吃,然后大家喝完酒之后,饭菜基本上不动就被倒掉。这些酒肉和大量的浪费,都是粮食。大约3.5-4斤的饲料可以生产一斤猪肉。酿造1斤白酒需2-4斤粮食,而高度酒和发酵酒则需要3-5斤。现在,人们公款吃喝起来,经常一顿可以吃1斤猪肉,或者喝1斤高度白酒,合3斤以上的粮食。而中国有不少人,基本上天天就这样公款吃喝,一个晚上可以吃好几顿饭。所以,浪费的饭菜更多,消耗的粮食也更多。总的来说,全中国每年酿酒消耗粮食达1000万到2000万吨,合200亿-400亿斤。如此数量的消耗,给整个粮食供应链带来极为沉重的压力,让中国的粮食供应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在这样的粮食供应链状况下,中国每年的粮食能否实现剩余,是个巨大的问号!如果中国粮食难以剩余的话,国家粮食储备库中有多少粮食,更是让人心里没底。
  
  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耕地平均质量严重下降。由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以及最优良的土地被侵占,导致剩下的土地大都是劣质土地。 现在,“土地流转”成为一个流行的词汇,很多农村开始了土地流转的农业模式。 土地流转意味着,就是小块的土地被集中起来,然后包给某个人或者组织,然后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利润和效益提升。 那么,大多数人就拿“土地流转”的模式套中国的农业,认为中国的农业能够通过土地流转的“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的发展。 在这些人的概念中,通过“规模化”经营,实现像美国那样的经营模式和收入利润:一方面,这样的模式能够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提高农民从事从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更多的农民可以离开土地,提升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而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也就意味着地方zf能够卖更多的地,开发商开发更多的地产,赚更多的钱,然后支持上游钢铁水泥化工等等行业的巨大产能,中国现有的经济模式能够维持下去。问题在于,推动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人们,似乎忽略了中国和美国的耕地情况完全不同。“规模化经营”是有条件限制的,那就是土地比较平整,土地质量相对平均,易于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电子化操作。 但是,中国2/3的国土面积是山地丘陵等地形,而与之相对应的耕地,也是2/3在这些地区。 可以说,除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拥有大片宜农平原耕地之外,其它地区大都是处于山区和丘陵的耕地。 而由于地形原因,耕地崎岖不平、形状不一、往往都是小块种植,而且土地相对贫瘠,根本不适合“集约化经营”。
  
  而东部地区对良田毫无节制的侵占,让中国快速丧失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耕地。 比如说,苏南等地区是传统的鱼米之乡,耕地质量高,耕作成本低,产粮质量好。 但是,在近十几二十年、尤其是过去十年,大量土地成为无法恢复的工业、房地产等用地,粮食产量急剧减少。 根据“江苏省粮食生产失控变化的影响机制”一文的数据: 江苏省曾经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人均粮食一度高于1000斤。 但是,从1990年代末开始,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粮食产量持续下滑,到2003年下降到人均粮食660斤(《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1月问)。 现在,作为中国最主要商品粮基地的东北,开始面临着类似黄土高原那样“千沟万壑”的局面(虽然没有黄土高原的沟壑深)。根据《黑龙江日报》2010年6月25日刊文“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刻不容缓”:黑龙江省有超过16万条侵蚀沟,占地9万多公顷。有些丘陵漫岗区,平均每1.67公顷土地上就有一条侵蚀沟。据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5%,其中耕地流失面积5.67万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50%。数据显示,广义的东北黑土区总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其中土壤侵蚀面积达27.59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27%。在人类对黑土地进行大规模开发前,黑土层的原始厚度为60~80厘米,由于黑土区特定的地貌类型和黑土自身疏松、抗蚀性差的土壤特点使其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在黑土区现有的全部1.92亿亩耕地中,已有1.05亿亩坡耕地的黑土层不足20厘米,3355万亩坡耕地的黑土层已经全部消失。中科院专家在黑土区坡耕地上所作的实验表明:当黑土层剥蚀20厘米时,玉米减产3~5成,大豆减产2~4成;当黑土层剥蚀30厘米时,玉米几乎绝产,大豆产量只有4~6成。在很多区域,黑土层流失后,下面的露出成土母质十分坚硬,透水性很差,是一种黄土状亚粘土。这种土壤的成份分析表明,其中有机质含量不足1%,无法生长任何农作物。随着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近年来,这种“破皮黄”已经随处可见。 现在,东北已经成为中国商品粮的主要基地,而东北耕地形势的迅速恶化,意味着过去两三年粮食应该已经开始大幅减产。 而且,这是一个持续恶化的状态,在今年和未来几年,将直接威胁到大量城市人口的口粮。 也就是说,最起码2008年到 今年的粮食丰收,在东北体现不出来。
  
  在中国的另外一个主要粮食产区河南,作为中国粮食第一大省,也在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河南作为中国中部的大省,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集中体。 河南的工业农业状况,浓缩地反映中国的状况。 而根据一些网友的实际情况了解,河南的粮食生产也处于严重的衰退过程中。 比如说,现在报道说河南小麦产量1000斤,但实际上,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只有很少的土地能够达到。 因为,现在地力下降非常明显,好的土地进行精耕细作,大都也只有600-800斤的产量。 而这样的产量,还是豫西的少数地区。 在大多数地区,普遍只有500-600斤的亩产。 而且,现在浇田已经基本上没水了,主要是“靠天吃饭”,或者使用工业废水。 因为,现在人们吃水都面临困难,需要打井,而且水井越打越深。 现在,有水的地方就是大水漫灌,没水的地方碰到干旱的时候,就眼睁睁看着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那么,为什么中国不像以色列那样弄滴灌? 因为,中国粮价太低,农业设施的国家补贴接近于零,而滴灌投入太大、成本太高,因此滴灌亏损太大。 在2009年初的时候华北大旱,电视上曾经播报地方组织抗旱,但实际上农民的抗旱积极性很低。 因为,抽水抗旱的成本最终必然远远超过粮食收入,所以抗旱还不如不抗。 另外,在新闻上,国家的粮食年年丰收,每年粮食产量都在递增。 但是,根据一些网友的亲身经历,作为中国经济和农业集中点的河南,最近两年的粮食大幅减产。 到了今年,因为粮食绝收的地方很多,想捂也捂不住了,所以开始报道粮食减产。 另外,土地肥力下降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对施用化肥的依赖性。 现在,耕地对于化肥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 施用化肥的时候,产量能够达到500-600斤;而如果停止施用化肥,产量会立刻降到200-300斤。 也就是说,如果不依赖大量的化肥,中国耕地产的亩产立刻回到古代水平。 现在,美国已经通过GPS和即时土壤成分分析,达到在粗放耕作下的精细化肥施用。 日本则通过生物方式(也就是自然生态的方式),持续保持土壤肥力,实现多样性种植,提高耕地的经济收益。 而在中国,早期的自然生态型种田方式早已经被抛弃,又缺乏美国耕地的高科技,只能单一依靠化肥。 随着化肥的副作用越来越大,中国随时回到古代的农业生产力水平。 所以,根据东北和河南的状况推断,中国在未来几年将面临越来越缺粮的状况。
  
