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规划书:30岁前一定要做的21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8:03:03
  第1节:要收获先要播种,成功没有捷径(1)
 第2节:要收获先要播种,成功没有捷径(2)
 第3节: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1)
 第4节: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2)
 第5节: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3)
 第6节: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4)
 第7节: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1)
 第8节: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2)
 第9节: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3)
 第10节: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4)
 第11节: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1)
 第12节: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2)
 第13节: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3)
 第14节: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4)
 第15节: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5)
 第16节: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6)
 第17节: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1)
 第18节: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2)
 第19节: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3)
 第20节: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4)
 第21节: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5)
 第22节: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1)
 第23节: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2)
 第24节: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3)
 第25节: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4)
 第26节:Virgin soil--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1)
 第27节:Virgin soil--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2)
 第28节:Virgin soil--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3)
 第29节:Virgin soil--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4)
 第30节:Long term approach--做好长期作战计划(1)
 第31节:Long term approach--做好长期作战计划(2)
 第32节:Long term approach--做好长期作战计划(3)
 第33节:Long term approach--做好长期作战计划(4)
 第34节:Long term approach--做好长期作战计划(5)
 第35节:Knowledge--活到老,学到老(1)
 第36节:Knowledge--活到老,学到老(2)
 第37节:Knowledge--活到老,学到老(3)
 第38节:Knowledge--活到老,学到老(4)
 第39节:Knowledge--活到老,学到老(5)
 第40节:Knowledge--活到老,学到老(6)
 第41节:Affectionate angle--从乐观的角度看问题(1)
 第42节:Affectionate angle--从乐观的角度看问题(2)
 第43节:Affectionate angle--从乐观的角度看问题(3)
 第44节:Affectionate angle--从乐观的角度看问题(4)
 第45节:Learning attitude--始终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1)
 第46节:Learning attitude--始终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2)
 第47节:Learning attitude--始终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3)
 第48节:Learning attitude--始终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4)
 第49节:Sales mind--学会用商务逻辑思考问题(1)
 第50节:Sales mind--学会用商务逻辑思考问题(2)
 第51节:Sales mind--学会用商务逻辑思考问题(3)
 第52节:Sales mind--学会用商务逻辑思考问题(4)
 第53节:Sales mind--学会用商务逻辑思考问题(5)
 第54节:Detail--细节决定成败(1)
 第55节:Detail--细节决定成败(2)
第1节:要收获先要播种,成功没有捷径(1)30岁前,一定要做的21件事 作者的话 要收获先要播种,成功没有捷径 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给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拟定人生发展方针时提供参考。我不敢说书中列举的所有事情我在30岁之前都做过了,否则我不会觉得至今还有遗憾。而且,现在的我如果能重新回到二十几岁,那么我想做且非做不可的事不会只有21件。但人生苦短,所以我在其中挑选了最重要的21件事写出来,希望能帮助年轻人节省一些时间,让他们少走弯路、歧路。 为了写这本书,我时常回想自己二十几岁时的生活,然后赫然发现,我的黄金岁月竟然缺少规划,过得那么轻率。虽然当时的我也对未来满怀希望,并强迫自己做了很多事,可惜的是,我没有全心全意地往一个对的方向去发展,所以在后来的30至40岁的人生中,我遭遇了许多艰难险阻。 年轻的我在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进入了报社做记者,为了熟悉这一职务,我花了不少时间,然后为了胜任这一职务而尝尽苦头。虽然我在大学里修过英语课程,但还是无法以流利的英语与外国人交谈,所以后来我选择了到美国进修。虽然我是打着进修新闻专业的口号去美国的,但是连日常基本用语都说得不太流利的我在异地他乡就像哑巴吃黄莲一样,经常是有苦难言。 更严重的是,面对竞争,我没有一点心理准备。世界在急遽地变化,而我却坚持着二十几岁时的认知拒绝改变,于是逐渐成为一个与时代脱节的人。每个人都在不断前进的趋势中学习成长,而我却缺乏搭上时代列车的各种资历与知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学识不高、得过且过、虚度光阴的人,当初的我也和这些人一样,十分懒惰,不积极去累积更多的知识和经历,反而找来许多借口把我的惰性正当化。 如果当时的我是一个深思熟虑或准备充分的年轻人,我这一生是否就会一帆风顺呢?这一点现在谁也无法说清。总之,我不后悔自己走过的路,但同时我也知道,如果当时我是个准备充分的年轻人,我的人生应该会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异,人生旅程也会更加愉快、更精彩,在旅程中遇见的人们也会更可爱。
第2节:要收获先要播种,成功没有捷径(2)二十几岁是人生的春天、是播种的时期,三十几岁是人生的夏天、是收获的时期,你在二十几岁时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在三十几岁时收获什么样的果实。而且,二十几岁的春天非常短暂,如果你不在这时及时地播下种子,等到了夏天,就会有洪水,阳光也会更加猛烈,这时播下的种子就很容易干枯,不会发芽,即使发芽了,成长的过程也会非常非常艰辛。因此,聪明的农夫绝对不会错过春天这个播种的最佳季节。本书主要面对即将进行第一次播种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着重向他们讲述春天播种过程中必须准备的工具与技巧。就像农夫要在播种前进行筹划、思考"在春天过去前要怎样做好准备才能让来年获得丰收"一样,希望这本书能帮助那些刚开始人生之旅、准备播种的年轻人更加谨慎地思考未来,做到未雨绸缪。 如果你错过了二十几岁前半段的播种期,那么二十几岁的后半段就是你播种的最后时期,你一定要把握好这段时间,在播种之前谨慎思考。希望所有的年轻人在正式进入农忙季节前都检查过而且确定已准备好了必要的工具和技术。然后,你就可以抬头挺胸地走向先前预定的目标,大步地迈向成功。即使刮大风、下大雨,只要不脱离预定的轨道,就算时间长一点,但终究还是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这本书能顺利出版,我首先要感谢Wisdomhouse出版社的延俊赫室长,他给我提供了许多帮助;其次我要感谢我亲爱的妻子金倩琳,在她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写完了本书;我还要感谢不久后就要迈入20岁门槛的女儿恩惠和儿子恩哲;最后,我要感谢Career Care公司的所有职员,他们给了我许多写作的时间和创意。申铉满 2007年2月 于驿三洞 Career Care办公室
第3节: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1)序言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 贾伯斯的选择 美国知名的个人电脑制造公司-苹果电脑公司的首席执行长官贾伯斯(Steve Jabs)的父亲是叙利亚人,母亲是美国人。他的母亲未婚怀孕生下了他,迫于生计,后来他被一对从事蓝领阶层工作的夫妇收养了。 贾伯斯17岁时进入大学,只读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大学里找不到人生的答案,大学不能让他明白他的人生真正想要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忍心再继续用养父母那微薄的收入来支付自己学习其他东西的学费,因此辍学后的他有一年半的时间都寄宿在朋友的宿舍里,靠卖可乐瓶的钱糊口。当时,在别人眼中,他绝对是个"没有救了"的年轻人。现在的贾伯斯回想当年,发现尽管那时候生活非常辛苦,但却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刚开始我很害怕,但是现在看来,放弃大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成功后的贾伯斯如此说道。 贾伯斯选择辍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从此,不感兴趣的学科他就不用花时间去上课了,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旁听。值得一提的是,他对书法很有兴趣,所以那时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书法。 那时积累的经验在10年后才大放异彩。贾伯斯辍学后在一家电视游乐器公司上班,当了一年的设计师,然后他和同事一起离开公司,在养父母的仓库里创立了"苹果电脑公司"。贾伯斯在29岁那年开始研发Mackintosh(麦金塔)电脑,创新运用大量特殊字形,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 苹果电脑在草创时期仅有两名员工,但短短10年,已扩增为拥有4000多名员工、公司总资产高达20亿美元的全球知名企业,贾伯斯也因此成了美国群众的偶像。回顾这些过往,他说:"如果当时我没有放弃大学学业学习书法,那么Mackintosh不可能有如此丰富而均衡的字形概念。" 尽管当时贾伯斯学习书法的动机只是单纯的兴趣使然,并没有想到用它在将来成就一番辉煌事业,但回首来时路却发现,以往的所有经历,现在都如同一条线般连在了一起。 "我们不可能在展望未来时就把人生的每一点连成一条线,只有在回顾过去时才能把人生的每一点连成一线。所以大家一定要坚信:不管生命中的每一个点现在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它总能与将来连成一线。大家一定要坚持这样的信念,在命运、人生、学业、事业等各个方面都要坚持。这种思考方式从没有让我失望过,并且改变了我的人生。" 贾伯斯说道。
第4节: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2)20岁前的贾伯斯跟许多陷入经济困难、对未来没有目标的青年一样彷徨,辍学之后的一年半里,他甚至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当时乏人问津的书法上,他的这个决定在别人眼里是愚蠢至极的。可是,他并没有让自己彷徨太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电脑后,他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果断地辞掉之前的工作,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电脑事业的创建中,当时他还只是一个20出头的毛头小子。从事电脑事业后,贾伯斯把自己在大学时习得的书法概念应用到了电脑上。 为将来感到彷徨的时期最好是在20岁前到20岁出头这段时间完成。对贾伯斯而言,20岁是一个决定目标、付出行动、为将来打基础的年龄,而不是烦恼"该做什么"和"为何要做"的年龄。他重视自己内心的声音,领悟到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路,于是在30岁前成了跨国企业的CEO。他在回忆过往时这样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人生上,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更不要因为别人的意见而忽略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拥有追逐梦想和直觉的勇气,因为只有梦想和直觉才能真实反映出你到底渴望过怎样的生活,除此之外的东西都是次要的。" 如果能重新回到30岁之前,我一定好好学习 像贾伯斯一样能在30岁以前确定人生的道路并全力以赴的人并不多,忘了30岁前到底在干什么的人却不计其数。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年龄介于30岁到50岁之间,却依然还未找到人生的道路。这些人都是在30岁以前找不到人生目标,盲目地期待并相信着一个理念,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能找到人生的目标,而且一定能成为有成就的人。这部分人只有当他们迈入40岁的门槛时才会恍然大悟,原来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是这么大,以前他们一直在虚度光阴,并为此感到后悔不已。 随着时光的流逝,你的有些东西会被别人拿走,如金钱、权力,但有些东西却是别人永远也拿不走的,如你头脑中的知识。因此,你一定要趁年轻好好学习某种领域的知识。如果你把某种职业当成一生的事业,你就更应该把那个领域需要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学好。当然,人不能够没有朋友,所以花些时间与朋友在咖啡厅聊聊天也是必要的,但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那里面,因为时间是很宝贵的。如果你没有朋友,也没有恋人,几乎整天都闷在家里,不如干脆一脚把门踢开,走出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第5节: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3)我很后悔年轻时没有好好规划时间,英语只学了一段时间,却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和朋友一起玩乐上。那时我整天和朋友混在一起,什么正经事都不做,只盼着有天能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人"。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后悔白白浪费了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后悔没有努力学好英语,后悔没有坚持学珠宝设计,后悔没有下定决心学长笛…… 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你将来要做什么,那就更需要多方面学习,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一定能发现令你特别感兴趣的领域。如果还能回到30岁前,我一定会很勤奋地学习,学到脑子里再也装不下更多的知识为止。 一位住在美国的33岁韩国女性为了激励未满30岁的年轻人而在自己的网络日志中写道:"在我30岁之前,如果有人告诉我学习的重要性,我的人生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了。现在,我的孩子已经睡下,我独自对着电脑,写下上面的文字时我很心痛,在这里我只想向年轻人强调一点:'趁年轻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吧'。"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越来越多的前辈提年轻人要学好英语或多进修其他知识。因为这些前辈回想过去时都发觉,如果当初多学一点知识,今天他们的人生将是另一种局面。如果当初大学毕业后仍继续进修,今天的自己很可能是一位研究员或教授;如果当初考证时多一点用功,那么今天的自己很可能是一位会计师或律师;如果当初认真学好英文,那么今天的自己很可能是一位跨国企业或大型企业海外分公司的职员。 这些前辈们虽然在30岁前就已经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种想法付诸实践,因而虚度了30岁前的黄金岁月,直到跨入40岁的门槛时才突然觉醒:"唉呀,我错了!"就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他们能深切地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 30岁之前的准备决定未来 在别的国家可能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是许多年轻人在20岁前还能选择比较正确的道路,但跨过20岁的门槛后就开始走上歧路。二十几岁时,有好几条路摆在你面前,它们看起来都差不多,而且仿佛都通向同一个终点。你该怎么选择呢?你也许会这样想:现在先随便选一条吧,等走不下去时再退回来,只要有决心、有毅力,甚至可以换一条路走,总之能到达目的地就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原来看起来很相似的路变得越来越不相似,越离越远,甚至通向不同的终点,它们再次交叉的几率几乎为零。这时你才会省悟到:起点不同,人生也会截然不同。如果你想在这时改变二十几岁时的选择,重新选择其他道路,那你就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甚至要放弃以前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切。所以,二十几岁刚开始选择人生道路时,我们一定要特别慎重。
