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驻俄大使悄然返岗 低调修补俄日裂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08:34

如同4天前悄然离去一样,因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视察俄日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而被“临时召回国”的日本驻俄大使河野雅治11月7日低调返回莫斯科。而日本媒体此前曾报道称,日本不准备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前让河野雅治返俄。分析人士指出,在梅德韦杰夫亲自向日本首相菅直人致信确认出席APEC横滨峰会后,日本政府决定让驻俄大使“迅速返岗”,标志着俄日关系在经历了“动荡的一周”后终于开始向正轨回归。

据悉,河野雅治3日回到日本后,先后向外相前原诚司、首相菅直人等汇报了梅德韦杰夫“登岛行动”的背景、目的,以及当前俄罗斯内政、日俄关系的最新情况。河野雅治认为:“就日俄关系而言,梅德韦杰夫的国后岛之旅并未给俄带来明显好处。梅德韦杰夫此行的目的与其说是就领土问题向日本施加影响,不如说更带有国内政治特征,旨在提升总统在民众中的支持率。”有报道称,河野雅治此次返回俄罗斯,其工作重点是为实现俄日元首在11月13日至14日横滨APEC首脑会议期间的会谈创造条件、收集信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针对实现首脑会谈的前景,河野雅治只是表示要在返回俄罗斯后抓紧协调,并未予以确认。

就这样,日本政府麻利地顺着梅德韦杰夫给的台阶走了下来,俄日关系在经受了短暂的僵持之后进入了新一轮“恢复期”。虽然日本驻俄大使返岗的时间比大家预期得要早,虽然日方希望通过日俄首脑在APEC峰会期间的会谈来化解由梅德韦杰夫“执意登岛”所带来的“麻烦”,但俄日关系之间的领土纷争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俄日关系发展仍充满变数。

在俄罗斯看来,俄日领土争端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要“改变二战之后形成的国际格局”,试图颠覆二战历史观,这是俄根本无法容忍的。11月2日,俄罗斯常驻北约代表罗戈津在谈到这一问题时的表态道出了俄官方的一些真实想法。罗戈津说:“日本不应该为此大动肝火,而是应当自责,日本要责备自己对邻国发动的战争,并最终在1945年战败。因此,这个问题早已画上句号。”罗戈津指出,日本既是发动战争的国家,也是战败国,它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这就意味着“将自己的领土交给战胜国”。罗格津说:“这是俄罗斯的岛屿,是主权领土。”

对于俄日之间的这场“外交战”,俄科学院日本研究中心负责人瓦列里·基斯塔诺夫认为,其实,日本社会对南千岛群岛问题的态度是相对平静的,这次主要是日本政府为内政需要而借题发挥、故意炒作。基斯塔诺夫称,在梅德韦杰夫“登岛视察”后,有部分所谓曾生活在北方四岛的日本民众举行示威,要求政府不要忘记这一问题的存在,但这是“局部现象”,并不是日本的“整体社会认识”。

基斯塔诺夫称,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曾试图左右本国社会意识,强调发动对外战争对日本有利,而且是必须的。时至今日,每当日本政府出现国内问题时,有些日本政治家还在炒作此事,但日本民众对此却并不怎么关心。基斯塔诺夫称,日本民主党执政后,在内政和外交上均乏善可陈,这是此次日本政府对梅德韦杰夫“登岛行动”激烈反应的真正原因。但基斯塔诺夫强调,随着日本驻俄大使重新回到莫斯科,俄日之间将重启接触外交。他说:“俄日彼此都无处可去,因为我们是邻居。”

俄罗斯外交学院院长亚历山大·巴诺夫认为:“必须让日本人明白,篡改二战历史是绝对不可能的!”巴诺夫称,日本“临时召回大使”是不明智的外交举动。他说,在俄罗斯与日本近150年的双边交往历史中,两国间发生过许多事件,其中包括战争,但从未坏到“叫回大使”的地步,这表明日本现政府“外交艺术”水平的低下。他认为:“日本的外交政策彻底走进了死胡同。日本不仅对俄罗斯,而且对全世界都完全没有清晰的外交战略。目前,日本严重破坏了与俄罗斯的关系,而且也搞砸了与中国和朝鲜的关系。”

巴诺夫说:“但到头来,日本还将不得不与俄罗斯恢复正常的关系。”不过,他认为:“很遗憾,在执政的日本民主党中并没有了解俄日历史关系的政治家。在日本执政高层中,根本没有知道应该如何与俄罗斯打交道的人……”

11月2日,我接到了各国不少媒体记者的电话,不管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美国人还是韩国人,电话里的那个人都或多或少带着一种“同情”的口气,向我咨询:“加藤,日本刚刚召回驻俄大使了,日本最近面临领土问题不少,你作为普通日本人,怎么看待当前的形势?”

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结束越南之行后的回国途中登上了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中的国后岛。这是俄国家元首首次对北方四岛进行视察。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与中日之间的“尖阁诸岛(中方称钓鱼岛群岛)一样,都是战争留下的后遗症。前者是由俄国实际控制,对此,日方提出异议。后者则是由日本实际控制,中方提出异议的。

我明显感觉到,“外国记者”们夸大了此次的“召回”。正在中国国内饱受争议的前原诚司外相2日下午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为了倾听事态,了解背景,菅内阁决定让驻俄大使暂时回国一趟”。这是菅直人首相、仙谷由人官房长官这一把手和二把手同意过的应对措施,而不是前原外相单方面的决策。

这次“召回”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示“严重抗议”,而是“为了了解事态”,用日文讲是“一时归国”,即暂时的回国。前原外相明确表示,“俄罗斯对日本来说是重要的国家。我们努力解决领土问题并签署和平条约,尤其在经济方面加强合作的发展方向从来不变,以后也不会变”。从我对前原外相本人的了解,基本可以确定,此次召回措施是软性的、暂时的、温和的。