  还需要关注的是,最近几年开始的“新农村”、“合作社”和“土地集约化”经营,更是对粮食生产形成农业内部的侵占。 在过去几年,“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这次“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带领农民致富的“先进典型”。 而且,更为有趣的是,这样的“先进典型”处处开花,每个地区都有了“现代农业带头人”,带领农民奔小康。 在这样的形势下,似乎日本“一村一品”的农业模式很快复制到中国,并且实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中国的“新农村”,就会发现一个特点:“先进典型”基本上都是生产经济作物的“合作社”,没有生产粮食的“合作社”。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因为经济作物容易赚钱,弄个中高端的蔬菜水果,然后联系好销路,种出来之后,直接销售到目的地,或者出口,钱就来了。 与之相对比,种粮基本上是不赚钱的,不论怎么弄合作社都不会赚钱。 所以,人们不会见到种粮食的“先进典型”,这也树不起“典型”来。 因为,“典型”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所以没有种粮食的什么事儿。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论是当地zf,还是农民,为了能够赚更多的钱,树立起“典型”来,获得国家更多的“典型”补贴,纷纷转产经济作物。 比如说,山东的“蔬菜之乡”寿光,就是一个依靠蔬菜出口富起来的地方。而寿光作为农村的“致富典型”,也成为各地学习仿效的对象。比如说,在棉花价格暴涨之后,大量农民从粮食转种棉花,追逐更高的收入(即使这样,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5月份中国进口棉花24.02万吨,环比减少8.8%,同比增长19.3%。按国际年度计算,本年度前10个月中国累计进口棉花210万吨,同比增长17%)。 于是,就形成了“先进典型”处处开花的“喜人局面”,“特色农业”在东部交通便利的地区大力发展起来。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耕地迅速减少的状况下,大量耕地用来种植经济作物,就意味着种粮食的耕地大幅减少。而现在,一些蔬菜基地的恶果开始显现,因为缺乏科学的种植方法,反季节蔬菜水果的种植,导致当地水土环境遭到严重的损害,更进一步损害了耕地状况。 也就是说,“一片大好”的农业形势下,是更深刻的粮食危机。 因为,在整个国家耕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在耕地质量快速恶化的情况下,种粮食的耕地比例进一步减少。可以说,这是一个“三重功效”:大量减少粮食耕地,降低粮食产量。    当东部的粮食耕地被多重“鲸吞蚕食”的时候,中国越来越依赖于中西部的贫瘠土地上生产的粮食。 当东部开始进行“土地流转”,把大量耕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时候,中西部自然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 因为,在中西部山地丘陵为主的农业地区,仍然是标准的“小农经济”。 拥有中国2/3耕地的中西部山地和丘陵地带,就在社会毫不在意的情况下,靠着农民的辛勤劳作,负担着自己的口粮,还负担着附近地区的粮食供应。 在美国实施的大农场式机械化作业,在中国的中西部根本施展不开。 而与中国中西部相类似的,是日本的农业,日本大量的土地也是处于山地丘陵地带。 日本通过严格的水土保持和土地维护,实施“精耕细作”的农业战略。 而且,日本开发出大量的小型农业机械,由国家以接近于免费的补贴价格供应给农民,让农民们的繁重劳动轻松了很多,并且支持“精耕细作”的实施,也就是“现代小农经济”。 经过长期的科技应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日本形成了“高价农业”的特点。 在日本,本国大米比进口大米贵好几倍,但是日本人还是主要吃日本大米。 而日本的通过高额农业补贴、高额农业机械补贴、高价粮食的“三高”小农经济,实现了农民的富裕生活。 但是在中国,中西部农村仍然处于非常原始的耕作状态,肩拉人扛、再加上点牲畜,两千多年基本上没有变化。 如果进行横向的空间对比,与东部的松花江嫩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地相比,中西部的土地贫瘠了很多,再加上地形崎岖,耕作难度大了很多。 而在纵向时间上,与古代比起来,主要的变化是使用化肥和农药。 但是,化肥和农药的副作用又很大,对于本来就贫瘠的土地产生更加明显的不利影响。 那么,在中西部贫瘠土地上生产的粮食,具有产量低、成本高、耕作艰难等多种不利因素。 更重要的是,中西部山地丘陵土地的耕作几乎完全靠天吃饭,再加上天气反复多变,更容易造成粮食的减产。 而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风险承受能力弱。 一旦遇到稍微严重点的灾害,可能就直接导致经济困难。
  
  而且,中西部粮食减产的情况,并不比东部的轻,甚至比东部的还严峻。 中国的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 如果在20年前,到过中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带,看见过农村种粮的情况的话,必定要为中国农民种粮精打细算的程度而惊叹。 可以说,在不少山区,有很多房前屋后的土地,可能也就只有十几平米到二三十平米,甚至有的十平米都不到,都可以种上粮食或者蔬菜。 不要小看了这些散落在各处的几平米、十几平米、二三十平米的小块田地,它们是农民们能否吃饱的关键。 因为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就是这些犄角旮旯生产出来的大米馒头白菜土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吃饱饭,并且能够换来必需的油盐酱醋和铅笔橡皮。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说,这些散碎的土地可能只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1%。 但是,就这小小的1%,也解决了粮食安全和粮食价格的大问题。 但是,农产品“稳定”的低价格和持续攀升的通货膨胀,让这样耕地大量消失。 因为,人们宁愿去外面打工赚钱买油盐酱醋和铅笔橡皮,也不愿意在这些散碎的土地上耕种。 这样的结果是,大量农村成年男子到沿海地区打工,很多成年女子也出外打工,剩下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随着这些农村劳动力的流逝,这些散碎的农业耕地也不可避免地消失了。 另外,中西部地区的生态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环境破坏的影响。 而从1990年代开始的“西部大开发”,结果是毁灭性地打击了西部的生态环境,让大量耕地也受到严重影响。 “西南大旱”只不过是西部环境遭到毁灭性打击的一个集中体现。 而在平时,大量的开矿、建高污染工厂等等造成的严重污染,因为西部脆弱的生态承载能力,直接造成大量的耕地被毁坏。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通过严格控制粮食价格机制,将粮价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之上。在河南这个平原地区,农民种一亩小麦的收获量大致为500-600斤。2009年,小麦收购价约为0.9元/斤。那么,农民每种一亩小麦的总收入为450-550元。在这个收入中,还要刨去化肥、农药、种子等投入,那么农民辛苦一段时间下来,每亩小麦收入大致为100-200元,10亩小麦也才1000-2000元。而且,这还不算遇到天气异常的状况,比如说2009年和今年。在天气异常的状况下,农民可以眼睁睁地看着粮食20-30%,让自己的劳动从微利变成亏本。 而不少农民因为天气而出现绝收,那么亏本的数额需要2-3年风调雨顺才能够收回来。对于农民来说,辛辛苦苦种小麦赚的这些钱,数量低、风险大,还不如出做农民工。农民工打工一个月辛苦点也就能够攒1000元,而且没有任何风险。即使有的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比如说现在桃子价格很高,也有农民在种桃。而经过桃树的漫长培育生长期之后,遇到桃子生长状况还不错的时候,每亩收入也才1500多元。 这就是在粮食价格管制之下,中国农民的劳动者价值+土地价值,最后获得的收入。而到了中西部山地丘陵地区,即使这样的收入也难以达到。 因为,在中西部山地丘陵地带种粮的话,很多土地如果按照小麦0.9元/斤计算的话,根本赚不到钱。 也就是说,中西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更低,甚至积极性为负值。所以,大量中西部年青农民蜂拥到东部沿海城市打工。并不是他们喜欢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家庭孩子,不是他们喜欢在恶劣的乘车环境中进行长途跋涉,不是他们喜欢在大城市中遭受城市人的白眼,而是因为他们如果在家里,根本赚不到钱,养活不了自己,更不要说养活一家老小了。所以,从中西部山地丘陵地区成长的年轻人,宁愿到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做又苦又累、毫无收入、毫无未来希望的中西部粮食生产的农民。 而很多年轻人也因此失去了农业技能,如果现在还在耕种的老人们干不动的时候,这些年轻人就是想学耕作,也来不及了。
  
