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历高校评估总动员(南方周末 2008-4-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26:55
记者亲历高校评估总动员
2008-04-17 15:55:23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 傅剑锋 王霞 吴冰清

图:这张广西师大六位校领导与专家组秘书袁俏的合影照,在网上被广泛流传
图:评估期间的广西师大
女秘书事件引发社会热议
■这只是广西师大的迎接评估的隆重礼仪中最普通的一个细节,如今实行的其实已经是“瘦身”后的迎接方案,原方案包括警车开道迎专家,后被获知情况的教育部官员要求取消。
■两位秘书只是科员,专家们也只是普通的高校教授与校长,但他们位列教育部评估中心2000余名专家库之中,作出何种结论的评估,决定着一所高校在主管部门眼中的优劣。
4月11日上午,为了本科教学评估,广西师范大学六位校领导隆重迎接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组女秘书一事被媒体曝光。南方周末记者当天恰好在采访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志宏。他对此表示,这样的接待确实过度了,“作为一个秘书,是为学校和专家组服务的,以后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4月6日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组到达桂林后,该校六位校领导全部出动,远迎贵宾,对专家组两位女秘书,亦以鲜花迎宾之礼相待。他们把这些消息与图片发在了广西师大校园网首页。
校方没料到的是,迎接女秘书的图片会流传到互联网上,并引起媒体报道和公众非议。
然而,这只是广西师大迎接评估的隆重礼仪中最普通的一个细节,如今实行的其实已经是“瘦身”后的迎接方案,原方案包括警车开道迎专家,后被获知情况的教育部官员要求取消。
两位秘书只是科员,专家们也只是普通的高校教授与校长,但他们位列教育部评估中心两千余名专家库之中,作出何种结论的评估,决定着一所高校在主管部门眼中的优劣。
今年“两会”期间,十余名政协委员集体炮轰教学评估弊病。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亦在日前表示,高校教学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在另外一些教育界人士看来情况更为严重:为了评估得优,中国的很多高校校长都用足了“手段”,有的不惜调动全校师生一起造假。
全体起立,喊“老师好”
本报记者于4月5日来到广西师大育才校区,这是专家组到来的前一天。校警和学生会成员守在校门口,只有戴了校徽的人才能入内。知情师生介绍,这一制度是评估前两周才开始实行的,此前很少有人戴校徽。记者借了枚校徽,走进了广西师大。迎评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校园。
各种迎评的红幅挂在教学楼或者人行道上,每幢教学楼门口都竖着倒计时牌,标记着这是评估前的最后一天。学生会成员站在教学楼门口检查校徽。校园110们穿着崭新的保安制服,骑着摩托车在四处巡逻,据说为了迎评,添置了不少人手。随便找个什么人聊天,开口闭口谈的都是“评估”。连和校内的小店老板攀谈,他也在说评估:“对面那家店,是为了迎评新开的……”
几年未擦的教学楼外墙,在这一两天也被擦净。以前没有路名的校园道路一夜之间都有了名分。平日学生们用来贴各种小公告的宣传栏也被清理,代之以学校形象广告和评估标语——在迎评期间这并不奇怪,北京大学“三角地”也在北大的教学评估时遭到了清理。它上面只剩小半张“房屋招租”的小广告,还顽固地粘着。
路边,各种学生活动、学术活动的宣传牌、预告牌一字儿排开。学生们介绍,为了迎评,大家都铆足了劲儿,把活动集中安排在专家组进驻的几天之内。为了迎评,学校食堂的饭桌都翻了新,食堂的饭菜也好吃了些。
每个学生都被要求学会唱校歌——《育才之歌》,每人被发了评估宣传手册,本科生需要就此开卷考试。“学校已经对我们很好了,广西其它不少迎评的大学要闭卷考的。”一名学生说。
学校还给不参加本科评估的成教院学生放了假,这一行动在校方话语体系中被称为“净化评估环境”。
本科生以前不用做早操,但在评估前这两周,他们必须六点起床,六点半做操,七点半早读,八点上课,晚上还要在规定的教室上两小时的自习。上课时学生们要全体起立,喊“老师好”,老师则要微笑着说“同学们好,请坐”……学生们还被要求,这几周不能在路上吃零食,包括不能喝牛奶,“被专家看到了印象不好”。
在校内,情侣之间不能拉手。学校还要求学生不能离开桂林,手机不得关机,“随时叫你,要在15分钟内到。”
重赏之下必有勇“生”