第6节: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们,为你的人生做好准备了吗?(4)遗憾的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一下子就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因为就常理而言,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验、思考、反省后,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好不容易明白了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但如果你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依然无法成功。所以,年轻人啊,为了确定未来的人生方向,你除了要趁早做好充分准备外,还要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人生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一样,很多年轻人因没有做好航海准备或害怕海上那滔天的巨浪而不敢出航。但是,人生之船不会因你的犹豫而停止出航,它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驶离港口,如果船出航那时你还没有做好航行的准备,那么你这趟人生之旅将会危险重重。 同样是三十多岁的人,无论是从经济地位还是从社会地位来看,欧美国家的都要比韩国的高出很多。出现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东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开始学习独立生活的时间点不同。在西方国家,年轻人在高中毕业后就要开始过独立的生活,所以到30岁时,他们都能独挡一面了。但在东方国家,让年轻人独立生活的时间点却比欧美国家延迟了许多年,甚至有很多人到了三十几岁才开始为以后的人生做准备。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两边的人都一样是30岁,但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他们的人生发展却相差将近10年。 因此,为了尽早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年轻人有必要多经历一些挫折。像"生活过得去就行了"或"做得差不多就可以了"等没意义的话,二十几岁的你千万别当真,因为这些话只是胆小鬼的人生哲学,或是胸无大志的懒惰鬼们企图让他们的懒惰合理化的借口。 二十几岁是为人生做准备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准备做得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你未来的人生。 从现在开始,我要告诉你30岁之前应该要做好哪些准备了,这21个重要的观念请你一定要牢牢记住。
第7节: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1)辑一:该铭记的7项成功原则Chapter1 Dream 有梦想就有可能 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 Experience失败经验为成功之母 Virgin soil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 Long term approach做好长期作战计划 Knowledge 活到老,学到老 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成功的程度与梦想的大小成正比中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黄河上游的龙门还未开凿,伊河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在山南形成了一个大湖。黄河里的鲤鱼听说跃过龙门就能变成龙,于是都聚集到龙门山北,想跃过龙门变龙。但又高又险的龙门山上无水路,它们想过去只能用跳跃的方式。千百年来,无数的黄河鲤鱼在此跃龙门,但大多都无功而还,只有极少数的鲤鱼克服千难万苦跃过龙门,变成了龙。这个古老的传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让梦想成真,就必须克服一切困难。日本有种观赏用的鲤鱼,这种鱼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能随着活动空间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身长。这种鱼在自然环境下成长,身长可达90~120厘米;如果放它们在水族馆或池塘里生活,它们最多只能长到15~20厘米;如果把它们养在更小的鱼缸里,那么它们最多只能长到5~8厘米左右。 这样的生态本能让我联想到一个道理:成功的程度取决于梦想的大小。在成功的道路上,梦想扮演着比智商重要很多的角色,成功的关键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梦想与热情。 美国畅销书作家--菲尔·麦格劳在分析了各个领域共一千名成功人士后发现:这些成功者们都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在向目标发起追求前,他们都拟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在追求过程中坚决地执行这些计划;而且,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他们还有敢于面对任何危险的勇气和意志。 如果人的梦想过于渺小,他所得到的成果就会如同他的梦想般微乎其微;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那么他的人生将没有任何收获。所以我们一旦拥有了梦想,就一定要为实现它而做好准备,并且付诸行动。 当两个人的目标相同而梦想高度不同时,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会截然不同。例如,想赚1亿元的人和想赚100亿元的人,他们赚钱、花钱的方式肯定不一样;想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和一心盼着毕业就踏入社会工作的人,在学习的量和质上一定会有很大差距。把梦想设置得很低是因为害怕失败
第8节: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2)前面我们提过,要想获得大成功,首先要树立远大的梦想。这很容易理解,听起来也理所当然,但是为什么仍然有些人将自己的梦想设置得很低、很小呢?在我看来,是因为这些人害怕失败。 梦想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进而使人约束自己的行为。有远大梦想的人所付出的努力一定比梦想渺小的人所付出的多。例如,跑42.195公里的马拉松选手要比只需跑一半路程的选手以及只跑10公里的选手付出更多的汗水、接受更多的训练。韩国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曾说,一杆能打250码的业余高尔夫球选手如果想再增加10码的距离,那么他不仅要把手腕、腰部、脖子的力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还要校正姿势,而校正姿势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来坚持。所以说业余选手要想提高那10码并非易事,这也是业余选手与职业选手之间的最大区别。 也许有人会这么想:"我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活得这么痛苦啊?我为什么不把目标设置得低一些呢?"但这样想的人有没有想过,梦想越远大,目标越高远,将来得到的幸福也会越多。如果有人因自己的生活很安逸或从来没有受过苦而感到满足,那他就有必要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是不是把人生的目标设定得太小了。 没有人一开始就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设置得很低,随着时间的流逝,目标之所以越来越低,是因为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与勇气,不得不亲手把目标改得越来越低。他们以这种方法来减少原本需要付出的努力,以避免将来要遇到的痛苦。 也许有人会怀疑地问:"就算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也一定能实现吗?"还有人也许会反驳说:"谁不想树立远大的目标?只是现实条件不允许罢了。"这些人的话都很有道理,毕竟目标是基于现实条件而存在的。例如,对于一个拥有10亿资产的人来说,要赚到100亿也许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对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来说,赚100亿可能就是一个脱离现实的奢望。但是,这并不表示目标不可能实现,因为目标并不等于现实,而是可以经由努力去争取的,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经由努力把"奢望"变成了现实,这都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第9节: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3)洛克菲勒不切实际的梦想世界级大富豪洛克菲勒在青少年时期过着非常穷困的生活。有一天,他向一位心仪的女孩求婚,竟然被对方的父母无情地拒绝了,他们还当着他的面恶毒地说:"我们绝对不会把女儿嫁给你这种穷光蛋、乡巴佬!"为了帮助家里的生计,洛克菲勒不得不在16岁结束高中学业到城里去打工。在城里流浪了一段时间,他没能找到工作,于是又被父亲赶回了乡下。 虽然过着如此悲惨的生活,但洛克菲勒并没有放弃人生的梦想,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很有钱的人。生活越是穷困,他对梦想的渴望越强烈。他还曾对朋友们发誓说:"总有一天,我会赚很多钱,够我买很多的名牌衣服!"那时在他脑海里始终盘旋着一个念头:"我一定要赚到10万美元,不管将来怎么样,我一定要成为了不起的人物!" 梦想把洛克菲勒从悬崖边拉了回来。在被父亲赶回乡下的第二天,他又偷偷地回到了城市,来到之前求职被拒绝过许多次的一家公司,要求再给他一个机会。终于,那家公司的老板被他的热情和意志力所感动,决定雇用他。 进入公司后,胸怀梦想的洛克菲勒比谁都努力工作,他每天都提早到公司,而且经常加班到晚上11点。他的表现最终受到肯定,公司决定栽培他。而一心想成为富翁的他,5年后还是离开了这家公司,选择了自己创业。 对于青少年时期的洛克菲勒来说,成为富翁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当这个没有工作、整天为了填饱肚子而发愁的穷光蛋喊着将来要赚10万美元的时候,有谁会当真呢?但是,他的梦想真的实现了。 洛克菲勒在30岁时已经赚到100万美元;43岁时,他的公司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53岁时,他变成全世界最富有的人。曾经一度,他的资产总额竟然比美国一整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很多人都想树立远大的梦想,但他们也认为:"树立梦想时,要认清现实。"经常有人为自己梦想渺小做辩解:"因为我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事实上,当我们站在现实的角度来树立梦想,我们心底最真的梦想就被遗弃了。这样树立的梦想,并不是我们真正渴望实现的。而与其说它是梦想,还不如说这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会发生的事。
第10节:Dream--有梦想就有可能(4)"认清现实"是害怕失败者为自己找的借口。假如洛克菲勒当初能"认清现实",那么他就应该老老实实待在乡下,或待在原来的公司服务到退休。但是他没有,而是树立了不符合现实的远大梦想。找到自己的"偶像" 要实现梦想,先要给自己找一位"偶像"。所谓的"偶像",是指你想要模仿的对象,是让你在心里发誓"我要活得跟他一样"的人。当你找到了自己的偶像,你的梦想就会迅速成长,由抽象、不确定的"梦想"成长为具体的、可实现的"理想"。 我们读伟人的传记,可以从他们的故事中学到很多东西。有一点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伟人之中,很多人的理想、抱负是在读别人传记的过程中萌芽的。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一点伟人的传记,从历史上的诸多伟人中去寻找我们的偶像。当代许多有名的政治家、学者、企业家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偶像。当然,我们的偶像也可以是普通的人,例如我们的亲人、老师或前辈等等。 有人认为适合自己的偶像并不存在。但是请相信,普天之下绝对有那么一两个能成为自己学习、模仿对象的人,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这样认为的人该把"适合我的偶像并不存在"这句话改为"我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偶像",并继续去寻找。不要成为没有梦想的行尸走肉 没有梦想的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人只要活着,就不能没有梦想。但令我遗憾的是,最近我发现很多年轻人都没有梦想,他们在彷徨中虚度青春年华。初中和高中6年的学习生涯,与其说是在为了梦想而奋斗,不如说是在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而埋头苦读。我们常听大人说:"将来的事等上了大学后再考虑也不迟。"所以大家都听话地为了考上大学而全力以赴。等真正进了大学以后,我们才知道为了能在毕业后有一份好工作,还要忙着补习英语、修足学分。结果等到大学过完,我们还是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盲目地走进职场,变成社会新鲜人,大多数人会感到彷徨,因为他们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想象大相径庭。而发现归发现,虽然他们常会想:"咦,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才对啊。"他们却无法轻易结束已然开始的职场生涯。随着年龄的增长、苦闷的增加,也许有天他们会猛然觉醒:"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然后痛下决心,重新树立自己的梦想。 那些经历彷徨、最后还是找回了自己的梦想的人,是很幸运的。现实中,大多数人还是因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而选择依照现实情况去调整自己的梦想。 洛克菲勒说:"不指望机会降临在自己身上的人,其实是承认自己无能。机会只会降临在有梦想的人身上,实现梦想的渴望越迫切,成功的机率就越高。没有什么比'有梦想'更接近成功了。有梦想能克服任何困难,甚至可以改变与生俱来的性格。" 你拥有梦想吗?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空有发财梦的人往往很难成功,因为你还需要有更大的野心。"-洛克菲勒
第11节: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1)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几年的职场生涯之后的烦恼 在国内某大型通信公司工作的K科长,最近老是失眠,因为他没有信心能在公司的这次人事处长竞选中胜出。当初和他一起进公司的几位同事,都早在3年前就晋升了,如果他这次还不能升为处长,那么别提以后是否还有机会升迁,他就连现在的饭碗都很难保住。他时常自怨自艾地想:"要是我在第一次人事升迁失败时就离开这家公司……噢,不,是在担任代理的时候就跳槽,我现在就不用经受这样的痛苦了。" 我因为长期从事"猎头(网罗高级人才)"的工作,所以接触过许多人。在考察他们的工作经历后我发现:男人的职场生涯大约在35~40岁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女人的职场生涯则会在30岁前后到40岁这10年左右的时间里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多半是换新公司,在上述年龄层的男人和女人,无论原先所在的公司是大还是小,几乎都会换新的公司。当然,规模较小的公司的员工换公司的机率更大一些,因为小公司相对于大公司而言不够稳定,常有提前解雇员工的情况发生。 换新公司的这个时期,就是我们结束人生第一阶段,开始第二阶段的时期。在人生第二阶段,如果我们还想单靠着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应付现阶段的工作任务,那我们就很难混饭吃了。时代在进步,我们只有跟随它的脚步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才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不至于落个"前浪死在沙滩上"悲惨结局。
第12节: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2)一位世界知名顾问公司的总裁把外国企业不愿聘用韩国人的原因归结为:韩国人不会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而提升技术、改变自我。这位总裁还对年轻人发出了这样的忠告:知识每过3年,其原有的价值就会减少1/4,那么不出6年,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一半知识都将失去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市场需求。很多年轻人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就会忽视自己"大脑软件"的升级需求,渐渐就会让自己无法应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新事物,最后只能沦落为"单纯地等待指令的人"。许多人从大型企业跳槽到中小型企业也是因为他们走进职场后就再也没有进修学习过,导致自己逐渐在竞争中失去优势而被其他人挤了出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自己能做的之前提到的K科长,他并非一开始就处于落后于别人的地位。他曾在首尔一所顶尖大学攻读管理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一个曾经这样优秀的学生,如今却面临失业的危机。分析了原因后我们发现:他感兴趣的事情竟然与自己每天从事的工作一点关系也没有。 在大学4年里,他一直是学校电影社的忠实社员,参加过与电影相关的各种活动。在踏入社会的初期,只要工作一有空档,他就会和以前的社团成员们一起制作电影。 当时的K科长是公司的核心人才,担任财务会计这个重要职务,但他因沉迷于制作电影,经常无法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上司还因此当众训斥过他。部门同事聚餐时,他也常常缺席,就算到场也是默默坐在角落里不与别人搭话。不屑于财务会计这个职位的他,根本无法得到上司和同事的好评。 他凭借自己的优秀学历得到了代理科长一职,但以工作绩效作为衡量标准的处长一职,他就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了。只是为了生活而每天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大、学历有多高,都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也不可能会有很好的工作绩效。 像K科长一样毕业于明星学校的人中,有不少人在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的情况下随意选择了看上去与自己的条件相符的职业与企业。在糊里糊涂地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才发现:"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