  粮价的结果就是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被彻底打消。韩国人“享受”着世界最高价格的牛肉,部位稍微好点的牛肉,一公斤可以达到40多美元。当韩国准备从美国进口牛肉的时候,遭到了韩国大量农民的围堵。 而在中国,农民们希望粮食上涨几分钱、一两毛钱的时候,立刻到来的就是大量廉价进口粮食的冲击。 另外,中国直到2005年还在实行农业税,也就是国家不仅不补助农民,还要在农民微薄的收入上进行榨取。 即使近几年开始了所谓的“农业补贴”,其实也只是一个幌子。根据资料显示,2008年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1027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107.7%。 根据相关报道:“巨额的财政支农资金有如春天的甘霖,给广大的农村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 那么,即使所有的补贴加起来都用在农民身上,这1027亿元相对于1万亿斤的产量,也不过相当于每斤补贴0.1元。按照一亩地500-600斤计算,每亩农民增收50-60元,可以说对农民收入提升的效果是“杯水车薪”。而跟据财政部测算,我国价格补贴的效率仅为14%。 也就是说,农民从1000多亿元的补贴中,仅仅直接得到1.5分钱/斤粮食的补贴。另外,需要说明的就是,中国从1999年底到预计的2010年底,M2的货币增长超过5倍。按道理来说,根据M2的增长,农产品价格也应该上涨3-5倍,才能够保持与M2货币的增长幅度。 但是,在M2快速增长的同时,粮价一直保持“稳定”。而M2的增长意味着其它价格在持续上涨,只有粮价不上涨。 这样的结果是,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种子和其它农资价格在持续上涨,吃掉农民种粮的基本生存空间。 同时,农民的所需的教育、医疗等等费用更是如火箭般蹿升,让种粮的农民根本无法生存下去。而农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种粮。因此,大量土地抛荒,大量耕地从双季改单季。 尤其是大量中西部抛荒的土地,因为地块狭小、耕种困难、土壤贫瘠、效益低下,白给人耕种,别人都不去。双季改单季的农民,往往是家里有老人或者妇女,闲着也是闲着,顺便种一些粮食,留着自己吃,然后剩余很少量的粮食,就直接卖掉。 而很多农民在家里的土地抛荒后,通过打工赚钱,从其他农民手中购买廉价的粮食,或者直接购买商品粮。
  
  更重要的是2010年,粮食问题开始全面爆发。2010年3月份开始,西南大旱成为全国的焦点。 人们突然之间发现,从来都是水资源极为丰富的西南,竟然能够出现赤地千里的干旱。 到了夏天,水灾似乎又在肆虐,吞噬了大量的良田。但实际上,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 虽然人们眼睛看到了大量的水灾图片,但是水灾对农业的影响并不很大。 2010年上半年,真正的问题首先是低温,东北、华北等地几乎没有春天,而长江中下游又遭受倒春寒。 这一方面让大量土地减产,另一方面导致了收割的延迟,影响了夏播的进程。 其次,旱情仍然让很多地区减产。 因为,除水灾集中的地带之外,大量地区仍然处于缺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水灾,而还是旱灾。在这样的背景下,夏粮收割大幅减产已经成为定局。 虽然新闻上说减产的幅度有限,但是如果了解农业,而且能够多走一些地方的人,都能够亲眼看到夏粮减产明显。 因为大面积的低温加上干旱,减产幅度20-30%是很正常的。 这时候,国家相关部门声称,秋粮的比重很大,占到整个收成的70%。 因此,秋粮如果丰收,今年粮食的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完全可以弥补夏粮收割的损失。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年中的形势,就会发现秋粮的形势可能比夏粮还严峻。 首先,从自然环境来说,中国的总体降雨量是比较平均的。一个地方水灾,那么另外一个地方可能就是旱灾。今年水灾表现比较明显的另一面,就是其它地方旱情仍然比较严重。比如说,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内罕见的高温天气,虽然这样的高温对于作物生长有利,但同时加速了作物的水分蒸发。同时,因为缺乏降雨和水利灌溉,因此还是面临比较明显的旱情。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农民更加缺乏种粮积极性。 上半年普遍的减产和不少地方的绝收,让大量农民损失惨重。另外,由于秋粮播种期晚,又增加了秋粮的风险。 但是,即使是这样,粮食价格仍然涨幅有限。 另外,2010年上半年的通货膨胀加剧,让种粮更变成赔本的买卖。 同时,在不少建筑工地,不少农民工可以拿到3000以上的月收入。 所以,更多的农民宁愿出去打工赚钱,也不愿意种粮吃苦受累,然后面临亏损的风险。 如果上半年粮食减产20-30%的话,那么下半年也不会状况更好。 因此,在2010年整年,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作用,更少的田地种粮与每亩更少的收成,中国粮食的显著减产是可以预期的。   1958年“大跃进”开始,在号称亩产超过万斤、甚至达到十几万斤,同时大炼钢铁之后,很多粮食烂在地里。然后,从60年开始,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状况。 那么为什么58年开始的问题,到60年才开始集中爆发? 这也很好理解,是粮食库存起着作用。 人们在58、59年折腾的时候,粮库和农民家里还有一定的粮食,所以人们还可以继续折腾。 但是到了60年,所有的库存都折腾光了,国际上支援给中国的粮食也被送给了“阶级兄弟”,于是人们就开始经历大规模挨饿。 数千万人饿死,大多数中国人饿到浮肿。 那么,在过去几年,中国的粮食缺口正在快速增大。 一方面,中国人喝酒、吃肉和浪费造成的粮食消耗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中国的耕地面积在快速减少,耕地质量迅速恶化。 同时,粮食价格低到荒谬的程度,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很多农民将条件较好的耕地大量转而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将粮食耕种两季改一季,甚至直接抛荒,种出粮食来够自己吃,甚至一点都不种粮食,买粮来吃。 那么,这样的缺口拿什么来解决? 可以说,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以前强了很多,中国人的创意也充分表现出来。 除了一般人所知道的两个途径:1、消耗库存;2、大量进口;中国人还“创新了”食品供应的途径:3、劣质食品; 首先说说中国人的“创新”,这是让整个世界都为之瞩目的事件。 现在,人们去买猪肉的时候,可能不太注意到,猪肉普遍瘦的让人感觉到恐怖。 按道理来说,猪如果长得快的话,必然长得很肥。 但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肥猪肉不好卖,缺乏获利空间。 因为,现在人们都喜欢吃瘦肉,而不喜欢肥肉。 那么,怎么解决猪长得又快,而且长得瘦的问题? 很显然,用瘦肉精。 用瘦肉精的话,既省饲料、又出栏快,猪肉还很瘦,能卖出好价钱。 同理,正常施用化肥农药的韭菜又小又细,样子还不好看,卖不出价钱。 而用剧毒农药泡出来的韭菜,粗壮叶厚,样子非常漂亮,价格还卖得高。 而现在色泽鲜嫩、形状肥大的豆芽,也是用激素催出来的,正常豆芽生长5天,而且还比较小,这种肥大的豆芽生长只需要一天。 还有,不论是往三聚氰胺水里加牛奶,还是“纯天然绿色”柴鸡蛋和鸭蛋里出现苏丹红;不论是用孔雀绿石维持的鱼,还是避孕药和激素催肥的鳝鱼和大闸蟹,这些都是通过加速鱼肉蛋奶的生长过程,然后冒充优质产品卖给消费者,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这些鱼肉蛋奶由于更快地生长,让中国在耕地和水塘面积骤减的情况下,还能够生产出更多的食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当然,劣质食品虽然很有“创意”,但是无法满足急剧扩大的粮食缺口。那么,就需要其它途径的补充支持。
  
