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印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50:01

  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接到远方母亲打来的电话:「儿啊,入秋了天冷了,
要记得加上衣服。」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每每初秋时节母亲都会及时的提醒我注
意保暖,我明白这话的背后还有一层意思,顺便催促我回乡下去看望奶奶,送衣
服送温暖。

  乡下的奶奶今年已经九十二岁了,头发银白,牙齿掉得一颗不剩,皮肤饱满
脸色红润,除了听力略有减退,身体还算健康。每天和街坊老太太凑一桌打牌。
眼神很好,该吃该碰的牌很少漏过奶奶的小眼睛。老奶奶的儿子媳妇都是高中教
师,二个孙子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安了家,反倒是两个小重孙一两岁就被送到了乡
下。小孙女是老奶奶的心肝宝贝最帖心的小棉袄,小孙女一岁多的时候父母离异
了,她被判给了爸爸,爸爸把她送回乡下不久就又有了新家。她来到乡下之后,
就再未见过妈妈,也很少见到爸爸,她幼小的心灵还不懂得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奶奶并非是我的亲奶奶,我妈妈喊她婶婶,她应该是我姥爷弟弟的妻子。

  姥姥在生下我妈妈两三年之后就去世了,每到秋冬,当别人家的孩子都穿着
布鞋棉靴的时候我妈妈还赤着双脚,刺骨的寒冷咬咬牙还是可以忍受的,时间长
了慢慢习惯了也并不会觉得太痛苦,可是小朋友们的排斥和嘲笑却是妈妈最难以
面对的。那个时代全国人民都很艰苦,谁家都没有多余的布料和时间来帮助这个
可怜的小孩。直到妈妈七岁的时候才穿上第一双棉靴。那天,婶婶把一双红色灯
芯绒面料的棉靴递给她的时候,妈妈欣喜若狂,迫不及待的穿上漂亮的新鞋一个
人在屋子里跳来跳去独自起舞。这份温暖从此印刻在了妈妈童年的记忆里,从不
曾忘怀。

  奶奶的丈夫去世也很早,一个人拉扯儿子长大,并且给了他良好的教育,作
为一个农村的普通寡妇来说也是非常不容易。可喜的是,儿子很孝顺媳妇也懂事
,老奶奶的晚年无忧无虑很是快活。

  小时候在农村,记忆中妈妈每年秋风吹起的时候都会为奶奶准备两双棉鞋,
这像季节轮换一样是多少年都不变的必然规律。春节的时候,我们第一个会去给
奶奶磕头拜年,并送上妈妈亲手制作的糕点和一些上等的腊鱼腊肉。我们小孩子
对此有愤愤不满情绪时,妈妈会安慰说,等你们长大了就懂了。

  后来,我们一搬离了农村,但妈妈这个习惯还是没有变更。每到秋天,她
会必回乡下一趟,棉鞋还是会送,但换成了商店里更保暖的皮靴,糕点虽然不再
亲手制作,但妈妈都会在超市里精心挑选奶奶喜欢的食物。这些礼物还是和以前
一样,同样都是妈妈用心用情赠予的。勤俭节约了一生的妈妈是从不会舍得去为
自己购买皮靴的,更不会舍得买超市里那些包装精美,价格昂贵的食品,但是,
对奶奶和儿女妈妈总是出奇的大方,甚至于有些奢侈。

  这样一直持续了十八年,当妈妈六十多岁的时候,我们不再放心她一个人独
自乘坐五六小时的车程回乡下。毕竟年老了,腿脚不再灵活,体质也明显下降,
晕车的状况一年比一年严重,每一次的来回对于妈妈来说,都是一场无比艰难的
旅行。

  从五年前开始,我便坚持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但在三年前妈妈还是固执
的回了一趟乡下,那一年奶奶过九十大寿,妈妈不听劝阻坚持要回去。在老家农
村庆祝大寿都以虚岁来计算。妈妈送给奶奶一个助听器,说方便奶奶打牌听得更
清楚,赢更多的钱。呵呵,其实老奶奶打牌确实是有金钱来往,但打一下午三四
小时,哪怕一盘都赢不了也不会输超十元钱。这仅仅只是个消遣和娱乐。妈妈帮
助老奶奶戴上助听器,两人笑呵呵的眼睛咪成了一条缝。我赶紧拿出照像机,记
录下了这温馨难忘的一刻。

  如今,奶奶已经九十二岁了,望着照片中奶奶的笑脸,我想,善良的人定是
有善报有好运的。年轻时候奶奶的一双棉鞋温暖的不只是一双冻伤的小脚,更温
暖了一颗心。

  前不久,在妈妈的催促和指示下,我又一次回到那个熟悉的教师宿舍楼,奶
奶在花园边的躺椅上靠着安详的闭着眼睛晒太阳,小孙女紧紧的挨着奶奶在小课
桌上写写画画。微风轻轻吹过,我不想去唐突的打破这片宁静,站在原地看着这
祖孙俩在明媚的阳光下享受这暖融融的照耀。小女孩抬眼发现了我,轻轻推了下
奶奶指着我:「奶奶,奶奶,伯伯来了,伯伯来了。」

  奶奶耳朵上还挂着助听器,听到小孙女的叫喊,连忙找拐杖准备起身迎接我

  我说:「奶奶您坐会儿,这儿太阳好晒晒很舒服,我也感受感受。」说话间
,我看到桌面上小女孩正在画的画,一对脸色苍老的男女牵着小女孩的手,旁边
跟着弯腰驮背拄着拐杖蹒跚前行的老人,斜上方火红的太阳正在放射着温暖金色
的光芒……
文章转自《风血1937的空间》http://hi.baidu.com/%B7%E7%D1%AA1937/blog原文地址http://hi.baidu.com/%B7%E7%D1%AA1937/blog/item/9264773f39292de514cecbd4.html