第13节: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3)但是,虽然明白了自己工作效率低、成绩不够突出的原因,他们却做不到当机立断抛下已有的"成就",转而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些对他们的职位虎视眈眈的后起之秀站了出来,将他们逼为公司的"整顿对象"。 假如K科长大学毕业后从事的是与电影相关的工作,现在肯定会是另一种局面。之前提到他是毕业于知名学府的高材生,而且热衷于电影社团活动,对电影制作充满热情。像这样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与电影有关的工作,他绝对能做得很出色。没有什么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幸福,也没有什么比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更不幸。 华德·迪斯尼出生在贫困的木匠家庭,在靠画画难以维持生计的情况下,他坚持把自己的心血全部投注于他喜欢做而且做得最好的一件事--画画当中。在被一家广告公司以他"没有画画才能"为理由炒鱿鱼后,他与朋友合开了一家制作漫画电影的公司,但最后公司倒闭了,这次的创业以失败收场。 华德·迪斯尼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他又和哥哥开了另外一家制片厂,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推出了《幸运的兔子奥斯华》和《艾丽斯梦游仙境》两部动画电影。但是这两部电影的动画人物专利权和影片版权,最后竟被通路商给抢走了。 遭受多次失败后,身无分文的他沦落到只能住在旧仓库,生活窘迫得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最爱的画画。 有一天,一只老鼠出现在他身边。他对这只老鼠产生了莫名的好感,他把自己的面包分给这只老鼠,最后他们成了好朋友。再后来,迪斯尼以这只老鼠为原型,加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风靡全球的"米老鼠"形象,他终于和他的小老鼠一起站在了全世界亿万人面前。 美国的一家权威研究所曾经对1500人进行了长达20年的调查,研究"积累财富的方法"。调查发现,1500人中有1245人是以金钱为首要考虑因素去选择职业,剩下的255人则是以自己的兴趣为首要考虑因素,选择自己想从事的职业。20年后,在被调查的1500人中,有101人成了亿万富翁。而不得不提的是,在以金钱为首要考虑因素的1245人当中,只有1人成了亿万富翁,剩下的100个亿万富翁都是那些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
第14节: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4)通过以上的例子和调查结果,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可能同时得到幸福和成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工作的人并不多。据统计,上班族中有将近20%的人不喜欢自己目前的工作。 很多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人都曾下决心"将来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或是"在剩余的人生中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他们的决心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很无力,他们还是习惯性地一次次选择了"自己能做的事",而非"自己想做的事"。不是做自己想做的工作,离职和转职成了家常便饭的话,这是很难在职业上有所成就的。在有兴趣的领域努力工作你可能听很多人说过"我要成为专家"、"我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之类的话,但这些人最终没能成为专家,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要选择哪个领域,他们整天都在苦恼"我要成为哪个领域的专家"或者"该在哪个领域寻找我的专业"。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你一心想做的事就是你的专业。 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专业度的形成,要靠他在这个领域长期积累经验,并且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与信息。意即一个人必须在同一个领域工作很长时间才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频繁地换工作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首先这个领域你要有兴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通常都会感到愉快、精力充沛,就算必须通宵达旦工作、取消休假日加班,他也不会抱怨。而且在符合兴趣的工作领域中,人对学习新知识、接触新同事也不会感到害怕。总之,在这样一个领域中,带着积极的工作态度、渴望吸收新知识的好心态,工作效率会很高,收获也会很多。 不当金钱的奴隶,在热爱的工作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并找到成就感,如果这种人不能成为专家,那还有谁能呢? 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成功,还必须学会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人通常目标很明确,能以愉快的心情面对工作。他们不迷恋丰厚年薪和高阶职位,但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到了一个年龄阶段后年薪和职位都比大部分人高,这是他们工作比任何人都努力的结果。
第15节: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5)想要在工作中变得积极主动,要有很强的动力。有些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满意,他们做事并不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指示,而是因为自己想做、喜欢做,喜欢就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在没有人催逼的情况下,自己主动抓住表现机会,挑战并完成困难的任务,这样的人通常能得到领导的赏识。 成功人士往往是喜欢自己的工作、陶醉于自己的事业的人。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想成为一位成功的人,首先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兴趣。 《原子小金刚》的作者手冢治虫年轻时曾因不知道自己应该继续学医还是从事喜欢的漫画工作而苦恼,最后,他决定寻求母亲的建议。他的母亲只是问他:"你是喜欢漫画呢还是喜欢医学?" "当然是漫画!"他回答。 "那么,你就努力成为漫画家吧!" 母亲一番简单明了的分析成就了一位世界级的漫画家,手冢治虫也让日本人成为全世界最喜爱漫画的民族,他甚至让日本成了世界漫画电影的开路先锋。 最近,我常遇见一些突然发现自己的兴趣不在原来的工作领域而努力去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对这些决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作为事业的人,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虽然他们的选择可能会让他们目前的生活陷入困境,但这只是暂时的,他们脸上绽放的微笑告诉我,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功。现在就去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专家,获得人生的成功,那么你首先要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最好在还没开始你的第一份工作之前。如果你是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正在寻找工作,你要搞清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想做怎样的工作。 假如你已经踏入社会,每天规律地上班下班,但是你脑中常闪过"生活不应该是这样"之类的念头,那么请你务必停下脚步听听自己的心声。一旦你确定自己的心一直在呐喊着:"我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啊!"那么请你尽快结束目前的工作,然后问自己:"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也许你醒悟的时间比别人晚了一点,但是,请从这刻开始,去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吧。在喜欢的工作中发掘自己的潜能,你将来一定不会后悔的。
第16节:Preference--做自己喜欢做的事(6)歌德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你的梦想是什么?如果想到了,请你立刻开始去追求,这样,你一定会在追求的过程中得到力量、看见奇迹。"你说你不知道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抱歉,这件事情我没法帮你确定。但有件事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那就是──靠你自己找答案,一定能找到。因为一个人最喜欢什么只有自己的心最清楚。 如果说有找到梦想的"秘决"的话,那就是─丰富自己的阅历、扩展自己的视野。你应该尽可能地接触更多的人、阅读更多的书,让自己积累更多的间接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你选择自己的梦想。在求学生涯中,你也可以选择多个专业的课程进修,这也会帮助你找出你真正喜欢做,并且能做好的事情。所以,别急于决定,如果你还身在校园,要好好利用这个优势。 人生只有一次,如果一生的时间都用来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么人生再长都毫无意义。如果你满意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工作,这说明你是个幸运地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人;如果不是这样,请你立即中断目前的工作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只有在你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时,你的血液才会沸腾起来,你才能发挥出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请记住:千万别为了抓住眼前看似更好的发展机会,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只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对于知道实现梦想的秘诀的人而言,没有无法跨越的墙垣。 要是用四个名词来概括这个秘诀的话,那就是: 好奇心(CURIOSITY)、自信(CONFIDENCE)、勇气(COURAGE)与恒心(CONSTANCY)。--华德·迪斯尼
第17节: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1)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放弃挑战等于放弃未来"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外科医生家庭,在七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因为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我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24岁那年我参加了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在勒班多大海战中我的胸部和左臂受伤,导致左臂截肢。我和同伴在返乡回家的路上遭遇土耳其海盗,我们被抓到阿尔及利亚做了5年的奴隶。期间我4次试图跳跑,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我的亲友们替我交了赎金,我才被释放。回国后,为了维持生计我当上了税吏,但因我无法缴出该征收到的税款,我几次被关进监狱。虽然我的命运很悲惨,但我没有因此而堕落,反而开始热衷于写小说。在我38岁时,我发表了《伽拉泰亚》和多篇喜剧。不管在监狱内还是监狱外,我从没有中断过小说的创作。58岁时,我终于成为大家认可的作家。" "我曾两度创业,但都失败了。我入股朋友的公司,公司最后破产让我负债累累,而且这次的债务我扛了整整17年。23岁时,我参加加州议员的竞选,但是落选了。之后,我在州议员、州议员发言人、国会议员、参议员、副总统等各种选举中,又经历了8次落选。但是,我从不把失败当成我的宿命。我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越是遭受失败,就越接近成功。我生平遭受过无数次的失败,但我始终没有中断过挑战。在公元1860年,我终于当选为美国总统。" 以上两则自我介绍是以假想的口吻写的,但人是真实存在的:第一个人是《唐吉诃德》的作者-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第二个人则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他们两个人的共同点是:虽然他们人生的每一步都迈得很艰辛,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去挑战。他们坚强的意志,使他们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林肯在回忆过往的艰辛岁月时这样说:"我走过的路很滑,所以总让我摔倒在地。但每当这时候我总会打起精神对自己说'虽然路有点滑,但幸好它不是绝路'。" 从林肯我们可以联想到发明大王爱迪生。爱迪生在发明灯泡前,经历了两千多次失败,但他从来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他认为自己从失败到成功,只不过多走了两千多个台阶而已。 有人说,充满挑战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挑战的过程是人生最精彩的部分。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再优秀的人也不例外。但勇于挑战的人不会拘泥于自己的极限,他们有勇气去突破极限,永远向前。在前进的过程中,他们的梦想会得以实现,他们的生命力也变得无比顽强。 相反地,有些人会事先设定好自己的极限,不去挑战任何事情,害怕超出自己的极限。这样的人永远只会原地踏步,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他们对那些在挑战中锻炼自己并且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只能仰望,而那些挑战失败的例子他们则拿来作自我安慰。我们在追求安逸生活的过程中,很容易加入到这些人的行列中。 这些人不知道"固守无法带来发展,而只会带来衰败与灭亡"的定律。市场在不断地变化,一味地防御并不能应对新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迎接挑战,只有挑战才能换来企业的发展。有些企业只求保住原有的市场占有率,不求创新与发展,这样的企业只会等到被其他竞争对手挤出市场的命运。这些企业的领导人忘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与挑战才是在市场上生存的不二法则。 心态决定你的成功美国史丹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卡罗尔·德韦克在分析、比较前福特汽车公司、克赖斯勒汽车公司总裁李·艾科卡(Lee Iacocca)与IBM前首席执行长官路易斯·郭士纳(Louis V. Gerstner Jr.)后发现,虽然他们都拯救过濒临倒闭的企业,但他们最后的结局却截然相反。李·艾科卡因傲人的业绩受到万众瞩目,他在自传里称自己为英雄,但他的自负使得福特二世很不满,最终他被福特二世驱逐出了福特公司。相反地,路易斯·郭士纳则把业绩归功于职员们的努力,他因此赢得了"最优秀的驯兽师"这个称号。
第18节: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2)李·艾科卡出任福特公司总裁时期,他主持开发的经典"福特野马(Ford Mustang)"系列车款,帮助公司扭亏为盈,但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发挥的空间了,因为在他心里自己的竞争力永远比企业的利益更重要,这限制了他日后在福特公司的发展。路易斯·郭士纳却始终优先考虑顾客和公司员工的利益,不断寻找最能平衡双方利益的方案,最后他让IBM从废墟上再度崛起,重现昔日辉煌。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成功心理学》一书中,分析了李·艾科卡与路易斯·郭士纳的结局后得出结论:不同的心态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拥有"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的人,如同摔倒后还能勇敢站起来的学步幼儿,比如路易斯·郭士纳,这类人能在失败和困境中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他们能最终走向成功。而拥有"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的人,比如李·艾科卡,则无法通过失败和困境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任由遗传因素和环境来定义自身的能力。这类人往往只追求一时的成功,对开发自我潜能漠不关心,忽视自己继续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由于心态上的差距,这两种类型的人做相同的事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认为,对于拥有"固定心态"的人来说,在失败和困境中接受新的挑战、进行自我潜能的开发是很重要的。要想成为企业的CEO、成绩优异的学生或运动员,先要抛弃对"天赋"的依赖,虚心接受更多的挑战,在不断的挑战中提高自己直至达成目标。 大家熟悉的NBA球员迈克尔·乔丹(Michael Jeffrey Jordan),他之所以能被称为"篮球之神",在球坛上获得史上无人能及的高度评价,是因为他对待篮球的心态与其他人都不一样。你可能不相信,他在高中的时候还只是个冷板凳球员,高二时他连球队候补名单都进不了。直到从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毕业,他才总算成为一个"还不错的选手",但他勇敢地向世人宣告:"我要挤进NBA新秀名单!" 当时在NBA排名第二的球队─波特兰开拓者队认为乔丹相对于克莱德·德雷克斯勒(当时波特兰开拓者队的灵魂人物)而言还只是个孩子,所以并没有让乔丹加入他们球队。
第19节: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3)然而,乔丹还是以首轮第三顺位被芝加哥公牛队选中。在加入NBA的初期,乔丹的实力仍然薄弱。身体单薄的他在球场上的角力对抗中明显处于劣势,而且作为一名得分后卫,他在外围的投篮命中率也相对较低。但乔丹以不懈的练习来弥补自己先天体能上的不足。他在打了几场比赛后确认自己相对于NBA其他球员在力量上有一定差距,于是着重加强肌力训练,并且反复练习自由投篮和定点跳跃投篮。 日复一日,乔丹进行着艰辛的基本功训练。一段时日后,他的跳跃投篮已经在比赛中成了"无人能挡的攻击武器",他的三分球命中率也从20%上升到35%。在加入NBA一年多以后,乔丹当之无愧地被选为"年度新人王"。此后,他更带领芝加哥公牛队完成了NBA 三连冠的霸业。乔丹战无不胜的法宝并非来自他的天赋,而是来自他的心态,他坚信"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再次挑战。" 卡罗尔教授的观点是:心态决定一切。拥有"固定心态"的人会因失恋而堕落;而拥有"成长心态"的人失恋后会宽容对方并另筑爱巢。昔日风光无限的美国安然能源公司,怀抱着"固定心态",自满于自己拥有许多顶尖人才,最后落得倒闭的下场。 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好的心态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1940年,有两位年轻人向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但疲劳和寒冷最终迫使他们在中途放弃了。其中一个人在下山的时候向珠穆朗玛峰宣告:"我一定会再回来的!因为你不可能再长高,但是我仍能继续成长。"从那之后,他为了再次挑战珠穆朗玛峰,不断地强化体力、改善装备。不仅如此,他还多次攀登与珠穆朗玛峰类似的山,同时不断地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而调整攻顶策略。10年后,他再度回到珠穆朗玛峰,并于1953年成功攀顶。他就是人类第一个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埃德蒙·希拉里,正是他热爱挑战的心使他最终征服了世界最高峰。 关于心态,林肯说过这样一段话:"机会偶尔会降临在等待着它的人身上,但下定决心要成功而主动去寻找机会的人才能牢牢地把握住属于他的未来。下决心要成功的那一刻,其实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对我们而言,没有什么比下定决心要成功的心态更重要了!"