  于是,进口成为增加粮食供应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到1995年还是净出口国。 从1996年开始变成净进口国,而且进口数量飞速增长。 2008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超过3,700万吨,成为全球大豆进口量最大的国家。而根据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6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了620万吨,创出月度新高,1-6月进口量2580万吨,同比20%,再次创出历史新高,而且预计后期仍将会继续创出月度进口新高。 这时候,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达到80%。 半年进口2580万吨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而且相关 机构预测下半年的进口可能还会增加,这意味着全年进口超过5200万吨。 中国的相关部门一直在强调,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达到95%,因此能够确保自身的粮食安全。 但是,仅仅大豆进口5000多万吨一项,就已经超过中国粮食产量5亿吨的10%。 因此,郎咸平在“大声疾呼”,防止帝国主义的“阴谋”,防止自己被国际粮商所控制。 而这样的语言表达也吸引了很多人,让很多人非常担心,中国粮食被外国人控制。 但是,人们因为缺乏足够的智商,自己分析补偿,这规模巨大的粮食进口意味着什么。 根据中国发改委的信息,2007年中国平均每亩产量102.5公斤,比上年减产25.9公斤。 这就意味着,中国大豆平均亩产为100-130公斤左右。 那么,5200万吨(520多亿公斤)大豆的进口,就为中国增加4-5亿亩(单季)的产量!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如此巨量的大豆进口,那么中国将形成豆油和豆粕(饲料)的巨大短缺。那么中国需要种植更多的大豆,然后挤占其它粮食作物的耕地,让其它的粮食耕作更加紧张。 而进口大豆等于是为其它作物的种植让出了大量的土地。 尤其是在黑龙江,种植大豆的耕地面积萎缩,也就意味着大量的土地可以用于种植稻谷,然后供应更多的大米给全国各地。
  
  但是,大豆进口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中国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大量增长,反映出中国的粮食缺口规模。在规模巨大的大豆进口之后,省出来的耕地也并没有满足社会对于粮食的需求。 中国在小麦、玉米等品种上的进口量也是急剧增加。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08年12月进口小麦31,500吨,较上年同期大增5,299.7%。 海关同时说,中国2008年小麦进口总计31,873吨,较上年下滑62%。 而到了2010年5月份,小麦及混合麦进口为19.06万吨,6月份小麦及混合麦进口量为18.99万吨,7月为13万吨。 根据海关数据,中国1-7月小麦进口为10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 不过,另外一份《2010年中国小麦市场预测及竞争态势研究报告》在分析各方面的数据后得出结论,2010年上半年国内进口小麦271.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4倍。 在前几年,中国还是玉米的出口国,很少进口玉米,因为玉米的亩产产量高。 而根据2010年8月6日《华尔街日报》的刊文,中国今年来已自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美国进口了约120万公吨的玉米,相比之下,前些年中国从所有国家进口的玉米还不足10万吨。 另据行业分析师称, 2010/11年度(10月到次年9月)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可能增长超过一倍,至350万吨,以填补国内日益拉大的供应缺口。另外,日本丸红研究所(Marubeni Research Institute)近日表示,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断增长,中国到2015年玉米进口可能增加10倍,至1000万吨。 当然丸红的研究并不一定可信,因为未来五年中国走向何方也很难说。 但是,现在的小麦、玉米、大豆进口量已经足以提出严重的警告,中国的粮食缺口已经大的可怕。 而中国粮食缺口反映出来的耕地总面积减少,而且经济作物耕种面积大幅增加(同时棉花等经济作物进口量还在持续增加),导致粮食耕种面积减少,再加上农民种粮积极性减退,导致中国巨大的粮食供求缺口。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进口数据都是“过去式”! 如果中国粮食总体减产真的像人们实地见到的状况,幅度达到20-30%的话。 那么,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粮食进口将比上述的数字,还要增加50-100%,甚至更高。 因为,中国人(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普遍特点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对于粮食这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产品,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起完善的粮食安全机制,并且通过合理利用期货市场,前瞻性地指导粮食生产与储备,保障粮食供求的平衡和相对稳定的价格。 而中国人现在已经变得只能看到自己眼前针尖大小的地方,人们只有到粮食不够吃的时候,才着急去市场上买粮。 那么,根据中国人的这个文化特征,我们可以进行相对合理的估计: 今年上半年的大量进口,主要是反映2009年已经形成的粮食缺口;而2010年生产年度所产生的更大缺口,主要在2010年下半年、尤其是2011年上半年反映出来。 那么,2010年年初到年中的低温和干旱天气造成的夏粮减产,以及2010年大幅涨价造成的农民秋粮种植积极性继续降低,然后形成的秋粮减产,反映到进口上,就是2010年下半年情况开始显现,2011年上半年形成集中爆发。 也就是说,2010年末开始,才是真正考验中国粮食的进口能力,以及世界粮价的承受能力的时候。 那么,在2010年7月份,世界小麦价格已经开始了暴涨的过程,反映出市场对于粮食减产的预期。 国际小麦价格上涨后,已经与中国国内的价格基本上持平。 但是,由于中国的数据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当然,可能连统计局、发改委、农业部这些相关部门也不清楚各地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外界并不了解中国的粮食减产程度和可能的进口。 如果中国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进口数额超出人们的预期,那么每出一个消息说中国在增加进口,就会推动粮价进一步攀升。 如果到了2011年上半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中国粮食进口开始集中爆发,那么可能导致世界开始限制对中国的出口。
  