梅德韦杰夫总统出席11月中旬在横滨举行的APEC会议的计划暂时也没有发生变化。看到日方“点到为止,有所保留”的应对措施(而不是对抗措施),俄国方面也暂时没有打算召回驻日大使。2日,俄国外交部对日方暂时召回大使一事也冷静地回应说,“不成问题”。

今天(3日),日本驻俄大使河野雅治回国,将与菅、仙谷、前原三位大员和外务省官僚进行沟通,研究接下来的战略态势。不过,我个人认为,日方不会做出强烈反应,理由有三:一,北方四岛由俄方实际控制是客观事实,日方本来处于劣势;二,菅直人首相的支持率急速下降,其重大原因之一是没有把与中国之间发生的撞船事件处理好,再次面对着领土问题,菅内阁不得不先观望形势,后慎重处理;三,日本即将主持APEC会议,在此之前不愿意在对外关系上找麻烦。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围堵”日本的领土风波确实纷纷发生,同时,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也正在描绘出有趣的权力格局。日、俄、中、美之间的“领土博弈”重新登场,直接影响着各国在本地区的国家利益,深刻考验着各国对本地区的战略考虑。

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明显是占了中日摩擦的便宜,搭了中国对日强硬外交的便车。他之前从迎合内政、选举的角度宣布“近期一定访问北方四岛”,上次访问中国的时候也与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在领土问题上共同应付日本达成了战略默契。

日俄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立场暂时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好维持现状。俄国通过此次强硬措施进一步把“实际控制”既成事实化。但梅德韦杰夫明显是得分的,政治家与专栏作家一样,永远只是为任期(周期)负责任。即使被历史学家写成“伟人”的政治家,所有人当时是从在自己任期内能够取得多大政绩这一点来决定政策的。

冷静下来思考,不难发现,梅德韦杰夫的登陆与日本逮捕了中国渔船船长实际上属于殊途同归,都是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范围内行使了“国内法”,把局面进一步既成事实化,虽然日本务必表示抗议,主张非法,中国也务必表示抗议,主张非法。

不少专家认为,梅德韦杰夫对日采取的强硬措施是受了中国对钓鱼岛风波采取的强硬处理法之影响,中国也从中获利。我并不赞同这一观点。如前所述,“撞船事件”和“总统登陆”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外交事件,都是由实际控制方来按部就班行使国内法,日本和中国各自的反击措施和所拥有的外交筹码存在差距,但被控制方基本处于被动,只能“严厉抗议”。对于中国来说,无论如何,“实际控制”这一多数中国老百姓并不了解的战略产物就像“多米诺”一样逐渐地成为国际舆论,变为国际政治的游戏规则,是不符合党的根本利益的。

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不管是日俄之间,还是日中之间,坐收渔利,得到了基本目标。看到尖阁诸岛(钓鱼岛)风波依然影响着日中关系,美国巧妙地提出“中美日对话”的制度设计。看到中国外交的强硬措施而感到害怕和警惕的东南亚国家,不失时机地“加强沟通”。美国把东亚地区的坏事变成好事,逐步提升自己在东亚政治中的话语权,来牵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并触摸中国“核心利益”的底线。

不少专家认为,日本是最近一系列领土风波的最大输家,我的看法是,不见得。既然美国是最大赢家,那作为其盟国,日本不太可能输成那样子。9月初撞船事件发生后,美国通过对日美同盟的重新确认,即日美安保条约对钓鱼岛海域是发挥军事作用的,换句话来说,美国到时候会站在日本一方加以保护,再次向中国发出了警告,将继续利用日本这一远东的筹码“遏制(contain)”中国,同时试图主动提供“中美日对话”等舞台,来“接触(engage)”中国。对于梅德韦杰夫的登陆措施,美国也明确表示“支持日本的立场”,试图利用日本这一筹码,来牵制这一原来的核心遏制对象、潜在的重要竞争对手。当然,就对华关系而言,日本最好还是能够落实福田康夫前首相提倡的“共鸣外交”,即要把日美同盟和对华外交兼顾好。日美同盟的提升值得欢迎,但它不应该以损害对华关系为代价。

中国此次拿出13亿人的市场牌向日本做出制裁措施,顺便向东南亚各国施压,“间接支持”梅德韦杰夫总统的登陆,在领土问题上营造“包围日本”的国际舆论。但这一逻辑本来就很够呛,原因如前所述,关键词是“既成事实”。 梅德韦杰夫不过是间接地“模仿”了日本在9月8日时采取的内政措施而已。中国政府对日制裁无疑是迫不得已的,中国有中国特有的选民,结果使得日美同盟得到了较大的升级。此外,中日民间交流,包括经贸、人文、青少年等的破坏和滞后以及前一阵在中国国内连续爆发的“反日游行”对中国来说也是弊大于利。25000家以上的在华日本企业雇用着1000万以上的中国劳动者,日本产品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可或缺,想抵制也抵制不住的。回望历史,无论是改革开放当初的政府开发援助,还是“政治风波”后的第一解除制裁,日本对中国的内政稳定与经济建设来说还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对于中共来说,把日本宣传为“假想敌”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最近一段时间在国际舆论上逐步高涨的“中国异类论”、“中国强硬论”也不容忽视。

总之,此轮领土风波是错综复杂的,各国有各国的得和失,对于当前的东北亚地缘格局也产生切实的影响。肯定的是,东亚这一“后危机时代的巴尔干”的紧张氛围和态势正在升级,严重损害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从这一点来看,所有利益攸关者都是输家,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