第20节: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4)弱者才会找无数个理由拒绝挑战无论我们怎样强调挑战的重要性,还是有很多人不敢轻易去尝试。这些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理由:有的人是害怕,还有的人是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也有人是受不了磨难和痛苦,甚至有的人是周围人的劝阻。对于一个勇于接受挑战的人而言,这些理由都不成其为理由。他们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一定要成功,一定能成功。" 英国的珍·汤姆森,在26岁时被检查出患有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后得以痊愈。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癌症竟在痊愈十年之后再次复发,癌细胞迅速从胸部扩散到肺部和骨髓。医生告诉她,她最多只能再活六个月。遭受如此大打击的珍并没有放弃她的人生,她心里的念头是"来日已短,我一定要愉快地度过余生"。就这样,她决定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 2003年夏天,珍参加了在英国举行的女子三项全能比赛,最终她以6小时30分钟的傲人成绩完成了游泳、自行车、马拉松这三项比赛。2005年夏天,她骑自行车从罗马出发,经过36天,成功抵达位于英格兰北部的家。此后,珍为了替癌症患者募集500万英镑慈善基金,在4年的时间里,她参加了三次伦敦马拉松比赛。很多人被她这种挑战生命极限的行为所感动,甚至出现了数百名志愿者协助她筹得高达115万英镑的巨额善款。要是换了别人,在得知自己已是癌症末期时,一定会致力于癌症的化疗,想办法延长生命。而珍在知道癌细胞已扩散到她的骨髓和肺部时,她明知道做激烈运动很可能会缩短自己的生命,但她不想把所剩无几的时间浪费在痛苦的恐惧中。在她与癌症抗争的第16个年头,已经42岁的她为了募集更多的癌症基金,在2006年8月,她向行程长达4200公里的美国大陆发起挑战,并最终骑着自行车完成了横跨美国大陆这项壮举。就这样,珍不断地挑战着自我极限,这不但没有缩短她的生命,反而使她的生命得以延长,并且内涵变得无比丰富。 韩国现代公司的创始人郑周永对那些因没有资金而无法创业的人说过一段话:"你下决心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时,钱并不是重要的问题。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和充分的自信,那么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你对自己有信心,别人就会对你有信心。" 正如郑周永所说,他就是这样做的。虽然他的第一份事业-阿道汽车修配厂因火灾而化为乌有,但他始终相信自己能有一番成就。他的信心说服了那些债权人成为他坚强的后盾。当大家都在反对京釜(首尔至釜山)高速道路的工程时,郑周永并没有因别人的反对而动摇,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并勇敢地向这个目标前进。他从不害怕失败,就算失败了,他也只会把失败当成再次挑战、迎向成功的跳板。
第21节:Challenge--想成功,就要去挑战(5)对于那些害怕和逃避挑战的人来说,可能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懦弱行为,这些理由的共同点就是他们无法放弃现有的成绩。但是,那些勇于挑战的人,他们总是能果断的抛弃已有的成就,因为这些人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就,而对未来抱有更大期望。 勇敢地去挑战吧!挑战你的懦弱,挑战你的占有欲!不管结果如何,先去闯闯看。已经排除一切失败危险性的"挑战"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挑战,那只不过是一件谁都能做好的、理所当然的事情罢了。 古代朝鲜时期被称为"读书狂"的金得臣,虽然出身名门,但头脑有些迟钝。了解他的人都劝他放弃读书,但他反而用了将近40年的时间去钻研名著。从1634年到1670年,被他读过一万次以上的文章就有36篇,其中《伯夷传》他读过11万1千次。因为这样的不懈努力,他最终成为一位诗人,并被当时的人誉为"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墓志铭:"不要羡慕他人的才智,也不要限制自己的未来;没有人会比我更笨,一切成就都取决于你所付出的努力。" "不能以结果论成败,应当以付出的心血来衡量挑战的价值。"--托马斯·爱迪生 052
第22节: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1)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有失败经验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个人的"经验",是一般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他们认为一个有成功经验的人,能以正面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积极地投入工作;而有过失败经验的人,则会以否定的态度看待每一件事,未来可能连原本能做得很好的事情也无法完成。这也是金融企业不愿意贷款给失败者的原因。 但是,跨国企业却特别重视失败,甚至把有失败的经验当成选择合作伙伴的必要条件。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自传《走向未来之路》中,坦言自己在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会优先录取有过失败经验的人。 "我倾向于录用那些曾经在失败的企业工作过的人。他们在再次面临危机的时候,能更快地思考出怎样走出困境。我希望把这些有经验的人网罗在身边,因为总有一天,微软也会经历失败,这时候就需要这些有经验的人发挥才能,带领企业走出逆境。我认为,我们虽然很难把失败者视为英雄,但也不可以把失败者看成罪犯。" 1962年,正酝酿"阿波罗计划"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把一个人是否有失败经验当成选拔航天飞行员的核心标准。那些在人生之路上没有经历过危机或没有经历过重大失败的人,是连航天飞行员的候补名单都进不了的。因为航天飞机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无法预料的问题,这时候,拥有失败经验的人能更冷静地处理好这些问题。 当然,NASA要选拔的航天飞行员并不是单纯的失败者。严格地说,应该是经历过失败,但在失败中不断成长,并在最后获得成功的人。总而言之,NASA要选拔的人员,是那些人生经历坎坷,从而善于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人。 成功是建立在失败和失误的基础上的,绝大部分成功人士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失误。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失败就获得了成功的话,那么这种成功只能被视为偶然。 有些人虽然想得很多,但总是很难做出实际的行动,因为他们清楚只要行动就可能导致失败或失误。但不经历失败或失误的话,我们能学到的东西也会变得很有限。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成功,而是因为我们的失败。在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我们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帮助我们的人生走上成功的轨道。 一般来说,知识的共享是比较容易的,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难与别人共享。因为遇到的情况虽然可能类似,但不可能完全相同,用相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很多时候行不通。但如果我们有处理各种情况的经验,就很容易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强调经验重要性的一个原因。企业需要的并不是单纯拥有知识的人,而是拥有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能以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人。这种能力不是毕业于顶尖学府就能拥有的,而是从经历无数艰辛和磨难的经验中获得的。许多人失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实际经验导致他们缺乏这种能力。成功的企业懂得"失败经营"2005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召开了一次失败讨论会,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总裁和公司其他主要决策人员都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以分公司的代表性失败案例为讨论重点,目的是找出失败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案。 Intuit公司(美国第二大软件制造商)也曾在其软件产品遭到消费者投诉时,举行全体员工"失败聚会",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也对研发出这款失败软件的员工进行奖励,以此鼓励那些"失败者"再接再厉。
第23节: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2)美国捷蓝航空公司(Jet Blue),在乘客对其机上快餐百般指责后,通过公司网站开展了"失败运动",以此激励那些因"快餐事件"而士气低落的员工,让他们重拾信心。 并不是只有美国企业才懂得"失败经营",韩国乐天建设公司也擅长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在这家公司里,员工出现失误只需详细地把内容记录下来,并提出改善方案就可以,绝对不会发生因员工失误而追究其责任或对其处罚的事情。这种管理模式是1998年任胜南任公司社长时提出的,任社长在他就职后召开的第一次员工大会上宣布:"我不会追究失误的责任,所以不要隐瞒你们的失误,只要做出详细的报告。不过要是让我发现有谁隐瞒失误,我将严加处理!"以后乐天建设公司每一季就召开一次失败检讨大会,以这样的方式收集失败案例,鞭策公司进步。 韩国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在他还是副社长时已经很重视失败。他总是嘱咐下属要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失败案例,甚至常驻海外的职员与当地居民吵架的事件,他都要求记录下来。他说过:"我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失败而责骂这个人,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想掩盖失败的行为,却是很恶劣的。" 很多企业之所以重视这种"失败经营",是因为对一个企业来说,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不经历失败就无法取得成功。假如一个企业因暂时的失败而丧失了再次挑战的勇气,那么这个企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大部分世界级的企业都会容忍和鼓励员工面对失败。 前面提到的李健熙提出了非常实际的"失败不可避免论",他说:"开发一种新产品,平均要经历一万两千次失败。勘探石油时,最少也要经历25次失败才能发现一个油井。因此,失败可以被视为是上帝为了让人类获得更大成功而赐予人类的礼物。" 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绝对不会追究员工个人的过错与责任,甚至将其打入"冷宫"。因为他知道,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一个人再怎么认真、努力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比起花心思考虑怎样处罚一个人,还不如教会这个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失败、在失败中学习,并且将其经验教训推广给每一个员工,让其他员工也谨记这个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一来,就能把失败的经验转化为企业的宝贵资产,而非阻碍企业前进的绊脚石。同时也能给犯错的人一个机会,这是非常人道的。
第24节: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3)然而,还是有些没远见的公司领导,只关心如何追究员工失误的责任,不关心这种失误是否会再次发生。他们无法将这种通过失败而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企业的资产,白白把这些求都求不来的宝贵经验和一些能担起失败责任的好员工抛弃掉了,这对他们来说是很遗憾的事情。 日本学者畑村洋太郎曾提出过"失败学"理论,这一理论在2000年初经济不景气的日本引起空前的反响。韩国也有学者提出了"失败学-在失败中学习"这一符合当今社会氛围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韩国企业领导和管理学学者们竞相讨论的热门话题。"失败学"其实就是一门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学问,它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走向成功,必须重视失败的经验,在失败中崛起。年轻时享受失败的特权,多积累经验经验,特别是失败的经验,不仅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且是一个人成长必需的养分。使我们成长的,并不是教科书上的理论,而是我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各种经验。通常我们在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时,在很大程度上会以这个人的实践经验为衡量标准。可以说,光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绝对无法让你成为最优秀的自己。正因为这个道理,一些企业才肯用较高的薪资优先聘用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 但积累经验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这需要我们克服对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勇敢地接受它。如果你只期待安逸的生活,想一生都待在温室里,那么你是不可能积累什么经验的。 人生如果只是按表操课,可能不会遭遇失败,但也不会获得任何成功。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多积累一些经验,不然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多阻碍。20~30岁的年轻人人生经历还不甚丰富,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各样的失败,但一个企业需要的就是借助他们的这些失败经验,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趁着你年轻,不要怕失败,多积累经验吧。当一个人年龄增加了、经历增多了、职位升高了,他的失误和失败就很难得到原谅了。因为企业的决策高层做什么决定都要深思熟虑,不能不顾后果地做毫无把握的事情,如果他的草率导致失败,他就不能被原谅。所以,失误和失败,是一种只属于年轻人的权利。
第25节:Experience--失败为成功之母(4)然而有时候,当你决定放胆去实现一个梦想时,总会听到亲友忧心的劝阻,例如:"这种事怎么可能成功?""像你这样的人应该会失败吧!""反正做也是白做!""还是打消念头吧!""选择比较安全的事,不是更舒服吗?"等等。他们的劝阻可能会让你放弃挑战,从而夺走你获得成功的机会。最后的决定权掌握在你手中,如果你还是决定放手一搏,那我要为你叫好。虽然你可能会失败,但趁年轻去尝试这通往成功的失败是很值得的。 通过失败得到的经验,比通过书本得到的知识更有用。"你真的要做那件事?与其在这里做白日梦,还不如回家睡觉……"当你不理会别人的闲言碎语时,你就拥有了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 现在,正是你尝试挑战的最佳时机。与其傻坐着听别人谈论过往的奋斗经历,还不如自己去外面闯一闯,得到失败的经验不是坏事,反倒是好事。 爱迪生说得没错:"成功,是来自于99%的失败和1%的灵感。"所以你要趁年轻去尝试99%的失败,哪怕是身心变得疲惫,也要趁早积累失败的经验。失败不要紧,但记得一定要再站起来。如果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只会无所作为。 "很多人在退休后,会为自己在职场生涯中从没犯过什么错误而沾沾自喜。但是我想说,从开始工作直到退休后我经常会有小失误,因为我从未停止去尝试新事物。不犯错的人,往往都是那些不会独立思考,只知道听从上级命令的机器人。就他们的一生而言,所谓的成功只占1%,而剩下的99%全是失败。因为成功只有通过不断的失败和不断的反省才能获得。本田(HONDA)不需要这种从不犯错的人。" 这是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的经典高论,他告诉年轻人:犯错并不可怕,要"向失败的大海划桨"。 "不要害怕失败,很多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都经历过许多次失败。"- 迈克尔·乔丹 063
第26节:Virgin soil--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1)Virgin soil--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 你只能选择一条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的诗《未曾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许多人大概在高中教科书上读过这首诗,这首诗反映了我们在选择人生道路时的复杂心情,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我们时刻都面临着选择,从"吃饭吃什么"这种生活小事,到应该进入怎样的职场环境、是否该与某个人步入婚姻殿堂等人生大事。做选择往往相当痛苦,很多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边,有时两边都想选择,有时两边都不想选择,也有时会因不知道选择的结果如何而举棋不定。很多人看过以魔法为主题的奇幻小说《哈利·波特》,这部小说的主角之一妙丽,她拥有能在同一时间上两门课的魔法(她先去上一门课,然后施魔法把自己送到2个小时前上另一门课)。也许你会想:"要是我也有这种能力那该多好啊!"很遗憾,现实中我们都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门课来上,就像人不能同时追两只朝不同方向奔跑的兔子一样,我们只能选择一条路来走。 每做一个选择,都意味着必须放弃别的选择。没有不必做选择的人生,人一生下来就背负了选择的命运。即使前面的两条路你都想走,你还是得学会放弃其中之一,然后就算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坚定地走完你所选择的那条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韩国政府从1989年至1995年,一直在大力研发CDMA数字移动通信技术。1996年,三星电子公司在全球率先实现CDMA技术的商用化,CDMA手机同步上市,获得极大的成功。因为发展CDMA技术之前的韩国移动通信技术相当落后,加上全球通讯产业对于CDMA技术的前景不看好,有些先进的国外移动通信企业甚至把韩国的CDMA计划贬为"通信落后国家的荒谬之举"。当时,新兴产业的半导体技术拥有广阔的市场,CDMA技术几乎没有任何市场可言。在这种环境下,韩国政府的CDMA移动通信事业遭到了大部分民众的质疑。