  在每个国家面对粮食减产的时候,都会动用粮食储备进行调节。 不过,需要强调的时候,粮食储备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在风调雨顺的时候,人们尽可能保护耕地,多产粮食,并且节约粮食,然后很好地保护结余的粮食,就形成储备;而这些结余的粮食,到了歉年的时候,就成了人们救命的粮食,保障人们能够生存下去。 那么,像中国这样的情况,在前几年耕地大幅减少、粮食歉收的情况下,人们还在挥霍浪费粮食,并且依靠巨量的粮食进口补充国内的粮食不足。 那么,基本上可以看出来,中国所谓充足的粮食储备也令人怀疑。 这就像一个人家庭出身贫困,而且一边收入低,另一边贷款和到处借钱买车、买房,然后告诉其他人自己攒了很多钱,还得起借来的钱。 当人们碰到这样的情况,会相信这个人吗? 中国的粮食也一样,一直在声称粮食储备极为充裕。 这种声称对于明智的人来说,是很难相信的。 当然,中国无数人相信中国粮食储备是充裕的。 当我跟一些人说起国家粮食储备的时候,大家一口咬定,国家不会让粮食储备库空掉的。 因为,人们宁愿相信别人说的话,也不相信自己最简单的思考,不相信最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不相信常识。 中国在土地持续骤减的时候,统计部门都能号称年年增产丰收,而即使像2010年这样的恶劣天气,中国减产也才“1%”。 那么,从这样统计口径里出来的粮食储备,到底是多少也不知道。 只能按照大的方向来预估中国的粮食储备状况。 另外,在美国,大量的粮食储备都是由农民进行实施,然后由国家进行相应的市场化补贴。 而在粮食紧缺、粮价上涨的时候,由农民进行抛售,既让农民赚到钱,又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这样的机制有效地将农民自身的利益和粮食储备结合到了一起,保障了农民储备粮食的积极性,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但是,在中国没有这个机制,农民自家的存粮普遍在减少,城镇居民的存粮更是少之又少。 那么,一旦粮食储备不够的话,农民的储粮只够自己吃的,只可能更积极地储备粮食,减少商品粮的销售,回到更加原始的自然状态;同时,城市居民随时面临粮荒。 这时候,就更需要国家粮食储备的保障机制。 但是,国家粮食储备真的可靠吗?
  
  那么,我们就需要关注中国粮食储备内部的小环境问题。 2010年8月份,媒体纷纷转载一篇“中储粮河南粮库涉“数千万元”腐败大案”的文章。 文章说,6月底,中储粮许昌直属库原库主任任国正、副主任姚宝山等人,涉嫌贪污、挪用公款“上千万元”,被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检察院批捕。 7月底,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驻滑县的两名监管员也因受贿被当地检察院批捕。按照一位内部员工的说法,2006年许昌直属库南库区建仓预算原本为2000万元,但到2007年底,建仓实际投入约4000万元。当时的情况是,“仓房地坪未处理,墙面未粉刷,道路未修通,消防设施未完善等”,“多出来的不足2000万元的资金去哪里了?” 而这仅仅是一个库,就能够爆出如此大的案件。仅河南一省,今年执行小麦托市收购的粮库库点就有3561个,其中地方国有粮食企业2512个,中储粮系统480个,民营企业569个。而且,截至2008年底,中储粮总公司在全国设立了24个分公司,拥有338个直属库。 那么,在如此众多的粮食企业和储备库中,隐藏未暴露 的问题有多少,谁都不知道。 只能有少数的案件,让人们进行“管窥捷豹”式的思考。 比如说:北京金穗源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山西省朔州市粮食储备库原主任张莉萍,涉嫌贪污、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逾2000万元,已由山西省长治市检察院侦查终结并于日前提起公诉(来源: 检察日报 2009年5月18日)。2008年11月18日经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依法判决赵小路犯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行贿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九年,剥夺政治权利四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60万元。赵小路在任叶县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期间,采取先从单位财务打借条或欠条拿现金,后用虚假票据入账报销抽其借条或欠条的非法手段,贪污公款1676046.76元;个人决定挪用公款300000元供他人使用;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其上级领导行贿15000元。自2000年3月至2005年6月任职5年多时间内,致使该企业累计亏损1352万多元(审计结论)。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粮食局原局长李坚涉嫌贪污、滥用职权案,2007年11月23日在港北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公诉机关指控李坚在担任港北区粮食局局长期间,参与贪污、侵吞公款共234万余元,个人分得28.9万余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逾越职权,套取国家财政专项补贴资金125万余元。公诉机关指控,2003年12月至2007年6月间,李坚伙同港北区粮食局和港北区储备粮管理公司工作人员,通过加大储备粮收购单价等收入、虚列或加大储备费等开支,从中套取、截留公款共计234万余元,除去结余的14466.17元和用于招待费等支出23万余元外,余款206万余元全部被李坚等人共同侵吞,其中李坚分得24.8万余元。同时还通过其他方式侵吞公款4.1万元。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想像一种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虽然不一定很大,但是也需要我们进行思考。 因为,粮食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即使有万一的可能性,我们也要以一万的关注度来认真对待。 所有人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那么,粮储就是“靠粮吃粮”。 可以说,粮储里出现的贪污和挪用公款的问题,这些钱根本上都是从粮食来的。 不论是吃补贴的亏空,还是吃储存费的亏空,最终都要反映到粮食上。 吃亏空0.1元,就等于1斤麦子没有了补贴;也就可能意味着1个种粮食的小农离开市场;吃亏空 1元钱,就意味着失去了1斤粮食。 那么,大量通过吃粮储而“致富”的人们,也就意味着相应的粮食消失掉。 从这个意义上说,粮储有多少人在吃“空饷”,很难统计;甚至把粮食卖掉,赚一道钱;然后赚着国家补贴的事情有多少,人们更是无从了解。 所以,中国的国家粮食储备就是个“秘密”,大家都不知道的秘密。 因为,粮储可以出于赚钱的目的,在账面上拥有大量的粮食,然后通过这些账面上的粮食,向国家索要大量的粮食补贴。 那么,国家视察的时候,只需要保证领导视察的那个粮库有粮食就行。 当然,粮库还可以用来出租给私人或者粮食加工企业,用来作为屯粮的地方。 这样的话,不仅能够收到不少的粮食储存租金,还能够让粮储显得粮食充足。 而在平常的时候,这样的吃“空额”是不会让上面看到的,当然上面即使了解吃“空额”的问题,也会假装一切太平,然后用粮食部门给的数字来忽悠大家。 而只有到了真正缺粮的时候,问题才能够暴露出来。 比如说,从2010年中开始,市场上的粮价开始了快速上涨。 这时候,粮储不仅没有通过抛售储备粮来平抑粮价,反而加大收购力度,跟粮食企业争夺粮源,加速了粮价的上涨。 而这个细节可能意味着,粮食储备库里的粮食状况。 然后,国家以超过粮食保护价格为理由,基本上停止了粮储参与收购新粮的行动。 当国储停止购粮的时候,粮食价格又开始相对稳定。 这种情况就像一些水库,枯水期本来应该放水,供下游的耕地灌溉,但是这些水库拦住水发电;等到了丰水期,应该存水,减少洪涝灾害,并且为枯水期存水,但是这些水库却开闸放水,冲毁农田,造成巨大的民众生命财产损失。 而粮食储备似乎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在粮食很多的时候,把粮食卖掉吃空额,而到了缺粮的时候,又参与抢粮,让粮价上涨更快。
  