“没有谁敢违反这些规定,因为学校说了,轻则影响学分,重则影响毕业。”有学生介绍。北京大学在去年评估时也有过类似规定:务必携带学生证或校园卡上课,否则不能进教学楼,迟到的人会取消奖学金和张榜公布。
处罚的压力是一方面,学校给出的奖励许诺也很惊人。
广西师大的每个学院都有不同的奖励政策。一家学院许诺,如果评估时某班被专家组抽中听课时被评为优,学生每人可奖300元,教师每人奖3000元。另一家学院许诺,学生被专家抽到英语口语、计算机或教师技能,评为优秀的,可得300元奖金。如果某班被专家抽到听课,全班表现优秀的,该班集体奖励3000元。被专家在路上碰上,回答得优者可以奖300元。
用金钱奖励迎评的做法不是广西师大的原创,此前广西不少参与评估的高校都有过这种做法。
评估前的一两周,教师们的生活也不同往常。大学教师普遍不坐班,但这时,老师们却必须按时上下班。如需外出,必须向院领导报告。部分老师还被安排去试讲,因为专家可能抽到他们的课。试讲是没有学生的,听课的是学校的领导。有学院领导直白地称:“你们在专家面前表现得好不好,对学生影响的是毕业,对老师影响的是年终奖。”一位老教师对此很不满:“这种感觉很不好,我上了二三十年的课了,为了迎评却还要这样排练,太假了!”
另有部分老师的课程被调整出评估周期。一位老师解释:“这些被调整掉的老师,要么上课不太好,要么平常不听话。学校领导怕他们在专家面前惹麻烦。”一位经历过上次评估的教师回忆:“评估专家来前,校领导要我离开学校,不要乱说,称这就是对学校最大的帮忙。”
参加民盟中央对教育评估调查的黄嘉陵教授告诉记者,她在对高校评估的大量调查中发现,这样的做法很通行,不听话的老师常会在评估期间被“屏蔽”。她还发现,只要有一个高校创造出一种应付评估的办法,这种办法就会很快在全国高校中流行起来。因为尚未评估的学校领导常常会到已评估的各高校去“取经”。在广西师大的评估网上,也刊登着校领导向多所其它高校取经的照片。
迎评马拉松
评估前最后一两周的准备只能算是临门一脚,背后则是长年累月的马拉松。
广西师大的“迎评马拉松”开始于2007年4月。
一位学校教师介绍,广西师大在2001年的本科教学随机评估中得的是“良好”。2003年教育部开始进行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一开始学校也没有太紧张,认为得个“良好”就可以了。但后来,像桂林医学院、玉林师院这样的学校都得了“优”,学校领导的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教育厅的领导也是下了死命令,这次评估是非得优不可的。如果不得优,以后学校领导就很难向主管部门交代,政治前途也会变得岌岌可危。
所以学校在一年前就开始紧张起来。
从某些方面看,学校的准备工作给学生带来了好处。学生被安排进行英语口语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和普通话培训。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一半左右被翻新。在2007年一年,广西师大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费达四千余万元。
在评估前,第二文科综合楼造了8年都迟迟没有建成,但为了迎评,去年12月就竣工了。这种评估带动的教育投入在全国高校普遍存在,深圳大学曾为了迎评,在1个月内添置了价值3000万的设备。教育部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志宏告诉南方周末,评估目的之一,就是要推动滞后的教育投入。
但一些人担心高速扩张后的质量问题。广西师大为了评估,去年在新扩展的雁山校区加速建房,赶在新生9月份入学前建成了一期学生公寓。但数名雁山校区学生告诉记者,为评估而造的雁山校区简直让人难以忍受,老师一讲完课就要匆匆返回市区,白天晚上工地噪音不断。去年下半年,学校在两座楼之间架了一座观景桥,又忽然倒塌。学校没有对此作出解释,学生们则更担心建筑安全问题。
这一校区的总预算逾十亿,学校自有资金并不多,主管部门又只投入了数百万元。有教师担心,这个为评估而建的校区,很可能会越来越成为广西师大的包袱。
每个班都有“信息员”
高校除了要为“迎评马拉松”中建房子,还要重建教育档案。
广西师大的所有本科生试卷被重新检查。一位教师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做出琐碎的重改的:比如一道十分的题,以往的习惯是打上分就行了,但评估标准要求注明得分点在哪,扣分点在哪,“从来没见过大学教师要这样改试卷的,改得我们都没有休息日。”
许多论文也重新修改,分数也是如此。一位论文指导教师称:“有被重新改过的论文,学校叫人帮我写评语,还签上我的名字,但有的我的名字都签错了。”一位参与了论文制作的学生回忆:“改一改评语,发现有明显抄袭的论文就扔掉。学校平均给我们15元/篇的报酬。”
学校还要求教师写教案与教学日志。该校一位教师对此不赞同:“我讲课有十多年,了然于胸,跟本不用教案。但现在却用管小学老师的方法来管我们大学老师。许多教师不愿写,学校或者老师个人就组织学生从网上下载一些教案造假。”