第27节:Virgin soil--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2)当时,别说是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就连类似移动通信的技术也没有的韩国想研发通信技术并且赶上通信强国,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冒险走别人没走过、不敢走的路,从技术从属国变成技术主导国也并非天方夜谭。 韩国政府拨款一亿韩币投资开发CDMA技术,三星电子和LG等韩国大型企业也一同参与这次冒险之旅。结果证明这次冒险是对的,韩国的CDMA技术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随着CDMA技术的商用化,韩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并让韩国在短短几年内成了世界上的通信强国。假如当时韩国只是一味地跟在先进国家后面做代工,根本不可能成为今天的通信强国。 摆在你面前的路有很多条,有的是康庄大道,有的是羊肠小道,有些路已经被很多人走过,这些路往往都很安全,因为已被探索过,所以你去走不会遭遇很大的失败。但是走别人走过的路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障安全,却很难有大作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哪怕这条路是陌生而又危险的。 宝丽来(Polaroid)公司于1948年发明拍立得照相技术并投入生产,抢占了实时成像相机的大部分市场。1994年,宝丽来的销售额达到了23亿美元,宝丽来也成了国际知名品牌。但是,当20世纪90年代初期竞争对手们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发数字影像产品的时候,宝丽来还是只专注于实时成像市场。数字相机迅速崛起,快速照相馆雨后春笋般林立,他们的成像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但宝丽来依然没有意识到危机。就这样,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宝丽来欠下了1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最后在2001年被迫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杰姆·哈里斯(Jim Harries)在其所著《独眼龙企业(Blind sided)》一书中指出:许多企业之所以会走向失败,是因为这些企业只关注如何维持现状,就像宝丽来那样,只关注现有的市场份额,却忽视了随着市场的变化采用新的管理模式以应对未来的竞争。 走别人走过的路,或一如往常地做事情,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那条路不一定最终通往成功。
第28节:Virgin soil--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3)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其著作《万历十五年》一书中告诉我们,大明王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当时大明王朝的政治体制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但保守的皇帝和文武百官都极力反对威胁自己社会地位的任何改革。于是在1587年,表面上四海升平的大明帝国走到了发展的尽头。 黄仁宇指出:变化是生存的基本要素,但大明王朝的皇帝和官员这些既得利益者,没有长远的眼光,因循守旧拒绝任何变化,终于导致帝国的灭亡。 一位动物学家在非洲的坦桑尼亚研究非洲野羚(羚羊的一种)时发现了一个现象:每逢干旱季节,野羚为了寻找新的草地会长途跋涉约1600公里,但在行进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野羚因路途险要而死去。这位动物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终于发现了原因──带头的野羚有个习性,就是从来不会改变行进路线,哪怕有更平坦、更安全的路,它也不会带领队伍改变方向。于是,非洲野羚就注定要在每年的干旱季节集体迁移时,大批大批地死去。 人也是如此。不管经历多少次失败,一个人的习惯、生活方式、人生观等等都很难发生变化。尝试新的事物,或选择一条从没走过的路,是很多人害怕的事情。 选择走一条陌生的路,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多数人更愿意选择前人走过的安稳路途,避免踏上陌生且人烟稀少的路。但是,历史总是由那些鼓足勇气选择别人未选之路的人书写,世界也总是被一些做事方式与他人不同的人改变。总之,不断地摸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有机会成就大事业。不后悔走自己选择的路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需要坚强的意志。因为在开辟一条新路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时没有前人的经验能供你参考,你可能会因为时常摔倒在地而暗自流泪。当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会为当初的选择感到后悔,对那条被你放弃的安稳路途产生向往,你的脑中常常会闪过"我还能不能回头"的念头。 但是,后悔毫无用处,它只会让你变得更悲惨。因为现实不会因你的后悔而改变,你也无从再选择其他的路。所以,不要望着当初未选之路而后悔,如果真的很难受,你就听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 "挑战之前往往会很害怕,但是,与其十年后再为当初没选择想走的路感到后悔,还不如现在冒险选择自己想走的路,哪怕注定要失败。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这次挑战失败,也是在为将来尝试更大的挑战而积累经验啊!" 上面是韩国小姐后冠得主金娜娜在被问到"只要成为医生生计就有保障,但你为何还要选择新的挑战?"这个问题时所做的回答。金娜娜原本可以选择一般高中就读,但是她选择了高职;大学时期,她本可以选择比较容易考上的韩国科技学院,但她最后选择了京北大学医学系;大学毕业后,她本可以选择比较安稳的医生这一职业,但她再度选择了艰难的留学,申请到哈佛大学攻读生物学。参加韩国小姐的选拔,也是她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她说:"当我挑战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如同登山者攀登险峰一样兴奋。" 如金娜娜所说,登山者会尽可能地选择那些陌生而难于攀爬的山峰去挑战,而不像一般人选择熟悉的路边散步边赏花。别人早已登过的安全的、容易攀爬的山峰,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毫无魅力可言。
第29节:Virgin soil--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4)阿尔卑斯登山鼻祖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马默里说过:"登山就是要攀登别人未曾选择过的、充满挑战性的山峰。"他还强调:看地图或跟导游走都不是真正的登山,真正的登山应该是开辟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或者攀登最险的山峰。他认为登山最重要的不是"高度",而是"态度"。 1895年6月,年近40岁的阿尔伯特向印度的孟买进发,此行的目的是攀登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这座山峰从没有人探索过,所以攀登难度很大。在连续两次失败后,他仍然坚持寻找其他前进路线,最终这位登山英雄消失在了茫茫大雪中。出发之前,他对妻子说:"假如我这次失败,我也没什么遗憾,因为我已见到了伟大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并且之前我也已见过罕萨峰和俄罗斯周边的那些伟大山峰。"他在自己的著作里说过:"登山者对山峰的崇拜之心,是不会被对死亡的恐惧感磨灭的。" 很多人喜欢登山都是发自内心的兴趣。他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山峰,哪怕这种选择会导致死亡也不退缩。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就是相信自己、激励自己,坚强地走完自己所选的路。 我们在人生中会面临很多选择,我们的人生路也会因着诸多的选择而改变。有时候,就算我们用尽自己全部的知识和经验也不晓得选择什么才对。在彷徨之际,我们难免会想把选择权让给别人,要别人来替我们做选择。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就算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答案,但对结果承担责任的是我们自己,最后的一切还是要我们自己来面对。 其实,面对选择的态度远比选择的内容重要。因为即便选择相同,相信自己的决定和判断而行事的人,与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的人,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当你做出选择,没有什么比相信自己更重要。将来你还会面临很多选择,请记住,你的选择由你决定,你的人生该由你做主。 以下是韩国著名作家高银的诗《未选之路》,主题与前面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相同,希望读者会喜欢。 不要说你已到达终点 虽然你走了千万里 但还有更长的路 等着你去走 夜幕降临 还有更长的路要行 孤独如同朋友一样陪伴在你左右 但一切并不只是孤单 那是一个新世界 也是还没走过的路 那是无人知晓的世界 风在吹 "失败并不可耻,失去挑战的勇气才真正可耻。"-罗伯特·舒勒
第30节:Long term approach--做好长期作战计划(1)Long term approach--做好长期作战计划人类的寿命在不断延长现年80岁的金光锡在某海运公司担任部长一职。由于现年82岁的邻居大妈嫌累而辞去了对母亲的护理工作,所以今天他为了看护102岁的老母亲请了假,他必须一直请假直到他找到新的护理人员。想到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的内心有些烦躁。 现年89岁的张锡宇,三个月前从某资产管理公司退休后,为了寻找一份新工作,向一些公司投了履历表。让他郁闷的是,虽然有几家公司认同他的工作经验,但又担心他年事已高,工作的精力和注意力会打折扣,所以都没有给他明确的答复。这是在设想2047年韩国社会的状况。 人类寿命的终点在哪里?美国知名杂志《大西洋月刊》近期刊登的文章指出:未来十年内,科学家很可能会研究出大幅延长人类寿命的方法。美国MIT生物学教授雷纳德·格兰特更大胆地说:"近几年出生的孩子,可能会活到150岁。"日本伊藤忠集团的技术革新长松井吉雄也预测:"如果将人类的基因重新排列组合,并为人类植入预防疾病的基因,那么到了2025年,人类平均能活到120岁。"英国剑桥大学的基因专家奥布里·德·格雷博士甚至大胆地提出"人类寿命1000岁论",他说:"衰老现象是我们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只要我们能研发出有效的药物,人类就能像治疗疾病一样治疗衰老,人类的寿命从而可能达到1000岁。" "在基因治疗和肝细胞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是研究和预防人类衰老的希望。"他还预言:"能活到1000岁的人类,会在现年60岁的人群中出现。" 回顾历史,我们惊奇地发现:人类的寿命一直在延长。罗马帝国时期的人均寿命是25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均寿命是34岁;19世纪末的人均寿命是45岁;而现在的人均寿命已达到80岁关口,正向90岁冲刺。 我们来看看韩国的情况。二十世纪30年代,韩国的人均寿命为31岁;到了二十世纪60年代,韩国的人均寿命提高为52岁;而到了2002年,韩国的人均寿命达到77岁,女性的人均寿命则超过了80岁。如果按这种趋势发展,到2030年,韩国的人均寿命将达到82岁。如今未满40岁的人,如果不是生活毫无节制的话,很可能活到100岁。40~50岁的中年人,只要管理好健康,也能活到90岁。
第31节:Long term approach--做好长期作战计划(2)人类寿命的延长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二十世纪30年代的人到了30岁就该退休了,而现在退休年龄延长到了60岁。十年前还挺常见的"60大寿",如今已变得十分罕见了。一时间,"花甲老人"不再稀奇。不久的将来,年逾70岁的人仍旧会坚守工作岗位。人生的上半辈子和下半辈子的分界线,也要从40岁延后到50岁了。选择马拉松式的职业,而不是短跑式的职业然而,长寿并不完全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因为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适应长寿的生活,那么长寿就不会成为幸福,反而很可能变成痛苦。率先提出长寿风险的是嘉信理财最高执行长-查尔斯·施瓦布,他说:"正如为了应付疾病或意外事故很多人会选择买人寿保险一样,为了降低长寿的风险,也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投资。"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原来的打算是活到70岁,然后存了以为够用的养老金,但是我们却活到了100岁,那么我们生命的末期将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因此,我们要做好预防长寿风险的准备。 伴随着长寿,人们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活费。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很难再从事许多类型的工作,所以收入是很有限的。但现实是,就算你没有收入,你还是要支出生活费。因此,无论是在先进国家还是在落后国家,老年人的生活津贴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在韩国,针对老龄人口开发的金融商品引起广大群众的浓厚兴趣,甚至有部分20~30岁的年轻人,也已经开始为自己年老以后的生活费作打算了。 但是,当很多人为了解决年老后的生活费问题而向相关的金融公司咨询时,往往得到让人沮丧的答案。例如,有一家金融公司给我们的答案如下: 要想维持老年退休后的生活,一般需要10亿韩币,最少也需要5亿韩币。而一个月薪350万韩币的人,在扣除生活费和子女抚养费等日常开销后,按每月存款100万韩币计算,要想存储10亿韩币,最少需要77年。就算每月存储200万韩币,也得花上30年的时间。而在我们国家,为了退休后的养老金而能够每月定存200万韩币的人寥寥无几。所以,除非你是一个月薪上亿韩币的人,或者你有庞大的资产,不然退休后的生活费对你来说是很难存够的。
第32节:Long term approach--做好长期作战计划(3)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退休后的生活费问题呢?其实关键不在于储蓄,而在于你的职业。金融公司估算的养老金,是假设你从50岁开始(最晚从60岁开始)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从而推算出的数字。但是,如果你老了以后还能继续工作,而且能赚足生活费的话,那么你实际需要的养老金,会等于前面那个数字的一半,甚至是四分之一。总之,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好不好解决,全看你能工作到什么时候。 如果你老了以后还能继续工作,那么不单是在经济上,在精神上和肉体上你也会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你的老年生活会过得很舒服。所以,年轻时比起选择年薪上亿韩币,可以提前退休的工作;或者虽然能瞬间致富,但不能长时间维持下去的工作,我们应当选择伴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能让我们愈老愈有身价的工作。 当一个优秀的长跑选手挑战100米短跑时,他是无法获得胜利的,他甚至不够格被称为短跑选手。同样,对于一个短跑选手来说,挑战像马拉松一样的长跑比赛是非常困难的。虽然100米短跑选手经过训练后可以挑战1000米赛跑,但是要想挑战42.195公里的马拉松赛跑,他还要经过完全不同的训练。两者是完全不同性质的比赛,想用跑100米的速度完成10公里的赛跑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生就像马拉松赛跑,如果你选择短跑式的职业的话,很可能会喘不过气来,最后晕倒在地。选择短跑式的职业,可能你会在短时间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那毕竟只是昙花一现,不是长久之计。相反,选择马拉松式的职业,刚开始你可能会被别人甩在后头,甚至遭到他人的鄙视,但是一旦进入事业的中期,你将会突飞猛进,最后成为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所以,在你的生涯规划中,你一定要选择马拉松式的职业,而不是短跑式的职业。 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年轻人懂得去展望半个世纪后的事,并从现在开始努力规划自己的未来。比较多的情况是,他们在一个公司工作几年甚至几个月后就另谋高就,为了多赚几百万年薪而经常换工作。很多人当初怀着"非这家公司不进"的心理,如愿进入了理想中的公司,但不到几个月甚至几周的时间,就为了跳槽到其它公司而辞职了,像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经过几番辗转之后,也许他们会突然发现自己已无处容身。
第33节:Long term approach--做好长期作战计划(4)年轻时是播种的时期,不是收获的时期1997年,韩国杀毒软件开发企业安哲洙研究所的安哲洙社长收到了一份极具诱惑力的收购案,世界级的防毒软件公司-迈克菲,想以1000万美元的高价并购安哲洙研究所。当时,成立不到两年的安哲洙研究所,总销售额只有18亿韩币,且当时的韩国正饱受外患困扰。对于这样如风中残烛的企业,超过100亿韩币(当时的100亿韩币大约相当于1000万美元)的巨额资金可谓天文数字,这个收购案让安社长陷于苦恼之中。迈克菲公司已经把日本的相关企业也收购了,如今正对韩国的公司虎视眈眈。如果不接受收购提案,那么安哲洙研究所将面临与迈克菲公司根本是小虾米对抗大鲸鱼的正面竞争。 但是最后,安社长的回答是:"NO!" 在很久以后,安社长回忆当时的决定时说:"这些钱很可能是我一辈子也赚不到的,但如果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把公司卖掉的话,可能会让公司职员、客户蒙受损失,所以我拒绝了。"对他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与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远胜于金钱的价值。 如果当时安社长没有高瞻远瞩,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把公司卖掉的话,就不会有今天雄霸一方的安哲洙研究所了。 现在请你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因为接下来要进入严肃的生涯规划话题。你要规划30年后或40年后的人生,毕业于哪所大学,就职于哪个企业,以及从事何种职业,都是决定你人生的因素。对你来说,将来的日子要远比过去的日子多得多;将来要学习的东西,会是过去所学的好几倍。你人生的马拉松比赛,现在才刚刚开始。如果读到这里,你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依然想顺从命运的安排,那么你真的不够聪明。 千万别只追求短暂的成功,那多半会使你在未来后悔不已。选择职业和企业的时候,要对其有深刻的认识,不要被眼前的一点小利所诱惑,也不要因为刚开始微不足道的薪水和不起眼的职位,就在别人的奚落中匆忙地做出变换的决定。在没有明确目标之前,晚一点再做选择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至少你可以多点时间想清楚。