  国家粮储在最近以市场价高于保护价的名义,停止储粮,看上去短期让粮价不再上涨。 但问题是,如果国家粮储不收购粮食的话,就可能意味着粮库里的粮食得不到补充,粮库里可能只有不多的粮食,甚至很少的粮食。 那么,夏粮收割的时候,如果粮储停止收购粮食,导致库里 没粮的话,就需要在秋粮收购的时候,加大收储力度。 问题在于,以现在的状况来看,秋粮可能同样面临着大幅减少的状况。 而且,现在的通货膨胀在加速,一方面降低农民卖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各个粮食企业加快粮食收购的积极性。 那么,到秋粮收购的时候,可能收购的局面更加紧张。 如果粮储为了补充夏粮没有收储到位的空缺,加大在秋粮的收储力度,那么就会更加推动粮价的上涨。 而如果到了秋粮收购时,粮储还是因为粮价超过保护价,然后停止收购粮食,那么意味着粮储里就没有多少粮食了。 也就是说,按照今年的粮食收割情况,如果秋粮收购时,国储粮加大收购力度,那么与通胀、农民惜售、食品加工企业加大采购,将共同大幅抬高粮食价格。 而如果粮储为了保证粮食价格不出现大幅度的攀升,然后减少甚至停止收购粮食,那么 粮储里面的粮食就不多了。 也就是说,么市面上流通的粮食,可能就是大家一年吃的粮食了。 这就像水库里没有水了,地表上流淌的水就是大家一年的喝和用的水。 一旦地表水蒸发,那么人们就得陷入缺水,然后类似于非洲大草原的旱季大淘汰就开始了。 粮食也是这个机理,粮食储备库里没有粮食了的话,那么到了冬天和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人就要开始没有粮食可吃,然后人们就要挨饿。 这时候,农民和粮食企业就会更加惜售,然后推动粮价升到极高的位置上。 到那个时候,人们不论价格多高都得买粮,因为粮食比钱更重要。 当然,即使考虑到这样的问题,秋粮开始收购时,粮储估计为了价格稳定,也会停止收粮。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没有进行粮食储备的人们,到了2010年底和2011年初就会没饭吃了。 当然,真到了缺粮的时候,上面的人们可以一走了之,反正都拿着外国护照。 我走后,哪管洪水滔天。    综上所述,在目前消费巨大、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填补粮食缺口有三个途径:1、劣质食品;2、进口;3、粮储。 那么,现在劣质食品的“挖潜”已经到头,不可能有明显的提升。 而如果分析粮储面对的社会大背景和粮储本身的状况后,可以得出一个可能性:粮储有可能也没有多少粮食了。 那么,所有解决粮食缺口的希望基本上就寄托于进口粮食这块。 现在是全球化经济,一个国家的粮食缺口并不可怕,日本、以色列等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也在依靠粮食进口来维持人们的口粮。 因为,不同国家因为资源禀赋不同,生产的产品也可以有差异,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实现更大的全球化资源优势配置。 比如说,以色列出口绿色蔬菜水果、乳制品、花卉、观赏鱼等等,获得大量的农业贸易收入。然后,用其中的一部分钱来购买粮食等基本农产品。 而日本则主要出口农业耕作技术,在非洲的海外耕地上种出更多的粮食,然后支持本国的粮食需求。 那么,从理论上来说,中国缺粮也不可怕。 因为,中国只要有钱,也可以像日本那样,从其它国家进口粮食、水果和蔬菜等,来补充自己的粮食缺口。 而且,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已经在大规模进口,然后满足国内的粮食缺口了。 而每年大幅攀升的粮食进口给美国、巴西等国的农民带来了希望,因为中国的采购对于这些农民来说,意味着粮价更高,粮食销售更有保障,。
  
  不过,对于中国来说,如果持续大量进行粮食进口,就出现了两个问题:1、中国有没有钱买粮食(看上去这个问题很荒谬);2、如果中国继续买粮食的话,其它国家卖不卖。 其中,第1个问题是内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所以,首先要思考的是第2个问题,也就是外部问题。 如果中国继续大量购买,其它国家卖不卖,然后以什么价位卖。 中国与以色列、日本等国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口。 如果以色列不生产粮食,所有的粮食都通过进口解决,那么这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就是购买超过自身消费能力数倍的粮食,也不会影响到世界粮食价格,毕竟这个国家太小了。 如果日本一粒粮食都不购买,然后从国际上进口所有的粮食。 那么,增加1亿多人的粮食需求,就会给世界粮食生产造成比较沉重的负担,大幅推高国际粮价。 当然,即使日本所有的粮食都进口,国际市场仍然能够承受。 因为日本总共也就1亿人,而且日本人吃的少,吃起来非常节约。 而轮到中国的时候,就不是一个概念 的。 像中国近两三年这样突飞猛进地进口粮食,则会造成整个世界陷入恐惧之中。 虽然现在粮食出口国越来越多,比如说美加澳、西欧、东欧、前苏联地区等都是粮食出口国。 尤其是前苏联地区从一个很大的粮食进口地区变成总体的粮食出口地区,增大了世界粮食的供应。 但是,总的来说,世界粮食并不充裕,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 因为,平时即使粮食看上去很充裕,也需要预防不利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 就在这时候,中国的大量进口出现了,并且中国的进口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 虽然世界的农民们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非常欢迎中国的购买。 但是,从各国社会的反应来说,最近的大豆、玉米、小麦、稻米的进口数量越来越大,已经开始逐渐引起了国际粮食市场的警惕。 中国巨大的粮食进口开始挤占他国的粮食进口,让其它一些小国、穷国减少进口,这些国家的民众就开始陷入生存困境。 而且,随着中国近几年突飞猛进增加的进口,世界的主粮供应已经逐渐进入紧张状态。 俄罗斯虽然是小麦出口国,但是小麦出口数量并不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领导地位。 但是,俄罗斯宣布小麦停止出口,成为了国际粮价暴涨的一个理由,这反映出国际小麦供应的紧张状况。 同时,在人们并不太注意的时候,中国在澳大利亚进行的数十万吨小麦的采购,让澳大利亚可供出口的小麦也不多了。 也就是说,俄罗斯停止小麦出口已经成为一个粮价反映需求增长的关键点,粮食价格缺乏弹性的特点开始显现。 那么,如果这次中国夏粮和秋粮减产的效应累积起来,变成10月份之后开始在世界粮食市场上的迅猛采购,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冲击将是极为巨大的。 到时候,可能中国的每次采购行动都会被曝光,然后成为世界粮价暴涨的理由。 而随着世界粮价的上涨,中国粮价必然要有更大幅度的上涨,来与世界粮价保持相对的平衡。
  