尽管这种做法在教育部文件里被明令禁止,但犯禁者仍众。更有一些高校,为了给新造的论文与教案做出逼真的效果,在水里浸或锅里蒸然后风干,以使看起来像旧的一样。为了减轻评估负担,杜绝造假,今年3月教育部评估中心发文,称检查的教学档案从最近三年减至最近一年。
这种做法引起的伤害并未能在短期消失。去年,江苏淮阴工学院一教师因为反感学校在评估中逼迫他造假而状告学校。民盟调查教育评估问题的教授黄嘉陵发现,不少教师由于不满教育评估,加深了与学校的对立情绪。
一些广西师大的教师就是如此。政治与行政学院的一位院领导在一次教师大会上警告教师们:“你们给我注意点儿,我们学院每个班都是有‘信息员’的,这信息员就像苏联的克格勃……”
据多方了解,该校学生中确实有这样一批信息员。一位已从该校调离的教师告诉记者,他有一次在上课时说了几句对评估不满的话,就真的被学生告了密,当天就被院领导找去谈话。
“不是给你用的”
这样一场让人不得轻松的“迎评马拉松”,在广西师大,4月5日晚上,终于接近最后冲刺阶段了。
这一天晚上,12名专家与两名专家组秘书的个人照、简历均被贴在了广西师大的校园网内。有辅导员告诫学生说,要准确无误地认住专家的容貌,不管在什么地点遇上了都要好好表现。
这些由教育部评估中心委派的专家,或是大学校长,或是权威学者。学生们都有点紧张,在一个班级的最后的动员大会上,一位教师这样安慰他们:“都别紧张,专家不会太得罪被评的学校的。今天如果不给我们评个‘优’,说不定明天我们校长就以专家组的身份去评他们呢。”
黄嘉陵教授在调查教育评估中发现,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风气的确在评估中蔓延。她得知,四川某高校在接待专家组时,专家组组长握着该高校校长的手说:“我们是来还情的。”后来该高校果然得了“优”。
4月6日一早正戏开场,所有的倒计时牌都被撤掉了,各教学楼门口检查校徽的岗哨也撤掉了。整个校园在专家们面前显得自然多了。
评估专家们来了。他们被隆重迎接到下榻的高级宾馆,学校迅即给每位专家配备了一辆车、一个司机和一个秘书。
小车不够,学校还向有车的教师租了几辆,一天支付几百元租金。
学校的礼仪队亦配套跟进,一个深知内情的学生称,礼仪队为了侍候好专家,连什么时候给专家倒茶,每次倒茶花几秒钟都经过严格训练。
每个学院的评估负责人都要24小时不关机,随时恭候学校调遣。第二天专家要走的路线都要由信息联系员陪同专家的秘书事先探察好,连专家们从左面进还是右面进,他们都已做好了事先设计。甚至在专家要去进餐的食堂,也事先安排好了一些学生,专门在那里做津津津有味之状。多名受访的高校教师指出,这些不是广西师大的原创,是许多高校在迎评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学生们被“抽到”口语或做实验等专家评估时,会被提前一两天通知。记者了解到,有位育才校区的学生被抽中口语。他在专家测试前的两天就已被告知。那两天他别的什么事都没干,只练口语。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分析这类现象时说,无论哪个学校,被评估高度调动起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专家高兴,要让专家给打个“优”。
据了解,4月11日评估结束后,专家组已初步给广西师大打了“优”,但尚需教育部评估中心作最后核准。
4月12日,广西师范大学从评估状态回到了正常的放松状态。一名学生去了图书馆的洗手间,在评估期间,他曾看到洗手间前所未有地放了洗手液和手纸,还喷了除味剂。但是现在,这些东西都没有了。他问图书馆的清洁工,清洁工回答:“这些东西是给专家用的,不是给你用的。”
“劳了民,花了钱,见了实效,就不是形式主义”
专访教育部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志宏
“从理论上说,有公信力的民间中介机构来参与评估,当然会更好,但目前,中国的社会中介机构还有一个培育的过程。但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期间,确保教育质量的工作刻不容缓。所以,教育部就设立了评估中心。我们评估中心是政府领导下的具有中介性质的国家事业单位。这说明了现在的教育评估模式具有转型期的过渡特征。”
高等教学评估到底推动了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是与初衷相悖而加深了弊病?随着第一轮为期五年的评估进入尾声,争议也达到了顶峰。4月11日上午,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教育部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志宏。
评估目标基本实现
