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收藏大有学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11:32

古钱币收藏大有学问

(2009-02-09 06:08:06)转载 标签:

钱币

品相

地张

汉五铢

私铸钱

杂谈

分类: 收藏知识

古钱币收藏大有学问

年代久远的古钱币不一定值钱,有2000年历史的西汉五铢钱因为存世量大,现在仅值几元钱.

  很多人都热衷于古钱币的收藏,谁家里没有一两枚过去的大铜钱呢?只是这些钱币值不值钱就大有学问了。一般来说,古代钱币是低档钱币走得快,历代花钱走得快。原因是价高的钱价值不稳定,谁知道地下埋着多少老祖宗的藏货呢?最典型的莫过于“太清丰乐”,这是唐末最后一个钱种,去年估价还是1200多元,今年就降到130余元。原来是今年年初出了水坑钱3000多枚。

  在低档钱中,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开元通宝比较受集藏者欢迎。许多收藏者买后装订成宋代古钱册、唐代古钱册在西安卖给外国人,3元买的一枚通宝,包装成册后就增值10余倍。历代花钱成交更趋活跃,成交价比去年涨了30至40倍。


■怎样确定古钱币的价值

  确定一枚钱币的价值,主要应从铸造数量、存世量、钱币工艺、文献有无记载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来评价,往往与年代没有关系。比如西汉的五铢钱,虽然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但是因为存世量大,所以现在仅值几元。

  历史上曾经铸造了一些具有封赏、纪念性质的特殊钱币。一般来讲,这类钱币比正式用品钱币铸造少,存世量亦少,珍稀程度高。如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曾铸造了“永昌宝”和“西王赏功”两种钱币,前者几十元一枚,而后者身价可达数千元之多。

  钱币又分官铸和私铸,官铸品制作精良,收藏价值高。清代民间私铸钱币成风,今天所见清私铸钱如“乾隆通宝”、“光绪通宝”等,工艺极差,根本就不值得收藏。

  同一品种的钱币中,贵金属(金、银)铸币比一般的铜、铁铸币当然要珍贵许多。如西汉“五铢”钱,金质和玉质比铜质价值要高得多;又如唐代银质“开元通宝”钱价值400元左右,而铜开元钱不过才几角钱。

  确定一枚钱币的价值,按文物定级方法,可以分为一、二、三级。博物馆对钱币的定级均采用的是此法。也有按珍、罕、稀、少、多的五级标级法。国家文物局编撰的《中国古钱谱》对钱币的定级就采用这个办法。还有采用从一级到五级的级别标明法,上海孙仲汇编写的《简明钱币辞典》就将钱币分为五级,每一级中又分为上、中、下三等。

  目前大部分钱币图谱大多用标价反映其价值,特别珍贵者为无定价,较珍贵者万元以上,一般珍贵者几千元到万元之间。最早采用此标价方法的,当首推清末著名钱币学家丁福宝,他在《历代古钱图说》一书中用当时袁世凯壹圆银币为标准定价。

■怎样判断钱币的品相

  钱币的品相号称是钱币的生命,它自然会影响人们对钱币价值的评估。古钱币品相的评给标准大致如下(注:在古代,“泉”与“钱”的音相通,而且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不息,遂有人将“钱”称为“泉”):

  一、美正:背面轮廓完整、文字清晰,无论生坑与熟坑品其锈色和包浆均自然,属泉品中最好的品相。

  二、近美:轮廓允许有因铸造所引起的不规则或偏移,允许有不影响整体品相的极小缺损和极小裂纹,地张允许有因铸造原因产生的很小漏孔;文字完整、字口间允许有因铸造和使用磨损所造成的轻微粘连或混沌;主要品相面(一般指有文字面,对于两面有文字泉则以主要特征面——背面为主)的品相基本达到美。

  三、上:轮廓允许有较小缺损和裂纹,但不能伤及文字,地张允许有较小漏孔;文字完整,字口允许有较小粘连和混沌;主要品相面的品相基本达到近美。原则上属于个人收藏的最低品相。

  四、近上:允许有小缺损和裂纹,裂纹可延至文字,地张允许有小漏孔;文字允许有不多于两处的断笔,字口允许有因粘连和混沌而中显现轮廓现象;主要品相面基本达到上。对于中、低档泉属于临时替代或过渡品,对于高档泉可以留。

  五、中:缺损或断裂后粘,文字及特征字均能辨析,可以有漏孔。对于高档泉和珍稀泉可以收藏。

  古钱币市场价格相差很大,有些年代久远的钱币,如秦半两、汉五铢等,出土数量多,所以价格低廉,有的只需几毛钱便可买到。投资者要非常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