  那么,回过头来看第1个似乎非常荒谬的问题:中国有钱买粮食吗? 现在,中国每年购买粮食需要几百亿美元。 对于人们来说,现在中国有2.5万亿美元的巨额的外汇储备,而且每年还有巨额的贸易顺差。花个区区几百亿美元买粮食,似乎是非常轻松的事情。 如果中国出现粮荒,只需要加大粮食进口就可以解决;即使加大进口导致世界粮价大幅上涨,那么1000-2000亿美元也足够粮食进口用了。 因此,人们似乎不用担心粮食问题,只要把自己的生活弄好,然后多赚些钱,看上去比什么都强。 到时候,国家给自己解决问题,国家缺什么就可以去国际市场上买什么,简单方便。 不过,这只是正常情况下的思维,适合于日本等国。 日本具有巨大的外汇储备,基本上是缺什么就在国际市场上买什么。 但是,中国是完全不同的状况,就需要更多地进行思考。 日本的外汇储备,基本上都掌握在日本的国民手中,只要日本国民不全部迁移到国外,日本的外汇储备就存在。而且,日本的高技术产业一直在为日本创造着高利润的外汇,保障日本的国际收支能力。 即使这样,日本也早在80、90年代开始,就在土地、矿产资源价格很低的时候,大量收购铁矿、石油、耕地等战略资源,并且保障自身的粮食供应。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并不在民众手中,而是掌握在中国央行手中。 另外,实际上,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主要是外资进入的结果,一方面是国外的实业投资;另一方面是国外游资。 另外,中国进行的海外投资,亏损累累,平安保险对外投资的230多亿人民币,亏的连最后的零头都不够;中投投资黑石、大摩也是亏损接近30亿美元。中石油、中石化120美元以上大量购买原油,购买了多少一直都是秘密。当然,这些投资亏损和中国购买铁矿石的累积亏损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 当然,“大巫”还隐藏在现在的外汇储备中,中国投资美国“两房”债券的数量有的说是3700多亿美元,有的说是4300亿,还有的说是将近5000亿。 大家都不知道这些债券的命运将会如何。 如果这些债券失去了流动性(先不要说直接损失),那么中国的外汇储备基本上就可以抹掉2.5万亿后面的零头,剩下2万亿的外汇储备。 因为,失去流动性的资产不算钱,即使名义上仍然是资产。
  
  说到国外买粮,就开始涉及到外汇储备。 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又是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国的粮价、房地产价格和发钞速度等几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决定国际资金的动向。 现在的状况是,一旦人民币升值,大量的主力游资和前阶段进来的散户游资就会开始逃跑。 主力游资在前几年进入后,在股市和楼市获利丰厚,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获利,已经形成巨大资金量。 根据一些消息的估计,光国际主力游资的数量,按照现在的比价,应该就有1万亿美元以上(6.8万亿元人民币),甚至更多。 一旦他们开始逃跑,就会引发外汇储备锐减。 另外,近两年进入的散户游资也在持续增加,当主力游资逃跑的时候,也会跟着逃跑。 而且,一旦人民币升值,过去20年时间进入中国的实业投资,也会更加感觉到中国投资和运营成本的压力,然后从现在准备从中国撤退,或者刚刚开始从中国撤退的状态,变为加速从中国撤退的态势。 另外,人民币升值会刺激 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在目前贸易数据已经比较差的状态下,引发中国形成贸易赤字。而一旦中国开始贸易赤字,那么也会引发人们开始恐慌换购美元。 这些资金加总起来,可以比较轻松地超过2万亿美元,直接冲垮中国的外汇储备。 一旦大家开始逃跑,那就很快变成“末路狂奔”,中国的外汇储备很快就会丧失殆尽。 因为,2万多亿美元(14万亿人民币)的外汇储备,在70万亿的M2人民币面前,很快就会耗尽。 问题是,人民币也不能贬值,人民币贬值一方面美国不答应;另一方面,会导致新的游资不再进入中国,并且迫使很多游资更要夺路而逃,引发更大的贬值。 所以,现在人民币已经处于不能上、也不能下的状态。 问题是,不上不下是无法维持的。 因为,中国已经顶住了各种压力,维持不上不下的状态一年多了,不可能一成不变。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还不是钱,是人们的信心。 美国压迫人民币汇升值的消息,让无数人感觉到人民币的升值前景,于是游资纷纷进入中国,希望顺便捞一把。 但是,人民币汇改之后,当美元指数从88跌到80,也就是贬值差不多10%的时候,人民币却“虚晃一枪”,仅仅对美元从6.82升到6.76,连1%都不到。 等美元稍微升值到83,人民币对美元立刻又贬回6.81,这种走势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本来,人们都看好人民币升值的前景,然后等着人民币升值。 但是,没想到人民币竟然开始贬值。 尤其是在美元走弱的时候,与美元保持一致;美元一走强,就立刻跟其它货币保持一致。 这对于人们的信心是个打击,因为人们心里清楚,如果人民币不升值,那就意味着要贬值。 而一旦人民币开始贬值的话,将会贬值多少? 人们心理根本没谱。 可以说,大家现在已经开始像迷失的羔羊,失去了方向;或者像“惊弓之鸟”,内心充满着恐惧。 所以,本来有一些人人对人民币贬值论嗤之以鼻,看到人民币的走势也开始考虑准备换点美元备用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人们的盲目跟风。 当大家一窝蜂去抢购美元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跟风,然后迅速形成抢购美元的风潮。 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力游资最为急迫。 主力游资在最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全盘规划,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主力游资作为大户,一旦在目前的情况下开始撤离,就会引发人民币贬值和散户跟风,主力游资也很难走掉。 问题在于,人民币发行越来越快,如果不及时撤走,下一步要想离开就更加困难。 另外,随着美国 经济刺激政策逐渐失效,美国经济随时可能陷入衰退。 7月份,美国二手房销售数字较上月下滑超过27%,跌至15年来最低水平。 根据彭博社调查的8位经济分析师的平均预测值,美国8月份汽车达到年销售量1160万辆。这将是自1982年以来销量最低的8月。这个比例将比去年的1420辆低18%。 房地产和汽车的表现越来越差,再加上失业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如果美国再次陷入衰退,大量的游资还要回流美国。 那样的话,主力游资、散户游资、本土资金都会着急换购美元,美元储备可能迅速被耗光。如果中国没有了美元储备,那么中国就要开始面临粮荒。    其实,游资和储备还是被动因素,关键因素还是印钞票。 而印钞票即影响房价,又影响人们的心理,进而影响外汇储备和粮食价格。 而房价反过来又影响社会中的钞票,然后影响外汇储备和粮食价格。 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大量印钞票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如果不大量印钞,整个经济就会垮掉,房价暴跌、铁公基停建、汽车积压、钢铁水泥停产、建材家居销售停滞。 一旦房价开始下跌,那么堆积在楼市和股市里的资金就要寻找出路,总不能“见财化水”。 而大家很清楚,资金的出路就两条:1、 粮食和日用品;2、换美元到国外。 而在股市和楼市的资金,如果去买外汇逃跑,或者买粮食和日用品,也会很快把外汇买空,让粮价涨上天。 而如果大量印刷钞票,那么整个经济会多维持一段时间,让房价再上涨一波。 而这一波就是最后一波了,大量资金会趁着这个机会逃离楼市,然后和股市逃出来的资金寻找新的出路,同样还是粮食和美元。 而很多滞留在楼市和股市的资金,则有可能更早地下手,去抢购粮食和美元。 因为,大量发钞的景象太可怕了,对于每个人手里的钱都是巨大的威胁。 人们要想防止自己手里的钱被新发 的钞票快速稀释,只能选择实物进行保值。 同样,新发的钞票对于境内的国际游资也是巨大的威胁,所以国际游资也必须找机会跑掉。 而且,游资的规模巨大,参与楼市和股市炒作的境内资金也不小,如果这些资金开始争相出逃的话,那么 就是很短时间内的事情。 等中小散户明白过来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晚了。 到时候,外汇储备基本上空了,粮食价格也暴涨到,粮荒就开始了。
  