南方周末: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至少有几十名政协委员批评了教学评估制度,此前批评高校在迎评中造假、形式主义化的报道也不少。媒体与公众很需要听到像评估中心这样的核心当事人的声音。
李志宏:我希望公众在评价教学评估时,不要因为一些枝节问题影响了对主流的判断。
教育评估是中国高等教学发展的历史需要。最近几十年,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高速发展期。最近几年大学扩招后,地方主管部门的教育投入、学校的硬件建设与教学管理都滞后了一些。教育评估起到了刺激他们改变的作用。
通过将近五年评估,高校认清了各自的办学定位,教学中心地位得以确定。学校的管理规范了,办学条件也达标了,学生是真正的受益者,评估的目标基本实现了。
评估还抑制了高校的过度扩招。以前几年,高校扩招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教育部发文件都控制不了,扩招为学校带来的利益太明显。而现在,如果学生招得太多了,生均投入、生均图书、师生比等多个办学指标就可能达不到,扩招冲动就被抑制了。
南方周末:但这样的作用好像并没有得到许多高校教师的认同……
李志宏:管理规范了,老师的工作量确实加大了,这可能是部分老师一下子难以理解评估的原因。
评估要求教师要认真对待所有的学生作业,要求教师认真批改试卷,还要求认真写教案,认真批改学生论文。东北一所高校,在评估自查中发现了部分教师批改学生论文不认真,学生一万字的论文老师只给写上十几个字的评语。学校在评建中要求老师至少得给学生写上几百字的评语。
校长支持,没有劳民伤财
南方周末:这种靠外力推动的改变会不会只是阵风,过后还是老样子?
李志宏: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从茶几上拿起一本资料,这是南阳师范学院的《本科教学保障与监控体系》)。南阳师范学院在以评促建的过程中总结完善了质量保障体系,他们把外力推动变成内部驱动,许多学校都到他们那里去调研学习。又如厦门大学,发现了评估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好处后,由“要我评”转为“我要评”,校长朱崇实说,以后不管教育部来不来评,学校都会在每年11月请专家自评。
南方周末:这么说来,高校校长中以支持评估者居多?
李志宏:至少有90%以上的高校校长支持教育评估,评估让他们找到解决办学问题的抓手。我们在和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与机构交流时,他们的负责人说日本高校80%的校长不喜欢评估,这刚好和我们相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也认为,大学教师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通过教学评估的推动,可以扭转这种倾向。
南方周末:但社会上有另一种看法,认为校长们热衷于评估,是因为评估和教育资源分配有关,这些利益扭曲了高校的迎评,导致有些高校为得到优不惜造假。
李志宏:这种说法没有依据。教学评估在政策上没有和其它资源的分配挂钩。只是从惯例上,学院如果想升格大学,一般要教学评估达到良好,想设新专业,主管部门也会参考一下评估成绩。
南方周末:有些反对评估的声音认为,被评估学校两年前就要开始准备,这漫长的准备劳民伤财,做的是表面功夫?
李志宏:有位清华的老校长说了句公道话:如果劳了民,花了钱,见了实效,就不是形式主义;如果劳了民,花了钱,不见实效,这才是形式主义。
如深圳大学,为了迎评,学校在短期内添置了价值3000万的设备,建成了6个实验中心。当时的评估组长戏称这是“深圳速度”,这说明过去的投入不足,又说明评估带动了教育投入。又如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工商大学,我们在评估中发现,生均经费只有3000元左右,属严重的投入不足。评估了,重庆市副市长来了,他当场承诺要在以后的两年内,使学校的生均经费逐渐增加到5000元。这意味着以后每年重庆市政府要给学校多投入几千万元,当时在场的老师们长时间地鼓掌。这说明评估也促进了学校主管部门加大了投入。
一些人看评估只看到了枝节上的问题。其实学校教学工作水平有没有根本性提高,才是检验评估效果的根本依据。
接待不要太隆重
南方周末:但一些“枝节问题”确实在影响教学评估的形象与公信力,如今天早上被媒体曝光的广西师大校领导隆重接待评估组秘书袁俏的事。
李志宏:报道我也看了(拿出从网上下载的打印件),袁俏在电话里紧张得都坐不住了。我们曾经反复告诫过学校,接待不要太隆重。广西师大在对待一个专家组秘书上,确实有点过于隆重了。作为一个秘书,是为学校和专家组服务的,以后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南方周末:记得教育部在去年就发文强调过接待纪律,不要接站,不得举行诸如献花等形式的隆重欢迎活动,可为什么还是屡屡发生?