第34节:Long term approach--做好长期作战计划(5)根据研究发现,成功人士都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决定了他们的处事方式与一般人不一样。而且成功人士在改变自己已做出的决定时,往往都会经过深思熟虑;失败人士则正好相反,他们会很草率地改变原先的决定,而且会不停地变来变去。我们要以灵活的态度对待人生中的突发事件,适时做出必要的改变,但不要因草率的改变抹杀了成功的可能性。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年轻的时候是播种的季节,而不是收获的季节;你是未来的主人翁,不是现在的掌权者。必要的时候要放弃眼前的一些小利,去收获未来更大的成功。农业上的"剪枝"也是同样的道理,拔掉一些茂密的蔬菜,或是剪除一些果实累累的枝叶,看似是一种"糟蹋"劳动成果的行为,好不容易长出的果实就这么扔了,实在是很可惜。但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整片农作物都无法健康成长,当遇到风强雨大的天气时,那些生长过于茂密的蔬菜会被连根拔起,累累的果实也会从枝头上掉落下来。所以,为了让农作物生长得更好,从长远的利益着想,"剪枝"是绝对有必要的。 英国路透社在对美国许多企业家进行采访后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人要有恒久的斗志。"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人应该拓展视野,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把它落实到生命里。当一个人具有了恒久的斗志时,眼前的困难或痛苦就会变得很渺小。"无论是谁,只要有恒久的斗志,都可以在40岁时重新学习,或者创业;50岁时,可以挑战文凭考试;70岁时,可以重新盖一栋房子。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恒久的斗志,他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人生如同马拉松比赛,身为20~30岁的热血青年,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如果你能看得更远,那么你的人生可能还没开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要放弃未来,因为你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你该不会妄想在1~2年内就获得成功吧? "人一生的成功取决于金钱和时间的使用方法,如果这两者的 使用不当,便无法成功。"-竹内均
第35节:Knowledge--活到老,学到老(1)Knowledge--活到老,学到老21世纪是顾问的时代某核电厂设备出现故障,发电效率大大降低。相关单位主管绞尽了脑汁还是找不到问题所在,最后只好请权威的核电厂顾问亲自来一趟。顾问用两天的时间仔细地检查了核电厂的设备后,召集所有相关单位的主管,他在一个设备上划了一个"×"的标记,转身对他们说:"只要把这个设备换掉,供电就可以恢复正常了。"说完,他就坐上出租车扬长而去。而核电厂依照顾问的指示,替换了一个全新的设备,结果真的恢复正常供电了。 一星期后,核电厂负责人接到顾问寄来的一万美元劳务费请款单。负责人看到请款单后,满心的疑惑。他觉得顾问在那两天内所做的只不过是在一个设备上画了个"×",就要一万美元的报酬,是不是太多了点?最后他忍不住写了一封信给顾问,在信中表明一万美元的报酬实在是太多了,并要求他列出详细清单。几天后,负责人收到了回信,信上写着: "在设备上画'×'的工作:1美元。找出要画'×'的设备:9999美元。" 这是世界级管理顾问博恩·崔西写在其著作《用一技之长定胜负》前言中的案例。读完这个案例后,我们会自然地想成为故事中的那个顾问。 读到这里,我们了解到,案例中的顾问是核电领域专家,核电厂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向他咨询。他不是一个重复单纯业务的人,而是一个"高级劳动者"。他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并拥有丰富的经验,所以他是一个靠知识和经验吃饭的高收入者。两天内就能赚到一万美元,他的身价可谓不菲。对他来说,时间就是财富,在结束核电厂的工作后,他又立刻奔向另一处。他也是一个不受他人限制,能独立完成工作和安排人生计划的自由人,这一点是全世界的顾问们所拥有的共同特点。 随着"顾问热"的兴起,梦想当顾问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为了成为顾问,放弃了原有的工作,并投入2~3年的时间和几亿韩币去国外研修MBA课程。在我们国家,每年报名国外MBA课程的人高达几千人。 顾问成了梦幻行业,除了传统的经营管理顾问和财务会计顾问外,还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顾问,例如感官特别灵敏的"香氛顾问",还有"高考顾问"、"旅行顾问"、"减肥顾问"、"造型顾问"等数百种顾问。这意味着顾问的全胜时代已经来临。
第36节:Knowledge--活到老,学到老(2)很多人替自己的职业取名为"顾问",就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专家的形象。顾问就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要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虽然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但光靠经验是不够的。例如一个公交车司机,虽然开了20年的公交车,但他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交通运输业的顾问。 对一个顾问来说,首先需要的是知识,其次才是经验。起码在他的研究领域里,他要比别人掌握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很多顾问在拿到明星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后,仍然继续进修的原因。只有比别人懂得多,才能更迅速地发现问题的关键,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顾问除了拥有比一般人更渊博的知识,他们还拥有在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如果一个人不能把经验知识化,不能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他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顾问。因为知识是顾问力量的源泉。 高级劳动者、金领阶级、T型人才担任过美国劳工部长的罗伯特·莱克教授把社会上的职务大致分为三种:服务业从业人员,重复单一工作的生产者,以及分析问题并能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的高级劳动者。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高速发展,罗伯特·莱克把职务重新分为五种。新增加的两种分别是:公司最高指导层级的CEO、CFO和最基层的外籍廉价劳工。根据他的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许多高级劳动者争相向海外发展,跨国企业的CEO和CFO,以及国际性的银行、律师事务所、顾问公司的合伙人和高阶主管等等,已形成了全球性的人才流动。同时先进国家大量引进落后国家的廉价劳工为其工作。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逐步地把世界整合为一个知识型社会。知识已变得比资本和劳动力更重要,高级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导集团。随着知识巿场的发展,职业已变得高度专业化、知识化,这使得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滑落到社会最底层的现象日益加剧。那些已经认识到知识为核心价值的国家和政府,正不遗余力地发展教育,许多企业也致力于提高员工的知识储备和知识运用能力。世界各地同时增加了许多培养高级劳动者的大学、研究所。
第37节:Knowledge--活到老,学到老(3)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定义"高级劳动者"呢?所谓高级劳动者,是指"利用高级知识创造财富的人员"。1992年的某一天,在《纽约时报》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金领阶级(golden color)"。那期的专栏文章,同时也介绍了"数字(digital)"和"文人(literati)"这两个词合成的新名词-"数字型文人(digerati)",并预测"数字型文人"将引领时代的发展。 "金领阶级"是"数字型文人"的代表,指拥有专门技术的高级劳动者。这样的人才,将成为21世纪知识社会的核心力量。一个"金领阶级"的人才,与"以体力劳动换取工资的'蓝领阶级(blue color)'"和"坐办公室领取固定薪水的知识分子'白领阶级(white color)'"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以知识代替工具或机器。前面介绍的核电厂顾问,就属于这种高级劳动者。 近来备受企业欢迎的"T型人才"也是高级劳动者。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说过:"三星需求的人才,是能够对其工作涉及的领域做出系统的分析,并受到同僚和下属肯定的'T型人才',而不是只重视上司心意的'I型人才'。" 很多企业之所以对"T型人才"求才若渴,是因为这类人才通常能够立刻站上工作岗位并很快上手。除了少数的大型企业外,大部分的企业都无法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因为培训新员工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所以企业理想的新员工是那些有经验、有准备,能够像老职员一样一报到就能熟练地完成工作的人才,而不是那些要经过几个月培训后才能正常工作的新手。企业争取"T型人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可以将知识和技术结合,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与过去不同,在现代社会里很多东西都是交错在一起的。虽然这会使社会显得"杂乱无章",但在这些东西交错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激荡出新的事物和发明。当一种知识与另一种知识融合时,会比各自单独存在时创造出更好的成果。因此,我们要让我们的知识不断地和相关领域结合起来。 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对猪内脏移植的研究。为了提供给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更多健康的器官,生命科学(BT)领域正致力于研究克隆猪。这个研究的核心课题是:为了防止移植到患者身上的器官出现免疫系统排斥现象,要对猪进行基因大改造。但想要检查出会不会出现免疫系统排斥现象,要借助信息技术(IT)领域的知识与经验。例如,将微型仪器经由血管运送到待治疗部位,并观察所移植的器官是否正常,再把得到的数据实时传送给医生,这样医生才能根据数据操纵微型仪器,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如果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能够正确地结合,那么就不光是可以用于器官移植,还能用于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和艾滋病等疑难病症。因此,生命科学领域中同时掌握了信息技术的人才和信息科学领域中同时又懂得生命科学的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38节:Knowledge--活到老,学到老(4)大部分的高级劳动者都是专家,这些人在从事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时,能比一般人取得更大的成就。然而专业知识也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只有不同类型的知识结合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因此,比起只精通某个领域、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的"I型人才",那些既是某种领域的专家,又了解其他领域的"T型人才"在现今和未来都会更受企业的欢迎。没有知识,职场的寿命就会变短高级劳动者,能比大部分人拥有更多的自由。这些人已经脱离了企业的束缚,可以独立完成各项工作。例如律师、会计、医生、记者、教授等从业人员,在组织和职务中他们更注重职务。因为在"自己所属的组织"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后者更能让他们感到自豪。"必要时可以离开组织,而且什么时候都可以离开。"正因为他们有这种想法,所以才不会害怕被组织解雇。在他们之中,还有一部分人为了摆脱组织的束缚,干脆自己离开组织,过着自由人的生活。也有些高级劳动者,选择经营"一人企业",同时扮演着员工和老板两个角色。 因为他们具备了独立工作的空间和能力,这些高级劳动者的工作寿命会很长。奠定现代管理学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认为:"假如一个企业的寿命为30年,那么高级劳动者的工作寿命可达50年以上。因为高级知识从业人员的工作寿命比企业的寿命更长,所以他们能为许多企业服务。" 德鲁克以自己的一生充分展示了作为一个高级劳动者,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他当过研究员、评论员,还有教授及管理顾问。他曾担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顾问,同时为GE和GM等大型国际企业提供了20年的咨询服务。在长达60年的职业生涯中,德鲁克总共出版了35本书,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本新书问世。德鲁克在他92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最后一部著作《下一个社会》。每当有人问德鲁克"您认为您的哪一本书写得最好"或是"您打算什么时候退休"时,他总是微笑着回答:"下一本书。"或"我从没想过要退休。"他之所以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就是因为他是个高级劳动者。
第39节:Knowledge--活到老,学到老(5)而体力劳动者则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和职务拴在一起。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旦他们失去劳动力,就意味着失去工作。几年前,还有很多人在剧场或车站卖票,但是随着自动售票机的普及,卖票的人处境就变得很艰难。后来,计算机普及,大家都可以轻松地在家里或公司上网订票,这些靠卖票维生的人几乎完全失业。 由上可知,体力劳动者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职业环境的变化而失去工作。如果未来退休后所需的养老金是前面提到的10亿元韩币,能有多少体力劳动者可以在退休前积累到这么多财富呢? 处于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失去工作是致命伤。这也说明了大部分人在退休后生活安稳与否,取决于其职场生涯的长短,而不在于能存多少钱。成为无可取代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才能算是高级劳动者呢?又要怎样做,才能把工作寿命尽可能地延长呢? 对于这两个问题,《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曼给了这样的答案──"成为一个无可取代的人"。他说:"地球村时代已经来临,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然我们很难解决生存问题。" 弗里曼把"无可取代的人"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类人:像迈克尔·乔丹、比尔·盖茨、芭芭拉·史翠珊一样的"特别劳动者"。就韩国而言,就是像足球明星朴志星、流行歌手Rain、美声歌唱家赵秀美一样的人。他们都能够站上国际舞台,代表着某种领域顶尖的水平,故无法被他人所取代。 第二类人:像律师、会计师、脑科医生、程序员一样的"高度知识化劳动者"。他们是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高级人才。前面提到的"T型人才"也属于这类人,他们往往能受到企业的青睐。 第三类人:个人造型师、护士、电路维修员一样的 "高度专业化劳动者"。这些人需要在特定的场合与客户或患者近距离接触,他们的工作很难数字化与科技化,因此很难被取代。 第四类人:"适应环境型的劳动者"。这些人会顺应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自己,及时地做出调整去适应新环境。他们不断地学习新技术与新知识,从而创造出新价值。他们不会让自己的本质,一直停留在"香草叭噗"的古早味,他们会通过不断加入新原料和创新制作工艺,让自己进化成现代人喜爱的巧克力冰淇淋口味,来强化自己的竞争力。
第40节:Knowledge--活到老,学到老(6)弗里曼将"无可取代的人"分为四类的同时,也做了这样的补充说明: "对于这些无可取代的人来说,'现在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在这个全球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并积累经验,才能保证生存。" "学习的过程,就是与逆流搏斗的过程。一旦你中断了学习,你就会被逆流冲到下游去。"-本杰明·布里顿
第41节:Affectionate angle--从乐观的角度看问题(1)Affectionate angle--从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乐观能改变世界某鞋厂为了拓展市场,准备向非洲进军。厂长为了得到更准确的信息,派了两个职员到非洲去。一个月后,这两个人结束了考察并各自向厂长提交了报告,但这两个人的报告结论完全相反。第一个人说:"习惯光脚走路的当地人不适应穿鞋,就算给他们一双好鞋,他们也会扔掉。"他主张不要进军非洲。而第二个人则认为:"虽然当地人习惯光脚走路,但只要让他们认识到穿鞋的好处并做好营销宣传,那么相信鞋子并不普及的非洲是极具潜力的大市场。"他主张抢先登陆非洲市场。 我们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观点会有所差异,就是这种差异决定了哪些人会成功,而哪些人要失败。著名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用有裂痕的石头雕刻出《大卫》雕像就是最好的例子。 1501年,意大利雕刻家多纳泰罗购买了一块巨大的大理石,但是大理石有多处裂缝,多纳泰罗认为这块大理石很难被当成雕刻的材料,于是决定将其出售。当米开朗基罗听说多纳泰罗要出售那块大理石时,他爽快地买了下来,并用它雕刻出不朽的名作《大卫》,米开朗基罗也凭着此作品成为声名远扬的雕刻家。在多纳泰罗眼里,那块大理石到处是裂痕,不宜作为雕刻的原料。但是,在米开朗基罗眼里,那块大理石虽然有多处裂痕,但整体而言还是很有利用价值的。 凡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有些人看到了积极的一面,而另一些人则看到了消极的一面。对于积极的人来说,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他们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但对那些消极的人来说,眼前的困难就像是无法逾越的鸿沟,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会选择退缩,并为此找一大堆理由。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看待困难的态度。 我们的态度决定事情发展的结果。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你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我们知道,在计算机里输入"垃圾",屏幕出现的字也就是"垃圾",这叫"GIGO(Garbage In, Garbage Out)"。人的大脑也跟计算机一样,只要在心灵的土壤里种下肯定的种子,那么得出的也将是肯定的结果,这叫"SISO(Success In, Success Out)"。 乐观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怀有强烈的成功欲望,而且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达成目标上。根据调查发现,乐观向上的人比悲观消极的人平均多活7年零半个月。同时,经过科学证明,孕妇的乐观心态有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乐观的孕妇比悲观的孕妇生出健康婴儿的机率更高。 我们往往认为成功人士的价值观比一般人的价值观更为深奥和复杂。其实不然,与他们接触后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拥有乐观的心态。心理学家认为,消极是恐惧和无知的结合物。消极的人永远不会影响世界,只有乐观积极的人才能改变世界,并获得永远的成功。 环境其实会因你的心态而改变。对于乐观主义者来说,环境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而非不可改变的。只有相信自己能成功的人,才会获得成功;只有相信自己能成为冠军的人,才会夺得冠军。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都有脆弱和绝望的时候,关键在于你的心态,悲观的人容易陷入绝望,而乐观的人则往往看见希望。养成正面思考的习惯积极向上的心态会指引我们走向成功。但是,想要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并非易事,有些人是天生就消极,而有些人则是在经过多次失败和挫折之后,从此陷入消极的深渊。 曾担任过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的马汀·塞利格曼博士说过:"不论何时,悲观主义总可以转变为乐观主义。"只要养成站在积极的角度来分析自己处境的习惯,就可以从悲观主义中解脱。悲观主义者遇到问题,总是习惯从消极的角度去看待,想出来的当然也只能是消极的方法。只要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谁都可以成为乐观主义者。