  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死死卡住外汇储备,停止外汇储备的兑换。 这样的话,能够保住外汇储备,也就保住了进口粮食的供应。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就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快速贬值。 因为,整个社会需要大量的美元,从国外购买各种产品来完成中国经济的运转。 比如说,购买芯片、医药、各种产品和技术、能源和原材料等等等等。 如果国家卡住外汇兑换,就等于卡住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血脉。 所有经济运行的核心部分都依赖外国核心产品的中国经济,一旦停止购买国外产品,经济立刻就会陷入瘫痪。 另外,大量资金就会更加集中购买粮食和生活用品,然后把这些产品价格抬到天上。 这时候,仅仅控制粮价就解决不了问题了。 因为,一旦粮食价格上涨,那么食品价格也会有相应幅度的上涨,那么社会各种产品价格也会有相应幅度的上涨。 反过头来,这些产品价格的上涨又会推动粮价的上涨,粮价再推动食品和其它价格上涨,形成社会各种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的“上升螺旋”。 而且,一旦大量资金从楼市和股市释放出来,就会推动整个价格以极快的速度上涨。 而价格的快速上涨,又刺激大家赶快把钱花掉,加速了资金的快速流转。 这几年,中国的M2快速增加,到了60多万亿,但是GDP才30多万亿,而且物价的增幅都不是很大,都依赖于楼市和股市的蓄水池,让大量的资金缓慢地运转,有的资金干脆停了下来。 而如果人们都去买粮食和日用品,那么大量资金就开始快速流转,形成因为资金增速快速提高而形成的巨大的通货膨胀效应。 那么,只需要很短的时间,通货膨胀就会完全失控。 比如说,大多数社会的钱在楼上和股市里的时候,按照GDP和M2对比,那么资金流转率是0.5。 也就是说,全社会资金流转率是每年0.5次。 而如果大量资金进入粮食和日用品这些快消品,那么流转率就会迅速增大。 假设,到达美国的流转率,也就是GDP为30多万亿,而M2为8万多亿,也就是年流转率4倍多。 那么,如果以现在中国的社会资金量,从0.5倍的资金流转率变成4倍的资金流转率,就是8倍数的效应。 也就是说,现在的粮食和食品价格最少提升8倍。如果按照动态通货膨胀计算的话,粮食和日用品的价格最少再提升3倍,也就是20多倍。 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期间,货币的流转率疯狂地高的话,那么通货膨胀可以轻松达到50倍。 同时,社会其它功能停滞,因为没有外汇来购买国外的各种产品。
  
  那么,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在停止兑换外汇的同时,回到计划经济状态。 全面停止一切经济活动,然后由国家进行统一的粮食和生活配给。这样的情况在1950年代实施过,当时粮票、布票、工业券、肉票、油票、香油票、芝麻酱票、糖票、副食号等等等等,一直实施了二十多年,到1980年代才开始逐步取消。 那么,人们觉得可能这样也是一个办法。 但是,这样的想法也是不成立的。 因为,当时的社会经济简单,而且军队非常庞大,而且大多数单位都派驻军代表,实施半军事化控制,保障了这个系统的运转。 另外,当时的状况,中国还能够自给自足,也为这样的控制留下了空间。 而现在,中国有14-15亿人口,市场非常庞杂,而且粮食、能源、资源都无法自给,各种产品也无法自给。 在这样的状态下,想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状态,无异于痴人说梦。 那么,既然无法实施计划经济,也就无法制止外汇兑换。 而无法制止外汇兑换,就意味着外汇储备随时可能被挤兑。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理性的行为,就是当兑换风潮开始的时候,大家比谁跑的更快。 这就像一个礼堂里小学生们为领导进行汇报演出。 这时候,礼堂发生了火灾,然后孩子们开始变得慌乱。 于是,老师们安抚孩子们的情绪,并且告诉孩子们“让领导先走”。 所以,一旦70万亿人民币争抢2万亿美元的时候,“让领导先走”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也会发生。 到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就会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毁掉了中国的山水土地,毁掉了自己的身体,耗光了自己的知识,结果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钱永远是“良禽择木而栖”,去找那些山清水秀、政经安定、民智优异的地方。 中国人不论赚多少钱,只要是“穷山恶水出刁民”,那么财富永远是留不住的。
  
  而一旦资金开始换美元逃离,同时购买粮食和日用品保值的时候,中国经济的本相就开始暴露出来。 水是第一大问题,现在的水资源状况,如果不以最严厉、最有效的方式利用,可能连几亿人都维持不了。 土地和粮食重新成为人们生活的核心,现在的粮食模式无法持续,因为无法支持中国人的贪婪和浪费。 而很可能的是,玉米和红薯这两种非常高产的品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粗粮,重新成为人们的主粮。 而肉蛋奶和蔬菜等品种,又将成为稀缺食品,人们往往在节假日改善生活才能“享受”。 当然,人们肚子里都是玉米面的时候,房子、车子等等相应的消费也都不用想了。 因为,人们总不能住着豪宅,开着名车,然后吃糠咽菜。 那么,大量的人口就要从城市向农村撤退,人们就要纷纷卖掉自己的汽车,然后主要为城市服务的铁公基,以及上游的钢铁、水泥、建材家居、电器电子、建筑机械、汽车和机械零部件等等各个环节都将停顿下来。 而且,耗水、耗能、高污染的化工、造纸等等行业、污染性出口加工行业,也都必须停下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迫使习惯于“要钱不要命”、“竭泽而渔”的中国人开始转型。 而这样的转型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结束“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 而且,虽然这样的情况看上去很麻烦,但是并不是最坏的情况。 有不少人说,中国现在的情况最少可以维持十年。 那么,这样维持十年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中国现有的耕地损耗到几亿亩,人们的个人经济早就崩溃,社会的暴戾之气到达极点。 然后,某天这样的氛围爆发出来,又形成中国历史的人口大减损的循环。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是赢家。 而即使现在这样的状态,也不排除社会出现大的动荡的可能性。 因为,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奴隶的文化特性,在受欺压的时候忍耐再忍耐,而压力突然减少的时候,就开始报复,盲目而疯狂地伤害他人。
  
  “希望最好的,准备最坏的”。 考虑到最好的情况,就是粮价翻倍或者涨几倍,让粮食和水重新成为珍惜性资源。 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保持中国经济的相对平衡性。 当然,这样的结果是,现在的经济重组,房价跌到接近一文不值,汽车基本上卖不出去,铁公基大部分停止,上游产业基本上停止。 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的理性决策是,储存够一年吃的粮食,并且卖掉房子和所有资产,然后将人民币换成美元现钞或者汇到香港或者国外。 然后,个人强身健体,加快学习和思考,面对未来进行个人定位。 而最坏的情况下,大量农民工、传销人员、房地产人员、城市贫民等等各种人群的个人经济崩溃,然后导致社会性精神崩溃,然后形成广泛的暴民式的发泄,然后造成社会陷入大的灾难当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准备好自卫的手段,想方设法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孩子。 从时间来说,目前已经接近巴布托突变的临界点,随时可能发生突变。 而且,在这个临界点,有美元升值,大量印刷货币,减少印刷货币,粮价上涨,房价上涨、房价下跌、主力游资撤退等等多种因素会影响整个形势。 而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形成连锁反应,快速形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而这个时间,已经变得非常不确定,因为不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已经是充满了变量,任何一个变量的改变,都会导致系统性变化。 而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粮价和汇率(外汇储备)往往会在人们不太注意到时候,出现快速变化,并且让人们措手不及。 对于人们来说,面对可能的坏情况的时候,准备的越充分,到时候的应对能力也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