李志宏:2004年,教育部就在17号文件中规定了这些接待纪律,如接待专家不要超过三星级宾馆。但学校都比较热情,有时他们会变通地把专家安排在省政府招待所,有的条件很好,会超过三星级水平。学校怕怠慢了专家。
对接待过度的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中国是礼仪之邦;其次,专家们确实辛苦,每天都要工作到后半夜,略微热情些的接待可以理解。
为了防止招待过度,我们已要求学校必须在评估前先报接待方案,报上来的基本是三星级。
南方周末:有些教师称,学校在评估中以送电子资料为名,把万余元的手提电脑送给评估专家,送其它贵重礼物也成了惯例。你们有没有接到过这样的举报?
李志宏:我们接到过这样的举报。例如,南京一高校老师,他在上海社科学报上发表文章称,学校给专家每人送了一台手提电脑,所以才得了优。我们调查后发现根本没有此事,原来这位老师是在班车上道听途说的。但此事很快被一些媒体转载了,假新闻的坏影响已经传播出去了。
南方周末:那你们有发现过评估专家收受贵重礼物的情况?
李志宏:可以说,评估专家“接受贵重礼物”的说法,我相信基本是传言。这些专家都有很高的地位和学术声誉,我敢说,99%的专家都不会冒着毁坏个人清誉的风险去收受贵重礼物。
但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还是制定了《学校评建规范》、《专家组工作规范》,周济部长还明确对专家提出要求,做到“两不、两请辞”即“不收受学校礼物,不接受领导宴请”、“请辞领导接见、请辞文艺汇演”。
南方周末:比接待过度更受舆论批评的,是迎评造假。从教育部多份公开文件看,你们对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视的。
李志宏:我们五年已做了五百多所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评估。不排除个别学校有操作变形、把握不准的地方。
评估中坚持求真的学校占了主流。但前几年,由于要查三年的教学档案,有些学校怕专家说材料不够,就多做了材料。原有教案不规范,重新写了。档案管理不好,把学生两三年前的试卷弄丢了,重做。这加重了学校负担,也可能出现了造假现象。
这确实会伤害评估的公信力,我们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2006年的文件里,只要求查最近一年的学生试卷和论文等档案了。现在,在试卷和论文等材料上造假应该基本没有了。
南方周末:如果以后发现有高校在迎评中造假呢?
李志宏:那就如周济部长所说的,一旦查实,对造假要一票否决,评估结论为不合格!
评估模式有待改革
南方周末: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人民日报》上发文认为,现在的教学评估太一刀切了。下一轮评估制度会不会有所改变?
李志宏:我们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在下一轮评估中,分类指导将会加强,如对新建院校,可能主要是评估合格或者不合格就够了。评估方法上,一定会增加常态数据与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监控。专家进校评估时,重点考察几项就行了。这可以促进学校的管理,也可以减轻学校与专家的负担。
南方周末:有观点认为,让教育部这样的教育行政主管单位来评估大学,会导致资源分配权与评价权过度集中,行政权过度介入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所以有学者建议应该由民间机构来进行教育评估。你如何看这种观点?
李志宏:从理论上说,有公信力的民间中介机构来参与评估,当然会更好,但目前,中国的社会中介机构还有一个培育的过程。但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期间,确保教育质量的工作刻不容缓。所以,教育部就设立了评估中心。我们评估中心是政府领导下的具有中介性质的国家事业单位。这说明了现在的教育评估模式具有转型期的过渡特征。
随着以后逐渐对民间评估机构的培育,就可以形成民间评价与官方评价相辅相成的格局。如日本,既有文部省批准设立的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也有大学基准协会这样的非官方性质的评价机构。再如澳大利亚,政府会委托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进行5年一轮的评估,学校则会在每隔一段时间找社会中介机构来自评。中国也可能会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zmzg/200804170097.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