第42节:Affectionate angle--从乐观的角度看问题(2)马汀·塞利格曼博士在对很多悲观主义者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有以下几个共同的习惯: 第一,碰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时,习惯把其他的事情也一块否定,将悲观"扩散化"。第二,习惯把一切罪责都加在自己身上,造成悲观"内部化"。第三,相信坏事会接踵而来,出现悲观的"连续化"。 虽然习惯不容易改掉,但只要通过反复的训练,这些习惯还是可以被改掉的。每当你出现消极悲观的想法时,你要与悲观的心态进行辩论,要找出反驳消极想法的理由,让积极正面的想法慢慢地主导你的思维,渐渐地,你就会完全摆脱悲观的心态。 如果想拥有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就要养成乐观的态度和肯定自我的思考方式。说话的语气和内容,是构成一个人外在形象的重要因素。悲观主义者的语气较为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反之,乐观主义者的语气比较轻松,而且充满活力,从他们的脸部表情和行为中可以看到快乐的影子,他们的快乐可以传染给周边的人。 请你养成乐观的说话习惯。不要常说"我不行"或"我完蛋了",而要多说一些"我可以做到"或"一定会好起来"之类的正面的话。走起路来要充满活力,也要经常面露微笑。这种习惯会让你的心情变得明亮,同时也能让你形成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是乐观主义者心灵的一棵树,迟早会结出成功的果实。 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习惯的不同。关于这一点,管理顾问博恩·崔西这样说:"成功人士有成功的习惯,而失败人士有失败的习惯。"一个人的好习惯与坏习惯,是在他平时的选择、决定、行动中形成的。如果想拥有能使你走向成功的习惯,那么你现在就该开始自我训练。无论你现在的处境如何,只要你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你就能把握机会,走向成功。 有句话是:"思想在微笑。"唯有正在微笑的思想,才能使你说出的话显得积极乐观。在我们的生活中,多数人都希望每天能看见笑脸,无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这并不难做到。我们要让自己的思想面带笑容,这样就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第43节:Affectionate angle--从乐观的角度看问题(3)理性的乐观主义者才能最终成功正面思考与乐观主义,是走向成功必须掌握的"技术"。但是,也不能说一个人只要具备了正面思考的能力,就一定可以成功。有时盲目的乐观也会成为事业的绊脚石。美国的网络公司AOL在90年代中期为了扩大会员规模而实施激进的营销策略,结果AOL的会员规模变得非常庞大,公司上下都乐观地认为AOL获得了空前的成功。AOL的会员扩张看似以成功收场,但实际上,会员人数急遽增加使得AOL接口超出负荷,经常出现网络大塞车的状况,AOL的形象因此大受影响。乐观的思考方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所有具备乐观思考方式的人都能走向成功。前提是,这种乐观的思考方式要合理,不能太浪漫。想让自己的思考方式具有合理性,首先不能误把浪漫当乐观,要避免被浪漫主义冲昏了头。《罗马人的故事》的作者盐野七生用一句话来描述罗马人:"理性的乐观主义者能勇敢地面对残酷的现实,但浪漫主义者只面对自己想面对的。" 柯林斯在其著作《从优秀走向卓越》中极力主张的"斯托克代尔论"完美地定义了"正面思考"。越战结束后,斯托克代尔将军被囚禁在战俘营里长达八年。被释放后,斯托克代尔开始思考一件事:为什么有的人坚持到最后,而有的人却死在战俘营?思考的结果是,那些乐观主义者没有一个人能坚持到最后,而生存下来的都是现实主义者。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那些乐观主义者整天幻想着"今年的圣诞节前,我们一定能回家"或"今年的复活节一定能与家人共进晚餐"等等。结果,他们整天躺在床上,幻想着自己被释放后的情形,没有胃口就不吃饭,也不进行适度的运动。当圣诞节或复活节到来时,他们得知自己不会被释放的消息,于是感到异常失落。就这样,一年、二年、三年过去,那些乐观主义者逐渐地沦为悲观主义者,最后不是病死了就是自杀了,战俘营里的乐观主义者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少。 相反地,那些现实主义者却能在漫长而又痛苦的战俘生涯中坚持下来。"我一定能出去,祖国不会丢下我们不管的,就算情况变得更糟,无论还要再等几年,我也要坚持到被释放的那一天!为了迎接那一天,我要在这战俘营里好好地活下去。"就是这种信念,让他们盼到了回家的日子。
第44节:Affectionate angle--从乐观的角度看问题(4)乐观主义者相对于悲观主义者而言要好得多;而冷静的现实主义者相对于盲目的乐观主义者又要好得多。柯林斯说过:"每个成功的企业,在成为伟大的企业之前都经历过许多磨难,但无论是怎样的磨难,企业的决策者都能以冷静的心态应对。"这些决策者在冷静地面对现实的同时,从未放弃过对胜利的渴望与心中战胜困难的信念。 想成为理性的乐观主义者,要勇于面对现实,分析并认清自己可承受的极限。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学会在失败中摸索出路。在面对失败时,只有坚守信念的人才能走向成功。失败是成功的伪装,因为"经历风雨,就能见彩虹"。总之,以冷静的心态面对现实,并千方百计走出困境的人,才能品尝到成功的果实。 "你的思想决定事态的发展。这一个简单的道理 也是你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李察·卡尔森
第45节:Learning attitude--始终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1)Learning attitude--始终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 投资谦虚,收获成功笔者在做记者和人力中介公司社长以来接触过很多人,其中有些人很谦虚,与他们交谈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有些人则很傲慢,让我再也不想见他们第二面。其实真正能称得上"成功人士"的,都是一些亲切、谦虚的人。越是有成就的人越能倾听别人的故事,待人如朋友或同事一样亲切;那些还没获得成功,或者难以称得上"成功人士"的人,往往对人的态度都很傲慢,经常无视他人。无论谁与这种人共事都会感到痛苦。 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获得好的结果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果某些事情值得做,那么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想成功,必须学会谦虚,某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我们付出的代价。但我们可以看到,谦虚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它是一种"投资小,收益大"的资产。因为谦虚的态度让人感到舒服,从而让别人对你敞开胸怀。谦虚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境界,也是最难以实现的。一个人在工作上或在其它方面取得成就,迫不急待想让他人知道,这是人之常情。但这种急于体现自我价值、想被他人承认的心态,最后却会引人走向失败。因为如果一个人总想把自己的成就向他人炫耀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那么这个人永远都会活在疲惫中,最后反而会忘却自己既有的成就,自己否定自己。 《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吴王坐船过了大江,攀登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见了,都惊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荆棘丛中。唯独有一只猴子,得意洋洋地跳来跳去,故意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吴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箭接住了。吴王恼怒,下令随从一齐放箭,结果那只猴子就这样被射死了。吴王回过头对他的臣子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因为想炫耀自己的灵巧,凭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得意洋洋才落得这样的下场。要引以为戒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别人炫耀!" 这件事让颜不疑震憾不已。他回国后就拜贤人董梧为师,压抑自己的骄气,远离美色声乐,甚至自愿从高位退下来。过了三年,全国人都称赞他谦虚的德行。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谦虚都是获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懂得谦虚的人或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会受到很多限制,过分骄傲的话还可能会走向失败或灭亡。因为不懂得谦虚的人也不懂得向他人学习,而不懂得向他人学习的人无法进步与成长。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没有什么比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更重要了。 2007年,丰田汽车的销售量达到世界第一,取代美国通用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业的龙头。通用公司每卖掉一辆车平均能赚180美元,而丰田汽车的利润却是1700美元。丰田公司的这种高产值,来自于他们的企业文化-"革新"。"革新"就是持续改善的意思,丰田汽车从生产部门到技术研发部门,到处充满着这种"革新"文化的气息。 回想丰田汽车刚进入美国市场时,产品质量被发现有瑕疵,丰田汽车公司不得不支付了大量赔偿金。但自从"革新"文化引进公司之后,丰田汽车原有的瑕疵一一得到改善,当丰田的第三款汽车上市时,汽车的质量已提高到很难找到瑕疵的程度。丰田汽车的"革新"文化一直持续着,数十年不变,这与丰田全体职工的谦虚态度紧密相关。他们的谦虚态度,使他们愿意向任何人学习,并把学到的东西实际应用起来。 水往低处流,知识和经验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谦虚、不懂得低调,那么他将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傲慢的人之所以得不到长久的发展,就是因为他们自己放弃了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在丰田,还是在其他日本企业,乃至在整个日本社会,谦虚已成为一种土壤。对日本人来说,模仿并不是可耻的行为,而是创造中的一个过程。日本之所以能从模仿道路跨越到创新道路上,关键就是日本人懂得向他人虚心学习。当他们遇到某种先进技术时,他们会先对它进行彻底分析,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技术窍门,然后以此作为开发新产品的基石。日本人认为谦虚的态度能打开对方的心扉,从而让对方把自己所知道的毫无保留地教给你。由此我们知道,谦虚也是一种商业哲学。
第46节:Learning attitude--始终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2)要想自己的能力日益精进,就要以谦虚的态度对待一切。从一个人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能看出这个人谦虚与否。印度奥修大师说过:"当你谦虚的时候,一切存在的事物都会成为你的老师。如果佛在你身边,你们之间却没能建立亲密的关系,那么是因为你不懂得谦虚。" 如果你不懂得谦虚的话,就算给你再好的老师,你也无法学到任何东西。学不到东西就只有退步的份。因此,成功与否取决于你的学习态度。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评选出自明治维新后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日本前一百强企业,最后得出一个结果:企业经营者的姿态决定了企业的寿命。经营者傲慢的态度,是企业走向破产的罪魁祸首。 从古至今,因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傲慢态度使企业走向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被成功的喜悦冲昏头脑、进而放弃学习的企业,会最终遭到成功的复仇。不论是世界级大型企业通用汽车公司或福特汽车公司,还是被称为"大马不死"的韩国大宇集团,许多大型企业灭亡都是因为它们没有虚心学习的态度。 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一生中从未停止过学习。他把一家毫不起眼的杂货零售店发展成了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他的创意却全都来自于"偷师"。在创业初期,沃尔顿便经常"光顾"竞争对手的店,去了解他们的商品价格和经营策略。他把别人好的创意用到自己的企业中,并且每天都致力于改善企业经营模式。沃尔顿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偷学别人的做法而感到羞耻或故意隐瞒,他承认打折等营销创意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他说: "我的很多营销手法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可能没有人像我这样勤于拜访企业,每次拜访的时候我都会问很多问题,这样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假如沃尔玛沉浸在'全市最大型的超市'这项荣誉中,墨守成规,那它就无法生存到现在。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嘲笑别人的错误,而要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我们该关心的不是别人的缺点,而是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拿手的好戏。"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
第47节:Learning attitude--始终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3)世界著名的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Gregor Piatigorsky),在首次登台演奏时遇到了一件令她永生难忘的事。原来,在当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的帕布洛·卡萨尔斯(Pablo Casals,1876-1973)正坐在最前排,等着欣赏她的演出。这给皮亚蒂戈尔斯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导致她非常惊慌。皮亚蒂戈尔斯基的演奏结束后,卡萨尔斯把最热烈掌声送给了她。但没有自信的皮亚蒂戈尔斯基却认为卡萨尔斯是在用掌声嘲笑自己,匆忙地离开了舞台。之后皮亚蒂戈尔斯基发誓要一扫首次登台时的"耻辱",她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勤奋练习,终于成了世界著名的大提琴家。 有一天,皮亚蒂戈尔斯基在聚会上再次遇见卡萨尔斯。皮亚蒂戈尔斯基向他提起自己首次登台演奏的事情,并且问卡萨尔斯:"当时我演奏得并不好,但你为什么给我那么热烈的掌声呢?"卡萨尔斯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你把我最难演奏好的部分演奏得很完美,就是这个动作。"话刚说完,他就拿起旁边的大提琴,模仿了一下皮亚蒂戈尔斯基演奏时的动作。"当时你的演奏整体来说确实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从你这里学到了一个演奏的技巧,你说我能不感谢你吗?"原来就是这种谦虚和好学的态度让卡萨尔斯成为世界一流的大提琴家。 那我们要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呢?因为谦虚的人都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所以我们要观察谦虚的人是怎样学习的,然后加以模仿。当你努力寻找自己的缺点时,你会变得谦虚;当你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时,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聪明的人从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知识,他们会时常提醒自己,还有很多比自己优秀的人,因此绝不能停止学习。就是这种态度,促使他们不断地向别人学习。 释迦牟尼曾说:"我没有成佛,认为我已成佛的徒弟,不是我的徒弟。" 而苏格拉底的名言则是:"我只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圣贤都如此谦虚,何况是我们呢?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懂得谦虚、懂得要端正学习态度,谦虚的人都是从模仿别人开始的,为了把谦虚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变成习惯,他们从未中断过对自己的训练。
第48节:Learning attitude--始终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4)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出生在日本大阪,有两个哥哥和五个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因父亲创业失败,家境变得十分困难,年幼的他不得不中途退学,负起养家的责任。12岁时,他开始在自行车店里工作,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后就到店里工作,晚上很晚才回家。没有客人的时候,他会随手拿一本书来读。17岁时,他进入灯泡厂当了六年工人。23岁时,他开了一家小工厂,这间小工厂后来成为了跨国企业-松下电器公司。 每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松下幸之助都会这样回答:"上天给了我三个恩赐──贫困的家庭、瘦弱的身体,还有连初中都没毕业的低学历。因为家庭困难,所以我从小就和父母一起当工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为我身体很差,所以我养成了运动的习惯,这让我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因为我没有文化,所以我把所有人都当成我的老师,从未停止过学习。" 谦虚并不是消极的表现。不懂得谦虚的人无法学到更多的东西,懂得谦虚的人才能学到让自己受益的本领。唯有不断地学习,人才能不断地成长。 "年轻时不懂得学习的人,等于同时失去了 过去和未来。"-欧里庇得斯
