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话语权请先学习中国航天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17:26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腾讯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起,有关中方与外方的话语权之争就一直存在。但截止到目前的情况来看,中方在合资企业里的话语权仍不大,而且也还并没有底气敢于说一声“我的地盘听我的!”。究其原因,与我们自身的实力还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实际上,近年来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我们的消费者都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可为什么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却始终无法迎头赶上?笔者认为,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并不缺资金与硬件的支持,缺的只是一种精神,具体来讲,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中国航天精神。  
没有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拿来主义”盛行
       和汽车工业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由仿制开始的,虽然面对国际上的封锁与扼杀,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因为始终坚持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结果中国航天之路不仅走通了,而且越走越宽阔,成功的让中国航天跻身世界前列。而纵观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自力更生的方针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反而“拿来主义”盛行。试问,国内已经上市销售的自主品牌汽车有哪一辆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来的?又有哪一辆没其国外车型的影子?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品牌所谓已经拥有的先进技术,又有哪些没有海外车企的影子,完全由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又有几款上得来台面?聂荣臻元帅曾说过“四个现代化靠买是买不来的”。同样,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与进步靠“拿来主义”也是不可能的。
不能做到协同作战,相煎太急之事常有。
       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投资只是美、苏、欧、日的几十分之一,但做出的成绩并不比别人差,甚至还要好。能做到这一点,全国一盘棋、大力协同和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是主要原因。而纵观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根本谈不上所谓协同作战,各企业间都是各自为阵,各搞各的。有的甚至于还要受到地方保护主义、企业间恶性竞争相互拆台的影响。别以为蒙牛、伊利和圣元的恶性营销门事件只会出现在乳品行业,在汽车行业其实也是隐性常见的,诸如同类竞争产品之间的相互攻击与诋毁。而即使在我们的汽车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也因不愿担责、不愿承担风险,而常出现不协同的情况。有时候自主品牌一款车型从研发到最终产品上市要较合资品牌耗费更长的时间,而这其中车企内部部门间的不协调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整个中国民族汽车工业以及车企内部都难以做到大力协同,又如何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推动民族汽车工业进步的工作中。
即不能严谨务实,又没有多少民族精神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之初,中国航天人谁也没有见过导弹、火箭,更不懂怎么设计和生产导弹。但中国航天能做到不懂就学,边干边学。而在民族精神的指引下,中国航天人都是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加班或学习。而对于我们的汽车企业来讲,我们在搞汽车研发的过程中又是怎么做的呢?不懂的技术常常通过买的方式获得,不会的设计常常通过外包的方式解决,而很多所谓的新产品又几乎都是以现有的海外品牌车型做蓝本,只是换了个外壳与内饰。更有甚者,我们的很多汽车研发机构,并没有将科研当作第一要务,反而搞起了小政治,难怪有人说,中国汽车业也是一道政治经济学问题,这门学问现在看来是贯穿了车企内外。
       因此,在后合资时代,如果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再不学点中国航天精神,我们就难有更多的话语权,甚至还会陷入无话语权的极端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