第49节:Sales mind--学会用商务逻辑思考问题(1)Sales mind--学会用商务逻辑思考问题 没有经营理念,就不要从商最近,"经营理念"成为了许多公司的热门话题。"因为没有经营理念,所以不行!" "要改善经营理念!" "我们急需懂得经营理念的人才。" 企业在招募人才的时候,都会把"具备经营理念的人"当作首选。为了把这种人才争取到公司,他们更是想尽了方法。有的企业甚至决定把"是否具备经营理念"当作晋升考核的关键指标。那么"经营理念"到底是什么呢?是什么让它如此受重视呢? 在37岁时就成为国内证券公司第一位女经理的L女士,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经营理念。她说了如下一番话: "我从IT行业转行到银行工作时,刚好赶上银行的促销贷款活动。但我发现由于这间银行利息高,所以有很多人在这里存款,而向银行贷款的人则寥寥无几。因为这个原因,银行面临了经营上的危机与挑战。当时,有一位客户想申请一亿韩币的贷款,但由于他年事已高,又住在偏远地带,所以他没法亲自到银行办理业务手续。要想替他办好手续,银行得派人前往他住的偏僻小山村。因为要走一整天的山路,许多同事都摇头,他们认为'如果有那个闲工夫,我还不如花同样多的时间再次去说服城里的其它客户。'我评估过后,决定接下这个任务。因为这是个现成的客户,只要办妥手续就好了,完全不用负担开发的风险。我的经营理念就是:不管有多困难,绝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现成的客户。正是这一理念让我获得了成功。" L女士是凭借她的经营理念获得成功,下面提到的T先生则是由于没有经营理念而失败了。T先生是国内明星大学的电子科系高材生,大学毕业后,他在一家大型的电子公司担任工程师,但在长达十年的工作中他的表现都很普通。在接受了前辈共同创业的提议后,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然而这个转折以失败告终。 之后,他做过各种生意,尝试东山再起,但就像命中注定的一样,每次他都以失败收场。他甚至还不得不把妻子经营的补习班卖掉来还债,但即便这样他依然无法还清债务。最后他费尽千辛万苦借来三千多万韩币,这是他最后的翻身机会了,于是他慎重地向创业咨询公司请求帮助。经过一番调查后,咨询公司却给了他一个犹如晴天霹雳、让他无法接受的意见:"你不适合经商,以你目前的状态,不管是做什么生意都不会成功。" 咨询师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他根本不具备经营理念。工程师出身的他,虽然擅长实验和研发,但对经商一窍不通。在经商的过程中,他把交际当成一种负担,对决策管理更是没有自信,像他这样的人最好不要去经商。因为经商的首要目的就是"获利",而获利来自于合理的经营,没有经营理念的人在经商的过程中注定要失败。无论是小店铺或是大企业,事业的核心都是经营。 创业的过程中,最大的变量不是资金和环境,而是创业者本身。资金再多、大环境再好,如果创业者缺乏经营理念,无法用商务逻辑来思考,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就非常高。相反地,具备明确经营理念的人,就算没有资金和环境优势,他们成功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从经营理念到销售理念经营理念是左右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它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家,也适用于任何一个人。我们在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的时候,都可能运用到经营理念。 经营并不局限于商品交易,服务公司卖服务,音乐家和艺术家卖艺术作品,教授卖他的学识,医生卖医疗技术,律师卖法律服务等,都能被视为一种经营形态。当我们与人交往时,实际上也是在树立自我形象,进行自我经营。因此经营的含义可以扩大到非交易行为的领域。 经营理念的核心,就是"客户的满意度"。所以,首先要深入了解客户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并且尽力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树立"顾客至上"的正确经营理念。所有与你存在某种关联的人,都可以成为你的顾客,这就是"顾客"的广义概念。例如老师的顾客是学生,僧侣和牧师的顾客是信徒。无论是谁,如果能站在顾客的立场去思考、规划和行动,就能超越单纯的商人职业,带来庞大的财源。
第50节:Sales mind--学会用商务逻辑思考问题(2)但是,经营管理人员所关心的只有获利,他们很难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框架中跳出来。而销售业务人员虽然也关心获利,但他们会花更多心力站在顾客的立场,聆听巿场真实的声音。当经营人员急于卖完手边的产品时,销售人员更专注于从根本上改善销售状况的方法。就算这个举动与眼前的获利没有太大关系,但只要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销售人员都会去重视。因为他们不仅要商品畅销,更在乎能不能长期获利。可见,企业的经营理念在销售人员这里得到实践后变成了一种销售理念。 2005年,韩国友利银行和韩国朝兴银行各自选出了一位业绩最好的金融产品销售专员。巧的是,他们成功的秘诀竟然一样。他们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当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商品时,自己先买一点尝试一下,然后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去判断金融商品的好坏,自己觉得满意才推荐给顾客。因为有了这种亲身体验的过程,所以当顾客获益时,自己也觉得开心;当顾客亏损时,自己也会有同理心,从而帮助顾客想办法。就是这一好的销售理念让他们获得让人瞩目的业绩。 无论是经营理念也好,销售理念也好,都已超出商业的运用范围,普及到各种社会活动中。然而,没有谁天生就具备经营理念与销售理念,这要经过后天的训练才能形成。像前文提到的T先生这种擅长搞研发的人,若要转行从事经营活动或自行创业,一定要先培养自己的经营理念与销售理念,也即商务逻辑思维。 要具备商务逻辑思维,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就像想改变自己的性格一样,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你要把自己的企业当成市场,把自己的上司、同事、下属都当成自己的顾客。当你做到了这一点,你就能成为一个经营理念和销售理念都很强的人。投入销售行业吧"在与顾客交谈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工读生一样卑微。最后我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感觉,工作不到一个星期就辞掉工作了……" K先生原来一直在大型保险公司的企划部门工作,之后因人事调动而优退(编者注:优退,指公司提供高额的退休金作为员工主动离职的交换条件)。后来他找了份保单规划师的工作,但又很快辞去。在辞掉工作时,他这样无奈地诉说着自己的痛苦。辞掉保单规划师的工作后,他也尝试过许多与销售业务有关的职业,但工作时的无力感使他对销售业务感到绝望。最后,他只有选择放弃,改当某个学院的讲师。
第51节:Sales mind--学会用商务逻辑思考问题(3)在10年前的韩国,销售业务工作还属于"低阶"的工作。现在许多已经成为顶尖业务主管的人士,回忆刚踏进这行的感觉时,都难免会感慨:"刚开始从事销售工作时,感觉就如同坐末班车一样。"对他们来说,从事这行是迫不得已,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职业并不高尚,别人的眼光都那么刺眼,他们工作起来也显得特别卑微。但为了糊口,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工作。 而如今,销售已成为最普及、最热门的行业。在服务业非常发达的美国,四亿人口中有将近20%的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销售行业。美国的百万富翁中,将近80%的人都从事与销售有关的工作。在我们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销售这个行业,其中大型超市等零售业的销售业务人气是最高的。究其原因,是因为销售业务的薪资较为丰厚,更重要的是,在大公司里学到的销售理念和获得的业务经验,对于以后想要自行创业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无论是在民营企业还是国营企业,销售业务人员都越来越受到重视。2004年的人事变动数据显示,某些大型企业每八个晋升名额中,销售业务出身的职员就占了三个。在银行业也出现了惊人的数据:每七个升迁的分行主管中,业务人员出身的就占了五个。建筑业更是十分重视销售理念,企业晋升的人员名单中包括了很多高中毕业生,晋升考核标准以销售业绩为主,学历已非重点。 近年来,更多大型企业把销售理念当成录取新员工的重要指标。特别是一些金融企业,主动降低对"多益测验"(TOEIC,国际沟通英语测验)成绩要求,对面试过程中发现的有业务潜质的人才加以重用。因此,比起那些只凭学历找工作的大学生,有各种销售经验的人在现代社会更受企业的青睐。 2004年4月,韩国京畿道富川市的一家律师事务所贴出了一张横幅广告,上面写着: "小额事件-订金55万,民事诉讼-订金95万。" 这个酬劳还不到以前的1/3。当地的其他律师事务所要求他们尽快把广告拆下来,但被他们以妨碍自由竞争的名义驳回了。"早该废除旧时代限制律师做广告的规定了,现在的律师应该与其他领域的从业者一样拥有销售理念。"这说明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律师意识到了销售理念的重要性。其实不光是律师,像医生、会计师那些"前景一片光明"的从业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第52节:Sales mind--学会用商务逻辑思考问题(4)最近,大学也成为了强调销售理念的地方之一。以前的大学校长清一色是学识丰富的老教授,但如今我们经常能见到许多退休的企业家担任大学校长。更有许多校长自称为具备销售理念的"CEO型校长",而非"学者型校长"。大学之间正在展开一场"CEO型校长"的争夺战,而那些把成为大学校长当成人生目标的教授和官员,也致力于证明自己能成为一个具备销售理念的校长。 乔·吉拉德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他曾说:"35岁以前,我是个完全的失败者。"由此可知,他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他在16岁时就离开了学校,踏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被公司开除,之后他辗转换过40多家公司。后来他好不容易才创办的公司,又因为被诈骗而倒闭。吉拉德在事业的路途上不断遭受失败的打击,他几乎成了失败的代名词。 在他身心俱疲的绝望时刻,"销售业务员"这个职业带给他重新站起来的希望,并且让他一举成名。他在美国密执安州的一家雪佛兰汽车经销店里从事汽车销售工作,在15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一共卖出13001辆汽车。他不断刷新的傲人成绩使他连续12年被《富士比(Forbes)》杂志评选为"世界最完美的销售员"。吉拉德在销售上取得的成功,让许多从事销售业务的人员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绝大多数的成功人士都是销售业务员出身,许多事业能稳健经营的商人都有过做基层业务员的经验。所以,销售能力强的人,即使目前不怎么样,但将来一定能成功。 之前介绍过的,被誉为"销售之神"而备受日本商界推崇的松下幸之助,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就在自行车专卖店里工作。但就是在这个时期,他懂得了什么叫买卖商品、怎样的销售方式才能赢得顾客的青睐,这些销售的经验帮助他把松下电器公司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电器制造商。 世界第一零售企业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曾经是杰西潘尼百货大楼里的一名普通职员。在做职员的这段时期,他从杰西潘尼的创始人潘尼那里学到了很多,比如对待顾客的态度、介绍商品的方法、包装的要领等许多有用的技巧。几年后,他回到故乡--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用这些学到的销售理念开始经营他的沃尔玛百货。虽然现在沃尔玛已成为世界零售业的龙头,但当初在杰西潘尼百货学到的销售理念,萨姆·沃尔顿至今沿用着。
第53节:Sales mind--学会用商务逻辑思考问题(5)我拥有乐于助人的热情。 我能与对方愉快的交流。 我得体的礼仪和言行,能使人产生信任感。 我一旦拥有了目标,就能发挥出惊人的集中力。 你能做到以上四点吗?如果你没有响叮当的证书、技术、文凭和经验,但是你能做到以上四点,那么请你尽快投入到销售业务领域。因为销售是一个对任何人来说都平等的职业,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你就能得到对等的回报。 "推销的特点是:你不是在推销商品, 而是在推销你自己。"-罗伯特·舒克 129
第54节:Detail--细节决定成败(1)Detail--细节决定成败 不要在小事上钻牛角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小地方钻牛角尖,以致反而忘了真正的重点,然后在事后懊悔得直跺脚。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别人红脸,因为别人漫不经心的一句话而恼火,发完脾气后气消了固然是好事,但所留下的负面影响却一发不可收拾,因为你会为了挽回局面而奔忙,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倘若事态已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你就欲哭无泪了。 据研究,发脾气时,我们体内会分泌一种毒素。一项芝加哥大学的研究显示,将生气的人鼻孔里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只要三分钟小白鼠就死掉了。精神科医生埃尔米的研究报告更指出,一个人生气一小时所释放的毒素量可致80人死亡。 其实让我们生气的大多数事情都是退一步就能海阔天空的事,剩下的问题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迎刃而解的。现在困扰你的事可能在一年之后所有人都忘光了,所以不用去计较那些琐碎的事。你觉得没用或没必要做的事,应该果断地处理,不要拖拖拉拉反倒误了正经事。因小失大(贪求小益处却失去更大的好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不为河水开辟渠道,它也会自寻出路;如果我们硬要为河水开辟更好的渠道,反倒会被强大的水流所阻挡。这是说我们不要去做些白费力气的事。当有人插队时,你可以不用发脾气,换个角度想:"他应该是有什么急事吧。"这样你就可以不必浪费丝毫力气。如果不想在无聊的人和事上浪费精力,只想守住自己的幸福,就不要去在意别人脱口而出的无心话语或无礼的举动。 你是不是正在做一些没必要做的琐事?或为一些不需要你操心的事情而焦虑呢?那些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工作已经够让我们伤神,何必再为了琐碎的事情而浪费短暂的人生?只要在琐碎的小事上少花费一半的精力,你就可能拥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来享受人生。不可忽视"破碎的玻璃窗"虽然为琐碎的事情耗费生命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但有时我们却无法轻松摆脱。一些看似琐碎的事情,一旦聚集在一起,就能发挥很强的破坏力。 营销权威迈可·拉宾提出的"破碎的玻璃窗法则",就是把公元1982年詹姆斯·威尔逊和乔治·凯林发表的"破碎的玻璃窗理论"实际应用到企业经营上。 简单来说,"破碎的玻璃窗理论"是指如果某栋建筑的玻璃窗破了一个洞却不处理的话,引来小偷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破碎的玻璃窗在向小偷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快来偷吧!这栋屋子没人在管理。"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想要防止犯罪,就要先消除引来犯罪的条件。放着破碎的玻璃窗不修理,是无法降低犯罪率的。 "破碎的玻璃窗理论"在纽约展现了它的价值。前纽约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为了将曼哈顿打造成"家庭式都市",宣布要与在地下铁里乱涂乱画、逃票的人,以及进行性交易的人等所谓的"轻罪犯"进行抗争。有一些人嘲笑说:"朱利安尼是因为没有自信让重罪犯伏法,所以才拿轻罪犯来开刀。"可是朱利安尼认为:"如果连闯红灯的人都拦不下来,更不可能阻挡强盗。"结果,管制轻罪犯的成果超乎预期的好,以往纽约每年高达2200件的杀人刑事案件也锐减到1000件左右。 迈可·拉宾主张的"破碎的玻璃窗法则"对企业经营也十分有效。例如,快餐店的洗手间里卫生纸用完了却没补上,那么顾客可能会从"这家快餐店的厕所不重视卫生清洁"的角度去联想,衍生出"这家快餐店的汉堡吃了会拉肚子"的想法。"玻璃窗破碎"的瞬间,顾客就会转身离去,不及时补救的话公司也将走向没落。乱七八糟的柜台、没有整理的商品、不亲切的职员、机器人似的顾客服务……全部都是使企业暴露于危机下的"破碎玻璃窗"。
第55节:Detail--细节决定成败(2)玻璃碎片很小,却有致命的杀伤力。我们常看见因为疏忽小地方而耽误大事情的人,还有很多因为不守时或穿着打扮与打招呼的方式不得体,因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例子。食物里的一根头发、高级西装上的小线头、报纸或杂志里的错别字……虽然都是小细节,但却能在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上留下致命污点。只要一块玻璃破碎了,整片玻璃都会跟着破碎。 相反地,热心协助乘客找回钱包的公交车司机、尽力维修故障商品的家电维修师、为我的客人端咖啡的同事……这些人都会让我们对他们心生好感。 仔细想一想,大部分的重大事件还真的都是由琐碎的小事发展起来的。小小的判断失误可能在日后演变成严重的问题,小小的决定扭转人生轨迹的情况也很常见。有时候偶像明星无心的一句话能在一瞬间使他变为"卖国贼"或"汉奸",甚至造成被封杀后果。你觉得无所谓的事情,很可能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我们的信念,是由许多细小的坚持积累而成;我们的人生,则是由许多细小的经验集合起来的。这样看来,世界是由许多的碎片凝聚在一起,才会创造人类、构成社会,进而形成历史。 有一天,有位朋友来找闻名于世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请教关于他的作品的问题。米开朗基罗事无巨细地为朋友讲解自己作品的内容:"开头的部分重新修整过,还把额头修饰得光滑了一点,把脖子修得柔软了一些,我还把肩膀的肌肉线条做得更明显,而且强调了胸肌,并在腿上注入了活力……"朋友打断他冗长的说明,不耐烦地说:"这些不过是细枝末节啊!"米开朗基罗的回答是:"不能这样认为,虽说琐碎构成完整,但完整本身却并不琐碎。"对琐事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看起来细微但却非常致命的事。当然,也有看起来很严重实际上却微不足道的事。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判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 自己的事情,轻重很容易判断,但要判断别人的事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每个人看待自己的事与他人的事时,观点会有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 那是因为人们对事情的理解程度不同。人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来龙去脉很清楚,所以会把自己做的事情正当化,即使自己也不确定究竟是否正当,但还是会说服自己。但对于别人所做的事情就只注重结果、不去了解过程,即使了解了也会偏重于看结果。判断事情的琐碎与否,并不容易,我们不能执着于琐碎的小事,但也不能认定所有事情都是琐碎的而全不重视,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就这样启示了我们:如果中国的每一只蝴蝶同时拍打一下翅膀,那么就会在美国纽约引起飓风和洪水。这意味着细小的变化,可能会带来可怕的影响。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小,如果说成功之前需要尝试100次的话,那么失败的人是在尝试了99次后放弃了最后一次机会,而成功的人不过是比他多挑战了那最后一次而已。当有些人觉得没必要再继续努力而选择放弃时,另外一些人却会选择再努力一次,也就是那最后一次的努力,决定他们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那百分之一的差异分出了高下。而在大学入学考试中一分之差也能决定我们是否落榜。 当然,要消除这种差距并不是容易的事。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其实并非真正的小事。 因为如果我们连琐碎的事情都处理不好,人生是很难成功的。事情的成败关键就在于我们怎么看待每一件琐碎的事情。只想干大事而疏忽琐碎的事情的人失败了,而连细小的机会也会好好把握住的人成功了。 当你觉得已经疲倦了的时候,再试一次吧!也许就是那一次的尝试,改变了你的人生。 "人生是一件绚丽多彩的礼物,所以每件事情都不琐碎。"-佛罗伦丝·南丁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